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南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ArcGIS Pro应用
1
作者 张天武 刘镫泽 +3 位作者 刘志双 李轶 万雯婷 王静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6期59-62,共4页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则是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方法,提出利用ArcGIS Pro...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则是推动城乡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有效方法,提出利用ArcGIS Pro软件为工具,通过其高级的空间分析功能、数据管理能力和可视化技术,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合滇南地区某镇域实例,详细介绍了ArcGIS Pro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耕地破碎化 ArcGIS Pro 滇南地区
下载PDF
云南南部地区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明达 蒋蕾 李双成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6,共8页
研究目的:揭示云南南部地区20世纪80、90年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以及耕地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应用ArcGIS将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土地类型图进行叠加,并将得到的土地覆被变化图进行空间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耕地变化影响... 研究目的:揭示云南南部地区20世纪80、90年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以及耕地格局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应用ArcGIS将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土地类型图进行叠加,并将得到的土地覆被变化图进行空间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耕地变化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本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变化以林—草及林草—耕地转换为主,耕地分布随海拔、坡度的不同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且耕地分布格局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时空差异。研究结论:本区的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及其演变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尤以政策和人口经济发展压力为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加强本区土地管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动态变化 驱动因素 GIS 云南南部
下载PDF
川滇南部地区活动地块划分与现今运动特征初析 被引量:63
3
作者 向宏发 虢顺民 +2 位作者 徐锡伟 张晚霞 董兴权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根据近几年取得的新资料和当今有关活动地块的研究 ,提出划分川滇南部活动地块的思路、依据和具体方法 ,作者认为具有一定规模且其活动性延续至今的第四纪活动断裂是划分活动地块必需的首要边界条件。指出新生的腾冲 -景洪北北西带和大... 根据近几年取得的新资料和当今有关活动地块的研究 ,提出划分川滇南部活动地块的思路、依据和具体方法 ,作者认为具有一定规模且其活动性延续至今的第四纪活动断裂是划分活动地块必需的首要边界条件。指出新生的腾冲 -景洪北北西带和大理 -楚雄北西西带在活动地块划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断块边界断裂活动性质、运动方式和GPS资料等 ,分析讨论了各活动地块现今活动方式得出 :≥ 7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在Ⅰ级活动地块边界 ;6~ 7级地震主要集中发生在Ⅱ级活动地块边界上 ;Ⅲ级活动地块是强震发生的主要位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 第四纪活动断裂 地震破裂带
下载PDF
川南与滇东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艳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38-41,共4页
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势头不断增强,互利共赢局面不断拓展。川南与滇东北地区地缘相近,旅游资源丰富,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因此应加强两地的旅游合作。
关键词 川南 滇东北 区域旅游合作 可行性
下载PDF
清代、民国时期以水码头宜宾为起点的滇边岸盐路 被引量:3
5
作者 凌受勋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47-53,84,共8页
清初清廷对乌蒙实行"改土归流"后,以水码头宜宾为起点向滇东北昭通府、东川府和曲靖府部分州县输入犍盐以供民食,上述滇东北地区称为川盐运销的滇边岸区,这一运销方式一直延续到民国。从四川到滇东北有四条主要运盐路线,清代... 清初清廷对乌蒙实行"改土归流"后,以水码头宜宾为起点向滇东北昭通府、东川府和曲靖府部分州县输入犍盐以供民食,上述滇东北地区称为川盐运销的滇边岸区,这一运销方式一直延续到民国。从四川到滇东北有四条主要运盐路线,清代、民国时期,四川、云南之间的物资流动通过盐路实现了互补。盐路的畅通是川、滇人民长期努力,共同构建和维护的结果。滇边岸盐运促进了盐路沿线村落、城镇的繁荣,活跃了沿线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川、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古南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期复兴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民国时期 水码头宜宾 滇边岸 盐路 南丝路复兴 贡献
下载PDF
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组成及分布
6
作者 杨文忠 李玉媛 《云南林业科技》 2000年第4期26-35,共10页
