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质量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雅杰 刘战勇 +8 位作者 张向前 路战远 迟文峰 程玉臣 张德健 孙峰 刘祾悦 兰慧青 白东星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58-66,共9页
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及障碍因子,对土地差异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点采集信息,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构建了16项指标为核心的耕地地力等级... 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及障碍因子,对土地差异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阿荣旗全境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GPS定点采集信息,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等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和隶属度,构建了16项指标为核心的耕地地力等级评价体系,研究耕地等级和量化障碍因子,分析各等级耕地分布和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根据耕地质量综合指数(IFI值),阿荣旗耕地可划分为8个等级,其中一至四等耕地面积占阿荣旗总耕地面积的95.70%。微生物多样性、灌溉排水能力、农田林网化是该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大兴安岭南麓黑土区阿荣旗耕地生产能力的提高,应考虑一至四等耕地的保护,五至八等耕地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30%,可以实行退耕还草还林或粮草轮作等技术模式,修复生态环境,提升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麓 黑土农田 评价指标体系 耕地质量等级 障碍因子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
2
作者 赵力兴 徐兴健 +6 位作者 其格其 李宇宇 王松杰 姜永成 王洋 候伟峰 王忠民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6-114,共9页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样方法对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分析,并计算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1... 【目的】探究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过程中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样方法对大兴安岭南段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进行调查分析,并计算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研究其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1)研究区植物共22科52属61种,植物种类主要集中在禾本科、菊科、莎草科、蔷薇科、豆科。2)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种类,群落的生物量、高度、盖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3)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在群落中的重要值逐渐增加,形成狼毒型退化草地。【结论】随着大兴安岭南段草甸草原退化程度加重,群落结构趋向单一,多样性逐渐降低,草地质量急剧下降,草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段 草甸草原 退化程度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南岭山脉南麓立体气候特征分析
3
作者 廖水和 李媛 +3 位作者 姜涛 杨永生 唐玫瑰 邹荣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115-118,共4页
本文利用南岭山脉南麓不同海拔高度的5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温、降水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立体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南岭山脉南麓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2010—2020年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为4.1℃/km,海拔153 m及... 本文利用南岭山脉南麓不同海拔高度的5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的气温、降水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立体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南岭山脉南麓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2010—2020年年平均气温垂直递减率为4.1℃/km,海拔153 m及以下地区常年气候较为温暖,而海拔高度在1565 m及以上地区常年无气候统计意义上的夏季;南岭山脉南麓的年降水量有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的趋势,海拔高度每升高100 m,年降水量约增加20.7 mm;南岭山脉南麓山脚到半山腰秋冬季平均风速大于春夏季,而半山腰以上恰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气候特征 气温 降水 风速 南岭山脉南麓
下载PDF
祁连山南麓退耕地主要植物群落植冠层的截留性能 被引量:22
4
作者 胡建忠 李文忠 +2 位作者 郑佳丽 张春霞 李雪萍 《山地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92-501,共10页
退耕地人工群落植冠层的截留能力,是群落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用的机理,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促进工程建设步伐。通过"简易吸水法",可以快速掌握退耕地植冠层的最大截留潜力... 退耕地人工群落植冠层的截留能力,是群落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用的机理,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促进工程建设步伐。通过"简易吸水法",可以快速掌握退耕地植冠层的最大截留潜力。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较早、平均年龄约10a以上的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等几种人工群落,它们的林冠截留量较高,平均达1 93mm,为当地3种截留量最高、林龄50a之上天然群落的61%。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杨、中国沙棘等退耕地人工群落的截留量,基本上显示出与林龄之间呈线性或Cubic、Quadratic正相关关系。在植物群落分层截留、消化吸收降雨的这一空间垂直序列中,植冠层截留量虽然较低,平均仅1 29mm(0 25~2 38mm),但植冠层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减轻、缓冲雨水直接打击地面,改变降水的侵蚀性危害,而这些作用要远远高于截留量自身的区区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冠层 截留量 退耕还林还草 人工植物群落 祁连山南麓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苗蕾 杨喜田 +2 位作者 王婷 孙玉军 张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8-324,共7页
