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the shrinking winter wheat sown area on agricultural water consumption in the Hebei Plain 被引量:17
1
作者 WANG Xue LI Xiubin XIN Liangji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4年第2期313-330,共18页
This study firstly analyzed the shrinkage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changes of crop- ping systems in the Hebei Plain from 1998 to 2010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statistic data of 11 cities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inclu... This study firstly analyzed the shrinkage of winter wheat and the changes of crop- ping systems in the Hebei Plain from 1998 to 2010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statistic data of 11 cities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including daily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water vapor, wind speed and minimum relative humidity data from 2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then calcu- lated the water deficit and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required by different cropping systems, as well as the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conserved as a result of cropping system changes, using crop coefficient method and every ten-day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own areas of winter wheat in the 11 cities in the Hebei Plain all shrunk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shrinkage rate was 16.07% and the total shrinkage area amounted to 49.62×10^4 ha. The shrinkage was most serious in the Bei- jing-Tianjin-Tangshan metropolitan agglomerate, with a shrinkage rate of 47.23%. 2) The precipitation fill rate of winter wheat was only 20%-30%, while those of spring maize and summer maize both exceeded 50%. The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demanded by the winter wheat-summer maize double cropping system ranged from 400 mm to 530 mm, while those demanded by the spring maize single cropping system ranged only from 160 mm to 210 ram. 3) The water resources conserved as a result of the winter wheat sown area shrinkage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ere about 15.96×10^8 m^3/a, accounting for 27.85% of those provided for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by the first phase of the Mid-Route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winter wheat sown area shrinkage crop water consumption Hebei Plain
原文传递
An integrated model to simulate sown area changes for major crops at a global scale 被引量:3
2
作者 SHIBASAKI Ryosuk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3期370-379,共10页
Dynamics of land use system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scientists around the world due to their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implications. An integrated model to dynamically simulate future changes in sown a... Dynamics of land use system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scientists around the world due to their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implications. An integrated model to dynamically simulate future changes in sown areas of four major crops (rice, maize, wheat and soybean) on a global scale is pre- sented. To do so, a crop choice model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Multinomial Logit (Logit) model to model land users' decisions on crop choices among a set of available alternatives with using a crop utility function. A GIS-based 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 (EPIC) model was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crop yields under a given geo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farming management conditions, while the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and Agricultural Simulation (IFPSIM) model was utilized to estimate crop pric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crop choice model was linked with the GIS-based EPIC model and the IFPSIM model through data exchange. This integrated model was then validated against the FAO statistical data in 2001-2003 and the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global land cover product in 2001. Both validation approaches indicated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for ad- dressing the dynamics in agricultural land use and its capability for long-term scenario analysis. Finally, the model application was designed to run over a time period of 30 a, taking the year 2000 as baseline. The model outcomes can help understand and explain the causes, locations and consequences of land use changes, and provide support for land use planning and policy mak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CROP sown area simulation CROP CHOICE global SCALE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中国粮食作物与饲料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
3
作者 郭燕 杜志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106,共11页
