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
被引量:
3
1
作者
赵黎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552-13553,13555,共3页
介绍了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探讨了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关键词
唐朝
经济重心
人口南迁
大统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南文化诗学研究笔谈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士林
朱逸宁
+1 位作者
李正爱
刘铁军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刘士林认为,对以务实著称的中国民族来说,由于持续的文化压抑因而它的审美机能是严重匮乏的。在充满苦难、又在苦难中产生出巨大生命热情的江南轴心期,才使得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从沉重的政治伦理异化中解脱出来。以礼乐政治为中心的“...
刘士林认为,对以务实著称的中国民族来说,由于持续的文化压抑因而它的审美机能是严重匮乏的。在充满苦难、又在苦难中产生出巨大生命热情的江南轴心期,才使得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从沉重的政治伦理异化中解脱出来。以礼乐政治为中心的“北国诗性文化”,只能看作是一个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级阶段”或“早期状态”。朱逸宁认为,自 8世纪起,中国的文化中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诗性精神获得了说话的机会,并由此成为中国民族二元精神中的一极。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文艺活动。李正爱认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不同主体所采取的生活态度不同,江南民族和北方民族产生了本质的不同。北方黄河文明选择了政治 -伦理为其生活理念模式,建立在鱼稻文化基础之上的江南则选择了审美-诗性作为它的生活理念模式。这种有着江南特色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具有独特江南文化气息的一种审美-诗性文化。刘铁军认为,在远离政治中心、疏离国家权力中心的乡村宗族组织中,乡绅成为中国乡村的知识占有者与权威阶层。他们既有公众话语遵循道德伦理的一面,又有私人话语追求精神自由审美的一面。这种有道德伦理与精神自由追求的乡绅话语直接表现在他们的治家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轴心期
文化中心南移
江南鱼稻文化
江南乡绅话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行诗,苏轼诗歌思想艺术灵蕴的发轫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植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0-22,共3页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文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文学...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文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文学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或非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也对于认识一个真实而非神化的苏轼,都是大有裨益的。南行诗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主要发萌,苏诗的题材特点、情志内容、艺术表现风格等在其南行诗中都可以找到灵蕴的发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行诗
苏轼
诗歌
思想艺术
风俗
自然
构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管窥“南音”从方位性到乐种性的意义变迁
4
作者
陈新凤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6-98,共3页
现代的"南音"是流布在闽、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区域的一种传统乐种。但在古代文献的《二十五史》和《十三经》中,它却有另外的意义表述。历史资料显示现代"南音"与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南音"有着一种渊源...
现代的"南音"是流布在闽、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区域的一种传统乐种。但在古代文献的《二十五史》和《十三经》中,它却有另外的意义表述。历史资料显示现代"南音"与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南音"有着一种渊源关系。历史"南音"的方位性通过江浙一带"清商乐"逐步表现出它的乐种性,为现代"南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现代"南音"对历史"南音"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
清商乐
南迁
《二十五史》
《十三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苏轼文学创作的起萌
5
作者
孙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一般论者以凤翔诗为苏轼的最早期作品,而笔者认为,苏轼真正意义上的最早期作品应该是其二次出蜀赴京时所作七十八首南行诗。南行诗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主要起萌,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我们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全面观照,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
一般论者以凤翔诗为苏轼的最早期作品,而笔者认为,苏轼真正意义上的最早期作品应该是其二次出蜀赴京时所作七十八首南行诗。南行诗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主要起萌,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我们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全面观照,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南行诗
文学创作
起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诗思想艺术灵蕴的发轫之作——南行诗
6
作者
孙植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文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文学...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文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文学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或非决定性的影响,也对于认识一个真实而非神化的苏轼,都是大有裨益的。南行诗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主要发萌,苏诗的题材特点、情志内容、艺术表现风格等在其南行诗中都可以找到灵蕴的发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行诗
苏轼
诗歌题材
艺术风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北文化融合维度下的南下题材影视作品的再解读
7
作者
李宗刚
滕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8-103,共6页
中国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大融合和大发展。特别是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上的战士南下现象,这批南下战士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其思想与情感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此便演绎出了...
