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 of Maize (<i>Zea mays</i>L.) and Soybean (<i>Glycine max</i>(L.) Merrill) Intercropping in Resource Consumption on Fodder Yield, and Silage Quality 被引量:3
1
作者 Maw Ni Soe Htet Rab Nawaz Soomro Haijiang Bo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4期666-679,共14页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field units of the north campus experimental areas in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Province, P. R. China.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summer... A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field units of the north campus experimental areas in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Yangling, Shaanxi Province, P. R. China.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summer season (June to September)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f maize and soybean intercropping in resource consumption on fodder yield and silage quality. The main treatments were one sole crop of maize (SM) and four maize-soybean intercropping patterns (1 row maize to 1 row soybean (1M1S), 1 row maize to 2 rows soybean (1M2S), 1 rows maize to 3 rows soybean (1M3S) and 2 rows maize to 1 row soybean (2M1S),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 was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hree replications, and plot size of 12 m by 5 m. The crops were harvested when the maize reached at milk stage and soybean at R7 stage. The result indicated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fresh biomass and dry matter production of maize fodder alone as compared to maize intercropped with soybean fodder. It was correlated with a higher consump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such as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and soil moisture by intercropping. After 45 days of ensiling period, silage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pH, organic acids (Lactic, acetic, and butyric), dry matter (DM), crude protein (CP), ether extract (EE), neutral detergent fibre (NDF), acid detergent fibre (ADF), calcium (Ca), sodium (Na), phosphorus (P), magnesium (Mg), and potassium (K). It was concluded that in all intercropped silages, crude protein (CP) values were higher (1M1S, 12.1%;1M2S, 12.2%;1M3S, 12.4%;2M1S, 12.1%) than the monocrop maize (SM, 8.7%) silage. Higher organic acids (p < 0.05) were produced in the 1M3S silages as compared to others silages.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among all intercropped silages, the 1M3S (1 row maize to 3 rows soybean) was preferable according to nutrient composition than other intercropped sil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ropping patterns Maize-Soybean Resource Consumption FODDER Silage Quality
下载PDF
长江流域棉花高效益间作模式筛选
2
作者 傅淋 陈岱卉 +8 位作者 贺璐 何顺 李玉芳 匡政成 陈泽南 肖才升 李庠 李飞 巩养仓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目的]在长江流域对以棉花为基础的间作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高经济效益的种植模式。[方法]利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棉花/甘薯(MG)、棉花/玉米(MY)、棉花/花生(MH)、棉花/油葵(MK)、棉花/大豆(MD)、棉花/青蒿(MQ)、棉花/甜瓜(MT... [目的]在长江流域对以棉花为基础的间作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高经济效益的种植模式。[方法]利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棉花/甘薯(MG)、棉花/玉米(MY)、棉花/花生(MH)、棉花/油葵(MK)、棉花/大豆(MD)、棉花/青蒿(MQ)、棉花/甜瓜(MT)、棉花/辣椒(ML)、棉花/豇豆(MJ)9种棉田间作模式及9种作物单作模式等,对比其在实际物化成本、人工成本及系统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通过对9种棉田间作模式产量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的差异极显著(P<0.01),MT、MG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48、1.30,间作产量优势明显;ML、MQ土地当量比均为1.21,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不同间作处理对总产值的影响极显著,其中,MJ、ML、MG、MT总产值较高,均与棉花单作总产值呈极显著差异,增收效益明显。