为探讨森林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季节性变化,本研究选取太行山南麓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植被群落类型:裸地、草地(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群落、灌木I(荆条Vitex negundo L.var)群落、灌木Ⅱ(酸枣Ziziphus jujuba va... 为探讨森林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季节性变化,本研究选取太行山南麓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植被群落类型:裸地、草地(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群落、灌木I(荆条Vitex negundo L.var)群落、灌木Ⅱ(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群落、20a(检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人工林、40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人工林不同土层(0~20、20—40、40—60cm)土壤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表现出随植被演替的推进而逐渐增加的规律性,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比演替初期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了明显增长,且差异显著(P〈0.05)。6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均呈现一定程度的表聚性。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有机碳及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受植物生长节律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由此得出,植被演替的正向发展是增加森林土壤碳库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麓 演替 土壤有机碳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季节变化
下载PDF
祁连山坡地垂直带三种牧草的生长试验 被引量:2
6
作者 薛晓娟 李英年 +3 位作者 杜明远 刘安花 张法伟 王建雷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8年第3期312-315,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观测分析了祁连山东段南麓坡地3200m-3800m垂直带3种牧草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Keng)仅在3400m处发芽、生长,其他高度上未发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G riseb)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 ophilaK... 通过盆栽试验,观测分析了祁连山东段南麓坡地3200m-3800m垂直带3种牧草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Keng)仅在3400m处发芽、生长,其他高度上未发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G riseb)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 ophilaKeng)在不同海拔高度均可发芽、生长。垂穗披碱草和冷地早熟禾地上、地下生物量沿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前者生物量大于后者;两者的植株高度和根系长度随海拔不同而不同,都在3400m处最大,前者大于后者。因此,垂穗披碱草和冷地早熟禾可以作为高寒草原地区推广种植的首选牧草,而中华羊茅生长所需环境相对苛刻,不易在同类环境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种牧草 祁连山坡地 盆栽试验
下载PDF
祁连山南麓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的枯落物容水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建忠 朱金兆 +1 位作者 张伟华 李文忠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5年第4期15-20,共6页
对位于祁连山南麓的青海省大通县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的枯落物容水性能进行了研究.该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陆续退耕还林的人工植物群落年龄虽只有10~27a,但其枯落物层厚度已达2.9 cm,相当于天然植物群落(30~200a)的56.9%;其枯落物容... 对位于祁连山南麓的青海省大通县退耕地人工植物群落的枯落物容水性能进行了研究.该地区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陆续退耕还林的人工植物群落年龄虽只有10~27a,但其枯落物层厚度已达2.9 cm,相当于天然植物群落(30~200a)的56.9%;其枯落物容水量平均达4 mm,相当于天然植物群落的35.7%.研究表明退耕地植物群落的林龄越大,植物垂直层数越丰富,则枯落物干物蓄积量和容水率越大,枯落物容水量也越大.在人为去除枯落物层后,其地表径流速度较去除前增加了33%~35%,枯落物层的缓流、滞流作用十分明显.经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植物群落枯落物容水量的因素99.8%的为枯落物干物的蓄积量、林龄、植物层数和枯落物容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南麓 退耕地 人工植物群落 枯落物 容水性能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以济源站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辉 郑昌玲 +1 位作者 张劲松 孟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8,共9页
