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Strategies for Ancient Town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lace Spirit Theory:A Case Study of Hekou Ancient Town,Yanshan County of Jiangxi Province
1
作者 Siao LU Xiaogang C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10期34-38,共5页
Th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ancient town space desig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all walks of society and professionals of all disciplines.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there are va... Th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ancient town space design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all walks of society and professionals of all disciplines.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there are various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the core functions are weak,loss of historical context protection,and disappearance of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features.A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transportation hub tow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Hekou Ancient Tow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weak.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lace spirit(Genius Loci)theory,this paper followed the design principle of"use function enhancement,spatial feature extension and life situation experience",and elaborated the strategies of spac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of Hekou Ancient Town design from three aspects:spatial pattern,landscape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node reconstruction,in the hope of enhancing the depth of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piritual culture of ancient town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CE spirit (Genius Loci) Architectural space Protection and RENOVATION Hekou Ancient Town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2
作者 王子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人与场所交互对话方式是近年来设计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室内空间作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场所,传递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建筑室内空间的场所精神,映射出社会环境与生产方式多维度空间行为体验逻辑价值认同的特定意义。文章结合场... 人与场所交互对话方式是近年来设计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室内空间作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场所,传递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建筑室内空间的场所精神,映射出社会环境与生产方式多维度空间行为体验逻辑价值认同的特定意义。文章结合场所精神的行为体验研究,通过对“人”的需求尊重来诠释建筑室内空间场所设计的“内在精神气质”,强化人与环境互动的双向作用生成,实现场所空间营造内在价值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室内空间 生产方式 行为体验
下载PDF
航空报国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的耦合性探析
3
作者 祖彦 李林桂 +1 位作者 谢冰 刘丽 《老区建设》 2024年第3期35-42,共8页
航空报国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航空、航天人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培育的伟大精神,是航空、航天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育人价值。航空报国精神与载人航空精神饱含历史、实践、时代三重... 航空报国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航空、航天人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培育的伟大精神,是航空、航天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育人价值。航空报国精神与载人航空精神饱含历史、实践、时代三重维度的逻辑耦合,蕴含了航空、航天人特有的进取精神、高尚品格、强国信念,是新时代建设航空、航天强国的精神力量,筑牢中华文化自信自立的重要精神资源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支撑。新时代新征程要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建设航空、航天强国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报国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价值耦合 精神价值
下载PDF
重构的场所与集体意向——奥洛特卡索旧宅废墟的遗产场地干预及其适应性策略解析
4
作者 黄磊 李翔宁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场所精神是与特定场地有着根本性联系的空间品质,人们可以透过场所来认识、挖掘,再阐释地方具体的意义。然而在历史建成环境更新中,适应性再利用在重塑场所精神潜能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在回顾场所精神概念及其在建筑学、遗产保护等... 场所精神是与特定场地有着根本性联系的空间品质,人们可以透过场所来认识、挖掘,再阐释地方具体的意义。然而在历史建成环境更新中,适应性再利用在重塑场所精神潜能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在回顾场所精神概念及其在建筑学、遗产保护等领域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层面讨论场所精神与适应性再利用的关系;接着以西班牙奥洛特古城卡索旧宅的废墟更新为例,通过对其复合立面、材料语言、场所结构的分析,归纳适应性再利用策略分别在文脉性、过程性和见证性3个维度上对场所精神的重塑;最后指出建筑师对适应性再利用的创新性实践,不仅巧妙地回应了现实的、场地的时空特质,并透过融合日常生活的文化基因,重新定义教堂的纪念性存在,为当代历史建成环境中的遗产场地干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公共空间 遗产场地 干预 适应性再利用 集体意向 场所精神
