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EW ESTIMATION METHOD OF SPATIAL PEAK TEMPORAL AVERAGE INTENSITY AND SPATIAL PEAK PULSE AVERAGE INTENSITY IN HIFU FIELD
1
作者 寿文德 孙俊霞 钱德初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02年第1期115-118,共4页
A new estimation method of maximum intensity, such as I spta in CW and I sppa in PW, in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field for surgery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acousic power and radical d... A new estimation method of maximum intensity, such as I spta in CW and I sppa in PW, in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 field for surgery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acousic power and rad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lative acoustic pressure in the focal plane of the field. The acoustic power is measured by the radiation force balance or by the calorimetry. Using a miniature hydrophone to scan along several radial directions with the same angle intervals through the acoustic axis in the focal plane, several radial relative pressure distribution curves can be measured and thus the special cross section area related to the maximum intensity and be calculated. The quotient of the measured acousitc power to the special cross section area is the maximum acoustic intensity in the field. finally as an example, the acoustic field distribution of a CW system was measured and the maximum acoustic intensity estimated was gi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peak TEMPORAL AVERAGE PULSE AVERAGE INTENSITY estimation 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下载PDF
国家中心城市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动因研究
2
作者 杨青 吴向荣 +1 位作者 刘洋 郑衍迪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7-1177,共11页
为科学把握城市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实现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交通碳排放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SBM模型(GB-US-Super-SBM模型)并测算交通碳排放效率,利用修改的引力模型... 为科学把握城市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实现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交通碳排放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SBM模型(GB-US-Super-SBM模型)并测算交通碳排放效率,利用修改的引力模型建立空间关联网络,在此基础上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厘清交通碳排放效率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动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9个国家中心城市交通碳排放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城市间存在较大差距。2)国家中心城市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呈现网络结构形态,并逐渐形成了天津、西安、郑州等多个网络中心;空间网络关联性以2017年为节点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天津、西安、郑州等城市发挥着“桥梁”和“中介”作用,对空间网络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镇化水平差异、节能技术水平差异和空间邻接关系等因素在交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中发挥显著作用,其中空间邻接关系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交通碳排放效率 碳达峰 碳中和 空间网络结构
下载PDF
空间外差遥感数据光谱-干涉图双向校正算法研究
3
作者 王新强 王祯 +5 位作者 梁秋裕 熊伟 李志伟 叶松 甘永莹 王方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3-968,共6页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SHS)作为新型高光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检测、卫星遥感等领域,但由于空间外差光谱仪的制作不理想或工作环境的变化都会改变仪器参数而引入误差,使干涉图数据不准确,需要进行误差校正。在卫星平台下,由于与地面...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SHS)作为新型高光谱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检测、卫星遥感等领域,但由于空间外差光谱仪的制作不理想或工作环境的变化都会改变仪器参数而引入误差,使干涉图数据不准确,需要进行误差校正。在卫星平台下,由于与地面环境的巨大差异,导致地面测定的校正参数对空间外差干涉图数据不再适用,特别是调制项误差(相位误差和非均匀误差)的改变,极大影响了光谱的准确性。针对空间外差遥感数据的调制项误差,从光谱与干涉图两个方面入手,进行误差分离与原因分析,认为空间外差遥感数据误差主要来源于CCD尺寸伸缩导致的光谱频率变化和CCD响应改变导致的干涉图强度变化,提出了光谱-干涉图双向校正方法。校正测试数据选取高分五号搭载检测仪(GMI)实测的12条O 2吸收光谱。取其中一条作为标定光谱,以SCIATRAN仿真的无误差光谱为基准,与标定光谱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光谱维的频率偏差,通过特征峰频率确定两者的频率变换关系。然后根据变换关系将仿真光谱进行频率拉伸,使拉伸后的仿真光谱与实测光谱谱峰重合,计算拉伸仿真光谱与实测光谱干涉图,将两者干涉图相比得到干涉图强度的变化关系。最后将干涉图强度变化关系用于其余11条光谱的校正,得到校正后光谱。为了衡量校正效果,以校正前后光谱的标准差、均方误差和信噪比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标准差、均方误差都明显降低,同时信噪比显著增大,且标准差基本都在0.07以下,信噪比基本能达到20以上。其中校正效果最好的实测光谱,标准差减少了0.3767,信噪比提高了25.1016,均方误差降低了0.1587,校正效果较差的实测光谱,标准差减少了0.2296,信噪比提高了9.6328,均方误差降低了0.1049。因此所提出的光谱-干涉图双向校正方法对空间外差遥感数据的误差校正起到较好的效果,且处理过程简单,为同类数据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外差遥感 误差校正 光谱谱峰频率 干涉图强度幅值
下载PDF
制造业集聚如何影响城市绿色创新效率?