蒸发皿蒸发量(PE)是估算陆地蒸发量及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参数之一。太行山南麓是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分,研究该区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维护我国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河... 蒸发皿蒸发量(PE)是估算陆地蒸发量及农业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参数之一。太行山南麓是我国黄河重点生态区的重要组分,研究该区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维护我国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黄河小浪底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太行山南麓济源市为研究区,基于近34 a逐日气象资料,分析该地区气象要素及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济源市气候变化趋势整体为趋于暖湿化,升温变化率为-1.966 mm/a春夏季增温幅度高于秋冬季。该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存在明显的“蒸发悖论”现象,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变化率为0.041℃/a。春季PE为增加趋势,其余季节为下降趋势,并且秋冬季PE下降趋势比夏季显著。PE在2002—2003年左右发生显著性的突变,发生突变年份前后2个时段PE均表现为在冬季略有下降,从全年尺度来看突变前后2个时段PE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且发生突变后增加速率高于发生突变前。气温日较差减小是近34 a济源PE下降的主要原因。蒸发的能量供给(温度条件)是济源蒸发主要的限制性因素,在冬春季节水汽输送条件(饱和差、风速、日照时间等)也对蒸发有协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变化特征 影响因子 气温日较差 太行山南麓
下载PDF
清代及民国时期祁连山北麓的汉族移民与族别改易 被引量:5
9
作者 闫天灵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6,共7页
清代及民国时期,以河西走廊为主源地的汉族移民不断向祁连山北麓藏族、裕固族地区迁居,开辟出哈溪滩、马蹄寺、红湾寺等大片农区,并形成汉族人数占多数的局面。熟人交易、代牧情谊、工匠媒介、农牧互补、开垦自救等因素对移民展开起了... 清代及民国时期,以河西走廊为主源地的汉族移民不断向祁连山北麓藏族、裕固族地区迁居,开辟出哈溪滩、马蹄寺、红湾寺等大片农区,并形成汉族人数占多数的局面。熟人交易、代牧情谊、工匠媒介、农牧互补、开垦自救等因素对移民展开起了支撑作用。移民期间,发生了"入族藏"和"随裕固"这一特殊民族现象,族别改易与民族同化相分离,凸现了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和民族边界的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北麓 藏族 裕固族 汉族移民 族别改易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秦岭南麓服务区建筑热环境及被动式技术改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博 张琳睿 +2 位作者 张新雨 韩飞 王雪莲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1年第12期33-38,共6页
为了研究秦岭南麓服务区建筑热环境问题,通过调研走访秦岭南麓所有服务区,经过各方面对比,最终以秦岭南麓的秦岭服务区为研究对象,对服务区中休息区的室内温湿度、风速和黑球温度进行24 h实测,结果分析表明:秦岭南麓服务区存在围护结构... 为了研究秦岭南麓服务区建筑热环境问题,通过调研走访秦岭南麓所有服务区,经过各方面对比,最终以秦岭南麓的秦岭服务区为研究对象,对服务区中休息区的室内温湿度、风速和黑球温度进行24 h实测,结果分析表明:秦岭南麓服务区存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湿度较大、自然通风较差、温差较大等问题。通过相应参考文献提出针对秦岭服务区适宜的被动式技术设计策略,并通过Ecotect软件对秦岭南麓地区进行风玫瑰图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不同工况进行正交排列组合,再以DesignBuilding软件对5组最优的工况进行模拟,最终选取能耗最低的工况为最优改善技术,以期为寒冷地区山区服务区设计建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麓 高速服务区 建筑热环境 被动式技术优化
下载PDF
1951-2005年燕山南麓夏季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郝立生 毕宝贵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7年第1期31-35,共5页
利用燕山南麓1951-2005年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燕山南麓夏季降水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5a来,燕山南麓夏季降水线性减少趋势显著,平均每10a年减少29mm,夏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气... 利用燕山南麓1951-2005年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燕山南麓夏季降水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5a来,燕山南麓夏季降水线性减少趋势显著,平均每10a年减少29mm,夏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气候突变。燕山南麓夏季降水和东亚夏季风变化周期不一致。燕山南麓夏季降水减少主要是由于亚洲中纬度地区和极地地区环流变化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南麓 夏季降水 东亚夏季风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优势树种不同坡向下的叶功能及土壤养分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子 范世献 +2 位作者 周芮宸 张志铭 赵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8-414,共7页
以太行山南麓地区4种优势树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地采样分析方法,测定了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养分指标,分析了4种优势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土壤养分不同坡向下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酸枣的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 以太行山南麓地区4种优势树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样地采样分析方法,测定了植物的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养分指标,分析了4种优势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土壤养分不同坡向下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酸枣的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北坡向上碱解氮含量高达53.95 mg·kg^-1;而荆条的碱解氮含量较低,在东坡向上含量低至9.61 mg·kg^-1;2)侧柏和栓皮栎的叶厚度和比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在北坡上比叶面积高达35.48 m^2·kg^-1;北坡向下4种植物间的叶干物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3个坡向下栓皮栎的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中植物,南坡向下高达412.5 g·kg^-1;3)酸枣和荆条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高于侧柏和栓皮栎(P<0.05),而侧柏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则最小,分别低至9.75 mmol·m-2·s^-1和0.93μmol·m-2·s^-1;而胞间CO2浓度变化却相反,侧柏却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最大可达247.48μmol·mol-1。植物叶功能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差异是植物自身生长需求对坡向适应性的体现,可以为太行山南麓生态植被恢复的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功能性状 优势树种 土壤养分 太行山南麓
