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异形同义现象的机器空间语义理解能力评测研究
1
作者 詹卫东 秦宇航 肖力铭 《辞书研究》 2024年第5期1-19,I0001,共20页
不同的方位义词语可以用于表达相同的空间场景。文章考察了汉语空间表达“异形同义”现象的不同类型,并据此制作测试题,作为“异形同义判别”子任务,成为中文空间语义理解能力SpaCE评测基准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大语言模型的评测结果显... 不同的方位义词语可以用于表达相同的空间场景。文章考察了汉语空间表达“异形同义”现象的不同类型,并据此制作测试题,作为“异形同义判别”子任务,成为中文空间语义理解能力SpaCE评测基准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大语言模型的评测结果显示,大语言模型在“异形同义判别”任务上与人类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且机器在不同试题上的表现特点也与人类表现有所不同。从空间认知图式的角度讲,大语言模型基于语符分布学习到的人类语言知识,还没有转化为类人的空间认知图式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表达 空间认知 异形同义 机器语言能力评测 大语言模型
下载PDF
网络游戏直播语言的空间关系及其表达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2
作者 邓嘉琦 李慧敏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9期60-65,共6页
近年来,网络游戏直播的发展十分迅猛,其中关于游戏内空间关系的新词新语有其特点。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空间关系理论探讨新兴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现象,对不断发展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Talmy的空间关系和Levinson的参照框架为基本... 近年来,网络游戏直播的发展十分迅猛,其中关于游戏内空间关系的新词新语有其特点。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空间关系理论探讨新兴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现象,对不断发展的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Talmy的空间关系和Levinson的参照框架为基本理论,从网络游戏的空间参照与定位和网络游戏的空间与视角两个角度出发,提出观点与见解。认为游戏内的空间定位可分为参照物定位、游戏内标记定位、肢体转喻定位和综合定位;游戏内的视角可分为第一人称视角、第三人称视角和上帝视角。通过网络游戏的空间关系和日常生活的对比,了解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中空间关系的异同,分析网络游戏新词新语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直播语言 认知语言学 空间 空间关系 参照框架 视角
下载PDF
湘西苗语空间语言“上、下”的认知
3
作者 施院毛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8,共8页
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可以进一步探讨湘西苗语“上、下”的表征及其隐喻。湘西苗语的“上、下”可以表征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表征静态空间时为方位名词,表征动态空间时为趋向动词。静态空间以山川为认知原型,表征不同的空间语言并从... 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可以进一步探讨湘西苗语“上、下”的表征及其隐喻。湘西苗语的“上、下”可以表征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表征静态空间时为方位名词,表征动态空间时为趋向动词。静态空间以山川为认知原型,表征不同的空间语言并从空间域隐喻映射到时间域和社会域;动态空间以位移方向为参照,表征位移事件的目的空间并从空间域隐喻影射到时间域、社会域和经济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语 语言空间 认知原型 隐喻 映射
下载PDF
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丽虹 张积家 王惠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9-475,共7页
采用Levinson开创的旋转观察者的实验范式,考察了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被试是南方和北方的大学生。结果表明,南方大学生和北方大学生在非语言的空间操作任务上所使用的参考框架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 采用Levinson开创的旋转观察者的实验范式,考察了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的影响。被试是南方和北方的大学生。结果表明,南方大学生和北方大学生在非语言的空间操作任务上所使用的参考框架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相对参考框架(前、后、左、右),北方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以太阳升落和地球磁场为参照的绝对参考框架(东、西、南、北)。这种参考框架使用上的差异与他们习惯的空间术语一致。上述结果表明,习惯的空间术语对非语言空间认知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的空间术语 空间认知 语言关联性
下载PDF
音乐训练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杭 江俊 蒋存梅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9-429,共11页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儿童接受音乐训练,试图通过音乐训练提高认知能力。针对认知活动中的语言能力、空间能力以及数学能力,探究音乐训练与认知能力的关系,试图为音乐教育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音乐训练与认知能力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儿童接受音乐训练,试图通过音乐训练提高认知能力。针对认知活动中的语言能力、空间能力以及数学能力,探究音乐训练与认知能力的关系,试图为音乐教育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音乐训练与认知能力的关系较为复杂,但是,音乐训练与个体的语言知觉和产生能力以及空间视觉化能力都存在正相关,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这些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训练 认知能力 语言能力 空间能力 数学能力