下载PDF
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初探——廖俊波纪念馆设计
5
作者 闻佳琳 吴震陵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30-32,共3页
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 纪念性场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内在同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纪念性场所缺乏日常性的问题越来越凸显。纪念性建筑尺度巨大,形制固化,纪念内容和功能单一的现状与公众渴求更多的公共空间和贴近日常生活的纪念方式产生了巨大矛盾。文章通过分析廖俊波纪念馆设计实例,从群体组织流线、外部公共空间、建筑体量、建筑功能,这四个方面探讨了融入日常的纪念性场所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性 纪念性场所 多元化 公共空间 纪念馆 场所精神 廖俊波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的学居旅复合空间景观改造--以湖南大学工会景观改造项目为例
6
作者 陈超 陈飞虎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文章分析具有学居旅多重特性的环境中不同人群的需求,研究校园景观中如何对已经破旧的环境进行道路规划和景观营造,为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设计思路。首先对校园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开放式校园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再... 文章分析具有学居旅多重特性的环境中不同人群的需求,研究校园景观中如何对已经破旧的环境进行道路规划和景观营造,为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设计思路。首先对校园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开放式校园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再以湖南大学工会景观改造方案为例,结合已经成熟的场所精神理论,逐个剖析解决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得出优秀的复合空间必须满足人们对于场所的审美需求、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对具有多重功能需求的空间进行改造设计,不仅要考虑环境的美观,还要考虑景观的改造方案是否符合其在地理空间与文化背景下的定位,同时在功能上应满足不同人群的具体要求,并对人流进行有效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景区 景观改造 场所精神 复合空间
下载PDF
从太空边疆到废土奇观——美国科幻电影中的西部地理
7
作者 林伟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1-117,共7页
西部景观作为表述美国身份的图像志,是一种凝聚着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交流媒介。西部地理景观作为一种高度象征化的视觉符码,可在另一种叙事空间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美国科幻电影中,西部地理景观叙事中蕴含着的拓荒和扩张精神以视... 西部景观作为表述美国身份的图像志,是一种凝聚着自然的、历史的、社会的交流媒介。西部地理景观作为一种高度象征化的视觉符码,可在另一种叙事空间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美国科幻电影中,西部地理景观叙事中蕴含着的拓荒和扩张精神以视觉转喻的方式进入外太空边疆、西部村镇、废土世界等科幻风景中,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熟悉的文化地理学认同符码,作用于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同时也践行着文化意识形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理 图像志 科幻片 太空边疆 拓荒精神 废土景观
下载PDF
基于时空观念演进的“两路”精神融入交通强国建设的应用与展望
8
作者 阿米提江·麦麦提 朱喆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2-106,共1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聚焦“两路”精神,阐释其在交通强国战略中的践行与展望。回顾“两路”精神的历史起源和核心价值,展示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分析时空观念变迁对“两路”精神传承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当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聚焦“两路”精神,阐释其在交通强国战略中的践行与展望。回顾“两路”精神的历史起源和核心价值,展示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分析时空观念变迁对“两路”精神传承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当下,探讨这一精神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基于此,深入探讨在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中“两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并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包括加强教育传播、促进文化融合、建立国际交流平台,旨在为交通强国战略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路”精神 时空观念 交通强国 现代应用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意境营造在茶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程茂杰 王旭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88-90,共3页
本文将以茶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相结合为切入点,结合茶禅文化深入研究如何在满足审美要求的基础上,为空间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对... 本文将以茶文化中的文化内涵与意境营造相结合为切入点,结合茶禅文化深入研究如何在满足审美要求的基础上,为空间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思路。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修身养性功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茶禅空间的发展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然而,当前茶禅空间的品质参差不齐,存在缺乏文化内涵支撑、过于追求形式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茶禅空间设计布局的方向以及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禅空间 自然元素 人文精神 意境营造
下载PDF
场所精神视域下的大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研究
10
作者 巩玲慧 王佳玉 谭杰 《工业设计》 2024年第4期65-68,共4页
