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stributional features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n the southern Taiwan Strait and its adjacent sea areas in late summer, 1994 被引量:1
1
作者 Hu Jianyu Liang Hongxing and Zhang Xuebin 1.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Oceanograph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2. Fujian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Xiamen 361012, China (Received June 3, 1998 accepted August 9, 1998)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Based on the CTD data obtained in the southern Taiwan Strait and its adjacent areas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of 1994, the distributional feature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n the studied area have been analyzed i... Based on the CTD data obtained in the southern Taiwan Strait and its adjacent areas in August and September of 1994, the distributional features of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in the studied area have been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are two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regions in the nearshore area between Dongshan and Shantou and in the southeastern Taiwan Shoal, respectively, which may be caused by upwellings. (2) There exists a cold eddy in the northwestern sea area and a warm eddy with two high temperature cores in the eastern sea area of the Dongsha Islands,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anti-cyclonic turning of the seawater near the Dongsha Islands. (3) A westward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water tongue extends through the northern Luzon Strait and reaches the sea areas near the Dengsha Islands and southern Taiwan Stra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ure SALINITY distributional feature LATE SUMMER southern Taiwan STRAIT and its adjacent areas
下载PDF
Study of Crustal Thickness and Poisson Ratio of Hebei and Its Adjacent Areas by Teleseismic Receiver Function
2
作者 Gong Meng Zhang Suxing +3 位作者 Luo Yan Zeng Xiangfang Jia Lifeng Liu L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We collected waveforms of a teleseismic event which occurred from January 2007 to October 2011 from 174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deployed in Hebei and its adjacent areas. Using the H-k stacking method,the average th... We collected waveforms of a teleseismic event which occurred from January 2007 to October 2011 from 174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deployed in Hebei and its adjacent areas. Using the H-k stacking method,the average thickness and Poisson's ratio of the crust are acquired. In order to obtain reliable receiver functions, the broadband seismograms of 488 teleseismic earthquakes occurring in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range from 30° to 90° with magnitudes larger than Mb6. 0 a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rustal thickness have conspicuous lateral heterogeneity and have good correlation to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tectonic features. Poisson ratio's value is equated with the global models estimates which fluctuate at about 0. 25. Crustal thickness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topography and the Taihang Mountains form the transition zone of thick and thin crustal thickness.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crustal thickness beneath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Shanxi earthquake zone and the Poisson ratio of Datong,Ningwu and Anze basins is greater than 0. 3. The crustal thickness beneath the Zhang-Bo( Zhangjiakou-Bohai Sea)earthquake zone decreases from west to north and its Poisson ratio shows conspicuous lateral heterogeneity. The thin crust and low Poisson ratio in the Huabei( North China)basin may correlate with the delamin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厚度 邻近地区 泊松比 接收函数 远震 河北 横向非均质性 地震台站
