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sification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the Southern China's Grasslands Ecosystem Based on Improved 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CSCS) Approach 被引量:6
1
作者 SUN Zheng-guo SUN Cheng-ming +2 位作者 ZHOU Wei JU Wei-min LI Jian-l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893-903,共11页
This research classified vegetation types and evaluate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of southern China's grasslands based on the improved 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CSCS), and proposed ... This research classified vegetation types and evaluate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of southern China's grasslands based on the improved 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CSCS), and proposed 5 thermal grades and 6 humidity grades. Four classes of grasslands vegetation were recognized by improved CSCS, namely, tundra grassland class, typical grassland class, mixed grassland class and alpine grassland class. At the type level, 14 types of vegetations (9 grasslands and 5 forests) were classified. The NPP had a trend to decrease from east to west and south to north, and the annual mean NPP was estimated to be 656.3 g C m-2 yr-1. The NPP value of alpine grassland class was relatively high, generally more than 1200 g C m2 yr-1. The NPP value of mixed grassland class was in a range from 1 000 to 1200 g C m-2 yr-1. Tundra grassland class was located in southeastern Tibet with high elevation, and its NPP value was the lowest (〈600 g C m'2yrl). The typical grassland class distributed in most of the area, and its NPP value was generally from 600 to 1000 g C m-2 yr-1. The total NPP value in the study area was 68.46 Tg C. The NPP value of typical grassland class was the highest (48.44 Tg C), and mixed grassland class was the second (16.54 Tg C), followed by alpine grassland class (3.22 Tg C), with tundra grassland class being the lowest (0.25 Tg C). For all the grasslands types, the total NPP of forest meadow was the highest (34.81 Tg C), followed by sparse forest brush (16.54 Tg C), and montane meadow was the lowest (0.01 Tg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roved CSCS hydro-thermal pattern southem china grasslands classes and types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下载PDF
INVESTIGATIONS ON MOISTURE TRANSPORTS, BUDGETS AND SOURCES RESPONSIBLE FOR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娅敏 司东 +1 位作者 柳艳菊 赵亮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6年第3期402-412,共11页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apparent decdal-interdecdal variabilities can be detected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southern China.Especially around the 1990 s,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experienced a phase transi...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apparent decdal-interdecdal variabilities can be detected in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southern China.Especially around the 1990 s,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experienced a phase transition from a deficiency regime to an abundance regime in the early 1990 s,while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witnessed a phase shift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from abundance to deficiency in the late 1990 s.Pertinent analyses reveal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ch decadal precipitation shifts and moisture budgets,which is mainly modulated by the meridional component.This relationship can be attributed to large-scale moisture