中国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大融合和大发展。特别是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上的战士南下现象,这批南下战士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其思想与情感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此便演绎出了文化的对抗与贯通、抵牾与融合的历史发展轨迹。南下战士从北方到南方的历程使得其人生场域发生了变化,同时在宏观层面也实现了南北方文化的交融互动,尽管这种融汇的过程较为艰难。从这样的维度加以审视,我们便会发现南下题材影视作品依然还具有无限的表现空间,尤其是当我们将它置于南北文化交汇这一聚焦点上加以透视时,则会对中国革命的文化意义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下题材影视作品
《风雨下钟山》
《阙里人家》
《南下》
《沂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周楚国初封及南迁原因解
被引量:
2
8
作者
周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3,共4页
楚国初封地,向以为在河南淅川。然考之于周初事迹,此地与周公奔楚不甚合。据一些学者的指认,在淅川西北的商县一带确有叫荆山或楚山的地方,或为楚族最初的聚居地。周公的奔楚、封楚,与楚国最后的南迁,似存在一条暗线,或许能得到...
楚国初封地,向以为在河南淅川。然考之于周初事迹,此地与周公奔楚不甚合。据一些学者的指认,在淅川西北的商县一带确有叫荆山或楚山的地方,或为楚族最初的聚居地。周公的奔楚、封楚,与楚国最后的南迁,似存在一条暗线,或许能得到认识楚初封地望及南迁原由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国封地
周公奔楚
楚族南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辉煌的“南岳文化”
被引量:
1
9
作者
康华楚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南岳自然存在的秀丽远不如她的社会存在、历史存在的辉煌 ,她积淀下几千年的历史人文 ,代表着一种深厚的文化。湖湘文化的起点在南岳 ,鼎盛期也在南岳 ,因此南岳文化内容比起湖湘文化来要宽得多。此外 ,她还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 ,特别...
南岳自然存在的秀丽远不如她的社会存在、历史存在的辉煌 ,她积淀下几千年的历史人文 ,代表着一种深厚的文化。湖湘文化的起点在南岳 ,鼎盛期也在南岳 ,因此南岳文化内容比起湖湘文化来要宽得多。此外 ,她还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 ,特别是禅宗文化、荆楚的俗文化等等。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南渡是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岳文化
湖湘文化
四次南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潮州文学述略
10
作者
翁奕波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5-43,94,95,共11页
宋代以降,儒家主流思想文化重心逐渐南移,政治、经济之轴心也逐渐南移。地处岭东的潮州,正是凭借着中原儒家思想文化南移之风,直接接受封建文明的浸染,使自身的封建文明进程发展至繁荣之巅峰。历经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之后,明代潮州的经...
宋代以降,儒家主流思想文化重心逐渐南移,政治、经济之轴心也逐渐南移。地处岭东的潮州,正是凭借着中原儒家思想文化南移之风,直接接受封建文明的浸染,使自身的封建文明进程发展至繁荣之巅峰。历经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之后,明代潮州的经济文化终于迎来了难得之发展机遇。外来移民之入潮,带动了潮州本地农业之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国家政权控制之加强,推进了官师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和科举之进步,催生了士大夫阶层的形成与逐步壮大;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长期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宗教信仰的多元,共同推进了潮州地域文化之发展与定型。明代之潮州文学,正是在这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滋润土壤中得到孵化与茁长,从而得以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文化南移
潮州地域
经济繁荣
文学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口迁移流动视角下的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评《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
11
作者
陶新民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2年第6期140-141,共2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人的到来也影响和塑造着一方水土的文化面貌。人的迁移成为一个时期文学现象和地域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一书以“变迁”“变动”为主题,系统考察了人口迁移流动对一时之文学、一地之文化产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人的到来也影响和塑造着一方水土的文化面貌。人的迁移成为一个时期文学现象和地域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一书以“变迁”“变动”为主题,系统考察了人口迁移流动对一时之文学、一地之文化产生的影响,视角全新,解剖深刻,是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人口迁移
士族南迁
唐宋古文运动
文学商品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析宋代“道南”理学家的武夷山水观
12
作者
逄礼文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12,共5页
以宋代“道南”理学的传承法脉为线索,“道南”源于北宋理学奠基人程颢,二程一脉的“道南”先贤游酢、杨时、刘子翚在武夷山发扬理学,刘子翚的学术思想曾给少年时期的朱熹深刻的影响;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设帐授徒,使之成为我国东南...
