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approach towards the sustainability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central villages in the Abbasiya District of Iraq using GIS techniques
1
作者 Ahmed Hussein ALLAWI Haider Mohammed Jawad AL-JAZAERI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2023年第1期28-43,共16页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usuall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stimulate rural development by proposing qualified villages as central villag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usuall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stimulate rural development by proposing qualified villages as central villages that can provide basic urban services for their residents and residents of neighboring villages. This approach can contribute to overcoming the various problems that rural areas faced at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levels. It seeks to achieve spatial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areas, representing a new approach by integrating urban development methods to revitalize rural villages. The study analyzed 15 villages belonging to Abbasiya District of AL Kufa City in the Najaf Governorate of Iraq. Based on the GIS techniques and the analysis of urban service indicators(village population, percentage of urban building materials used in villages,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 and health centers,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 and main roads, nature of economic activity,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 and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s, number of communication towers, and distance between village and urban administrative center), this study proposed that Abu Gharb and Albu Ghraib can served as central villages in Abbasiya District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establishes a new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to achieve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mprov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rural areas,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and relevant institutions to use urban service indicators, achieving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rmulating relevant development policies in Abbasiya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villages spatial reorganization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rural integration urban service Abbasiya District Iraq
下载PDF
Research of Spatial Construction Strategy in Chinese New Rural Community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Jiang1,2,YANG Ning3,QIU Shouliang4(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250101,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Renewable Resources Building Use Technology,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Jinan,Shandong,250101,China +1 位作者 3.Flower Seedlings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nan City,Jinan,Shandong 250002,China 4.Heze Architect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Heze,Shandong 274000,China)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2年第7期33-34,38,共3页
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of traditional rural settlement,it has found that the typical spatial construction model shows the duality of matrix and landmark and they are in a relation of reciprocal causality.However,und... 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of traditional rural settlement,it has found that the typical spatial construction model shows the duality of matrix and landmark and they are in a relation of reciprocal causality.However,under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this spatial construction model is disappearing,and those natural villages are integrated and reconstructed at a high speed and in a large scal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leading to a lack of geographical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a damage of ecological living environment.In the perspective of prototype theory,the duality feature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spatial construction model to guide the 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spatial construction model of traditional rural settlements and seek for new spatial development approach for new rural communities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alternative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integration New rural COMMUNITY PROTOTYPE DUALITY spatial construction
下载PDF
The Predicament of Rur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3
作者 Junpu ZHA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9年第11期1-3,8,共4页
Solving rural poverty is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curr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alienation"of farmer organizations makes it difficul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farme... Solving rural poverty is the most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curr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he"alienation"of farmer organizations makes it difficul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farmer organizations.The institutionalized obstacle of urban-rural dual division restricts the urban 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There is an institutional conflict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rural urbanization.It is the best way for farmers to find a suitable model for loc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but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ural development model will be a complex and tortuous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REVITALIZATION organization MIGRANT workers urban integration
下载PDF
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平卫英 李文星 罗良清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共17页