4
作者 纪玉俊 张子琪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识别并提升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6—2019年全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分析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研究表明...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识别并提升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6—2019年全国27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和实证层面系统分析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作用。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分别存在“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的本地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且上述非线性影响因城市特征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在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本市及周边影响中存在不同着力点,异质性规制的协同发力弥补了单一政策的不足。研究结果对“双碳”目标下如何优化制造业集聚空间格局以促进城际间绿色创新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城市绿色创新效率 “双碳”目标 空间计量 环境规制
下载PDF
基于网格空间团的多级同位模式挖掘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宇情 王丽珍 +1 位作者 杨培忠 朴丽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8-930,共13页
针对传统的多级同位模式挖掘方法未考虑到实际数据分布的网格特性,且从全局到区域的多级模式挖掘框架会导致算法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逆向挖掘多级同位模式的新框架.先挖掘区域同位模式,再由区域同位模式推导出全局同位模式,提出有效的... 针对传统的多级同位模式挖掘方法未考虑到实际数据分布的网格特性,且从全局到区域的多级模式挖掘框架会导致算法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逆向挖掘多级同位模式的新框架.先挖掘区域同位模式,再由区域同位模式推导出全局同位模式,提出有效的剪枝策略提高挖掘效率.考虑真实数据集中数据分布的网格特性,定义实例间的网格邻近关系,提出网格空间团及计算网格空间团的新颖方法.在区域划分阶段,提出基于自适应网格密度峰值聚类的区域划分方法,基于2阶网格空间团的网格相似性来分配簇.在合成和实际数据集上进行大量的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高效性和可扩展性,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剪枝率可以达到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多级同位模式 网格空间团 密度峰值聚类(DPC)
下载PDF
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景观格局的形态学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
6
作者 林广 王妍 +2 位作者 刘云根 徐劲成 林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4,377,共13页
[目的]探究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景观格局的形态学空间分布特征,为揭示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利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方法对岩溶石漠化景观识别、处理、分类得到核心、环线... [目的]探究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景观格局的形态学空间分布特征,为揭示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利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方法对岩溶石漠化景观识别、处理、分类得到核心、环线等互不重叠的7类景观类型,应用景观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转移矩阵和热点分析探究峰丛洼地石漠化区景观格局的形态学时空演变特征。[结果]①2000年形态学景观类型分布最广(190.60 km^(2)),2022年分布最少(147.32 km^(2)),在形态学景观类型中核心是研究区内主要的景观类型,2000年面积最大为121.62 km^(2),2022年面积最少为76.05 km^(2),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和南部区域;孤岛在形态学景观类型中面积最小,其面积1990年最少为1.12 km^(2),2022年最多为3.07 km^(2),孤岛和分支等景观类型分散分布在各核心之间。②研究区形态学景观空间分布趋于分散,且形态学景观多样性、复杂程度和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研究时段内,形态学景观类型单一动态度分别为0.10,-0.18和-2.13,说明形态学景观面积呈现收缩趋势并且形态学景观类型1990—2000年发育最为剧烈,2000—2010年发育最为平缓。③形态学景观类型转移方向主要是核心景观类型转移为边缘和孔隙景观类型,总体来看形态学景观主要转移方向是形态学景观转移为背景,并且背景的转入量大于转出量。高—高聚集区域呈现出向磨合村、老街村和安乐村扩张的趋势,低—低聚集区域呈现出向三光村和老街村扩张的趋势。[结论]研究区形态学景观面积处于快速减少阶段且形态学景观类型趋于复杂,核心是主要的形态学景观类型,形态学景观的演变特征主要由核心的变化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分析 峰丛洼地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景观动态度 热点分析
下载PDF
面向空间使用活动数据的城市建成区碳核算方法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例
7
