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东南南华系—寒武系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华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94
1
作者 柏道远 周亮 +2 位作者 王先辉 张晓阳 马铁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5-771,共17页
湘东南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的交接地带,南华纪—寒武纪期间形成了巨厚的复理石、类复理石连续沉积。其中的砂岩总体上以中等的SiO2含量、高的K2O/Na2O值和Al2O3/(Na2O+CaO)值、较高的(Fe2O3*+MgO)含量及低的CaO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 湘东南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的交接地带,南华纪—寒武纪期间形成了巨厚的复理石、类复理石连续沉积。其中的砂岩总体上以中等的SiO2含量、高的K2O/Na2O值和Al2O3/(Na2O+CaO)值、较高的(Fe2O3*+MgO)含量及低的CaO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典型的后太古宙页岩和上陆壳相似,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铕负异常显著为特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等多种环境信息。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剥蚀原岩及风化条件和搬运沉积过程来看,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形成的砂岩应具有显著区别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而被动大陆边缘形成的砂岩则可能包含较多的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地球化学信息。因此,湘东南南华系—寒武系砂岩应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这一判断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岩石为重要原岩,以及沉积盆地因强烈陆内伸展断陷而具一定活动性等客观事实相吻合。华南板溪群与冷家溪群间至少存在40~60Ma的沉积缺失,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碰撞造山成因的岩浆活动,板块交接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物中岛弧火山物质的缺乏,以及湘(东)南中元古界(甚至更早)结晶基底横向上的连续性等,表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之间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期间的沉积盆地不是洋盆,而是陆内裂谷盆地。上述基于湘东南砂岩地球化学研究,和根据区域资料分析所得出的关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间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盆地构造性质的结论,彼此提供了良好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湘东南 华南
下载PDF
湘东南志留纪彭公庙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50
2
作者 柏道远 黄建中 +1 位作者 马铁球 王先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志留纪彭公庙岩体地处湘东南,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岩石单元从早至晚,w(S iO2)总体由低变高,变化在65.30%~73.42%之间;w(K2O)平均为4.34%,w(Na2O+K2O)为6.46%~8.32%,平均为7.09%;w(K... 志留纪彭公庙岩体地处湘东南,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岩石单元从早至晚,w(S iO2)总体由低变高,变化在65.30%~73.42%之间;w(K2O)平均为4.34%,w(Na2O+K2O)为6.46%~8.32%,平均为7.09%;w(K2O)/w(Na2O)平均为1.58;岩石富铝,w(A l2O3)平均为14.13%。岩体总体属铁质、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Ba、Nb、Sr、P、Ti相对于原始地幔为负异常,Rb、(Th+U)、(La+Ce)、Nd、(Zr+H f+Sm)、(Y+Yb)等则相对富集。w(ΣREE)平均为221.85×10-6;轻稀土富集,w(La)N/w(Yb)N值平均为8.66;Eu弱亏损,δ(Eu)平均为0.53。ISr值为0.712 30~0.718 31,εSr(t)为110.7~196.1,εNd(t)为-8.0^-8.7,t2DM为1.81~1.87 Ga。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彭公庙岩体为S型花岗岩。在C/MF-A/MF图解中,样品点部分落入基性岩区,部分落入变质碎屑岩区;在岩体氧化物比值的Harker图解中,各样点构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在w(La)/w(Sm)-w(La)图解中样品点分布散乱;酸性程度最高的晚期恩垄岩石单元的轻稀土相对富集更为明显;岩石中发育镁铁质岩浆包体等,表明彭公庙岩体具岩浆混合成因。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岩体侵位地质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表明彭公庙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岩体各岩石单元侵位的先后次序可能与岩浆的粘度密切相关,基性程度相对较高的岩浆向上运移速度更快,因而侵位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公庙 花岗岩 地球化学 岩浆混合 后造山 湘东南
下载PDF
湘东新元古代沉积岩的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7
