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毅 刘俊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27,共16页
处在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能的必由之路。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揭示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 处在高质量转型的关键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能的必由之路。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揭示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依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得出,新质生产力在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周边省份产业结构升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降低劳动力资源错配,这一发现拓展了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路径探索。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中西部地区,其作用效果依次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高级化 空间效应 劳动力错配 区域异质性
下载PDF
老年照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影响研究
2
作者 周建华 李美婷 李太创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2,共8页
基于劳动力流动理论,以家庭成员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假设,运用有序probit模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量老年照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照料对县乡村内短距离转移有促进效应,对县外市内、市外省内... 基于劳动力流动理论,以家庭成员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假设,运用有序probit模型,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量老年照料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老年照料对县乡村内短距离转移有促进效应,对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转移有牵制效应且距离越远牵制效应越明显。异质性研究表明,老年照料对男性劳动力转移兼具促进效应与牵制效应,已婚女性因偏好于近距离转移影响不明显;“夹心层”家庭子女牵制效应显著。鉴于此,应凝聚“依亲而居”社会合力,挖掘本地非农就业潜力,构建老年照料服务多元供给体系,缓解老年照料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照料 农村劳动力转移 空间距离
下载PDF
服务业集聚如何影响低技能劳动力的空间流动--来自252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3
作者 何静 金丹 李芸 《社会治理》 2024年第4期94-109,共16页
本文在探讨我国服务业集聚和低技能劳动力流动的时空格局基础上,运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检验服务业集聚对低技能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我国服务业集聚和低技能劳动力流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和非均衡性,且两者存在... 本文在探讨我国服务业集聚和低技能劳动力流动的时空格局基础上,运用条件Logit模型实证检验服务业集聚对低技能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我国服务业集聚和低技能劳动力流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和非均衡性,且两者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2)城市服务业集聚水平的上升显著降低了低技能劳动力的流入概率,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低技能劳动力流入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对低技能劳动力流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服务业集聚水平与东、中部地区低技能劳动力流入负相关,与西部地区低技能劳动力流入正相关,且服务业集聚水平上升对年轻、女性、未婚和农业户口性质的劳动力抑制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低技能劳动力 空间流动 条件Logit模型
下载PDF
雾霾治理、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劳动生产率
4
作者 邓慧慧 支晨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以及户籍制度的稳步放开,人口在城市之间的流动正取代城乡流动成为人口迁移的主流,而环境在人口的跨城迁移决策中扮演着益发重要的角色。理解环境治理、人口流动和更深远的经济影响之间的正反馈机制,对于坚定...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入中后期,以及户籍制度的稳步放开,人口在城市之间的流动正取代城乡流动成为人口迁移的主流,而环境在人口的跨城迁移决策中扮演着益发重要的角色。理解环境治理、人口流动和更深远的经济影响之间的正反馈机制,对于坚定环境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信心,激活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构建包含劳动力迁移的量化空间模型(QSM)对2008—2020年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结构估计,并结合285个地市的现实数据基于校准后的量化模型对雾霾治理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研究发现:①雾霾治理能够同时改善城市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福利,且户籍改革的政策叠加效应可以进一步强化这种正向效果,在劳动力充分流动情形下,雾霾治理将推动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7.75%。②雾霾治理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存在多重异质性,超大特大城市、雾霾污染严重的城市治理雾霾带来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升更大。③结合“双碳”目标下的一系列行动展开反事实模拟发现,政府强制性环保目标在督促城市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劳动生产率,且“双碳”目标下区域协同治理比重点地区“加码”政策更为有效。因此未来需要重点关注户籍制度改革与环境治理的共同发力协同推进,进一步“松绑”人口流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有效释放劳动力跨区流动的结构红利;树立共同治理目标落实多元协同治霾,依托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激活劳动力和各类生产要素潜能,进一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治理 劳动生产率 量化空间模型 结构估计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
作者 王青 赵胤宏 金刚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1,共9页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探究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熵权法分别建立新质生产力和制造... 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探究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熵权法分别建立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对人口老龄化、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新质生产力水平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逐年提高,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不同省(区、市)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人口老龄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最为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的负面影响较小,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市场 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海南岛植胶区割胶劳动力年龄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
6
作者 王贵珍 陈帮乾 +3 位作者 赖虹燕 王心澄 高远凤 吴志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5-1924,共10页