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优化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有关于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传统生产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展开讨论,鲜有文献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纳入城乡要素流动范围并探索... 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有利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优化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现有关于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主要围绕传统生产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展开讨论,鲜有文献将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纳入城乡要素流动范围并探索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理。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算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全国要素流动总指数呈现出小幅度增长的态势,位于均值之上的地区中64%是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说明城乡融合发展政策实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第二,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这一结论在引入城乡之间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采用删除4个直辖市和缩短时间窗口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第三,空间异质性分析中,劳动力、土地和数据要素始终表现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要素对不同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影响程度逐渐增强、影响范围逐步扩大,技术要素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逐渐凸现,由华东和华南地区向东北和西南地区转移;第四,在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电商销售是要素流动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和产业结构变迁并未发挥出中介变量的作用,不同于已有的研究结果。因此,今后持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拓展深度与广度;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整体推进与试点示范相统一的指导原则,推广实践中形成的典型经验。研究结论为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健全提供了理论和经验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流动 空间异质性 城乡融合发展 政策演变 城乡关系
下载PDF
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刘维奇 吴明月 张金龙 《管理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41,共18页
基于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二次项修正模型,以两种“借用规模”视角考察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当前除了山东、广东和内蒙古... 基于2008—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二次项修正模型,以两种“借用规模”视角考察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当前除了山东、广东和内蒙古三个地区已出现超出最优多中心水平的现象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城乡融合尚处于随着多中心水平发展而逐步提升的阶段。第二,对于东部地区来说,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一体化是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多中心空间结构发展并未达到最优规模,交通基础设施和市场一体化的作用并未凸显。第三,城市之间的地理距离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城乡融合效应中发挥着显著的正U形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空间结构 城乡融合 市场一体化 交通基础设施 地理距离
下载PDF
民族地区城乡融合的功能、空间及治理研究
6
作者 陈文烈 唐立峰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社会稳定的风向标,乡村地区作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压舱石,均对我国社会平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既推动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也凸显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下城乡功能不协调、空间布局待优化以及协... 民族地区作为我国社会稳定的风向标,乡村地区作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的压舱石,均对我国社会平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既推动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也凸显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下城乡功能不协调、空间布局待优化以及协同治理不完善等问题。进入新时代,上述发展模式固化衍生的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及乡村建设等方面的困境,是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短板,然而重塑城乡空间关系的前提是二者要对等。因此应在以空间正义为价值导向基础之上,通过共融共享、合理有效的空间规划和空间善治促进和推动城乡互动与交流,彰显城乡空间各自价值,促进功能互补,构建城乡双向赋能的空间结构,对于民族地区实践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共同富裕发展基础,实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城乡融合 功能互补 空间治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
7
作者 刘维奇 吴明月 《经济论坛》 2024年第3期43-57,共15页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乡关系加速变化,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章以空间视角探究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内涵以及互动分析框架,选取城乡差距、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4个维度中...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乡关系加速变化,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章以空间视角探究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内涵以及互动分析框架,选取城乡差距、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4个维度中的24个指标构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的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0—2019年我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利用Arcgis 10.5软件检验空间相关程度并分析区域空间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圈层集聚”、中部均衡发展、西部初步探索的态势;我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我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兼具不平衡性和稳定性的双重特征。因此,政府在政策设计和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空间视角,将周边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情况及比较优势纳入分析框架中,加强区域间协调互动作用,共享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高质量发展 空间自相关 测度分析
下载PDF
安徽省县域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及机制研究
8
作者 史晓红 庞有余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4-85,共12页
县域是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耦合协调是透视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首先构建了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趋势面分析方法,定量测度了安徽省2010—2020年的城乡融合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 县域是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耦合协调是透视地区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章首先构建了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趋势面分析方法,定量测度了安徽省2010—2020年的城乡融合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过程,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来探索影响城乡融合的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首先,2010—2020年,城乡融合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先下降后波动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波动幅度较小,各县区耦合度的变化出现“聚集—分散—聚集”的“东移南迁”现象,耦合协调度轻度失调的区县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出现了地域低值锁定现象,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带。其次,分区域来看,皖北、皖中、皖南的城乡融合耦合协调以2015年为转折点,先小幅上升后又持续升高。其中,皖南和皖北区域协调差异趋于直线式减弱;而皖中区域差异呈现波动发展。整体来看,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呈现出“北低南高—西低东高”的空间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淮河以北冷点区和长江以南热点区阶梯状新格局。