3
作者 王鹏鸣 于津海 +5 位作者 孙涛 凌洪飞 陈培荣 赵葵东 陈卫峰 刘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841-3857,共17页
本文对湘东湘乡-醴陵地区和湘东南桂阳地区的新元古代浅变质沉积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锆石U-Pb定年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显示两个地区的碎屑沉积岩具有相似的中等的成分成熟度,但大的K2O/Na2O变化指示不同沉积岩经历了不... 本文对湘东湘乡-醴陵地区和湘东南桂阳地区的新元古代浅变质沉积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锆石U-Pb定年及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显示两个地区的碎屑沉积岩具有相似的中等的成分成熟度,但大的K2O/Na2O变化指示不同沉积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风化淋滤作用。两个地区多数样品的稀土分配模式与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的稀土分配模式相似,但总体具有更高的含量,尤其是重稀土。湘东地区板溪群沉积岩含有更高的相容元素(如Sc,Cr,Ni),说明源区具有更多的中基性组分,而湘东南震旦纪沉积岩主要由再循环物质组成。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湘东新元古代沉积岩中含有大量850~800Ma的碎屑锆石,而缺少1000Ma左右的碎屑锆石,显示了与扬子地块的亲缘性。而湘东南新元古代沉积岩中含有丰富的Grenville期和一定数量的~2.5Ga的碎屑锆石,相似于华夏地块物质组成。表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在西南地区的分界线很可能就从湘东的湘乡-醴陵地区和湘东南的桂阳地区之间通过。前人对华南早古生代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显示湘东和湘东南地区的早古生代沉积岩的物质组成均相似于华夏地块,指示它们的源区是东南的华夏地块。因此,从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湘东地区的沉积物源区发生了重大改变,暗示在新元古代晚期(震旦纪)与早古生代(中寒武世)之间发生过一次构造运动,使华夏地块逐渐隆起或使湘东-湘西盆地进一步沉陷,从而使湘乡-醴陵地区从早古生代开始接受了来自华夏地块的碎屑物质。这期构造运动可能与泛非构造事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沉积岩 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 湘东-湘东南 扬子地块 华夏地块
下载PDF
区域构造体制对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的重要意义——以千里山岩体和王仙岭岩体为例 被引量:36
4
作者 柏道远 贾宝华 +4 位作者 李金冬 王先辉 马铁球 张晓阳 陈必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7-500,共14页
湘东南是华南重要的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印支期王仙岭岩体与燕山早期千里山岩体紧密相邻,前者成矿差,后者则发育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两岩体的地层及构造地质条件相近,都具有W、Sn多金属成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王仙... 湘东南是华南重要的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印支期王仙岭岩体与燕山早期千里山岩体紧密相邻,前者成矿差,后者则发育多个大型、超大型矿床。两岩体的地层及构造地质条件相近,都具有W、Sn多金属成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王仙岭岩体内蚀变作用明显比千里山岩体普遍且强烈,W、Sn含量总体上明显高于千里山岩体。千里山岩体边缘有较多岩脉发育,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矽卡岩化强烈;而王仙岭岩体边缘岩脉缺乏,岩体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以大理岩化为主。基于以上地质、地球化学表现,以及地球化学图解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析,确定千里山岩体与王仙岭岩体的成矿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侵位时的构造体制(应力场特征)不同所致:千里山岩体形成于后造山环境下的伸展构造体制,岩浆或岩体中的成矿物质能随流体沿断裂裂隙向周围有效扩散并于局部聚集、沉定而成矿;王仙岭岩体则形成于后碰撞环境下的弱挤压构造体制,侵位时断裂裂隙构造不发育,流体与成矿物质被封闭在岩体内部,因此未发生有效的成矿作用。据此推断,构造体制差异可能是造成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悬殊的关键原因之一。文章最后简单阐述了上述认识对区域找矿工作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印支期 燕山早期 花岗岩成矿能力 构造体制 王仙岭岩体 千里山岩体 湘东南
下载PDF
湘东南地幔柱对大规模成矿的控矿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贾大成 胡瑞忠 +1 位作者 李东阳 卢焱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5,共4页
湘东南是钨、锡、锑及铅锌、稀有、稀土矿床的成矿集中区。该区出露的玄武岩、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和区域成矿作用是地幔柱构造环境的统一产物。湘东南地幔柱控制矿床与岩体的时空分布、区域成矿分带和成矿岩浆源区。湘东南地幔柱为成矿... 湘东南是钨、锡、锑及铅锌、稀有、稀土矿床的成矿集中区。该区出露的玄武岩、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和区域成矿作用是地幔柱构造环境的统一产物。湘东南地幔柱控制矿床与岩体的时空分布、区域成矿分带和成矿岩浆源区。湘东南地幔柱为成矿岩浆的熔融、分异演化和浅部就位提供了有利的热源和构造条件。地幔柱的发展演化阶段是大规模成矿得以保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成矿地质 控矿作用 构造环境
