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of Quercus aquifolioides on Sejila Mountain,Tibet,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Zhiqiang Shen Jie Lu +4 位作者 Min Hua Xiaoqin Tang Xingle Qu Jingli Xue Jiangping F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00-409,共10页
Understand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provides basic ecological data related to species and ecosystems.Our objective wa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maintenance of Quercus aquifolioides populations.Using... Understand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provides basic ecological data related to species and ecosystems.Our objective wa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maintenance of Quercus aquifolioides populations.Using a 1 ha permanent sample plot data for Q.aquifolioides on Sejila Mountain,Tibet Autonomous Region(Tibet),China,we analyze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Q.aquifolioides by combining data for diameter class,static life table and survival curve.Simultaneously,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Q.aquifolioides was studied using Ripley’s L Function in point pattern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1) Individuals in Q.aquifolioides populations were mainly aggregated in the youngest age classes,that accounted for94.3% of the individuals; the older age classes had much smaller populations.Although the youngest age classes(ClassesⅠ and Ⅱ) had fewer individuals than Class Ⅲ,the total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 classes Ⅰ and Ⅱ was also greater than in classes Ⅳ to Ⅸ.In terms of tree height,fewsaplings,more medium-sized saplings and few large-sized trees were found.The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of Q.aquifolioides populations formed an atypical ‘pyramid’type; the population was expanding,but growth was limited,tending toward a stable population.(2) Mortality of Q.aquifolioides increased continuously with age; life expectancy decreased over time,and the survivorship curve was close to a Deevey I curve.(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Q.aquifolioides varied widely across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Saplings and medium-sized tree showed aggregated distributions at the scales of 0–33 m and 0–29 m,respectively.The aggregation intensities of saplings and medium-sized trees at small scales were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at of large-sized trees.However,large-sized trees showed a random distribution at most scales.(4) No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among saplings,medium-and large-sized trees at small scales,while a significant and negative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as the scale increased.Strong competition was found among saplings,medium-and large-sized trees,while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medium-and largesized trees at all scales.Biotic interactions and local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Q.aquifolioides populations most stro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nt pattern analysis population structure quercus aquifolioides Sejila Mountain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下载PD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axus cuspidata in Muling reg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9
2
作者 ZU Yuan-gang CHEN Hua-feng WANG Wen-jie NIE Shao-qua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0-82,共3页
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distribution pattern, site condi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yew T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 in Muling Forest Bureau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in April, 2005. Results sho... 