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提取物体外细胞毒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钱一鑫 康冀川 +1 位作者 雷帮星 王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58-1462,1509,共6页
本文分别采用环己烷、正丁醇、乙酸乙酯、丙酮、甲醇5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分别提取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的菌丝体。采用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HL-60、MCF-7和COLO205)的生长抑制率,采用DPPH自由基... 本文分别采用环己烷、正丁醇、乙酸乙酯、丙酮、甲醇5种极性不同的溶剂分别提取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的菌丝体。采用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HL-60、MCF-7和COLO205)的生长抑制率,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超氧阴离子O-·2清除法评价了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正丁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均表现出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浓度为20μg/mL时,正丁醇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为80.56%,乙酸乙酯提物对MCF-7和COLO205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4.47%和83.09%;在两种抗氧化活性评价体系中,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明显优于其他溶剂的提取物,其IC50值分别为0.20 mg/mL(DPPH)和0.19 mg/mL(O-·2)。该结果表明,青蒿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PQH12)具有较好的细胞毒和抗氧化潜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可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内生真菌 Akernaria sp.(pqh12) 细胞毒活性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阳极化对SP700钛合金/2A12铝合金偶对电偶腐蚀影响研究
2
作者 孟莉莉 樊伟杰 +2 位作者 朱彦海 廖金华 杨文飞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3年第8期37-44,共8页
目的研究阳极化处理对SP700钛合金与2A12铝合金电偶对的腐蚀行为和机理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法对阳极氧化处理前后的SP700钛合金的耐蚀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并以此作为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状态的SP700... 目的研究阳极化处理对SP700钛合金与2A12铝合金电偶对的腐蚀行为和机理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法对阳极氧化处理前后的SP700钛合金的耐蚀性能进行初步研究,并以此作为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状态的SP700钛合金与2A12铝合金组成的偶对电偶腐蚀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同时,开展电偶对的电偶腐蚀试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此外,通过对电偶腐蚀后的试件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表征,进一步分析不同电偶对的腐蚀规律差异。结果SP700钛合金阳极氧化前的自腐蚀电位为-283 mV,腐蚀电流密度为6.164×10^(-9)A/cm^(2);氧化后的自腐蚀电位为-270 mV,腐蚀电流密度为8.589×10^(-10)A/cm^(2)。SP700钛合金阳极氧化前与2A12铝合金的试验和仿真平均电偶电流密度分别为6.81、6.76μA/cm^(2);SP700钛合金阳极氧化后与2A12铝合金的试验和仿真平均电偶电流密度分别为2.58、2.54μA/cm^(2)。结论SP700钛合金表面阳极化处理可有效降低与铝合金之间电偶腐蚀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700钛合金 2A12铝合金 极化 电偶腐蚀 阳极氧化膜 数值模拟仿真
下载PDF
红球藻水生748株(Haematococcus sp.HB748)培养基的选择与对维生素B_(12)的需求 被引量:17
3
作者 金传荫 宋立荣 +4 位作者 刘永定 胡章立 俞家禄 甘小妮 俞敏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77-179,共3页
比较了红球藻HB748株在MCM,BBM及BG-11.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结果表明:HB748在这3种培养基中前4d的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0.97d-1,0.77d-1和0.63d-1,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BBM和BG-11中添加MCM中所含等量VB12后,748株在3种... 比较了红球藻HB748株在MCM,BBM及BG-11.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结果表明:HB748在这3种培养基中前4d的平均生长速率分别为0.97d-1,0.77d-1和0.63d-1,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BBM和BG-11中添加MCM中所含等量VB12后,748株在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速率趋于一致,表明VB12,是HB748维持较好的前期生长的必需成分;在VB12的需求满足后.3种培养基无机组分的差异对HB748前期生长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养殖 红球藻 培养基 生长 维生素B12