下载PDF
湘东南龙潭组页岩气储层特征与勘探前景浅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成龙 唐书恒 +1 位作者 姜文 范二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152,共5页
基于钻井、野外地表露头资料,应用扫描电镜、薄片观察、有机岩石学分析、压汞实验、等温吸附实验等分析测试成果,对湘东南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页岩气气藏的勘探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 基于钻井、野外地表露头资料,应用扫描电镜、薄片观察、有机岩石学分析、压汞实验、等温吸附实验等分析测试成果,对湘东南上二叠统龙潭组页岩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页岩气气藏的勘探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中北部地区和东南地区差距明显,前者含量更高;龙潭组下段泥页岩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湘南的郴耒地区,形成了2个重点区域,平均厚度为30 m,最厚可达200 m;R o普遍较高,总体属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并形成了以耒阳—永兴为轴心,向四周辐射降低的趋势;泥页岩孔隙以小、中孔隙为主,但孔喉分选性较好。黏土含量高,吸附性较好;中北部攸县和东南永兴一带是研究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中北部条件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页岩气 勘探前景 龙潭组 湘东南
下载PDF
川东南—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国茹 陈洪德 +2 位作者 朱志军 林良彪 范昱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7-495,共9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对川东南和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37件砂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及其相关的伴生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小河坝组砂岩的稀土总量较高,LREE/HREE及LaN/YbN等比值显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REE分布...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对川东南和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37件砂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及其相关的伴生微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小河坝组砂岩的稀土总量较高,LREE/HREE及LaN/YbN等比值显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REE分布模式为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亏损,轻稀土段呈明显的"右倾",重稀土段则为"平坦状"及明显的Eu负异常,Ce基本正常。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Ceanom)反映了川东南地区小河坝组砂岩沉积时海水介质为缺氧环境,而靠近黔中隆起则为氧化环境。同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该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的母岩物质源自活动大陆边缘抬升基底型的古老沉积岩再旋回沉积物和碱性玄武岩混合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的物源来自雪峰山隆起南西段的古丈、芷江、沅陵、怀化及通道一带的新元古界板溪群及其侵入板溪群中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及中基性喷出岩。湘西地区的物源来自雪峰山隆起北东段常德、桃源、安化一带的新元古界板溪群的夹少量中基性喷出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小河坝砂岩 志留系 川东南-湘西地区
下载PDF
湘东南炎陵横岗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邦定 陈新跃 +2 位作者 罗小亚 谭仕敏 曹有金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横岗铅锌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东北缘。通过物化探剖面测量、地质填图、槽探、老隆调查等地质勘查工作,基本查清了炎陵横岗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认为其应属典型的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 横岗铅锌矿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成矿带东北缘。通过物化探剖面测量、地质填图、槽探、老隆调查等地质勘查工作,基本查清了炎陵横岗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床成因,认为其应属典型的中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在此基础上,预测该矿床具有中型规模找矿远景,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 找矿标志 横岗铅锌矿
下载PDF
湘东南茶陵地区地质体断层、钨锡异常与控矿因素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东升 张宏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5-1233,共9页
