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和空间回归模型的人口格网化方法研究
1
作者 龚亚西 储云 程珊珊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了提高地区常住人口回归结果的精度,表现地区及城市内部乡镇、街道以及更小尺度上人口分布特征,以里下河地区为研究区域,以NPP-VIIRS模拟的2020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乡镇和街道常住人口统计数据,采... 为了提高地区常住人口回归结果的精度,表现地区及城市内部乡镇、街道以及更小尺度上人口分布特征,以里下河地区为研究区域,以NPP-VIIRS模拟的2020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乡镇和街道常住人口统计数据,采用空间回归模型对各市县常住人口进行建模,并进行精度校验和结果修正,最终得到一种精度较高的人口格网化方法。结果表明:1)里下河地区夜间灯光强度累计值与人口统计数据间相关性为0.8747(P<0.01),相关系数高;选择相关系数最高的二次项式函数作为最优模型,空间回归模型模拟效果较好;2)基于精度检验后各空间单元残差值大小不同,采用分段函数对人口格网化结果进行校正,所绘人口分布图能更加详细、准确地刻画人口的真实分布情况;3)在人口数量和密度都较小的乡镇和农村,将NPP-VIIRS数据模拟为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比直接采用NPP-VIIRS数据做人口空间回归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空间回归模型 人口格网化方法 里下河地区
下载PDF
应用空间格网化法估算森林碳储量
2
作者 王晓红 辛守英 +2 位作者 马明浩 王艺琳 焦琳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2,74,共8页
为了探究空间格网化方法在森林碳储量估算中的应用,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格网化方法提取林班中与碳储量估算相关的林龄、株数、郁闭度、蓄积量参数,通过BO-RF算法完成建模与估算,应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完成... 为了探究空间格网化方法在森林碳储量估算中的应用,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格网化方法提取林班中与碳储量估算相关的林龄、株数、郁闭度、蓄积量参数,通过BO-RF算法完成建模与估算,应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完成空间插值统计,最终实现塞罕坝林场森林碳储量的整体性估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格网尺度中,以3×3、5×5格网尺度的主要优势树种碳储量估算模型的精度表现较佳,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 Pilger)、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aczev)、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 Litv.)、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和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的决定系数(R2)均高于0.864,偏差、相对偏差、均方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也都表现较优;5×5格网尺度的主要优势树种的BO-RF的碳储量估算模型分别对主要优势树种的林龄、株数、郁闭度与格网中心碳储量参数的拟合效果明显,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0、0.887、0.956、0.864、0.913;与利用二类调查数据直接估算林班碳储量相比,空间格网化估算碳储量的精度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网化 二类调查数据 森林碳储量 转换模型
下载PDF
基于SoilGrids的栅格新安江模型参数空间分布估算 被引量:6
3
作者 童冰星 李致家 姚成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为实现中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精细化模拟,合理估算水文模型参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版全球数字土壤制图系统(SoilGrids)构建栅格新安江模型(GXM)参数化方案,对陕西省陈河流域2003—2012年16场洪水进行模拟,与新安江模型计算... 为实现中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精细化模拟,合理估算水文模型参数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版全球数字土壤制图系统(SoilGrids)构建栅格新安江模型(GXM)参数化方案,对陕西省陈河流域2003—2012年16场洪水进行模拟,与新安江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开展基于洪水过程划分的自由水蓄水容量敏感性及空间分布特征量化分析。结果表明:GXM模拟的峰现时间误差水平降低约0.31 h,洪峰和洪量模拟精度较高,模型能够对土壤水饱和度等水文要素的动态空间分布进行较合理的模拟;自由水蓄水容量参数对洪峰和涨洪过程的确定性系数以及涨洪段的洪量相对误差影响较大,对退水过程影响小;自由水蓄水容量在陈河流域河谷和山脊附近较大,坡段中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制图系统 栅格新安江模型 参数空间分布 自由水蓄水容量 陈河流域
下载PDF
Using Cellular Automata for Grid-Based Fishery Management
4
