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est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the Huoshiling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Songliao Basin 被引量:6
1
作者 WANG Chenglong ZHANG Meisheng +3 位作者 SUN Kai WANG Yini LI Xiaobo LIU Xues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924-1925,共2页
Objective The Huoshiling Formation is the earliest volcanic stratum in the Songliao Basin,composed mainly of intermediate-basic volcanic rocks,with rare fossils.The geological age of this formation has been controvers... Objective The Huoshiling Formation is the earliest volcanic stratum in the Songliao Basin,composed mainly of intermediate-basic volcanic rocks,with rare fossils.The geological age of this formation has been controversial for l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Latest Zircon U-Pb Geochronology of the Huoshiling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i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songliao basin
下载PDF
Crustal reflection structure in the uplifting zone of Songliao Basin and disconnecting Moho interface 被引量:6
2
作者 S.A.Faisal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4年第6期514-521,共8页
In order to obtain the fine structure of Songliao Basin, four nearly vertical reflection profiles were acquired and then processed so as to get the poststack migration sections with two-way travel of 15s. In this pap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fine structure of Songliao Basin, four nearly vertical reflection profiles were acquired and then processed so as to get the poststack migration sections with two-way travel of 15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utheastern and northeastern uplifting zones of Songliao Basin, discovering that the structure within the up-lifting zones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i) The sedimentary thickness decreases from west to east and increases from north to south. (ii) In the northeastern and southeastern uplifting zones, the crustal reflection image varies remarkably along east-west or south-north direction. (iii) In the northeastern uplifting zone, the two-way travel time of Moho interface ranges within 9.6—11.0 s (the depth range of 30—34 km). (iv) In the southeastern uplift, the two-way travel time of Moho interface ranges within 9.7—10.4 s (the depth range of 30—32 km). The poststack migration sections manifest the peculiar phenomenon of the disconnecting Moho reflection phases in Songliao Basin with two-way travel time difference of 0.1—0.5 s (2 km or so). In the vicinity of disconnecting zone, there are several shear faults, which are wide within the uplifting zone and become narrow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wo uplifting zone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se reflection images and peculiar reflections from Moho interface are attributed to the coupling of the following dynamic factors: multi-phase weak collision of Heilongjiang micro-continents, westward under-thrusting of Pacific plate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liao basin upliftING zone nearly vertical reflection seismic probing disconnecting ZONE of MOHO interface.
原文传递
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沉积充填与铀矿找矿方向
3
作者 肖菁 郭强 +5 位作者 秦明宽 蔡煜琦 宁君 刘鑫 严张磊 刘梦魁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03-618,共16页