下载PDF
习惯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再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积家 刘丽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9-361,386,共4页
考察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实验1考察在有空间语言线索提示下南、北方被试空间认知的差异。结果表明,当给予空间语言线索提示时,南、北方被试都更多地以所提示的空间参考框架定向。但语言线索对南、北方被试影响不同。实验2... 考察习惯的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实验1考察在有空间语言线索提示下南、北方被试空间认知的差异。结果表明,当给予空间语言线索提示时,南、北方被试都更多地以所提示的空间参考框架定向。但语言线索对南、北方被试影响不同。实验2考察非定向性的习惯空间术语对空间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下北上”的术语影响被试对空间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的空间术语 空间认知
下载PDF
LBS中多尺度空间方位的自然语言描述 被引量:5
7
作者 应申 李霖 +3 位作者 高玉荣 甘莉 姜文亮 余建伟 《地理信息世界》 2008年第1期28-33,共6页
位置服务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的重要领域,GIS提供关于空间位置的坐标描述,但这不符合人们的认知和日常习惯。地理空间中人们日常的交流通常使用方位描述。基于自然语言的空间方位的描述对移动目标(如驾驶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规范... 位置服务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的重要领域,GIS提供关于空间位置的坐标描述,但这不符合人们的认知和日常习惯。地理空间中人们日常的交流通常使用方位描述。基于自然语言的空间方位的描述对移动目标(如驾驶员)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规范的地点描述语言进行快速的地理定位,可提高人的空间反应和处理能力。本文依据人的多尺度空间认知,分析空间参考和定位习惯,结合自然语言描述知识,利用GIS分析功能,给出多尺度环境下空间方位的自然语言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服务 空间方位 自然语言 认知
下载PDF
语言间概念结构的非对称性分析——以汉语和英语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石洛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100,共6页
意义形成的过程就是概念化的过程,语言是概念结构的表征。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的隐喻概念如"上、下"概念在时间域、社会地位域和动作特征域等跨概念域的语言表征存在差异;汉、英民族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认知模式... 意义形成的过程就是概念化的过程,语言是概念结构的表征。汉、英两种语言中基本的隐喻概念如"上、下"概念在时间域、社会地位域和动作特征域等跨概念域的语言表征存在差异;汉、英民族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风貌、认知模式和语言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两个民族独特的概念结构,导致诸如汉、英语中"上、下"空间隐喻在时间域等方面的语言表达呈现出失衡的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结构 非对称性 语言认知 空间隐喻 概念隐喻
下载PDF
从认知角度看汉维语空间隐喻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遐 《语言与翻译》 2009年第3期29-32,共4页
空间隐喻把一些空间关系和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上,能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具体和熟知。文章主要以汉维语中表示"上、下""前、后"等概念为例,探讨了汉维语的空间隐喻,比较了汉维语方位词喻指时间、范围、条... 空间隐喻把一些空间关系和性状投射到非空间的关系和性状上,能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具体和熟知。文章主要以汉维语中表示"上、下""前、后"等概念为例,探讨了汉维语的空间隐喻,比较了汉维语方位词喻指时间、范围、条件、数量、等级等的异同,说明空间隐喻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隐喻 汉语 维吾尔语 认知
下载PDF
关于单维时间概念的多维空间语言表达的思考 被引量:3
10
作者 杜世洪 《英语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90-102,共13页
