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cal penetration of surface-enhanced micro-scale spatial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 in turbid gel and biological tissue 被引量:6
1
作者 Yumin Zhang Li Lin +1 位作者 Jing He Jian Ye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21年第4期31-44,共14页
The limited penetration of photons in biological tissue restricts the deep-tissue detection and imaging application.The micro-scale 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micro-SORS)with an optical fiber probe,colleting ... The limited penetration of photons in biological tissue restricts the deep-tissue detection and imaging application.The micro-scale 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micro-SORS)with an optical fiber probe,colleting photons from deeper regions by offsetting the position of laser excitation from the collection optics in a range of hundreds of microns,shows great potential to be integrated with endoscopy for inside-body noninvasive detection by circumventing this restric-tion,particularl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However,a detailed tissue penetration study of micro-SORS in combination with SERS is still lacking.Herein,we compared the signal decay of enhanced Raman nanotags through the tissue phantom of agarose gel and the biological tissue of porcine muscle in the near-infrared(NIR)region using a portable Raman spectrometer with a micro-SORS probe(2.1 mm in diameter)and a conventional hand-held probe(9.7mm in diameter).Two kinds of Raman nanotags were prepared from gold nanorods decorated with the nonresonant(4-nitrobenzenethiol)or resonant Raman reporter molecules(IR-780 iodide).The SERS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penetration depths of two Raman nanotags are both over 2 cm in agarose gel and 3 mm in porcine muscle.The depth could be improved to over 4 cm in agarose gel and 5 mm in porcine tissue when using the micro-SORS system.This demonstrates the superiority of optical-fiber micro-SORS system over the conventional Raman detection for the detection of nanotags in deeper layers in the turbid medium and biological tissue,offering the possibility of combining the micro-SORS technique with SERS for noninvasive in vivo endoscopy-integrated clin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noninva-sive fiber-bundle probe ENDOSCOPY
下载PDF
Reconstructing in vivo 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 of human skin tissue using a GPU-accelerated Monte Carlo platform
2
作者 张云鹤 朱桓正 +6 位作者 董泳江 曾佳 韩新鹏 Ivan A.Bratchenko 张富荣 许思源 王爽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40-150,共11页
As one type of 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SORS), inverse SORS is particularly suited to in vivo biomedical measurements due to its ring-shaped illumination scheme. To explain inhomogeneous Raman scattering du... As one type of 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SORS), inverse SORS is particularly suited to in vivo biomedical measurements due to its ring-shaped illumination scheme. To explain inhomogeneous Raman scattering during in vivo inverse SORS measurements, the light–tissue interactions when excitation and regenerated Raman photons propagate in skin tissue were studied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n eight-layered skin model was first built based on the