最后,PM2.5浓度、人均GDP、流域、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产值占比、森林覆盖率、农村人均用电量、城镇化率、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是影响安徽省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空间差异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明斗 周川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空间格局具有“东高西低”的...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实证分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其空间格局具有“东高西低”的特征,且这一特征日益弱化,但南北差异不断扩大、“南高北低”的特征日渐凸显;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也展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其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年均增长率为2.00%,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最慢,年均增长率为1.07%;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协调度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其中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且呈现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延伸的态势;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且其空间聚集程度呈现减弱趋势;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据此,建议差异化制定乡村振兴策略,构建城乡区域均衡发展体系,形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间科学有效的互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协调度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资本下乡如何嵌入乡村空间合作治理?——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
10
作者 李小天 周小平 谷晓坤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 研究目的:以上海市乡悦华亭项目为案例,探究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合作治理机制,为提升乡村空间治理效能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验证性案例研究、访谈法。研究结果:(1)规划环节要基于“协商自治”的原则让资本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空间配置权的政企共享,并以“需求前置”为导向进行规划的弹性调整;(2)整治环节要以“地位平等”为前提进行空间使用权重构,厘清多元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3)运营环节要细化空间收益权,坚持“权责一致”的收益分配,建立信任保障机制规避资本主导运营的潜在风险,实现多方共赢。研究结论:乡村空间治理是多元主体广泛参与的“规划—整治—运营”一体化行动。资本基于合作治理的理念从上述三个环节嵌入乡村空间治理体系,重构乡村空间配置权、使用权和收益权,是借助市场力量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可行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治理 合作治理 资本下乡 城乡融合 城市治理
下载PDF
绿色融合式治理:城乡结合部社区生态治理的空间转向与生成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茹婧 《长白学刊》 2024年第1期122-134,共13页
城乡结合部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其“亦城亦乡”的混合形态为城乡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生态治理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本研... 城乡结合部社区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过渡形态,其“亦城亦乡”的混合形态为城乡社区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生态治理的有机融合,进而推动我国新型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议题。本研究以成都市公园社区示范点为例,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空间理论为视角,以“空间断裂—空间修复—空间适配”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空间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相“切割”引发了城乡结合部社区的“新陈代谢断裂”;通过空间修复与空间营造,城乡结合部社区实现了从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分类而治转向空间适配的绿色融合式治理。“绿色融合式治理”是一种以“绿色”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社区治理创新机制,包含“多元主体联动”“空间尺度再造”与“空间资源融合”的内在机理,不仅拓展和丰富了社区治理的理论维度,更生动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于西方现代化的超越。“绿色融合式治理”不仅是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的机制创新,也可为世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推进全球生态正义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社区 生态治理 空间转向 绿色融合式治理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空间融合规划探索——以杭州市新塘街道为例
12
作者 张之山 杨建军 《中外建筑》 2024年第2期100-104,共5页
文章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入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结合部地区规划案例的研究,探索以城乡空间融合为途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规划研究框架,包括对城乡空间融合内涵、动力机制及现状城乡空间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三区... 文章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入手,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城乡结合部地区规划案例的研究,探索以城乡空间融合为途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标的规划研究框架,包括对城乡空间融合内涵、动力机制及现状城乡空间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以“三区三线”的划定奠定空间融合底盘,突出蓝绿生态空间网络的基底与城乡功能空间的融合布局,打造以交通网络为纽带,以产业空间和城乡居民点体系为重点,以配套设施为支撑的城乡空间融合格局,并以杭州市新塘街道为实例针对性编制了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乡镇级规划 城乡融合 城乡空间融合 新塘街道
下载PDF
数字物流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13
作者 薛阳 贾慧 冯银虎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7,共16页
近年来,数字物流快速发展显著加深了城乡经济联系,也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物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激励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且数字物流对... 近年来,数字物流快速发展显著加深了城乡经济联系,也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物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激励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且数字物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呈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高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地区>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地区态势。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物流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且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提升,数字物流对城乡融合发展呈边际效应递增趋势。同时,基于空间依赖性,数字物流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空间溢出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本地区域及邻近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而,应加快智慧化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破城乡分割的藩篱,充分释放数字物流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物流 城乡融合发展 激励效应 空间溢出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研究
14
作者 柯新利 邓洁 宋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773-5785,共13页