就空间而言,人有对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基本维度的感知,这表明空间具有三维。就时间而论,人有过去、此刻与未来的感知,而这三种时间处于一条线上,这表明时间是一维的。如果说时间可以通过空间来获得语言表达,或者说"时间就是空间"... 就空间而言,人有对前后、左右、上下这三个基本维度的感知,这表明空间具有三维。就时间而论,人有过去、此刻与未来的感知,而这三种时间处于一条线上,这表明时间是一维的。如果说时间可以通过空间来获得语言表达,或者说"时间就是空间"的话,那么,语言表达中的时间究竟是一维的呢还是多维的?围绕这一问题,我们主要以英语和汉语中时间的空间语言表达方式为思考对象,试图探讨两种语言中关于时间概念的空间表达是否存在维度上的差异。如果存在维度上的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会给语言范畴和认知范畴二者的关系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从时间与空间二者的概念性质及表现形式出发,针对汉语关于时间的维度表达而进行分类研究。我们发现,英语中关于时间的空间表达具有二维性,而汉语关于时间的空间表达却具有三维性。这一发现说明"认知决定论"会受到"认知相对论"的挑战,因为语言范畴虽然要受认知范畴的支配,但并不完全由认知范畴决定。英语和汉语二者在时间概念的空间表达上的差异关系着哲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诸多极具研究价值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概念 空间语言 语言范畴 认知范畴 认知决定论
下载PDF
英语空间性介词多义习得特性研究——以above和over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姚秀梅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在Tyler和Evans提出的原则性多义模式的理论框架下,以above和over为考察对象,揭示中国学生二语空间语义习得的认知特性,研究结果是:中国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空间性多义网络所有义项,核心... 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在Tyler和Evans提出的原则性多义模式的理论框架下,以above和over为考察对象,揭示中国学生二语空间语义习得的认知特性,研究结果是:中国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空间性多义网络所有义项,核心义项的掌握好于其他义项;同时,来自母语空间概念的认知体系对英语空间语义的习得有干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介词 二语习得 原则性多义模式 认知特性
下载PDF
佤语的空间认知范畴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国庆 魏德明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2-40,共9页
文章以探讨佤语的空间认知范畴为主,从佤语拓扑空间关系、佤语空间范畴的参照框架、佤语的空间位移、佤语空间指示系统等内容,对佤语的空间认知范畴首次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 佤语 空间认知 范畴
下载PDF
空间语言交互中参照系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13
作者 王笃明 马奔川 +2 位作者 田雨 王琦君 王春慧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9-406,共8页
为了探究空间语言交互中人们常用的空间参照系及其选择的影响因素,梳理了近年来空间语言交互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未来空间语言交互的发展趋势。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物体布局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在空间交互中的参照系选择,且三者间还存在交... 为了探究空间语言交互中人们常用的空间参照系及其选择的影响因素,梳理了近年来空间语言交互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未来空间语言交互的发展趋势。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物体布局因素都会影响人们在空间交互中的参照系选择,且三者间还存在交互作用。空间合作者根据“最小合作负荷”原则在空间合作中分配视角转换、言语表述(理解)的任务。多线索条件下的参照系选择策略、合作中参照系的动态变化、人机空间语言合作等将是空间语言交互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交互 视角转换 人机交互 空间认知 空间表述
下载PDF
儿童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安茜 吴念阳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5,共5页
语言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促进儿童非语言技能的发展。当所属类别是抽象范畴时,语言对认知产生的影响更大。空间语言与空间认知之间究竟是谁引领了谁,还是这两者通过日常经验的相互作用同时发展,目前尚无定论。跨语言研究、空间语言... 语言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促进儿童非语言技能的发展。当所属类别是抽象范畴时,语言对认知产生的影响更大。空间语言与空间认知之间究竟是谁引领了谁,还是这两者通过日常经验的相互作用同时发展,目前尚无定论。跨语言研究、空间语言线索和空间语言表达是研究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的三种主要范式,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化汉语儿童空间语言和空间认知关系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 空间认知 空间任务
下载PDF
基于心智计算理论的空间语言、接口与认知
15
作者 张连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1-16,共16页
本文基于概念结构和空间表征分析空间语言、空间认知和指示表达的句法和语义。阐明分解式和等级性3D模型与心智概念结构都是计算心智的中心接口表征,是处理空间认知、语言、行动的通用表征。命题概念结构可从跨模态空间表征提取信息,在... 本文基于概念结构和空间表征分析空间语言、空间认知和指示表达的句法和语义。阐明分解式和等级性3D模型与心智概念结构都是计算心智的中心接口表征,是处理空间认知、语言、行动的通用表征。命题概念结构可从跨模态空间表征提取信息,在目标识别、概念化和范畴化中形成整合,在形式语义和空间概念中结合。旨在进一步廓清和明确空间关系系统的概念/空间表征编码机制和推导制约,为语言与空间表征接口探索合理的心智计算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 空间关系 空间认知 指示表达 概念表征
下载PDF
试论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手语的时间及空间隐喻
16
作者 侯晓洁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40-141,共2页
