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spatial Analysis of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and Tree Equity
1
作者 Jillian Gorrell Sharon R. Jean-Philippe +3 位作者 Paul D. Ries Jennifer K. Richards Neelam C. Poudyal Rochelle Butler 《Open Journal of Forestry》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In recent decades,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have become more pronounced and more widely examined. Despite gre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ur current societies still experience great spatial disparity in urban forest a... In recent decades,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have become more pronounced and more widely examined. Despite grea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ur current societies still experience great spatial disparity in urban forest access.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are measurable phenomenon that are being experienced by the world’s most urbanized areas, including increased summer high temperatures and lower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having impervious surfaces instead of vegetation and trees. Tree canopy cover is our natural mitigation tool that absorbs sunlight for photosynthesis, protects humans from incoming radiation, and releases cooling moisture into the air. Unfortunately, urban areas typically have low levels of vegetation. Vulnerable urban communities are lower-income areas of inner cities with less access to heat protection like air conditioners. This study uses mean evapotranspiration levels to assess the variability of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 across the state of Tennesse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ed developed land surface cover in Tennessee creates measurable changes in atmospheric evapotranspiration. As a result, the mean evapotranspiration levels in areas with less tree vegetation a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urrounding forested areas. Central areas of urban cities in Tennessee had lower mean evapotranspiration recordings than surrounding areas with less development.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need for increased tree canopy cove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Analysis Land Cover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UHIE) EVAPOTRANSPIRATION Tree Canopy Impervious Surface GIS Prediction Model GIS Machine Learning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 in two-dimensional transversely isotropic thick plate with spatially varying heat sources and body forces
2
作者 M.ISLAM S.H.MALLIK M.KANORIA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1年第10期1315-1332,共18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two-dimensional (2D) problem for a transverselyisotropic thick plate having heat sources and body forces.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late is stress free with the prescribed surface temperature... This paper deals with a two-dimensional (2D) problem for a transverselyisotropic thick plate having heat sources and body forces.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plate is stress free with the prescribed surface temperature, while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plate rests on a rigid foundation and is thermally insulated. 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in the context of the generalized thermoelasticity proposed by Green and Naghdi.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displacement and temperature fields are obtained in the Laplace-Fourier transform domain by applying the Laplace and Fourier transforms. The inversion of the double transform is done numerically. Numerical inversion of the Laplace transform is done based on the Fourier series expansion.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re carried out for magnesium (Mg), and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graphically. The results for an isotropic material (Cu) are obtained numerically and presented graphically to b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aterial (Mg). The effect of the body forces is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ized thermoelasticity Green-Naghdi model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aterial spatially varying heat source body force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 of Heat Source on the Ray Path and the Evolution of Wave Energy of Meridional Wave Train