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对深入理解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制定有针对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小麦、稻谷、玉米与青饲料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为例,将标准化后的≥10℃积温与... 科学评估气候变化对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对深入理解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制定有针对性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8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小麦、稻谷、玉米与青饲料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为例,将标准化后的≥10℃积温与生长期降水量作为刻画气候变化的核心指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评估省域地理单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并重点分析该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标准化积温上升对作物播种面积具有抑制的趋势,而标准化降水增加对播种面积有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作物播种面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不同积温地区、不同年降水量地区、不同作物与不同灌溉水平地区存在差异。基于此,为保障粮食安全,应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业科技研发,优化种植面积结构,加强气候服务建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播种面积 粮食安全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湘江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孙字祥 胡涛 +2 位作者 李超民 杨凤玲 周楷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353,共10页
[目的]探究多因素驱动下湘江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为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村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湘江流域2... [目的]探究多因素驱动下湘江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形成过程,为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优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村庄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借助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湘江流域2000—2020年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1)湘江流域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和衡永郴周边地区,其余区域分布较少,主要呈现“平原密集,山地稀疏”的特征。(2)湘江流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明显,其破碎化速度有所减缓,形状规则程度有所提升,且呈现出显著的集聚趋势。(3)农村居民点的数量与面积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较为相似,高—高集聚类型与低—低集聚类型的空间分布位置相对稳定,但低—低集聚类型逐渐缩减。平均形状指数的空间集聚特征表现为高—低集聚范围不断扩大,集聚特征明显增强,而低—低集聚特征有所减弱。(4)各因素对不同地区农村居民点的影响程度差异逐渐缩小,而农作物播种面积始终是影响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主导因素。[结论]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湘江流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与结构形态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议发展非农经济的同时重视农业发展以及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景观格局指数 空间自相关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农作物播种面积 湘江流域
下载PDF
最低收购价政策可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吗?——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检验
5
作者 孙甜甜 《宜宾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44-53,共10页
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别考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小麦和稻谷的播种面积、产量与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增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最低收购政策... 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别考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小麦和稻谷的播种面积、产量与价格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增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最低收购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小,且回归系数不显著,这可能与政策实施力度、粮食的品种特性等因素有关。此外,在经过随机性检验、平行趋势检验以及安慰剂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确保了估计结果的可信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收购价政策 双重差分法 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产量 价格波动
下载PDF
我国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春芝 邵馨漾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0-46,共7页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地位,支撑着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必要以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灌溉面积、农业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就业人...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基础地位,支撑着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协调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有必要以农业机械总动力、耕地灌溉面积、农业化肥施用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等指标为考量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经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影响我国未来农业总产值的重要因素是农业化肥施用量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确保农业化肥科学施用;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广智慧农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总产值 农业化肥 农作物播种面积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水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粮食播种面积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春婷 曾靖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233-239,共7页
以省(市)各年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解释变量,粮食播种面积为中介变量,粮食产量为被解释变量,并选取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口数所占比例、农用化肥施用量、塑料薄膜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用柴油使用量和农水林事物费用为控制变量,运用SPSS 2... 以省(市)各年份农业机械总动力为解释变量,粮食播种面积为中介变量,粮食产量为被解释变量,并选取影响较大的农村人口数所占比例、农用化肥施用量、塑料薄膜使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用柴油使用量和农水林事物费用为控制变量,运用SPSS 23.0软件对2007—2019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用机械总动力和粮食播种面积均对粮食总产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在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产量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据此提出通过多元化拓展创新渠道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其运用效果,促进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和质量效益提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水平 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产量 中介效应 面板数据分析
