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y on the Aerodynamic and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An NREL-5MW Wind Turbine
1
作者 ZHAO Mi YU Wan-li +2 位作者 WANG Pi-guang QU Yang DU Xiu-li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363-378,共16页
A 5-MW wind turbine has been modeled and analyzed for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an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In this study, a full-scale model of a 5-MW wind turbine is first developed based on a computational fluid ... A 5-MW wind turbine has been modeled and analyzed for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and aerodynamic performance.In this study, a full-scale model of a 5-MW wind turbine is first developed based on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approach, in which the unsteady, noncompressible 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 method is used. The main focus of the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tower shadow effect on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wind turbine under different inlet flow conditions. Subsequently,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s to study the structural stress, displacement, strain distributions and flow field in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uniform wind speed. Finally,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urbulent wind and the tower shadow effect. The variation rules of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one-way and two-way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 models under different wind speeds are analyzed, and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entralized mass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wer shadow effect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erodynamic load fluctuation of the wind turbine, which in turn affects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blades. The structural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oupled model shows significant similarity, while the structural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former exhibits less fluctu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centralized mass model. The one-way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model shows a higher frequency of stress-strain and displacement oscillations on the blade compared with the two-way FSI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s(CFD) tower shadow effect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space flow field
下载PDF
波流环境中多孔射流三维数值模拟
2
作者 徐振山 韩松 +1 位作者 张玉玲 陈永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2,共9页
建立了波流环境中多孔射流的三维大涡数学模型,探讨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多孔射流的扩散和稀释机制,分析了孔间距对双孔射流、射流与环境水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相对孔间距。模拟结果表明:在波谷相位时刻,由于横流与波浪相互作用强... 建立了波流环境中多孔射流的三维大涡数学模型,探讨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多孔射流的扩散和稀释机制,分析了孔间距对双孔射流、射流与环境水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给出了最优相对孔间距。模拟结果表明:在波谷相位时刻,由于横流与波浪相互作用强烈,流场内的三维涡旋结构丰富、尺度较大、数目众多,有利于射流与环境水体、射流与射流之间的掺混,这是波流环境比单一横流环境中多孔射流运动扩散效果更佳的主要原因;随着孔间距的增大,双孔射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慢慢削弱,而射流与环境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却在不断增强;双孔射流在孔间距为7.0倍管口直径时扩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射流 波流环境 孔间距 大涡模拟 三维流场
下载PDF
对撞射流下通风空间的流场结构实验研究
3
作者 王传岭 王聪聪 +1 位作者 陈红兵 牛沙沙 《暖通空调》 2024年第3期68-77,共10页
为了研究送风口和回风口位置对室内流场结构的影响,本文搭建了采用多条缝对置撞击送风的通风缩比模型实验平台,利用激光粒子测速技术研究了等温和非等温工况下多条缝通风空间中不稳定气流场的速度和湍流信息。结果表明:等温和非等温工况... 为了研究送风口和回风口位置对室内流场结构的影响,本文搭建了采用多条缝对置撞击送风的通风缩比模型实验平台,利用激光粒子测速技术研究了等温和非等温工况下多条缝通风空间中不稳定气流场的速度和湍流信息。结果表明:等温和非等温工况下,送风口截面的流场速度、湍动能和涡量的空间分布类似,最大值分别可以达到1.3 m/s、0.1 m^(2)/s~2和60 s^(-1),射流碰撞形成2个大尺度涡旋,造成流场结构不稳定;CS4.5截面,流场速度、湍动能和涡量最大值分别可以达到0.9 m/s、0.04 m^(2)/s~2和30 s^(-1);CS3.5截面,速度与涡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近壁面附近,分别为0.42 m/s、8 s^(-1),湍动能最大值出现在截面中间位置,为0.13 m^(2)/s~2,且流场中形成了大规模的涡旋;非等温工况下,送风口截面和CS3.5截面中小尺度涡旋增加,大尺度涡旋减少,热羽流抑制了大尺度流场结构,增加了小尺度流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撞射流 通风空间 流场结构 等温工况 非等温工况 速度 湍动能 涡量