大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作为在课堂以外进行多样化学习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是提供非正式学习的地方,而且是学生思想交流的地方。场所精神下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关注于校园文化、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来优化非正式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 大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作为在课堂以外进行多样化学习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是提供非正式学习的地方,而且是学生思想交流的地方。场所精神下的非正式学习空间,关注于校园文化、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来优化非正式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归属感,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文章从场所精神的功能性和精神性出发,探讨大学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影响,进而形成有效设计。文章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场所精神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学习成果有着显著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并进行设计实践。以期创造出具有典型性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非正式学习空间 主体性 空间设计 大学校园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机理、时空延展与赓续弘扬
11
作者 柳丽 盛晓迪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伴随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逐步扩大。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层面互为融通、相互贯通,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构成一个逻辑发展历史。伟大建党精神... 党的二十大号召全党学习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伴随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伟大建党精神的影响逐步扩大。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层面互为融通、相互贯通,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构成一个逻辑发展历史。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呈现出逐步延展的态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体呈现、多维彰显。新时代新征程,要不断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赓续弘扬,在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中保持继续奋进的强大定力,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提振继续奋进的不竭动力,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提升不断斗争的高强本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内在机理 时空延展 赓续弘扬
下载PDF
桌景•梯城:公共绿地下的一场城市实验
12
作者 刘珩 杨志奇 《世界建筑导报》 2024年第2期19-22,共4页
本次设计实践性研究从城市的多元化出发,在深圳高密度发展的地域特征中探索“弹性绿地”建设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元性。南沙原创在深圳留仙洞万科云设计公社B4/A3从场所自然或人为场所中更一般性的范畴之间的日常空间体验感出发,以“梯... 本次设计实践性研究从城市的多元化出发,在深圳高密度发展的地域特征中探索“弹性绿地”建设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元性。南沙原创在深圳留仙洞万科云设计公社B4/A3从场所自然或人为场所中更一般性的范畴之间的日常空间体验感出发,以“梯城”和“桌景”设计理念引入,建构结构空间的划分,历史功能化的重构复合功能空间。充分体现“结构”与“空间”关系所具有的造型特质,营造结构即空间,同时满足用地属性绿化需求,赋能多型的地上与地下共享空间。“化整为零”的设计策略可逆性的运用,在地性的解读城市建筑学进行当代的实践探索,以实验的城市理念空间重构物质环境,唤醒人的感官体验和精神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绿地的空间可能性 结构空间 地上/地下 在地性 场所精神
下载PDF
柔性密度下的高校空间设计策略
13
作者 谢德萍 《城市建筑》 2024年第5期218-222,共5页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不是拘泥于传统,根据功能和等级划分的学校,而是一个从形态上有助于思想传播的场所。方案采用了柔性密度下横向线性交织的空间组织方式,而非垂直空间组织方式;打造了一个既有机又有序的“艺术村落组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国际设计学院不是拘泥于传统,根据功能和等级划分的学校,而是一个从形态上有助于思想传播的场所。方案采用了柔性密度下横向线性交织的空间组织方式,而非垂直空间组织方式;打造了一个既有机又有序的“艺术村落组团”。在设计创作中,从协调与周边建筑关系入手,顺延新旧教学群落的轴线关系,营造柔性密度下“一川两岸”的空间形态,塑造成一个三维流动空间;在内部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室外空间、多元化的共享空间。同时,呼应外部的物理环境,顺延各种环境的颜色到立面上,形成多彩的、富有国际性的建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一川两岸 流动空间 艺术村落 剖切 多彩校园
下载PDF
藏象学说视野下营卫系统的总体构建
14
作者 张伟 李国臣 黄美松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844-848,共5页
营卫系统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部分,前者是指血脉、经脉形成的网状通道系统;后者是指玄府—络脉体系,即血络、络脉及其临近的玄府、皮腠,涵盖四肢百骸之微观系统,包括细小微结构和非结构化通道。从气血的生成、运行和转化全过程来看,脏腑... 营卫系统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部分,前者是指血脉、经脉形成的网状通道系统;后者是指玄府—络脉体系,即血络、络脉及其临近的玄府、皮腠,涵盖四肢百骸之微观系统,包括细小微结构和非结构化通道。从气血的生成、运行和转化全过程来看,脏腑、经络和营卫这三个部分,一脉相承,既有结构特征,也蕴含功能特色。营卫系统也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营卫系统具有时空开阖性,神机互用是营卫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与信息的正常交感;营卫是气化的主要场所,三焦仅是气化的重要场所而不是全部。营卫失调包括气血亏虚不荣、气机郁滞不通、气化开阖不利三个层次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卫 经络 气化 时空 系统 气血 精气神 体用合一
下载PDF
场所精神理论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以黄南村村民活动中心改造设计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勇 程瑞强 张施泉 《设计艺术研究》 2023年第2期5-9,共5页
