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自由基介导的光催化芳基醚C(sp^(3))−H氧化生成酯
1
作者 刘玉庭 聂贝黎 +2 位作者 李宁 刘慧芳 王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饱和的碳氢键氧化是合成化学和化学工业中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然而,饱和C(sp^(3))−H键离解能(BDEs)较高、极性较弱,导致了底物难以活化和催化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C(sp^(3))−H键的定向活化转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中,关于... 饱和的碳氢键氧化是合成化学和化学工业中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然而,饱和C(sp^(3))−H键离解能(BDEs)较高、极性较弱,导致了底物难以活化和催化转化效率较低等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C(sp^(3))−H键的定向活化转化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其中,关于C(sp^(3))−H键催化氧化的研究主要涉及一些键能低的、预活化的C−H键,包括苄基型、亚甲基型、脂肪族X−CH_(2)(X=O,N)和甲苯等,含有未活化C(sp^(3))−H键的复杂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仍具有挑战性.例如,芳基醚C(sp^(3))−H键功能化通常采用计量的过氧化物氧化剂,或者通过单电子氧化和碱促进的去质子化进一步构建C−C/C−N键,产物选择性较低,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环境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发高效、温和的芳基醚C(sp^(3))−H键选择氧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有机合成和药物开发.近年来,光催化C(sp^(3))−H键氧化因其操作简便、氧化还原中性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有用且多样的催化研究工具.本文发展了一种利用氧气作为氧化剂,在可见光驱动下选择性地将芳基醚C(sp^(3))−H键氧化成为甲酸苯酯类产物的新方法.使用Mes-10-phenyl-Acr^(+)−BF_(4)^(-)光催化剂,高效活化多种氯源(如盐酸、无机氯盐和有机氯化物)得到氯自由基,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氧化能力(+2.03 V vs.SCE)和对氢原子的亲和力,能够通过氢原子转移过程活化芳基醚C(sp^(3))−键,攫取氢自由基得到相应的烷基碳自由基(•CH_(2)OPh)中间体,进一步被分子氧选择氧化得到酯类目标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多种链状芳基醚和不同取代(如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基)芳基醚均可发生氧化反应,高收率地合成了一系列官能团丰富的甲酸苯酯类化合物.本文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官能团耐受性好以及可规模化放大等优点,并且少量的水对反应没有明显影响.机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芳基醚C(sp^(3))−H键的断裂是反应过程的决速步骤.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表明,氯离子与催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于底物,并且自由基捕获实验证实反应体系中存在氯自由基和烷基碳自由基物种,表明反应经历自由基路径.此外,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存在单线态氧物种,可能是激发态的光催化剂直接与氧气发生能量转移得到;同位素实验(18O)揭示了甲酸苯酯类化合物氧的来源.综上,本文实现了温和条件下光催化芳基醚C(sp^(3))−H键选择氧化反应,高收率合成了一系列甲酸苯酯类化合物.该方法避免了化学计量的过氧化物和碱等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底物的过度氧化,阐明了催化反应机制,为其他醚类化合物的C(sp^(3))−H键氧化功能化提供了新思路,为后续化学合成和药物开发提供了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自由基 光催化 C(sp^(3))−H键 催化氧化 芳基醚
下载PDF
类金刚石薄膜sp^2-sp^3轨道杂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莉 万强 +1 位作者 胡文军 赵晓平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16-321,共6页
以强σ键连接的sp2和sp3杂化碳饱和簇模型,即金刚石和石墨两相和团簇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结构、电荷分布、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分子轨道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类金刚石薄膜中sp2-sp3轨道杂化的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成键特性... 以强σ键连接的sp2和sp3杂化碳饱和簇模型,即金刚石和石墨两相和团簇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结构、电荷分布、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分子轨道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类金刚石薄膜中sp2-sp3轨道杂化的空间结构稳定性的成键特性等.结果表明,成键过程中由于微扰作用破坏了原子内部"吸引"与"排斥"的平衡关系,使电子云重新分布,而键能大小和电子云的重叠密切相关,因而两相共存对电荷分布和结构均有影响.能带结构分析发现sp2杂化C原子将π键引入,产生π和π*能带使带隙变窄,说明类金刚石薄膜的半导体本质.电子态密度计算结果中费米能级附近出现杂质峰,说明存在中间杂化和/或π态和σ态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薄膜 sp2-sp3轨道杂化 第一性原理 计算机模拟