下载PDF
土地流转有助于提升粮食安全吗——基于土地经营方式转变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靳卫东 房芳 陈佩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21,共17页
近期土地流转被视为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有效策略.为此,本文研究了土地流转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理论机制,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土地流转明显降低了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 近期土地流转被视为保障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有效策略.为此,本文研究了土地流转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理论机制,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土地流转明显降低了粮食生产,是我国粮食产量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土地流转推动小农户向家庭农场转变,一方面有利于土地经营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增加了粮食单产;另一方面也显化和提升了土地成本,在种粮“微利”条件下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两方面因素相比,种粮面积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大,所以土地流转在总体上降低了粮食产量,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粮食生产 粮食单产 种粮面积 粮食安全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动态关系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唐骏义 何云玲 +1 位作者 韩鑫睿 高逸宸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5期14-19,共6页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1978—2022年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初步解释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运用协整分析及其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农民收...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1978—2022年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初步解释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运用协整分析及其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识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因果关系,最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研究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随时间的动态演化关系。结果表明:①粮食产量虽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但粮食产量的提升并不会导致农民增收,而农民收入提升会导致粮食产量提升;②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既存在长期关系,也存在短期波动;③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无显著影响,但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有长期的正向影响;④农民收入主要来自自身因素影响,而粮食生产在前期由自身主导,在第4期后由农民收入主导。为此,从农户、政策、技术、国外经验等方面为中国粮食和农民收入实现“双增长”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及“三农”问题的改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粮食播种面积比重 农民收入 动态关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回归对梨树县农业总产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方燕玲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16期195-199,共5页
为探究梨树县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其农业总产值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实证研究方法,利用软件SPSS 22.0,从吉林省统计局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库中选取了2003—2020年梨树县农业总产值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以农业总产值... 为探究梨树县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对其农业总产值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实证研究方法,利用软件SPSS 22.0,从吉林省统计局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库中选取了2003—2020年梨树县农业总产值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数据,以农业总产值为因变量,以乡村人口、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实物量)和市/县总播种面积为自变量,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每增加1万kW,农业总产值就会平均减少1977.950万元;有效灌溉面积每增加1 khm^(2),农业总产值就会平均增加7454.066万元;市/县总播种面积每增加1 hm^(2),农业总产值就会平均增加5.311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总产值 农业机械总动力 有效灌溉面积 市/县总播种面积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下载PDF
空间抽样方法估算冬小麦播种面积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迪 周清波 +2 位作者 陈仲新 刘佳 邓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7-184,F0003,F0004,共10页
为改进现行农作物播种面积空间抽样技术体系,该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以冬小麦播种面积为研究对象,通过"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及全球定位技术)与传统抽样方法的联合应用,选取4种抽样技术(简单随机抽样、按冬小麦种植区划分层... 为改进现行农作物播种面积空间抽样技术体系,该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以冬小麦播种面积为研究对象,通过"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及全球定位技术)与传统抽样方法的联合应用,选取4种抽样技术(简单随机抽样、按冬小麦种植区划分层抽样、按耕地类型分层抽样和按分县冬小麦面积大小分层抽样),设计8种样本容量水平(变化范围74~333)进行了冬小麦播种面积空间抽样方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种抽样方法中,在外推总体相对误差相近条件下,以分县冬小麦播种面积大小为分层标志的分层抽样方法效率最高;基于8种样本容量下的样本观测值进行研究区冬小麦播种面积总体外推与误差估计时,随着样本容量增加,外推总体总值估计值与真值的相对误差随之减小,但总体总值估计量的变异系数(CV)值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抽样 外推总体 误差估计 冬小麦 播种面积 样本容量
下载PDF
用NOAA图像监测冬小麦面积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茂新 裴志远 +1 位作者 吴全 杨邦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4-88,共5页
冬小麦种植面积是农情监测中一个重要的监测因素,对生产管理与产量预测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冬小麦与同期主要大宗作物绿度-时相曲线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反映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差值植被指数图像,采用遥感-统计的方法,对利用NO... 冬小麦种植面积是农情监测中一个重要的监测因素,对生产管理与产量预测有重要意义。该文在冬小麦与同期主要大宗作物绿度-时相曲线对比分析的基础之上,建立反映冬小麦种植区域的差值植被指数图像,采用遥感-统计的方法,对利用NOAA图像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的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的监测实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种植面积 遥感 NOAA-AVHRR
