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Forest Damaged Area and Severity Caused by Ice-snow Frozen Disasters over Southern China with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Xuecheng YANG Fei +2 位作者 GAO Xing WANG Wei ZHA Xinji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405-416,共12页
Th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forest damage is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forest post-disaster recovery process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amaged forest and its damaged sever... The accurate assessment of forest damage is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forest post-disaster recovery process and ecosystem management.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amaged forest and its damaged severity caused by ice-snow disaster that occurred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January 10 to February 2 in 2008. The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13 Q1 products are used, which include two vegetation indices data of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and 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Furtherly, after Quality Screening(QS) and Savizky-Golay(S-G) filtering of MODIS 13 Q1 data, four evaluation indices are obtained, which are NDVI with QS(QSNDVI), EVI with QS(QSEVI), NDVI with S-G filtering(SGNDVI) and EVI with S-G filtering(SGEVI). The study provides a new way of firstly determining the threshold for each image pixel for damaged forest evaluation, by computing the pre-disaster reference value and change threshold with vegetation index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Results show obvious improvement with the new way for forest damage evaluation, evaluation result of forest damage is much close to the field survey data with standard error of only 0.95 and 1/3 less than the result that evaluated from other threshold method. Comparatively, the QSNDVI shows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other three indices on evaluating forest damages. The evaluated result with QSNDVI shows that the severe, moderate, mild damaged rates of Southern China forests are 47.33%, 34.15%, 18.52%, respectively.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forest-vegetation damage, we foun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on freezing days has greater impact on forest-vegetation damage, which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his study could be a scientific and reliable reference for evaluating the forest damages from ice-snow frozen disas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e-snow DISASTER vegetation index forest remote sensing southern China
下载PDF
我国南方西南和中东部区域两次持续性低温雨雪过程与关键环流系统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孙晓娟 陈跞 +1 位作者 卢楚翰 秦育婧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267-279,共13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3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我国南方西南和中东部区域两次持续10 d以上的低温雨雪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中欧亚大陆中高纬东亚大槽均加深,但环流形势有差异。西南过程呈现"...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3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我国南方西南和中东部区域两次持续10 d以上的低温雨雪过程,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中欧亚大陆中高纬东亚大槽均加深,但环流形势有差异。西南过程呈现"北高南低"形势,关键脊区在贝加尔湖,而中东部区域过程"北高南低"和"西高东低"形势共存,关键脊区从乌拉尔山延伸至贝加尔湖。两次过程异常的环流与北大西洋向东传播的波列有关。(2)西南过程关键脊区提前过程3 d发展并东移至贝加尔湖,形成稳定形势;而中东部区域过程关键脊区提前过程一周发展,在开始日达最强。两次过程均伴随蒙古高压东移南压使地面降温,500 hPa关键脊区超前蒙古高压2 d变化。西南过程降温主要受到冷平流和绝热冷却影响,而中东部区域过程主要受到冷平流的影响。(3)西南过程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只受南支槽支配。中东部区域过程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由南支槽和西太平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两次过程水汽正收支主要来自南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西南与中东部区域 持续性低温雨雪过程 环流特征 蒙古高压 南支槽