随着钱家店矿区及外围铀矿带内的找矿空间越来越小,目前铀矿勘查工作对松辽盆地南部新区、新层位的找矿需求越来越大。为重新系统认识松辽盆地南部区域上的青山口组,文章通过大量钻孔岩心、测井资料,结合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松辽... 随着钱家店矿区及外围铀矿带内的找矿空间越来越小,目前铀矿勘查工作对松辽盆地南部新区、新层位的找矿需求越来越大。为重新系统认识松辽盆地南部区域上的青山口组,文章通过大量钻孔岩心、测井资料,结合地质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的沉积充填特征进行了阐述,认为:研究区青山口组受坳陷盆地结构及中部架玛吐隆起的影响,区域上地层厚度变化较大,呈现凹隆相间的格局,整体表现为“中间薄、南北两侧厚;东部厚、西部整体缺失”的充填特征;研究区由南到北青山口组表现为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的沉积体系,且以古隆起为界构成“南河北洲”的沉积格局;砂体主要发育于西南部开鲁坳陷内,且河道存在向中部古隆起、“鞍部”汇聚的特点,水流汇聚的区域即为目前有利灰色成矿砂体的发育部位。在此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及砂岩型铀成矿理论对研究区铀矿找矿方向提出了两点建议:新增青山口组为研究区主攻目标层位,且其赋矿段具有由南往北不断上移的变化规律;将河流相河道汇水-砂体叠置部位及末端沉积相变部位、古隆起和凹陷的衔接部位、具古隆起“鞍状沟谷”格局汇水地貌特征的部位作为研究区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本研究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的沉积充填特征,完善了该地区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同时对扩大研究区找矿空间,有效支持科研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隆起 青山口组 沉积充填 砂岩型铀矿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基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有利勘探区
4
作者 冉逸轩 王健 张熠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6,共11页
为寻找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基岩天然气富集区,分析了其天然气成因和有利成藏条件,优选了基岩气藏有利勘探区块。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天然气组分和成因与徐家围子断陷类似,均是以甲烷为主的高—过成熟的煤型气,显示基... 为寻找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基岩天然气富集区,分析了其天然气成因和有利成藏条件,优选了基岩气藏有利勘探区块。研究结果表明:①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古隆起天然气组分和成因与徐家围子断陷类似,均是以甲烷为主的高—过成熟的煤型气,显示基岩气藏气源主要来自古隆起东侧徐家围子断陷。②优质烃源岩、有利储层、立体输导通道和优良盖层等有利条件耦合是形成基岩气藏的关键,沙河子组烃源岩泥岩和煤岩TOC平均分别为4.33%和32.56%,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宋站和徐西等生烃洼槽生烃强度普遍大于180×10^(8)m^(3)/km^(2),是基岩重要的气源;受风化和破裂作用影响,基岩顶、底形成的风化壳孔缝层、内幕裂缝层等有利储层孔隙度分别为4.3%和1.3%,渗透率分别为0.45 mD和6.3 mD;风化壳、断层和裂缝耦合形成“S”型、“T”型和“断缝体”型输导通道,促进了天然气的侧向运移;登娄库组泥岩厚度大、突破压力高,且其形成时间早于天然气大规模运移和充注成藏期,使得基岩气藏得以保存。③中央古隆起带可分为3个有利勘探区,北部汪家屯凸起和昌德凸起主要为风化壳气藏,发育“S”型、“T”型输导通道,气藏受输导通道和保存条件联合控制,南部肇州凸起则以基岩内幕气藏为主,发育“断缝体”型输导通道,气藏受储层厚度、物性和圈闭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气藏 成藏条件 风化壳孔缝层 内幕裂缝层 内幕致密层 沙河子组烃源岩 中央古隆起 松辽盆地北部
下载PDF
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油页岩识别中的应用
5
作者 罗卫锋 胡志方 +3 位作者 张家强 杨云见 徐银波 孙启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2-700,共9页
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 松辽盆地油页岩地震勘探难度大,为此在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和测井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应用研究。研究表明,联合约束反演技术可以将油页岩与泥页互层整体作为相对高阻层进行划分识别。利用该项技术查明研究区嫩江组油页岩主要分布在哈拉海向斜,仅在登楼库背斜西部局部沉积;青山口组油页岩在登楼库背斜、哈拉海向斜均有分布,整体呈沿登楼库背斜轴高、沿背斜轴两翼逐渐减薄的特征,为进一步勘探指明了有利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测井 约束反演技术 油页岩识别 松辽盆地 东南隆起区 油气勘查工程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断层与油气运移及成藏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德海 郭峰 +2 位作者 任国选 孟祥化 杨喜贵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5-339,344,共6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经过数次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按照断层的性质、规模、形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展布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将其分为早期断层、晚期断层、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3类。早期断层中的控盆断层控制断陷的形成、演化;...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经过数次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复杂的断裂系统,按照断层的性质、规模、形成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展布特征及与油气的关系,将其分为早期断层、晚期断层、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3类。早期断层中的控盆断层控制断陷的形成、演化;控制沉积断层控制有利源岩的分布部位。断层在活动时期是油气纵向运移通道,停止活动时期则不是;油气在横向上可以穿断层运移,断层在上倾方向上有非渗透遮挡层的条件下可以形成断层油气藏。早期断层活动时期早于生烃期,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在源岩层系内可以形成早期原生油气藏,并且保存条件好;早期断层对圈闭的支解、分割作用,导致油气分布的复杂性、不连续性。晚期活动的早期断层和晚期断层活动时是油气的纵向运移通道,同时使深层的原生油气藏遭到破环、变为残余油气藏,并在浅层形成次生油气藏。晚期断层停止活动时,亦不是油气垂向运移通道,因此能够在源岩层系内形成晚期原生高产油气藏,保存条件好。断层活动时期与源岩排烃期(油气源)的匹配关系,决定油气的分布层位及油气藏的形成与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油气运移 油气藏 断陷 东南隆起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区域成岩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7