下载PDF
覆盖耕作对岭南旱作大豆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武淑娜 杨树青 +2 位作者 李文娟 杨水源 孙云岭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8-53,共6页
为探讨旱作条件下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大豆的增产机制及其对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在试验区设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加秸秆覆盖(TS)、传统耕作加覆盖地膜(TP)4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较T处理而言TP处理具有土壤... 为探讨旱作条件下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大豆的增产机制及其对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在试验区设传统耕作(T)、免耕(NT)、传统耕作加秸秆覆盖(TS)、传统耕作加覆盖地膜(TP)4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较T处理而言TP处理具有土壤增温效果,而NT和TS处理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土壤降温效果,NT处理保墒效果不明显。TP处理前期增温保墒,后期降温抑蒸,这有利于改善土壤水热环境,符合大豆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不同措施下大豆产量由高到低为TP>TS>NT>T,TP、TS、NT处理比T处理产量分别高出249.9、548.85、760.5kg/hm^2,以TP处理增产幅度最高,各处理大豆增产率在9.02%~27.45%。土壤温度与产量的相关性表现为TP>TS>NT>T,且TP处理下土壤温度和产量呈显著相关,说明土壤温度会对产量造成影响,且主要是以TP处理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耕作方式 岭南地区 旱作大豆 水热效应 产量
下载PDF
祁连山南麓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生录 严应存 +3 位作者 张亚珍 韩忠全 许学莲 张娟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2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利用1961-2019年祁连山南麓12个国家气象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ArcGIS空间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对祁连山南麓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祁连山南麓汛期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日... 利用1961-2019年祁连山南麓12个国家气象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相关分析、ArcGIS空间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对祁连山南麓汛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祁连山南麓汛期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7月降水量最多,8月降水强度最大。(2)汛期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均呈自西向东逐渐增加趋势,降水量高值区在门源,降水日数野牛沟最多,降水强度大通最大。(3)汛期降水集中度呈下降趋势,21世纪后降水处于均匀化状态,降水集中度存在5 a左右的短周期和20 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空间分布呈由东向西增加趋势。(4)小雨、中雨和大雨及以上雨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在增多,雨量分别在2751.1、2528.8和1977.4 m达到最大值;降雨量级越高,出现雨量最大值的海拔高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降水 时空特征 祁连山南麓
下载PDF
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1 hm^(2)固定观测样地植物物种组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文德 黄钟宣 +2 位作者 姚文文 朱坤 张会敏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114-121,共8页
为研究大巴山南麓物种组成特征,在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4个有代表性的1 hm^(2)固定观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结果显示:固定观测样地内有木本植物145种,共计7594株,分属39科89属.在活个体数量上,1号样地有... 为研究大巴山南麓物种组成特征,在四川蜂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4个有代表性的1 hm^(2)固定观测样地,调查并鉴定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结果显示:固定观测样地内有木本植物145种,共计7594株,分属39科89属.在活个体数量上,1号样地有2802株,2号样地有2041株,3号样地有1777株,4号样地有974株;在科组成上,以壳斗科和蔷薇科为主,松科和桦木科为主要优势物种,显示出大巴山南麓的植物群落组成特征;从区系上看,保护区植物以温带成分居多,并呈现出由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趋势;乔木层主要物种为华山松(Pinus armand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和多脉鹅耳枥(Carpinus polyneura),灌木层主要物种为绢毛木姜子(Litsea sericea)、荚蒾(Viburnum dilatatum)、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和猫儿刺(Ilex pernyi);样地内稀有种有37个,均为阔叶树种;从径级结构分析,马尾松属于稳定型种群,华山松属于衰退型种群,杉木、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均属增长型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观测样地 群落结构 分布格局 重要值 蜂桶山 大巴山南麓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麓华北落叶松优良家系和单株选择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玉茹 陆昕 +3 位作者 赵明月 毕晏滨 宋丽娟 乌志颜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选择优良的华北落叶松种质资源,对来自山西境内的81个华北落叶松优树家系建立的16 a生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家系间各性状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选育潜力。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遗传... 为选择优良的华北落叶松种质资源,对来自山西境内的81个华北落叶松优树家系建立的16 a生子代测定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家系间各性状生长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选育潜力。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遗传力分别为0.5244、0.7002和0.6449,估测遗传增益分别为33.57%、90.33%和1.17%。以树高、胸径、材积分别超过群体平均值8.24%、9.22%和25.78%选择优良用材林家系,入选的6个家系树高、胸径、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9.46 m、14.93 cm和0.0888 m^(3);在家系选择的基础上选出10株优良单株,为华北落叶松优良无性系在大兴安岭南麓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南麓 华北落叶松 优良家系 选择 遗传力