下载PDF
基于Logit模型的世界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模拟 被引量:26
13
作者 吴文斌 杨鹏 +3 位作者 谈国新 邹金秋 柴崎亮介 唐华俊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9-598,共10页
农作物播种面积动态变化因其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人—地关系”中人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元Logit模型初步建立了全球尺度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模拟系统,分析研究了未来30年内世界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数量特征... 农作物播种面积动态变化因其重要性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人—地关系”中人的角度出发,利用多元Logit模型初步建立了全球尺度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模拟系统,分析研究了未来30年内世界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模型建立思路是: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是农户作物选择行为的直接结果,而选择何种作物进行播种是由作物效用决定的。因此,利用离散选择理论,选择影响作物效用大小的主要解释变量建立效用函数,动态模拟农户作物选择行为,并得到这种选择行为所带来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模型建立后,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1-2003年统计数据和2001年MODIS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产品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运行可靠,和实际状况吻合较好,可以应用于未来情景模拟分析。其后,以5年为步长,模型对世界四大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和大豆)在2005-2035年间的播种面积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从全球作物总播种面积变化差异、四大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和不同区域内四大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数量特征和空间格局是不相同的。虽然目前模型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现在和未来农业土地利用的复杂动态变化提供帮助,模拟结果可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播种面积 动态变化 模拟 LOGIT模型 作物选择 世界
下载PDF
利用Terra/MODIS数据提取冬小麦面积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邹金秋 陈佑启 +2 位作者 Satoshi Uchida 吴文斌 许文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95-200,F0003,共7页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作物播种面积是农情监测研究中一种实用而可行的方法。以河北省藁城市为研究区域,研究利用多时相Terra/MODIS数据提取2004年冬小麦播种面积的技术方法。在分析MODIS波谱特性与冬小麦生物学特征,并考虑了有关植被指数图...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作物播种面积是农情监测研究中一种实用而可行的方法。以河北省藁城市为研究区域,研究利用多时相Terra/MODIS数据提取2004年冬小麦播种面积的技术方法。在分析MODIS波谱特性与冬小麦生物学特征,并考虑了有关植被指数图像对面积提取精度的影响基础上,选择将MODIS数据的Red、Blue、NIR和ESWIR波段作为基础工作波段。利用4种方法提取了2004年藁城市各乡镇的冬小麦播种面积,并利用2004年各乡镇统计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4种方法提取的冬小麦播种面积总体上都与参考值比较吻合,总体误差和平均误差均小于5%。可见,利用Terra/MODIS数据提取冬小麦播种面积是完全可行的。研究还发现,最佳的MODIS数据是冬小麦抽穗期的Red、Blue、NIR、ESWIR波段图像和冬小麦播种期与抽穗期EVI差值图像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ra/MODIS数据 冬小麦 播种面积 多时相 藁城市
下载PDF
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析 被引量:75
15
作者 刘忠 黄峰 李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8,共8页
理清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及其贡献率,对于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保持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粮食及其各构成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和其他谷... 理清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及其贡献率,对于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保持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粮食及其各构成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和其他谷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采用贡献因素分解的研究方法,研究了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增产的作物和地区贡献,以及面积、单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并对各增产主力省区和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划定了增产主导类型。结果显示:研究期粮食增产全部来自3大粮食作物,其中玉米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增产量;杂粮、豆类和薯类总产均出现下降,其播种面积则分别下降了25.7%、17.4%和8.2%。地区贡献以黑龙江和河南最为突出,累积贡献率超过1/3;累积贡献率超过90%的13个省区,除新疆外其余都是粮食主产省区。作为传统农区的四川,其粮食增产贡献率仅为1.6%,与山西、陕西和甘肃等非主产区基本相当;全国粮食增产的面积贡献率最大,达到46.3%,其次是单产贡献率(44.2%),结构调整的贡献率将近10%,其中一半以上来自豆类向稻谷和玉米的调整;稻谷、玉米和春小麦的增产为面积主导型,而冬小麦的增产为单产和面积共同作用型;除河南和安徽为单产主导型,吉林和河北为面积单产共同作用型,其他增产主力省区的增产类型均为面积主导型。综合来看,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是以面积增加主导的外延式增产方式。由于粮食消费结构和国际粮食贸易容量的限制,今后结构调整的潜力已经很小。因此,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是今后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作物 生产 增产 贡献因素 单产 面积 结构调整
下载PDF
过去50年吉林省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时空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16
作者 王宗明 于磊 +1 位作者 张柏 宋开山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9-305,共7页
吉林省中部的玉米带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建国以来,玉米种植面积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50年间,吉林省中部玉米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呈波动增加趋势,并在1996年达到最高值,1997年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以后,即吉林省中部... 吉林省中部的玉米带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建国以来,玉米种植面积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50年间,吉林省中部玉米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占呈波动增加趋势,并在1996年达到最高值,1997年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以后,即吉林省中部玉米带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以后,玉米种植重心向东移动。对于玉米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表明,政策引导、农业科技和以及其与其它作物的经济收益比较优势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因素。另外,近些年吉林省玉米带年平均气温明显增加,冬季和春季增温较多,玉米带的玉米种植面积呈现出随气温增加而线性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面积 驱动因素 气候变化 吉林省玉米带