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distribution pattern, site condi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yew T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 in Muling Forest Bureau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in April, 2005. Results showed that yew is mainly distributed under the main storey of natural mixed forest of conifer and broadleaf, the soil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yew site is high (40%-60%), the pH value of soil is relatively lower (4.7-5.5), and that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wild yew is not rational, belonging to the degeneration popul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reasons leading to the population decline. Although the site conditions of Muling area are suitable for the growth of wild yew, the population of wild yew shows a decline tendenc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middle-sized adult yew trees have been cut, young yews are often grazed by wildlife, and that the trunks of adult yew tend to be hol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xus cuspidata Sieb. et Zucc. YEW population structur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Site conditions
下载PDF
Simulation Analysis on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Population in Shenyang City,China in Late 20th Century 被引量:5
3
作者 QIN Zhiqin ZHANG Pingy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1期110-118,共9页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can reflect significantly urban function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Shenyang, as a typical old industrial city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spatial dist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can reflect significantly urban function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Shenyang, as a typical old industrial city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transformation, resulting in the change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ub-district data of Chinese national population censuses in 1982, 1990 and 2000, this study simulates the evolution pattern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in Shenyang City.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 and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 we found that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n the whole, has presented a balanced and decentralized trend since the 1980s, which characterizes with Chinese suburbanization.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attern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negative exponential model fitted the distribution best, and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in the inner suburb kept increasing gradually, meanwhil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has presented a polycentric feature since the 1980s.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show that population in the urban core concentrate significantly all the time.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in the inner suburb influences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more and more importantly, but the concentration intensity of population cores in inner suburb is still 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人口 中国 空间格局 仿真分析 城市郊区化 城市空间结构 后期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4
作者 孙平军 卢铭沁 +1 位作者 王亚辉 曹乃刚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人口结构演变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明晰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利用随机效... 人口结构演变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明晰其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对促进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第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201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结构特征,利用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将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结构因素统一纳入“内外交互作用”框架分析并优化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人口结构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涉及到人口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城乡结构与规模等属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围绕“双核心”地区呈带状分布,重庆地区男女性别比普遍高于四川地区,主要与地区产业结构相关,人口数量、受教育程度以及城镇化率大幅提升,且空间上围绕“双核心”地区呈明显“核心-外围”特征。②人口具有自我发展的生产性及空间分布的流动性,表征为源于内部结构变化的自然增长和源于外部环境影响的机械增长,是地方化与区域化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包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外部因素以及人口结构内部因素使区域人口“流”发生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环境因素引致的人口流动和机械增长作用更明显,而人口自我生产性的下降负向影响着人口的空间分布。③人口不同属性结构演化呈现出的特征对应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不同,人口结构是否合理则通过该地区未来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及与城市发展阶段的匹配程度判断。未来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注重人口与区域的协调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以及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口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空间的合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结构 老龄化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下载PDF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细叶青冈种群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
