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晶碳膜中sp^2和sp^3相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16
1
作者 鲁占灵 张兵临 +2 位作者 姚宁 杨仕娥 樊志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01,共4页
非晶碳薄膜由sp2和sp3杂化的碳原子组成。sp2和sp3碳原子的比例是决定非晶碳膜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参数。如何定量或定性地分析碳薄膜中sp2和sp3碳的含量一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用来测定sp2和sp3碳及其比例的实验方法有13C核磁共振谱... 非晶碳薄膜由sp2和sp3杂化的碳原子组成。sp2和sp3碳原子的比例是决定非晶碳膜的结构和性能的重要参数。如何定量或定性地分析碳薄膜中sp2和sp3碳的含量一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用来测定sp2和sp3碳及其比例的实验方法有13C核磁共振谱(NMR)、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椭圆偏振谱、拉曼光谱(Raman)、红外光谱(IR)等。综述了这些测定方法及其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碳膜 sp^2 sp^3碳 检测方法
下载PDF
SP^2键含量对非晶金刚石膜电子场发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江云 李琼 +2 位作者 徐静芳 茅东升 柳襄怀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5-48,共4页
该文研究了真空磁过滤弧沉积方法制备的非晶金石薄膜 (a-DF)的电子场发射性能 ,SP2 键含量不同的薄膜的场发射性能有很大的差异 ,SP2 键含量越高 ,阈值电场越小 ,发射电流越大 ,同时失效率也较高。SP2 键含量为 6 .5% ,2 0 % ,40 %的薄... 该文研究了真空磁过滤弧沉积方法制备的非晶金石薄膜 (a-DF)的电子场发射性能 ,SP2 键含量不同的薄膜的场发射性能有很大的差异 ,SP2 键含量越高 ,阈值电场越小 ,发射电流越大 ,同时失效率也较高。SP2 键含量为 6 .5% ,2 0 % ,40 %的薄膜 ,其阈值电场分别为2 .7V/ μm,1 .5V/ μm ,0 .7V/ μm ,远小于金属和硅尖锥的阈值电场。所有样品的发射点均为随机的点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金刚石薄膜 SP^2 场发射 FAD
下载PDF
应用Raman光谱方法研究PAN基炭纤维中sp^2杂化的C—C原子键距与碳化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华中 王月梅 +1 位作者 赵萍 赵书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7-79,共3页
利用Raman散射方法,对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备的PAN基炭纤维样品进行了测试,根据Raman散射的测试结果,从Fitzer碳键键距出发,得出PAN基炭纤维中乱层层面内的sp2杂化的C—C原子键距a0随炭化温度的变化.并且对这种变化规律从电子结构角度进行... 利用Raman散射方法,对不同碳化温度下制备的PAN基炭纤维样品进行了测试,根据Raman散射的测试结果,从Fitzer碳键键距出发,得出PAN基炭纤维中乱层层面内的sp2杂化的C—C原子键距a0随炭化温度的变化.并且对这种变化规律从电子结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光谱方法 sp^2杂化 C-C原子键距 PAN基炭纤维 碳化温度 RAMAN散射 电子结构
下载PDF
PAN基炭纤维中SP^2杂化的C—C原子键距对电阻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华中 王月梅 《炭素》 2003年第3期39-41,共3页
利用激光Raman散射方法,从Fitzer碳键键距出发,得到不同碳温度下制备的PAN基炭纤维样品中SP^2杂化的C-C原子键距a_0。利用四点法对各样品的电阻率进行了测试,给出了电阻率随C—C原子键距a_0的变化规律,并对这种变化规律从电子结构角度... 利用激光Raman散射方法,从Fitzer碳键键距出发,得到不同碳温度下制备的PAN基炭纤维样品中SP^2杂化的C-C原子键距a_0。利用四点法对各样品的电阻率进行了测试,给出了电阻率随C—C原子键距a_0的变化规律,并对这种变化规律从电子结构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SP^2杂化的共价电子向传导电子的转移及结构发展的更完善共同导致了PAN基炭纤维的电阻率随碳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基炭纤维 SP^2 杂化 C—C原子键距 电阻率 碳化温度 键距
下载PDF
SP^2 乱层碳上金刚石薄膜的成核的研究
5
作者 唐璧玉 陈宗璋 靳九成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1,共3页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预沉积的SP2乱层碳上实现了金刚石薄膜的成核和生长,分析研究了成核的特征和机制。在金刚石难以沉积的刀具基底上,SP2乱层碳的预沉积不仅促进了金刚石的成核和生长,并使成核期大约30min,比一般情... 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预沉积的SP2乱层碳上实现了金刚石薄膜的成核和生长,分析研究了成核的特征和机制。在金刚石难以沉积的刀具基底上,SP2乱层碳的预沉积不仅促进了金刚石的成核和生长,并使成核期大约30min,比一般情况缩短了3/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2乱层碳 化学气相沉积 金刚石薄膜 成核
下载PDF
金刚石薄膜中SP^2/SP^3键价比拉曼光谱分析
6
作者 张兵临 H.M.Phillips 《光散射学报》 1995年第2期123-123,112,共2页
金刚石薄膜中SP ̄2/SP ̄3键价比拉曼光谱分析张兵临H,M.Philllips(郑州大学物理系郑州450052)AnalysisofSP ̄2/ SP ̄2/SP ̄3BondingRatioinDiamondThinF... 金刚石薄膜中SP ̄2/SP ̄3键价比拉曼光谱分析张兵临H,M.Philllips(郑州大学物理系郑州450052)AnalysisofSP ̄2/ SP ̄2/SP ̄3BondingRatioinDiamondThinFilmsbyRamanSpec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薄膜 SP^2/SP^3键价比拉曼光谱分析 布里渊中心光学模 拉曼活性模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sp^2-sp^3轨道杂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丽莉 万强 +1 位作者 胡文军 赵晓平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6-321,共6页