下载PDF
基于SP12传感芯片的轮胎压力实时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勇 李伯全 李渊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3-85,共3页
介绍了直接式TPMS(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SP12、TDK5110和TDA5220的TPMS系统,实现了对轮胎状况的实时监控,有效地降低了发射系统功耗,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关键词 TPMS sp12 低功耗 实时监测
下载PDF
内生真菌Berkleasmium sp.寡糖对盾叶薯蓣培养细胞和幼苗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培琴 于瑞婷 +4 位作者 徐丹 周开谊 李京 岳阳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5-591,共7页
从内生真菌Berkleasmium sp.Dzf12多糖(EPS、WPS和SPS)分别制备出相应的寡糖(EOS、WOS和SOS),研究寡糖对宿主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培养细胞和幼苗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对于培养细胞,浓度为0.25 mg/m L的EOS处理24 h,苯... 从内生真菌Berkleasmium sp.Dzf12多糖(EPS、WPS和SPS)分别制备出相应的寡糖(EOS、WOS和SOS),研究寡糖对宿主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培养细胞和幼苗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对于培养细胞,浓度为0.25 mg/m L的EOS处理24 h,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达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的6.19倍和7.16倍;浓度为0.05 mg/m L的EOS处理48 h,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达最大,是对照的4.63倍。对于幼苗,浓度为2.5 mg/m L的EOS,处理48 h,PAL活性达最大值,为对照的6.21倍;处理24 h,PPO活性达最大值,为对照的4.80倍;处理48 h,POD活性达最大值,为对照的6.09倍。在3种寡糖中,EOS是最有效的诱导子。结果表明,用内生真菌Berkleasmium sp.Dzf12寡糖处理宿主盾叶薯蓣培养物能有效提高防御相关酶的活性,激活其防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糖 内生真菌 Berkleasmium sp.Dzf12 盾叶薯蓣 防御相关酶 培养物
下载PDF
基于SP12汽车安全胎压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余修武 杨显阳 +2 位作者 马汝成 王云兴 余员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为了降低胎压监测系统的功耗和优化胎压监测系统的显示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SP12传感器的安全胎压监测系统方案。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法。在硬件设计上,采用车载电源和充电电池两种方式对主机进行供电,同时,系统应... 为了降低胎压监测系统的功耗和优化胎压监测系统的显示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SP12传感器的安全胎压监测系统方案。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实现方法。在硬件设计上,采用车载电源和充电电池两种方式对主机进行供电,同时,系统应用SP12多功能传感器降低功耗。在软件设计上,着重介绍了轮胎采集模块和中央显示模块的设计。为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显示方式,中央显示模块采用带触摸屏的LCD显示器作为人机交互接口。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每个轮胎内部的实际温度、压力和电压,确定故障轮胎并实时报警,有效避免爆胎事故的发生。另外,系统在安全性、低功耗以及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符合智能车辆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MS sp12 安全胎压监测系统 低功耗 液晶显示
下载PDF
压力传感器SP12在胎压监视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元宾 靳世久 陈世利 《电子测量技术》 2008年第2期170-172,176,共4页
汽车胎压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在胎压监视系统中应用的压力传感器SP12的功能、特点、数据传输格式;设计了SP12与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对电路组成、功能以及SPI串口通信协议进行了说明;给出了软件控制流程图以... 汽车胎压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在胎压监视系统中应用的压力传感器SP12的功能、特点、数据传输格式;设计了SP12与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对电路组成、功能以及SPI串口通信协议进行了说明;给出了软件控制流程图以及软件程序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感器sp12 spI 单片机
下载PDF