5
作者 宋思婧 丁山 +3 位作者 庞春梅 郑枭 王通 余树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73-1081,共9页
【目的】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gracilis是中亚热带森林主要构成树种,也是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优势树种之一。研究自然状态下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森林群落中细叶青冈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其动态规... 【目的】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gracilis是中亚热带森林主要构成树种,也是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优势树种之一。研究自然状态下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森林群落中细叶青冈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其动态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对该区域森林生态恢复、细叶青冈种群发展以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hm^(2)(100 m×100 m)固定监测样地2012和2017年2期调查数据,从种群数量特征、龄级结构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细叶青冈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①2012—2017年细叶青冈种群个体从276株增加到291株,死亡个体共25株,新增个体共40株,种群年增长率为1.06%。种群平均胸径从10.65 cm增加到10.82 cm,胸高断面积从4.71 m^(2)·hm^(-2)增加到5.15 m^(2)·hm^(-2)。②细叶青冈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种群结构稳定。③细叶青冈种群新增与死亡个体集中分布在幼苗幼树阶段(Ⅰ~Ⅱ龄级),且随龄级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④细叶青冈整体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转为随机分布。相比2012年,2017年幼苗聚集强度有所减弱,幼树、中树聚集强度稍有增强。⑤各生长阶段间的空间关联均在小尺度表现为正相关,随着尺度的增加过渡到无相关或负相关,2017年除幼树与中树、幼树与大树外,其余生长阶段间的空间正相关稍有增强。【结论】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细叶青冈种群属于稳定增长型种群,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各生长阶段间的空间关联在小尺度空间呈正关联,体现细叶青冈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存策略和适应机制。5 a间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显著,幼龄个体因聚集分布受密度制约而竞争激烈。为维持种群的长期稳定,必要时可分阶段进行人工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细叶青冈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栓皮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李思颖 郭昊天 +3 位作者 陈晓蔚 周梦丽 靳姗姗 闫东锋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9,共10页
森林土壤碳库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人工林土壤碳汇动态变化规律。以河南省国有登封林场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在林地内设置186个样地(10 m... 森林土壤碳库是全球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人工林土壤碳汇动态变化规律。以河南省国有登封林场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法在林地内设置186个样地(10 m×10 m),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构建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出土壤有机碳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栓皮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18.59 g/kg,其空间分布呈斑块状,高低值区分布较为分散;而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47 kg/m ^(2),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但整体分布更均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与胸径、树高等林分因子,与土壤全氮、土壤速效磷等土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构方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受土壤化学性质影响均最大,其中土壤全氮的贡献度最高。研究对于揭示人工林土壤碳汇形成机制,制定土壤碳汇调控技术措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狭叶坡垒种群结构特征及动态研究
7
作者 何巧萍 罗应华 +1 位作者 姜冬冬 零雅茗 《广西林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61-467,共7页
为了解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种群生存现状及动态特征,基于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狭叶坡垒固定动态监测样地,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函数和存活曲线,分析2015年和2021年种群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通过Ripley’s L函数分析种... 为了解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种群生存现状及动态特征,基于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狭叶坡垒固定动态监测样地,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函数和存活曲线,分析2015年和2021年种群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通过Ripley’s L函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狭叶坡垒种群结构总体呈倒“J”型,个体数随龄级增大而减小。2015年,生命期望值在第Ⅴ龄级前随龄级增加而增加,在第Ⅵ龄级减小,第Ⅶ龄级增加,之后随龄级增加而减小;2021年,生命期望值在第Ⅴ龄级前随龄级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第Ⅴ龄级后随龄级增加而减小。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Ⅲ型。生存分析表明,2021年种群的生存率相较于2015年稍有提高。狭叶坡垒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综上所述,群落中的狭叶坡垒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状态,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表 存活曲线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狭叶坡垒