下载PDF
“北冰南展”新形势下南方地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机遇、困境与策略——以武汉市育才小学推广经验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永晨 张帅 杜贝贝 《冰雪运动》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北冰南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对促进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作为“北冰南展”战略的重要依托,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通过实地调研与访... “北冰南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对促进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作为“北冰南展”战略的重要依托,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兴趣,巩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得出“北冰南展”政策、“体教融合”模式、“互联网+”方式、“体育强国”战略,为南方地区冰雪运动进校园提供了推广机遇,但也存在着冰雪场地设施匮乏,资源配备保障不足;冰雪文化氛围不佳,参与主体认知偏差;冰雪师资力量薄弱,支持保障力度不够;冰雪运动赛事匮乏,安全保障体系不足等现实困境。对此,以武汉市育才小学的推广经验为例,提出在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多向发力的策略,通过深化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在新形势下实现突破共赢,带动南方地区冰雪运动的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南展” 冰雪运动进校园 体教融合 经验推广
下载PDF
南方高校冰雪运动启蒙的实践样态与创新路径
4
作者 杜艳东 刘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21期190-194,共5页
该研究旨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响应北冰南展政策,达成3亿人上冰雪的总目标。通过了解南方高校冰雪运动启蒙的实践样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创新路径。采用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法,了解到南方高校冰雪运动形成了校企合作模式、专... 该研究旨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响应北冰南展政策,达成3亿人上冰雪的总目标。通过了解南方高校冰雪运动启蒙的实践样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创新路径。采用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法,了解到南方高校冰雪运动形成了校企合作模式、专业培养模式、高校自主模式3种基本实践样态,发现组织活动形式流于表面、场馆疏于管理、相关政策不健全、冰雪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建议政府大力推进活动的开展;推动冰雪协会的成立,加强校企合作;高校完善冰雪课程体系,培养冰雪运动优秀后备人才;加大冰雪运动科技融合创新力度,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升大学生的冰雪运动参与度,推动南方高校冰雪运动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运动 南方地区 高校 实践样态
下载PDF
江南春雨雨日的变化及其与欧亚大陆积雪的联系
5
作者 柴佳明 朱坚 《气象科学》 2024年第2期246-253,共8页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60—2019年江南区站点观测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江南春雨不同持续时长雨日的变化及其与欧亚大陆积雪的联系。结果表明,江南春雨以持续5 d及以上的长持续降水为主,但降水日数下降趋势明显,导致长持续降水减少。利...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60—2019年江南区站点观测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江南春雨不同持续时长雨日的变化及其与欧亚大陆积雪的联系。结果表明,江南春雨以持续5 d及以上的长持续降水为主,但降水日数下降趋势明显,导致长持续降水减少。利用奇异值分解法(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发现,欧亚大陆3—5月积雪覆盖率与江南春雨雨日数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将(48°~59°N,90°~110°E)区域平均积雪覆盖率定义为积雪覆盖指数,通过指数与同期大气环流的回归分析发现,当积雪偏少时,我国中北部及西伯利亚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正异常,在江南区850 hPa风场和水汽通量场西南向负异常,导致江南春雨雨日数减少。合成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积雪偏少会在江南区形成异常东北风抑制水汽输送至江南地区,不利于降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春季连阴雨 雨日 欧亚大陆积雪
下载PDF