氯化钴对人的eNOS基因启动子SP1改构体转录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杨云华 樊振华 邢飞跃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构建改造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启动子,利用氯化钴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12缺氧模型研究其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变化.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氯化钴体外处理细胞复制缺氧模型,PCR点突变技术构建突变启动子pGL2-eNOS-... 目的:构建改造的人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启动子,利用氯化钴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12缺氧模型研究其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变化.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氯化钴体外处理细胞复制缺氧模型,PCR点突变技术构建突变启动子pGL2-eNOS-insSP1,分别将pGL2-eNOS-insSP1和pGL2-eNOS-p载体导入HUVEC-12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用于检测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DNA测序显示人的eNOS基因启动子SP1改构体的序列正确;改构体eNOS启动子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随氯化钴刺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结论:SP1插入改造的方法显著提高了eNOS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VEC-12 细胞 氯化钴 一氧化氮合成酶 sp1
下载PDF
Biodegradation of phenol by free and immobilized Acinetobacter sp.strain PD12 被引量:24
9
作者 WANG Ying TIAN Ye +3 位作者 HAN Bin ZHAO Hua-bing BI Jian-nan CAI Bao-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22-225,共4页
A new phenol-degrading bacterium with high biodegradation activity and high tolerance of phenol, strain PD 12, was isolated from the activated sludge of Tianjin Jizhuangzi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in China. This ... A new phenol-degrading bacterium with high biodegradation activity and high tolerance of phenol, strain PD 12, was isolated from the activated sludge of Tianjin Jizhuangzi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ty in China. This strain was capable of removing 500 mg phenol/L in liquid minimal medium by 99.6% within 9 h and metabolizing phenol at concentrations up to 1100 mg/L. DNA sequencing and homologous analysis of 16S rRNA gene identified PD12 to be an Acinetobacter sp. Polyvinyl alcohol (PVA) was used as a gel matrix to immobilize Acinetobacter sp. strain PDI2 by repeated freezing and thaw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phenol degradation of immobilized cell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mmobilized cells could tolerate a high phenol level and protected the bacteria agains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H. Storage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tests revealed that the phenol degradation functions of immobilized cells were stable after reuse for 50 times or storing at 4℃ for 50 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mmobilized Acinetobacter sp. strain PD 12 possesses a good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of phenol-containing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OL BIODEGRADATION Acinetobacter sp. PD 12 immobilized bacterium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内生真菌Berkleasmium sp.Dzf12中Palmarumycins C_(12)和C_(13)积累的促进作用
10
作者 牟燕 周开谊 +4 位作者 徐丹 于瑞婷 李京 岳阳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09,240,共6页
研究了3种大孔吸附树脂D3520、DS-8和DM-301对内生真菌Berkleasmium sp.Dzf12中螺二萘类化合物Palmarumycins C12和C13积累的影响。3种树脂均显著促进Palmarumycin C12产量的提高,仅树脂DM-301同时有利于Palmarumycins C12和C13产量的提... 研究了3种大孔吸附树脂D3520、DS-8和DM-301对内生真菌Berkleasmium sp.Dzf12中螺二萘类化合物Palmarumycins C12和C13积累的影响。3种树脂均显著促进Palmarumycin C12产量的提高,仅树脂DM-301同时有利于Palmarumycins C12和C13产量的提高,总产量中81.3%~95.8%的Palmarumycin C12被大孔树脂吸附。当树脂DM-301以浓度4.17%(g/m L)于第9 d添加到内生真菌Dzf12培养液、共培养112 h后,Palmarumycins C12和C13的产量分别达到122.72 mg/L和55.99 mg/L,分别为对照(2.19 mg/L和29.86 mg/L)的56.04倍和1.88倍。结果表明,在内生真菌Dzf12液体发酵培养中添加大孔吸附树脂能有效提高螺二萘类化合物Palmarumycins C12和C13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Berkleasmium sp.Dzf12 螺二萘类化合物 Palmarumycins C12和C13 大孔树脂 代谢调控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Theloderma Tschudi, 1838 (Amphibia: Anura: Rhacophoridae) from Tay Nguyen Plateau, central Vietnam 被引量:1