3
作者 徐祥德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期87-98,共12页
This paper studies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 of thermal forcing and deformation and the amplitude of rays of meridional wave train. It is shown that if thermal forcing appears a meridional l... This paper studies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 of thermal forcing and deformation and the amplitude of rays of meridional wave train. It is shown that if thermal forcing appears a meridional linear variation the rays of quasi-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 may propagate along oblique lines and if the meridional variability of heat source has second order term the rays show distinct deformation as a great circular route. Additionally, the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may cause lower frequency oscillations in mid- and low-latitudes. The combination of zonal and meridional wave numbers and distributive character of heat source may form an inverse mechanism of variational trend of generized wave energy, reflecting in some degree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transition between meridional and zonal flow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Effect of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 of heat Source on the Ray Path and the Evolution of Wave Energy of Meridional Wave Train PATH Wave
下载PDF
山地城市高温热浪灾害空间识别与风险评估——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海静 马金辉 杨雨飞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103,共9页
【目的】以重庆市为代表的山地城市高温热浪问题突出,对高温热浪风险进行准确识别与科学评估是增强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性的重要途径。【方法】采集社会经济、地理信息和人口数据,识别高温热浪风险要素,构建以“危险性—山地城市暴露度... 【目的】以重庆市为代表的山地城市高温热浪问题突出,对高温热浪风险进行准确识别与科学评估是增强城市韧性和气候适应性的重要途径。【方法】采集社会经济、地理信息和人口数据,识别高温热浪风险要素,构建以“危险性—山地城市暴露度—脆弱性”为框架的山地城市高温热浪风险评估体系,并选择重庆市2018年7—9月典型高温热浪事件展开评估。【结果】极高和高风险区县都分布在中心城区以内,其高温热浪平均风险水平超出中等级风险区的2倍,由危险性和暴露度共同主导,越靠近中心,综合风险越高;危险性与暴露度都呈“近高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则为“近低远高”;危险性较小的区县往往收入、医疗、教育水平有限,脆弱性明显高于中心城区;根据高温热浪风险主导因子的不同,以“局地优化、区域互补”为思路,提出山地城市热灾害风险应对策略与规划建议。【结论】完善了风景园林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体系,推动构建健康、安全、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为落实山地城市气候韧性发展规划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气候变化 高温热浪 热灾害空间分布 风险评估 规划应对策略 重庆市
下载PDF
1981—2020年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君枝 梁雅楠 +1 位作者 王冀 张金玲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91,共11页
在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京一直面临着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基于北京市1981—202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克里金插值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京市城郊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 在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北京一直面临着城市热岛效应带来的环境问题。基于北京市1981—2020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克里金插值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北京市城郊气温变化趋势以及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Urban Heat Island, UH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评估了气象因素、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 a来北京市城郊区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且城区气温增幅大于郊区,表明北京市UHI上升趋势显著。就季节而言,北京市冬季UHI最强(1.22℃),秋季次之,春、夏最弱,其中秋季UHI增幅最大。同时,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其中城六区为高值区,热岛区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至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朝阳区和通州区增温趋势明显。2000年以来,北京市冬季UHI出现了显著的增加趋势,高值区UHI增加至1.6℃。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人口、建设用地和气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起促进作用,而风速和耕地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城市热岛效应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轨道站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空间热力耦合分析
6
作者 吴娇蓉 陈彩婷 邓泳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42,共12页
城市空间热力反映了人口聚集与街道活力。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热力分布的互动关系,从微观层面的轨道站点切入,采用百度热力图和轨道站点客流数据,以上海为例,对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站域空间热力进行耦合分析。首先采用Pea... 城市空间热力反映了人口聚集与街道活力。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热力分布的互动关系,从微观层面的轨道站点切入,采用百度热力图和轨道站点客流数据,以上海为例,对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客流与站域空间热力进行耦合分析。首先采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研究两类轨道站点属性与空间热力的总体耦合关系,然后引入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挖掘网络中心性与站域热力、站域热力与站点客流的空间关联模式,并对比两类耦合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轨道站点的网络中心性与空间热力的耦合性明显优于轨道客流与空间热力的耦合性,交通区位优势通常能够形成较高的空间热力,客流水平的影响因素则更为复杂;空间热力更适合量化核心区以外区域的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互动关系,轨道交通网络化对空间热力提升具有乘数效应,而在开发密度低的区域提升空间热力更有助于刺激轨道客流;利用空间热力数据评估城市核心区以外区域的新建站点客流潜力具有可行性,但仅用热力预测客流具有局限性;轨道站点周边城市更新可参考不同空间区位站点的两类耦合性差异进行优化。该研究探索了结合城市空间热力分布完善轨道交通线网布局、针对不耦合因素优化轨道站点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TOD)的分析框架,为微观层面衡量城市轨道交通“人-地”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客流 网络中心性 空间热力 耦合性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SSP-RCP情景下京津冀城市群夏季热环境空间网络识别与评估