结合生产资料和人力投入成本进行核算,MJ、MG、MT、ML虽然成本相对较高,但由于总产值优势明显,亩均纯收益依然较为可观,分别为棉花单作纯收益的250.7倍、170.2倍、163.0倍、160.1倍。[结论]筛选出MJ、ML、MG、MT等4种高效益间作模式,其中MJ总产值与纯收益均居第1位,ML对棉花的增产效益明显,MG、MT对分作物和棉花的产量均有较大的提升,可为长江流域棉花高效种植及效益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间作 模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间作模式对红壤理化性质和大豆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李华健 邓国军 +7 位作者 罗贞媛 农全东 李春情 农彬 陈碧钦 胡校章 刘娜 文和明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6期8-14,共7页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种植模式对红壤理化性质及大豆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大豆的种植模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大豆单作、玉米间作大豆和木薯间作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红壤理化性质(pH、电导率和有机质、水解性氮、全磷、速... 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种植模式对红壤理化性质及大豆品质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大豆的种植模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比分析了大豆单作、玉米间作大豆和木薯间作大豆不同种植模式对红壤理化性质(pH、电导率和有机质、水解性氮、全磷、速效钾含量)和大豆营养品质(糖、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并采用PLSR分析法探究红壤理化性质与大豆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木薯与大豆间作模式显著提高了红壤的pH、电导率、水解性氮以及大豆中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P<0.05),其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也相对较高。PLS2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和电导率与品质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的PLS1分析揭示了电导率与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pH和电导率与大豆粗蛋白质含量呈现著正相关(P<0.05)。土壤pH和电导率对大豆品质的影响较大。木薯间作大豆对改善红壤pH和电导率、提高大豆营养品质具有积极效果,其种植模式优于玉米间作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间作 红壤理化性质 营养品质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种植模式
下载PDF
间作模式对幼龄菠萝蜜果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4
作者 颜彩缤 赵亚 +2 位作者 肖敏 李少卡 范鸿雁 《中国果树》 2024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幼龄菠萝蜜园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规律,选取菠萝蜜单作和菠萝蜜间作南瓜、平托花生、硬皮豆4种种植模式下的根际土壤样本,测定土壤养分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16S rRNA V4-V5区检测,并与试验区间作前... 为探明不同间作模式对幼龄菠萝蜜园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规律,选取菠萝蜜单作和菠萝蜜间作南瓜、平托花生、硬皮豆4种种植模式下的根际土壤样本,测定土壤养分以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16S rRNA V4-V5区检测,并与试验区间作前的基础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较间作前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全钾含量,较单作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速效氮和全钾含量,土壤pH值均高于单作模式,间作硬皮豆效果最佳;4种种植模式的细菌优势门类群分别是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等,间作均提高了根瘤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酸杆菌门与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门与速效氮、全钾、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菠萝蜜株高增长情况表现为菠萝蜜间作硬皮豆>菠萝蜜间作南瓜>菠萝蜜间作平托花生>菠萝蜜单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间作模式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东北寒旱区大豆-玉米间作种植模式技术优化
5
作者 田磊 张悦忠 +7 位作者 孙继颖 梁红伟 周一民 于长生 艾俊国 刘玉龙 吴菲 苑志强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3期19-28,共10页