11
作者 Nikolay A. Poyarkov Ivan I. Kropachev +1 位作者 Svetlana S. Gogoleva Nikolai L. Orlov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158-184,共27页
A new species of small tree frog from a primary montane tropical forest of central Vietnam, Tay Nguyen Plateau, is describ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molecular, and acoustic evidence. The Golden Bug-Eyed Frog, Theloder... A new species of small tree frog from a primary montane tropical forest of central Vietnam, Tay Nguyen Plateau, is describ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molecular, and acoustic evidence. The Golden Bug-Eyed Frog, Theloderma auratum sp. nov., is distinguishable from its congeners and other small rhacophorid specie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he following morphological attributes: (1) bony ridges on head absent; (2) smooth skin completely lacking calcified warts or asperities; (3) pointed elongated tapering snout; (4) vocal opening in males absent; (5) vomerine teeth absent; (6) males of small body size (SVL 21.8-26.4 mm); (7) head longer than wide; ED/SVL ratio 13%-15%; ESL/SVL ratio 16%-20%; (8) small tympanum (TD/EL ratio 50%-60%) with few tiny tubercles; (9) supratympanic fold absent; (10) ventral surfaces completely smooth; (11 ) webbing between fingers absent; (12) outer and inner metacarpal tubercles present, supernumerary metacarpal tubercle single, medial, oval in shape; (13) toes half-webbed: I 2-21/4 II 11/^-23/~ III 2-31/4 IV 3-11/2 V; (14) inner metatarsal tubercle present, oval; outer metatarsal tubercle absent; (15) iris bicolored; (16) dorsal surfaces golden-yellow with sparse golden-orange speckling or reticulations and few small dark-brown spots; (17) lateral sides of head and body with wide dark reddish-brown to black lateral stripes, clearlyseparated from lighter dorsal coloration by straight contrasting edge; (18) ventral surfaces of body, throat, and chest greyish-blue with indistinct brown confluent blotches; (19) upper eyelids with few (3-5) very small flat reddish superciliary tubercles; (20) limbs dorsally reddish-brown, ventrally brown with small bluish-white speckles. The new species is also distinct from all congeners in 12S rRNA to 16S rRNA mitochondrial DNA fragment sequences (uncorrected genetic distance P〉8.9%). Advertisement call and tadpole morphology of the new species are described. Our molecular data showed Theloderma auratum sp. nov. to be a sister species of Th. palliatum from Langbian Plateau in southern Vietn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loderma auratum sp. nov. mtDNAphylogeny 12S rRNA 16S rRNA Kon Tum Gia Lai ENDEMISM Taxonomy
下载PDF
Pseudomonas sp.F-12发酵优化及转化合成半胱氨酸的研究
12
作者 赵婧楠 李志敏 叶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7-214,共8页