latest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Then, an open-source platform, Monte Carlo e Xtreme(MCX), was adapted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785 nm excitation photons inside the model with an inverse spatially shifted annular beam. The excitation photons were converted to emission photons by an inverse distribution method based on excitation flux with spatial offsets Δs of 1 mm, 2 mm, 3 mm and 5 mm. The intrinsic Raman spectra from separated skin layers were measured by continuous linear scanning to improve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The obtained results explain why the spectral detection depth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patial offset, and address how the intrinsic Raman spectrum from deep skin layers is distorted by the re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of the superficial tissue constituents. Meanwhil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pectral contribution from subcutaneous fat will be improved when the offset increases to 5 mm, and the highest detection efficiency for dermal layer spectral detection could be achieved when Δs = 2 mm. Reasonably good matching between the calculated spectrum and the measured in vivo inverse SORS was achieved, thus demonstrating great utility of our modeling method and an approach to help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issue optical model 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
下载PDF
弧焊机器人针对V形坡口的焊接路径规划设计与仿真分析
3
作者 刘志诚 康辉民 +3 位作者 刘厚才 欧阳普仁 崔正杰 段良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7-465,共9页
为解决弧焊机器人面向中厚板V形坡口的焊接变形难题,通过分析传统逐层逐道堆积焊接容易引起热量聚集而导致焊接变形的特性,采用V形截面投影轨迹、空间平行往复轨迹及空间轮廓偏置轨迹相结合的方法建立V形焊层,实现焊接过程热量的快速散... 为解决弧焊机器人面向中厚板V形坡口的焊接变形难题,通过分析传统逐层逐道堆积焊接容易引起热量聚集而导致焊接变形的特性,采用V形截面投影轨迹、空间平行往复轨迹及空间轮廓偏置轨迹相结合的方法建立V形焊层,实现焊接过程热量的快速散发。同时,在建立各轨迹方程解析式的基础上,应用Simufact Welding和MATLAB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空间平行往复轨迹和空间轮廓偏置轨迹与传统逐层逐道焊的优缺点。为了进一步验证可行性,采用FANUC工业机器人进行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以零件y、z轴方向的变形量为依据,空间平行往复轨迹和空间轮廓偏置轨迹都优于传统的逐层逐道焊接方法,且后者更优于前者。但空间平行往复轨迹在轨道变换过程中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空间位姿调整相对简单、引入误差少、控制精度高,更适合于坡口较窄、长度较短的情况;而空间轮廓偏置轨迹更适用于坡口较宽,长度较长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形坡口 空间平行往复轨迹 空间轮廓偏置轨迹 焊道堆积 路径规划
下载PDF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及其在食品次表层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振方 黄敏 +2 位作者 朱启兵 赵鑫 闫胜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08,共8页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SORS)是一种应用于浑浊/分层介质深层无损检测的新型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分层物质不同深度的拉曼信号随传输距离增加对探测器的贡献产生规律性变化,SORS技术通过采集偏移激光入射点不同距离的拉曼光谱,结合最佳偏移距...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SORS)是一种应用于浑浊/分层介质深层无损检测的新型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分层物质不同深度的拉曼信号随传输距离增加对探测器的贡献产生规律性变化,SORS技术通过采集偏移激光入射点不同距离的拉曼光谱,结合最佳偏移距离信号增强、次表层谱峰识别、次表层信号分离等方法降低表层的干扰,获取纯净的次表层物质拉曼信号,然后借助拉曼的分子特异性实现无损的次表层物质定性和定量检测。介绍了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测量技术,详细阐述了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数据的分析方法及该技术在食品次表层检测中的应用,讨论了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的限制条件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 次表层无损检测 食品品质检测 信号识别 信号分离
下载PDF
云南玉溪市生态系统固碳核算实证分析
5
作者 曲卓 周峻松 +2 位作者 胡明武 周宏杰 魏晓燕 《中国能源》 2024年第8期53-64,共12页
