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7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eldwork Test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n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on Six Types of Atrium Space in Cold Climates 被引量:3
1
作者 Ye-Hao Song Jun-Jie Li +2 位作者 Ning Zhu Jia-Liang Wang Zheng-Hao Lin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4年第4期84-90,共7页
Since the research on verification to passive design strategies in sustainable building is at the initial stage,and its test method and verification conclusion are not scientific enough to validate,this paper proposes... Since the research on verification to passive design strategies in sustainable building is at the initial stage,and its test method and verification conclusion are not scientific enough to validate,this paper propos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to quantitative optimization of passive strategies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building environment. Adopting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this research chooses six types of atrium space in cold climate in China as a prototype,focusing on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difference in and between atrium and building main space. Spatial parameters of the atrium space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factors: spatial geometry,interfacial properties,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ed categories. With subdividing these four factors into sub-factors,this paper makes crosscomparison among the sub-factors to clarify passive strategies effectiveness in atrium. Data comparison analysis shows that Winter atrium passive strategy in cold regions from traditional view is not obviou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and test data need to be stratified refined in atrium design in case of optimizing passive strategy from building prototype persp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um space build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fieldwork test space effect
下载PDF
Technology and test results of space adaptability of passive hydrogen maser
2
作者 Hefei Zheng Lianshan Gao +4 位作者 Keming Feng Jing Li Wenming Wang Chunyan Cao Jihong 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2期251-256,共6页
Based on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and the electric property design of the passive hydrogen maser, the technology and test results of its space adaptability a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special launch conditions and space ... Based on the operating principle and the electric property design of the passive hydrogen maser, the technology and test results of its space adaptability a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special launch conditions and space environment. The various perturbations affecting the output frequency of such a standard used for the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are specified, such as magnetic field change, vibration, thermal vacuum and radiation. Through the adaptability technology in the aspects above,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pace passive hydrogen maser sufficiently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space operation. At present, the space passive hydrogen maser is working normally on board, indicating that the space adaptability satisfi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sive hydrogen maser space ADAPTABILITY performance test
下载PDF