作者 孟元林 高煜婷 +5 位作者 吴河勇 王成 修洪文 张安达 李亚光 姜文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7-106,共10页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该区划分为9个成岩区,分别研究了各成岩区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色谱—质谱分析、热解分析、有机酸测定、X衍射、普通薄片镜下鉴...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区域成岩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将该区划分为9个成岩区,分别研究了各成岩区的成岩特征。应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镜质组反射率、孢粉颜色指数、色谱—质谱分析、热解分析、有机酸测定、X衍射、普通薄片镜下鉴定、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铸体薄片鉴定等资料分别划分了它们的成岩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成岩作用具有"东强西弱,古强新弱"的成岩规律;盆地东部的抬升剥蚀幅度大,地温梯度高,成岩作用强;盆地西部的抬升剥蚀幅度小,地温梯度低,成岩作用弱;白垩系泉头组三、四段的地层时代相对较老,在埋深相同的情况下,成岩时间较长,成岩作用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 中央坳陷 西部斜坡 东南隆起 大庆长垣 储集层 成岩作用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营城组柱状节理流纹岩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金龙 王璞珺 +3 位作者 郑常青 唐华风 吴颜雄 边伟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31-1138,共8页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下白垩统营城组出露柱状节理流纹岩。柱状节理属于原生构造节理,岩相为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亚相-侵出相,柱体排列方式为近水平式、倾斜式、近直立式,截面为不规则的四方柱、五方柱、六方柱,柱体规模属于中小型,流纹岩...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下白垩统营城组出露柱状节理流纹岩。柱状节理属于原生构造节理,岩相为火山通道相次火山岩亚相-侵出相,柱体排列方式为近水平式、倾斜式、近直立式,截面为不规则的四方柱、五方柱、六方柱,柱体规模属于中小型,流纹岩中常发育隐爆角砾结构。通过对柱状节理流纹岩成分及结构构造的研究,表明本区的流纹岩柱体直径与其对应的显微组构斑晶大小成正比例相关。柱状节理的成因是熔岩冷却收缩形成的,由于受到种种内外因素制约,形成的柱状节理形态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 营城组 柱状节理 流纹岩
下载PDF
对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抬升过程的新认识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君 黄志龙 +1 位作者 李凌君 刘宝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0-692,共3页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嫩江组沉积期末及其后期反转构造运动作用导致的区域抬升对油气成藏影响较大。但是,由于浅层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对于抬升以后至现今的构造演化特征一直没有清晰的认识。根据盆地南部浅层...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历经多期构造运动,其中,嫩江组沉积期末及其后期反转构造运动作用导致的区域抬升对油气成藏影响较大。但是,由于浅层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对于抬升以后至现今的构造演化特征一直没有清晰的认识。根据盆地南部浅层的边缘相研究,认为在晚白垩世末-古近纪的挤压构造运动作用下,松辽盆地在整体抬升的同时表现出东抬西降的构造演化特征,东南隆起区长期处于隆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边缘相 构造演化 抬升过程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长期隆升背景下的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君 黄志龙 +1 位作者 李佳 柳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57-61,共5页
东南隆起区为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由松辽盆地南部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可知,东南隆起区在嫩江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的构造反转抬升作用下一直处于隆起状态,使嫩江组剥蚀严重,并且未接受上白垩统的四方台组、明水组及第三系沉积,导致沉积... 东南隆起区为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由松辽盆地南部区域构造演化研究可知,东南隆起区在嫩江组沉积末期和古近纪的构造反转抬升作用下一直处于隆起状态,使嫩江组剥蚀严重,并且未接受上白垩统的四方台组、明水组及第三系沉积,导致沉积盖层变薄,对沉积物的成岩演化、排液作用、已形成的地温场、压力场有较大的影响,不仅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聚集和成藏,还改造了烃源岩的生烃行为。因此,该区的成藏条件比较复杂,发育残留油气藏、次生油气藏及晚期成熟源岩控制的油气藏等类型的油气藏,其成藏模式的建立,对探索油气分布规律有非常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隆升 成藏模式 东南隆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登娄库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占东 李阳 +3 位作者 刘云利 胡慧婷 马凤荣 张小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1-409,共9页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登娄库组 白垩系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超大型油页岩矿床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1
12
作者 温志良 姜福平 +3 位作者 钟长林 姜雪飞 王果谦 齐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1-691,共11页
