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东南九宫山地区多期构造特征及其对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启示
1
作者 赵雪松 龚志愚 +7 位作者 周豹 杨青雄 翁茂芝 吴龙 王登 许露露 罗红 徐聪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鄂东南九宫山地区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江南造山带交接部位,经历多期构造—岩浆事件,并伴生多期构造形迹。通过对研究区丰富的构造形迹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总结该区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变形及演化特征。研究认为,由于构造变形... 鄂东南九宫山地区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江南造山带交接部位,经历多期构造—岩浆事件,并伴生多期构造形迹。通过对研究区丰富的构造形迹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总结该区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变形及演化特征。研究认为,由于构造变形的区域不均衡性,造成九宫山地区青白口系冷家溪群基底和南华系—志留系沉积盖层的构造变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冷家溪群基底存在新元古代时期早期SN向褶皱被晚期EW向褶皱叠加改造的构造特征,并伴有右行旋扭,形成冷家溪群在图面上的“丰”字型构造体系;而在南华系—志留系沉积盖层中表现为NE-SW向逆冲断层被晚期伸展滑脱构造破坏和改造,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总体上反映九宫山地区的变形强度自下而上由强变弱,并由韧性变形转变为脆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迹 构造演化 扬子地块东南缘 江南造山带 九宫山
下载PDF
扬子板块北缘早—中志留世硅质岩成因及古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岩 漆富成 +1 位作者 陈文 叶会寿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22-2350,共29页
本文对四川省若尔盖县北部-甘肃省迭部县中-下志留统[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温洛克统(Wenlock)]富有机碳硅质岩进行了无机化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环境,并建立研究区硅质岩形成及相关元素富集模式。主要对1个钻孔、2个剖面共2... 本文对四川省若尔盖县北部-甘肃省迭部县中-下志留统[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温洛克统(Wenlock)]富有机碳硅质岩进行了无机化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环境,并建立研究区硅质岩形成及相关元素富集模式。主要对1个钻孔、2个剖面共28件硅质岩的岩相学、扫描电镜、主量、微量、稀土元素、有机碳及Si、O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1)岩相学、扫描电镜分析,Fe/Ti、Al/(Al+Fe+Mn)(0.08~0.79)均值0.31、(Fe+Mn)/Ti,(La/Yb)N(0.12~1.41)均值0.54、δEu(0.81~3.36)均值1.55、∑REE(7.59~253.48)均值82.90,Si同位素(-0.2‰~2.1‰)均值0.66‰、O同位素(13.5‰~21.8‰)均值19.53‰、同位素对成岩温度的反演,显示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并伴有生物作用(Si、O稳定同位素显示),益哇硅质岩形成时陆源物质供给适量,导致与碳酸盐相关生物繁盛,少量样品受陆源物质影响显著。(2)岩相学、扫描电镜分析,MnO_2/TiO_2、Al2O3/(Al2O3+Fe2O3)、Al/(Al+Fe)(0.08~0.80)均值0.33、Th/U、V(28.6×10^(-6)~2261×10^(-6))均值454.42×10^(-6)、Ti/V,δCe(0.65~1.58)均值1.01、(La/Ce)N(0.60~1.314)均值0.97、有机碳(TOC)-微量元素二元图解,显示研究区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的热水喷流导致海底局部水动力较强的缺氧环境[特别是δCe、(La/Ce)N、稀土配分模式],部分硅质岩由于富集热液元素导致其具有洋脊、大洋盆地硅质岩的特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硅质岩形成于扬子板块北缘(古商丹洋南缘)热水喷流系统发育(导致海底水动能较强的)、缺氧状态的陆缘拉张裂陷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U、V、Mo、Cu、Ni等变价元素的富集,扬子板块北缘早古生代(寒武纪-志留纪)黑色页岩系产自扩张的大陆边缘缺氧-还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成因 古构造环境 早-中志留世 扬子板块北缘
下载PDF
扬子地台北缘中上二叠统层状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地理、古海洋演化的响应 被引量:22
3
作者 程成 李双应 +1 位作者 赵大千 颜玲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5-166,共12页
为探讨华南地区二叠纪硅质岩的硅质来源和形成背景,本文以扬子地台北缘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为研究对象,对采自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同时收集了大量前人有关孤峰组... 为探讨华南地区二叠纪硅质岩的硅质来源和形成背景,本文以扬子地台北缘中上二叠统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为研究对象,对采自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同时收集了大量前人有关孤峰组和大隆组的资料。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的Al/(Al+Fe+Mn)、Si/(Si+Al+Fe)平均值分别为0.57、0.91和0.48、0.97,结合Al-Fe-Mn三角图解,指示它们主要为生物成因;其Ce/Ce*、(La/Ce)N和(La/Yb)N平均值分别为0.86、1.58、1.27和0.75、1.52、1.46,结合沉积环境判别图,表明其沉积环境均主要为大陆边缘,推测硅质岩的形成可能与上升流的活动有关。部分地区存在热水成因硅质岩和/或受热水影响硅质岩并往往沿同沉积断裂分布,暗示同沉积断裂可能为热水活动提供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上升流 热水沉积 中上二叠统 扬子地台北缘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北缘二叠系-中三叠统层序地层与沉积相展布 被引量:19
4
作者 魏国齐 杨威 +1 位作者 万怡平 金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1-748,共8页