以强σ键连接的sp2和sp3杂化碳饱和簇模型,即金刚石和石墨两相和团簇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结构、电荷分布、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分子轨道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类金刚石薄膜中sp2-sp3轨道杂化的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成键特性... 以强σ键连接的sp2和sp3杂化碳饱和簇模型,即金刚石和石墨两相和团簇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结构、电荷分布、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分子轨道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类金刚石薄膜中sp2-sp3轨道杂化的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成键特性等.结果表明,成键过程中由于微扰作用破坏了原子内部"吸引"与"排斥"的平衡关系,使电子云重新分布,而键能大小和电子云的重叠密切相关,因而两相共存对电荷分布和结构均有影响.能带结构分析发现sp2杂化C原子将π键引入,产生π和π*能带使带隙变窄,说明类金刚石薄膜的半导体本质.电子态密度计算结果中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杂质峰,说明存在中间杂化和/或π态和σ态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sp2-sp3轨道杂化 第一性原理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Electron emission degradation of nano-structured sp^2-bonded amorphous carbon films 被引量:1
8
作者 鲁占灵 王昶清 +2 位作者 贾瑜 张兵临 姚宁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843-847,共5页
The initial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degradation behaviour of original nano-structured sp^2-bonded amorphous carbon films has been observed,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work function of the film in t... The initial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degradation behaviour of original nano-structured sp^2-bonded amorphous carbon films has been observed,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of the work function of the film in the field emission process analysed using a Fowler-Nordheim plot. The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change of work function is suggested to be the desorption of hydrogen from the original hydrogen termination film surface due to field emission current-induced local heating. For the explanation of the emission degradation behaviour of the nano-structured sp2-bonded amorphous carbon film, a cluster model with a series of graphite (0001) basal surfaces has been presented, and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work functions of graphite (0001) surfaces with different hydrogen atom and ion chemisorption sites by using first principles method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tructured sp^2-bonded amorphous carbon film field emission work function
下载PDF
苯胺分子中氨基的氮原子不是 SP^2杂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郑大贵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9-50,共2页
在讨论苯胺的分子结构、解释苯胺的碱性强弱以及-NH<sub>2</sub>的定位效应的时候,国内不少的有机化学教科书都把氨基的氮原子看作是处于 sp<sup>2</sup>杂化状态。例如:文献[1]用图1来表示苯胺的结构;
关键词 有机化学教科书 SP^2 杂化轨道 定位效应 氨基氮 定位基 共扼 键角 共用电子对 脂肪族胺
下载PDF