研究区内已发现的超大型油页岩矿床位于吉黑地槽褶皱系松辽中断陷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内。研究区主要发育白垩纪地层,属于陆源碎屑岩沉积。经钻井岩心观察和采用"费舍尔"方法对含油率测试分析表明,油页岩... 研究区内已发现的超大型油页岩矿床位于吉黑地槽褶皱系松辽中断陷的一个三级构造单元——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内。研究区主要发育白垩纪地层,属于陆源碎屑岩沉积。经钻井岩心观察和采用"费舍尔"方法对含油率测试分析表明,油页岩层主要赋存在早白垩世青山口组和晚白垩世嫩江组。含油页岩层系整体为一套厚层的暗色泥页岩和油页岩组合。井间油页岩层对比和油页岩平面展布特征显示,该区油页岩呈层状、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矿层稳定、连续性好。研究证实矿石含油率与有机质组分及总有机碳关系密切,矿石灰分大,属低品质油页岩矿石。通过对油页岩特征及成矿环境分析,认为矿床成因属于腐泥型页岩-油页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东南隆起 白垩系 油页岩矿床 矿床成因
下载PDF
烃源岩生烃时效性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君 黄志龙 王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16,共3页
盆地或断陷内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往往受控于生烃中心,但某些特殊地质背景的断陷或盆地因为不同构造位置烃源岩生烃时效性的差异控制油气分布而另具特点。通过对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源岩演化史、油源对比的研究,认为深凹带源岩具有2期生... 盆地或断陷内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往往受控于生烃中心,但某些特殊地质背景的断陷或盆地因为不同构造位置烃源岩生烃时效性的差异控制油气分布而另具特点。通过对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源岩演化史、油源对比的研究,认为深凹带源岩具有2期生烃作用,第一期生烃对现今油气藏没有贡献;第二期生成高成熟天然气为主,在深凹带的储层内成藏;而斜坡带源岩为一期生烃作用,生烃时期晚于深凹带源岩的第二期,以原油为主,主要聚集在斜坡带的储层内。因此不同构造位置的烃源岩生烃时效性不同,并且控制着油气的生成与运聚,进而控制着油气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时效性 油气分布 梨树断陷 东南隆起区 松辽盆地南部
下载PDF
基于频谱分解的测井曲线标准化方法 被引量:21
14
作者 肖佃师 卢双舫 +3 位作者 陈海峰 陆延平 李占东 周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6,共8页
测井曲线标准化可有效消除测井资料的系统误差,是提高储层参数计算和预测精度的关键性基础工作。由于缺乏稳定标准层,基于标准层的曲线标准化方法难以适用于岩性变化频繁的陆相沉积地层。文章从频谱分解的地质含义入手,分析不同周期旋... 测井曲线标准化可有效消除测井资料的系统误差,是提高储层参数计算和预测精度的关键性基础工作。由于缺乏稳定标准层,基于标准层的曲线标准化方法难以适用于岩性变化频繁的陆相沉积地层。文章从频谱分解的地质含义入手,分析不同周期旋回对沉积地层的贡献,将反映沉积地层"背景值"的低频旋回叠加地层视为一套横向稳定分布的"宏观标准层"。优选曲线低频分量的极值作为特征值,结合空间趋势面分析技术确定标准值,对曲线低频分量、高频分量分别进行平移校正和比例校正,进而实现曲线的标准化。应用该方法对松辽盆地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油层测井曲线进行实际处理,岩心孔隙度与标准化后曲线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标准化前曲线,从而证明基于频谱分解的曲线标准化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标准层缺乏的陆相沉积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曲线 标准化 低频旋回 频谱分解 油藏评价 大庆长垣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5
作者 马世忠 王海鹏 +2 位作者 孙雨 吕品岐 满维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85-1092,共8页
以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为基础,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主要含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等4... 以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为基础,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北部扶余油层超低渗储层粘土矿物特征及其对储层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主要含有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和伊/蒙混层等4种矿物,其中伊利石含量最多,绿泥石和伊/蒙混层次之,高岭石最少。储层速敏性和碱敏性相对较弱,水敏性和盐敏性较强,对储层影响较大,勘探开发时应重点关注。粘土矿物对储层水敏性的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其中粘土矿物绝对总量是扶余油层水敏性强弱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 扶余油层 超低渗 粘土矿物 敏感性
下载PDF
伸展构造与反转构造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君 黄志龙 +1 位作者 刘宝柱 柳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松辽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复合型沉积盆地,在构造演化史中表现为早期断陷、中期拗陷、晚期反转的演化特征。东南隆起区是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发育了大量的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它们对油... 松辽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具有"断"、"坳"双重结构的复合型沉积盆地,在构造演化史中表现为早期断陷、中期拗陷、晚期反转的演化特征。东南隆起区是松辽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发育了大量的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它们对油气的聚集、分布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但是,由于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形成的时期和发育的层位不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也不尽相同。伸展构造主要控制原生油气藏;而在深凹带范围内的反转构造主要控制次生油气藏,在斜坡带范围内的反转构造主要控制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 东南隆起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油气分布
