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morphism of the East Sector of the Southern Qinling Orogenic Belt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7
1
作者 WEI Chunjing YANG Chonghui ZHANG Shougu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5-77,共13页
The east sector of the southern Qinling belt is, lithologically, composed mainly of metapelites, ***qüartzites, marbles and small amount of metabasites and gneisses, whose protoliths are the Silurian, Devonian an... The east sector of the southern Qinling belt is, lithologically, composed mainly of metapelites, ***qüartzites, marbles and small amount of metabasites and gneisses, whose protoliths are the Silurian, Devonian and less commonly the Sinian and Upper Palaeozoic. They have been subjected at least to two epochs of metamorphism. The early epoch belongs to progressive metamorphism which is centered on high amphibolite-granulite fades in the Fuping area and changed outwards into low amphibolite facies (staurolite-kyanite zone), epidote amphibolite facies (garnet zone) and greenschist facies (chlorite and biotite zones), the metamorphic age of which is about 220–260 Ma. This early-epoch metamorphism belongs to different pressure types: the rocks from greenschist to low amphibolite facies belong to the typical medium-pressure type which shows geothermal gradients of about 17–20 ***C/km and was probably produced by a crustal thickening process related to continental collision, and the high amphibolite-granulite facies belongs to the low-pressure type which shows geothermal gradients of about 25–38 ***C/km and was probably affected by some magmatic heats. Based on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T paths of the different facies calculated from the garnet zonations, it can be deduced that the metamorphism of medium-pressure facies series took place during an imbricated thickening process, rather than during the uplifting process after thickening. The late-epoch metamorphism belongs to dynamic metamorphism of greenschist facies which is overprinted on the early-epoch metamorphic rocks and is Yanshanian or Himalayan in age, probably related to intracontinental oroge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MORPHISM metamorphic minerals P-T conditions and paths east sector of the southern Qinling orogenic belt
下载PDF
2012—2021年湘南暖区暴雨特征分析
2
作者 周宜卿 宋楠 +2 位作者 周长青 唐明晖 袁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基于2012—2021年3—9月66个暖区暴雨个例,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资料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湘南地区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冷锋前暖区型、南风型和暖切变暖区型三类建立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提取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指标,结果表明:(1)湘... 基于2012—2021年3—9月66个暖区暴雨个例,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资料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湘南地区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冷锋前暖区型、南风型和暖切变暖区型三类建立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提取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指标,结果表明:(1)湘南暖区暴雨年变化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9—22时,5月范围最广,6月次数最多,日雨量极值最大,7—9月局地性强;(2)南风型占比和日雨量极值最大,暖切变暖区型次之,冷锋前暖区型最小,三种类型分别多发于4—6月、5—8月和6—7月;(3)冷锋前暖区型、暖切变暖区型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20 