在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背景下,探究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是解决耕地保护、生态保育与经济建设之间冲突的关键。从人地关系视角剖析了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 在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背景下,探究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是解决耕地保护、生态保育与经济建设之间冲突的关键。从人地关系视角剖析了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机理;通过解读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绿色转型指数由0.208增至0.294,增幅为40.802%,呈现“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2)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指数由0.465增至0.492,增幅为5.858%,呈现“中东部高西南部低”的分布特征。(3)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由0.556上升到0.612,增幅为11.065%,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特征;耦合协调类型从基本协调型转变为中度协调型。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差异较大,耕地利用绿色转型各子系统中,模式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较低;城乡融合发展各子系统中,人口融合、空间融合与耕地利用绿色转型的耦合协调度较低。(4)耕地利用绿色转型中的模式转型,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人口融合、空间融合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生态保护以及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利用绿色转型 城乡融合发展 耦合协调度 时空演变
下载PDF
乡融合背景下村镇建设用地“扩张-消失”多情景模拟——以洛阳市为例
15
作者 张祚 江驭鲲 +1 位作者 何青松 王哲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108,共13页
研究目的:从当前村镇建设用地“既拆又建”现象出发,聚焦城乡融合背景下村镇建设格局演变规律,以洛阳市为例,开展2020-2030年村镇建设用地“扩张—消失”多情景模拟研究,为大城市村镇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PLUS模... 研究目的:从当前村镇建设用地“既拆又建”现象出发,聚焦城乡融合背景下村镇建设格局演变规律,以洛阳市为例,开展2020-2030年村镇建设用地“扩张—消失”多情景模拟研究,为大城市村镇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PLUS模型、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多情景设定。研究结果:(1)区位条件因素在村镇建设用地“扩张—消失”中起基础性作用,距离耕地、高速公路的远近对扩张与消失变化的影响较大,贡献度均超过16%。(2)2020-2030年洛阳市村镇建设用地扩张与消失规模以及格局差异明显。在规模上“扩张”与“消失”面积比例约为2∶1;在格局上“扩张”斑块类型以边缘、支线及孤岛为主,“消失”斑块类型则以核心区和边缘占优。(3)4种情景下研究区村镇建设用地均表现为大规模零碎式扩张与小规模集中式收缩。其中,耕地保护情景中孤岛占比最少(9.93%),空间上连通性和整体性最优,未来应进一步充分考虑耕地保护情景。研究结论:亟需秉持村镇建设用地以优化存量换取增量的理念,均衡协调扩张和消失的规模、形态及其综合效益,针对主要驱动因素实施差别化管理,实施“一村一策”缓解村镇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设用地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多情景模拟 城乡融合 洛阳市
下载PDF
浙江省山区县城乡融合测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6
作者 杨纯玥 郑国全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文章以浙江省山区县为研究案例地,多维度构建了山区县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浙江山区县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使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浙江省山区县2010—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时序演变特征进行评价,并在子系统层... 文章以浙江省山区县为研究案例地,多维度构建了山区县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浙江山区县城乡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使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浙江省山区县2010—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时序演变特征进行评价,并在子系统层面作出时空特征分析,最后,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TR)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浙江山区县城乡融合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演变态势,区域内部各县域城乡融合度时空特征显著。2)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在空间融合层面改善最为明显,产业融合层面总体上呈现出整体增长的态势,在城乡要素融合和城乡治理融合方面整体发展水平偏低。3)城乡信息交流、城市空间扩张、劳动力流动、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就业结构、山地覆盖率等因素对浙江山区县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浙江山区县
下载PDF
创新集聚区的城乡融合空间模式探索——以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为例
17
作者 肖彤 娄云 赵若焱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93-96,共4页
城乡融合是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如何对管理治理、产业经济、文化文明、空间环境和人口等全要素的关系进行重构将是融合的关键。文章以佛山三龙湾为研究对象,对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下的空间模式提出创新经验并进行总结:在... 城乡融合是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如何对管理治理、产业经济、文化文明、空间环境和人口等全要素的关系进行重构将是融合的关键。文章以佛山三龙湾为研究对象,对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下的空间模式提出创新经验并进行总结:在城乡混杂地区的资源本底基础上,如何发挥城乡生态和文化的资源优势;如何合理配置基础服务和公共资源,并结合年轻创新、创业人群的需求,提供特色配套服务,通过规划实现未来高端创新产业的集聚效应;并从保障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探索未来城乡互动的可行性。创造城乡二元模式以外的“第三类人居环境”,成为承担岭南文化现代化的创新空间载体,为其他片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空间模式 乡村振兴 创新集聚区
下载PDF
基于空间整合策略的城乡客运站设计研究
18
作者 李修然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33-36,41,共5页
基于空间整合的相关理论,对城乡客运站设计进行研究。从城乡客运站的定义与等级、功能分区、客运形式、客流特征等方面,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城乡客运站整合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论述客运站空间整合设计的具体策略,有利于城... 基于空间整合的相关理论,对城乡客运站设计进行研究。从城乡客运站的定义与等级、功能分区、客运形式、客流特征等方面,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城乡客运站整合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论述客运站空间整合设计的具体策略,有利于城乡客运站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客运站 空间整合 交通 城市
下载PDF
甘肃河东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时空分布研究
19
作者 梁静 裴婷婷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城乡融合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式,研究城乡融合发展,对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河东地区为研究区域,从社会经济协调、生活质量等值、生态和谐共生、公共服务均衡4个准则层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 城乡融合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式,研究城乡融合发展,对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河东地区为研究区域,从社会经济协调、生活质量等值、生态和谐共生、公共服务均衡4个准则层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测度河东地区2011-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利用Arc GIS、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城乡融合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1-2020年甘肃河东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提升跨度显著,整体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且研究区域内部差距不断缩小。(2)河东地区呈现出东北方向城市的城乡融合水平明显高于西南方向的城市。(3)河东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具体表现为H-H和L-L集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水平 指标体系 时空分布 甘肃河东地区
下载PDF
城乡融合背景下桂林市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与聚集性发展研究
20
作者 李何英 王金叶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5-102,共8页
以桂林市为案例地,借助ArcGIS10.2分析桂林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其内在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聚集性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桂林市市辖区和灵川县属乡村旅游地热点区域,并... 以桂林市为案例地,借助ArcGIS10.2分析桂林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探寻其内在分布规律,进一步提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聚集性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显著聚集型分布,桂林市市辖区和灵川县属乡村旅游地热点区域,并形成中部和南部两大核心乡村旅游区;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呈现“以市区为核心,以漓江为轴线,以低海拔区为扩散面,以A级景区为辐射区”的空间分布格局;桂林市乡村旅游地可分为红色乡村旅游聚集区、生态乡村旅游聚集区、民族乡村旅游聚集区。建议依据乡村旅游地空间状态,在现有优势基础之上利用乡村独有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城乡融合,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管理 乡村空间分布 聚集性发展 桂林市 城乡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