湘东南茶陵地区邓阜仙、锡田等岩体及其围岩、盖层等地质体内存在着复杂的断层构造,岩体及白垩系内部元素组合地球化学异常也显示出复杂样式。主要通过野外调查验证、断层分级、异常对比等方法,探讨了这些地质体内异常与复杂断层的关系... 湘东南茶陵地区邓阜仙、锡田等岩体及其围岩、盖层等地质体内存在着复杂的断层构造,岩体及白垩系内部元素组合地球化学异常也显示出复杂样式。主要通过野外调查验证、断层分级、异常对比等方法,探讨了这些地质体内异常与复杂断层的关系模型,获得钨锡元素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老山坳一级断层附近的岩体中发育北东向延伸的二级断层,它们形成于统一构造体制下;二级断层之间也发育有三级剪裂隙,两者组成了里德尔剪切系。(2)岩体内部,北东向二级断层和三级断层交叉部位常发育显著钨锡异常。(3)白垩系内部,钨锡异常总体受到北东向二级断层和第四系控制作用。(4)围岩异常区受到接触带控制。化探异常与断层的关系模型,常能揭示出花岗岩地区的成矿穹隆,可用作一种深部找矿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南 茶陵 断层 元素地球化学异常
下载PDF
川东南-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砂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4
10
作者 朱志军 陈洪德 +1 位作者 林良彪 范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0,43,共8页
砂岩岩石地球化学对沉积盆地形成时期构造背景的稳定与否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已成为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研究的有效手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川东南-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37件砂岩样品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应用w(V)/w(... 砂岩岩石地球化学对沉积盆地形成时期构造背景的稳定与否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已成为地质构造复杂地区研究的有效手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了川东南-湘西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37件砂岩样品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应用w(V)/w(Ni)、w(V)/w(V+Ni)、w(Sr)/w(Ba)及w(V)/w(Sc)等特征微量元素比值及w(Zr)-w(Th)、w(La)-w(Sc)-w(Th)和w(Th)-w(Sc)-w(Zr)/10等多种沉积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和多种参数交叉分析对研究区志留纪小河坝期砂岩的沉积环境及其源区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志留纪小河坝期总体上为缺氧的滞流浅海沉积环境,而靠近雪峰山隆起龙山县地区为贫氧环境。其源区沉积构造背景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志留系 小河坝组砂岩 川东南-湘西
下载PDF
湘东南栖霞组底部石炭—二叠纪有孔虫混生动物群的发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祖辉 洪祖寅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2-375,共4页
首次报道湖南省邵东保和堂柳东地区栖霞组底部与史塔夫 (Staffella)类群共生的丰富的小有孔虫动物群 ,包括 19属、6 2种 ,其中新种 2个。该动物群具有非常典型的石炭—二叠纪有孔虫群的混生特点 ,称Bradyi na Geinitzina组合。它标志... 首次报道湖南省邵东保和堂柳东地区栖霞组底部与史塔夫 (Staffella)类群共生的丰富的小有孔虫动物群 ,包括 19属、6 2种 ,其中新种 2个。该动物群具有非常典型的石炭—二叠纪有孔虫群的混生特点 ,称Bradyi na Geinitzina组合。它标志着“隆林阶”在湖南地区的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南栖霞组底部 石炭-二叠纪 有孔虫 混生动物群 小有孔虫动物群 早二叠世早期栖霞组底部
下载PDF
湖南省资汝煤田上三叠统沉积环境及聚煤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超 伍意得 +3 位作者 马文华 吉丛伟 邵龙义 马施民 《中国煤炭地质》 2009年第12期12-14,18,共4页
湘东南地区资汝煤田上三叠统为一套灰黑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以及煤层等沉积组合,具有砂泥薄互层层理、斜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结构。该地区沉积环境为潟湖三角洲,煤层主要发育于潟湖淤浅而成的泥炭沼泽。... 湘东南地区资汝煤田上三叠统为一套灰黑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中粗粒砂岩以及煤层等沉积组合,具有砂泥薄互层层理、斜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及大型交错层理等沉积结构。该地区沉积环境为潟湖三角洲,煤层主要发育于潟湖淤浅而成的泥炭沼泽。研究区西南方向发育煤层层数比北东向多,盆地边缘煤的灰分比盆地中心的高,而硫分含量却比盆地中心低,盆地中心煤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南 沉积环境 上三叠统
下载PDF
湖南花垣矿集区李梅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定年与成矿物质示踪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云 段其发 +2 位作者 曹亮 于玉帅 甘金木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61-673,共13页
