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sozoic Basin-Mountain Coupling Process of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and its Adjacent Land Area 被引量:9
1
作者 YANG Changqing YANG Yanqiu +2 位作者 LI Gang YANG Chuansheng YANG Jiny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051-1052,共2页
Basin-mountain coupling is a key issue for basi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The analysis of basin-mountain coupling process,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or semiquantitative restoration of prototype basin and the evolution o... Basin-mountain coupling is a key issue for basi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The analysis of basin-mountain coupling process, as well as quantitative or semiquantitative restoration of prototype basin and the evolution of continental margin, can be used to interpret the geological process of basin-range conversion and reconstruct early prototype basins, which is a difficult and leadin~ scientific oroblem of basin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Mesozoic Basin-Mountain Coupling Process of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Shelf Basin and its Adjacent Land area
下载PDF
南沙微板块的层块构造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海龄 阎贫 +3 位作者 孙岩 郭令智 张伯友 张毅祥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74-381,共8页
综合分析了南海南部海域近5万千米的综合地球物理剖面资料和相关的地质资料。从宏观上,在南沙微板块内初次划分出了南沙超壳层块、曾母壳体层块、南薇-安渡壳体层块、礼乐-北巴拉望壳体层块、安渡-毕生基底层块、礼乐-半月基底层块等不... 综合分析了南海南部海域近5万千米的综合地球物理剖面资料和相关的地质资料。从宏观上,在南沙微板块内初次划分出了南沙超壳层块、曾母壳体层块、南薇-安渡壳体层块、礼乐-北巴拉望壳体层块、安渡-毕生基底层块、礼乐-半月基底层块等不同级别的层块构造。讨论了它们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层块构造的“立交传输运动”概念。根据多元动力成因观,探讨了各级层块构造的形成机制和主导动力,指出了俯冲板片拆沉-幔隆力、地幔流牵引力、地球转速变化惯性力、区域板块边界力等是驱动超壳层块的主要动力,重力失稳-壳内流塑层隆升-牵引力是驱动壳体层块和基底层块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微板块 层块构造 南海 形成机制 基底 岩石圈
下载PDF
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海域小黄鱼稚幼鱼耳石元素指纹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浩 黎雨轩 +3 位作者 张翼 张辉 刘尊雷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2-309,共8页
采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五个海域(芦潮港、象山、三门湾、温岭、吕四)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稚幼鱼耳石核区元素指纹进行了测定。运用方差分析方法(MANOVA和ANOVA)检验不同海域小黄鱼群体耳石元素比值的差... 采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东海和黄海南部近岸五个海域(芦潮港、象山、三门湾、温岭、吕四)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稚幼鱼耳石核区元素指纹进行了测定。运用方差分析方法(MANOVA和ANOVA)检验不同海域小黄鱼群体耳石元素比值的差异显著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FA)方法对不同海域的小黄鱼群体进行了群体属性判别,并运用留一交叉验证法(LOOCV)评估了模型的判别成功率。MAN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采样点小黄鱼耳石核区的元素比值呈极显著差异(Wilk’s Lambda检验,F4,131=28.00,P<0.01)。各元素比值的ANOVA分析结果显示,除了Zn∶Ca呈显著性差异外(P<0.05),Li∶Ca、Mg∶Ca、Mn∶Ca、Sr∶Ca、Na∶Ca和Ba∶Ca呈极显著差异(P<0.01)。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小黄鱼群体的总体判别成功率为70.6%,其中吕四小黄鱼群体的判别成功率最高,为86.2%;温岭最低,为58.3%。黄海南部的吕四小黄鱼群体可以与东海几个群体区分开来,而东海的几个小黄鱼群体难以有效区分。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基于LA-ICP-MS的耳石元素指纹分析技术能够对不同的鱼类群体进行识别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稚幼鱼 元素指纹 东海和黄海南部 近岸海域