新时期航天器环境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晓宁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空间事业的发展对航天器环境工程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为该专业技术进步和领域延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10年来,伴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国航天器环境工程领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回顾了... 空间事业的发展对航天器环境工程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为该专业技术进步和领域延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近10年来,伴随着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国航天器环境工程领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器环境工程的发展历程,围绕中国空间站长期运行、深空探测新任务、低轨巨型星座建设等提出的新需求,分析了航天器环境工程将面对的挑战和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结合具体工作内容介绍了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在LEO辐射环境在轨探测与数据应用、特殊空间环境效应与防护、火星探测器特殊力热环境试验技术和航天器产品环境试验ISO标准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在建设航天强国的过程中,航天器环境工程必将伴随着航天器整体技术的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的跃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环境工程 空间环境效应 环境试验 中国空间站 低轨星座 深空探测
下载PDF
微波频段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设计
4
作者 霍佳雨 姚宗杉 +2 位作者 张文尊 刘列 高博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775-780,共6页
为提高频率选择表面的性能,使其可精确控制电磁波在微波频段下的传播特性,实现对电磁波的反射、透射或吸收,设计了一种微波频段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该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尺寸为0.024λ×0.024λ,小型化性能良好。在1~10 GHz范围内有... 为提高频率选择表面的性能,使其可精确控制电磁波在微波频段下的传播特性,实现对电磁波的反射、透射或吸收,设计了一种微波频段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该频率选择表面单元尺寸为0.024λ×0.024λ,小型化性能良好。在1~10 GHz范围内有3个通带,具有极好的极化稳定性和角度稳定性,可保持工作频率和带宽不变,传输性能良好。该研究结果可作为频率选择表面分析的依据,为其小型化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选择表面 微波频段 小型化 多波段 自由空间测试法
下载PDF
2/1樟单基发射药的真空与非真空环境安定性试验可替代性研究
5
作者 张丽梅 周传霞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0,共6页
基于深空探测用单基发射药在外太空中要经受长时间真空、温度交变等复杂的太空环境,而现有标准的安定性评估方法对其不适用的情况,设计了2/1樟单基发射药在75℃高温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的对比试验,测试双环境应力下药剂的安定剂含量、热... 基于深空探测用单基发射药在外太空中要经受长时间真空、温度交变等复杂的太空环境,而现有标准的安定性评估方法对其不适用的情况,设计了2/1樟单基发射药在75℃高温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的对比试验,测试双环境应力下药剂的安定剂含量、热分解性能及药剂成分等安定性敏感参量。结果表明:在试验周期10d内,药剂在75℃真空和非真空的试验环境下,其二苯胺含量、分解温度和氮含量等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可为单基发射药在复杂多变环境下的安定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基发射药 安定性评估 深空 环境替代试验 二苯胺
下载PDF
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与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6
作者 胡伟 李砥柱 +2 位作者 林志 冯世进 黄勇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1674,1685,共15页
目前对多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机制的认识尚不全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也还不成熟。采用自制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双锚片螺旋锚的多角度倾斜拉拔模型试验,分析了荷载倾角、埋深比对荷载−位移曲线和抗拔承载力因子的影响规律。通过量化... 目前对多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特性机制的认识尚不全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也还不成熟。采用自制模型试验装置开展了双锚片螺旋锚的多角度倾斜拉拔模型试验,分析了荷载倾角、埋深比对荷载−位移曲线和抗拔承载力因子的影响规律。通过量化水平向和竖向的控制程度分析了两个方向的耦合效应;基于数值模拟标定了锚片间距和荷载倾角对锚片上土压力的影响,提出了锚片上土压力影响系数计算方法,引入考虑位移影响的土压力近似计算方法和p-y曲线法,构建了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力学模型,提出了双锚片螺旋锚倾斜拉拔承载力计算方法和相应步骤,并在3个试验案例的计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提模型和计算方法的研究思路可推广至其他多锚片的情况,但螺旋锚需满足属于刚性短桩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锚 倾斜拉拔 模型试验 锚片间距 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递归认证测试的SIP协议形式化分析
7
作者 姚萌萌 王宇 洪瑜平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6-1594,共9页