李梅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花垣矿集区北段,预测铅锌储量为300×10^(4) t,是该区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床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地层藻灰岩中。为获得该矿... 李梅铅锌矿床位于扬子克拉通东南缘花垣矿集区北段,预测铅锌储量为300×10^(4) t,是该区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床铅锌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地层与构造的控制,主要赋存于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第三亚段地层藻灰岩中。为获得该矿床的成矿年龄,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采用闪锌矿Rb-Sr定年方法,对主成矿期形成的闪锌矿单矿物进行Rb-Sr同位素组成测定,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464±12)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为0.97),成矿时代为中奥陶世,成矿早于花垣矿集区南段的狮子山铅锌矿床(成矿时间为(410±12)Ma)和柔先山铅锌矿床((412±6)Ma),推断在花垣矿集区范围内发生了郁南运动和广西运动导致的两期成矿事件,整个矿集区成矿时限跨度大约为70 Ma。李梅铅锌矿床成矿时代明显晚于赋矿地层时代,该矿床的形成可能与郁南运动形成伸展构造引起的构造热液活动有关。闪锌矿的87Sr/86Sr值为0.709 56~0.711 14,(87Sr/86Sr)i值为0.709 380±0.000 018,成矿流体具有高于赋矿围岩的高Sr同位素比值,推断成矿物质应主要源自具有高87Sr/86Sr值和高Pb、Zn丰度的下伏寒武系石牌组和牛蹄塘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定年 成矿时代 铅锌矿床 MVT型 成矿物质 花垣矿集区 湖南 扬子克拉通东南缘
下载PDF
骑田岭岩体成岩与成矿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正兴 柏道远 +1 位作者 马铁球 王先辉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湘南骑田岭岩体主要由两阶段侵位所形成,早阶段侵位花岗岩组成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年代学资料表明:骑田岭岩体早阶段花岗岩时代为155~160Ma,晚阶段花岗岩时代145Ma±,云英岩型锡矿床及新田岭钨矿的矿化时代为156~160Ma,破碎... 湘南骑田岭岩体主要由两阶段侵位所形成,早阶段侵位花岗岩组成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年代学资料表明:骑田岭岩体早阶段花岗岩时代为155~160Ma,晚阶段花岗岩时代145Ma±,云英岩型锡矿床及新田岭钨矿的矿化时代为156~160Ma,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的矿化时代为137±5Ma、133±15Ma。地质特征表明新田岭钨矿和云英岩型锡矿与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密切相关,而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尽管产于主体花岗岩中,但锡矿化作用却为晚阶段花岗岩浆侵位时的气水热液沿断裂破碎带蚀变所形成。据上述,骑田岭岩体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云英岩型锡矿床和矽卡岩型钨矿床,而晚阶段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 成矿 骑田岭岩体 湘东南
下载PDF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地质构造发展框架的厘定 被引量:84
15
作者 柏道远 黄建中 +3 位作者 刘耀荣 伍光英 马铁球 王先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57-570,共14页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属南岭中段北部,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背景与演化的良好窗口。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区内中生代3个时代花岗岩的时限与构造环境,并结合对区内中生代不同时代陆相盆地和火山岩的性质与形成机制,...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属南岭中段北部,是研究华南中生代构造背景与演化的良好窗口。通过同位素年代学和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确定了区内中生代3个时代花岗岩的时限与构造环境,并结合对区内中生代不同时代陆相盆地和火山岩的性质与形成机制,构造变形和成矿作用的期次与特征等研究,厘定出研究区中生代地质事件序列的框架。从早至晚分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前造山阶段(Ⅰ)、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陆内造山阶段(Ⅱ)、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等4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其中陆内造山阶段(Ⅱ)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阶段(Ⅱ1~Ⅱ4)。前造山阶段(Ⅰ)为稳定海相沉积阶段。中三叠世后期(Ⅱ1)为陆内俯冲汇聚高峰期,形成大量NNE向为主的逆冲断裂与褶皱,并使陆壳增厚。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Ⅱ2)挤压相对松弛,大量壳源花岗岩浆形成并侵位(233~210Ma)。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Ⅱ3)为同造山上隆伸展环境,形成NNE向裂陷含煤盆地,高Na低K的拉斑玄武岩喷发。中侏罗世初期(Ⅱ4)为NNE向左旋汇聚走滑造山,发育逆冲断裂且前期裂陷盆地反转成为山前冲断收缩盆地。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后造山阶段(Ⅲ),大量后造山花岗岩侵位(174~135Ma),同时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侏罗纪末期发生过短暂的挤压事件。白垩纪板内裂谷阶段(Ⅳ)形成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双峰式火山岩和次火山岩、酸性岩脉及具有AA型花岗岩特征的上堡小型岩体等组合。文章最后就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和中生代不同阶段构造-岩浆活动特征的形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地质发展 框架 湘东南 湘粤赣边区