下载PDF
3-SPS/SP并联机构的设计仿真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符克伟 周毅钧 薛兴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2年第5期70-72,共3页
首先建立3-SPS/SP并联机构模型,基于螺旋理论求解其自由度。接着运用坐标变换法求出并联机构的位置逆解,然后用ADAMS软件对并联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分别得出正解仿真和逆解仿真的结果,再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得并联机构的可达工作空间... 首先建立3-SPS/SP并联机构模型,基于螺旋理论求解其自由度。接着运用坐标变换法求出并联机构的位置逆解,然后用ADAMS软件对并联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分别得出正解仿真和逆解仿真的结果,再运用MATLAB软件编程求得并联机构的可达工作空间。最后以一个在桶状物体表面进行商标喷涂为实例,对该并联机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3-SPS/SP并联机构具有4个自由度,分别是绕X轴、Y轴、Z轴的转动和沿Z轴的上下移动,其运行平稳,工作空间较大,并且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动作连续,没有出现空洞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pS/sp并联机构 自由度 位置逆解 运动学仿真 可达工作空间
下载PDF
电化学促进未活化C(sp^(3))—H官能团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瑞林 文丽荣 郭维斯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2-902,共11页
有机电合成以无痕电子代替传统的化学氧化剂或还原剂,具有绿色易放大等优势.未活化C(sp^(3))—H键的官能团化可以将目标官能团直接引入分子中进行修饰,避免预官能团化,兼具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随着有机电合成发展的日益成熟,电化学... 有机电合成以无痕电子代替传统的化学氧化剂或还原剂,具有绿色易放大等优势.未活化C(sp^(3))—H键的官能团化可以将目标官能团直接引入分子中进行修饰,避免预官能团化,兼具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随着有机电合成发展的日益成熟,电化学促进未活化C(sp^(3))—H官能团化成为了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官能团类型对反应进行分类,总结了近年来涉及未活化C(sp^(3))—H官能化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反应优势、底物特点以及反应机理,最后展望了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合成 未活化C(sp^(3))—H键 官能团化
原文传递
EGCG和EGCG-3Me对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昊翰 张凌 +3 位作者 李芳 刘正雅 李银花 陈吉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评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其甲基化修饰物(EGCG-3Me)改性粘接剂对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将质量浓度为400μg/ml的EGCG及EGCG-3Me添加到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SB2)中,制备改性粘接剂E-SB2及E3-SB2... 目的:评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其甲基化修饰物(EGCG-3Me)改性粘接剂对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将质量浓度为400μg/ml的EGCG及EGCG-3Me添加到全酸蚀粘接剂Single Bond 2(SB2)中,制备改性粘接剂E-SB2及E3-SB2,SB2为对照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改性粘接剂抗粪肠球菌的性能。微拉曼光谱仪检测粘接剂双键转化率。制备纤维桩粘接试件,用于即刻和老化后的微推出实验。结果:改性粘接剂可以抑制粪肠球菌生物膜形成,且EGCG-3Me作用更显著。改性粘接剂与SB2的双键转化率和即刻微推出粘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化后改性粘接剂的微推出粘接强度显著高于SB2(P<0.05)。结论:EGCG和EGCG-3Me改性的粘接剂均可抑制粪肠球菌增殖并提高树脂-根管牙本质粘接界面稳定性,EGCG-3Me抗菌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 甲基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3Me) 抗菌 双键转化率 微推出粘接强度 冷热循环
下载PDF
导向基辅助的过渡金属催化C(sp^(3))—H键氮宾插入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幸 刘旭 王丽佳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4-923,共10页
过渡金属催化C(sp^(3))—H键活化形成碳-氮键的反应一直是具有挑战性且热门的研究领域.过渡金属催化的C(sp^(3))—H胺化策略为形成C—N键提供了更为直接高效的方式.随着碳-氢键活化领域的蓬勃发展,人们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导向基和过渡... 过渡金属催化C(sp^(3))—H键活化形成碳-氮键的反应一直是具有挑战性且热门的研究领域.过渡金属催化的C(sp^(3))—H胺化策略为形成C—N键提供了更为直接高效的方式.随着碳-氢键活化领域的蓬勃发展,人们发展出了丰富多样的导向基和过渡金属催化体系,为通过内轨机制实现C(sp^(3))—H胺化提供了有效工具.近年来,导向基辅助的C(sp^(3))—H键胺化反应取得了重要进展,许多基于不同过渡金属的催化体系和廉价高效的胺化试剂得以开发.综述了近十年来在导向基团辅助下,过渡金属催化C(sp^(3))—H氮宾插入反应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向基 氮宾插入 过渡金属 C(sp^(3))—H 碳-氮键形成