文章以形式化分析方法证明协议安全为研究目的,以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可伸缩性等特性的SIP协议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串空间理论改进的递归认证测试形式化分析方法,分析了一种BAN逻辑证明安全的SIP身份认证协商协议,发现了该协议执行过... 文章以形式化分析方法证明协议安全为研究目的,以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可伸缩性等特性的SIP协议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串空间理论改进的递归认证测试形式化分析方法,分析了一种BAN逻辑证明安全的SIP身份认证协商协议,发现了该协议执行过程中协议格式不准确、易受中间人攻击的缺陷,并提出了针对该协议缺陷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文章所提出的递归认证测试形式化分析方法比BAN逻辑更适用、更有效,同时改进方案也增强了SIP身份认证协商协议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P协议 递归认证测试 串空间 形式化分析方法
下载PDF
贯通型标准JRC双节理剪切力学及声发射特性研究
8
作者 王刚 刘廷方 +4 位作者 王长盛 蒋宇静 王鹏举 张书博 肖智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0-509,共10页
节理岩体的抗剪性能是影响工程岩体强度及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标准JRC节理面模具和固定夹板,采取一体化浇筑方式制备不同节理面间距和不同粗糙度的双节理试样,结合声发射(acousticemission,AE)技术探究不同法向应力条... 节理岩体的抗剪性能是影响工程岩体强度及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基于3D打印技术制作标准JRC节理面模具和固定夹板,采取一体化浇筑方式制备不同节理面间距和不同粗糙度的双节理试样,结合声发射(acousticemission,AE)技术探究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粗糙双节理岩体剪切力学特性和破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形态受节理粗糙度和法向应力共同影响。随JRC和法向应力的增加,剪切应力软化程度加重;法向应力较大时,峰后阶段剪切应力存在多次突降现象,突降值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峰值剪切强度出现在双节理间岩石夹层断裂时刻,随JRC和法向应力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随节理面间距增加呈减小趋势。AE结果表明:岩石夹层断裂时刻AE能量大幅突增,AE能量峰值稍滞后于剪切应力峰值,随法向应力的增加,AE能量峰值和累积AE能量值增大;AE定位点空间上集中于岩石夹层部分,时间上频发于200~600 s内,随节理面间距的增加,AE定位点的集中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双节理 直剪试验 节理面间距 JRC 声发射
下载PDF
超声测量前额空间比联合无创产前DNA筛查早孕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
9
作者 张玉敏 谢斌 +1 位作者 陈杰能 赵现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前额空间比(PFSR),探讨其联合无创产前DNA检测(NIPT)在早孕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早孕期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检测的高危孕妇80例,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及NIPT,以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检测...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前额空间比(PFSR),探讨其联合无创产前DNA检测(NIPT)在早孕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早孕期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检测的高危孕妇80例,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及NIPT,以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测量PFSR、NIPT及两者联合应用筛查早孕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高危孕妇中,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检测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11例,其中21-三体综合征6例,18-三体综合征2例,13-三体综合征2例,Turner综合征1例。超声测量PFSR筛查早孕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63.64%、86.96%、83.75%;NIPT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2.73%、88.41%、86.25%;两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0.91%、98.55%、97.50%,均高于单一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测量PFSR联合NIPT能提高筛查早孕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诊断效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产前 前额空间比 无创产前DNA检测 染色体异常 胎儿
下载PDF
Dead Space Breathing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cies: Determination by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10
作者 Harrison Ngue Maranda Ngue +2 位作者 Ian Lee Ching-Fei Chang Ahmet Baydur 《Ope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2022年第1期15-36,共22页