下载PDF
徐家围子断陷“凹中隆”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
17
作者 应丹琳 李忠权 +1 位作者 陈均亮 李洪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20,131,共4页
松辽盆地深层徐家围子断陷的"凹中隆"构造与周围地层在沉积—构造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为此,以地震、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成果为基础,结合"凹中隆"所表现出的独特地质特征,从构造地层的角度,提出了"... 松辽盆地深层徐家围子断陷的"凹中隆"构造与周围地层在沉积—构造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为此,以地震、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成果为基础,结合"凹中隆"所表现出的独特地质特征,从构造地层的角度,提出了"凹中隆"构造是早期古前陆型盆地在浅部开的一个"窗口"的认识。运用正断层相关褶皱的观点,将"凹中隆"的形成、发展及消亡成因机制分成5个阶段并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述。结果指出:"凹中隆"与其两侧断陷盆地形成时间相同,但分属不同时期的沉积地质体,是两期盆地的产物。这一认识为分析松辽盆地深部地层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也展示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徐家围子断陷 坳陷 隆起 前陆盆地 断层 褶皱 机制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白垩系嫩江组一段沉积相、旋回及其与松科1井的对比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有峰 王璞珺 +1 位作者 瞿雪姣 王国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嫩江组剖面进行厘米级刻画,分析其为一套深湖相与滨浅湖交互相沉积。在滨浅湖交互相沉积段,水体频繁波动,且波动幅度大。根据颜色、岩性将嫩江组一段地层划分为34个米级旋回,Fischer图解分析将米级旋回归并为11个...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嫩江组剖面进行厘米级刻画,分析其为一套深湖相与滨浅湖交互相沉积。在滨浅湖交互相沉积段,水体频繁波动,且波动幅度大。根据颜色、岩性将嫩江组一段地层划分为34个米级旋回,Fischer图解分析将米级旋回归并为11个五级旋回和2个四级旋回。剖面中发育的介形虫灰岩、白云岩结核和火山灰层在松科1井嫩江组一段连续取心中都有响应;剖面和井的Fischer图解对比发现,第15个旋回开始到第25个旋回结束,松辽盆地沉积中心向西北方向迁移,且可能伴随着盆地东缘的抬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东南隆起区 白垩系嫩江组一段 沉积相 旋回地层 松科1井
下载PDF
松辽盆地安达古隆起风化壳特征及控藏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顺 王丽静 +2 位作者 张博远 徐庆霞 李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6,共8页
为了探索松辽盆地安达古隆起风化壳特征及控藏机制,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岩心及实验分析资料,从风化壳的岩性、结构、规模方面对安达古隆起风化壳的地质特征及控藏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达古隆起是由片岩、千枚岩、变质... 为了探索松辽盆地安达古隆起风化壳特征及控藏机制,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岩心及实验分析资料,从风化壳的岩性、结构、规模方面对安达古隆起风化壳的地质特征及控藏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安达古隆起是由片岩、千枚岩、变质砾岩及糜棱岩组成的古生代基岩隆起,构造幅度超过3 500 m,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经历了约20 Ma风化剥蚀,形成了大规模的基岩隆起型变质岩风化壳,最大厚度为80~90 m,主体面积约为200 km2。风化壳具有典型的三元结构,即风化堆积层、半风化层及未风化基岩层,其中半风化层分为裂缝充填层、裂缝氧化层和原生裂缝层。风化壳被后期盆地坳陷地层覆盖且保存完整,形成良好的封盖条件,周边断陷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着隆起上超通道运移到风化壳内部聚集,形成了新生古储型气藏,半风化层储集性能及风化堆积层的封盖能力成为风化壳圈闭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对于松辽盆地中央古隆起带及其他古隆起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安达古隆起 基岩 松辽盆地 控藏机制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深层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明学 张元高 年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110,共4页
为搞清古中央隆起带深层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通过对古中央隆起带深层二维和三维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和构造发育史分析,结合松辽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古中央隆起带深层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演化的动力机制... 为搞清古中央隆起带深层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机制,通过对古中央隆起带深层二维和三维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和构造发育史分析,结合松辽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对古中央隆起带深层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演化的动力机制,认为古隆起是在火石岭组地层沉积时期开始发育,在深层构造演化中,古中央隆起带至少经历了2次伸展和2次挤压,登娄库组地层沉积时期基本定型被埋藏保存起来.根据油气运移与构造形成时期的配套关系,认为古中央隆起带是深层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中央隆起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