以宋代“道南”理学的传承法脉为线索,“道南”源于北宋理学奠基人程颢,二程一脉的“道南”先贤游酢、杨时、刘子翚在武夷山发扬理学,刘子翚的学术思想曾给少年时期的朱熹深刻的影响;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设帐授徒,使之成为我国东南文化的中心,被誉为“道南理窟”;朱熹理学之后传蔡元定、蔡沈、欧阳祖光等,理学得以继续发扬光大。“道南”理学家们在武夷山求学问道、著书立说、传道授业,饱含武夷情结,借诗喻理、歌咏抒情,为武夷山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濂洛学
理学南传
朱熹
武夷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突厥的叛乱与安北都护府南迁
13
作者
王世丽
王世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61,共9页
后东突厥汗国的建立是单于都护府治下突厥分裂势力直接付诸行动的历史产物,与唐王朝的内忧外患和羁縻府州制的局限性有直接的联系。后东突厥汗国对漠北的占领迫使安北都护府南迁同城,改变了唐代北部边疆两大都护府的布局及性质。
关键词
突厥
叛乱
单于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
南迁
原文传递
周恩来对日本南进战略的认识与香港秘密大营救
被引量:
1
14
作者
蔡惠尧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138,共12页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接连遭遇失败,于是转而锐意南进,谋求侵占南亚、东南亚地区。香港是其南进战略的重要一环。这对在香港进行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和统一战线活动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的生命安全构成...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接连遭遇失败,于是转而锐意南进,谋求侵占南亚、东南亚地区。香港是其南进战略的重要一环。这对在香港进行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和统一战线活动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周恩来时刻关注日本南进战略动向,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应变措施,指示香港党组织未雨绸缪,早作准备。香港沦陷后,他成功指挥了一场秘密大营救,将这些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悉数撤离香港,安全转移至大后方。这次行动部署及时周密,各方联动,并取得重大胜利,其中周恩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领导作用。秘密大营救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粤港党组织的壮大及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日本
南进战略
香港沦陷
秘密大营救
原文传递
题名
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
被引量:
3
1
作者
赵黎君
机构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管理系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552-13553,13555,共3页
文摘
介绍了唐朝经济重心南移原因,探讨了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关键词
唐朝
经济重心
人口南迁
大统一
Keywords
Tang Dynasty
Economic center
southward
movement
of population
Great unification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南文化诗学研究笔谈
被引量:
1
2
作者
刘士林
朱逸宁
李正爱
刘铁军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文摘
刘士林认为,对以务实著称的中国民族来说,由于持续的文化压抑因而它的审美机能是严重匮乏的。在充满苦难、又在苦难中产生出巨大生命热情的江南轴心期,才使得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从沉重的政治伦理异化中解脱出来。以礼乐政治为中心的“北国诗性文化”,只能看作是一个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级阶段”或“早期状态”。朱逸宁认为,自 8世纪起,中国的文化中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诗性精神获得了说话的机会,并由此成为中国民族二元精神中的一极。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文艺活动。李正爱认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不同主体所采取的生活态度不同,江南民族和北方民族产生了本质的不同。北方黄河文明选择了政治 -伦理为其生活理念模式,建立在鱼稻文化基础之上的江南则选择了审美-诗性作为它的生活理念模式。这种有着江南特色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具有独特江南文化气息的一种审美-诗性文化。刘铁军认为,在远离政治中心、疏离国家权力中心的乡村宗族组织中,乡绅成为中国乡村的知识占有者与权威阶层。他们既有公众话语遵循道德伦理的一面,又有私人话语追求精神自由审美的一面。这种有道德伦理与精神自由追求的乡绅话语直接表现在他们的治家文化中。
关键词
江南轴心期
文化中心南移
江南鱼稻文化
江南乡绅话语
Keywords
Jiangnan axial period
the
southward
movement
of cultural center
Jiangnan Fish- Rice culture
Jiangnan country gentry discourse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行诗,苏轼诗歌思想艺术灵蕴的发轫
被引量:
1
3
作者
孙植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0-22,共3页
文摘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文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文学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或非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也对于认识一个真实而非神化的苏轼,都是大有裨益的。南行诗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主要发萌,苏诗的题材特点、情志内容、艺术表现风格等在其南行诗中都可以找到灵蕴的发轫。
关键词
南行诗
苏轼
诗歌
思想艺术
风俗
自然
构思
Keywords
Su Shi
poems on the
southward
movement
thoughts by looking at
inspir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管窥“南音”从方位性到乐种性的意义变迁
4
作者
陈新凤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6-98,共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6JAGAT001)
福建省社科项目(20062030)
文摘
现代的"南音"是流布在闽、台、港、澳以及东南亚区域的一种传统乐种。但在古代文献的《二十五史》和《十三经》中,它却有另外的意义表述。历史资料显示现代"南音"与历史上淮河流域的"南音"有着一种渊源关系。历史"南音"的方位性通过江浙一带"清商乐"逐步表现出它的乐种性,为现代"南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现代"南音"对历史"南音"的继承。