乡村公共空间历来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文明建设之魂。但在现今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中缺乏了乡土文化的气息,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价值。本文以诺伯舒兹的“场所精神”理论为基础,从地域方向感、文化认同感,精神归属感三个方面,对松... 乡村公共空间历来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文明建设之魂。但在现今的乡村公共空间设计中缺乏了乡土文化的气息,失去了原有的文化价值。本文以诺伯舒兹的“场所精神”理论为基础,从地域方向感、文化认同感,精神归属感三个方面,对松阳县黄南村的村民活动中心展开设计分析,总结设计方法,探讨乡村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营造,塑造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乡村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乡村公共空间 乡土文化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场所精神视域下图书馆的空间营造研究——以IFLA年度公共图书馆奖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祁宁 高欣妍 《图书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0-96,共7页
图书馆作为城市的建筑地标、风景地标和文化地标,其场所功能与职责正在发生转变。文章以场所精神为理论基础,探讨其与图书馆的内在联系,并以IFLA年度公共图书馆奖为例,从场所的特征、意义和价值等视角出发,分析各馆是如何从景观、建筑... 图书馆作为城市的建筑地标、风景地标和文化地标,其场所功能与职责正在发生转变。文章以场所精神为理论基础,探讨其与图书馆的内在联系,并以IFLA年度公共图书馆奖为例,从场所的特征、意义和价值等视角出发,分析各馆是如何从景观、建筑、空间、文化、功能、信息、服务等方面诠释其场所精神,以期从提升公众审美感知、提高空间表现力、传承历史文脉、创建多元智慧场所、提高服务效能等方面,为我国图书馆的空间营造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图书馆 空间营造 IFLA 年度公共图书馆奖
下载PDF
文化产业引导下的文创商业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光 张乾元 刘宇 《设计》 2023年第5期10-13,共4页
通过以文化产业中的文创设计及一系列活动与随之携带的衍生文创产品为媒介,寻求服务于文化产业下相关的商业空间设计的策略及方法。以文化IP形象及相关衍生产品为基础厘清时代背景与发展脉络,结合各要素使其融入于商业建筑空间丰富多元... 通过以文化产业中的文创设计及一系列活动与随之携带的衍生文创产品为媒介,寻求服务于文化产业下相关的商业空间设计的策略及方法。以文化IP形象及相关衍生产品为基础厘清时代背景与发展脉络,结合各要素使其融入于商业建筑空间丰富多元的设计形式中。得出文创元素结合现代设计形式作用于商业空间设计中的策略及方法。文创商业空间不应只为了单纯的商品运营而存在,更要在文化背景下增添其自身元素符号的释放与融合,空间中各元素、符号及构件相互关联并突出其文化内涵,最终形成完整的脉络与文化创意体系,并达到文化符号与商业运行高度融合的运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创设计 商业空间 情感设计 可视化 场所精神
下载PDF
红岩精神的视觉空间再生产与跨媒介传播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红雨 杨志远 《重庆社会科学》 2023年第4期125-136,共12页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与传承对精神谱系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红岩精神通过物质性、社会性、精神性的建构搭建起多维的红岩视觉空间,并通过多元媒介进行全方位的传播。通过对红岩空间的“三元性”...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与传承对精神谱系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红岩精神通过物质性、社会性、精神性的建构搭建起多维的红岩视觉空间,并通过多元媒介进行全方位的传播。通过对红岩空间的“三元性”探讨,凝练出红岩视觉空间的丰富性、交互性和延展性特征并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空间传承与跨媒介传播的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岩精神 空间生产 视觉空间 跨媒介传播
下载PDF
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空间精神研究——基于网络游客感知
19
作者 李晋宏 申欢欢 陈海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92-96,共5页
不同空间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感知与精神领悟,深入探究地域空间精神,能够更好地挖掘地域特色,传承、整合、提炼、升华地方文化,进而引导、强化、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从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至悦志悦神的境界。旅游区空间精神的研究,有... 不同空间可以让人产生不同的感知与精神领悟,深入探究地域空间精神,能够更好地挖掘地域特色,传承、整合、提炼、升华地方文化,进而引导、强化、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实现从悦耳悦目到悦心悦意至悦志悦神的境界。旅游区空间精神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及区域一体化,通过发展旅游凝聚国家精神。以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为例,对携程网游客评论文本进行感知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旅游区的空间精神感知集中于空间特征、文化环境、感知体验三个维度;以黄河为依托的旅游区能够体现一脉相承的空间精神;黄河文明与民族精神是游客对旅游区文化认同的凝聚点;旅游区的空间完整性被行政区划割裂,导致空间精神的人为分离或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精神 黄河 壶口瀑布 游客感知 网络文本
下载PDF
空间体验:在城市记忆中重塑场所精神--以梧州骑楼街道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祥贵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4-41,共8页
街道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和民俗风情,其活力来源于对其场所精神的传承和场所记忆的留存。在梧州骑楼百年发展史中,骑楼街道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空间特征和场所特征。骑楼街道依托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街道承载着一个城市的记忆、文化和民俗风情,其活力来源于对其场所精神的传承和场所记忆的留存。在梧州骑楼百年发展史中,骑楼街道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空间特征和场所特征。骑楼街道依托一脉相承的岭南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商埠文化、日常生活文化等独特的文化记忆及其场所精神。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骑楼街道存在场所精神流失与城市文化记忆危机问题。骑楼街道在建设中需要注重对场所感的营造和骑楼记忆的活化。营造逼真的骑楼街道空间体验情境、创新骑楼街道空间文化体验主题、开展骑楼街道空间参与性活动、设计并创新骑楼街道空间体验产品,是激发骑楼街道场所活力、延续骑楼街道文脉、留存骑楼街道记忆、重塑骑楼街道场所精神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梧州骑楼 街道空间 城市记忆 文化记忆 场所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