下载PDF
真空吸入式风洞三维非定常流场时空特性
4
作者 刘艳欣 朱乐乐 +2 位作者 陆文斌 钱海玥 刘越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 为了给真空吸入式风洞的气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和风洞理论,基于Fluent仿真平台,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有限元体积法求解雷诺时均方程(RANS),研究三维非定常流场的时空特性及其演化规律。通过建立收缩段和真空罐的数学模型,确定其特征参数;应用空气动力学知识,抽象流体的边界条件,构建全尺寸三维流体计算域;采用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试验验证算法的置信度,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真空罐容积为2000 m^(3),真空度为3 kPa时可以较好地模拟悬挂发射装置在空中挂飞和投放瞬间的气动载荷。在试验段流场的核心区,其流场品质较好,可以提供0.80 Ma且至少1 s的稳定流场,满足0.40~0.80 Ma且维持至少500 ms稳定流场的设计要求。该研究结论可以为真空吸入式风洞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入式风洞 计算流体力学 三维非定常流场 数值模拟 流场品质 时空特性
下载PDF
空间站梦天舱通风流场试验及仿真分析
5
作者 尚文锦 刘桐宇 +2 位作者 李英斌 冯红旗 史宝鲁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3年第5期43-50,共8页
空间站密封舱内的气流分布对航天员长期在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密封舱内空气扰动充分,通常都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方式。针对梦天舱航天员活动区通风流场问题,通过流场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气流组... 空间站密封舱内的气流分布对航天员长期在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密封舱内空气扰动充分,通常都采用顶部送风,底部回风的方式。针对梦天舱航天员活动区通风流场问题,通过流场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内气流组织进行分析,采用舒适速度比例、吹风感作为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偏差在±15%以内,整个舱内空间风速统计学偏差在±5%以内,模型有效。梦天舱航天员活动区舒适速度比例高达92.15%,吹风感指数均小于40,满足人员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可作为后续载人航天器通风设计、试验、仿真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站 梦天舱 通风流场 数值分析 安全性 舒适性
下载PDF
线间距对600 km/h高速磁浮列车明线交会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鹏 杨明智 +3 位作者 张雷 赵凡 蔺童童 马江川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52-2963,共12页
为探明不同线间距下600 km/h高速磁浮列车明线交会时的气动特性,基于三维、非定常、可压缩的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采用重叠网格技术,分析列车明线交会时的车身周围流场结构、列车交会压力波和列车侧向力,通过动模型试验来验证数... 为探明不同线间距下600 km/h高速磁浮列车明线交会时的气动特性,基于三维、非定常、可压缩的N-S方程和SST k-ω湍流模型,采用重叠网格技术,分析列车明线交会时的车身周围流场结构、列车交会压力波和列车侧向力,通过动模型试验来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线间距下,列车交会时的车身周围流场分布特征相似,随线间距增大,列车尾涡展向角逐渐增大,两交会侧车身之间流场的速度和压力不断减小;不同线间距下的列车压力波变化规律一致,压力波幅值与列车运行速度的二次方近似呈正比,当线间距由5.1 m分别增大至5.6 m和6.1 m时,压力波幅值分别减小28.2%和42.4%,且增大线间距对列车压力波正波缓解作用比负波的大,头波的缓解作用比尾波的大;列车交会过程中头车侧向力幅值比尾车和中间车的幅值大,增大线间距对尾车侧向力的缓解作用比头车和中间车的大,当线间距由5.1 m增大至6.1 m时,头车、中间车和尾车的侧向力幅值分别减小33.8%、34.1%和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线间距 明线交会 流场结构 气动特性
下载PDF
落叶期柠条带防风效果的风洞实验研究
7
作者 周云鹤 陈智 +3 位作者 佟鑫 禚春祥 刘海洋 豪宝尔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135,共7页
探究落叶期不同疏透度和间距下灌木林带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对修复荒漠草原土壤风蚀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风蚀风洞开展模拟实验,揭示疏透度和间距对双排行列式柠条带风速影响,开展对6 H、8 H、10 H间距行列式柠条... 探究落叶期不同疏透度和间距下灌木林带的空气动力学特征,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对修复荒漠草原土壤风蚀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风蚀风洞开展模拟实验,揭示疏透度和间距对双排行列式柠条带风速影响,开展对6 H、8 H、10 H间距行列式柠条带在疏透度60%、45%、35%下的风洞模拟实验,并对不同疏透度、间距下风流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不同对照疏透度条件下,不同带间距柠条带均对风速具有减弱作用,且在带间出现了减速区与加速区。间距对双排柠条带最小风速值出现的相对位置基本无影响,但第二带后风速最小值小于第一带后风速最小值,两排柠条带对风场的影响存在累加效应。②6 H与8 H宽带间距柠条带风速流场变化具有相似性,8 H间距双排柠条带防风最优,10 H相对较好。笔者建议双排行列式柠条带间距采用8 H或者10 H。③疏透度为45%的风速与疏透度为35%的无显著差异,因此,疏透度在35%或者45%,配置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透度 间距 风流场 方差分析 柠条带
下载PDF