关键词
南音
清商乐
南迁
《二十五史》
《十三经》
Keywords
Nanyin
southward
movement
Ershiwushi
Shisanjin
分类号
J609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苏轼文学创作的起萌
5
作者
孙植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7-70,共4页
文摘
一般论者以凤翔诗为苏轼的最早期作品,而笔者认为,苏轼真正意义上的最早期作品应该是其二次出蜀赴京时所作七十八首南行诗。南行诗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主要起萌,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我们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全面观照,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来进行。
关键词
苏轼
南行诗
文学创作
起萌
Keywords
SU Shi
poems on the
southward
movement
literary production
origin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诗思想艺术灵蕴的发轫之作——南行诗
6
作者
孙植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文摘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文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文学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或非决定性的影响,也对于认识一个真实而非神化的苏轼,都是大有裨益的。南行诗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主要发萌,苏诗的题材特点、情志内容、艺术表现风格等在其南行诗中都可以找到灵蕴的发轫。
关键词
南行诗
苏轼
诗歌题材
艺术风格
Keywords
Su Shi
poems on the
southward
movement
thought and skill
inspiration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文化融合维度下的南下题材影视作品的再解读
7
作者
李宗刚
滕旋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8-103,共6页
文摘
中国革命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命运,而且还深刻地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促成了中国文化的大融合和大发展。特别是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上的战士南下现象,这批南下战士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其思想与情感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由此便演绎出了文化的对抗与贯通、抵牾与融合的历史发展轨迹。南下战士从北方到南方的历程使得其人生场域发生了变化,同时在宏观层面也实现了南北方文化的交融互动,尽管这种融汇的过程较为艰难。从这样的维度加以审视,我们便会发现南下题材影视作品依然还具有无限的表现空间,尤其是当我们将它置于南北文化交汇这一聚焦点上加以透视时,则会对中国革命的文化意义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南下题材影视作品
《风雨下钟山》
《阙里人家》
《南下》
《沂蒙》
Keywords
the movie and television works taking
southward
movement
s for subject matter
Zhong Shan Mountain under the Wind and Rain(Fengyu Xia Zhongshan)
A Confucius Family(Queli Renjia)
Going Down South(Nanxia)
Yimeng(《沂蒙》)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周楚国初封及南迁原因解
被引量:
2
8
作者
周骋
机构
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3,共4页
文摘
楚国初封地,向以为在河南淅川。然考之于周初事迹,此地与周公奔楚不甚合。据一些学者的指认,在淅川西北的商县一带确有叫荆山或楚山的地方,或为楚族最初的聚居地。周公的奔楚、封楚,与楚国最后的南迁,似存在一条暗线,或许能得到认识楚初封地望及南迁原由的新视野。
关键词
楚国封地
周公奔楚
楚族南迁
Keywords
The assigned land of Chu
Zhou Gong's escaping to Chu
southward
movement
of Chu Kingdom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辉煌的“南岳文化”
被引量:
1
9
作者
康华楚
机构
衡阳市教育局
出处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文摘
南岳自然存在的秀丽远不如她的社会存在、历史存在的辉煌 ,她积淀下几千年的历史人文 ,代表着一种深厚的文化。湖湘文化的起点在南岳 ,鼎盛期也在南岳 ,因此南岳文化内容比起湖湘文化来要宽得多。此外 ,她还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 ,特别是禅宗文化、荆楚的俗文化等等。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南渡是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南岳文化
湖湘文化
四次南渡
Keywords
Nanyue Culture
Huxiang Culture
Four
southward
movement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潮州文学述略
10
作者
翁奕波
机构
汕头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35-43,94,95,共11页
文摘
宋代以降,儒家主流思想文化重心逐渐南移,政治、经济之轴心也逐渐南移。地处岭东的潮州,正是凭借着中原儒家思想文化南移之风,直接接受封建文明的浸染,使自身的封建文明进程发展至繁荣之巅峰。历经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之后,明代潮州的经济文化终于迎来了难得之发展机遇。外来移民之入潮,带动了潮州本地农业之发展,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国家政权控制之加强,推进了官师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和科举之进步,催生了士大夫阶层的形成与逐步壮大;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长期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宗教信仰的多元,共同推进了潮州地域文化之发展与定型。明代之潮州文学,正是在这种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滋润土壤中得到孵化与茁长,从而得以长足发展。
关键词
明代
文化南移
潮州地域
经济繁荣
文学发展
Keywords
the Ming Dynasty
southward
movement
of culture
Chaozhou region
economic prosperity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口迁移流动视角下的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评《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