Rationale: Patients with cancer commonly experience dyspnea originating from ventilatory, circulatory and musculoskeletal sources, and dyspnea is best determined by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ET). Objectives:... Rationale: Patients with cancer commonly experience dyspnea originating from ventilatory, circulatory and musculoskeletal sources, and dyspnea is best determined by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PET). Objectives: In this retrospective pilot study, we evaluated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and solid malignancies by CPET to determine the primary source of their dyspnea. Methods: Subjects were exercised on a cycle ergometer with increasing workloads. Minute ventilation, heart rate, breathing reserve, oxygen uptake (V’O<sub>2</sub>), O<sub>2</sub>-pulse, ventilatory equivalents for carbon dioxide and oxygen (V’<sub>E</sub>/V’CO<sub>2</sub> and V’<sub>E</sub>/V’O<sub>2</sub>, respectively)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and peak exercise. The slope and intercept for V’<sub>E</sub>/V’CO<sub>2</sub> was computed for all subjects. Peak V’O<sub>2</sub> 4% predicted indicated a circulatory or ventilatory limitation. Results: Complete 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data were available for 36 patients (M/F 20/16);32 (89%) exhibited ventilatory or circulatory limitation as shown by a reduced peak V’O<sub>2</sub> and 10 subjects with normal physiologic data. The largest cohort comprised the pulmonary vascular group (n = 18) whose mean ± SD peak V’O<sub>2</sub> was 61% ± 17% predicted. There were close associations between V’O<sub>2</sub> and spirometric values. Peak V’<sub>E</sub>/V’O<sub>2</sub> and V’<sub>E</sub>/V’CO<sub>2</sub> were highest in the circulatory and ventilatory cohorts, consistent with increase in dead space breathing. The intercept of the V’<sub>E</sub>-V’CO<sub>2</sub> relationship was lowest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impairment. Conclusion: Dyspneic patients with malignancies exhibit dead space breathing, many exhibiting a circulatory source for exercise limitation with a prominent pulmonary vascular component. Potential factors include effects of chemo- and radiation therapy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ulmonary vascular endothel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 Cardiovascular Limitation Dead space Breathing DYSPNEA MALIGNANCIES Oxygen Uptake Pulmonary Vascular Limitation Ventilatory Equivalents
下载PDF
一种面向空间增材制造的微重力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方法
11
作者 贾磊 胡玉龙 施博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4期18-21,共4页
空间增材制造能够将产品全部或部分脱离传统地面制造模式,实现在轨制造或原位制造大型构件。然而,高真空、微重力等复杂特殊的环境使得空间增材制造与地面制造差异很大。为了确保空间增材制造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需要在地面环境条件... 空间增材制造能够将产品全部或部分脱离传统地面制造模式,实现在轨制造或原位制造大型构件。然而,高真空、微重力等复杂特殊的环境使得空间增材制造与地面制造差异很大。为了确保空间增材制造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需要在地面环境条件下对微重力环境进行有效模拟。为此,设计一种微重力场的增材制造地面环境模拟试验装置,并开展微重力环境试验研究,对空间增材制造成形工艺过程进行实际模拟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增材制造 微重力环境 试验装置 地面制造模式 成形工艺
下载PDF
空间站舱内微量有害气体状态评价和流转分析
12
作者 杨润泽 王传增 +4 位作者 卞强 周国栋 刘向阳 吴志强 杨松林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3期283-289,共7页
文章聚焦于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中微量有害气体的整体状态和控制情况,阐述了微量有害气体随舱内物质循环向冷凝水回收净化以及CO_(2)去除和还原等环节流转的规律。通过在轨状态分析、地面比对评估试验结果和流转特性分析,说明中国空... 文章聚焦于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中微量有害气体的整体状态和控制情况,阐述了微量有害气体随舱内物质循环向冷凝水回收净化以及CO_(2)去除和还原等环节流转的规律。通过在轨状态分析、地面比对评估试验结果和流转特性分析,说明中国空间站各净化系统对舱内微量污染物成分进行了有效控制,舱内空气中微量有害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研究旨在为后续微量有害气体净化环节的运行和监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间站 舱内环境控制 微量有害气体 空气净化 评估试验
下载PDF
模态测试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及传感器布置应用
13
作者 王志宇 陈华钊 +2 位作者 施袁锋 张惊朝 戴靠山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71,共10页