下载PDF
The Mesozoic Basin-Mountain Coupling Process of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and its Adjacent Land Area 被引量:9
3
作者 YANG Changqing YANG Yanqiu +2 位作者 LI Gang YANG Chuansheng YANG Jin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051-1052,共2页
Basin-mountain coupling is a key issue for basi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The analysis of basin-mountain coupling process,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or semiquantitative restoration of prototype basin and the evolution o... Basin-mountain coupling is a key issue for basi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The analysis of basin-mountain coupling process,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or semiquantitative restoration of prototype basin and the evolution of continental margin, can be used to interpret the geological process of basin-range conversion and reconstruct early prototype basins, which is a difficult and leadin~ scientific oroblem of basin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esozoic Basin-Mountain Coupling Process of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and its adjacent Land Area
下载PDF
河北及邻区地震活动固体潮调制统计分析
4
作者 郭蕾 孟令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09,共11页
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 采用Schuster检验方法,以潮汐体应力为计算量,对河北及邻区中小地震活动受固体潮触发情况进行日尺度及月尺度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晋冀蒙交界区域的地震活动受半月潮调制作用较为显著,冀鲁豫地区的地震活动受半日潮作用较为显著,而京津唐地区的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之间的相关性较小。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地震受潮汐触发的震级有所不同,同一区域不同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呈现不同的固体潮调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及邻区 固体潮触发 Schuster检验
下载PDF
县域乡村工业用地空间格局与组织优化研究——以冀中南地区肃宁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曾鹏 朱柳慧 蔡良娃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7-110,共14页
解析乡村工业用地空间组织特征,可为推动乡村工业集约、高效发展提供支撑。以冀中南地区为研究范围,梳理该地区乡村工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困境,选取肃宁县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构建空间格局指标体系,测算县域乡村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空间形... 解析乡村工业用地空间组织特征,可为推动乡村工业集约、高效发展提供支撑。以冀中南地区为研究范围,梳理该地区乡村工业发展现状及转型困境,选取肃宁县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构建空间格局指标体系,测算县域乡村工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空间形态和功能关系等内容,探讨其空间组织方式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表明:(1)乡村工业用地呈现出比重高、布局散的分布特征,土地碎片化严重,邻近乡村居民点、道路交通,向规划产业园区集中程度较低。(2)规划产业园区内乡村工业用地面积、平均邻近指数等5个指标对县域乡村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聚类分析得出工业主导型、非工业主导型两大类,高度集聚型、一般集聚型、高度密集型、一般分散型、高度分散型5小类村庄单元,总体呈现出“大圈层、小组团”的空间组织方式。(3)提出县级层面统筹空间布局、乡镇层面推动有机集中、村庄层面实施分类腾退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南地区 县域 乡村工业用地 空间格局 组织方式 二分K-means聚类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的河北省及邻区流动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6
作者 侯晓真 马栋 +4 位作者 屈曼 刘洪良 张展伟 高晨 陈建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66,共11页
搜集河北省及邻区2010—2019年20期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和绝对重力观测数据,利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获取河北省及邻区范围内(110°E~120°E,36°N~42°N)不同尺度、不同场源深度下的分解结果,并结合该时间段内M≥4.0... 搜集河北省及邻区2010—2019年20期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和绝对重力观测数据,利用二维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获取河北省及邻区范围内(110°E~120°E,36°N~42°N)不同尺度、不同场源深度下的分解结果,并结合该时间段内M≥4.0震例进行回溯性检验。结果表明,当半年时间尺度与一年时间尺度下的1阶、2阶固有模态函数结果出现正-负重力高值差异或四象限异常变化时,在异常变化中心200km范围内存在2年内发生M 4.0以上中强地震的可能。该结论可为河北省及邻区后续震情分析和研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经验模态分解 功率谱 重力场 河北及邻区
下载PDF
河北及邻区震前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分析
7
作者 张海洋 李博 +4 位作者 刘德强 王朝景 赵慧琴 毛丰龙 苏树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198,共8页