割胶作为当前获取天然橡胶这一重要工业原料的唯一手段,其劳动力供应的稳定性对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割胶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现象已引起高度关注,但相关研究缺乏详细空间信息的转换估算,不利于宏观调控。文章基于202... 割胶作为当前获取天然橡胶这一重要工业原料的唯一手段,其劳动力供应的稳定性对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割胶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现象已引起高度关注,但相关研究缺乏详细空间信息的转换估算,不利于宏观调控。文章基于2020年海南岛天然橡胶林分布图、Dynamic World土地利用分类产品和WorldPop人口分布数据集,分析了海南岛植胶区潜在割胶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和年龄结构特征,并进行转换估算和缺乏程度分级,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揭示割胶劳动力亏缺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海南植胶区潜在割胶劳动力总数为156.74万人,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且45~59岁年龄占比达34%,老龄化趋势明显。2)劳动力缺乏程度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一级缺乏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与中东部市县的交界区域,呈带状分布;而二、三级缺乏广泛分布于中西部、中部及部分中东部市县交界区,中部尤为严重,呈连片状分布。3)儋州市、白沙县和琼中县一级缺乏面积位居前三,累计面积达到5.05×10~4 hm2;白沙县、琼中县、澄迈县和乐东县在二、三级缺乏面积上同样突出,总面积达到2.33×10~4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割胶劳动力 年龄结构 空间格局 劳动力缺口分析 海南岛
下载PDF
Impact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the Productivity of Star-Rated Hotels in China's Mainland: Verification from Spatial Metrology
7
作者 XIE Ailiang LI Xiubiao +2 位作者 LIU Zhongxiu LIU Chuanyu YU Fe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1期87-89,94,共4页
Room occupancy rate is a key indicator of star-rated hotel management quality. This paper takes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Spatial Moran index of autocorrelation, Spatial Lag Model(... Room occupancy rate is a key indicator of star-rated hotel management quality. This paper takes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Spatial Moran index of autocorrelation, Spatial Lag Model(SLM) and Spatial Error Model(SEM)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ar-rated hotels labor productivity of 31 provincial regions in China's Mainland based on the star-rated hotels statistical data of year 2016.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spatial difference of the star-rated hotels labor productivity is discuss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 of three factors on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tar-rated hotels lab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Mainland. The econometric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1) Star-rated hotels labor productivity present significant spatial dependence and spatial difference in China's Mainland.(2) The estimation results of 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 are reliable.(3)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Spatial Error Model(SEM) analysis is the highest, and has a stronger explanatory power to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of star-rated hotels lab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Mainland. The average room occupancy rate has more influence on the labor productivity of the provincial star-rated hotels than the impact of capital and lab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or productivity Star-rated hotels Room occupancy rate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China's Mainland
下载PDF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流发展水平影响的时空效应
8
作者 江雨燕 张泽康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45,共9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26市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测算各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普通面板模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劳动力成本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由极化发展逐步转... 以长三角城市群26市2004-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测算各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普通面板模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劳动力成本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由极化发展逐步转为均衡扩散发展;城市间物流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关系,劳动力成本对本地物流发展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对邻地产生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发展水平低的城市更易受到劳动力成本的影响。应从物流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支持政策及劳动力成本增速等方面助力长三角地区物流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物流发展水平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效应
下载PDF
劳动力成本驱动物流业发展研究
9
作者 江雨燕 张泽康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8-34,共7页
选取2004—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各城市物流发展水平并描述其演变规律,利用普通面板模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及门槛模型探究劳动力成本对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城市物流发展水平整体上有所进步,... 选取2004—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26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各城市物流发展水平并描述其演变规律,利用普通面板模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及门槛模型探究劳动力成本对物流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城市物流发展水平整体上有所进步,具有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和惯性发展趋势。劳动力成本是物流发展水平的驱动因素,劳动力成本的正向影响存在阶段性,当劳动力成本和产业结构跨越门槛值时,其促进作用呈先弱后强的非线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物流发展水平 空间马尔科夫链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 门槛效应
下载PDF
关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促进劳动力就业的研究
10
作者 郑婉婉 肖金花 张启迪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5-41,共7页