原文传递
基于羧酸衍生物远程γ-C(sp^(3))–H键官能团化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月婷 邹东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2-957,共26页
碳氢键选择性活化是化学领域中最基本和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在合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羧酸及其衍生物是最易获得的原料之一.通常羧酸的α-和β-C(sp^(3))–H键官能化较为容易,而γ-和δ-C(sp^(3))–H因距离较远则难以... 碳氢键选择性活化是化学领域中最基本和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在合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羧酸及其衍生物是最易获得的原料之一.通常羧酸的α-和β-C(sp^(3))–H键官能化较为容易,而γ-和δ-C(sp^(3))–H因距离较远则难以官能化.因此,发展简便、高效的方法实现羧酸及其衍生物远程C(sp^(3))–H键官能团化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根据不同的反应分类,综述了近些年在不同催化条件下基于羧酸衍生物的远程γ-C(sp^(3))–H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反应底物普适性、反应机理和应用,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键活化 选择性催化 远程γ-C(sp^(3))–H键 羧酸及其衍生物
原文传递
Recent advances in sulfenylation of C(sp^3)-H bond under transition metal-free conditions
8
作者 Xin-Ming Xu De-Mao Chen Zu-Li W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9-57,共9页
In recent years,the transition metal-free sulfenylation of C-H bond for C-S formation has been rapidly advanced and has become an eco-friendly synthetic tool for pharmacists and organic chemists.Various natural or bio... In recent years,the transition metal-free sulfenylation of C-H bond for C-S formation has been rapidly advanced and has become an eco-friendly synthetic tool for pharmacists and organic chemists.Various natural or bioactive molecules such as(hetero)arenes,olefins,carbonyl compounds,alkanes,have been employed for sulfenylating reactions.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recent five-year advances in C-S bond formation via direct sulfenylation of C(sp^3)-H bonds under metal-free conditions and elaborate their mechanism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ENYLATION C(sp^3)-H bond METAL-FREE Reaction mechanism Synthetic method
原文传递
三甲基硅基(TMS)化学:C(sp^3)—Si键的催化活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琪 欧阳昆冰 +1 位作者 刘亮 席振峰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3-527,共15页
三甲基硅基(TMS)广泛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并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应用。硅杂环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和药物化学中。因此,将含有TMS基团的化合物直接用于硅杂环化合物合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 三甲基硅基(TMS)广泛存在于有机化合物中,并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的应用。硅杂环化合物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和药物化学中。因此,将含有TMS基团的化合物直接用于硅杂环化合物合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碳硅键的切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通过化学计量的有机镁或有机锂等有机金属试剂对C(sp^3)—Si键进行切断是碳硅键活化的经典方法,然而该方法的反应条件苛刻,应用有限。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能够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实现C(sp^3)—Si键的切断,这为进一步官能团化C(sp^3)—Si键提供了一种新方向,同时也是一种高效构建硅杂环化合物的新方法。目前过渡金属催化活化C(sp^3)—Si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张力环或一些具有特定结构的底物中,对于催化活化惰性C(sp^3)—Si键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综述了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TMS中C(sp^3)—Si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硅基 C(sp3)—Si键 过渡金属催化