采用统一、便捷、准确的方法,在地方、县级开展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测度,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是地方政府急需破解的难题,但目前缺少系统性研究。本文针对该选题开展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和基于CASA模型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和固碳速率法,计... 采用统一、便捷、准确的方法,在地方、县级开展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测度,更好地服务政府决策是地方政府急需破解的难题,但目前缺少系统性研究。本文针对该选题开展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和基于CASA模型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和固碳速率法,计算云南省玉溪市各县区森林、草地、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量,结果显示该地区森林固碳量占比达95.4%,是固碳的主力军。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认为:采用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测算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是科学的,采用固碳速率法研究草地、农田和湿地生态系统固碳量是便捷的;森林对玉溪市固碳能力具有极大的贡献;峨山、新平、元江三县剩余的固碳量可吸收其他地区碳排放;单位GDP二氧化碳净排放量更适合用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结论特别是云南省完善生态统计监测调查制度,探索“碳中和”评价指标,为全国各地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能力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法 固碳速率法 碳抵消 空间统计
下载PDF
农业碳补偿率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素--来自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6
作者 唐菁 张娜 +1 位作者 易露 曾庆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92,共17页
减排是基础,增汇是保障,农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力所在。为探索农业碳中和的有效路径,该研究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碳补偿率,运用点度中心度、隶属度模型和Moran's I分... 减排是基础,增汇是保障,农业领域减排增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潜力所在。为探索农业碳中和的有效路径,该研究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碳补偿率,运用点度中心度、隶属度模型和Moran's I分析其空间分布、空间辐射和空间集聚格局;进一步结合收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空间收敛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识别农业碳补偿率的驱动因素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农业碳补偿率上升趋势明显,但总碳汇仍不足以覆盖碳排放,且上、下游领先,中游落后;②中心城市自东向西演化趋势明显,分布格局演变为成都一极,苏州、长沙、武汉等八核心,杭州、岳阳等多点联动的“一极八核,多点带动”格局,上、中、下游“分区域,多核心”的趋势越加明朗;③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整体呈现协同演进的格局,上游城市协同互动减排增汇的趋势更加显著;④农业内部结构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碳补偿率的促进作用不仅来自直接效应,还有部分来自反馈效应,且邻近城市的农业内部结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均有利于本地区碳补偿率的提升。基于该研究结论,建议创立农业碳中和示范区,领先城市与追随城市、边缘城市“强弱扶持”,加大区域间协同互动减排增汇力度,以“小区域”带动“大区域”实现农业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补偿率 空间辐射 空间集聚 收敛特征 驱动因素
下载PDF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胡仪 钟航 +2 位作者 刘樱 陈骏 陈钧 《光散射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89,共19页
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表征分析工具,在各学科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一般的拉曼光谱技术缺乏分辨固态材料内部成分的能力,难以有效揭示材料的纵向结构。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 SORS)... 拉曼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表征分析工具,在各学科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然而,一般的拉曼光谱技术缺乏分辨固态材料内部成分的能力,难以有效揭示材料的纵向结构。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spatially offset Raman spectroscopy, SORS)作为拉曼光谱技术的创新分支,凭借其无损剖析样品内部结构与成分的独特能力,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综述系统梳理了近些年SORS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了SORS技术的原理,介绍了蒙特卡洛方法用于揭示SORS原理的相关研究,并总结了常见的SORS光学几何构型。在应用层面,本综述重点介绍了SORS技术在生物组织、药品和食品以及文物艺术作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SORS技术在无损检测、成分分析以及结构剖析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凸显了其在相关领域中的重要价值。最后,结合SORS技术的独特优势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本综述对其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SORS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 无损检测 结构解析 数据重构 成分分析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长三角城市群碳收支时空分异与碳补偿量化研究