transport anomalies.Further,the HYSPLIT model is utilize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relative moisture contributions from diverse sources during different regimes.It can be found that during the period with abundant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the moisture contribution from the source of Indochina Peninsula-South China Se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during the deficient precipitation regime in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moisture from local source,western Pacific and Indochina Peninsula-South China Sea contributed less to precipitation.It means some new features of relative moisture contributions from diverse sources to precipitation anomaly in southern China took shape after 199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in southem china moisture transport moisture budget method tracing the air particle viaLagrange scheme
下载PDF
Genesis of Rare Element Mineralized Granites in Southern China:Evidence from Melt and Fluid Inclusions
3
作者 Chen Ziying Xia Weihua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Anthony E.Williams-Jones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McGill University, 3450 University Street, Montreal,Quebec, Canada, H3A 2A7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4-69,138,共7页
Rare element mineralized granites of me Yanshan period in Southern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s of SiO2,Na2o,K2O,and F and are enriched in Nb,Ta,REE,W,Sn,Be and Li .Opinions differed over whether they are ... Rare element mineralized granites of me Yanshan period in Southern China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tents of SiO2,Na2o,K2O,and F and are enriched in Nb,Ta,REE,W,Sn,Be and Li .Opinions differed over whether they are of metasomatk or magmatic origin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results of a study on melt and fluid inclusions in topaz-albite feldspar granite from Limo Nb-Ta-W-Sn granite and 414 Ta-Li albhe granite .Our data, which come from 15 mineralized granite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magmatic origin .Mett inclusions are recognized in both topaz and quartz,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gas-rich incluaons.Crystallites of a Nb (Ta) -bearing mineral and cassiterite are also commonly present as inclusions in the topaz .Multiphase (mett+fluid) inclusions are observed in some quartz from granites and granite-related pegmatite .Mett inclusions start to mett at a temperature of approximately 540 ℃ in topaz and 650 ℃ in quartz .Final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is 700-900 ℃ in quartz ,700-800℃ in topaz and 440-550 ℃ for primary gas-rich inclusions coexisting with mett inclusions in topaz .The fluid inclusion data show that there was a continuous evobtion of the fluid from Nb-Ta granites and pegmatites to W-Sh hydrothermal vein. The coexistence of mett .vapour-rich fluid inclusions, and rare element crystaffites in topaz and quartz indicates that these minerals crystallized from a vapour-saturated mett enriched in Na.K,F and rare elements (Li,Be,Nb,Ta) .The 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 study shows that the possible genesis of the rare dement mineralization inLi-F granites of Yanshan period in Southern China results from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Ta granite GENESIS fluid inclusion melt indnskn TOPAZ southem china .
下载PDF
红壤典型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构成及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忠启 于东升 +3 位作者 潘剑君 张海东 史学正 王宁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8-323,共6页