基于前驱体的选择构建多sp^(2)-碳氮化物的高效析氢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春燕 方艳芬 +2 位作者 彭钦天 田海林 黄应平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改善聚合碳氮化物(PCN)载流子快速复合的问题,构建含量丰富的sp^(2)碳和更大的比表面以提高PCN电荷分离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分别以尿素、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直接热聚合制备PCN(分别标记为UCN,BCN和TCN),发现UCN具有... 为改善聚合碳氮化物(PCN)载流子快速复合的问题,构建含量丰富的sp^(2)碳和更大的比表面以提高PCN电荷分离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分别以尿素、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直接热聚合制备PCN(分别标记为UCN,BCN和TCN),发现UCN具有更光滑平整的片状结构、最大的比表面积(45.95 m^(2)·g^(-1))和较好的电荷分离效率.同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发现sp^(2)碳(C=C,C=O)强烈依赖于前驱体的选择,UCN含有更为丰富的C=C和C=O双键,这有利于电荷的转移,使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更高.最终发现UCN的析氢活性最高(4023μmol·g^(-1)·h^(-1)),为BCN(3038μmol·g^(-1)·h^(-1))的1.3倍和TCN(744μmol·g^(-1)·h^(-1))的5.4倍.本研究依据前驱体对PCN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选择前驱体来调控分子结构性质,为开发高光催化活性的PCN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 碳氮化物 比表面积 sp^(2)碳 析氢性能
下载PDF
草酰胺导向下钯催化的C(sp^2)—H和C(sp^3)—H键的直接酰氧基化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永祥 韩健 +2 位作者 黄志斌 史达清 赵应声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66-2072,共7页
成功地发展了一种草酰胺导向的钯催化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为氧化剂的C(sp^2)—H和C(sp^3)—H键的酰氧基化反应.草酰胺基保护的苄胺用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或羧酸为酰氧基化剂可以选择性地进行C(sp^2)—H键的酰氧基化,而草酰氨基保护的2-... 成功地发展了一种草酰胺导向的钯催化的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为氧化剂的C(sp^2)—H和C(sp^3)—H键的酰氧基化反应.草酰胺基保护的苄胺用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或羧酸为酰氧基化剂可以选择性地进行C(sp^2)—H键的酰氧基化,而草酰氨基保护的2-烷基苯胺则可以进行苄基位C(sp^3)—H键的酰氧基化反应.该方法为芳香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氧基化反应 C(sp^3)—H键 C(sp^2)—H键
原文传递
镁合金基体超音速等离子喷涂Al-Al_(2)O_(3)复合涂层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研究
12
作者 任东亭 王文权 +2 位作者 张新戈 杜文博 朱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07-213,共7页
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差,在工程应用中往往因腐蚀而发生失效,通过表面工程技术对镁合金进行表面改性或防护,是工程应用中采用的重要手段。本工作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Supersonic plasma spray,SPS)工艺在AZ61镁合金表面制备Al-Al_(2)O_(3... 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差,在工程应用中往往因腐蚀而发生失效,通过表面工程技术对镁合金进行表面改性或防护,是工程应用中采用的重要手段。本工作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Supersonic plasma spray,SPS)工艺在AZ61镁合金表面制备Al-Al_(2)O_(3)复合涂层,其中Al_(2)O_(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0%、50%和70%(下文简称AA30、AA50、AA70)。研究了Al_(2)O_(3)含量对Al-Al_(2)O_(3)复合涂层微观组织、孔隙率、电化学性能以及盐雾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层的表面呈现熔滴铺展堆叠形成的浪花状形貌,粉末熔化充分,涂层内部结合紧密,各涂层均由Al、α-Al_(2)O_(3)和γ-Al_(2)O_(3)三种物相组成。AA70涂层的孔隙率较AA30和AA50明显升高,达到了6.71%;电化学极化试验研究表明,各涂层比AZ61镁合金基体表现出更高的电极电位和较低的自腐蚀电流密度,AZ61镁合金基体自腐蚀电流密度为5.144 mA·m^(-2),而AA30、AA50和AA70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2.950 mA·m^(-2)、3.084 mA·m^(-2)和2.496 mA·m^(-2),三种涂层相比母材AZ61表现出较低的电化学腐蚀速率。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表明,三种涂层的R ct达到了AZ61镁合金基体的两倍左右,显示出较低的阳极溶解活性。在盐雾试验中,AZ61镁合金基体产生大量的腐蚀产物和龟裂纹;涂层AA30和AA50由于腐蚀产物的积累产生了大量裂纹,在涂层与基体的界面处发生了电偶腐蚀,最终随着基体表面的腐蚀,涂层产生了剥落;涂层AA70腐蚀程度最小,表现出最佳的抗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 Al-Al_(2)O_(3)复合涂层 镁合金 孔隙率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SPS烧结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的微观组织
13
