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大豆锈病新抗源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7
1
作者 单志慧 刘艳 +7 位作者 巴红平 单连民 陈海峰 沙爱华 邱德珍 杨中路 陈水莲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2007-2010年收集的1 0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得到1份高抗材料SX6907。SX6907在接种锈菌后20d不产生侵染病斑;在接种高浓度锈菌时,产生少数红褐色RB(Red-brown)病斑,但无孢子堆破裂现象,无孢子产生;已知...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2007-2010年收集的1 0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得到1份高抗材料SX6907。SX6907在接种锈菌后20d不产生侵染病斑;在接种高浓度锈菌时,产生少数红褐色RB(Red-brown)病斑,但无孢子堆破裂现象,无孢子产生;已知抗病品种(除日向外)在本研究抗性鉴定中主要表现为黄褐色TAN型感病病斑,抗性丧失。组织学观察表明,SX6907在接种部位造成细胞坏死,侵染点无孢子形成,其抗性表现为抗锈菌扩展。SX6907是一个优异的抗锈病资源,可做亲本在抗锈病育种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薯层锈菌 抗锈鉴定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大豆锈病在广西粉葛上发生情况调查 被引量:2
2
作者 莫贱友 郭堂勋 +2 位作者 何禧严 LI Xun YANG Xiao-bing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07-609,共3页
为弄清广西大豆锈病在初次侵染源主要寄主粉葛上的发生情况,于2005-2007年对广西东西南北方向的32个县市的粉葛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栽培粉葛及野粉葛上均有大豆锈病病菌,发病区域在经度105°91′-111°54′、纬度... 为弄清广西大豆锈病在初次侵染源主要寄主粉葛上的发生情况,于2005-2007年对广西东西南北方向的32个县市的粉葛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查。结果发现,在栽培粉葛及野粉葛上均有大豆锈病病菌,发病区域在经度105°91′-111°54′、纬度21°78′-26°03′之间的广西全境范围内,但在发生时间上有所不同,冬季发生范围在纬度23°55′以南。调查结果为今后大豆锈病的监测、预测预报和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锈病 粉葛 调查 广西
下载PDF
大豆叶部病害研究的简易离体叶片培养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莫贱友 郭堂勋 +2 位作者 Navi S S 李讯 杨小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0-743,共4页
为寻找简易有效的大豆叶部病害研究方法,利用大豆离体叶片,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离体复叶培养30 d,新根长达16.8~41.2 cm,平均根长国>24 cm,移至营养杯30 d后,叶色及叶片仍保持完好。经离体叶片法和整株法接种大豆锈... 为寻找简易有效的大豆叶部病害研究方法,利用大豆离体叶片,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离体复叶培养30 d,新根长达16.8~41.2 cm,平均根长国>24 cm,移至营养杯30 d后,叶色及叶片仍保持完好。经离体叶片法和整株法接种大豆锈病病原菌后,不同品种和不同菌株表达出不同的病斑反应型;接种大豆白粉病病原菌,也同样表达出在不同品种和不同接种浓度条件下,大豆白粉病发生程度不同;两种接种方试验结果一致。本方法试验条件可控、易控,省时,省空间,因此可考虑应用于大豆叶部病害研究的各种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离体叶片 再生根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zi] 大豆白粉病[Microsphaera diffusa] 感病性
下载PDF
光照与黑暗对大豆锈病菌侵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莫贱友 郭堂勋 +1 位作者 Xun-Li X. B. Yang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997-1001,共5页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xi Syd.)主要以其夏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应用大豆离体叶片培养技术,在24±1℃、相对湿度饱和的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光照强度和黑暗时长对大豆锈病菌夏孢子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培养8~16h...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xi Syd.)主要以其夏孢子进行传播和侵染。应用大豆离体叶片培养技术,在24±1℃、相对湿度饱和的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光照强度和黑暗时长对大豆锈病菌夏孢子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暗培养8~16h,光强在600~400lx适宜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延长或缩短黑暗培养时长,大豆锈病菌的侵染逐渐减少,增加或降低光强度,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率也逐渐降低,高光强(〉3000lx)和低光强(〈200lx)均不利于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从高光强或低光强转至适宜光强度下均有利于大豆锈病菌夏孢子的侵染;试验结果与田间大豆锈病自然发生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锈病(phakopsora pachyrhixi syd.) 夏孢子 光照强度 黑暗时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