以江西省东乡县为研究区,基于土壤有机碳三库(活性、缓性和惰性碳库)一级动力学理论,通过22个土壤样品的实验室呼吸培养实验,计算了各土壤亚类的碳组分含量及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并借助全县229个采样点获得了东乡县的活性、缓性和惰性有... 以江西省东乡县为研究区,基于土壤有机碳三库(活性、缓性和惰性碳库)一级动力学理论,通过22个土壤样品的实验室呼吸培养实验,计算了各土壤亚类的碳组分含量及占总有机碳的比例,并借助全县229个采样点获得了东乡县的活性、缓性和惰性有机碳的空间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淹育、潴育、潜育型水稻土和红壤的活性碳含量分别为0.54、0.72、0.72和0.33 g/kg,分别占其总有机碳含量的2.78%、2.83%、2.91%和2.57%;缓性碳含量分别为7.57、9.79、12.34和4.72 g/kg,分别占总有机碳含量的41.09%、45.25%、46.24%和37.12%;惰性碳含量分别为10.36、11.22、13.49和7.67 g/kg,分别占总有机碳含量的60.31%、56.13%、51.92%和50.67%。在空间分布上,活性、缓性和惰性碳含量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分析表明水稻土各亚类活性和缓性碳含量高于红壤,说明水稻土不仅是该地区固碳的主要类型,也是较大的潜在碳排放源。红壤的惰性碳尽管比例最高,但总有机碳含量较低,其土壤固碳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库 土壤类型 土壤有机碳组分 南方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南方电网直流输电损耗分析及基于降损的交直流潮流优化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邱有强 刘洪涛 +2 位作者 邹江 梁宇 梁敬成 《南方电网技术》 2008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直流输电损耗是直流输电的重要技术和经济指标,主要包括换流站损耗、直流线路损耗和接地极系统损耗。分析了南方电网直流输电损耗系数k,认为双极平衡方式下k值最小,输送功率对直流输电损耗有直接影响,并探讨了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交直流输... 直流输电损耗是直流输电的重要技术和经济指标,主要包括换流站损耗、直流线路损耗和接地极系统损耗。分析了南方电网直流输电损耗系数k,认为双极平衡方式下k值最小,输送功率对直流输电损耗有直接影响,并探讨了南方电网西电东送交直流输电通道功率优化分配方法,以降低输电总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电网 高压直流输电 损耗 功率优化
下载PDF
南方电网“十一五”城市供电可靠性规划 被引量:15
6
作者 宋云亭 张东霞 +6 位作者 梁才浩 彭冬 吴俊玲 邱野 陈志刚 吴琼 曹静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8-54,共7页
在分析南方电网各主要城市供电可靠性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各城市电网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综合应用基于历史数据的供电可靠性趋势预测方法和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的供电可靠性预测方法,对"十一五"期间南方电网... 在分析南方电网各主要城市供电可靠性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各城市电网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情况,综合应用基于历史数据的供电可靠性趋势预测方法和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的供电可靠性预测方法,对"十一五"期间南方电网各主要城市年度供电可靠性指标进行了预测,根据相关原则并结合电网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供电可靠性目标值。提出了实现供电可靠性目标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旨在引导城市供电企业的合理投资,提升南方电网各主要城市的供电可靠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电网 城市电网 供电可靠性 指标预测
下载PDF
南方电网黑启动系统试验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剑 曾勇刚 +2 位作者 李建设 班连庚 刘洪涛 《南方电网技术》 2008年第3期12-16,69,共6页
介绍南方电网两次黑启动试验的详细过程,分析了第一次黑启动过程中出现的两次因过电压发生线路跳闸的异常现象。提出将调速器切换到手动模式调频,以及系统无功进相裕度不足是造成这两个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认为,应选择合理的调节模式... 介绍南方电网两次黑启动试验的详细过程,分析了第一次黑启动过程中出现的两次因过电压发生线路跳闸的异常现象。提出将调速器切换到手动模式调频,以及系统无功进相裕度不足是造成这两个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认为,应选择合理的调节模式稳定黑启动过程中的系统频率、确保系统无功平衡并留足裕度、采用多种方式校核黑启动过程中的机组自励磁、尽早带负荷运行,以及实施多区域、多分区并举,低电压等级电网逐步启动后再实施分区并列的启动原则。给出了2007年补充试验的步骤和过程,试验验证了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电网 黑启动 系统试验
下载PDF
东海南部鲐鲹鱼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邹晓荣 许柳雄 《海洋渔业》 CSCD 2001年第3期117-121,共5页
本文对东海南部的鲐鲹鱼类的叉长、体重及性腺成熟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999年5月份东海南部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6~28cm,优势体重组为200~300g;7、8月份优势叉长组为24~26cm,优势体重组为100~200g。蓝圆鲹优势叉长组为20~21cm。2... 本文对东海南部的鲐鲹鱼类的叉长、体重及性腺成熟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1999年5月份东海南部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6~28cm,优势体重组为200~300g;7、8月份优势叉长组为24~26cm,优势体重组为100~200g。蓝圆鲹优势叉长组为20~21cm。2000年7、8月份鲐鱼优势叉长组为24~26cm。1999年鲐鱼叉长组成基本呈正态分布,2000年鲐鱼叉长组成明显存在两个峰值。2000年相同叉长的鲐鱼体重要略低于1999年,认为跟1999年、2000年海洋环境因子变化有关。从相关系数来看,2000年的曲线更贴近实际情况。并认为5月份北上参加产卵洄游的鲐鱼群体、其性腺已开始发育成熟,并沿途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南部 鲐Shen鱼类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论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调整与改革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国勤 张桃林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6年第2期108-115,共8页