扬子地块西北缘二叠系-中三叠统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主。本文应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地震、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在二叠系-中三叠统识别出升隆侵蚀不整合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面、水下沉积间断层序不整合面、局... 扬子地块西北缘二叠系-中三叠统以大套碳酸盐岩地层为主。本文应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地震、露头、岩心和测井资料分析,在二叠系-中三叠统识别出升隆侵蚀不整合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面、水下沉积间断层序不整合面、局部暴露层序不整合面等4种沉积层序界面,并将二叠系-中三叠统划分为11个三级层序23个体系域。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建立了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在格架内分析了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相特征,认为台缘礁滩相和台内滩相为有利储集相带,且前者主要发育于层序Ⅰ的高位体系域(栖霞组),以及层序Ⅴ和层序Ⅵ的海浸体系域(长兴组和飞仙关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层序地层 沉积相 二叠系-中三叠统 扬子地块西北缘 台缘礁滩
下载PDF
扬子台地西缘早、中三叠世古地理重建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应林 颜仰基 秦建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7-33,共17页
扬子台地西缘由于构造的逆冲推覆与平移走滑而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对其古地理重建就不能简单地依据现今露头岩相分布原封不动地来拟定古地理格架。为此,本文尝试采用“构造岩块分析法”,对这些位移了的岩块(断块)进行构造复位后,... 扬子台地西缘由于构造的逆冲推覆与平移走滑而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对其古地理重建就不能简单地依据现今露头岩相分布原封不动地来拟定古地理格架。为此,本文尝试采用“构造岩块分析法”,对这些位移了的岩块(断块)进行构造复位后,再编制早、中三叠世古地理复原图,重建其古地理演化格架。扬子台地西部边缘在早三叠世发育了进积的碳酸盐鲕粒浅滩,滩后为海湾或局限台地,滩前为碳酸盐缓坡;中三叠世时,边缘的南、北段有差异,北段滩前由缓坡(早世)演化成末端变陡的碳酸盐缓坡,而南段则发展成镶边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重建 构造岩块法 早、中三叠世 扬子台地西缘
下载PDF
中朝地块与扬子地块碰撞的时限与方式——长江中下游地区震旦纪—侏罗纪沉积环境的演变 被引量:72
6
作者 李锦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34,共10页
古陆碰撞继之为海洋盆地关闭、山脉隆起和前陆盆地巨厚碎屑岩系的堆积。造山带的前陆地区,前身是被动陆缘,构造上位于比较低的部位,其地质记录可以保存得相对完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大别造山带的前陆构造带。通过对那里沉积物形成环境... 古陆碰撞继之为海洋盆地关闭、山脉隆起和前陆盆地巨厚碎屑岩系的堆积。造山带的前陆地区,前身是被动陆缘,构造上位于比较低的部位,其地质记录可以保存得相对完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大别造山带的前陆构造带。通过对那里沉积物形成环境,特别是物源区的分析研究,识别出震旦系至下三叠统被动陆缘沉积岩系和中三叠统至中侏罗统前陆盆地沉积岩系,据此推测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作用发生在中三叠世。早三叠世被动陆缘岩系和前陆盆地堆积物的空间分布,揭示出中朝与扬子两个地块之间的碰撞方式,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从东到西基本是同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前陆盆地 扬子地块 中三叠世 震旦纪
下载PDF
中扬子区东南缘下组合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新民 郭战峰 付宜兴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7年第1期59-64,共6页
中扬子区东南缘震旦纪-早奥陶世处于被动大陆边缘坡折带附近,各种相带频繁交替,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印支期以来受SN向褶皱造山的影响,后期改造强烈,东部的崇阳-通山地区发育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西部桑植-石门地区构造变形较弱,以... 中扬子区东南缘震旦纪-早奥陶世处于被动大陆边缘坡折带附近,各种相带频繁交替,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印支期以来受SN向褶皱造山的影响,后期改造强烈,东部的崇阳-通山地区发育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构造,西部桑植-石门地区构造变形较弱,以宽缓的复向斜为主。根据原型盆地分析及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初步评价,认为桑植-石门复向斜的中部弱变形区及崇阳-通山推覆构造的下盘弱变形区(原地体)是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带,桥头、中湖等局部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组合 天然气 勘探潜力 中扬子区东南缘
下载PDF
上扬子东南缘民乐-古丈地区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
8
作者 刘东升 雷玉龙 +4 位作者 黄飞 舒敏 刘虎 许鑫 刘林飞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49-257,共9页
湖南省民乐-古丈地区锰矿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之武陵台陷的半局限浅海盆地中,为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区内主要有民乐和古丈2个锰矿产地,位于松桃成锰盆地的中东部,与贵州道坨锰矿、杨立掌锰矿处于同一断陷槽中,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湖南省民乐-古丈地区锰矿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之武陵台陷的半局限浅海盆地中,为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区内主要有民乐和古丈2个锰矿产地,位于松桃成锰盆地的中东部,与贵州道坨锰矿、杨立掌锰矿处于同一断陷槽中,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通过对区内锰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古构造、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总结区域锰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上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系锰矿找矿突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地块东南缘 民乐-古丈地区 锰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