通过不同发酵策略对Pseudomonas sp.F-12以DL-2-氨基-△2-噻唑啉-4-羧酸(DL-ATC)为底物生产L-半胱氨酸的过程进行优化,以分批发酵和指数流加发酵的形式进行生产,将发酵过程中的DL-ATC浓度分别控制在5 g/L和15 g/L。结果表明15 g/L DL-AT... 通过不同发酵策略对Pseudomonas sp.F-12以DL-2-氨基-△2-噻唑啉-4-羧酸(DL-ATC)为底物生产L-半胱氨酸的过程进行优化,以分批发酵和指数流加发酵的形式进行生产,将发酵过程中的DL-ATC浓度分别控制在5 g/L和15 g/L。结果表明15 g/L DL-ATC分批发酵生产L-半胱氨酸得到最高酶活为149.1 U/mL,比活为70.9 U/mg DCW;采用15 g/L DL-ATC两阶段指数流加发酵,可使最高酶活达到313.3 U/mL,提高为分批发酵的2.1倍。同时在两阶段发酵过程中,能减少DL-ATC用量为5 g/L。两阶段发酵过程采用不同流加策略,证明菌体得率对酶活水平有显著影响。首次考察了Pseudomonas sp.F-12全静息细胞转化合成L-半胱氨酸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seudomonas sp.F-12的最适转化pH为8.0,最适转化温度为30℃。加入甲苯等有机溶剂改变细胞膜通透性,使得半胱氨酸产量比对照组提高7.16倍,最高摩尔转化率达到93.3%。不同金属离子对转化影响不同,0.1 mmol/L Fe2+对转化反应有促进作用,0.1 mmol/L Co2+、Zn2+、Ni2+等重金属离子有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为微生物法发酵及全细胞转化合成半胱氨酸的后续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L-半胱氨酸 DL-2-氨基-△2-噻唑啉-4-羧酸(DL-ATC) 发酵 生物转化
下载PDF
苦竹内生真菌Phomopsis sp.KY-12化学成份及其海虾致死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芳 杨胜祥 +1 位作者 刘力 王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9-1392,1439,共5页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苦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九个杜松烷型倍半萜、一个azaphilone类化合物和三个甾体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为3,12-dihydroxycalamenene(1),3,9,12-trihyclroxycalamenene(2),indicumolide C(3... 利用柱色谱技术从苦竹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包括九个杜松烷型倍半萜、一个azaphilone类化合物和三个甾体类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为3,12-dihydroxycalamenene(1),3,9,12-trihyclroxycalamenene(2),indicumolide C(3),agripilol c(4),2,15-tihydroxycalamenene(5),dysodensiol D(6),bombamalones D(7),8-formyl-7-hydroxyl-5-isopropyl-2-methoxy-1,4-naphthoquinone(8),strobilolA(9),PyrenocineJ(10),3JB,5a-D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11),麦角甾醇(12)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13)。其中,化合物3-9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显示中等程度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9显示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杜松烷型倍半萜 苦竹 细胞毒活性 PHOMOPSIS sp.
下载PDF
基于SP12的TPMS系统及两种节能工作模式
14
作者 宋昕 王景成 《微型电脑应用》 2006年第7期11-13,共3页
本文介绍了以Infineon公司的压力、温度传感器SP12,发射芯片TDA5100f,Microchip公司集成MCU及LF(Low Frequency)功能的处理器PIC16F639为基础的胎压监测系统构成。并介绍了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介绍了两种节能工作模式:加速度唤... 本文介绍了以Infineon公司的压力、温度传感器SP12,发射芯片TDA5100f,Microchip公司集成MCU及LF(Low Frequency)功能的处理器PIC16F639为基础的胎压监测系统构成。并介绍了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并介绍了两种节能工作模式:加速度唤醒和低频唤醒功能。以及相关的电路组成及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MS sp12 唤醒
下载PDF
SP12(B):用于客车和轻型汽车的轮胎压力传感器
15
《电子产品世界》 2005年第01A期i007-i007,共1页
SP12(B)是一种DS014封装的压阻传感器,设计用作达林顿结构中的放大器,来测量轮胎压力,加速度,温度和在客车和轻型汽车的供给电压。它是高产量、低成本生产工艺和汽车应用相结合的产物。
关键词 sp12B 客车 汽车 轮胎压力传感器 性能参数 DS014封装
下载PDF
WTO/TBT-SPS最新通报
16
《WTO经济导刊》 2004年第12期80-82,共3页
荚国 1.2004年10月5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出G/TBT/N/USA/82号通报。所通报的是对甲型肝炎病毒(HAV)血清测定仪(免疫球蛋白M抗体,免疫球蛋白G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M和G总抗体)重新分类。该法规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为2004年12月29日... 荚国 1.2004年10月5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出G/TBT/N/USA/82号通报。所通报的是对甲型肝炎病毒(HAV)血清测定仪(免疫球蛋白M抗体,免疫球蛋白G抗体,以及免疫球蛋白M和G总抗体)重新分类。该法规草案的评议截止日期为2004年12月29日。拟批准日期以及拟生效日期待定。 2.2004年10月20日,美国环保署(EPA)发出了G/TBT/N/USA/85号通报。通报更新一般化学杀虫剂容许残留量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4年12月 WTO 国际贸易 TBT 技术性贸易壁垒 食品卫生 技术规范 spS 卫生检验检疫措施
下载PDF
ADI AD9625 12位采样2.5GSPS(ADC)评估方案
17
《世界电子元器件》 2015年第5期3-4,共2页