mm)日变化较剧烈,南风型略平缓;(4)湘南暖区暴雨发生的高频区与南岭、罗霄山脉和阳明山地形分布息息相关,东江湖对暖区暴雨也有增幅作用,冷锋前暖区型更易发生在西南部的喇叭口地形处,暖切变暖区型集中于南部南岭迎风坡和不均匀下垫面附近,南风型发生点较分散;(5)湘南暖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低槽、低空和超低空急流、地面倒槽和辐合线,另外200 hPa分流区、850 hPa暖脊和显著湿区以及地形作用对降水起到增幅效果;(6)700 hPa、850 hPa、925 hPa急流分别对冷锋前暖区型、暖切变暖区型和南风型暖区暴雨的水汽输送起重要作用;(7)湘南暖区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平均值显示,q_(850)(850 hPa比湿)≥13 g·kg^(-1),CAPE(对流有效位能)≥1100 J·kg^(-1),K指数≥37℃,SI(沙氏指数)≤-1.5,T_(850-500)(850 hPa与500 hPa温差)≥23℃,LCL(抬升凝结高度)在0.6~0.9 km间,0℃层高度在4.9~5.1 km间,0~6 km的垂直风切变在10~16 J·kg^(-1)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湘南地区 天气学概念模型 物理量指标
下载PDF
2011−2020年间南大洋印度洋扇区冬季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3
作者 程灵巧 孟俊杰 +3 位作者 李等 北出裕二郎 张春玲 左军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23,共13页
已有多个研究证实南大洋自海表到底层的海水特性存在长期变化特征,并指出其与大尺度外部强迫的改变紧密相关。然而,截至目前海洋学界对各水团的更高频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原因依然了解甚少,其中包括了近海表最易受外部强迫影响的冬季水... 已有多个研究证实南大洋自海表到底层的海水特性存在长期变化特征,并指出其与大尺度外部强迫的改变紧密相关。然而,截至目前海洋学界对各水团的更高频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原因依然了解甚少,其中包括了近海表最易受外部强迫影响的冬季水(Winter Water,WW)。本文结合2011−2020年间每年1月沿110°E断面采集的重复观测资料和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季节性冰区内WW层10年间的年际变化。结果发现,该海域WW特性具有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WW核心温度距平与前一年的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指数距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69),而AAO指数与局地纬向风转向所在纬度呈负相关关系(R=−0.61),说明AAO指数越大(小)时,辐散带会向南(北)移动,季节性冰区的WW核心温度升高(降低)。局地净降水量距平变化与WW核心盐度距平的变化相反,2016年之后负的净降水量距平(大气向海洋输送淡水减少)促使WW核心盐度距平增大。另外,局地涡动能距平与WW厚度距平呈负相关关系(R=−0.70),据此推测该海域持续存在的气旋式涡旋的强度增强(减弱),引发向上抽吸作用增强(减弱),导致绕极深层水的深度变浅(加深),进而引起其上层WW层厚度的变化。通过本研究工作,有助于深入理解南大洋海洋水柱对外部强迫高频变化的具体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印度洋扇区 冬季水 年际变化 外部强迫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植物区系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存柱 王炜 +1 位作者 刘钟龄 刘书润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553-562,共10页
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坐落在蒙古高原草原区与辽河平原草原区的分水界上,北边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针叶林区一脉相连,南边与华北燕山山地夏绿润叶林相接.因此本区植物区系与周边植物区系发生广泛的相互交流与分化.对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植物... 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坐落在蒙古高原草原区与辽河平原草原区的分水界上,北边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针叶林区一脉相连,南边与华北燕山山地夏绿润叶林相接.因此本区植物区系与周边植物区系发生广泛的相互交流与分化.对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植物区系多样性及其性质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周边地区植物区系作了比较.该地区拥有野生维管植物104科,431属1031种.其植物属可划分为15个分布区类型和31个变型,植物种可划分为28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温带成分数量最多,东亚成分在群落中的作用最为突出,蒙古草原成分渗透强烈,是一个植物种类相对较丰富、成分混杂、过渡性的年轻植物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植物区系 多样性 维管植物 裸子植物
下载PDF
两次华南飑线卫星亮温特征与强对流天气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华龙 肖柳斯 +2 位作者 伍志方 杨慧燕 谌志刚 《广东气象》 2020年第2期7-11,16,共6页