下载PDF
湘东南印支运动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49
16
作者 柏道远 贾宝华 +3 位作者 钟响 刘耀荣 贾朋远 黄文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9,共11页
关于华南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变形特征,一种观点强调其重要性或认为其形成了NNE向为主的上古生界盖层褶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印支运动强度不大,上古生界NNE向主体褶皱形成于燕山运动甚至更晚。鉴于此,本文重点对湘东南印支运动的构造线... 关于华南中三叠世晚期印支运动变形特征,一种观点强调其重要性或认为其形成了NNE向为主的上古生界盖层褶皱;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印支运动强度不大,上古生界NNE向主体褶皱形成于燕山运动甚至更晚。鉴于此,本文重点对湘东南印支运动的构造线走向展开了研究,厘定其为NNE向,反映区域NWW向挤压作用。对资兴三都、宜章瑶岗仙、桂东沙田等晚三叠世—侏罗纪残留盆地进行的研究表明,早燕山构造层下伏不整合面切割了上古生界中NNE向褶皱;以NNE走向为轴将不整合面旋转至水平,恢复上古生界岩层走向及构造线方向为NNE向。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层位普遍存在沿东西方向的快速变化。以上表明湘东南印支运动构造线为NNE向而非EW向,区域挤压应力方向为NWW向而非SN向。其动力机制可能与扬子和华夏板块之间产生陆内汇聚有关。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印支运动中华南不同地区的构造背景及构造体制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运动 构造线走向 构造背景 湘东南 华南
下载PDF
湘东南印支期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成矿能力差异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关系探讨 被引量:37
17
作者 柏道远 贾宝华 +4 位作者 马铁球 马铁球 王先辉 张晓阳 陈必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7-398,共12页
湘东南地处南岭中段北部,为华南重要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主要矿床均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有关,印支期花岗岩极少形成规模矿床。已有研究表明区域构造体制不同可能是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即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印... 湘东南地处南岭中段北部,为华南重要中生代有色金属矿集区。区内主要矿床均与燕山早期花岗岩有关,印支期花岗岩极少形成规模矿床。已有研究表明区域构造体制不同可能是成矿差异的主要原因,即燕山早期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构造体制,印支期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弱挤压构造体制。本文研究发现,相对印支期花岗岩而言,燕山早期花岗岩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明显具有更好的W、Sn多金属成矿条件:成矿元素W、Sn,放射性生热元素U、Th,挥发分元素F以及稀有金属元素Be、B、Li、Rb等组分的含量及碱性程度更高,岩石氧化程度(Fe2O3/FeO比值)更低;(La/Yb)N值和δEu值更低,Rb/Sr比值更高,反映岩浆分异演化程度更高。因此,除构造体制差异外,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也应是两时代花岗岩成矿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两阶段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形成可能与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和构造环境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燕山早期 花岗岩 成矿差异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湘东南
下载PDF
华南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的多地质要素约束——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地质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63
18
作者 柏道远 黄建中 +4 位作者 李金冬 王先辉 马铁球 张晓阳 陈必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前对华南内陆中生代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认识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与对多种地质要素的综合研究不够有关。笔者研究认识到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不同构造阶段发育不同的代表性地质要素,并分别指示不同的构造环境。早三叠世-中三叠... 目前对华南内陆中生代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认识存在分歧,一定程度上与对多种地质要素的综合研究不够有关。笔者研究认识到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中生代不同构造阶段发育不同的代表性地质要素,并分别指示不同的构造环境。早三叠世-中三叠世早期为前造山阶段,主要发育海相沉积。