利用河北及邻区2018、2019和2020年3期流动地磁矢量资料,经数据处理获得了“2018—2019”和“2019—2020”2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模型。并结合2019年12月唐山丰南4.5级地震和2020年7月唐山古冶5.1级地震震中分布,对震中区域岩石圈磁场变... 利用河北及邻区2018、2019和2020年3期流动地磁矢量资料,经数据处理获得了“2018—2019”和“2019—2020”2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模型。并结合2019年12月唐山丰南4.5级地震和2020年7月唐山古冶5.1级地震震中分布,对震中区域岩石圈磁场变化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空间分布并无一致性或继承性特征,相对于“2018—2019”岩石圈磁场,“2019—2020”岩石圈磁场各要素的年变化量呈现减小的趋势。2019年12月唐山丰南4.5级地震和2020年7月唐山古冶5.1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呈现明显异常变化。具体表现为: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均存在局部弱化和转向的现象;震中处有磁偏角“0”值线和高梯级带通过。这可能是两次地震的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及邻区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 地震活动 前兆异常
下载PDF
河北南部山区红色建筑遗产类型图谱构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况源 李世芬 王晓冬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红色建筑遗产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是红色历史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研究针对河北南部山区红色建筑遗产展开,结合涉县老区实地考察,运用建筑类型学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地理信息时空与类... 红色建筑遗产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是红色历史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具有丰富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研究针对河北南部山区红色建筑遗产展开,结合涉县老区实地考察,运用建筑类型学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地理信息时空与类型数据库,分类型解析红色建筑遗产空间布局、营建智慧、装饰艺术等典型特征,尝试构建其建筑类型图谱,以期为河北南部山区红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文化传承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建筑遗产 类型图谱 河北南部山区
下载PDF
冀南山区传统民居建筑基因识别与图谱研究
9
作者 况源 李世芬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2期94-105,共12页
本研究针对冀南山区传统民居展开,在民居建筑研究中引入景观基因理论并加以转换应用,尝试建立民居建筑基因识别原则、指标与路径,进而构建系统性、可视化的民居建筑类型图谱。结合实地调研与数据统计分析,对典型民居样本进行基因识别与... 本研究针对冀南山区传统民居展开,在民居建筑研究中引入景观基因理论并加以转换应用,尝试建立民居建筑基因识别原则、指标与路径,进而构建系统性、可视化的民居建筑类型图谱。结合实地调研与数据统计分析,对典型民居样本进行基因识别与类型提取,包括院落格局、建筑布局、屋脸形式、山墙造型、屋顶形式、门窗造型、细部装饰、材质与色彩、木构架等方面,并解析其基因影响因素,构建冀南山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立面、装饰及木构架图谱,试图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类型积淀和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基因识别 基因图谱 冀南山区
下载PDF
川南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沉积相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38
10
作者 牟传龙 王秀平 +4 位作者 王启宇 周恳恳 梁薇 葛祥英 陈小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7-472,共16页
在川南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沉积相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偏光显微镜、X衍射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提出沉积相对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川南及邻区龙马溪组下段主要发育潮坪相和浅海陆棚相。局限滞留的缺氧还原环... 在川南及邻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段沉积相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偏光显微镜、X衍射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提出沉积相对页岩气地质条件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川南及邻区龙马溪组下段主要发育潮坪相和浅海陆棚相。局限滞留的缺氧还原环境、快速海侵形成的分层水体、适宜的沉积速率及较高的生物产率,造成了龙马溪组下段有机质富集,并以硅质型页岩为主,利于页岩气的富集与开发。隆起边缘的潮坪相沉积,为页岩气的非有利区;沉积中心的深水陆棚沉积区,主要发育碳质硅质页岩、碳质页岩与含粉砂含钙碳质页岩,为页岩气的有利区;砂泥质浅水陆棚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应为页岩气发育的次级有利区;灰泥质浅水陆棚主要发育"钙质页岩+含碳泥质灰岩",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为页岩气的较不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类型 沉积相 页岩气 龙马溪组 下志留统 川南及邻区
下载PDF
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河北及邻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1
作者 宫猛 李信富 +3 位作者 张素欣 罗燕 曾祥芳 刘丽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42,共9页