轴向间距变化及涂层对高压涡轮叶片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前 王虎 +3 位作者 沈莲 张根 赖巍 曹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2-327,338,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轴向间距及涂层对涡轮叶片振动响应的影响,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ation)湍流模型对高压涡轮导叶尾迹作用下的某高压涡轮转子叶片非定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时域叶片表面压力载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 为了研究不同轴向间距及涂层对涡轮叶片振动响应的影响,采用SST(shear stress transportation)湍流模型对高压涡轮导叶尾迹作用下的某高压涡轮转子叶片非定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时域叶片表面压力载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频域分解获取激振力的谐波分量,建立了三维非定常流场激励下特定振动模态的涡轮叶片强迫响应分析模型,利用压力扰动均方根有效值作为气动激励强度的量化参数以及获取流场激励下的叶片幅值响应,对比了不同轴向间距、考虑有无涂层的叶片振动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在保持进气条件不变时,存在叶片振动响应幅值随轴向间距的增加而减弱的趋势,即轴向间距的增加能有效降低叶片的振动应力;叶片涂层亦有助于降低叶片的振动响应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涡轮 轴向间距 涂层 非定常流场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振动响应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批量型原子层沉积反应器流场分析及实验研究
9
作者 吴梓岚 万军 +4 位作者 马吉恩 蔡晋辉 徐雅 李轶凡 兰丽丽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前批量原子层沉积反应器存在气体扩散不均、腔室利用率低、反应副产物残余等缺点,影响了沉积薄膜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针对以上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建立起批量原子层沉积反应器的仿真模型,首先分析了反应器添加不同结构尺寸的匀气... 目前批量原子层沉积反应器存在气体扩散不均、腔室利用率低、反应副产物残余等缺点,影响了沉积薄膜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针对以上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建立起批量原子层沉积反应器的仿真模型,首先分析了反应器添加不同结构尺寸的匀气挡板对气体速度、浓度以及扩散时间的影响;其次分析了片架间的距离对气体速度的影响;并将Al2O3薄膜的均匀性实验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批量原子层沉积反应器的改进与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匀气挡板 层间距 原子层沉积 流场分析
下载PDF
2斜叶-框式组合桨釜内流场实验研究
10
作者 高晓斌 包健 +2 位作者 刘龙炜 杨其洲 周勇军 《轻工机械》 CAS 2023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将2斜叶-框式组合桨高效应用于实际工程,课题组以不同质量分数的甘油-水溶液为搅拌介质,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该改进型框式组合桨搅拌釜内的流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桨间距、顶桨直径和搅拌介质黏度变化对釜内流场产生的... 为将2斜叶-框式组合桨高效应用于实际工程,课题组以不同质量分数的甘油-水溶液为搅拌介质,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对该改进型框式组合桨搅拌釜内的流动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了桨间距、顶桨直径和搅拌介质黏度变化对釜内流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桨间距的增加,2桨叶间流体的循环效果先增强后减弱,桨间距C_(2)=0.52H时2桨叶配合最佳;顶桨直径D_(1)=250 mm时形成2个涡合能力较好的涡流,此时釜内流体的整体混合情况较好;随着黏度的增大,2桨叶间扰动增强,整个搅拌釜内速度分布变得更加均匀,表明改进型框式组合桨更适用于黏度较高的溶液中。研究结果可为2斜叶-框式组合桨在聚酯合成工业实际工程生产中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斜叶-框式组合桨 粒子图像测速 流场特性 桨间距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口罩舒适性研究综述
11
作者 丁丹 陈廷 《产业用纺织品》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首先从密合性和舒适性的角度阐述了口罩目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口罩在原材料和结构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从人体头部和口罩模型的建立、气体流场的数值模拟及死腔的改进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计算流体力学在口罩与面部之间空隙内气体流... 首先从密合性和舒适性的角度阐述了口罩目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口罩在原材料和结构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从人体头部和口罩模型的建立、气体流场的数值模拟及死腔的改进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计算流体力学在口罩与面部之间空隙内气体流场及口罩舒适性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利用气体流场数值模拟可得到口罩与面部之间空隙内的气体速度、温度和组分浓度的分布,能为口罩的设计提供依据。最后,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罩 死腔 密合性 舒适性 计算流体力学 气体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Flows Associated to Cameron-martin Type Vector Fields on Path Spaces Over a Riemannian Manifold
12
作者 Jing-xiao ZHANG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SCIE CSCD 2013年第3期499-508,共10页
The flow on the Wiener space associated to a tangent process constructed by Cipriano and Cruzeiro, as well as by Gong and Zhang does not allow to recover Driver’s Cameron-Martin theorem on Riemannian path space. The ... The flow on the Wiener space associated to a tangent process constructed by Cipriano and Cruzeiro, as well as by Gong and Zhang does not allow to recover Driver’s Cameron-Martin theorem on Riemannian path space.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refine the method of the modified Picard iteration used in the previous work by Gong and Zhang and to try to recapture and extend the result of Driver. In this paper, we establish the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a flow associated to a Cameron-Martin type vector field on the path space over a Riemannian manifo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Cameron-Martin type vector field path space Riemannian manifold