下载PDF
濒危植物长序榆种群径级结构及其生命表分析
8
作者 毛仙龙 吴伟建 +3 位作者 王军峰 何小勇 潘跃武 杜有新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19-24,共6页
以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水竹村长序榆Ulmus elongata野生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并编制生命表以及生存曲线,分析长序榆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径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序榆群落乔木层中长序榆的重要值为57.91%,为该群落的绝对优... 以浙江省松阳县三都乡水竹村长序榆Ulmus elongata野生居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并编制生命表以及生存曲线,分析长序榆种群的分布格局及其径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序榆群落乔木层中长序榆的重要值为57.91%,为该群落的绝对优势树种,重要值大于1%的乔木层树种还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黄檀Dalbergia hupeana、香椿Toona sinensis、朴树Celtis sinensis和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等12种。长序榆种群空间上呈现集群分布格局,种群径级结构总体上呈倒“J”形。径级Ⅰ的幼树个体数量大,占种群个体总数的83.1%,但早期阶段死亡率高,径级Ⅰ~Ⅲ的个体死亡率均在68.4%以上,径级Ⅳ~Ⅶ个体的死亡率均低于35%,至径级Ⅷ时个体死亡率再次升高至50%,此后趋于稳定,种群最大生命期望值出现在径级Ⅸ。该种群自然更新状态较好,种群的存活曲线近于Deevey-Ⅲ型,属于增长型种群,但长序榆种群早期死亡率较高,是造成该种群成年植株稀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序榆种群 分布格局 径级结构 生命表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海拔梯度上辽东栎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 被引量:86
9
作者 张育新 马克明 +2 位作者 祁建 冯云 张洁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89-2796,共8页
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为了阐明辽东栎种群海拔梯度分布特点,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海拔分布范围(1000~1800m)内调查10条样带,研究种群大小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异。种群的平均胸径在海拔梯度上表... 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为了阐明辽东栎种群海拔梯度分布特点,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海拔分布范围(1000~1800m)内调查10条样带,研究种群大小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变异。种群的平均胸径在海拔梯度上表现出两段式的分布特征,海拔1480m为两段分布的分界点,在每一段内随海拔增加平均胸径也增加,这反映了海拔梯度上种群的不同发育历史。种群密度、种群的聚集程度、种群的结构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特征都与平均胸径分布相似,种群密度和聚集程度与平均胸径为负相关系,其分布趋势与平均胸径相反。总体上,东灵山海拔梯度上辽东栎种群还是比较稳定的。辽东栎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在海拔梯度上的分布特征是种群发育历史、物种特性、环境、干扰等因素在海拔梯度上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大小结构 海拔梯度 种群分布格局 辽东栎种群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大叶白蜡和五角枫种群分布格局与动态(英文) 被引量:45
10
作者 吴晓莆 郑豫 马克平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2年第2期212-223,共12页
对北京东灵山地区 3块样地中的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 .)、大叶白蜡 (FraxinusrhynchophyllaHance)和五角枫 (AcermonoMaxim .)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进行了考察。调查 3块样地中每个树种的全部个体 ,按高度将它们分为 ... 对北京东灵山地区 3块样地中的辽东栎 (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 .)、大叶白蜡 (FraxinusrhynchophyllaHance)和五角枫 (AcermonoMaxim .)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种群动态进行了考察。调查 3块样地中每个树种的全部个体 ,按高度将它们分为 4个不同龄级 ,用相邻格子样方法进行取样。在研究分布格局时 ,计算了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δ 与IA、CA 指数和聚块指数m /m等各项指标 ,测定它们的分布格局 ,并通过计算拟合它们的分布类型。结果表明 ,不同地点各种群的幼苗 (<0 .4m)、小幼树 (0 .4~ 1m)和大幼树 (1~ 2m)绝大多数呈聚集分布 ,少量呈随机分布 ;成林辽东栎成熟个体 (≥ 2m)是一种介于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之间的状态 ,幼林辽东栎成林和灌丛大叶白蜡属于随机分布 ,成林大叶白蜡和五角枫、灌丛辽东栎呈聚集分布。在研究种群动态时 ,分别作出每个种群的龄级结构图 ,再对同一样地不同种群以及同一种群不同龄级个体的数量差异进行最小显著差法 (LSD)检验和比较 ,结果表明检验结果和龄级结构图显示出来的趋势是一致的 ,即成林辽东栎种群具有较稳定的结构 ,成林大叶白蜡和五角枫表现为增长型结构 ,幼林辽东栎、大叶白蜡和五角枫都表现为衰退型结构 ,灌丛辽东栎具有稳定型结构 ,灌丛大叶白蜡具有增长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格局 种群结构 辽东栎 北京 东灵山地区 大叶白蜡 五角枫 分布
下载PDF
东灵山地区辽东栎幼苗的建立和空间分布 被引量:59
11
作者 王巍 李庆康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95-600,共6页
研究树木实生苗的建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调查了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实生和萌生幼苗在几种典型的植被类型中的空间分布以及辽东栎一年生实生幼苗在 1个林窗梯... 研究树木实生苗的建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在北京东灵山地区调查了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实生和萌生幼苗在几种典型的植被类型中的空间分布以及辽东栎一年生实生幼苗在 1个林窗梯度上的建立。选择几种典型的植被类型,研究辽东栎实生幼苗和萌生幼苗在森林中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在不同植被类型中辽东栎实生和萌生幼苗的密度存在空间差异,实生苗密度随幼苗年龄增大逐渐降低,种群的更新主要依靠萌生苗完成。在1个落叶阔叶林中选择1个林窗,在不同梯度(即林窗中间、林窗和树冠连接处,以及树冠下)上,播种辽东栎坚果,第二年秋季调查实生幼苗的2个生长指标和出苗率。结果显示,林窗对一年生实生幼苗的生长高度有影响。幼苗高度在林窗中比在树冠下大;林窗对辽东栎幼苗最长叶片长度和幼苗的出苗率没有影响。说明辽东栎实生幼苗的良好生长需要阳光比较充足的生境条件。本项研究结果建议,对辽东栎种群的更新,应该适当择伐一些较大个体,使森林形成一些林窗或林中空地,以利于辽东栎实生幼苗的建立,这样才能使辽东栎种群通过实生苗进行更好的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生苗 辽东栎 天然更新 空间分布 保育
下载PDF
东灵山两个落叶阔叶林中辽东栎种群结构和动态 被引量:90
12