下载PDF
南海南部海区气候要素的变化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文日凤 张祥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58,共11页
南海南部海区属较典型的区域性热带和赤道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与冬、夏季风气流的转换关系密切。汇集沿岸各站和海岛站以及近15年来的考察资料,对气候要素的变化和分布特征作了初步的统计分析,为科研和海洋大... 南海南部海区属较典型的区域性热带和赤道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与冬、夏季风气流的转换关系密切。汇集沿岸各站和海岛站以及近15年来的考察资料,对气候要素的变化和分布特征作了初步的统计分析,为科研和海洋大气预报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气候要素 变化 夏季风 云量 风向 气温 降水 湿度
下载PDF
东海陆架南部邻近陆域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晶 杨长清 +1 位作者 徐立明 王建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92,共12页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邻近陆域主要包括福建东南部以及广东东北部的广大地区。结合野外地质考察、岩石薄片镜鉴及样品地球化学测试结果等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古环境。研究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属于温湿气候环境,南...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邻近陆域主要包括福建东南部以及广东东北部的广大地区。结合野外地质考察、岩石薄片镜鉴及样品地球化学测试结果等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沉积古环境。研究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属于温湿气候环境,南部的粤东地区沉积水体深度较大,因此,大部分样品指示厌氧环境。晚三叠世时,整个东海陆架南部邻近陆域自南向北水体逐渐变浅,南部主要为滨海-浅海陆棚-深水陆棚环境,北部主要表现为受海侵作用影响的海陆过渡相环境;早侏罗世时,南部主要表现为水体较深的深水陆棚环境,北部主要表现为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环境。通过对具有相同大地构造背景的邻近陆域沉积古环境的研究,从而可以推断缺乏钻井资料的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沉积古环境自北向南由陆及海,为后续开展海域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古环境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东海陆架盆地南部 邻近陆域
下载PDF
夏季风期间南海南部海区海—气通量交换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林锡贵 《广东气象》 2003年第2期5-7,共3页
海洋考察资料分析表明 ,夏季风期间南海南部海区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倍增 ,热通量的增、减过程与对流天气密切相关 ,季风潮天气过程中的热通量值居各天气过程之首 ,某些时段感热通量会出现大气向海洋的反向输送过程 ,地理环境使同一天... 海洋考察资料分析表明 ,夏季风期间南海南部海区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倍增 ,热通量的增、减过程与对流天气密切相关 ,季风潮天气过程中的热通量值居各天气过程之首 ,某些时段感热通量会出现大气向海洋的反向输送过程 ,地理环境使同一天气过程影响下海区内各通量的水平分布明显不均 ,海洋输向大气的热通量明显影响 5 0 0hPa以下各层大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风 南海 海-气通量交换 地理环境 热通量 对流天气
下载PDF
南海东沙群岛南侧海域的潮余流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冬 陈希 +1 位作者 张守业 李妍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8-373,共6页
为分析南海东沙群岛南侧海域次表层潮余流特征,基于布放在该海区的锚碇潜标海流资料,利用T-TIDE调和函数和低通滤波等方法,实现潮流调和常数的提取和余流的分离。该海区次表层潮流分潮K1,Msm,O1,M2和Ssa为主要分潮,各分潮东分量振幅大... 为分析南海东沙群岛南侧海域次表层潮余流特征,基于布放在该海区的锚碇潜标海流资料,利用T-TIDE调和函数和低通滤波等方法,实现潮流调和常数的提取和余流的分离。该海区次表层潮流分潮K1,Msm,O1,M2和Ssa为主要分潮,各分潮东分量振幅大于北分量振幅。研究表明:潮流东西向运动强于南北向;各分潮振幅随深度变化不一致,造成潮流类型在不同深度上有所变化;二月平均余流出现相对异常现象,流速相对较大,可达83.65cm/s。次表层月平均余流变化与南海季风的盛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季风对该海区影响可达次表层深度。结合相应的温盐数据和高度计资料发现,余流异常与经过该海区的反气旋涡有关,涡旋改变了该海区原有的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东沙群岛 南侧海域 潮余流
下载PDF
频散AVO技术在南海南部盆地深水区流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莉 雷振宇 +2 位作者 苌亮 骆帅兵 钱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63,共8页