作者 冷红 肇禹然 袁青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正在面对的重大威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碳核算是监测城市碳排放情况,调控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城市建成区为碳核算范围,并将城市碳核算方法与城市空间要素相衔接,这对于...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正在面对的重大威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碳核算是监测城市碳排放情况,调控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城市建成区为碳核算范围,并将城市碳核算方法与城市空间要素相衔接,这对于实现城市“双碳”目标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15年间的能源活动数据与空间使用活动数据,构建城市建成区碳核算体系与面向城市空间使用活动数据的城市建成区碳核算方法,并将核算结果与能源使用碳核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核算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城市碳中和路径预测、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评估等碳核算方法应用路径,为国土空间规划助力“双碳”目标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建成区 空间使用活动数据 碳核算 应用路径
下载PDF
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的Tri-training算法
8
作者 罗宇航 吴润秀 +3 位作者 崔志华 张翼英 何业慎 赵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9-1198,共10页
Tri-training利用无标签数据进行分类可有效提高分类器的泛化能力,但其易将无标签数据误标,从而形成训练噪声。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的Tri-training(Tri-training with 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TT)算法。密度峰值聚类通过类... Tri-training利用无标签数据进行分类可有效提高分类器的泛化能力,但其易将无标签数据误标,从而形成训练噪声。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的Tri-training(Tri-training with 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TT)算法。密度峰值聚类通过类簇中心和局部密度可选出数据空间结构表现较好的样本。DPC-TT算法采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获取训练数据的类簇中心和样本的局部密度,对类簇中心的截断距离范围内的样本认定为空间结构表现较好,标记为核心数据,使用核心数据更新分类器,可降低迭代过程中的训练噪声,进而提高分类器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准Tritraining算法及其改进算法,DPC-TT算法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TRAINING 半监督学习 密度峰值聚类 空间结构 分类器
下载PDF
采用改进等价极值法的钢网架动力可靠性分析
9
作者 刘国光 杨跃敏 +2 位作者 李盈辉 裴磊洋 陈杭滨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3-579,623,624,共9页
为比较动力作用下航站楼钢网架结构可靠性的空间分布差异,基于等价极值原理中的极值(P),推导并改进了以逼近极值(ΔPi)为特征变量的结构失效概率计算方程。结合某机场航站楼钢网架优化案例,数值模拟分析了指廊钢屋盖在不同有效峰值加速... 为比较动力作用下航站楼钢网架结构可靠性的空间分布差异,基于等价极值原理中的极值(P),推导并改进了以逼近极值(ΔPi)为特征变量的结构失效概率计算方程。结合某机场航站楼钢网架优化案例,数值模拟分析了指廊钢屋盖在不同有效峰值加速度(effective peak acceleration,简称EPA)作用下的结构可靠性变化规律,总结了改进等价极值法在预测结构失效时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等价极值法得到的结构失效概率上下界曲线能准确表征不同EPA作用下结构失效的“三阶段”变化趋势,且计算阈值区间随EPA增加而收敛,并在EPA大于0.22 g时趋于0;在结构设计优化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时,改进等价极值法既能有效预测其可靠性变化趋势又具有较高预测精度;指廊结构区段内的支座节点失效概率与整体失效概率接近,EPA小于0.295 g时误差不超过4%,可通过监测代表节点实现结构整体可靠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结构 改进等价极值 失效概率分析 有效峰值加速度 失效阈值区间
下载PDF
2000-2021年桂西南峰丛洼地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演变特征及其归因
10
作者 王栋华 田义超 +4 位作者 张强 张亚丽 林俊良 陶进 黄亮亮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8,共13页
监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机制,对于深入了解陆地碳循环机制和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MOD17A3数据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评估了2000−2021年桂西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流域植被净初级... 监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机制,对于深入了解陆地碳循环机制和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MOD17A3数据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评估了2000−2021年桂西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演变,并借助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方法、Hurst指数以及地理探测器等,研究区域内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未来趋势、可持续性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1年研究区植被NPP均值为945.23 gC∙m^(−2)∙a^(−1),呈现出上升趋势,增加速率为3.5596 gC∙m^(−2)∙a^(−1)。喀斯特区域(4.5148 gC∙m^(−2)∙a^(−1))>研究区域(3.5596 gC∙m^(−2)∙a^(−1))>非喀斯特区域(2.7219 gC∙m^(−2)∙a^(−1));(2)植被NPP高值区域在防城港市周边,值皆大于1200 gC∙m^(−2)∙a^(−1);低值区散布于水文线附近;(3)Sen变化趋势显示,研究区22年间植被NPP增加区域面积(77.98%)显著大于减少区域面积(22.02%)。Hurst指数显示,区域植被NPP介于0~1之间,平均值为0.65,呈现出向负偏态分布;(4)土地利用/覆被、植被覆盖度与高程因子是本研究区植被NPP的显著控制因子,其次为坡度及土壤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MOD17A3 地理探测器 时空变化 桂西南峰丛洼地
下载PDF