原文传递
芳酮类化合物羰基邻位sp^3-C—H键的乙酰氧基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翠 邱会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6-829,共4页
成功地发展了一种高效的芳酮类化合物羰基邻位sp^3-C—H键的乙酰氧基化的方法,并构建出了一系列的α-乙酰氧基苯乙酮类型的化合物.考察了反应时间、多种铜盐和单质碘以及它们的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提出了芳酮类... 成功地发展了一种高效的芳酮类化合物羰基邻位sp^3-C—H键的乙酰氧基化的方法,并构建出了一系列的α-乙酰氧基苯乙酮类型的化合物.考察了反应时间、多种铜盐和单质碘以及它们的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提出了芳酮类化合物羰基邻位sp^3-C—H键的乙酰氧基化反应机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产率高等特点,为α-乙酰氧基苯乙酮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酮类化合物 sp^3-C—H键 乙酰氧基化反应 α-乙酰氧基苯乙酮衍生物
原文传递
Pd催化C(sp^3)—H键活化构建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康 杨磊 +1 位作者 刘建华 夏春谷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833-2857,共25页
杂环类化合物是传统有机合成、农药和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也是构建若干具有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基本骨架.通过Pd催化的C(sp^3)—H键活化实现一系列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由于其具有高原子经济性的特点,近些年已发展成为杂环化合物合成领域... 杂环类化合物是传统有机合成、农药和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也是构建若干具有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基本骨架.通过Pd催化的C(sp^3)—H键活化实现一系列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由于其具有高原子经济性的特点,近些年已发展成为杂环化合物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所形成杂环化合物(主要涉及N、O杂环)的环数分类,综述了近十几年Pd催化C(sp^3)—H键活化构建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反应的选择性、底物兼容性和反应机理,并对该领域的现存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催化 C(sp^3)-H键活化 杂环
原文传递
镍催化构筑C(sp^3)—C(sp^3)键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磊 周其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17-1029,共13页
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是构筑C—C键的高效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相对于Heck反应、Negishi偶联与Suzuki偶联等构筑C(sp2)—C(sp2)键的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构筑C(sp3)—C(sp3)键的偶联反应较难进行,发展较晚.近年来,... 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是构筑C—C键的高效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相对于Heck反应、Negishi偶联与Suzuki偶联等构筑C(sp2)—C(sp2)键的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构筑C(sp3)—C(sp3)键的偶联反应较难进行,发展较晚.近年来,烷基-烷基C—C键偶联反应受到广泛的重视,一些高效催化剂被开发出来,其中镍催化剂展示出独特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本文将综述镍催化烷基-烷基C—C键偶联反应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烷基亲电试剂与金属有机试剂交叉偶联反应、导向基参与的C(sp3)—H键活化的偶联反应、镍-光反应催化剂协同催化偶联反应、烷基亲电试剂与亲电试剂的还原偶联反应和镍催化烯烃加成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催化剂 C(sp^3)—C(sp^3)键构筑 交叉偶联反应 烯烃加成反应 不对称合成
原文传递
过渡金属参与及催化的C(sp^3)-C(sp^3)还原自偶联反应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思 赵延川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078-3093,共16页
形成C(sp^3)-C(sp^3)键的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过渡金属参与及催化的还原自偶联反应在对称结构分子合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类反应操作简便,直接利用易得的有机卤化物作为底物,避免了高活性的有机金属试剂的使用.同时... 形成C(sp^3)-C(sp^3)键的偶联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过渡金属参与及催化的还原自偶联反应在对称结构分子合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类反应操作简便,直接利用易得的有机卤化物作为底物,避免了高活性的有机金属试剂的使用.同时,偶联反应的催化剂一般基于廉价金属,因此具有良好的规模化应用前景.近年来发展的基于光氧化还原催化、离子液体及无机纳米材料的反应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还原偶联反应的效率及选择性.系统介绍了钴、镍、铜、铑、钛等不同金属参与或催化的还原偶联反应,探讨了近年来发展的光介导还原偶联反应体系,并对还原偶联反应在天然分子及高分子合成方面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3)-C(sp^3)键 还原自偶联 过渡金属催化 光氧化还原催化 全合成