1951—2020年中国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倩 闫正涛 许映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基于1951—2020年中国南方12个省(市、区)258个气象站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日数据,提取低温雨雪冰冻事件及其过程负积温、累积降水量及日最大降水量等指标,表征不同重现期下(5 a、10 a、30 a、50 a)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危险性分布,再... 基于1951—2020年中国南方12个省(市、区)258个气象站的平均温度和降水量日数据,提取低温雨雪冰冻事件及其过程负积温、累积降水量及日最大降水量等指标,表征不同重现期下(5 a、10 a、30 a、50 a)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危险性分布,再依据交通线路数据评估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发生次数较多地区集中在海拔较高的贵州、湖北、安徽、江苏等。平均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呈条带状,高值区边界较清晰,其中持续时间较长的区域在贵州和湖南。50 a一遇下的低温、雨雪、冰冻的负积温最低值为−78.2℃,累积降水量最大值为83.2 mm,日降水量最大值为38.9 mm。湖北、湖南、贵州、安徽及江西等地危险性较高,上述高危险区均存在高风险路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 致灾因子 危险性 暴露风险 中国南方地区
下载PDF
我国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的建设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尚飞 王颖 范占江 《冰雪运动》 2023年第5期46-52,共7页
构建我国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北方地区冰雪体育教育的资源优势,利用东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整合与开发西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我国冰雪体育教学的全面普及与高质量发... 构建我国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北方地区冰雪体育教育的资源优势,利用东部地区与南部地区的经济优势,整合与开发西部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及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我国冰雪体育教学的全面普及与高质量发展。从资源特色方面解析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构建的基础条件,从课程共同体、竞赛共同体、课内外文化活动共同体、教学资源共同体以及教学研究共同体等五个维度阐述冰雪体育教学“南展西扩东进”发展共同体建设的基础架构。据此提出建立联合教育机制与合作机制;构建立体化冰雪体育教学体系;打造多层级冰雪体育竞赛体系;建设智慧化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塑造文化认同等建设策略。旨在通过打造我国冰雪体育教学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化与常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体育教学 “南展西扩东进” 共同体
下载PDF
南方城市降雪概率分析——以绍兴市越城区2022年1—2月降雪天气为例
8
作者 张雪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5期61-63,66,共4页
利用MICAPS 4等分析资料,分析了2022年1—2月发生在绍兴市的5次降雪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风场、探空、温度场、动力热力等方面总结增大城区降雪天气概率的有利环境特征,结果表明:(1)形势场配置上,北方存在冷高压,东亚槽后冷空气渗透南... 利用MICAPS 4等分析资料,分析了2022年1—2月发生在绍兴市的5次降雪天气过程,从环流背景、风场、探空、温度场、动力热力等方面总结增大城区降雪天气概率的有利环境特征,结果表明:(1)形势场配置上,北方存在冷高压,东亚槽后冷空气渗透南下,高空位于南支槽前,提供较好的水汽输送条件,700 hPa存在急流,850 hPa低涡切变,低层具有明显的动力强迫作用。(2)温度形势上,冷空气势力偏强,-4℃线压至浙中以南地区。(3)700~850hPa存在较明显逆温层,零度层高度低(<200 m),近地面温度低(2℃左右)。(4)从降雪来看,尤其是积雪情况,高海拔山区降雪概率更大,积雪也一般比城区偏大2~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城市 降雪 天气形势
下载PDF
2008年1月我国南方冻雨过程的热力异常及其形成原因 被引量:18
9
作者 高洋 吴统文 陈葆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26-1533,共8页
利用中国604个地面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2.5°×2.5°再分析各等压面温度和环流场资料,从地面和大气垂直热力结构配置及其气候异常的角度出发,诊断分析了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雨雪冰冻过程的形成。结果表明,冻雨受灾的核... 利用中国604个地面台站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2.5°×2.5°再分析各等压面温度和环流场资料,从地面和大气垂直热力结构配置及其气候异常的角度出发,诊断分析了2008年1月我国南方雨雪冰冻过程的形成。结果表明,冻雨受灾的核心区域约为108°~113°E和25°~28°N范围,在该区域内2008年1月平均地面气温<0℃,相对于常年明显偏低4~6℃,有利于冻雨的形成。同时,冻雨的形成还与大气垂直热力结构密切相关,一方面,由于在850~400hPa之间南方暖湿气流的不断输送,使得850~600hPa之间的平均大气温度明显偏暖,平均气温>0℃,有利于形成降雨;另一方面,在1 000~850hPa之间受北风气流控制,大量的冷空气有利于地面维持持续的低温,导致雨水到达地面后形成冻雨。从年际气候异常的角度来看,2008年1月高层表现出异常强劲的南风,温度较常年明显偏高,低层的北风也强于往年,温度较常年偏低,导致了2008年出现近几十年来少有的雨雪冰冻灾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南方 雨雪冰冻天气 热力结构 气候异常
下载PDF
蒙古高压一组环流指数及与中国同期气候异常关系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晴晴 王盘兴 +2 位作者 徐祥德 智海 孙晓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898,共10页