【目的】探索适宜东北寒旱区生态条件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优化前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BO-S2∶M2)、4∶4模式(BO-S4∶M4)、4∶2模式(BO-S4∶M2)、6∶4模式(BO-S6∶M4),优化后大豆-玉米行比2∶2模... 【目的】探索适宜东北寒旱区生态条件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优化前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BO-S2∶M2)、4∶4模式(BO-S4∶M4)、4∶2模式(BO-S4∶M2)、6∶4模式(BO-S6∶M4),优化后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AO-S2∶M2)、4∶4模式(AO-S4∶M4)6种处理,以单作大豆、单作玉米为对照,对各间作模式的生育进程、土地当量比、净效应、补偿效应、选择效应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间作模式下,大豆生育期与单作大豆相比延迟2~3 d;各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与单作相比作物增产13%~36%;AO-S2∶M2模式净效应达到317.04 kg/hm^(2),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在各间作模式中,AO-S2∶M2模式的补偿效应最大,且显著高于BO-S2∶M2模式(P<0.05);与优化前相比,AO-S2∶M2模式选择效应增加了46.90%。AO-S2∶M2、AO-S4∶M4与单作玉米相比均表现为增收,分别增收38.16、9.33元/hm^(2);各间作模式与单作大豆相比均表现为增收,增幅为53.39~379.74元/hm^(2)。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各间作模式综合评价,AO-S2∶M2模式综合评分最高(2.11),其次是AO-S4∶M4模式(0.62)。【结论】种植技术优化后的大豆-玉米2∶2、4∶4间作模式优势突出,其中优化后大豆-玉米行比2∶2模式间作优势最大,在东北寒旱区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寒旱区 大豆-玉米间作 种植模式 土地当量比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中2种作物的互作关系
6
作者 李耀宇 李富忠 +3 位作者 张吴平 邓子正 屈腾腾 赵其昕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定量化探索中国北方在平水年下,不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种间竞争与种间互惠关系,以期为旱作条件下选择合理的牧草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我国中南部春播区推荐的作物品种大豆铁丰31和玉米强盛199,在旱作区域开展不同大豆玉... 定量化探索中国北方在平水年下,不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种间竞争与种间互惠关系,以期为旱作条件下选择合理的牧草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我国中南部春播区推荐的作物品种大豆铁丰31和玉米强盛199,在旱作区域开展不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大田栽培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同时以大豆与玉米清种作为对照,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物量、邻体效应指数(RII),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的互作关系。结果显示,大豆RII为-0.28~0.13,玉米RII为-0.28~0.12。在6行大豆3行玉米(S6M3)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的生物量较清种对照分别增加了28.95%和27.79%,且高于其他复合种植模式下作物生物量;大豆和玉米的RII分别为0.13和0.12,二者存在正相互作用。综上,在与试验区年降雨量相差不明显的旱作区域,选择S6M3复合种植模式有望提高青贮饲料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 生物量 邻体效应指数 旱作
下载PDF
泸州龙眼高接换种果园间作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
7
作者 李景明 刘志容 +3 位作者 丁晓波 李清波 辜润智 周少猛 《中国热带农业》 2024年第1期75-80,74,共7页
对泸州龙眼园高接换种后3年内利用行间间作现状进行调查,并对7种间作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龙眼园间作中药材一季收入为3550元/667m^(2),收益最高;间作春茄子和冬豌豆一季收入3150元/667m^(2),收益次高;种植南瓜和箭舌豌豆一... 对泸州龙眼园高接换种后3年内利用行间间作现状进行调查,并对7种间作模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龙眼园间作中药材一季收入为3550元/667m^(2),收益最高;间作春茄子和冬豌豆一季收入3150元/667m^(2),收益次高;种植南瓜和箭舌豌豆一季收入105元/667m^(2),收入最低。建议对种植和销售风险承受能力强、懂技术且有充足劳动力的合作社或种植大户选择在龙眼果园中间作种植中药材和蔬菜类作物,其他可在果园中间作种植粮油类作物或绿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龙眼园 间作模式 效益分析
下载PDF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Output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Cropping Patterns 被引量:1
8
作者 LIU Yu-hua ZHANG Li-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2期98-102,共5页
Quantitative indexes such as land equivalent ratio, yield equivalent and value of output equivalent were used to evaluate output efficiencies of different cropping patterns, i.e., sequential cropping, intercrops and c... Quantitative indexes such as land equivalent ratio, yield equivalent and value of output equivalent were used to evaluate output efficiencies of different cropping patterns, i.e., sequential cropping, intercrops and crop rotation. Compared to single cropping, land use efficiencies under sequential cropping, intercrops and crop rotation were raised by 62, 38 and 21%, respectively. The unit area yield under sequential cropping, intercrops and crop rotation were raised by 63, 29 and 16%, respectively. The unit area value was also enhanced under sequential cropping and intercrops, 76 and 35% higher than that under single cropping. The paper provides a useful tool for comparing farm output efficiency and build up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output efficiency of various cropping pattern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quential cropping intercropS ROTATION cropping pattern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下载PDF