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源识别的国土空间规划支撑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1
作者 潘浩之 施睿 +1 位作者 蔡子攀 黄贤金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5,共8页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基于多源空间大数据“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源。通过自上而下地从宏观层面分析统计数据,将碳排放总量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进而自下而上地从居民建筑、产业活动和交通等... 文章以南京市为例,探索基于多源空间大数据“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城市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源。通过自上而下地从宏观层面分析统计数据,将碳排放总量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进而自下而上地从居民建筑、产业活动和交通等排放活动出发,计算出具体地块的碳排放。研究旨在为南京的生态空间、紧凑用地、绿色行为、结构优化、产业新城等方面提供国土空间规划支持,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空间大数据 国土空间规划 碳达峰、碳中和 南京
下载PDF
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及碳达峰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维忠 许中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了解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湖南省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统计年鉴对作物种植面积、农业物资投入量及畜禽养殖量进行数据整合,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计算湖南省2007—2020年... 了解湖南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湖南省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统计年鉴对作物种植面积、农业物资投入量及畜禽养殖量进行数据整合,利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经典碳排放计算理论计算湖南省2007—2020年间农业碳排放量。以2007年为基期年,采用Kaya碳排式和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以下简称LMDI)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引入灰色预测模型[gray forecasting model,以下简称GM(1,1)]预测湖南省2021—2040年间碳排放量。计算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出三段式变化:因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对农业产生严重影响,农业碳排放量在2007—2008年间呈下降趋势;2009—2015年稳步上升并于2015年达到峰值(6550万t);2015—2020年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不同地市间存在明显差异:长沙、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益阳于2015年前后达峰,而其他地市,如株洲、张家界、郴州、永州、怀化、湘西在2018年前均有一段平稳上升期,娄底波动上升,因此难以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湖南省各地市农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2007年农业碳排放强度越大的地市其在后续年份中农业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越大。2007—2020年间各地市农业碳排放量平均变异系数为42%,农业碳排放强度平均变异系数为20%,说明地市之间的农业碳排放量差异程度远大于农业碳排放强度差异程度。农业碳排放源排放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农田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农资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水平和农村总用电量对增加农业碳排放量起主要作用,其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总用电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地区产业结构、农村居民人均用电量的倒数在农业碳排放量减少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各地因地制宜地推动绿色创新、加强政府职能等建议,以期为湖南省农业碳减排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时空特征 碳达峰 碳减排 LMDI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 湖南省
下载PDF
硬岩小净距隧道先行洞的爆破振动响应规律
13
作者 陈璐 曹洪涛 +5 位作者 周子龙 曾铃 高山 刘洋 凌同华 聂森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54-3367,共14页
隧道爆破施工时,爆破破岩产生的振动效应对近邻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为提高隧道爆破施工的安全性,基于广西某双线硬岩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工程,通过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分析后行洞爆破开挖时爆破振动的传播规律与质点峰值振动速度的分... 隧道爆破施工时,爆破破岩产生的振动效应对近邻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为提高隧道爆破施工的安全性,基于广西某双线硬岩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工程,通过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分析后行洞爆破开挖时爆破振动的传播规律与质点峰值振动速度的分布特征,并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探索近邻先行隧道径向和轴向上质点峰值振动速度演化特征及分布规律,基于最大主应力原则,构建近邻隧道爆破振动安全判据。研究结果表明:对后行隧道爆破开挖时,水平径向的振动波对近邻隧道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在爆心距相同的情况下,隧道未开挖侧的爆破振动衰减速度比已开挖侧的小;近邻隧道迎爆侧边墙、拱脚和底脚是主要受扰动区,边墙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最大,在施工中应当加强边墙的监测和防护。基于近邻隧道质点峰值振动速度与拉应力内在联系的回归分析,并考虑混凝土的动态抗拉强度,建议将本隧道爆破施工的质点峰值振动速度阈值确定为15.7 cm/s,以保证依托工程近邻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邻隧道 质点振动峰值速度 爆破振动 时空响应