7
作者 乔治 陈嘉悦 +2 位作者 王楠 徐新良 王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6,共8页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城市高温热浪频发,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文综合GIS、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电路理论和图论法等理论与技术,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Socio-economicPathways,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城市高温热浪频发,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该文综合GIS、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电路理论和图论法等理论与技术,基于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Socio-economicPathways,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s)联合情景框架的未来气候数据,定量识别2021-2100年低辐射强迫情景(SSP1-RCP2.6)、中等辐射强迫情景(SSP2-RCP4.5)和高辐射强迫情景(SSP5-RCP8.5)下京津冀城市群夏季热岛斑块时空格局并评估热环境空间网络时空演变过程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2021-2100年京津冀城市群夏季热岛斑块类型以核心型和边缘型为主导,热环境源地数量、面积以及廊道数量、总长度和电流密度随时间和情景强迫性提升呈增加趋势,其中源地和廊道集中增长区域由南向北迁移,而廊道高密度区域始终位于城市群东南部;②京津冀城市群热环境空间网络的电流密度之和、夹点稳定性、网络闭合度、节点连接率和网络连接度与情景强迫性呈正相关,城市群发展的时空不均衡性是影响城市群热环境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变化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未来情景城市群热环境空间网络分析提供技术范式,也可为城市群空间协同发展主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空间网络 SSP-RCP情景 京津冀城市群
下载PDF
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8
作者 李志 路浩冉 +6 位作者 杨官官 李鸿萍 王群 李潮海 周国涛 卢春光 张永恩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共11页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上的抗灾避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57—2022年,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2010年以后,高温热害呈现频发趋势,且连续型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更高。高温热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为1960年代和2010年以后,且1960年代以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为主,2010年以后以轻度和中度高温热害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豫东、豫南地区较高,豫西、豫北较低的特征。高温热害高风险地区分布于南阳市南部、驻马店市、周口市和商丘市东部,低风险地区分布于安阳市、濮阳市和鹤壁市。在高温热害类型上,商丘市南部更容易发生连续型高温热害;漯河市和周口市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轻度高温热害,南阳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驻马店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重度高温热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热害 花期 发生频率 时空分布 河南省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稻高温热害时空特征及危险性
9
作者 陈东东 栗晓玮 +3 位作者 张璐阳 罗孳孳 张建平 陈翛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8期860-871,共12页
基于西南地区1980−2022年35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以水稻关键生育期(抽穗灌浆和灌浆成熟期)为研究时段,基于高温热害累计指数分析西南地区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危险性,为当地水稻种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80−2022... 基于西南地区1980−2022年35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以水稻关键生育期(抽穗灌浆和灌浆成熟期)为研究时段,基于高温热害累计指数分析西南地区高温热害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危险性,为当地水稻种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980−2022年西南地区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高温热害发生站次比年际变化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每10a增加速率分别为6.4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从年代变化来看,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在20世纪80年代高温热害发生相对较轻,发生总数站次比为16.3%和7.8%;近13a高温热害发生较重,总数站次比分别为38.1%和22.2%。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发生高温热害最多年份均为2022年,发生站次比分别为51.6%和37.6%。西南地区抽穗灌浆期水稻高温热害年倾向率增幅较大,主要集中重庆中、西部,贵州东部以及四川盆地东北部和南部,仅零星站呈减少趋势。水稻灌浆成熟期高温热害年倾向率在四川盆地、重庆大部地区呈显著增加。水稻两个关键生育期高温热害发生日数、频率和危险性空间分布大体一致,均呈东北高、西南低的态势;高发区主要集中在重庆中西部和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盆中和盆南地区。本研究实现了高温热害评估定量化,提高了空间分布的精细度,对当地水稻实际生产更有指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累计危害指数 时空变化 危险性
下载PDF