学界虽已对跨境电商的影响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但较少涉及针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尤其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劳动力就业空间溢出影响的深入讨论。本文引入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劳动力就业受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影响程度的研究,... 学界虽已对跨境电商的影响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但较少涉及针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尤其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对劳动力就业空间溢出影响的深入讨论。本文引入空间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劳动力就业受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影响程度的研究,发现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对于本城市劳动力就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周边城市的劳动力就业水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总体上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助于地区就业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就业 空间效应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旭静 雷娜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40-147,154,共9页
为从理论上阐释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采用2011年—2020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机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影响的空间溢出效... 为从理论上阐释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采用2011年—2020年中国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机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有显著正向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通过调整就业结构与提高劳动生产率助力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 空间溢出 就业结构 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高等教育规模、劳动力质量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胡德鑫 逄丹丹 《调研世界》 CSSCI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劳动力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质量能够强化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 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劳动力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当地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质量能够强化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第二,高等教育规模会抑制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质量能够强化高等教育规模对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第三,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无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第四,不同地区劳动力质量的调节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基于此,本文提出从教育角度要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与提升教育质量并行;从地区发展角度中西部地区要增强就学地粘滞作用,提高就业吸引力;从国家政策角度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强化政策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规模 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力质量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图景描绘与幻象揭示——从阿尔都塞、列斐伏尔到奈格里
13
作者 卢斌典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0-46,共7页
“五月风暴”后,资本主义的幸存问题引发了阿尔都塞、列斐伏尔以及奈格里的重视。他们从各种角度对生产关系再生产进行描绘和揭示。阿尔都塞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宏观和微观两种机制把握,指出生产关系是一种剥削关系,同时建构了一个伪... “五月风暴”后,资本主义的幸存问题引发了阿尔都塞、列斐伏尔以及奈格里的重视。他们从各种角度对生产关系再生产进行描绘和揭示。阿尔都塞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宏观和微观两种机制把握,指出生产关系是一种剥削关系,同时建构了一个伪主体。列斐伏尔创造性地区分了生产的关系和关系的生产,从日常生活、空间和都市等层面反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奈格里认为以往对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已经过时,他从非物质劳动、生命政治经济以及帝国的再生产等角度解析新的再生产机制。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但是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力度,诉诸哲学批判和审美救赎,陷入一种乌托邦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产 意识形态 非物质劳动 空间生产 生命政治
下载PDF
异质人力资本空间经济溢出效应比较:2000—2019年
14
作者 段平忠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42-50,共9页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的偏微分方法研究发现,异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不同的,较高的人力资本具有正向空间经济溢出效应,较低的人力资本具有负向空间经济溢出效应,而且两种效应之间差距较大。其次,在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区分...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的偏微分方法研究发现,异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不同的,较高的人力资本具有正向空间经济溢出效应,较低的人力资本具有负向空间经济溢出效应,而且两种效应之间差距较大。其次,在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区分高人力资本和低人力资本的前提下,高人力资本条件下的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正向空间经济溢出效应,但其正向效应低于低人力资本条件下的正向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仅在高人力资本条件下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经济溢出效应;铁路里程在两种人力资本条件下对区域经济总是具有空间负向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受教育程度 劳动力 空间溢出
下载PDF
沪杭铁路通道空间布局方法研究
15
作者 王文晶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9,共7页
随着我国区域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路网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内重要城市间高速铁路通道内存在多通路格局。为探究研究年度沪杭铁路通道形成的多通路格局,采用多维度综合分析,从沪杭铁路通道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结... 随着我国区域路网特别是高速铁路路网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内重要城市间高速铁路通道内存在多通路格局。为探究研究年度沪杭铁路通道形成的多通路格局,采用多维度综合分析,从沪杭铁路通道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结合区域路网规划、国土空间格局及区域发展战略,与沪宁、广深等类似通道规划布局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考虑通道运输需求及能力适应性,提出沪杭铁路通道空间布局设想。初步构想沪杭铁路通道空间布局分为北(沪湖)发展廊道布局沪苏湖—湖杭铁路,中(沪杭)发展廊道布局沪杭高速铁路、沪昆铁路及沪杭城际铁路,南(沿湾)发展廊道布局沪乍杭铁路及沪乍杭货线,并对沪杭铁路通道内各线相互关系、合理分工及建设时机提出初步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杭铁路通道 空间布局 能力适应性 分工 多线并存 错位覆盖