原文传递
基于仲膦氧化物和亚磷酸酯的C(sp^(3))—H磷酰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远婷 陈迁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138-4153,共16页
含有C(sp^(3))—P键的有机磷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生物有机和药物化学、农药、阻燃剂和萃取剂等领域中.近年来,C—H键的直接磷酰化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策略在构建C—P键中显示出更为简洁、高效和原子经济性等优势.综述了自2009年... 含有C(sp^(3))—P键的有机磷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生物有机和药物化学、农药、阻燃剂和萃取剂等领域中.近年来,C—H键的直接磷酰化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策略在构建C—P键中显示出更为简洁、高效和原子经济性等优势.综述了自2009年以来以仲膦氧化物和亚磷酸酯为磷源的C(sp^(3))—H磷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根据C(sp^(3))—H键的类型,对磷酰化反应分为五类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膦氧化物 亚磷酸酯 C(sp^(3))—H键 磷酰化
原文传递
C(sp^(3))—H键直接催化硅基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异 胡荣静 +3 位作者 陈晓琪 杨浩 牛晓康 杨磊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3-343,共21页
含C(sp^(3))—Si键的有机硅化合物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和精细化学品合成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C(sp^(3))—H的直接催化硅基化形成C(sp^(3))—Si键具有高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特点,近些年已成为含C(sp^(3))—Si键的新型有... 含C(sp^(3))—Si键的有机硅化合物在材料科学、药物化学和精细化学品合成等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C(sp^(3))—H的直接催化硅基化形成C(sp^(3))—Si键具有高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特点,近些年已成为含C(sp^(3))—Si键的新型有机硅分子合成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详细总结了C(sp^(3))—H键直接催化硅基化反应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相关反应的机理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 C(sp^(3))-H硅基化 C(sp^(3))-Si键 有机硅 非过渡金属
原文传递
过渡金属催化的硅烷基C(sp^(3))–H键活化
16
作者 杨勇 刘俊 +1 位作者 欧阳昆冰 席振峰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9,共13页
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材料化学和药物化学中都有广泛应用.因此,其自身的合成方法学在近年来广受关注.从原子经济性的角度出发,选择性的C(sp^(3))–H键切断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合成策略.硅烷基单元在有机化合物中广泛存在,通过对硅烷基... 有机硅化合物在有机合成、材料化学和药物化学中都有广泛应用.因此,其自身的合成方法学在近年来广受关注.从原子经济性的角度出发,选择性的C(sp^(3))–H键切断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合成策略.硅烷基单元在有机化合物中广泛存在,通过对硅烷基中的C(sp^(3))–H键直接官能团化来合成新的有机硅化合物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合成方法.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C(sp^(3))–H键活化成为有机合成研究的热点领域.与肟基、唑啉、吡啶基、酰胺基、羧酸酯基等官能团或是与氧、氮或硫等杂原子相连的C(sp^(3))–H键的活化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是与硅相邻的C(sp^(3))–H键活化研究报道很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硅烷基C(sp^(3))–H键切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硅基 切断C(sp^(3))–H键 过渡金属催化 C(sp^(3))–H键活化 合成有机硅化合物
原文传递
甲苯及其衍生物苄位C(sp^(3))—H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晨怡 邹东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86-1608,共23页