涵盖 2 5个县市的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 41科 5 4属 6 3种 ,占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 (15 1种 )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 (35 4种 )的 41 7%和 17 8%。从科属种的水平对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成分特点进行了剖析 ,其... 涵盖 2 5个县市的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 41科 5 4属 6 3种 ,占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 (15 1种 )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 (35 4种 )的 41 7%和 17 8%。从科属种的水平对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组成、成分特点进行了剖析 ,其成分具有 :(1)起源古老 ,孑遗植物多 ,单型科属比例大 ;(2 )热带科多 ,特有现象丰富 ;(3)对同类植物代表性强的特点。同时分析了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区内分布特点和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亚型特点 ,本区 5 3属种子植物占我国种子植物属 15个分布区类型和 31个变型的 73 3%和 12 9%。其中 ,“热带亚洲 (印度 -马来西亚 )”分布型在本区珍稀濒危植物中所占比例最大 ,达 2 9 6 3% ,是本区最典型的分布型。从地质历史、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成分和分布特点进行分析 ,认为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繁多、成分特点和分布特点明显 ,主要是因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多样的超地带性植被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滇中南中山南亚热带 组成 分布
下载PDF
2015年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人体重点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蔡璇 杨亚明 +4 位作者 李奔福 严信留 彭佳 字金荣 吴方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8-852,共5页
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3个县(市)共5个调查点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3周岁以上居民不少于25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 2015年按照《全国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案及实施细则》的要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3个县(市)共5个调查点进行调查,每个调查点调查3周岁以上居民不少于25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二检)检测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别钩虫虫种,3~6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采用生理盐水和碘液直接涂片法检测肠道原虫滋养体或包囊,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5个调查点共调查1278人,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者350例,总感染率为27.4%。共检出寄生虫10种,蠕虫、原虫各5种,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者302例,感染率为23.6%;原虫感染者64例,感染率为5.0%。带绦虫感染者5例,感染率为0.4%。不同肠道寄生虫虫种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56,P<0.01)。男性和女性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26.5%(165/622)和28.2%(185/65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P>0.05)。不同性别人群肠道寄生虫、土源性线虫和肠道原虫感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0、0.510、0.001,P>0.05)。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年龄组间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最高的为苗族45.3%(115/254)、文盲组33.2%(92/277)和60~69岁年龄组42.4%(56/132)。不同民族、文化程度和年龄组间人群肠道寄生虫和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75、78.01,15.74、18.60,50.74、55.57,P<0.01),肠道原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4、1.93、12.78,P>0.05)。土源性线虫感染主要以轻度感染为主,蛔虫、鞭虫和钩虫轻度感染者分别占66.7%(42/63)、98.3%(58/59)和96.8%(212/219)。3县均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为河口县32.0%(160/516)(χ^(2)=32.38,P<0.05)。肠道原虫感染率依次为麻栗坡县5.7%(29/505)、河口县4.7%(24/516)和盈江县4.3%(11/257),各调查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7,P>0.05)。云南省滇桂粤南部生态区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尤高,钩虫感染率高,肠道原虫感染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滇桂粤南部生态区 人体重点寄生虫 调查
原文传递
滇南红河地区现代花粉雨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希进 蒙红卫 +3 位作者 孙启发 张国富 黄林培 沈才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84-1895,共12页
我国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现代花粉雨与气候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滇南红河地区43个水体(湖泊、水库和池塘)的表层沉积物为对象,探讨研究区现代花粉雨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花粉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花粉含量高,占优势的是松... 我国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现代花粉雨与气候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滇南红河地区43个水体(湖泊、水库和池塘)的表层沉积物为对象,探讨研究区现代花粉雨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花粉分析结果表明,木本植物花粉含量高,占优势的是松属、桤木属和壳斗科;次为草本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花粉谱中蕨类孢子以三缝孢为主,藻类的盘星藻也常见。同时,通过红河地区1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月观测数据的线性插值,获得了各水体的现代气候数据(温度包括1月均温、7月均温、春、夏、秋、冬季均温,以及雨季、旱季和年均温;降水包括春、夏、秋和冬季降水量,雨季、旱季和年降水量),并对现代花粉和气候数据进行冗余分析,以揭示影响研究区现代花粉雨的气候因子。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旱季和年降水量及7月、雨季和年均温是控制滇南红河地区现代花粉雨的主要气候因子,温度的增加导致常绿阔叶林占优势,降水减少导致松林占主导。本研究结果能够为滇南红河地区利用化石花粉记录的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花粉雨 水体 气候因子 滇南红河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