利用Himawari-8高时空分辨率红外亮温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比冷锋型和暖区型飑线个例("4·13"和"5·6")亮温特征与雷暴大风、地面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的云顶最低亮温、冷云区平均... 利用Himawari-8高时空分辨率红外亮温资料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比冷锋型和暖区型飑线个例("4·13"和"5·6")亮温特征与雷暴大风、地面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的云顶最低亮温、冷云区平均亮温差异小,但两次过程初生阶段云型不同,"4·13"与"5·6"相比,冷云顶面积较小、持续时间较短、移动速度较快;(2)"4·13"("5·6")的亮温梯度大值区主要位于冷云区东南侧(西南侧),与云团移动方向平行(垂直);两次过程雷暴大风与亮温梯度均具有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亮温梯度增大超前于雷暴大风增强,可作为提前预警指标;(3)"4·13"地面强降水集中分布在低亮温区西侧,原因为风暴顶前移导致强降水与冷云区具有空间位置差异;"5·6"地面强降水则与云顶低亮温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卫星云图接收处理系统向日葵8号卫星 暖区飑线 亮温梯度 华南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皖南地区旅游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雷宇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7-20,共4页
文章从2019年和2020年《安徽旅游年鉴》、《安徽统计年鉴》及皖南各地市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获得数据,对皖南六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建议:打造徽洲文化与体验性乡村游基地、打... 文章从2019年和2020年《安徽旅游年鉴》、《安徽统计年鉴》及皖南各地市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获得数据,对皖南六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皖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建议:打造徽洲文化与体验性乡村游基地、打造佛教文化与养生文化旅游区、打造红色文化与体育旅游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皖南地区 旅游产业 评价
下载PDF
夏季江南地区暖区暴雨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汪玲瑶 谌芸 +2 位作者 肖天贵 李晟祺 葛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1-780,共10页
本文首先给出江南地区暖区暴雨的定义,并按天气形势将其分为暖切变型、冷锋锋前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型和强西南急流型四类。然后利用2010—2016年5—9月常规和自动站逐时降水等非常规观测资料统计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降... 本文首先给出江南地区暖区暴雨的定义,并按天气形势将其分为暖切变型、冷锋锋前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型和强西南急流型四类。然后利用2010—2016年5—9月常规和自动站逐时降水等非常规观测资料统计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降水性质等,并对暖区暴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最后利用NCEP FNL全球分析资料,基于中尺度分析技术给出四类暖区暴雨的系统配置:(1)四类暖区暴雨均为分散性局地降水,降水多发生于山区、平原和湖泊交界处等不均匀下垫面附近。其中,暖切变型降水范围广、强度最大、极端性最明显且主要位于江南中西部;冷锋锋前型降水集中、强度较大且具有一定极端性,主要位于江南中部;副高型降水强度较弱,主要位于江南中东部;强西南急流主要位于江南西部。(2)暖切变型和强西南急流型以夜间降水为主,副高型降水集中在午后,冷锋锋前型降水日变化不明显。(3)暖区暴雨由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共同组成且降水量越大,降水对流性越明显。(4)在低层高湿、不稳定能量积聚等有利背景下,暖切变型、冷锋型和副高型暖区降水多由边界层(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配合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强西南急流型一般形成于低空急流上的中尺度风速脉动及地面辐合线附近,且低空急流越强,暴雨强度越大。(5)暖切变型和冷锋型暖区暴雨的落区分别位于低层850hPa暖切变以南和地面锋前的显著湿区内,副高型和强西南急流型的暴雨落区分别位于副高内和强低空急流出口区左前侧的水汽充沛且大气层结不稳定区内。四类暖区暴雨常表现为长生命史的移动型中尺度雨团途经山区或河流湖泊等不均匀下垫面时,强度增大、移速减慢,形成暖区局地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江南 时空分布 降水性质 中尺度雨团
下载PDF
再析若干南片闽东话的变韵? 被引量:3
8
作者 戴黎刚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323,共11页
南片闽东话往往是有变韵的,但是多数南片闽东话的变韵韵母,其实没有得到全面的揭示。文章通过显现那些被忽略的今南片闽东话的变韵韵母,证明历史层次分析法在变韵分析中的根本作用。
关键词 南片闽东话 变韵 历史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联刚稳定团南部区维和部队卫生防疫工作误区与改进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俊才 郭艳 +1 位作者 陈敏 刘延彤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8年第2期203-204,208,共3页
针对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南部区维和任务部队传染病高发态势,中国维和医疗分队防疫小组赴各维和分队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排查及现场交流等,大胆披露维和分队卫生防疫工作中暴露出的失误与误区,并及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针对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南部区维和任务部队传染病高发态势,中国维和医疗分队防疫小组赴各维和分队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排查及现场交流等,大胆披露维和分队卫生防疫工作中暴露出的失误与误区,并及时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有效提升维和部队卫生防疫工作质量,为保持维和部队持续战斗力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刚稳定团 南部区 维和部队 卫生防疫 误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