作者 Sing-Chou F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9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This report introduced new concept and technics for a grid-based fishery management system. The fishing ground was first divided into small grid of equal area, each with predefined longitudes and latitudes (both 0.033... This report introduced new concept and technics for a grid-based fishery management system. The fishing ground was first divided into small grid of equal area, each with predefined longitudes and latitudes (both 0.033 degrees or approximately 2 × 2 nautical miles in this study). All grids were laid and formatted into a Microsoft-Excel spreadsheet system, as defined by the coastline. Individual sheets were also constructed to represent different ecological characters, serving as supporting data of the main grid-map. Including individual fishing record, water depth, wind & current vector, benthic character, etc. Cellular automata (CA) mathematics was applied for simulation studies. They were programmed on the built-in Visual BASIC langrage in EXCEL. In a three-year research project, the author was able to accomplish the following major results: 1) An EXCEL-based spreadsheet system for storage of fishing effort in each grid. Provided that data of fishing yield is also available for each grid, research model for fishery management can be constructed, leading toward solutions for total allowable catch (TAC) as well as maximum economic yield (MEY). 2) A multi-layered, 2-dimentional spread-sheet system demonstr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lative intensity for individual grids. The system can be decked up with different ecological data for more advanced studies. 3) Estimation of the near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special grids as well as fishing harbors. This would help in more efficient navigation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of fishing rights for the fishing vess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id-Based FISHERY CELLULAR AUTOMATA spatial model FISHERY MANAGEMENT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和三维栅格地图的掘进巷道空间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少杰 李志海 +1 位作者 刘治翔 邹康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6-314,共9页
采用常规煤矿巷道三维点云信息地图建模方法得到的点云数据庞大而繁杂,运算量很大,因此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和三维栅格地图的掘进机截割成形三维扫描系统和掘进巷道空间建模方法。将点云数据与三维栅格进行映射,将巷道空间划分为有限个栅... 采用常规煤矿巷道三维点云信息地图建模方法得到的点云数据庞大而繁杂,运算量很大,因此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和三维栅格地图的掘进机截割成形三维扫描系统和掘进巷道空间建模方法。将点云数据与三维栅格进行映射,将巷道空间划分为有限个栅格,构成巷道空间三维栅格地图,并将三维栅格地图划分为多个功能区域。通过三维扫描激光雷达坐标系与巷道坐标系的转换,实现了将激光雷达获取的点云数据转换为巷道外轮廓数据,来分析掘进机截割的超挖和欠挖误差。实验表明,当三维栅格边长设定为10 cm时,采用由截割成形巷道三维栅格地图建模方法得到的栅格地图指导掘进机自主截割作业,相比采用常规点云地图可减少84.7%的数据处理量,极大减轻了截割控制系统处理器的负担。研究结果为基于激光雷达三维扫描的掘进机自主截割作业系统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机 激光扫描 三维栅格 空间建模 掘进巷道
下载PDF
基于规则网格的复杂断层网络处理与建模 被引量:1
6