8
作者 李寒雨 毛春梅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67-75,共9页
碳补偿是促进区域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核算长三角城市群碳吸收量和碳补偿量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通过核算碳补偿金额、生态承载系数与经济贡献系数识别支付区与受偿区以及相关功能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补... 碳补偿是促进区域低碳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核算长三角城市群碳吸收量和碳补偿量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通过核算碳补偿金额、生态承载系数与经济贡献系数识别支付区与受偿区以及相关功能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补偿方案。结果表明在2009—2019年:(1)研究区域碳排放量阶段式增长,增量波动较大,呈“增—缓—增”的势态,空间上以沿江高值区城市为中轴,向南北两区削弱;(2)研究区域碳吸收量以2亿吨为平衡点上下浮动,呈增速缓慢、增量较少、整体稳定态势,空间上表现为明显的“外围—中心”特征;(3)支付区和受偿区在城市数量、补偿金额方面不够协调,补偿金额压力较大。因此,需要做好总体谋划,强化顶层设计,控制能源消耗,丰富补偿方式,拓宽补偿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碳收支 碳补偿 时空演化 功能分区 长三角城市群
下载PDF
2007—2020年新疆额敏县野果林时空分布和重心动态变化
9
作者 胡馨月 孙倩 +2 位作者 黄瑾依 宋庭伟 郭正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11-218,231,共9页
以额敏县野果林分布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7年快鸟(Quick bird)遥感影像、2013年和2020年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野果林野外实测数据等,实现野果林的信息解译和面积提取,基于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2007—2020年... 以额敏县野果林分布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7年快鸟(Quick bird)遥感影像、2013年和2020年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野果林野外实测数据等,实现野果林的信息解译和面积提取,基于动态度模型、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2007—2020年研究区野果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情况,掌握了各类地物与野果林之间的相互转换,剖析了野果林空间分布的重心偏移规律,探讨了影响研究区野果林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07—2020年,野果林面积增加了3.91 km2,呈持续缓慢增加趋势,旅游景区的开发,直接导致建筑用地面积有所增加;14年间,野果林面积逐步增加,归因于草地和裸土向野果林的转换较为频繁,其中草地向野果林的转化最为显著;野果林的重心变化幅度较小,空间分布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果林 随机森林 时空变化 重心偏移 新疆额敏县
下载PDF
基于空间位移拉曼光谱的皮肤含水量无创检测
10
作者 袁榕穗 吴植强 +2 位作者 聂荣志 钟文婷 张克勤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1-129,共9页
基于空间位移拉曼光谱原理,搭建了一套可以实现微小空间位移的装置,确定了最优的空间位移距离为300μm,用于穿透皮肤表层,减少皮肤表面水份、油脂等污染物的干扰,最终采集到皮肤内层的水份拉曼信号。该装置采用拉曼波数在3390 cm^(−1)(... 基于空间位移拉曼光谱原理,搭建了一套可以实现微小空间位移的装置,确定了最优的空间位移距离为300μm,用于穿透皮肤表层,减少皮肤表面水份、油脂等污染物的干扰,最终采集到皮肤内层的水份拉曼信号。该装置采用拉曼波数在3390 cm^(−1)(水拉曼峰)和2935 cm^(−1)(蛋白峰)处的强度之比确定组织中的水-蛋白比例,采用便携式光谱仪使设备便于移动,探头和光谱仪以光纤相连使探头可灵活操作,设计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实验中检测了7个人、每人10个共70个不同位置的皮肤光谱,将光谱进行去背景算法处理,然后得到精确的拉曼峰强度。以电学法皮肤水份测试仪测试结果作为对比,以组内相关系数作为一致性分析指标,由单个测量组内相关系数为0.889可以看出,基于空间位移拉曼光谱法的人体活体皮肤含水量检测具有较高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位移拉曼光谱 皮肤含水量 无创检测 一致性分析 组内相关系数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玉溪市东部生态质量评价
11
作者 孙咏琦 刘士鑫 +1 位作者 李约翰 李建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1-560,共10页