模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会受测试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建模假设和参数估计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研究模态测试中模态参数的不确定性水平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费希尔信息矩阵的快速模态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模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会受测试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建模假设和参数估计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为研究模态测试中模态参数的不确定性水平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和费希尔信息矩阵的快速模态参数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探讨包括振动信号的采样时长、采样频率、采样信噪比和结构的阻尼比等多种因素对模态参数不确定性水平的影响,同时提出利用模态参数不确定性水平来优化传感器布置策略的实用性建议.结果表明:模态参数的不确定性水平随采样时长、采样频率、信噪比和传感器数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结构阻尼比的增大而升高;对于均匀分布结构,多数传感器布置在结构顶部和中上部,少数布置在中下部时,模态参数的整体不确定性水平较低,是一种相对较优的传感器布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测试 不确定性分析 费希尔信息矩阵 状态空间方法
下载PDF
双壳体核电厂空间减震结构的竖向动力试验研究
14
作者 刘文光 王宇端 张强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为降低核电厂内安全壳的竖向加速度,提出了一种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基于该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了简化三质点三自由度动力模型,进一步给出了结构响应传递函数并进行了参数分析,明确了结构质量比、阻尼比和频率比对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 为降低核电厂内安全壳的竖向加速度,提出了一种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基于该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了简化三质点三自由度动力模型,进一步给出了结构响应传递函数并进行了参数分析,明确了结构质量比、阻尼比和频率比对结构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完成了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的缩尺振动台动力试验。结果表明: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可减小内安全壳的竖向加速度,减震率为12.23%~27.84%。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的振动台试验响应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所提出的双壳体空间减震结构简化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双壳体空间减震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体核电厂 空间减震 传递函数 振动台试验 竖向减震
下载PDF
针对组网雷达的无人机集群转发式欺骗干扰时延误差研究
15
作者 时晨光 闻雯 +2 位作者 宋海伟 田达 周建江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在现代战争中,利用无人机集群对敌方组网雷达进行欺骗干扰作为一种有效对抗手段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面对复杂作战环境,无人机集群搭载的数字存储转发设备因其精度受限而存在转发时延误差,这将导致实际生成的虚假目标点和预设虚假目标... 在现代战争中,利用无人机集群对敌方组网雷达进行欺骗干扰作为一种有效对抗手段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面对复杂作战环境,无人机集群搭载的数字存储转发设备因其精度受限而存在转发时延误差,这将导致实际生成的虚假目标点和预设虚假目标点产生偏移,使欺骗效果大打折扣。针对此问题,本文在组网雷达站址及其射频辐射参数等信息先验已知的情况下,基于“同源检验”思想,在组网雷达空间分辨率一定时,分析了数字存储转发技术对组网雷达进行有效欺骗干扰的边界条件,并针对典型组网雷达系统,探明了转发延迟误差与欺骗干扰效果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分析和推导的结果能够对实际干扰机性能可否对组网雷达实施有效欺骗干扰给出可行性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发式欺骗干扰 组网雷达 时延误差 同源检验 空间分辨单元 DRFM 无人机集群
下载PDF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试验验证方法述评
16
作者 高文 孙玉玮 +4 位作者 毕研强 李西园 陶东兴 刘守文 杨晓宁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5期523-531,共9页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间望远镜,也是继哈勃空间望远镜之后的又一旗舰级望远镜任务,该望远镜装备有须在深低温环境下运行的大尺寸和高精度光学器件,常规试验方法及设备不能满足其研制需求。为平衡研制...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空间望远镜,也是继哈勃空间望远镜之后的又一旗舰级望远镜任务,该望远镜装备有须在深低温环境下运行的大尺寸和高精度光学器件,常规试验方法及设备不能满足其研制需求。为平衡研制周期、研制成本以及任务整体可靠性,JWST采用了不同于传统航天器的试验验证方法,即集成模型仿真验证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文章对JWST的分系统级、系统级试验验证方法进行调研分析,并简述其地面试验系统设备的改造情况,以期为我国未来大型航天器试验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 真空低温环境 试验验证 试验设备
下载PDF
深度融合频域和空间域特征的多粒度动态场景图像去模糊网络
17
作者 陈姿含 张红云 +1 位作者 苗夺谦 蔡克参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7-569,共13页