作者 王巍 刘灿然 +1 位作者 马克平 于顺利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4期425-432,共8页
对北京东灵山地区的两个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种群的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别格局时,分别将两个种群中的每个辽东栎个体在样地中进行定位。将辽东栎个体按不同尺度... 对北京东灵山地区的两个辽东栎(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种群的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在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别格局时,分别将两个种群中的每个辽东栎个体在样地中进行定位。将辽东栎个体按不同尺度大小分为4类,在每一尺度中,按不同格子尺度进行随机取样,分别计算Morisita的分布指数(Iδ),聚块性指数(m/m),方差/均值比(V/X—)。用这些指数判断辽东栎不同大小级别以及不同取样尺度上的格局强度。结果表明,两个种群的格局强度都随尺度的不同而变化。50龄辽东栎林中大幼树(高度1~2m)表现为最强的聚集分布,然后是小幼树(0.4~1m)、幼苗(0.4m)和大树(2m)。30龄辽东栎林中,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即从幼苗到大幼树阶段),幼苗格局最强,然后格局随辽东栎个体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对大小结构的研究表明,50龄的辽东栎种群的大小结构具有稳定的结构,能够长时间生存发展下去;30龄种群中的个体之间的竞争现象非常激烈,大小结构表现为衰退状态,但是经过自我调整,可发展为稳定结构。通过研究,作者建议在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上,对辽东栎林可在其生长到一定时期进行适度干扰(例如择伐处理等),会更有利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栎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大小结构
下载PDF
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辽东栎树干上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23
13
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3 位作者 姜静 王小艺 吕军 高纯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7-123,共7页
通过解剖受害辽东栎,结合林间调查,研究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栎树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害后表现为全部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4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1~4m;部分出现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6... 通过解剖受害辽东栎,结合林间调查,研究栗山天牛幼虫和蛹在栎树树干上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害后表现为全部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4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1~4m;部分出现枯梢症状的栎树,栗山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6m以下,蛹主要分布在3~7m。天牛数量与树皮厚度和树干直径均呈正相关关系。调查发现,当辽东栎树皮厚度大于0.47cm、树干直径大于9.02cm时,开始出现栗山天牛危害。在林间,栗山天牛低龄幼虫主要分布在树干阳面的韧皮部中,而蛹主要分布在木质部,越靠近树干中心分布越多。产卵当年和翌年6月前幼虫主要在韧皮部取食危害。从翌年6月开始,天牛幼虫逐渐蛀入木质部为害,7—8月为蛀入木质部的高峰期,9月绝大多数幼虫蛀入木质部取食,直至化蛹。树干2m以下的幼虫排粪孔数与树木胸径成正相关,而与最高活枝高度成负相关关系。当最高活枝高度在4~7m时,幼虫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山天牛 辽东栎 分布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陕西不同林区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4
14
作者 张文辉 卢志军 +1 位作者 李景侠 刘国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76-483,共8页
在陕西黄龙山区、秦岭北坡和巴山北坡设置 1 0× 1 0 m2 样方 98个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 ,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检验、t检验和聚集强度测定的方法 ,对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 在陕西黄龙山区、秦岭北坡和巴山北坡设置 1 0× 1 0 m2 样方 98个 ,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得野外资料 ,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检验、t检验和聚集强度测定的方法 ,对栓皮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栓皮栎种群在黄龙山区为奈曼 A型分布 ,秦岭北坡和巴山北坡为负二项分布 ;聚集强度 ,秦岭北坡 >黄龙山区 >巴山北坡。 2在秦岭和巴山北坡中低海拔地区 ,种群为负二项分布 ,随海拔升高 ,秦岭北坡趋向随机分布 ,巴山北坡趋向均匀分布 ;两地种群聚集强度随海拔升高呈“低 -高 -低”的变化格局。3秦岭北坡 1~ 1 0年生种群的聚集度最大 ,随着年龄增加 ,聚集强度逐渐下降 ;而黄龙山区和巴山北坡种群的聚集强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强。栓皮栎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是种群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 ,人为干扰对分布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林区 栓皮栎种群 空间分布 比较研究
下载PDF
巴山北坡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47
15
作者 张文辉 卢彦昌 +2 位作者 周建云 张晓辉 史小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6,共6页
对巴山北坡2个干扰环境下的栓皮栎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对比研究。种群A分布于较低海拔地区,距离居民点近,持续受到砍柴、放牧等强烈干扰,群落发育较差;种群B分布于较高海拔,远离居民点,受人为干扰少,群落发育较好。结... 对巴山北坡2个干扰环境下的栓皮栎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对比研究。种群A分布于较低海拔地区,距离居民点近,持续受到砍柴、放牧等强烈干扰,群落发育较差;种群B分布于较高海拔,远离居民点,受人为干扰少,群落发育较好。结果表明:A种群的更新能力较弱,幼龄个体数量少,并以萌生起源幼龄个体占优势,呈现衰退势态,种群B更新能力较强,幼龄个体数量丰富,以实生起源个体占优势,呈现持续发展势态;2个种群存活曲线均属于DeeveyⅢ,在I-Ⅲ龄期,幼苗死亡率最高;萌生苗在资源利用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幼苗到幼树的生长转化过程中,比例逐渐增大;不同生境栓皮栎种群幼苗、小幼树、大幼树和大树均呈聚集分布,但种群聚集强度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影响栓皮栎种群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在未来的经营和管理中,低海拔地区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和间伐频次,保留足够数量的结实母树,促进种群结实及种子成苗;应适时对高海拔地区种群进行抚育,间伐非目的树种,调整环境因素和种间关系,促进天然条件下种群结实和种子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桫椤种群结构与动态研究 被引量:97
16