本文收集了河北及邻区174个宽频带地震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记录到的全球范围内体波震级6.0以上、共488个远震波形资料。利用H-k叠加搜索方法得到河北及邻区143个台站下方接收函数、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及邻... 本文收集了河北及邻区174个宽频带地震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记录到的全球范围内体波震级6.0以上、共488个远震波形资料。利用H-k叠加搜索方法得到河北及邻区143个台站下方接收函数、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及邻区地壳厚度具有明显的分块特征并与区域构造背景有较好的相关性,泊松比值在0.25上下变化,与全球的泊松比估计值相当。河北及邻区地壳厚度以太行山山脉为界呈现出东薄西厚的特征并与地表地形起伏呈正相关;山西地震带南北地壳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大同、宁武及安泽盆地地区泊松比值超过0.3;张—渤地震带的地壳厚度自东向西逐渐增厚,泊松比值则表现为相对较强的横向变化。华北平原带的薄地壳和低泊松比值特征可能与华北克拉通拆沉作用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k叠加 接收函数 泊松比 地壳厚度 河北及邻区
下载PDF
冀南地区城乡青少年痤疮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石云 丁大鹏 崔剑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11-613,共3页
目的了解冀南地区城乡青少年面部痤疮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调查者逐一检查并以问卷的方式收集流行病学资料,用SPSS11.5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调查2891名城乡青少年,其痤疮患... 目的了解冀南地区城乡青少年面部痤疮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调查者逐一检查并以问卷的方式收集流行病学资料,用SPSS11.5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调查2891名城乡青少年,其痤疮患病率为39.1%。将年龄构成标准化后,城市痤疮的患病率高于农村;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男性、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便秘以及痤疮家族史是痤疮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城市、农村的危险因素基本相同,饮食因素对城市痤疮患者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冀南地区 城乡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表层沉积物的碳酸盐沉积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忠 古森昌 +1 位作者 颜文 刘芳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1-146,共6页
关键词 南沙海槽 碳酸盐 沉积类型 碳酸钙 CACO3 海洋沉积物
下载PDF
南沙海槽南部及邻近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忠 古森昌 +1 位作者 颜文 刘芳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4-90,共7页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73个表层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自然铅、褐铁矿、锐钛矿、金红石等,其分布受地形、地貌的控制,可分为西北大陆坡碎屑矿物组合、槽底碎屑矿物组合、东南大陆架碎屑矿物组合3种类型。不同组合类型具有... 南沙海槽南部海区73个表层沉积物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自然铅、褐铁矿、锐钛矿、金红石等,其分布受地形、地貌的控制,可分为西北大陆坡碎屑矿物组合、槽底碎屑矿物组合、东南大陆架碎屑矿物组合3种类型。不同组合类型具有不同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槽 碎屑矿物 矿物组合类型 物质来源 石英 长石 地形 地貌 褐铁矿
下载PDF
冀南地区城乡青少年痤疮患病率与焦虑状况调查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丁大鹏 石云 崔剑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29-731,共3页
目的:调查冀南地区城乡青少年面部寻常痤疮的患病率和焦虑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冀南地区城乡2891名青少年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该地区青少年的焦虑状况。结果:将年龄构成标准化后,城... 目的:调查冀南地区城乡青少年面部寻常痤疮的患病率和焦虑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冀南地区城乡2891名青少年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该地区青少年的焦虑状况。结果:将年龄构成标准化后,城市青少年痤疮的患病率高于农村(45.0%vs.32.8%,P<0.001);城市青少年的焦虑得分为45.0±8.2,农村为43.9±9.2,城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痤疮患者的焦虑得分高于正常者[(47.0±9.2)vs.(42.9±8.0),P<0.001]。结论:冀南地区青少年痤疮的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痤疮患者的焦虑心理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焦虑自评量表 冀南地区 城乡 患病率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研究宁夏南部及邻区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9
16
作者 曾宪伟 莘海亮 +1 位作者 陈春梅 蔡新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57,共7页
利用垂直向Pg和Sg波振幅比方法计算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宁夏南部及邻区的40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然后对计算所得的40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分析,利用格点尝试法研究灵武—吴忠地区(I区)和宁夏南部地区(II区)... 利用垂直向Pg和Sg波振幅比方法计算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宁夏南部及邻区的40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然后对计算所得的40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进行系统聚类及应力场分析,利用格点尝试法研究灵武—吴忠地区(I区)和宁夏南部地区(II区)的平均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该区域主要受北东东向压应力作用而形成右旋走滑型断层,同时又带有张性分量;I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以水平作用为主,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北东向发生压缩,北西向发生相对扩张;II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以水平作用为主,地震产生的震源区构造变形是北东东向发生压缩,北北西向发生相对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南部及邻区 中小地震 震源机制 构造应力场 系统聚类法
下载PDF