作者 徐成福 傅森杨 +5 位作者 马冬冬 顾正飞 马垒 阳永泉 高新强 刘荣进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和退火温度对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的最佳SPS工艺为:烧结温度750℃、压强64 MPa、烧结时间10 min,这... 研究了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工艺和退火温度对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的最佳SPS工艺为:烧结温度750℃、压强64 MPa、烧结时间10 min,这样有利于减少稀土元素之间的扩散。退火可使烧结后磁体中存在的非晶相晶化。退火温度越高,双主相磁体中的稀土元素之间越容易相互扩散,Ce原子易扩散到Sm_(2)Co_(17)相中取代Sm原子,而Sm原子扩散到Ce_(2)Co_(17)相中取代Ce原子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些,且在Sm_(2)Co_(17)相与Ce_(2)Co_(17)相的边界处形成一个过渡的富稀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相Sm_(2)Co_(17)-Ce_(2)Co_(17)复合永磁体 放电等离子烧结(SPS) 退火温度 微观组织
下载PDF
钌催化下吡唑基导向的1-苄基-1H-吡唑的C(sp^2)-H键烯基化和烷基化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文韬 王宁 +1 位作者 张梦烨 史达清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35-1742,共8页
发展了一种吡唑基导向的钌催化的1-苄基-1H-吡唑与烯烃或a,β-不饱和酮的C(sp^2)-H键烯基化和烷基化反应.该反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烯基化和烷基化选择性地发生在苄基的邻位.为1-苄基-1H-吡唑的官能团化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1-苄基-1H-吡唑 烯基化 烷基化 C(sp^2)-H键
原文传递
基体温度对悬浮液等离子喷涂TiO_(2)涂层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崔赛楠 尹辉俊 +4 位作者 范秀娟 文魁 张小锋 梁兴华 邓畅光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在不同基体温度下成功地制备了TiO_(2)涂层。通过研究基体温度对TiO_(2)涂层光催化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探究适合TiO_(2)光催化涂层的最佳基体温度。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 采用悬浮液等离子喷涂技术(SPS),在不同基体温度下成功地制备了TiO_(2)涂层。通过研究基体温度对TiO_(2)涂层光催化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探究适合TiO_(2)光催化涂层的最佳基体温度。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对TiO_(2)涂层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光催化测试、结合强度测试和划痕测试,深入研究了基体温度对涂层光催化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体温度由250℃降到110℃,涂层的锐钛矿含量逐渐增加了15%,间接带间隙减小了0.5 eV,同时可见光吸收强度显著提高;在可见光照射下,亚甲基蓝去除率增加了11%;随着基体温度的降低,涂层的机械性能有所减弱,结合强度降低了12.28 MPa,划痕试验的正常临界载荷减小1.77 N。该研究为选择TiO_(2)光催化涂层最佳基体温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S 基体温度 光催化性能 机械性能 带间隙 TiO_(2)光催化涂层 光吸收性能 微观结构
下载PDF
United States Healthcare Data Breaches: Insights for NIST SP 800-66 Revision 2 from a Review of the NIST SP 800-66 Revision 1
16
作者 Mohammed Mohammed Raoof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2024年第2期232-244,共13页
Healthcare security and privacy breaches are occur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pandemi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publicati... Healthcare security and privacy breaches are occurr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US), and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during the pandemic. This paper review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publication base as an effective solution. The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800-66 Revision 1 was an essential standard in US healthcare, which was withdrawn in February 2024 and superseded by SP 800-66 Revision 2. This review investigates the academic papers concern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IST SP 800-66 Revision 1 standard in the US healthcare litera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current knowledge gaps of the SP 800-66 Revision 1. Some limitations were employed in the search to enforce validity. A total of eleven articles were found eligible for the study.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necessity for additional academic papers pertaining to SP 800-66 Revision 2 in the US healthcare literature. In turn, it will enhance awareness of safeguarding electronic protected health information (ePHI), help to mitigate potential future risks, and eventually reduce bre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800-66 Revision 1 SP 800-66 Revision 2 HIPAA Compliance Security Breaches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RM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下载PDF