下载PDF
基于大中型水库的湖北省洪峰模数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14
作者 曹夏禹 连威 +1 位作者 孙晓晨 葛进雄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湖北省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常采用设计暴雨间接推求,其洪水合理性分析时常缺乏洪峰模数分布图进行参考,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本研究选取湖北省339座大中型水库,通过计算其不同频率洪峰模数,绘制湖北省洪峰模数空间分布图,系统... 湖北省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常采用设计暴雨间接推求,其洪水合理性分析时常缺乏洪峰模数分布图进行参考,给实际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本研究选取湖北省339座大中型水库,通过计算其不同频率洪峰模数,绘制湖北省洪峰模数空间分布图,系统分析湖北省不同频率洪峰模数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湖北省50年一遇、100年一遇、1000年一遇、2000年一遇洪峰模数平均值依次增加;空间分布上,湖北省各频率洪峰模数总体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其空间分布与大等级降水的发生次数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海拔高度有一定的负相关性。本研究可为湖北省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估算及洪水成果合理性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 洪峰模数 空间分布 湖北省 合理性分析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空间网络结构研究
15
作者 曹卫焱 李梦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5期221-227,236,共8页
基于“双碳”目标,将节能减排的观念引入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旅游生态效率,综合空间网络探究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呈现先显... 基于“双碳”目标,将节能减排的观念引入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旅游生态效率,综合空间网络探究我国旅游生态效率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均值呈现先显著上升后稳定波动的变化态势,省域间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且联系度较高;我国省域旅游空间关联网络复杂,符合幂律分布呈现出无标度特征,区域特征明显;“双向溢出”板块、“经纪人”板块内部存在旅游生态关联,其余板块空间关联度有待加强。指出了加强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跨区域合作,有助于提高“双碳”目标下我国旅游生态效率区域均衡,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SBM模型 旅游生态效率 空间网络分析 “双碳”目标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格局与演变趋势
16
作者 崔宁波 王婷 董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5-344,共10页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将碳源与碳汇融入耕地利用过程,这对于实现黑土减排增效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插值工具等方法,系统考察... [目的]探究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将碳源与碳汇融入耕地利用过程,这对于实现黑土减排增效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方法]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插值工具等方法,系统考察了2006—202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特征与演进规律。[结果]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历经波动上升、显著下降和迅速回升3个阶段,总体处于较高发展水平,北部边缘城市的效率值明显高于中南部地区,基期和末期区间两极分化局势尤为显著,整体发展严重失衡;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全局空间相关特性并不明显,大致呈现“边缘—中心”空间扩散格局,由南北两端高值集聚向内及四周递减,而后形成多个块状高值区和低值分布带,规模集聚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多数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与产出冗余,劳动力和化肥冗余问题较为严重,碳排放冗余是造成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损失的普遍因素。[结论]优化要素配置和污染减排治理成为黑土利用重点改善方向,也是提升黑土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双碳”目标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格局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桂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流域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驱动机制
17
作者 张亚丽 黄柱军 +2 位作者 田义超 林俊良 陈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7-887,共11页