中三叠世后期-中侏罗世初为陆内造山阶段,其中中三叠世后期发生强烈陆内汇聚挤压,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NNE向的逆冲断裂与褶皱,以及NW向的基底走滑断裂等;中三叠世末-晚三叠世后期为同造山阶段的后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印支期强过铝花岗岩;晚三叠世末-早侏罗世为同造山上隆伸展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裂陷盆地与拉斑玄武岩;中侏罗世初期为挤压环境,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山前冲断收缩盆地及盆地边缘的逆冲断裂。中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为后造山阶段,形成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大量后造山花岗岩以及与花岗岩相关的大量有色金属矿床。白垩纪为陆内裂谷阶段,形成的代表性地质要素有AA型花岗岩、大量陆相红色断陷盆地、基性火山岩、双峰式次火山岩等。结合上述成果和区域资料,提出应通过多种地质要素综合研究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注意构造环境判别的地质要素代表性、地质要素时限性以及构造发展过程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地质要素 中生代 构造演化 湘东南及湘粤赣边区 华南
下载PDF
湘中与湘东南岩关阶组和龙潭组页岩气潜力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涛涛 邓模 +2 位作者 刘虎 黄俨然 HURSTHOUSE Andrew Stefan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103,共10页
为了揭示湘中与湘东南坳陷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潜力及勘探方向,对该区下石炭统岩关阶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ran、干酪根碳同位素、有机质显微组成、X衍射、扫描电镜、孔渗特征和等温吸附等测试。... 为了揭示湘中与湘东南坳陷海陆过渡相页岩含气潜力及勘探方向,对该区下石炭统岩关阶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泥页岩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ran、干酪根碳同位素、有机质显微组成、X衍射、扫描电镜、孔渗特征和等温吸附等测试。结果表明岩关阶组和龙潭组处于成熟高成熟期、类型以Ⅲ型为主;龙潭组泥页岩TOC含量普遍较高、而岩关阶组泥页岩TOC含量较低。龙潭组和岩关阶关组泥页岩矿物主要为黏土矿物和石英,部分含有较高的方解石。这两套页岩的孔隙发育较差,主要孔隙类型为有机孔、溶蚀孔和层间裂缝。孔隙度为0.41%~2.76%、渗透率为(0.08~0.98)×10^-3μm^2。孔隙度主要受TOC控制,不稳定矿物如长石和碳酸盐岩虽然能提供一定孔隙,但对页岩物性的影响有限。泥页岩的甲烷吸附量普遍在1.67~2.5cm^3/g,2015H-D3井龙潭组泥页岩现场解吸气量普遍大于0.5cm^3/g,最高为2.35cm^3/g,表明湘中和湘东南地区龙潭组具有一定的页岩气潜力,但岩关阶组勘探前景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孔渗特征 含气性 岩关阶组 龙潭组 湘中和湘东南
下载PDF
湘东南东风岩体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及稀土矿床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锦煦 林碧海 +8 位作者 廖凤初 孙骥 谭仕敏 何艳林 周超 朱继华 熊雄 李超 陈剑锋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1120,共20页
文章对湘东南地区的东风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Hf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研究岩石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并对东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东风岩体2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3.5±2.6)M... 文章对湘东南地区的东风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Hf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研究岩石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并对东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东风岩体2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3.5±2.6)Ma和(432.0±2.5)Ma,显示为加里东晚期。东风岩体锆石ε_(Hf)(t)值介于-5.12~-7.45,计算得到二阶段地幔亏损模式年龄(T_(DM2))介于1714~1882 Ma,显示其成岩物质为壳源的特征。东风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的花岗岩,在成因类型判别图解中显示为S型花岗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为后碰撞构造环境。综合东风岩体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Hf同位素特征,笔者认为,东风岩体形成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陆内汇聚的后碰撞伸展环境,为增厚地壳减压熔融和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东风稀土矿床为一个由富轻稀土元素的母岩经风化后形成的大型重稀土矿床,富含稀土元素的高Y型花岗岩母岩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气候及地形地貌条件为稀土元素发生淋滤迁移和吸附富集提供了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花岗岩体 加里东期 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矿床成因 湘东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