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茄子间作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纪坤 周立军 +3 位作者 安锋 彭文涛 程琳琳 谢贵水 《热带农业工程》 2023年第3期116-120,共5页
茄子是我国主栽蔬菜之一,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是一种能够在大行间长期开展间作的新型生产模式胶园。研究发现,在南北行向5龄橡胶树的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开展茄子间作,每667 m^(2)茄子产量达到2808 kg,... 茄子是我国主栽蔬菜之一,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是一种能够在大行间长期开展间作的新型生产模式胶园。研究发现,在南北行向5龄橡胶树的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开展茄子间作,每667 m^(2)茄子产量达到2808 kg,经济产值为8986元,纯利润达到3746元,并根据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特点、茄子生活习性和病虫害特征,提出全周期模式胶园茄子间作技术规范,为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内茄子间作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周期间作模式胶园 茄子 间作
下载PDF
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模式下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泽琴 刘宁 +2 位作者 李淑娟 黄国勤 周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7-184,共8页
为揭示间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的响应机制,设计桶栽试验,于2020-2021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种植冬季作物,探索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互作机制。结果显示,紫云英和油菜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 为揭示间作体系中土壤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的响应机制,设计桶栽试验,于2020-2021年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种植冬季作物,探索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根系分泌物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互作机制。结果显示,紫云英和油菜不同种植模式下根系分泌物特征差异明显,与单作紫云英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单糖类化合物含量,降低神经递质类化合物含量。氨基酸、单糖、神经递质类等化合物与土壤微生物显著相关,其中,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等微生物呈显著正相关;神经递质类化合物与绿弯菌门、厚壁菌门、芽单胞菌门、蓝藻细菌等微生物呈显著正相关。紫云英单作(A)、油菜单作(R)和紫云英与油菜间作(AR)3种模式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油菜单作模式下分泌物与微生物的相关性和整体结果差异最大,同时,紫云英单作和油菜单作模式下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绿弯菌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而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模式下单糖类化合物与酸杆菌、绿弯菌呈极显著正相关。紫云英与油菜间作模式中酸杆菌群落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紫云英单作,微生物覆盖度指数也显著大于紫云英单作。因此,根系分泌物很可能是紫云英和油菜间作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单糖化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间作 土壤微生物 根系分泌物 根际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燕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亚南 乔月静 +3 位作者 范雅琦 霍瑞轩 郭来春 杨珍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515,共11页
间作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种植模式。土壤线虫作为土壤健康的指示生物,可揭示地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功能。为探究燕麦不同间作模式对产量和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本试验分别设置燕麦单作、燕麦||大豆、燕麦||赤小豆、燕麦||马铃薯和燕麦|... 间作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种植模式。土壤线虫作为土壤健康的指示生物,可揭示地下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功能。为探究燕麦不同间作模式对产量和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本试验分别设置燕麦单作、燕麦||大豆、燕麦||赤小豆、燕麦||马铃薯和燕麦||甘薯5个处理,分析燕麦不同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以及土壤线虫的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筛选出较优的燕麦间作模式。