定义了一组描述冬季(12—2月)的月、季1 000 hPa等压面上蒙古高压(MH)状态的新的环流指数,它包括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中心位置指数(λc,φc)。用NCEP/NCAR资料计算了1948/1949—2007/2008年60个冬季的月、季MH的上述环流指数... 定义了一组描述冬季(12—2月)的月、季1 000 hPa等压面上蒙古高压(MH)状态的新的环流指数,它包括面积指数S、强度指数P、中心位置指数(λc,φc)。用NCEP/NCAR资料计算了1948/1949—2007/2008年60个冬季的月、季MH的上述环流指数。用它们分析了近60年冬季各月MH的气候态,表明MH在12、1月最强,2月明显减弱;12月偏南,1、2月逐渐北移。分析了MH强度P和中心位置(λc,φc)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冬季气候(气温、降水)的相关,结果表明:(1)MH强度P和中心位置指数φc均存在显著年代际变化,P在1960′s末—1970′s初由高转低,φc在1970′s末—1980′s初由偏北转偏南。12、2月P~φc间存在显著正相关。MH强年偏北、弱年偏南。(2)MH环流指数P、φc与中国同期气温存在显著负相关,P的显著负相关区覆盖了中国除西南外的大部分区域,φc的显著负相关区也覆盖了中国东部除东南沿海外大部分区域;它们与中国降水的同期相关联系远弱于气温。(3)全球增暖背景下MH强度减弱、中心南移,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暖冬;但1990′s末以来,相反的异常时有发生。(4)"0801华南雪灾"期间(2008.1.10—2.2)MH异常偏强,并有四次中期活动过程;它们是造成此次极端气候异常事件的直接环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压 环流指数 蒙古高压异常 中国冬季气候异常 “0801华南雪灾”
下载PDF
2008年初中国南方雪灾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亚非 李琰 +1 位作者 李萍云 刘英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6-835,共10页
分析2008年1月到2月初发生在中国南方雪灾冻雨的大尺度环流场,结果表明:这次南方强雨雪天气过程是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在中国南方地区持续维持、高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个例。AO指数在1月中旬由负变正,表明了半球尺度环流的大... 分析2008年1月到2月初发生在中国南方雪灾冻雨的大尺度环流场,结果表明:这次南方强雨雪天气过程是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在中国南方地区持续维持、高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的一个典型个例。AO指数在1月中旬由负变正,表明了半球尺度环流的大幅度调整,高纬度80°E附近地区阻高形势的维持是1月中下旬到2月初阴雨雪天气过程持续的清晰指标;阻塞高压所伴随的能量频散使得准定常波持续从中高纬地区传播到较低纬度的长江及其以南地区,使得当地的气旋性环流得以维持;在乌拉尔山到贝加尔湖的强大阻塞高压的控制下,冷空气不能大举南下、只是不断的渗透到南方,与此同时受拉尼娜影响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不断增高,暖湿空气势力也是持续增强,代表暖势力暖池海温达到历史最强,冷空气在南方受阻形成静止态势。一旦阻塞高压在1月30日前后崩溃,供给江南地区气旋性环流的能源被切断,所以2月1日的降水过程以后江南地区的持续性降水也就随之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 大尺度环流 南方雪灾 阻塞高压
下载PDF
未来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2
作者 宋瑞艳 高学杰 +2 位作者 石英 张冬峰 张喜娃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6期352-356,共5页
使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单向嵌套一个全球模式,对未来我国南方冰雪灾害在IPCCSRES A2情景下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未来南方地区低温日数整体将减少,但在广东和广西北部部分地区连续低温日数有增加现象;降雪日数和... 使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单向嵌套一个全球模式,对未来我国南方冰雪灾害在IPCCSRES A2情景下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未来南方地区低温日数整体将减少,但在广东和广西北部部分地区连续低温日数有增加现象;降雪日数和连续降雪日数会减少,但在江西等地降雪量将有所增加,同时强降雪事件在江西等地将增多,引起地面最大积雪深度和最大持续积雪日数的增加;湖南和贵州东部地区冻雨日数会减少,而在青藏高原东麓等地冻雨日数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冷事件 中国南方
下载PDF
南方地区低温雨雪事件的时空分布和成因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汪丽 高洁 曾波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年第3期39-43,共5页
选用1961-2011 年中国南方地区降水、气温和ERA-Intemn再分析资料,采用旋转EOF 方法,对发生低温雨雪的台站进行分析,发现南方地区的低温雨雪天气可大致划分为4 个区域.筛选出1 月4 个典型低温多雨雪年和高温少雨雪年,将高度场进行滤波,... 选用1961-2011 年中国南方地区降水、气温和ERA-Intemn再分析资料,采用旋转EOF 方法,对发生低温雨雪的台站进行分析,发现南方地区的低温雨雪天气可大致划分为4 个区域.筛选出1 月4 个典型低温多雨雪年和高温少雨雪年,将高度场进行滤波,滤出2. 5 -6 天的天气尺度瞬变波动部分来研究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与天气尺度瞬变扰动的关系.发现大西洋上空强天气尺度瞬变扰动在欧亚大陆以波列的形势向下游传播,在频发年,瞬变扰动的强度较少发年强,且较少发年有更多的扰动波列东传;波动能量的向东频散为下游的槽脊活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有利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维持和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低温雨雪 时空分布 成因
下载PDF
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完善——由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5
14