随着玉溪市东部城市化及旅游业不断发展,频繁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生态质量进行客观的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溪市东部为研究区域,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中加入水土保持因子构建改... 随着玉溪市东部城市化及旅游业不断发展,频繁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生态质量进行客观的监测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玉溪市东部为研究区域,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在遥感生态指数模型中加入水土保持因子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IRSEI)模型,采用标准差椭圆、趋势分析、Hurst持续性分析等方法,探究研究区内2003-2019年生态质量的时空变化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1)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生态质量呈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整体生态水平处于良好偏下的水平,IRSEI均值处于0.5左右。2)生态质量在空间上呈“东北-西南”走向,持续性恶化的区域面积约102665.07 hm^(2),主要分布在阳宗海南部的耕地区域。3)高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生态质量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综上,本研究对促进该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为后续空间规划等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质量 时空变化 标准差椭圆 趋势分析 重心偏移 抚仙湖流域
下载PDF
探测非透明介质下深层成分的拉曼光谱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华 张骥 +6 位作者 张海峰 路建新 孙书营 王雷剑 徐永生 王晓洁 汤秀章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8-522,共5页
本文分别采用传统拉曼光谱装置及空间偏移拉曼光谱装置,对不/半透明塑料瓶装的NaNO3粉末进行了测量和对比,并对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对非透明塑料瓶装介质进行有效探测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突破了传统拉曼光谱测... 本文分别采用传统拉曼光谱装置及空间偏移拉曼光谱装置,对不/半透明塑料瓶装的NaNO3粉末进行了测量和对比,并对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对非透明塑料瓶装介质进行有效探测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空间偏移拉曼光谱技术突破了传统拉曼光谱测量技术的瓶颈(探测深度小,不能对非透明介质覆盖下的深层成分进行探测),实现了对非透明介质(不/半透明塑料瓶)中物质成分(NaNO3)的测量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偏移拉曼光谱 半透明塑料瓶 深层成分 漫散射
下载PDF
CCD的空间偏置成像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谈新权 许胜辉 江柳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9-172,共4页
使用1in光学格式的CCD成像系统比较容易获得高分辨率图像,而2/3inCCD成像难以达到高分辨率,它的体积和功耗却小得多。因此,研究小型CCD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一直是十分关注的问题。分析了在欠抽样的情况下,既提高分... 使用1in光学格式的CCD成像系统比较容易获得高分辨率图像,而2/3inCCD成像难以达到高分辨率,它的体积和功耗却小得多。因此,研究小型CCD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一直是十分关注的问题。分析了在欠抽样的情况下,既提高分辨率又抑制混迭失真的空间偏置成像的原理、方法。介绍两种成像系统:RGB高分辨率成像和DG高分辨率成像。使用2/3in130万像素的CCD,可获得1000TV线的高分辨率图像,文中还比较了两种成像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像感器 空间偏置成像 摄像机 电荷耦合器件
下载PDF
空间凸轮廓面曲率分析的等距曲面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有钧 邹慧君 +1 位作者 郭为忠 梁庆华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35,共2页
提出了空间凸轮廓面曲率分析的新方法———等距曲面法。该方法利用等距曲面间的曲率关系进行凸轮廓面曲率的解析计算。由于理论廓面是直纹面 ,其廓面曲率容易求得。根据理论廓面与实际廓面间的曲率关系 ,就得到了实际廓面上的曲率。利... 提出了空间凸轮廓面曲率分析的新方法———等距曲面法。该方法利用等距曲面间的曲率关系进行凸轮廓面曲率的解析计算。由于理论廓面是直纹面 ,其廓面曲率容易求得。根据理论廓面与实际廓面间的曲率关系 ,就得到了实际廓面上的曲率。利用结构特征变量来实现计算程序对不同凸轮机构的自适应化。与传统的共轭曲面方法相比 ,本方法计算简单 ,易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凸轮 曲率分析 等距曲面 理论郭面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第四纪以来的水系位错与滑动速率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向宏发 虢顺民 +1 位作者 张晚霞 张秉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从阿克塞西红崖子向东经肃北至红柳峡口长约 150km的范围内 ,通过沟、脊位错的分级与相关阶地年龄测试分析 ,将第四纪以来的水系位错量分为 8级 ,并分别给出其形成年龄 ,得到各时段的断裂滑动速率介于 4 .7~ 6.7mm/a ,平均值 6.0mm /a... 从阿克塞西红崖子向东经肃北至红柳峡口长约 150km的范围内 ,通过沟、脊位错的分级与相关阶地年龄测试分析 ,将第四纪以来的水系位错量分为 8级 ,并分别给出其形成年龄 ,得到各时段的断裂滑动速率介于 4 .7~ 6.7mm/a ,平均值 6.0mm /a,局部段落某个时段内最高滑动速率值7.7mm/a。位错量与滑动速率的空间分布有中间大、两头小的特点 ,这可能表明破裂从中间向两端发展的过程 ;在时间上 ,上新世以来的滑动速率比其它各个时段都大 ,这可能与青藏地块在距今 5Ma以来的快速隆升及大规模挤出运动相关。资料表明 ,断裂破裂有从主体断裂某一段落扩展到邻近地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位错 滑动速率 阿尔金断裂 断裂带 第四纪
下载PDF
CCD摄像机中的新技术与新功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晓宏 梁丽 《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8-81,77,共5页