下载PDF
2005~2035年全球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文斌 杨鹏 +3 位作者 周清波 邹金秋 谈国新 柴崎亮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3-97,共5页
全球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对世界或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分析全球作物播种面积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借助离散选择理论,基于Logit模型建立了一个全球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播... 全球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对世界或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分析全球作物播种面积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借助离散选择理论,基于Logit模型建立了一个全球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播种面积变化模拟系统,对2005~2035年间全球4大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情景进行了模拟;从作物播种面积时序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方面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亚洲区域不同作物播种面积的动态变化趋势。尽管模型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模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能为理解未来农业土地利用的复杂动态变化提供帮助,也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作物播种面积 作物选择 LOGIT模型 模拟
下载PDF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中国粮食单产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8
作者 刘忠 黄峰 李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3,共7页
探索中国粮食单产的多尺度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稳定和提高粮食单产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该文对1978-2012年中国粮食及其主要构成作物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进行了... 探索中国粮食单产的多尺度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稳定和提高粮食单产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该文对1978-2012年中国粮食及其主要构成作物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单位面积产量,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进行了多尺度波动分解,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单产波动的多尺度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应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可以将1978年以来中国的粮食和三大作物的单产分解为1个趋势项和2个波动项,分别反应了科技、政策和气候对于中国粮食单产波动的影响。其中技术趋势为主导,2个尺度的波动都较小。2)粮食趋势单产年增长率从1997年前的2.28%下降到之后的0.69%,明显放缓。稻谷的趋势单产与粮食走势最为接近,但1997年以后几乎走平。玉米和小麦的趋势单产增速1997年后虽有所下降,但目前上升依然明显。3)中期波动项包括了3个完整的周期和1个进行中的周期,且与中国粮食政策的重大调整及其所产生的后效在时段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总体看粮食生产领域政策的影响大于气候的影响,但不同作物对各种政策的响应也有所不同,土地、税收、补贴、奖励和保险政策的普惠性和同步性较价格政策更强。小麦的中期波动率明显大于其他作物,显示其对政策更加敏感。4)粮食单产的短期波动率为1.80%,其中玉米为3.38%,高于小麦(2.55%)和稻谷(1.06%),显示中国的粮食生产系统有较强的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但玉米防灾能力不及稻谷和小麦。5)综合长期趋势和中短期波动来看,3大作物中稻谷最为稳产。稻谷的主要问题是1998年以后单产的趋势产量上升乏力,玉米的主要问题是短期波动较大,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大,而小麦的政策波动大于玉米和稻谷。当前中国的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该研究结果可为新阶段农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技术 气候变化 经验模态分解 单产 波动 中国
下载PDF
浙江省近期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陈瑜琦 李秀彬 朱会义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9-614,共6页
利用1978年~2005年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和农业统计资料,研究了浙江省稻谷和棉花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其与纯收益相关性和对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结果表明:近年来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下降迅速,除耕地面积减少原因外,农业劳动力投入下... 利用1978年~2005年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和农业统计资料,研究了浙江省稻谷和棉花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其与纯收益相关性和对劳动力投入的弹性。结果表明:近年来浙江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下降迅速,除耕地面积减少原因外,农业劳动力投入下降造成的耕地复种指数降低是主要原因;从播种面积和纯收益的相关性分析看出,稻谷播种面积受纯收益影响较小,棉花播种面积变化一定程度上受到纯收益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而稻谷与棉花播种面积对劳动力投入的敏感性较大,且弹性系数呈显著增高趋势,棉花由于耗工量较大,对劳动力投入逐渐由缺乏弹性过渡到富有弹性。文章认为,目前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关键是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加速机械替补劳动力投入不足的同时,提高农业的劳动回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播种面积 主导因素 纯收益 劳动力投入
下载PDF
1980年以来中国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114
20
作者 刘成武 李秀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依托1980 ̄2002年的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从集约度、播种面积与耕地撂荒变化三个方面,对中国1980年以来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农地利用的集约度具有强劲的上升态势,而... 依托1980 ̄2002年的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与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从集约度、播种面积与耕地撂荒变化三个方面,对中国1980年以来农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西部地区农地利用的集约度具有强劲的上升态势,而东、中部地区在1992 ̄1993年时集约度下降显著,在1997年以后,集约度具有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②东部地区农地利用的总播种面积显著下降,而西部地区却有相当稳定的扩大趋势;③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三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变化均经历了一个“三缩二扩”的变化过程:“缩小(1980 ̄1985)—扩大(1985 ̄1991)—缩小(1991 ̄1994)—扩大(1994 ̄1999)—再缩小(1999 ̄2002)”;但在变化幅度与发展态势上,三个区域之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播种面积有显著的下降态势,而中部与西部地区在1999年以前,其总的态势是播种面积有所扩大,此后播种面积明显下降,但其下降幅度小于东部地区;④中部地区耕地撂荒案例最多,涉及地域最广,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相对较少;东部地区的耕地撂荒现象主要出现在1992 ̄1995年,而中部地区高度集中在1998 ̄2002年,西部地区耕地撂荒的时间分布较为均匀,没有高度集中出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地利用 集约度 播种面积 弃耕撂荒 区域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