本文在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15年来,南方稻田耕作制度调整与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南方稻田耕作制度调整与改革的对策和思路,对指导目前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改... 本文在比较全面、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15年来,南方稻田耕作制度调整与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南方稻田耕作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南方稻田耕作制度调整与改革的对策和思路,对指导目前南方稻田耕作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耕作制度 调整 改革 稻田 南方
下载PDF
论南方宋墓的共性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敬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0,共6页
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地区已报道了1000多座宋代墓葬,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类、统计和归纳,我们发现其在分布特点、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规律。在分区上以河流山川为分界形成若干文化圈,在各文化圈中又受到了自然地理以及... 秦岭—淮河沿线以南地区已报道了1000多座宋代墓葬,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类、统计和归纳,我们发现其在分布特点、区域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规律。在分区上以河流山川为分界形成若干文化圈,在各文化圈中又受到了自然地理以及宋代社会、经济、宗教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宋代南方各地葬俗的共同特征,这是宋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南方地区宋代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宋代墓葬 共性特征 形成原因
下载PDF
4■─6■级地震活动特定区的震兆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怀存 郭爱香 刘西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263-269,共7页
依据历史地震资料,提出了具有中长期预报意义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定区的震兆性概念通过分析可知,淄川-临沂和深县-河间特定区内的中强地震活动是华北东部地震块体M≥7级地震的震兆;东川-巧家特定区内的中强地震活动是南北地震带南段发生... 依据历史地震资料,提出了具有中长期预报意义的中强地震活动特定区的震兆性概念通过分析可知,淄川-临沂和深县-河间特定区内的中强地震活动是华北东部地震块体M≥7级地震的震兆;东川-巧家特定区内的中强地震活动是南北地震带南段发生M≥7级地震的震兆.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发生在淄川-临沂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区 震兆性 华北东部 南北地震带南段
下载PDF
中国南方石灰岩(喀斯特)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0
12
作者 朱华 《热带林业》 2007年第S1期44-47,共4页
通过一些具体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案例,探讨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组成,阐明了以下特征:1.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独特,包括地上生态系统和洞穴(地下)生态系统,地上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一些具体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案例,探讨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组成,阐明了以下特征:1.中国南方喀斯特生态系统独特,包括地上生态系统和洞穴(地下)生态系统,地上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洞穴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特有动物类群;2.喀斯特生境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群落远比同地区非喀斯特生境丰富;3.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其植物种类可以占到地方植物区系总种数的30%~40%;4.喀斯特生境多珍稀濒危和保护动植物类群,特有种亦丰富;5.喀斯特生境植物区系岩溶专有种约占10%,岩溶特征种(岩溶专有种+岩溶适宜种)可以占到其植物区系总种数的2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部喀斯特 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科学问题 被引量:97
13
作者 王红岩 刘玉章 +2 位作者 董大忠 赵群 杜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4-579,共6页
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已在多个地区获初步发现,其中中国南方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中发育多套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技术可采资源量占全国的3/4,将是重点开发地区。与北美相比,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储集层具有构造改造强、地应力复杂、... 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已在多个地区获初步发现,其中中国南方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中发育多套海相富有机质页岩,技术可采资源量占全国的3/4,将是重点开发地区。与北美相比,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储集层具有构造改造强、地应力复杂、埋藏较深、地表条件特殊等特点,照搬国外现有理论与技术难以有效开发。页岩气储集层纳米级孔隙对页岩气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页岩气产能预测方法尚未建立,钻井过程中水平段垮塌严重、钻井周期长,增产改造效果不理想、单井产量较低,需要针对纳米级孔隙成因及多尺度储集空间定量表征、复杂介质多场耦合非线性流动机理、页岩失稳与缝网形成的力学机制3个科学问题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页岩气 高效开发 科学问题 中国南方 纳米级孔隙