作者 唐圣华 田力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1-53,71,共4页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2008年伊始的一场冰雪灾害却暴露了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灾害预警、灾害信息公布、灾害自救、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制和有关应急预案、法律...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2008年伊始的一场冰雪灾害却暴露了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从灾害预警、灾害信息公布、灾害自救、应对突发事件的组织体制和有关应急预案、法律法规的落实等方面对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机制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冰雪灾害 自然灾害 应急机制 完善
下载PDF
“0801南方雪灾”与同期蒙古高压中期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9
15
作者 麻巨慧 王盘兴 +2 位作者 李丽平 刘晴晴 姚锦烽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2-660,共9页
用1951—2008年58 a 1月10日—2月2日1 000 hPa高度场逐日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求得逐日蒙古高压的强度P和中心位置λc、c指数,用其对"0801南方雪灾"期间蒙古高压的中期演变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10日—... 用1951—2008年58 a 1月10日—2月2日1 000 hPa高度场逐日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求得逐日蒙古高压的强度P和中心位置λc、c指数,用其对"0801南方雪灾"期间蒙古高压的中期演变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10日—2月2日蒙古高压强度P和中心所在纬度φc出现了连续4次振荡,它们与我国南方降温、降水振荡过程准同步。由P、(λc,c)给出的综合动态图上蒙古高压4次活动过程也很明显地与降温、降水中期过程一一对应。分析表明2008年1月10日—2月2日蒙古高压的这一中期演变特征,是1951年以来仅有的一次。因此,可以认为,在充沛水汽供应条件下蒙古高压强而连续的爆发是导致"0801南方雪灾"产生的直接环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801南方雪灾” 蒙古高压 环流指数 中期过程异常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68
16
作者 朱玉祥 丁一汇 刘海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03-915,共13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NCC_RegCM1.0)对青藏高原前冬积雪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积雪和降水的关系较为吻合,即长江流域、新疆地区夏季多雨,华北和华南少雨,这与我国最近二十年来维持的"南涝...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NCC_RegCM1.0)对青藏高原前冬积雪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积雪和降水的关系较为吻合,即长江流域、新疆地区夏季多雨,华北和华南少雨,这与我国最近二十年来维持的"南涝北旱"雨型较为一致。因此,可以认为青藏高原冬季多雪,是引起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出现"南涝北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揭示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物理机制。青藏高原冬季多雪,会导致青藏高原地面感热热源减弱,这种热源的减弱在冬季导致冬季风偏强,可以影响到我国华南、西南及孟加拉湾地区。同时,由于高原热源的减弱可持续到夏季,成为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减弱的一个原因。在积雪初期,地面反射通量的增加起了主要作用;在积雪融化后,"湿土壤"在延长高原积雪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初期的反射通量增加减少了太阳辐射的吸收、融雪时的融化吸热,以及后期的湿土壤与大气的长期相互作用,作为异常冷源,减弱了春夏季高原热源,是高原冬季积雪影响夏季风并进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机理。本文的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显著影响时效可以一直持续到6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区域模拟 南涝北旱 感热
下载PDF
南方极端冰雪气候与地质灾害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远耀 柴波 缪海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27,33,共7页
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极端冰雪天气,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使得南方冰雪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研究南方冰雪气候和地质灾害的关系,本文首先以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份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极端冰雪气候... 2008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极端冰雪天气,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使得南方冰雪气候条件下地质灾害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研究南方冰雪气候和地质灾害的关系,本文首先以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份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极端冰雪气候的特征;然后以典型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为依据,总结了南方极端冰雪气候诱发地质灾害的特征;最后探讨了南方极端冰雪气候与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南方极端冰雪气候具有低温时间短、多次复杂雨雪过程的特点,仅在地表5cm以内形成短时冻土,地表冻土层易发生反复冻融,冰雪后融冰时间短,容易形成集中地表径流;②地表冰冻所产生的冻胀力一般不直接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但融冰期间的反复冻融和融水入渗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因;③我国南方极端冰雪条件下地质灾害成生的地质环境背景为山地丘陵区、地质构造复杂、雨(雪)量充沛以及斜坡表层岩土体结构松散且力学性质差。本研究对我国南方冰雪气候下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及其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极端冰雪气候 地质灾害