AD9625是一款12位单芯片采样模数转换器(ADC),可在转换速率高达每秒采样2.5千兆(GSPS)下运行。本产品用于采样高至第二奈奎斯特区域的宽带模拟信号。AD9625结合了宽输入带宽、高采样率和优异的线性度,其非常适合于频谱分析仪、数据采集... AD9625是一款12位单芯片采样模数转换器(ADC),可在转换速率高达每秒采样2.5千兆(GSPS)下运行。本产品用于采样高至第二奈奎斯特区域的宽带模拟信号。AD9625结合了宽输入带宽、高采样率和优异的线性度,其非常适合于频谱分析仪、数据采集系统以及各式军工电子应用,比如雷达和干扰/抗干扰测量。模拟输入、时钟和SYSREF信号均为差分输入。基于JESD204B的高速串行输出可在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行输出 频谱分析仪 模数转换器 军工电子 数据采集系统 ADC ADI AD9625 12 spS 模拟信号 奈奎斯特
下载PDF
水稻假病斑基因spl1突变体基因的克隆
18
《作物育种信息》 2005年第4期8-8,共1页
水稻假病斑基因spl1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其表型是自发产生类似于病斑的假性病斑。spl1基因能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利用图位克隆法克隆该基因。我们建立了3202个后代分离群体(2950个spl1表型)。已找到10个和spl1基因紧密连锁的CAP... 水稻假病斑基因spl1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其表型是自发产生类似于病斑的假性病斑。spl1基因能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利用图位克隆法克隆该基因。我们建立了3202个后代分离群体(2950个spl1表型)。已找到10个和spl1基因紧密连锁的CAPS分子标记,分布在12号染色体约8.8cM的区域,通过筛选这些分离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斑 变体基因 水稻 12号染色体 L1基因 分离群体 基因控制 分子标记 CAPS 稻瘟病 克隆法 表型 sp 抗性 后代
下载PDF
高分子量角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莫祥兰 周祥祯 +3 位作者 丁志敏 黄振录 韦荣干 王国刚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48-749,共2页
目的 探讨高分子量角蛋白 (34Β E12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超敏 SP法对 6 4例甲状腺病变 (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 32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2 2例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10例 )及 2 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 34Β E12染... 目的 探讨高分子量角蛋白 (34Β E12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超敏 SP法对 6 4例甲状腺病变 (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 32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2 2例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10例 )及 2 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作 34Β E12染色。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 31例 (97% )阳性 ,其阳性强度 88%为 +++;结节性甲状腺肿 9例 (4 1% )阳性 ,阳性强度为 +,1例为 ++;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2例 (2 0 % )阳性 ,其阳性强度为 +;正常甲状腺组织阳性 3例 (15 % ) ,阳性强度 +。结论 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BE12 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分子量角蛋白 诊断 免疫组化 超敏sp
下载PDF
JNK信号通路介导化学性缺氧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兰爱平 莫利求 +6 位作者 郑东诞 胡芬 郭润民 沈宁 郭瑞鲜 冯鉴强 陈培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C-Jun蛋白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对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处理PC12细胞以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模型。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C-Jun蛋白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在化学性缺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对PC12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化学性低氧模拟剂氯化钴(CoCl2)处理PC12细胞以建立化学性缺氧损伤模型。应用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核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JC-1染色荧光显微镜照像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Western blot法检测JN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600μmol.L-1CoCl2作用PC12细胞不同时间(12~48 h)后,可时间依赖性地抑制PC12细胞的存活率;600μmol.L-1的CoCl2处理PC12细胞48 h时,可引起细胞出现核固缩等典型的凋亡特征;CoCl2能明显的降低PC12细胞的MMP;CoCl2能诱导JNK的磷酸化,特异性的JNK阻断剂SP600125可抑制CoCl2对PC12细胞的上述损伤作用。结论 CoCl2可引起PC12细胞损伤,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JNK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l2 C-Jun蛋白氨基末端激酶 线粒体膜电位 凋亡 sp600125 PC12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