无过渡金属体系下C(sp^2)—H键的自由基反应构建C—N键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燕 陈锦杨 +1 位作者 李强 魏文廷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9-597,共9页
C—N键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天然产物及功能材料中,开发简洁高效的C—N键构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无过渡金属体系下C(sp^2)—H键的自由基反应构建C—N键取得了诸多进展.该方法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反应活性较高,为C—N键构建提供了一... C—N键广泛存在于药物分子、天然产物及功能材料中,开发简洁高效的C—N键构建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无过渡金属体系下C(sp^2)—H键的自由基反应构建C—N键取得了诸多进展.该方法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反应活性较高,为C—N键构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根据氮源类型的不同,对近年来C(sp^2)—H键的自由基反应构建C—N键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键 C(sp^2)—H键 无过渡金属 自由基
原文传递
钯催化噻唑定位基导向的单选择性C(sp^2)—H键碘化反应(英文)
18
作者 邢立浩 邵玲艳 +3 位作者 付小盼 邓克钻 杨金月 冀亚飞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154-3161,共8页
发展了一种钯催化, 4-芳基噻唑化合物邻位C(sp^2)-H键碘化的反应体系.通过定位基筛选以及反应条件优化得到最高效的单选择性邻位碘化反应条件,并应用于一系列含不同取代基的4-(2-碘代芳基)噻唑的合成中.该催化体系呈现出良好的底物适应... 发展了一种钯催化, 4-芳基噻唑化合物邻位C(sp^2)-H键碘化的反应体系.通过定位基筛选以及反应条件优化得到最高效的单选择性邻位碘化反应条件,并应用于一系列含不同取代基的4-(2-碘代芳基)噻唑的合成中.该催化体系呈现出良好的底物适应性.通过简单的后续衍生化即可将碘化产物转化为多种基团取代产物,为该方法学研究提供了更高的应用价值.通过氘代动力学研究以及自由基抑制实验,提出了合理的催化循环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催化 4-芳基噻唑 单选择性 C(sp^2)-H键 碘化
原文传递
一株3,5,6-三氯-2-吡啶酚降解菌Delftia sp.DFT的分离鉴定及降解途径研究
19
作者 贾楠 岳彩旭 +3 位作者 吕雪茹 王雪婷 丁宁 王圣惠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9-100,共12页
微生物降解是消除农药残留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的有效方法,但其降解机制并不清楚。为探究TCP完整的代谢途径和降解机制。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农田土壤中分离了一株TCP降解细菌,并分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检... 微生物降解是消除农药残留物3,5,6-三氯-2-吡啶酚(TCP)的有效方法,但其降解机制并不清楚。为探究TCP完整的代谢途径和降解机制。采用富集分离法从农田土壤中分离了一株TCP降解细菌,并分别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检测了菌株的降解性能,并鉴定了其代谢产物。该菌株为Delftia sp.DFT菌,它能在48 h内对50 mg/L的TCP降解率达34.28%,同时也能降解3,5-二氯-2-吡啶醇、6-氯-2-吡啶醇和2-羟基吡啶等其他氯代吡啶类化合物。在降解TCP过程中,共鉴定了12种不同的TCP代谢产物。初步推测水解-氧化脱氯途径、还原脱氯途径、反硝化及烷基化途径可能共同参与了菌株DFT对TCP的降解。据文献调研,这是首次在Delftia sp.菌中发现有四种可能的TCP代谢途径的报道,这为纯培养物中的TCP降解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 6-三氯-2-吡啶酚 降解菌 分离鉴定 代尔夫特菌 降解途径
下载PDF
钯催化全取代吡唑导向的C(sp^2)—H键后期芳基化反应
20
作者 付小盼 王杨阳 +3 位作者 杨金月 吴高荣 夏成才 冀亚飞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05-4314,共10页
发展了一种钯催化全取代吡唑类化合物的邻位C(sp2)—H键后期芳基化的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得到了最高效的芳基化反应条件.该催化体系表现出广泛的底物适用性、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以及优良的分离收率.进行了控制实验,如分子间... 发展了一种钯催化全取代吡唑类化合物的邻位C(sp2)—H键后期芳基化的反应体系.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得到了最高效的芳基化反应条件.该催化体系表现出广泛的底物适用性、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以及优良的分离收率.进行了控制实验,如分子间的竞争实验和放大克级实验,氘代动力学实验证明了C—H键的断裂是决速步骤.最后,通过制备双核二聚体环钯化中间体,提出了合理的钯催化循环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基化 后期官能化 全取代的吡唑 C(sp^2)—H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