江南华南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欣 王培娟 +3 位作者 唐俊贤 王旗 李扬 霍治国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利用1961—2022年江南和华南茶区510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数据和历史茶树高温热害灾情数据,采用灾情反演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并验证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分析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南和华南茶区... 利用1961—2022年江南和华南茶区510个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数据和历史茶树高温热害灾情数据,采用灾情反演和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构建并验证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等级指标,分析茶树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轻度、中度、重度高温热害指标为连续14 d日最高气温的滑动平均值T14≥34.5℃的持续日数分别为1~17 d、18~38 d和超过38 d,验证样本完全符合的准确率为73.9%,基本符合的准确率为91.3%;江南和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总次数呈波动变化,分别在1999年和1997年达到最低值,并在2021年达到最高值;华南茶区相对于江南茶区高温热害次数更多,尤其是轻度茶树高温热害,且近62年华南茶区茶树高温热害次数增加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高温热害 等级指标 时空分布特征 江南和华南茶区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ergy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outhwest Vortices in Sichuan Under Similar Circulation Backgrounds
11
作者 周春花 张驹 肖红茹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4年第2期168-179,共12页
Based on ERA5 reanalysis data,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he thermal energy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extreme rainstorm processes in relation to the shallow southwest v... Based on ERA5 reanalysis data,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d the thermal energy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o extreme rainstorm processes in relation to the shallow southwest vortex in the warm-sector during a“rain-generated vortex”process and the deep southwest vortex in a“vortex-generated rain”process.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1)During the extreme rainstorm on August 11,2020(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8·11”process),intense surface heating and a high-energy unstable environment were observed.The mesoscale convergence system triggered convection to produce heavy rainfall,and the release of latent condensation heat generated by the rainfall promoted the formation of a southwest vortex.The significant increase(decrease)in atmospheric diabatic heating and kinetic energy preceded the increase(decrease)in vorticity.By contrast,the extreme rainstorm on August 16,2020(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8·16”process)involved the generation of southwest vortex in a low-energy and highhumidity environment.The dynamic uplift of the southwest vortex triggered rainfall,and the release of condensation latent heat from rainfall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west vortex.The significant increase(decrease)in atmospheric diabatic heating and kinetic energy exhibited a delayed progression compared to the increase(decrease)in vorticity.(2)The heating effect around the southwest vortex region was non-uniform,and the heating intensity varied in different stages.In the“8·11”process,the heating effect was the strongest in the initial stage,but weakened during the vortex's development.On the contrary,the heating effect was initially weak in the“8·16”process,and intensifi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stage.(3)Th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of the“8·11”proces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kinetic energy converted from rotational and divergent winds through baroclinic action,and the divergent wind energy continued to convert into rotational wind energy.By contrast,the“8·16”process involved the conversion of rotational wind energy into divergent wind energy,which in turn converted kinetic energy back into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thereby imped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outhwest vor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west vortex similar circulation background diabatic heating kinetic energy spatial non-uniform heating effect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广场空间活力影响机制研究——以大连中心城区为例
12
作者 殷杰 杨东峰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期69-72,共4页
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各类活动场所。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广场空间活力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广场自身属性、周边建成环境、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共4个维度的分析,构建了完整的量化指标体系。之后分别... 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各类活动场所。本研究旨在探索城市广场空间活力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通过对广场自身属性、周边建成环境、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共4个维度的分析,构建了完整的量化指标体系。之后分别建立了基于MLP的深度学习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于测试集数据上进行了结果预测,预测结果表明MLP的数据拟合能力要强于线性模型。又对MLP模型和基于SHAP技术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多元线性模型的权重值分开讨论了特征值与活力值在数据集全局和局部的复杂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周边建成环境和社会经济属性对广场空间活力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人口密度和广场面积对活力有负面效应。研究为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和空间活力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活力 热力图 多层感知机 深度学习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插管式换热器换热管空间排布优化