作者 宋萍 洪伟 +5 位作者 吴承祯 封磊 范海兰 朱慧 林勇明 张琼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3-418,共6页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 7个地段中的桫椤种群大小结构进行分析 ,运用C、K、m 、m /m和Iδ5种聚集度指标测定不同地段内桫椤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 ,并根据植株个体点位图 ,考察桫椤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 ,对 7个地段中的桫椤种群大小结构进行分析 ,运用C、K、m 、m /m和Iδ5种聚集度指标测定不同地段内桫椤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 ,并根据植株个体点位图 ,考察桫椤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空间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不同地段中的桫椤种群结构存在增长型、稳定型、成熟型和衰退型 4种类型 ;不同地段中的桫椤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有所差异 ,表现为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 ;在桫椤种群生长过程中 ,分布格局从集群型向随机型转变 ;种群扩散型指数Iδ 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动态 尺度
下载PDF
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生活史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111
17
作者 杨慧 娄安如 +1 位作者 高益军 宋宏涛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82,共11页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群落是北京东灵山地区主要的群落类型之一。该文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和不同龄期个体群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群落是北京东灵山地区主要的群落类型之一。该文从生命表特征、年龄结构、存活曲线以及种群和不同龄期个体群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的生活史动态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在其生长过程中,当胸径达到20cm左右时(即第Ⅴ龄级时),由于种内不同个体间为争夺空间与阳光,将遭遇一次死亡高峰,随后将进入一个平稳的生长期,最后在第Ⅵ龄级之后,死亡率再次逐渐升高;北京东灵山地区白桦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白桦种群的存活曲线基本接近Ⅰ型(曲线凸型),虽幼苗存活率较低,但整体上白桦种群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种间竞争较小的情况下,白桦种群呈聚集分布,而种间竞争激烈时种群分布趋于随机;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白桦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两个主要原因,表现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白桦种群不同年龄级的个体群呈现出集群分布或随机分布,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群,其空间分布格局是随时间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 白桦 种群结构和动态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区辽东栎林的空间分布及林分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占印 于澎涛 +5 位作者 王双贵 余治家 胡永强 夏固成 王彦辉 熊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7-102,共6页
基于2005年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分析了六盘山区辽东栎林分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六盘山主要分布于海拔1 900 2 300 m范围内,坡度为20 35°的半阴坡、半阳坡和阴坡上,与山杨林的分布生境相近。现有的辽东栎林多... 基于2005年森林资源一类清查数据,分析了六盘山区辽东栎林分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六盘山主要分布于海拔1 900 2 300 m范围内,坡度为20 35°的半阴坡、半阳坡和阴坡上,与山杨林的分布生境相近。现有的辽东栎林多为幼龄林,平均林龄30 a,林分密度较大,平均1 046株.hm-2,树木平均高度7.8 m,平均胸径12.4 cm。胸径5 10 cm的辽东栎株数占50%以上,平均木材蓄积量仅为39.9 m3.hm-2。随着海拔升高、坡位从坡上部到坡下部,坡向从半阴坡到半阳坡,林分密度增大,平均树高和胸径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沿此梯度林龄在增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辽东栎林的平均胸径以0.8 cm.a-1的速度增大,作为主要先锋伴生树种的山杨在林内的比重则下降,说明六盘山区的现有辽东栎林正处于正向演替阶段,更趋稳定。建议对辽东栎林采取近自然林业的管理方式,减少不利的人工干预,加速培养近自然森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辽东栎林 林分特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神农架地区锐齿槲栎种群结构与更新的研究 被引量:73
19
作者 刘峰 陈伟烈 贺金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6-401,共6页
锐齿槲栎 (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林是神农架地区一种重要的落叶阔叶林 ,分布广泛 ,保存较好。通过对锐齿槲栎种群大小结构的研究发现 ,中等大小的锐齿槲栎个体数量较多 ,幼苗与幼树的数量在不同样地间变化很大 ,其大小结... 锐齿槲栎 (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林是神农架地区一种重要的落叶阔叶林 ,分布广泛 ,保存较好。通过对锐齿槲栎种群大小结构的研究发现 ,中等大小的锐齿槲栎个体数量较多 ,幼苗与幼树的数量在不同样地间变化很大 ,其大小结构分布图中多有一定程度的缺失。锐齿槲栎种群多呈现聚集分布 ,不同的尺度下其聚集程度不同。在每一个尺度下 ,幼苗幼树的聚集程度要比相同尺度下成体的聚集程度高。幼苗更新是锐齿槲栎更新的一种主要形式 ,其幼苗的出现与林窗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在锐齿槲栎幼苗成长为幼树的过程中 ,由于种内与种间竞争的影响 ,导致了许多幼树的死亡。正是由于林窗形成等干扰因素的影响才使锐齿槲栎幼树得以进入群落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槲栎 种群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更新 神农架
下载PDF
芦芽山油松-辽东栎林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张金屯 孟东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82-1685,共4页
采用由连续小样方(2m×2m)组成的样带取样,并用双项轨迹方差分析法对芦芽山油松-辽东栎林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和辽东栎的小斑块规模在8~16m之间,大斑块规模在60-70m之间。乔木种联合格局的小斑块... 采用由连续小样方(2m×2m)组成的样带取样,并用双项轨迹方差分析法对芦芽山油松-辽东栎林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和辽东栎的小斑块规模在8~16m之间,大斑块规模在60-70m之间。乔木种联合格局的小斑块规模为20-30m,大斑块规模为80~90m。乔木层的联合格局比单个优势种群格局大,种群格局是相互交错和相互重叠的。该格局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并增强对干扰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分布 空间格局 群落结构 数量方法 油松 辽东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