作者 牛露佳 王双威 +2 位作者 曾义文 朱晨媛 王占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80-1990,共11页
断层建模是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中的主要过程之一。断层面建模过程中需要根据断层间的空间接触或者切割关系进行几何曲面的裁剪,目前方法利用三角网求交算法进行曲面裁剪,但是该算法处理复杂断层面切割关系时往往不稳定。笔者等提出了基于... 断层建模是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中的主要过程之一。断层面建模过程中需要根据断层间的空间接触或者切割关系进行几何曲面的裁剪,目前方法利用三角网求交算法进行曲面裁剪,但是该算法处理复杂断层面切割关系时往往不稳定。笔者等提出了基于规则网格的复杂断层网络处理与自动化建模的方法和流程,详细讨论了基于网格化的断层网络模型形式化理论表达、建模流程中的断层网络空间关系构建以及相交裁剪处理算法等核心步骤。利用测试数据和煤矿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数据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多条互相切割、主辅关系复杂的断层网络,具有较好的算法稳定性;与SKUA—GOCAD断层建模方法对比,能够减少交互过程,提高断层建模的自动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网络 空间关系 规则网格 曲面裁剪 断层建模
下载PDF
文本中空间信息的结构化建模与语义定位
7
作者 王大力 童晓冲 +3 位作者 孟丽 雷毅 郭从洲 张有为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98-1410,共13页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包含空间信息的文本,本文针对此类文本中描述事件位置的空间语义建模方法不统一、模糊处理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利用方形离散格网建立结构化语义表达模型,使用统一的形式对方向、距离、拓扑3类基本语义及其组合形成的复杂... 互联网上存在大量包含空间信息的文本,本文针对此类文本中描述事件位置的空间语义建模方法不统一、模糊处理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利用方形离散格网建立结构化语义表达模型,使用统一的形式对方向、距离、拓扑3类基本语义及其组合形成的复杂语义进行表达,并使用卷积方法定量化空间语义中的模糊概念,将不确定的语义描述投影到地理空间,最终通过多句空间语义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试验表明:①结构化语义表达模型能适用于包含多种空间关系的语义,在多语义联合建模求并时能确定未知事件发生的地理范围;②语义定位的可信度与语义类型、参考实体类型、参考实体数量及正确语义占比等因素有关,当参考实体数量较多时,能在正确语义数量小于错误语义数量的情况下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建模 语义建模 语义定位 方形离散格网
下载PDF
基于SDR模型的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8
作者 祁兰兰 王敏 +5 位作者 王卿 吴建强 张小乐 卢蒙 徐锐 黄晶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527-9538,共12页
抚仙湖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区,生态安全地位重要。本研究以该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隐患-响应”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基于格网尺度分析其1987—2020年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差... 抚仙湖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区,生态安全地位重要。本研究以该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状态-隐患-响应”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法,基于格网尺度分析其1987—2020年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差异性明显,生态安全状况以中度安全(Ⅳ级)与高安全(Ⅴ级)状态为主,主要分布于流域四周,生态不安全(Ⅰ级)、较不安全(Ⅱ级)、临界安全(Ⅲ级)成片地集中于流域南北岸及东岸中部的人口农业密集区。(2)研究区生态安全空间集聚效应明显,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较高,且逐期上升,集聚效应增强,并以高高(HH),低低(LL)集聚为主,HH区域集中于流域西北,东南,西岸中部片区,LL区域分布于流域北岸人口密集区及南岸的农业地带。(3)研究区生态安全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坡度、人口密度上空间分异规律明显,生态不安全(Ⅰ级)在建设用地分布居多,生态较不安全(Ⅱ级)和生态临界安全(Ⅲ级)以耕地分布为主,生态中度安全(Ⅳ)和高安全(Ⅴ级)主要分布在林地。生态安全分别与坡度、人口密度存在明显的分异特征,坡度增加,生态安全水平高,人口密度变大,生态安全质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评价 格网尺度 SDR模型 抚仙湖流域 空间分异
下载PDF
精细化洪水过程及土壤水动态模拟
9
作者 邝录章 童冰星 +3 位作者 李巧玲 石彬 龚定 谭君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1期14-18,共5页