原文传递
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流场的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魏耀东 燕辉 时铭显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46-50,共5页
流场测量表明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的速度场和静压场是非轴对称的 ,存在着切向速度的增高区 (0~ 1 80°,以入口处为 0°)和降低区 (1 80~ 360°)及相对应的静压分布降压区和增压区。在升气管管壁表面附近存在有低速... 流场测量表明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的速度场和静压场是非轴对称的 ,存在着切向速度的增高区 (0~ 1 80°,以入口处为 0°)和降低区 (1 80~ 360°)及相对应的静压分布降压区和增压区。在升气管管壁表面附近存在有低速的“滞流层”。蜗壳式旋风分离器环形空间的这种流场分布对颗粒在环形空间的运动过程和旋风分离器性能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壳式 旋风分离器 环形空间流场 流体流动
下载PDF
风机盘管来流场均匀化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泽勤 苏云 郭宪民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57,共4页
通过对单风机风机盘管的来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在风机送风口风速恒定的情况下,优化传统风机盘管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将风机风口置中安排于送风空间有利于提高来流场气流分布均匀性;将送风空间的两侧改为从风机送风口处开始的渐扩风道形式... 通过对单风机风机盘管的来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在风机送风口风速恒定的情况下,优化传统风机盘管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将风机风口置中安排于送风空间有利于提高来流场气流分布均匀性;将送风空间的两侧改为从风机送风口处开始的渐扩风道形式、在送风空间内增加导流片等,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来流场气流分布均匀性,有利于提高风机盘管的换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流场均匀性 风机盘管 送风空间
下载PDF
不同布设间距下梯形台人工鱼礁体的水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于定勇 赵伟 +1 位作者 王逢雨 王世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为研究空心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布设间距的变化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1的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在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1.0L、2.0L、3.0L(L为礁体的底边边长),前后共6个测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分析得到了双礁体... 为研究空心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布设间距的变化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1的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在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1.0L、2.0L、3.0L(L为礁体的底边边长),前后共6个测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分析得到了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阻力系数在平行和垂直水流方向随布设间距变化的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模拟了双礁体分别在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1.0L、1.5L、2.0L,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1.0L、2.0L、3.0L、4.0L时的水动力场。结果表明:本研究数模与物模相同工况下,即双礁体在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1.0L、2.0L、3.0L时,数值模拟的流速值和阻力值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可行,结果可靠。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阻力系数均与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成反比。当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时,流场效应最佳;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随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成正比,前方礁体阻力系数变化幅度较小,后方礁体阻力系数逐渐增大;当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4.0L时,流场效应最佳。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单位鱼礁布局设计和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物模实验 数值模拟 布设间距 流场效应 阻力系数
下载PDF
Robertson_Stiff流体在偏心环空中的流动 被引量:7
16
作者 汪海阁 苏义脑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931-940,共10页
石油钻井和完井过程中,经常出现泥浆、水泥浆和完井液在偏心环空中的流动·Robertson_Stif流体在描述这些流体的流变性时有很高的精度·文中根据Robertson_Stif流体的流变方程和偏心环空环隙间距... 石油钻井和完井过程中,经常出现泥浆、水泥浆和完井液在偏心环空中的流动·Robertson_Stif流体在描述这些流体的流变性时有很高的精度·文中根据Robertson_Stif流体的流变方程和偏心环空环隙间距的几何关系,利用相似原理,求解了该流体在偏心环形空间中作层流轴向流动时适于工程应用的二元速度分布,以及平均流速、流量和压降的表达式·研究表明:液体在偏心环形空间流动时与在同心环空中流动的最大差异,在于流经偏心环空不同间隙处流速的较大差异·文中还把Robertson_Stif流体的计算结果与采用宾汉模式和幂律模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环形空间 完井 R-S流体 流动规律