下载PDF
东秦岭造山带伏牛山南麓地面高精度磁测找矿示范——以河南省南召县石林沟铁锰矿床为例
17
作者 李冰 邢尚鑫 +3 位作者 尚建阁 陈传浩 李晨晖 谢崇 《矿产与地质》 2021年第5期933-939,共7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南召县石林沟铁锰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在该区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进行找矿并取得成功的经验。该测区铁锰矿床的成因与岩体和断层息息相关,为准确圈定测区内岩体的边界和断层的位置,利用高精度磁法获取的数据,进行化磁... 文章主要介绍了南召县石林沟铁锰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在该区开展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进行找矿并取得成功的经验。该测区铁锰矿床的成因与岩体和断层息息相关,为准确圈定测区内岩体的边界和断层的位置,利用高精度磁法获取的数据,进行化磁极、化极磁异常垂向一阶导数和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处理,根据对磁法数据的处理结合该区地质和矿产分布特征,推断出区内4处地质体边界和4条断层,并选取重点异常区磁测剖面进行2.5D人机交互反演,反演结果与钻孔验证吻合较好,证明了本次选用的磁测数据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和地面高精度磁法在该区寻找铁锰矿床的有效性,为后期在该区找矿突破和找矿思路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南麓 铁锰矿床 高精度磁法测量 2.5D人机交互反演 南召县 河南
下载PDF
阴山南麓立体生态屏障体系植物品种的选择
18
作者 崔红梅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3年第4期72-73,共2页
针对阴山南麓地区气候干旱、冬季寒冷、春季风沙大、年降雨量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 ,本文选择一些抗性强、能防风固沙、符合当地生态环境实际的优良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 ,建立立体绿色生态走廊 ,营造小气候条件 ,防止土壤养分流... 针对阴山南麓地区气候干旱、冬季寒冷、春季风沙大、年降雨量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 ,本文选择一些抗性强、能防风固沙、符合当地生态环境实际的优良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 ,建立立体绿色生态走廊 ,营造小气候条件 ,防止土壤养分流失和水分过量蒸发 ,增加生物多样性 ,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山南麓 立体生态屏障 植物品种 生态平衡 生态保护 水土流失
下载PDF
秦岭南麓自然保护区内中华蜜蜂野化放归研究
19
作者 陈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1期164-166,共3页
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种中的一个亚种,在我国已经生息繁衍了数千万年,是我国各种被子植物的主要传粉昆虫,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由于外来蜂种的引入、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病虫害的影响,中华蜜蜂野外种群锐减,因而探究人工饲养中... 中华蜜蜂是东方蜜蜂种中的一个亚种,在我国已经生息繁衍了数千万年,是我国各种被子植物的主要传粉昆虫,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由于外来蜂种的引入、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病虫害的影响,中华蜜蜂野外种群锐减,因而探究人工饲养中华蜜蜂野化放归的可能性很有意义。保护区内远离人为干扰,无外来蜂种的侵袭,自然环境没有污染,植物资源丰富,很适合开展中华蜜蜂野化放归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饲养的中华蜜蜂在野外受到胡蜂侵袭最为严重,其次是兽类及鸟类侵袭,以上原因是影响中华蜜蜂野外种群发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蜜蜂 种群 野化放归 天敌 自然保护区 秦岭南麓
下载PDF
太行山南麓坡面土壤碳氮空间变异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志华 张锦豪 +4 位作者 桑玉强 杨喜田 王德彩 郭加伟 毕会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29-2838,共10页
太行山南麓是我国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研究该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对土石山区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太行山南麓典型坡面(人工林坡地和自然荒坡地)为对象,采用网格法布设采样点,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约束性... 太行山南麓是我国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研究该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对土石山区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太行山南麓典型坡面(人工林坡地和自然荒坡地)为对象,采用网格法布设采样点,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约束性排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山南麓的土壤全碳(TC)含量为6.80~57.05 g·kg^(-1),全氮(TN)含量为0.74~3.93 g·kg^(-1);土壤TC、TN变异系数为25.0%~52.8%,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该变异由随机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引起;养分的空间聚集性均随着滞后距的增加而下降。2)土壤养分含量从坡上到坡下均有增加的趋势,养分的高值区出现在坡下部分。3)土壤总容重、砾石含量、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太行山南麓土壤TC、TN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4)土壤含水量是影响自然荒坡地土壤养分的主控因素,但不是影响人工林坡地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麓 土壤碳 土壤氮 空间变异性 半方差分析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