结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云平台提供的1 km分辨率土壤质地、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等数据,估计自由水蓄水容量等参数,提取河道宽度的空间分布。利用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栅格新安江模型对五强溪区间流域2016年~2020年间11... 结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云平台提供的1 km分辨率土壤质地、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等数据,估计自由水蓄水容量等参数,提取河道宽度的空间分布。利用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栅格新安江模型对五强溪区间流域2016年~2020年间11场洪水过程进行精细化模拟,以2016050703号洪水为例,逐小时输出土壤自由水含量时空动态变化。栅格新安江模型计算的径流深、洪峰流量和峰现时间误差均低于新安江模型,能够对五强溪区间流域的洪水过程进行较合理的模拟;相较新安江模型,栅格新安江模型可以进一步精细化输出土壤水时空动态变化过程,为洪水风险预警预报、土壤墒情模拟和抗旱减灾等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模拟 降雨径流过程 土壤水时空动态变化 参数空间分布 栅格新安江模型
下载PDF
城市空间立体单元在CIM建设中的探索实践
10
作者 田力男 孙琦 +4 位作者 徐文坤 董平 田志欣 荣超 焦泽中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0-164,共5页
CIM基础平台的建设使得城市大量的时空与非时空数据汇聚,为智慧城市提供丰富数据源的同时,数据的融合使用也遇到了新挑战。本文针对CIM平台建设中多源数据融合存在的问题,利用地球网格空间编码规则、知识图谱、多源语义模型等先进技术... CIM基础平台的建设使得城市大量的时空与非时空数据汇聚,为智慧城市提供丰富数据源的同时,数据的融合使用也遇到了新挑战。本文针对CIM平台建设中多源数据融合存在的问题,利用地球网格空间编码规则、知识图谱、多源语义模型等先进技术和模型,重点研究空间网格与CIM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在CIM1-7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单元的概念,构建多层级的三维空间立体单元,实现以城市空间为基本单元的海量城市底板和城市空间的多种要素信息融合,为城市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城市信息基础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立体单元 地球网格空间编码规则 城市信息模型 数据融合 数据共享
下载PDF
格网尺度下滨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核算及驱动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杨一佳 曹天宇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3年第3期1-16,共16页
本研究基于ODIAC公布的全球碳排放栅格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空间叠加技术以网格为单元估算滨州市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模型探究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机理,为推动土... 本研究基于ODIAC公布的全球碳排放栅格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法和空间叠加技术以网格为单元估算滨州市2010年、2015年、2020年土地利用碳排放,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分析(GWR)模型探究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机理,为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向低碳化转变及制订精细化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10—2020年滨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用地类型为耕地和建设用地;(2)从空间上看,滨州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呈现明显的全局正相关和稳定的局部自相关特征,集聚效应明显;碳排放高值区整体由各区县主城区向四周蔓延,其中滨城区最为明显,而无棣县和沾化区北部呈现轻微的碳汇量增加趋势。(3)基于GWR模型运行结果发现,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均不相同。其中,2010年、2015年、2020年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密度与土地利用碳排放始终呈正相关,其中工业密度影响最显著;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由负相关转变为明显的正相关,耕地破碎化指数由正相关转为明显的负相关,且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效应。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滨州市应兼顾经济发展,并制订差别化的碳减排政策及目标,城市化方面应制订低碳城市建设计划,促进能源转型;农业方面利用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发展新型绿色低碳新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碳排放 GWR模型 空间自相关 格网尺度
下载PDF
基于分块分层网格索引的电网出图性能优化分析
12
作者 高明慧 项卫山 +3 位作者 吴萍 陈延杰 龙燕军 江小玲 《集成电路应用》 2023年第4期392-393,共2页