本文对近年来生产的CCD摄像机中广泛采用的新技术和新功能作了详尽的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CCD摄像机 空间偏置技术 电子快门 清晰扫描技术 微透镜 CCD芯片 电子色温校正 双像素读出技术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块排列正则化多道叠前地震反演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宁 周辉 +1 位作者 王玲谦 赵海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81-2692,共12页
叠前地震反演充分利用地震记录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信息,在储层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地震观测数据的带限性和其中所含有的噪声,地震反演是一个典型的不适定问题.目前,提出的各种正则化方法通过对反演参数施加约束,使反演结果具备期... 叠前地震反演充分利用地震记录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的信息,在储层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地震观测数据的带限性和其中所含有的噪声,地震反演是一个典型的不适定问题.目前,提出的各种正则化方法通过对反演参数施加约束,使反演结果具备期望的特征.然而,传统的反演方法忽略了地下构造的空间连续性,当地震数据信噪比较低时,单道反演方法无法得到稳定、准确的反演结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块排列正则化的多道叠前地震反演方法,利用叠后地震资料高信噪比的特点,提取了一个块排列矩阵来记录地下构造信息.该方法通过将地震剖面分解为地震记录块,利用地震数据的局部相似性来记录相邻采样点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多道块排列正则项,建立了多道叠前地震反演的目标函数.在多道块排列正则项中,可以自适应调整权重系数,在增强空间连续性的同时保护边缘.利用L-BFGS算法可以有效地求解多道叠前反演目标函数.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测试均表明,当观测记录信噪比较低时,该方法的反演结果优于传统的基于单道模型约束的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空间连续性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块排列正则化
下载PDF
基于单偏馈抛物面天线空域极化特性的最佳波束宽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密 罗佳 +3 位作者 李永祯 王雪松 肖顺平 戴幻尧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6-380,共5页
先给出偏馈抛物面天线远场的主极化和交叉极化分量的理论推导,得出其空域极化特性是焦径比和偏馈角的函数。根据实际单偏馈抛物面天线设计中的约束合理设定了天线模型的参数,然后利用专业软件对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从大... 先给出偏馈抛物面天线远场的主极化和交叉极化分量的理论推导,得出其空域极化特性是焦径比和偏馈角的函数。根据实际单偏馈抛物面天线设计中的约束合理设定了天线模型的参数,然后利用专业软件对天线的空域极化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从大量仿真实验结果中总结了单偏馈抛物面反射天线空域极化特性随着方位角、俯仰角、偏馈角、焦径比改变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天线空域极化特性处理的最佳波束宽度的概念并给出天线空域极化特性在最佳波束宽度内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馈抛物面天线 空域极化特性 主极化 交叉极化
下载PDF
沉积岩(物)数字图像粒度分析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永刚 陈景山 赵明华 《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 2005年第2期10-13,共4页
根据粒度分析场所的不同将现有沉积岩(物)粒度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实验室、野外和野外-实验室联合分析方法,发现粒度分析的时间周期和分析精度始终是一对矛盾。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和计算机图像技术提出一种野外粒度分析的新方法。通... 根据粒度分析场所的不同将现有沉积岩(物)粒度分析方法分为三类:实验室、野外和野外-实验室联合分析方法,发现粒度分析的时间周期和分析精度始终是一对矛盾。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和计算机图像技术提出一种野外粒度分析的新方法。通过一系列实验分析,认为这种新方法不但操作简便、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分析精度较高,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物) 数字图像 空间自相关 偏移距离 粒度分析 粒度分析方法 沉积岩 数字图像 计算机图像技术 分析精度 自相关理论 联合分析 时间周期 实验分析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地震共偏移距数据集的空间分辨率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培明 王华忠 +1 位作者 李伟波 刘守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2-456,441,共5页
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直接影响所获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从已有的理论公式出发,分别导出了二维、三维共偏移距道集的空间分辨率公式,较系统地讨论了共偏移距道集的横向分辨率和垂向分辨率与地下介质速度、地震主频及频带、反射界面倾... 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直接影响所获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与分辨率。从已有的理论公式出发,分别导出了二维、三维共偏移距道集的空间分辨率公式,较系统地讨论了共偏移距道集的横向分辨率和垂向分辨率与地下介质速度、地震主频及频带、反射界面倾角、偏移孔径以及所使用的观测系统等因素的关系。研究分析表明:较大的观测孔径有利于横向分辨率的提高;倾角或偏移孔径越大,横向分辨率越高,垂向分辨率却越低;非零偏移距数据体的空间分辨率比零偏移距有所降低;采集的方位角对x方向和y方向的分辨率也有影响。所取得的成果与认识可望为地震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 横向分辨率 垂向分辨率 共偏移距道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