下载PDF
荨麻科冷水花属5新种
14
作者 王文采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1-806,共6页
描述了自广西和云南发现的荨麻科冷水花属5新种,龙舟冷水花,泸水冷水花,陇瑞冷水花,小冷水花和元宝山冷水花,并给出其与近缘种的区别特征。
关键词 荨麻科 冷水花属 新种 中国南部
下载PDF
南方刺参性腺多肽酶解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15
作者 徐仰丽 余海 王海棠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2-38,共7页
研究南方养殖刺参性腺多肽的酶解提取条件,并分析南北刺参性腺多肽抗氧化活性。以南移养殖刺参性腺为原料,以酶解多肽得率为衡量指标,选取酶解温度、底物浓度、pH、酶解时间、酶用量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单因素优化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 研究南方养殖刺参性腺多肽的酶解提取条件,并分析南北刺参性腺多肽抗氧化活性。以南移养殖刺参性腺为原料,以酶解多肽得率为衡量指标,选取酶解温度、底物浓度、pH、酶解时间、酶用量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在单因素优化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RSM)进一步优化,确定刺参性腺多肽酶解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刺参性腺多肽酶解最佳条件:温度为56℃:,底物浓度11.5%,酶添加量0.5mKat.g-1,pH 7.1,酶解时间4.5 h,此时刺参性腺多肽得率可达到67.97%,与预测值相符。抗氧化试验表明,刺参性腺多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南北养殖刺参性腺酶解多肽的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养殖刺参 性腺 酶解 响应面 抗氧化
下载PDF
南方电网主网架热稳定和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勇 姚文峰 +5 位作者 杨柳 胡飞雄 吴伟杰 刘小江 李悝 申敏 《南方电网技术》 2013年第2期21-25,共5页
以500 kV网架为主体的南方电网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交直流混合输电的特点,且其主网架的热稳定和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已经凸显。结合南方电网的运行特点,将电网中突出存在的热稳定和短路电流超标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问题,通过... 以500 kV网架为主体的南方电网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交直流混合输电的特点,且其主网架的热稳定和短路电流超标问题已经凸显。结合南方电网的运行特点,将电网中突出存在的热稳定和短路电流超标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型问题,通过经济技术比较提出解决措施。此外,基于云贵两省风电的大力开发规划,分析风电送出对电网热稳定问题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在建直流工程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电网 主网架 热稳定 短路电流
下载PDF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 被引量:19
17
作者 朱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17,共14页
中国的热带地区包括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南到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台湾的南部和海南岛。依据现有植物区系的记录和资料,中国的热带地区至少具有野生种子植物227科2,181属12,844种。中国的热带植物区系以热带和主产热带,但... 中国的热带地区包括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南到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台湾的南部和海南岛。依据现有植物区系的记录和资料,中国的热带地区至少具有野生种子植物227科2,181属12,844种。中国的热带植物区系以热带和主产热带,但分布区延伸到亚热带和温带的科为主,在属的组成上,也以热带分布属占优势,并以热带亚洲分布属所占比例最大,标志着其热带边缘性质和具有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特点。因不同地区地质历史及生态环境的差异,中国热带植物区系在不同地区的组成和地理成分也有一定差异。总的来说,我国西南部到东南部各热带地区的植物区系科和属的相似性分别在90%和64%以上,但种的相似性一般低于50%。具体而言,西藏东南部与云南东南部显示出具有更多的共同优势科属和更大的植物区系相似性;云南南部和东南部热带亚洲成分比例最高,虽然它们之间在种的相似性上最大,但在优势的科属上差异较大;海南植物区系热带成分总体比例最高,其中又以泛热带分布比例最大。中国热带植物区系在不同地区间演化和发展上的差异与喜马拉雅隆升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事件有关,如印度支那板块向东南逃逸、云南发生地质板块顺时针旋转和位移、云南南部与东南部在地质历史上曾有的隔离以及海南岛向东南的位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部 热带植物区系 组成 特征 起源与演化
原文传递
从出土遗物看商时期南方与中原的文化互动 被引量:7
18
作者 豆海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90,共14页
商时期的陶器、铜器、玉器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布特点,据此可探讨它们在中原与南方之间的传播和影响模式。陶器为双向影响,影响区域较小。有宗教、礼仪意义的铜器、玉器表现为中原对南方地区的强烈影响,其中玉器的影响范围最广。商时期... 商时期的陶器、铜器、玉器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布特点,据此可探讨它们在中原与南方之间的传播和影响模式。陶器为双向影响,影响区域较小。有宗教、礼仪意义的铜器、玉器表现为中原对南方地区的强烈影响,其中玉器的影响范围最广。商时期器物间的这些互动促进了中原与南方文化的交融及区域文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地区 中原地区 文化互动 商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