下载PDF
产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佘士永 李焱求 聂续东 《中国商论》 2024年第5期135-141,共7页
文章基于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产业集聚在总体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空间集聚和路径依... 文章基于全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现阶段产业集聚在总体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空间集聚和路径依赖现象;从区域角度看,东中部、中西部和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均作用显著。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科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和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推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优化农村劳动力职业转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溢出 农业生产 劳动力转移 产业升级 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劳动力
下载PDF
时间与空间的互构界面:数字劳动的逻辑结构及其样态变迁
17
作者 黄静秋 邓伯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107-117,共11页
时空结构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性结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时间呈现出一种数字化形式。社会时间结构的数字化加大了数字资本家的时间权力,导致了社会时间的加速,深化了社会的加速生产逻辑,构建了数字劳动时间的快节奏,加速了数字资本的积... 时空结构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性结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时间呈现出一种数字化形式。社会时间结构的数字化加大了数字资本家的时间权力,导致了社会时间的加速,深化了社会的加速生产逻辑,构建了数字劳动时间的快节奏,加速了数字资本的积累。社会时间结构的数字化不仅深化了数字资本家对数字劳动时间的全面规训,而且强化了其对“非劳动时间”的隐性权力的构序。社会时间结构的数字化构筑了“时空压缩”之态,导致了数字时空的一致性,达成了“用时间消灭空间”的目的,从而强化了数字资本对数字劳动的规训性和剥削性。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空间结构,促使社会空间结构获得了一种数字化形式。社会空间结构的数字化极度压缩数字空间,使得空间距离不再成为数字劳动的限制,这推动了数字劳动的发展,但也强化了数字资本的规制力量。社会空间结构的数字化导致了数字资本的空间化,不断增强数字资本的空间辐射力,持续扩大数字资本的作用场域,深度规制数字劳动的发展图景。社会空间结构的数字化扩大了全球的数字鸿沟,强化了数字帝国的空间霸权,导致了数字劳动的异化,进而强化了“中心边缘”的空间生产结构,彰显了数字空间的非正义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字劳动时间 数字空间 数字资本的空间化 数字鸿沟
下载PDF
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动力来源--基于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外部性视角
18
作者 庄宗武 韩峰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6-68,共23页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释放大国空间红利将空间外部性优势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要素供给和市场潜力两个方面对空间集聚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质... 在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释放大国空间红利将空间外部性优势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要素供给和市场潜力两个方面对空间集聚外部性对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探讨。结果显示,劳动力池、制造业中间品和中间服务空间共享、空间技术外溢等要素供给方面的空间外部性和国内大市场产生的市场需求外部性均有助于引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还表明,国内市场需求的空间外部性与劳动力池效应、制造业中间品空间共享效应、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在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效应,而国际市场需求外部性则仅与劳动力池效应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存在协同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力池、制造业中间品和中间服务品空间共享、空间技术外溢效应均显著提高了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而市场潜力扩张则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经济发展质量产生了明显的提高作用;城市群政策进一步强化了各类空间外部性优势的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外部性 高质量发展 劳动力池 中间投入共享 空间技术外溢
下载PDF
密度、距离、分割与城市劳动生产率——基于中国2004-2009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郭琪 贺灿飞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7-86,共10页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吸收了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3D分析框架,即密度、距离、分割。为了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3D分析框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解释力,本文利用中国2004-2...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吸收了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3D分析框架,即密度、距离、分割。为了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3D分析框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解释力,本文利用中国2004-2009年城市面板数据,选取经济密度、与省会城市距离、与沿海城市距离、国内市场分割度四个指标,控制住人均资本量和人力资本等变量,建立随机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在模型估计过程中,我们考虑到密度变量潜在的内生性和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通过IV和GMM估计方法消除内生性问题,从而得到比较可靠的回归结果。本文发现经济密度对我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显著为正,与沿海距离和与省会距离的影响显著为负,基本符合预期,但是国内市场分割度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影响东、中、西部劳动生产率差异的经济地理特征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距离 分割 城市劳动生产率
下载PDF
集聚空间外部性、城乡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 被引量:47
20
作者 蔡武 吴国兵 朱荃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0,共10页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城市生产函数中引入集聚空间外部性,利用均衡模型推导出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程,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路径与内在机理,认为伴随城...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在城市生产函数中引入集聚空间外部性,利用均衡模型推导出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程,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路径与内在机理,认为伴随城市产业集聚规模效益的变动,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轨迹呈现倒U型的阶段性特征。随后基于模型方程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等因素通过影响本省区城乡差距,进一步将作用传递和迭加到相邻省区城乡差距之上;(2)城市产业集聚过程中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目前尚处于极化效应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通过加速城市产业集聚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集聚空间外部性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人差距 空间面板计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