结果表明:相比单作,间作模式在土地利用率和作物总产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其中燕麦||马铃薯间作模式最佳,土地当量比(1.36)最高,其次为燕麦||大豆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为1.29。4种燕麦间作模式均显著(P<0.05)降低了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提高了食微线虫相对丰度,优化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燕麦||大豆间作模式下食微线虫比例最高(88.42%),植物寄生线虫比例最低(6.31%),且在多项生态指数中(瓦斯乐斯卡指数、线虫通路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燕麦单作(P<0.05)。而燕麦||赤小豆间作模式下富集指数最高,植食性线虫成熟度指数最低,土壤线虫群落受干扰程度最低。速效钾与线虫通路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722**),速效钾含量的提升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分解主要依靠细菌分解途径。综上,间作种植模式可以优化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产量;燕麦||大豆是该试验条件下最佳的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间作模式 土地当量比 线虫群落结构 线虫多样性 作物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对海南榴莲幼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会栋 郭利军 +5 位作者 华敏 罗志文 陈哲 李斯宇 吴晓慧 冯学杰 《中国热带农业》 2023年第1期56-61,共6页
以海南榴莲幼树为对象,调查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金枕’‘猫山王’和‘黑刺’等不同品种榴莲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间/套种模式下,‘猫山王’榴莲株高增长量达0.54m,显著高于‘金枕’的0.39m,其余指标增长也比‘金枕’大,表现较优;... 以海南榴莲幼树为对象,调查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金枕’‘猫山王’和‘黑刺’等不同品种榴莲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间/套种模式下,‘猫山王’榴莲株高增长量达0.54m,显著高于‘金枕’的0.39m,其余指标增长也比‘金枕’大,表现较优;在槟榔—榴莲套种模式下,‘金枕’和‘猫山王’各项指标增长量差异不显著,‘黑刺’榴莲除株高增长量达到0.72m,显著高于‘金枕’和‘猫山王’外,其余指标增长量均显著低于上述两个品种;在百香果—榴莲间种模式下,‘金枕’各项指标增长量显著高于‘猫山王’,同时,‘金枕’在主干粗度、一级分枝粗度方面分别达到17.92mm、4.27mm,也显著高于‘黑刺’的9.62mm、2.75mm。此外,在槟榔—榴莲套种模式下,3个榴莲品种在主干粗度、一级分枝粗度增长上表现较好的同时,一级分枝长度增长量均达到38.30cm以上,远大于其他两种种植模式。综合分析表明,‘金枕’和‘猫山王’在各项指标增长上整体表现较好,是较适宜的榴莲品种;槟榔—榴莲套种是较适宜的榴莲种植模式。研究旨在为榴莲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莲 种植模式 幼树 生长 套种 间种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不同种植模式棉田微环境及经济效益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琦 毛廷勇 +2 位作者 汪志强 万素梅 陈国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21-2931,共11页
【目的】比较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单作棉田与2种枣棉间作棉田对生态的改善程度及单位土地面积内的经济效益。【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中36号为材料,设置单作棉田(CK)、1膜2行枣棉间作棉田(C_(1))及1膜4行枣棉间作棉田(C_(2))。研究不同... 【目的】比较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单作棉田与2种枣棉间作棉田对生态的改善程度及单位土地面积内的经济效益。【方法】以棉花品种新陆中36号为材料,设置单作棉田(CK)、1膜2行枣棉间作棉田(C_(1))及1膜4行枣棉间作棉田(C_(2))。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棉田的微环境指标、棉花不同生育期生长、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不同间作模式棉田光强变化为CK>C_(1)>C_(2);C_(1)、C_(2)的3个冠位CO_(2)总浓度均高于单作棉田;单作棉田的光强、风速、空气及土壤温度均高于2个间作棉田,而空气、土壤湿度均低于2个间作棉田。C_(2)模式棉田的空气、土壤温度、风速明显低于C_(1),空气及土壤湿度则相反。蕾期-花铃期的棉花各生长指标表现为间作棉田>单作棉田。CK模式棉花产量最高,达到398.00 kg/667m^(2)。净收入表现为C_(1)>C_(2)>CK>CK 0,C_(1)模式棉田净收入为2517.28元/(667m^(2)·a),但收益率(37.96%),排名第2。【结论】最佳枣棉种植模式为1膜2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棉间作 种植模式 微环境 生长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不同间作模式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雪 王一帆 +3 位作者 高玉红 崔政军 王海娣 王瑛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7-94,105,共9页