13
作者 景淑帆 杨帅 +1 位作者 姜振海 王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4期63-66,共4页
目前对换热器提高传热性能的研究主要以在换热管内插入内件的方式和清理换热管结垢等方式为主。二者尽管增强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但实验成本高、操作难。该文提出将管排序优化应用于插管式换热器中,利用Fluent软件对换热器空间排布不同的... 目前对换热器提高传热性能的研究主要以在换热管内插入内件的方式和清理换热管结垢等方式为主。二者尽管增强换热器的传热性能,但实验成本高、操作难。该文提出将管排序优化应用于插管式换热器中,利用Fluent软件对换热器空间排布不同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数值模拟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叉排排布的空气最高温度明显高于顺排。实验发现,叉排排布的出口温度高于顺排;叉排排布的出口流量大于顺排。结果表明,叉排排布方式不仅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减少实验成本,降低实验难度,缩短实验时间,而且叉排排布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更佳,具有更好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管式换热器 空间排布 传热过程 数值模拟 Fluent软件
下载PDF
1991-2021年哈尔滨市热岛效应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高俊雅 赵光影 +1 位作者 朱明轩 张璐璐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4期63-66,共4页
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居民身体健康及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哈尔滨市1991—2021年的温度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突变、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热岛效应(UHI)31年来以0.05℃/1... 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居民身体健康及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哈尔滨市1991—2021年的温度数据为基础,运用Mann-Kendall突变、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热岛效应(UHI)31年来以0.05℃/10 a的速度呈波浪型增长,UHI的高值区以城区为主,年均UHI趋势系数呈-0.41~0.19/10 a,阿城区、宾县和哈尔滨站的UHI下降趋势显著。人口密度、年均人口和PM 2.5对UHI有正向影响,而风速对UHI的影响则是负向的。此研究结果对哈尔滨市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市 热岛效应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江西省柑橘生育期内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15
作者 张方亮 金国花 +2 位作者 杨军 李翔翔 李迎春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7期786-797,共12页
利用江西省198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柑橘生育期资料,选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热害持续天数作为柑橘高温热害指标,明确柑橘生育期内高温热害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比柑橘不同生育期内高温热害时空差异... 利用江西省1981-2022年逐日气象资料和柑橘生育期资料,选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和热害持续天数作为柑橘高温热害指标,明确柑橘生育期内高温热害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比柑橘不同生育期内高温热害时空差异。结果表明:(1)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均值分别为87.73%、2.23次·a^(-1)和5.28d·次^(-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西东南部。柑橘果实膨大-果实着色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均值分别为56.43%、1.15次·a^(-1)和2.74d·次^(-1),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赣北和赣中地区。(2)研究期内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站次比、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10a分别减少0.90个百分点、0.02次和0.06d·次^(-1)。柑橘果实膨大-果实着色期高温热害站次比、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a分别增加6.80个百分点、0.26次和0.50d·次^(-1)。(3)配对t检验结果表明,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均极显著大于果实膨大-果实着色期;而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发生次数和发生强度的气候倾向率均极显著小于果实膨大-果实着色期。江西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是高温热害高发时期。目前,需加强对柑橘开花-果实膨大期高温热害的防御;未来应提高对柑橘果实膨大-果实着色期高温热害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生育期 高温热害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合肥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与建成环境关联性测度
16
作者 方云皓 赵丽元 +1 位作者 顾康康 袁建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6-807,共12页
以合肥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站域为例,基于百度热力指数等多源数据分析其空间活力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测度地理区位、土地利用、功能设施、开发强度、交通便利度以及环境品质6个维度的建成环境要素与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的关联性。同时,... 以合肥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站域为例,基于百度热力指数等多源数据分析其空间活力特征,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测度地理区位、土地利用、功能设施、开发强度、交通便利度以及环境品质6个维度的建成环境要素与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的关联性。同时,结合K-means聚类算法,划分轨道交通站域类型并识别典型站域存在问题,从而针对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域提出空间活力优化策略。结果表明:①合肥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在时序上呈现“晚高峰高于早高峰,休息日晚高峰高于工作日晚高峰”特征,在空间上呈现“内高外低”由二环线向外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②综合工作日与休息日早/晚/非高峰时段建成环境变量对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的相对重要性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功能设施>开发强度>地理区位>土地利用>交通便利度>环境品质;③合肥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站域可划分为成熟型、成长型、初熟型、孕育型4类,聚类特征明显,在空间上呈现“圈层结构”。其中,成熟型站域集聚分布在二环线内,成长型站域沿二环线呈环状分布,初熟型站域主要呈零散状分布在二环线外滨湖区与经开区,孕育型站域主要分布在二环线外城市各区,分布范围较广。研究旨在从建成环境视角为轨道交通站域空间活力提升与低碳交通策略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域 空间活力 建成环境 百度热力指数 随机森林模型