动态场景下的图像去模糊具有高度的不适定性,相机与被拍摄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使模糊呈现非均匀性.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大多集中于空间域而忽略频域对于结构及细节恢复的潜在贡献,导致去模糊效果欠佳.为了解决此问题,文中重新审视频域信息... 动态场景下的图像去模糊具有高度的不适定性,相机与被拍摄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使模糊呈现非均匀性.现有深度学习方法大多集中于空间域而忽略频域对于结构及细节恢复的潜在贡献,导致去模糊效果欠佳.为了解决此问题,文中重新审视频域信息在图像去模糊中的作用,提出深度融合频域和空间域特征的多粒度动态场景图像去模糊网络.首先,提出频域门控的频空特征深度融合模块,充分挖掘空间域和频域信息间的相关性,减少融合后特征的冗余,增强两域之间的互补.然后,构建多粒度去模糊网络,充分利用空间域和频域中的不同粒度信息进行从粗到细的图像去模糊.最后,针对训练和测试时输入特征图尺寸不同导致的频域特征图分辨率不匹配问题,采用频域分辨率自适应的测试策略,保持频率变化的一致性.在合成数据集GoPro、HIDE和真实数据集RealBlur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网络在重建清晰图像方面表现较优,同时参数量及效率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场景图像去模糊 多粒度去模糊网络 频域门控 频空特征深度融合 自适应测试
下载PDF
夏热地区室外“常全影”空间多阶段设计检验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李怡楠 龚兆先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7期12-16,共5页
为应对夏热地区夏季晴日人们在室外活动期间的日照暴晒,设计构建“常全影”空间是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然而,“常全影”空间涉及阴影的时空动态,不能仅靠常规设计原理和经验对设计形成的“常全影”空间结果状态进行评价和判断,需基于多... 为应对夏热地区夏季晴日人们在室外活动期间的日照暴晒,设计构建“常全影”空间是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然而,“常全影”空间涉及阴影的时空动态,不能仅靠常规设计原理和经验对设计形成的“常全影”空间结果状态进行评价和判断,需基于多设计阶段的计算机日照阴影模拟验证,进行“常全影”空间设计过程的全程检验,从而助力其全面设计的实现。文章分析了“常全影”空间目标导向下的设计目标、方法、过程特征,阐明了利用计算机日照阴影模拟验证的设计检验内容和方法,并建立了分阶段、循序渐进的设计检验过程指引,为在一般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常全影”空间的设计实现提供方法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全影”空间 检验 日照模拟 设计检验 夏热地区
下载PDF
空间引力波星载望远镜测试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兰强 曾意 +5 位作者 吴小虎 杨金生 阮晓莉 辛强 顾乃庭 饶长辉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1,共16页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星载望远镜承担太空超长干涉光路双向光束准直的重要作用。空间引力波探测对星载望远镜提出了pm级光程稳定性和低于10^(-10)级后向杂散光水平的极高要求。超高水平指标要求超过了当前测试技术的精度极限,因此,...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星载望远镜承担太空超长干涉光路双向光束准直的重要作用。空间引力波探测对星载望远镜提出了pm级光程稳定性和低于10^(-10)级后向杂散光水平的极高要求。超高水平指标要求超过了当前测试技术的精度极限,因此,针对星载望远镜发展测试与评估技术并开展系统超高精度测试是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成功的重要前提。本文在概述国内外在研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星载望远镜研制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星载望远镜的核心技术指标——光程稳定性和后向杂散光,介绍了在研望远镜的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和已经取得的部分测试成果,以及各研究单位进一步的测试计划,为我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星载望远镜测试与评估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星载望远镜 地面测试 光程稳定性 后向杂散光
下载PDF
高密度立交出入口车辆纵向运行特性
20
作者 徐同 张雪榆 +2 位作者 张杰 矫成武 徐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6-826,共11页
为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主线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速度特征,在重庆市选取了5座立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7名驾驶员的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通过speedbox和mobileye等实验仪器采集的数据,包括车辆运行速度、纵向加速度等,对... 为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主线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速度特征,在重庆市选取了5座立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7名驾驶员的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通过speedbox和mobileye等实验仪器采集的数据,包括车辆运行速度、纵向加速度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按入口、出口及连接段分类提取数据,绘制出对应的速度曲线图,以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出入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入口处速度趋势有两类,平行式入口是上升-平稳,直接式入口是持续上升,平行式入口速度均值高于直接式,平行式入口速度标准差小于直接式;不同类型入口对驾驶人的加速操作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平行式入口在纵向加速度均值上较直接式入口低;出口处速度分布整体呈平稳下降趋势,平行式的运行速度均值低于直接式,但速度标准差却更高;出口速度变化特征点受驾驶人在主线出口减速偏好性影响;平行式出口减速度最大值与均值均大于直接式;相邻立交净距较短时,连接段的速度变化较为平缓,并且不同驾驶人的速度幅值比较接近;而常规净距的相邻立交,连接段的速度波动性大且离散。研究成果为高密度互通立交出入口及连接段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安全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撑以及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立交 小净距立交 实车驾驶实验 立交出入口 运行速度 纵向加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