语言是人类交流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但存在语言障碍的人很多,这类人的主要沟通方式是手语。手语表述具有规范性,但时间空间的表达,一直是手语最难表达的部分。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手语中时间空间的表达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手语 时间隐喻 空间隐喻
下载PDF
英语空间维度形容词习得的量化研究
17
作者 王淑琼 《现代语文》 2019年第2期93-97,共5页
通过两种不同任务类型的测试,从理解和输出两方面来考查中国学生空间维度形容词的习得情况,并结合二语习得和认知语义学对数据结论进行解释。实验表明:只有约60%的受试掌握空间维度形容词并能熟练运用NA表量构式;在NA表量构式中,学生多... 通过两种不同任务类型的测试,从理解和输出两方面来考查中国学生空间维度形容词的习得情况,并结合二语习得和认知语义学对数据结论进行解释。实验表明:只有约60%的受试掌握空间维度形容词并能熟练运用NA表量构式;在NA表量构式中,学生多使用积极维度形容词,同时在句子翻译中,消极维度形容词几乎没有出现;部分学生在短语与句子测试部分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维度形容词 NA表量构式 二语习得 认知语义
下载PDF
空间交互研究新视角: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承丽 隋雨檠 +1 位作者 肖苏衡 周仁来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6-805,共10页
空间交互是人类生存和社交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语言交流和视角采择两大范畴。对空间交互策略和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传统上集中于空间因素,近年来逐渐开始关注各种社会因素,包括个体自身的社会认知特质、交互对象的社会属性和空间环境... 空间交互是人类生存和社交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语言交流和视角采择两大范畴。对空间交互策略和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传统上集中于空间因素,近年来逐渐开始关注各种社会因素,包括个体自身的社会认知特质、交互对象的社会属性和空间环境中的社会线索,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理论解释。未来研究应关注社会认知与空间认知的跨领域融合,考察更加多元的空间交互对象,最终建立一个整合空间和社会因素的空间交互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交流 视角采择 社会因素 空间认知 社会认知
下载PDF
模拟人-机器人协同探测任务中的空间语言交互规律研究
19
作者 隋雨檠 吴雨婷 +1 位作者 肖承丽 周仁来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9-558,共10页
航天员和机器人在太空中完成协同探测任务时离不开空间信息的交流,为了将月面人机交互从以机器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航天员为中心,降低航天员的认知负荷,进行了中国人空间语言交互规律的研究。40名志愿者参与了实验1,在该实验中向不同状态... 航天员和机器人在太空中完成协同探测任务时离不开空间信息的交流,为了将月面人机交互从以机器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航天员为中心,降低航天员的认知负荷,进行了中国人空间语言交互规律的研究。40名志愿者参与了实验1,在该实验中向不同状态的不同合作对象发出空间指令,结果表明:在描述空间信息时存在合作者中心偏好,90%的指令是从合作者的视角来描述的;当不与合作者产生视线交流时,对人类合作者采用物体中心描述的比例比机器人更高(P<0.05);中国被试常用的空间指令类型是自然指令和算法指令。30名志愿者参与了实验2,在该实验中接收不同视角和不同类型的空间指令并做出相应行动,结果表明:在完成听话者中心和物体中心指令时,反应又快又准确,完成说话者中心指令则需要付出最多的认知努力(Ps<0.01);被试对算法指令的反应更快(P<0.001);不同被试对“前/后”概念的界定存在显著差异(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言交流 人-机协同探测 视角采择 认知负荷
下载PDF
空间和语言:人们如何“谈论”空间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佶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8-81,共4页
本文试图探求在回答人们如何依赖语言或句法谈论空间这一问题上,有关人类认知空间的知觉神经系统科学和空间句法理论是如何得以相互借鉴的。基于捷克岛夫的大脑内部再现模块,对于大脑、感知和语言学的研究大都表明多中心参照体系的空间... 本文试图探求在回答人们如何依赖语言或句法谈论空间这一问题上,有关人类认知空间的知觉神经系统科学和空间句法理论是如何得以相互借鉴的。基于捷克岛夫的大脑内部再现模块,对于大脑、感知和语言学的研究大都表明多中心参照体系的空间再现模块和空间的语言表达之间并非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换言之,有很多空间关系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彼特森等学者认为名词是用来描述作为物质实体的空间、类似场地和物体的,而非对于物体形状的一种语言编码,而介词主要描绘了物体之间的关系而非地点。虽然空间句法理论对于空间的理解截然不同于前述的知觉神经系统学,它认为空间是一个由各种不同关系组合而成的构型实体,它同意语言是具有空间性的。总而言之,空间句法理论从一种构型的方法出发来处理空间复杂性问题,使原来不可谈论的复杂的空间关系变得可描述和分析,从而超越了语言学词典中用以描述空间关系的简单的字词的作用。而且,这种对空间的描述方法进一步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大脑内部多中心参照体系再现模块的存在,而此结论也被知觉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验证。综上所述,空间句法理论和知觉神经系统理论对于空间的再现和语言的表达上有着很多共通之处,对于两者的相互借鉴可以加深对于我们所处的空间复杂性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神经科学 空间句法 空间再现 构型 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