甲苯是从石油和天然气中提取的烷基芳烃,是化学工业中最廉价和最容易获得的材料之一.C—H键官能团化在合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甲苯苄位碳氢键键能较高,惰性碳氢键活化一直是该领域研究难点.因此,发展简便、高效的方法... 甲苯是从石油和天然气中提取的烷基芳烃,是化学工业中最廉价和最容易获得的材料之一.C—H键官能团化在合成各种生物活性物质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甲苯苄位碳氢键键能较高,惰性碳氢键活化一直是该领域研究难点.因此,发展简便、高效的方法催化活化甲苯苄位C(sp^(3))—H键构建C—C和C—X键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根据不同反应分类,综述了近十年在不同催化条件下甲苯苄位C(sp^(3))—H键官能团化反应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反应底物普适性、反应机理和应用,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C(sp^(3))—H键活化 惰性 选择性催化 C—X键形成
原文传递
碘化铵催化sp^(3)C—H双胺化反应合成喹唑啉-4(3H)-酮
18
作者 喻晓哓 柏汪恒 +3 位作者 朱建业 张雨婷 张梦茹 吴际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49-2455,共7页
发展了一种在廉价碘化铵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利用芳烃苄位sp^(3)C—H氧化活化双胺化反应合成喹唑啉-4(3H)-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反应中碘化铵作为催化剂,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作为氧化剂,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溶剂,在100℃下反应20h,可以... 发展了一种在廉价碘化铵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利用芳烃苄位sp^(3)C—H氧化活化双胺化反应合成喹唑啉-4(3H)-酮类化合物的方法.该反应中碘化铵作为催化剂,过氧化氢叔丁醇(TBHP)作为氧化剂,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溶剂,在100℃下反应20h,可以以中等到优良的产率得到喹唑啉-4(3H)-酮类化合物.接着对该催化体系进行了机理研究和探索,并推测了可能的反应机理.该方法无需使用金属催化剂,具有条件简单、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化铵催化 喹唑啉-4(3H)-酮 sp^(3)C—H双胺化
原文传递
不同退火温度下a-C:Si涂层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昆 张家豪 +5 位作者 李典雨 谭可成 张明军 毛聪 张健 胡永乐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44-252,共9页
目的在碳化硅基底上制备a-C:Si涂层,通过分析涂层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热稳定性机制,拓宽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方法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碳化硅表面沉积a-C:Si涂层,并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热处理,通过XPS、SEM、拉曼光谱对涂层进行表征与... 目的在碳化硅基底上制备a-C:Si涂层,通过分析涂层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热稳定性机制,拓宽其在高温领域的应用。方法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法在碳化硅表面沉积a-C:Si涂层,并进行不同温度的退火热处理,通过XPS、SEM、拉曼光谱对涂层进行表征与分析。利用分子动力学对a-C:Si涂层退火过程进行仿真,从涂层与原子结构、原子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键长及键角等多方面对涂层石墨化行为进行分析。通过仿真与实验数据的交叉分析,探究a-C:Si涂层热稳定性机制。结果a-C:Si涂层主要由C、Si元素组成,且碳原子之间主要形成sp2和sp3两种杂化键,其中sp3键居多,随退火温度的上升,其相对含量下降。a-C:Si涂层的拉曼光谱在400~500℃时出现明显的D峰,ID/IG积分强度比和G峰峰值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退火温度升高时,涂层中键长较长的sp3-sp3键最先开始向sp2-sp2转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键长较短的sp3-sp3键才开始变化。石墨化过程中,sp3-sp3键转化率最大,Si与C形成高热稳定性的Si—C键。结论退火处理对a-C:Si涂层的热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退火温度为400℃时,a-C:Si涂层开始发生石墨化转变。Si元素能稳定原子结构,与Si成键的C-sp3杂化原子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降低了石墨化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火温度 磁控溅射 a-C:Si涂层 热稳定性 sp3-sp3键转化 分子动力学
下载PDF
类金刚石膜的应用及制备 被引量:24
20
作者 马国佳 邓新绿 《真空》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31,共5页
类金刚石膜 (DL C)是由无定形碳和金刚石相混合组成的碳材料 ,由于具有与金刚石膜 (DF)相类似的性能——优异的机械特性、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热学和化学特性以及生物相溶性 ,同时制备方法相对容易实现 ,因此引起人们极大兴趣 ,现在已... 类金刚石膜 (DL C)是由无定形碳和金刚石相混合组成的碳材料 ,由于具有与金刚石膜 (DF)相类似的性能——优异的机械特性、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热学和化学特性以及生物相溶性 ,同时制备方法相对容易实现 ,因此引起人们极大兴趣 ,现在已经应用到很多领域。本文将简要介绍类金刚石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膜 应用 制备 属性 结构 性能 物理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