阐述电网空间数据的模型特点和自定义显示规则,提出按设备类型进行分块、按电压等级进行分层的网格索引技术,在提高电网出图性能上的优势。
关键词 空间数据模型 自定义显示 网格索引技术
下载PDF
东北地区热量资源栅格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被引量:35
13
作者 任传友 于贵瑞 +3 位作者 刘新安 牛栋 李正泉 范辽生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6-71,共6页
利用东北地区 172个气象台站 3 0a(1961年~ 1990年 )的整编温度资料和东北地区 5 0 0m× 5 0 0mDEM数据 ,建立了东北地区温度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 ,温度要素的宏观本底值的模拟以三维二次幂级数展开法效果较好 ,其误差气... 利用东北地区 172个气象台站 3 0a(1961年~ 1990年 )的整编温度资料和东北地区 5 0 0m× 5 0 0mDEM数据 ,建立了东北地区温度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 ,温度要素的宏观本底值的模拟以三维二次幂级数展开法效果较好 ,其误差气温多在 0 2℃~ 0 4℃ ,≥ 10℃初日、终日为 1 1d~ 2 0d ,≥ 10℃初终间隔日数为 2 2d~ 2 9d ,≥ 10℃积温为 5 6℃·d~ 89℃·d。 3省各温度要素的小地形影响程度不同 ,文中对小地形影响显著的要素进行了模型修正。利用建立的温度要素空间分布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热量资源 栅格化信息系统 空间分布模型 温度 农业气象资源
下载PDF
箱梁结构完整验算应力和空间网格模型 被引量:22
14
作者 徐栋 徐方圆 +1 位作者 赵瑜 项海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55,共10页
现行规范所规定的验算应力仅是针对一根薄腹窄梁的,并不能反映现代复杂桥梁结构的真实受力情况。设计方法中的验算应力不完整造成了现行规范体系的计算结果存有漏洞和缺失,使得有些常见开裂病害无法从现有设计计算框架中找到答案。列出... 现行规范所规定的验算应力仅是针对一根薄腹窄梁的,并不能反映现代复杂桥梁结构的真实受力情况。设计方法中的验算应力不完整造成了现行规范体系的计算结果存有漏洞和缺失,使得有些常见开裂病害无法从现有设计计算框架中找到答案。列出了一个箱梁结构需要关注的完整的验算应力以及对应的裂缝形式,并且提出完整验算应力的表达方式。空间网格模型能够完整地反映所有的验算应力,是最为全面实用的精细化模型。通过比较空间网格模型和实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说明了空间网格模型能反映包括剪力滞效应、薄壁效应和局部效应在内的荷载效应。通过空间网格模型计算得到的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完整验算应力,可以更完整把握结构受力特征、了解结构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也可以更确切地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为解决相应问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验算应力 裂缝形式 空间网格模型 精细化配筋设计
下载PDF
基于空间网格模型分析的体外预应力加固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晔 尼颖升 +1 位作者 徐栋 刁波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描述了目前变截面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开裂下挠的现状及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此类桥梁的计算分析现状,指出了加固设计中计算所采用单梁模型、平面梁格模型与实体模型的不足,从而引出实用精细化分析方法——空间网格模... 描述了目前变截面连续梁桥、连续刚构桥开裂下挠的现状及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此类桥梁的计算分析现状,指出了加固设计中计算所采用单梁模型、平面梁格模型与实体模型的不足,从而引出实用精细化分析方法——空间网格模型。通过详细介绍网格模型的原理,分析了网格模型模拟体外束加固连续刚构桥的过程,重点比较了加固前、后关键纵梁的应力改善效果。分析正应力和面内主拉应力发现,加固前、后,每道纵梁的受力状态均得到改善。面内主拉应力是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合力,对板件的面内主应力进行主动加固,更能体现出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体外预应力 桥梁加固 连续梁 空间网格模型 主应力
下载PDF
基于网格的空间信息模型与服务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何小朝 李琦 承继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3,共4页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城市的核心与基础,现有的万维网已经不能满足空间信息访问与处理的需要。该文对以空间信息为核心和基础的数据网格———空间信息网格的基础理论及网格中的空间信息模型与服务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空间信息...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城市的核心与基础,现有的万维网已经不能满足空间信息访问与处理的需要。该文对以空间信息为核心和基础的数据网格———空间信息网格的基础理论及网格中的空间信息模型与服务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空间信息网格的若干关键技术及网格中的空间信息模型的特点与要求,并对空间信息网格服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信息模型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数字城市 空间信息网格 空间信息服务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梁桥空间网格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栋 尼颖升 赵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70,共10页