【目的】阐明不同间作模式下胡麻的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半干旱旱作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胡麻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单作胡麻(F)为对照,探... 【目的】阐明不同间作模式下胡麻的生长发育变化规律,明确不同间作模式对胡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半干旱旱作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胡麻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单作胡麻(F)为对照,探讨了胡麻间作玉米、胡麻间作大豆2种间作系统中4∶2、6∶3和8∶4带型对胡麻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6种间作模式均可提高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其中,8行胡麻与4行玉米(F8间作M4)间作模式在盛花期至成熟期较其他间作模式提高了17.1%~22.7%。胡麻间作玉米(F∶M)系统中,8∶4带型下胡麻成熟期蒴果的干物质分配量较4∶2带型增加26.2%。籽粒产量、蒴果数、果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为胡麻间作玉米(F∶M)较胡麻间作大豆(F∶S)分别提高了18.4%、27.1%、5.9%和10.3%;且F∶M系统中8∶4带型较4∶2带型分别提高27.6%、22.0%、7.4%和6.7%,较单作分别提高50.1%、58.5%、17.6%和20.5%。互作效应分析表明,间作作物与带型配置对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量,蒴果数、果粒数、千粒质量及籽粒产量的互作效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增加胡麻和玉米间作系统中作物种植行数可提高胡麻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蒴果的分配量,进而提高胡麻产量。【结论】8行胡麻与4行玉米间作可作为试区胡麻高产比较适宜的间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胡麻 间作模式 带型 干物质 产量
下载PDF
施氮对燕麦间作箭筈豌豆饲草产量和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冬雨 李立军 +5 位作者 赵鑫瑶 渠佳慧 杨金虎 王千军 罗素菊 韩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51,共12页
【目的】探究施氮对饲用燕麦间作箭筈豌豆饲草产量和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为阴山南麓地区燕麦间作箭筈豌豆饲草水肥高效利用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蒙饲燕1号饲用燕麦和普通箭筈豌豆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阴山南麓地区... 【目的】探究施氮对饲用燕麦间作箭筈豌豆饲草产量和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为阴山南麓地区燕麦间作箭筈豌豆饲草水肥高效利用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蒙饲燕1号饲用燕麦和普通箭筈豌豆为材料,于2020-2021年在阴山南麓地区开展间作田间试验,设置3种种植方式(燕麦间作箭筈豌豆、燕麦单作和箭筈豌豆单作,分别记为OV、MO、MV),研究3种施氮水平(0,75,150 kg/hm^(2),分别记为N0、N75、N150)对饲草产量和品质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种植方式和施氮水平对饲草的鲜草和干草产量影响均极显著(P<0.01)。不同种植方式下,随施氮量增加燕麦和箭筈豌豆的鲜草和干草产量增加,其中以单作燕麦N150处理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最高,2020和2021年鲜草产量较N0分别提高了45.97%和50.00%,干草产量较N0分别提高了41.72%和43.74%。(2)不同种植方式下,随施氮量增加燕麦和箭筈豌豆的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呈增加趋势,而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降低趋势,总体看以N150处理效果最好,但与N75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植方式和施氮水平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极显著(P<0.01)。不同种植方式下,随施氮量增加燕麦和箭筈豌豆的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增加,其中以单作燕麦N15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020和2021年水分利用效率较N0分别提高了33.54%和28.27%。(4)种植方式和施氮水平对饲草植株氮含量和氮吸收量影响均极显著(P<0.01)。不同种植方式下,随施氮量增加燕麦和箭筈豌豆的植株氮含量和氮吸收量均增加,但在N150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降低,其中以间作燕麦N75处理下氮肥利用效率最高,2020和2021年氮肥吸收利用率较N150处理分别提高了28.21%和21.43%,2020和2021年氮肥偏生产力较N150处理分别提高了71.73%和54.30%。【结论】燕麦间作箭筈豌豆模式能提高该地区饲草产量并改善禾本科饲草品质,且在N75处理水氮利用效率优于N150处理,更适于阴山南麓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 间作方式 饲用燕麦 箭筈豌豆 饲草产量 饲草品质 水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减量施氮间作豆科绿肥压青对甘蔗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莫璋红 谢金兰 +6 位作者 林丽 李长宁 覃宁 潘红春 黄应设 陈荣发 莫善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20期38-42,46,共6页
试验设置2个施氮水平(纯N 472.5、236.3 kg/hm^(2))和3种种植模式(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压青、甘蔗/绿豆间作压青),研究减量施氮间作豆科绿肥压青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氮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减量施氮对... 试验设置2个施氮水平(纯N 472.5、236.3 kg/hm^(2))和3种种植模式(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压青、甘蔗/绿豆间作压青),研究减量施氮间作豆科绿肥压青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氮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减量施氮对甘蔗生长及产量没有影响,相反,氮肥减量处理甘蔗平均产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增产13590 kg/hm^(2)。氮肥减量可提高甘蔗蔗糖分含量,氮肥减量处理平均蔗糖分含量比常规施氮量处理提高1.02百分点。甘蔗间作绿豆压青可促进甘蔗生长,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增产10.27%,而甘蔗间作大豆压青对甘蔗生长有一定影响,甘蔗产量比甘蔗单作甘蔗减产1.45%。甘蔗间作豆科绿肥压青有利于甘蔗蔗糖分积累,间作绿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88百分点,间作大豆压青比甘蔗单作蔗糖分含量提高0.59百分点。综合甘蔗农艺性状、产量、甘蔗蔗糖分含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以甘蔗/绿豆间作且氮肥减量50%处理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氮水平 种植模式 豆科绿肥间作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杨粮间作条件下的作物产量与生物量 被引量:23