雄安新区城市发展、空间作用演化与冀中南地区协同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可云 孙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146,共8页
雄安新区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在进一步建设的过程中,雄安新区的城市发展会对冀中南地区产生一定的空间作用。利用集聚理论分析雄安新区发展对冀中南地区产生的空间影响可以发现,雄安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对冀中南地区产生显著的引力... 雄安新区即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在进一步建设的过程中,雄安新区的城市发展会对冀中南地区产生一定的空间作用。利用集聚理论分析雄安新区发展对冀中南地区产生的空间影响可以发现,雄安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会对冀中南地区产生显著的引力作用,并有可能造成新的区域差距。依据多样化发展理论,位于冀中南地区的各城市应注重差异化的发展与城市之间的产业相关性,通过强化主体城市和建立产业关联来实现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冀中南 京津冀
下载PDF
河北及邻区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静 董建辉 +2 位作者 陈婷 张环曦 张蕾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3期42-47,共6页
采用CAP方法反演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河北及邻区M_L3.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显示:震源错动类型以走滑断层类型为主,兼有一定数量的正断层;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NEE,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呈现出暂时的正断层兼走滑的应... 采用CAP方法反演2008年1月至2013年11月河北及邻区M_L3.5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显示:震源错动类型以走滑断层类型为主,兼有一定数量的正断层;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方向NEE,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呈现出暂时的正断层兼走滑的应力状态,具有继承性和差异性特征,推测可能与中等地震易受局部构造活动影响以及巨大地震改变了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及邻区 CAP方法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下载PDF
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成矿区带数据集 被引量:1
19
作者 游国庆 易荣龙 +4 位作者 耿树方 陈炳蔚 庞健峰 杨志新 李佳林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6-75,227-239,共11页
能源矿产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加强我国及周边地区油气和煤等能源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依据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以及油气与煤成藏地质学理论,以深部构造控制盆—山发育、盆—山耦合和热动力系统控制成矿的研究工... 能源矿产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加强我国及周边地区油气和煤等能源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依据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以及油气与煤成藏地质学理论,以深部构造控制盆—山发育、盆—山耦合和热动力系统控制成矿的研究工作思路,应用70个油气田、471个煤田的基础地质资料,从沉积盆地发育的区域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单元诸多方面,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提示了该区板块构造格局与能源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可划分为3个成矿域,每个成矿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成矿省、含矿区(盆地)、矿田聚集区带、矿田(油气田)五个级别的成矿区域。数据集由构造带(断裂带和造山带)类型和时代、盆地类型和时代、能源矿产资源类型和丰度、成矿区带等元数据组成。该数据集是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盆地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资源评价资料,综合分析成矿区带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数据库,不仅是对中国南部及邻区区域地质认识和沉积盆地能源资源勘查工作成果的集成,而且为国家科学地引导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资源 成矿区带 数据集 中国南部及邻区
下载PDF
东海陆架南部邻近陆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晶 杨长清 +1 位作者 徐立明 王建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92,共12页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邻近陆域主要包括福建东南部以及广东东北部的广大地区。结合野外地质考察、岩石薄片镜鉴及样品地球化学测试结果等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古环境。研究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属于温湿气候环境,南...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邻近陆域主要包括福建东南部以及广东东北部的广大地区。结合野外地质考察、岩石薄片镜鉴及样品地球化学测试结果等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古环境。研究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属于温湿气候环境,南部的粤东地区沉积水体深度较大,因此,大部分样品指示厌氧环境。晚三叠世时,整个东海陆架南部邻近陆域自南向北水体逐渐变浅,南部主要为滨海-浅海陆棚-深水陆棚环境,北部主要表现为受海侵作用影响的海陆过渡相环境;早侏罗世时,南部主要表现为水体较深的深水陆棚环境,北部主要表现为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环境。通过对具有相同大地构造背景的邻近陆域沉积古环境的研究,从而可以推断缺乏钻井资料的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沉积古环境自北向南由陆及海,为后续开展海域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古环境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 邻近陆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