下载PDF
青海南部冬春季雪灾的气候诊断与预测 被引量:16
18
作者 时兴合 王振宇 +2 位作者 戴升 刘义花 肖建设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41-1448,共8页
根据青海省气象台站的历史积雪等资料,依据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降水、积雪的变化特征和2012年冬春季雪灾形成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12年后冬~初春北半球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青藏高原高度场偏低、高原低槽和印缅槽活跃、极地冷... 根据青海省气象台站的历史积雪等资料,依据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降水、积雪的变化特征和2012年冬春季雪灾形成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12年后冬~初春北半球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稳定维持、青藏高原高度场偏低、高原低槽和印缅槽活跃、极地冷空气向南不断扩散,冷暖空气在高原地区汇合,在青海南部和北部地面温度梯度大、锋区强的零温度线两侧形成大量的降水和积雪.期间的降雪量与降雪日数突破历史极值,最高气温偏低,积雪持续难以融化,出现了历史少见的冬、春季两季连续积雪,导致玛沁、甘德、达日、玛多等县出现不同程度雪灾,1982年、1993年、1995年、2008年、2012年1-3月青海南部牧区的雪灾过程都基本属于这种类型.1961-2009年高原牧区积雪与环流因子的气候诊断分析显示,在1-3月北半球环流场上,若北极涛动负值偏大、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印缅槽和高原低槽偏深时,青海南部牧区降雪量大、积雪量多,积雪持续的时间长、雪灾也相对比较严重,在上述环流因子相反的配置下,青海南部牧区的雪灾则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气候 诊断 青海南部
下载PDF
我国南方冬季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的大气扰动信号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江漫 于甜甜 钱维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3-824,共12页
利用中国549个站点的温度和降水资料确定了1960~2008年发生在我国南方冬季的23次低温雨雪冰冻事件.对全球大气变量再分析资料做物理分解得到天气尺度扰动分量用于这些事件的早期信号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事件发生时,南方地区上空300 hP... 利用中国549个站点的温度和降水资料确定了1960~2008年发生在我国南方冬季的23次低温雨雪冰冻事件.对全球大气变量再分析资料做物理分解得到天气尺度扰动分量用于这些事件的早期信号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事件发生时,南方地区上空300 hPa对应有最大负高度扰动,850 hPa有负温度扰动.这些扰动的传播特性可以作为低温事件发生的早期信号.在低温雨雪站日数大于10的11次事件中,它们的扰动信号平均可提前11.2天追踪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低温 雨雪冰冻 物理分解 扰动场 前期信号
下载PDF
中国南方多雪年环流特征及对关键区海温的响应 被引量:17
20
作者 常蕊 张庆云 彭京备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8-477,共10页
根据NEC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La Nia(ElNio)气候背景下,大气外强迫因子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域海温异常对亚洲环流及我国南方降雪多寡的影响... 根据NEC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探讨了La Nia(ElNio)气候背景下,大气外强迫因子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海域海温异常对亚洲环流及我国南方降雪多寡的影响。分析发现,La Nia气候背景下,北大西洋中纬(45°N,30°W)海温为正异常,有利于500 hPa高度场亚洲中高纬叶尼塞地区(50°N,90°E)位势高度偏高并出现阻塞型,也有利于东亚冬季风环流加强;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附近海温出现负异常,850 hPa高度东亚大陆沿海低纬地区风距平场出现偏北风距平,我国南方多雪,温度相对偏低。El Nio背景下,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海温为负异常,亚洲中高纬叶尼塞地区位势高度偏低,东亚冬季风环流偏弱;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附近海温出现正异常,850 hPa高度东亚大陆沿海低纬风距平场出现偏南风距平,我国南方多雪,温度相对偏高。回归分析指出,冬季500 hPa亚洲中高纬叶尼塞地区(90°E附近)的位势高度正(负)异常与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附近海温正(负)异常有关;冬季850 hPa东亚大陆沿海低纬地区偏南(北)风距平与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地区的海温正(负)异常有关。La Nia气候背景下的2008年1月我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极端灾害事件的发生可能与北大西洋中纬度(45°N,30°W)附近以及赤道印度洋、我国南海和东海海温都出现正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多雪 阻塞高压 异常海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