至今日本在建和已建的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已经达到200多座,中国达到30多座,桥型有简支梁、连续梁、连续刚构及斜拉桥等,截面形式由最初的单箱单室发展到单箱多室。从受力性能和节约成本上看,50~150m跨径范围是最具有竞争力的。目前设计... 至今日本在建和已建的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已经达到200多座,中国达到30多座,桥型有简支梁、连续梁、连续刚构及斜拉桥等,截面形式由最初的单箱单室发展到单箱多室。从受力性能和节约成本上看,50~150m跨径范围是最具有竞争力的。目前设计中多采用空间杆系模型、平面梁格模型和实体模型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方法,但是,空间杆系模型缺乏空间效应精细化分析,如剪力滞效应、有效分布宽度问题、偏载系数问题等;由于平面梁格法在等效原理上的近似性,不能准确反映箱形组合梁的剪应力分布和顶底板局部受力;实体模型很难和总体计算相结合。而空间网格模型可以实现精细化分析,并且具有分析完整性、验算应力全面性,弥补了目前分析方法的不足。通过实体模型与空间网格模型的实例验证,可知两种模型的应力和位移的计算结果几乎一致,说明了网格模型的适用性和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钢腹板 组合梁桥 实体模型 空间网格模型 精细化
下载PDF
基于空间网格分析的多箱室波形钢腹板组合梁腹板剪力分配 被引量:5
18
作者 尼颖升 孙启鑫 +2 位作者 马晔 徐栋 刘超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35-1746,共12页
针对多箱室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设计中空间杆系模型缺乏空间效应精细化分析,平面梁格法在等效原理上的近似性不能准确反映箱形组合梁的剪应力分布和顶底板局部受力,以及实体模型很难与总体计算相结合的缺点,提出采用空间网格分析方法进... 针对多箱室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设计中空间杆系模型缺乏空间效应精细化分析,平面梁格法在等效原理上的近似性不能准确反映箱形组合梁的剪应力分布和顶底板局部受力,以及实体模型很难与总体计算相结合的缺点,提出采用空间网格分析方法进行多箱室波形钢腹板组合梁腹板组合梁桥剪力分配。实例分析结果表明:空间网格模型可以将各道腹板剪力横向分配全部算清楚,且得出了斜拉桥边中跨的关键截面横梁处各道腹板剪力分配规律,为此类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力学 波形钢腹板 组合梁斜拉桥 多箱室 空间网格模型 精细化分析
下载PDF
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分析与栅格化 被引量:32
19
作者 尹洪涛 刘新安 +1 位作者 刘寿东 纪瑞鹏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9-173,共5页
利用辽西地区16个气象台站30年(1971年~2000年)的整编温度资料,时辽西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20甘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幅达0.56%,≥10℃积温3... 利用辽西地区16个气象台站30年(1971年~2000年)的整编温度资料,时辽西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20甘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幅达0.56%,≥10℃积温30年间增加了158.5℃。借助GIS技术和数学模拟技术,时辽西地区部分重要的热量资源条件进行栅格化,构建了6种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型,经过小地形订正,生成为100m×100m空间高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库和相应的专题数字地图,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网格 空间分布模型 残差订正
下载PDF
地理格网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20
作者 周成虎 欧阳 马廷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7-662,共6页
地理格网系统起源于早期的制图研究,并发展成为表达复杂地理现象、综合分析自然与人文数据、模拟地理系统功能与行为的基本方法。地理格网系统的组成包括格元、格边和格点,格元代表了区域面状特征,格点确定了格元的基本位置和点状特征,... 地理格网系统起源于早期的制图研究,并发展成为表达复杂地理现象、综合分析自然与人文数据、模拟地理系统功能与行为的基本方法。地理格网系统的组成包括格元、格边和格点,格元代表了区域面状特征,格点确定了格元的基本位置和点状特征,格边用于度量格元间的通量关系。在现代地球测量技术驱动下,地理格网系统的功能从传统的地图定位框架与地理现象表达,进一步拓展出多源地理空间数据融合、地理综合分析等新功能。研究椭球空间下的地理格网系统构建模型、误差分布、地学计算等是地理格网系统研究的前沿和基础性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模型 地理格网系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