下载PDF
空间导叶式离心泵的数值计算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15
17
作者 丛小青 王光辉 +1 位作者 袁丹青 贾自强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0年第6期488-491,514,共5页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SIMPLEC算法对一空间导叶式离心泵进行全流道三维湍流数值计算,分析了导叶式离心泵在设计工况下整个流道、环形空间及其空间导叶内部的流场分布,并进行试验验证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叶轮叶...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采用SIMPLEC算法对一空间导叶式离心泵进行全流道三维湍流数值计算,分析了导叶式离心泵在设计工况下整个流道、环形空间及其空间导叶内部的流场分布,并进行试验验证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叶轮叶片吸力面靠近进口区域压力最小,出现负值,该区域将有可能发生空化;液体流经叶轮和空间导叶之间的环形空间时将产生较大的冲击损失;液体由叶轮出口高速旋转流出经过环形空间流入空间导叶,空间导叶进口附近流速较大,在空间导叶吸力面的入口处存在二次流.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在相同流量下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的最大误差基本小于15%,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证明了数值计算的有效性.该研究结果为空间导叶的几何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空间导叶 流场分析 二次流 数值计算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旋流快分系统(VQS)环形空间内气相流场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艳华 卢春喜 +1 位作者 魏耀东 时铭显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3-57,共5页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旋流快分系统(VQS)内环形空间的气相流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QS 系统内环形空间的气相流场具有双涡特性,内外涡的分界点处存在最大的切向速度。由于流体与双侧壁面之间的摩擦造成能量损失和湍流能量耗散,...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对旋流快分系统(VQS)内环形空间的气相流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VQS 系统内环形空间的气相流场具有双涡特性,内外涡的分界点处存在最大的切向速度。由于流体与双侧壁面之间的摩擦造成能量损失和湍流能量耗散,导致最大切向速度不断衰减且位置沿轴向向下逐渐向提升管外壁移动,同时涡量传递造成外部的准自由涡区逐渐增大,内部的准强制涡区逐渐缩小。轴向速度沿径向呈明显的线性分布,下行轴向速度沿提升管外壁向封闭罩内壁的径向方向逐渐增大。轴向速度的径向梯度沿轴向向下逐渐变小,轴向速度分布也逐渐趋于水平直线状。整个环形空间内,切向、轴向相对湍流强度分布稳定,湍流脉动与扩散比较平缓,有利于气流稳定下行,避免纵向环流、涡旋死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旋流快分系统 环形空间 湍流 流场
下载PDF
不同布设间距下方型人工鱼礁体的水动力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定勇 王逢雨 +1 位作者 钟延超 杨远航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为研究方型人工鱼礁体水动力特性受礁体布设间距变化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3的方形开口双礁体在布设间距为1.0L、2.0L时周围特征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双礁体在布设间距为0.5L、1.0L、2.0L、4.0L时... 为研究方型人工鱼礁体水动力特性受礁体布设间距变化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3的方形开口双礁体在布设间距为1.0L、2.0L时周围特征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双礁体在布设间距为0.5L、1.0L、2.0L、4.0L时的水动力场,通过分析得到了礁体上升流特性参数、阻力系数随布设间距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数值模拟方法是可行的;模拟工况下,随着布设间距的增加,双礁体产生的上升流区体积逐渐减小,阻力系数逐渐增大,流场效应较好的布设间距为0.5L、1.0L、2.0L。研究结果可为礁区布局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水动力特性 布设间距 阻力系数 开口比 模拟工况 上升流 流场效应
下载PDF
三圆管型人工鱼礁布设间距的数值模拟及物理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关长涛 李梦杰 +4 位作者 郑延璇 李娇 崔勇 李真真 王腾腾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7,共9页
本文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雷诺数条件下,布设间距和摆放方式对三圆管型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影响。研究显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雷诺数能较好地反应人工鱼礁上升流和背涡流的分布情况,上升流的规模和... 本文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雷诺数条件下,布设间距和摆放方式对三圆管型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影响。研究显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雷诺数能较好地反应人工鱼礁上升流和背涡流的分布情况,上升流的规模和强度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加,背涡流随雷诺数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三圆管型人工鱼礁横向组合方式下,2个单位礁布设间距等于礁体尺寸时,获得的上升流和背涡流的规模和强度最大;纵向组合方式下,2个单位礁布设间距为礁体尺寸的1.5~2.0倍时,获得的上升流和背涡流的规模和强度最大。在不同实验流速和波况下三圆管型人工鱼礁的抗滑移系数、抗翻滚系数均大于1。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反应布设间距对礁体周围流场效应的影响,可为人工鱼礁的实际投放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流场效应 布设间距 数值模拟 物理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