下载PDF
2000—2018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扩张及其热岛响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灵筠 王力 +2 位作者 牛铮 尹子琪 付雨文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68,共7页
城市热岛效应同城市居民福祉息息相关,特别是近20 a我国的中西部城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扩张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增加。为探究城市及城市群扩张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利用... 城市热岛效应同城市居民福祉息息相关,特别是近20 a我国的中西部城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扩张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增加。为探究城市及城市群扩张与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关系,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利用Boyce-Clark形状指数分析城市扩张进程及空间形态变化。首先,利用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的实用单通道算法进行温度反演;然后,使用均值-标准差法划分温度等级区并定义和提取城市热岛范围;最后,提取城市重心和热岛重心,采用重心迁移方法分析城市扩张与热岛效应之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城市热岛变化与城市群城市扩张趋势一致,研究结论如下:①2015年后长株潭城市群进入高速发展关键时期;②城市扩张是热岛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③城市热岛重心与城市重心迁移趋势基本一致,城市热岛范围增加的方向也同城市扩张方向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空间形态 地表温度 Boyce-Clark形状指数 重心迁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指数的中国东北地区复合高温干旱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8
作者 张雪玲 朱美琪 李颖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干旱和极端高温事件会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当两种极端事件同时发生时会造成更大的威胁。本文利用1961-2020年网格化的月值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在界定复合事件的基础上... 干旱和极端高温事件会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当两种极端事件同时发生时会造成更大的威胁。本文利用1961-2020年网格化的月值降水和气温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标准化温度指数(STI),在界定复合事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干热阈值下中国东北地区复合高温干旱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探究复合事件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在空间分布表现出东部及东南部低、西部及西北部高的特点;分析复合事件的历史演变发现Mi-Mi以0.02/a速率上升,且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幅度升高;总体复合事件影响面积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幅度为1.02%/a,不同类型复合事件影响面积均显著升高且在20世纪90年代大幅度上升达到峰值;复合事件的高频区聚集在西部和西北部,低频区聚集在东南部及东部。研究成果可为东北地区防灾减灾、农业规划、水资源配置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高温干旱事件 时空特征 空间相关性 SPEI STI
下载PDF
城市热岛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的综述
19
作者 肖远平 徐萌倩 曾小威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2期146-147,151,共3页
随着建设扩张的加快,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热环境的变化。城市热岛的产生对于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具有一定的威胁与损害。因此,对城市热岛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城市实现健康发展和有效治理。基于... 随着建设扩张的加快,城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热环境的变化。城市热岛的产生对于自然环境、人类健康具有一定的威胁与损害。因此,对城市热岛的检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城市实现健康发展和有效治理。基于此,文章研究了城市空间结构及植被指数等重要因素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对不同区域的空间异质性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城市热岛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建筑对城市有明显的升温作用,而绿地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空间异质性 地表温度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城市热岛效应趋势预测模型构建
20
作者 苏慧怡 卞玉霞 褚永彬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28-333,共6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裂变式影响的热岛效应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对热岛效应进行预测研究成为颇受重视的学术议题。通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2013-2020年7期landsat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裂变式影响的热岛效应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对热岛效应进行预测研究成为颇受重视的学术议题。通过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2013-2020年7期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对城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因子与地表温度空间变化之间的映射关系和所占权重,构建适用于呼和浩特市城区的热岛效应预测模型,并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进行验证,进一步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计算趋势预测方程,表明新城区的热岛效应会继续加重,但增长速度将逐渐趋于平缓。该预测模型一方面可以预测城市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可以为制定预防和减缓热岛效应加剧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地表温度 空间变化分析 因素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