地震波经过油气储层后具有较强的速度频散现象,体现在振幅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上。频散AVO技术基于地震振幅随炮检距和频率共同变化的特性,能够检测与油气饱和度有关的速度频散异常,提高流体检测精度。使用基于Smith-Gidlow的两项AVO近... 地震波经过油气储层后具有较强的速度频散现象,体现在振幅随频率而变化的特性上。频散AVO技术基于地震振幅随炮检距和频率共同变化的特性,能够检测与油气饱和度有关的速度频散异常,提高流体检测精度。使用基于Smith-Gidlow的两项AVO近似公式,拓展成与频率相关的方程,在频谱分解的基础上,反演求解频散的大小。在频散AVO计算过程中,对比测试了几种频谱分解方法,确定了高分辨率的频谱分解方法。最后将频散AVO技术应用于南海南部盆地深水区的真实地震数据上,结果表明,基于流体引起的地震频散现象,使用频散AVO技术在流体检测方面具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散AVO 流体检测 南海南部盆地 深水区
下载PDF
东海南部黑潮区春季温盐度垂直分布类型及其逆现象成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沈雪龙 《东海海洋》 1999年第1期8-12,共5页
用1988~1996年在东海南部黑潮区共5个航次的春季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温、盐度垂直分布类型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春季温、盐度逆转现象的形成原因。这主要是春季季风已转变为南风,在南风的驱动下,迫使表层水离岸向东向... 用1988~1996年在东海南部黑潮区共5个航次的春季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温、盐度垂直分布类型的地理分布,讨论了春季温、盐度逆转现象的形成原因。这主要是春季季风已转变为南风,在南风的驱动下,迫使表层水离岸向东向外海扩张,台湾暖流向北伸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南部 黑潮区 温度 盐度 垂直分布 逆现象
下载PDF
白云凹陷恩平组南部物源研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帅 杨海长 +4 位作者 曾清波 纪沫 赵钊 孙瑞 李飞跃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6期56-63,共8页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层系。对其物源的清晰认识是潜力烃源和有利储层发育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量的三维地震解释和有限的钻井资料分析,提出白云凹陷恩平组时期不仅有来自北部盆外物源的输入,同时存...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层系。对其物源的清晰认识是潜力烃源和有利储层发育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量的三维地震解释和有限的钻井资料分析,提出白云凹陷恩平组时期不仅有来自北部盆外物源的输入,同时存在来自南部隆起的物源贡献。已钻井岩石学特征、古地貌分析、地震剖面特征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表明,白云凹陷西南部恩平组具有砂地比超过80%、粒度较粗、发育NE向大规模高角度"S"型前积地震相、具有物源通道的古地貌以及碎屑锆石以中生代岩浆锆石为主的特征,这与凹陷北部盆外具有NW向较平缓的"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和较老的前寒武纪—古生代的碎屑锆石年龄的特征截然不同。综合分析认为,恩平组时期白云凹陷的南部隆起物源为白云凹陷西南部提供了充足的陆源物质供给,对白云西南部的优质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同时云开低凸起恩平组砂体埋深浅,粒度粗,是重要的潜在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深水区 白云凹陷 恩平组 物源分析 南部隆起
下载PDF
南海南部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22
11
作者 姚永坚 夏斌 徐行 《南海地质研究》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南海南部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沿南沙块体南部、西部两条不同的边界分布,其成盆时代、盆地类型、盆地演化历史以及油气资源效应都有较大的差异,它们的发生发展均与南海的两次海底扩张有关;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均与区域拉张作用有... 南海南部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沿南沙块体南部、西部两条不同的边界分布,其成盆时代、盆地类型、盆地演化历史以及油气资源效应都有较大的差异,它们的发生发展均与南海的两次海底扩张有关;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均与区域拉张作用有关,都经历了中中新世末期的变形、改造和随后的区域沉降过程,并受到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和南沙运动的影响。万安、曾母和北康盆地是南海南部海域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属于不同的盆地类型。万安盆地是叠置在较薄地壳和高热流值背景之上的一个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曾母盆地是南沙块体向南俯冲与婆罗洲块体发生软碰撞而形成的一个周缘前陆盆地,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北康盆地是在南沙块体上于白垩纪末—第三纪早期由于地壳拉伸、裂陷而形成的一个陆缘张裂盆地,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南部海域 沉积盆地 构造演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