17
作者 袁玉欣 裴保华 +5 位作者 王文全 贾渝斌 刘振廷 张振江 赵惠民 邵吉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4-30,共7页
通过3a对杨粮间作的农作物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初步确定农作物与幼林(2~4a生)间作,随着幼林的生长其产量是递增的,幅度为5.0%~8.0%,同时,间作地产量也比对照提高5.0%以上;与成林(8~10a生)间... 通过3a对杨粮间作的农作物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测定,初步确定农作物与幼林(2~4a生)间作,随着幼林的生长其产量是递增的,幅度为5.0%~8.0%,同时,间作地产量也比对照提高5.0%以上;与成林(8~10a生)间作时,随着林木生长其产量是逐年下降的,同时在行距7~30m范围内,农作物产量随行距减少而下降。当行距为30m时,与对照相比,其小麦产量保证75%以上,玉米或花生65%以上。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幼林间作采取小株距(3~4m)大行距(10~15m)的间作方式并且当杨树成林时,行距不应小于3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间作模式 混农林业 产量 生物量
下载PDF
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模式与效应研究 被引量:50
18
作者 刘忠宽 曹卫东 +2 位作者 秦文利 智健飞 刘振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8-163,共6页
以玉米和紫花苜蓿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和不同减氮水平下的光照强度、透光率、土壤养分含量、玉米产量、苜蓿产量和单位面积纯收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大行距的加大,玉米行间和苜蓿带与玉米带间隔中部、底部... 以玉米和紫花苜蓿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间作模式和不同减氮水平下的光照强度、透光率、土壤养分含量、玉米产量、苜蓿产量和单位面积纯收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玉米大行距的加大,玉米行间和苜蓿带与玉米带间隔中部、底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均表现增大趋势,除T4处理外,其他处理的玉米行间中部、底部的光照强度和透光率均高于对照CK。间作处理的有机质、有机氮、速效氮较对照均成增加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越发明显,土壤有机质、有机氮、速效氮含量随玉米大行距的加大均成增加趋势。在保持单位面积株数相同的情况下,3个试验年份玉米籽粒产量均以T2处理最高,除T4处理玉米籽粒产量低于对照外,其他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苜蓿产量随玉米大行距的加大均成增加趋势;3个试验年份单位面积纯收益均以T3处理最高,所有间作处理单位面积纯收益均高于对照。减氮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玉米减产,但随着间作时间的延长减氮所造成的减产幅度逐渐降低,到试验第3年,R1和R2处理的玉米产量与CK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第3年R1和R2处理的单位面积纯收益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紫花苜蓿 间作 模式 效应
下载PDF
玉米与不同植物间作对田间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聂胜委 陈源泉 +7 位作者 隋鹏 高旺盛 黄坚雄 李媛媛 熊杰 史学朋 吴雪梅 孙自广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4-640,共7页
【目的】从农作物种植模式角度出发,研究玉米与不同作物间作条件下农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方法】采用田间通气法,2008—2009两年设置大田试验,研究玉米与大豆、黑麦草、苜蓿以及花生间作对田间土壤NH3挥发的影响。【结果】两年的试验结... 【目的】从农作物种植模式角度出发,研究玉米与不同作物间作条件下农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方法】采用田间通气法,2008—2009两年设置大田试验,研究玉米与大豆、黑麦草、苜蓿以及花生间作对田间土壤NH3挥发的影响。【结果】两年的试验结果初步显示,在玉米各个生育时期玉米‖黑麦草和玉米‖大豆模式的田间NH3挥发多数高于玉米单作(对照)处理,而玉米‖花生和玉米‖苜蓿模式在玉米各个时期的NH3挥发基本都低于对照模式;整个玉米季,玉米‖花生和玉米‖苜蓿模式的田间NH3挥发总量低于玉米单作模式,分别可减少6.77—17.42 kg.hm-2、1.53—23.63 kg.hm-2。【结论】在玉米生产中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与其间作对于降低田间NH3挥发量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间作 种植模式 氨挥发
下载PDF
两种间作体系中养分竞争与营养促进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肖焱波 李隆 张福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86-89,共4页
应用根系分隔技术研究小麦 /蚕豆、小麦 /大豆间作中养分竞争和营养促进作用结果表明 ,与豆科根系相互作用时小麦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均大于完全分隔和 30 μm孔径尼龙网分隔处理 ;与小麦根系相互作用时大豆生长受抑 ,生物量低和养分吸... 应用根系分隔技术研究小麦 /蚕豆、小麦 /大豆间作中养分竞争和营养促进作用结果表明 ,与豆科根系相互作用时小麦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均大于完全分隔和 30 μm孔径尼龙网分隔处理 ;与小麦根系相互作用时大豆生长受抑 ,生物量低和养分吸收量下降 ,而蚕豆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未受显著影响。小麦竞争能力强于蚕豆和大豆 ,小麦 /大豆间作体系存在种间竞争作用 ,而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间作体系 养分吸收量 大豆 蚕豆 生物量 根系 养分竞争 豆科 种间竞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