11
作者
陶新民
机构
安徽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2年第6期140-141,共2页
文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人的到来也影响和塑造着一方水土的文化面貌。人的迁移成为一个时期文学现象和地域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一书以“变迁”“变动”为主题,系统考察了人口迁移流动对一时之文学、一地之文化产生的影响,视角全新,解剖深刻,是地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人口迁移
士族南迁
唐宋古文运动
文学商品化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population migration
the gentry moved
southward
the ancient prose
movement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literature commercialization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析宋代“道南”理学家的武夷山水观
12
作者
逄礼文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武夷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12,共5页
基金
贵州省南部民族旅游与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省社科通[2017]27号)
贵州省黔南景区溶洞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中心项目(黔教合KY字[2017]025)。
文摘
以宋代“道南”理学的传承法脉为线索,“道南”源于北宋理学奠基人程颢,二程一脉的“道南”先贤游酢、杨时、刘子翚在武夷山发扬理学,刘子翚的学术思想曾给少年时期的朱熹深刻的影响;南宋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设帐授徒,使之成为我国东南文化的中心,被誉为“道南理窟”;朱熹理学之后传蔡元定、蔡沈、欧阳祖光等,理学得以继续发扬光大。“道南”理学家们在武夷山求学问道、著书立说、传道授业,饱含武夷情结,借诗喻理、歌咏抒情,为武夷山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
濂洛学
理学南传
朱熹
武夷山
Keywords
studies of Zhou Dunyi
Cheng Hao and Cheng Yi
southward movement of neo-confucianism
Zhu Xi
Wuyishan
分类号
B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突厥的叛乱与安北都护府南迁
13
作者
王世丽
王世伟
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专门史专业
出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61,共9页
文摘
后东突厥汗国的建立是单于都护府治下突厥分裂势力直接付诸行动的历史产物,与唐王朝的内忧外患和羁縻府州制的局限性有直接的联系。后东突厥汗国对漠北的占领迫使安北都护府南迁同城,改变了唐代北部边疆两大都护府的布局及性质。
关键词
突厥
叛乱
单于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
南迁
Keywords
Turkic Revolt Chanyu Supervision Office(单于都护府)
southward
movement
分类号
K24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周恩来对日本南进战略的认识与香港秘密大营救
被引量:
1
14
作者
蔡惠尧
机构
深圳博物馆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7-138,共12页
文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接连遭遇失败,于是转而锐意南进,谋求侵占南亚、东南亚地区。香港是其南进战略的重要一环。这对在香港进行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和统一战线活动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的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周恩来时刻关注日本南进战略动向,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应变措施,指示香港党组织未雨绸缪,早作准备。香港沦陷后,他成功指挥了一场秘密大营救,将这些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悉数撤离香港,安全转移至大后方。这次行动部署及时周密,各方联动,并取得重大胜利,其中周恩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领导作用。秘密大营救对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粤港党组织的壮大及人民抗日武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周恩来
日本
南进战略
香港沦陷
秘密大营救
Keywords
Zhou Enlai
Japan
southward
movement
plan
occupation of Hong Kong
Great Secret Rescue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
赵黎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江南文化诗学研究笔谈
刘士林
朱逸宁
李正爱
刘铁军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行诗,苏轼诗歌思想艺术灵蕴的发轫
孙植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管窥“南音”从方位性到乐种性的意义变迁
陈新凤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苏轼文学创作的起萌
孙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苏诗思想艺术灵蕴的发轫之作——南行诗
孙植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南北文化融合维度下的南下题材影视作品的再解读
李宗刚
滕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西周楚国初封及南迁原因解
周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辉煌的“南岳文化”
康华楚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明代潮州文学述略
翁奕波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人口迁移流动视角下的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评《文学与地域文化变迁》
陶新民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解析宋代“道南”理学家的武夷山水观
逄礼文
《武夷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突厥的叛乱与安北都护府南迁
王世丽
王世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原文传递
14
周恩来对日本南进战略的认识与香港秘密大营救
蔡惠尧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