生境质量是区域生态系统生命有机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条件和基础,更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基础。桂西南峰丛洼地流域是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基于2000... 生境质量是区域生态系统生命有机体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条件和基础,更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制定的重要理论基础。桂西南峰丛洼地流域是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土地利用及驱动力因子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粮食安全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对研究区2000-2020及2030年不同情景下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10和2020年生境质量平均指数分别为0.776、0.785和0.793,生境质量水平整体较高。(2)2030年自然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生境质量平均指数分别为0.798、0.779和0.807,生态保护情景下高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增加最多,自然发展情景下次之,耕地保护情景下高生境质量区域面积占比则低于2010和2020年。(3)土地利用类型是桂西南峰丛洼地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其后依次为NDVI、高程、坡度和石漠化程度,气候环境的综合解释力较小。为了改善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应严格执行国土空间规划划定的各项保护边界,合理控制建设用地发展规模,优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生态修复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时空变化 驱动机制 峰丛洼地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18
作者 毛馨卉 周璞 +2 位作者 侯华丽 吴桐 揣雅菲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2期29-35,89,共8页
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更高要求。文章通过研究欧盟、德国、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6个国家(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实践... 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下的国土空间规划提出更高要求。文章通过研究欧盟、德国、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6个国家(组织)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实践,发现各国或组织均在空间规划层面进行宏观战略部署,并在交通、能源、生态等关键领域落实减排、增汇策略的细节措施。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应强化“碳中和”目标引领,明确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空间布局规划要求,统筹能源利用与排放体系绿色发展规划,深化提升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农业空间合理利用能力,以及多部门协同推进落实规划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国土空间规划 国际经验
下载PDF
碳达峰背景下中国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化
19
作者 张积林 钟宁 《物流技术》 2024年第8期37-47,共11页
为了深入分析中国各地区在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方面的表现及其空间关联性,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并结合莫兰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选取中国30个省份,对其2015-2020年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地区物流业碳排放效率... 为了深入分析中国各地区在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方面的表现及其空间关联性,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并结合莫兰指数与空间杜宾模型,选取中国30个省份,对其2015-2020年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地区物流业碳排放效率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并揭示其在空间上的联系及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30个省份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相关性,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的物流业碳排放效率高于西部地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则优于其他地区,这种空间分布特征可能与各地区的从业人数、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有关。虽然近年来我国物流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推进碳达峰的过程中,各地区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最后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意见,以进一步提高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实现碳达峰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碳排放效率 碳达峰 时空演化 S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中国省级碳排放时空特征及效率评价
20
作者 李婉玥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4-109,共6页
“双碳”背景下,掌握近期中国省级碳排放呈现出的时空特征及碳效率情况是必要的。首先核算“十三五”时期中国省级行政单元的碳排放量,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总结出时空特征,最后利用产出导向型的DEA-BCC模型对省域碳效率进... “双碳”背景下,掌握近期中国省级碳排放呈现出的时空特征及碳效率情况是必要的。首先核算“十三五”时期中国省级行政单元的碳排放量,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总结出时空特征,最后利用产出导向型的DEA-BCC模型对省域碳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制约因素。结果表明:(1)各省域碳排等级相对稳定,降碳增效无法立竿见影;(2)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且部分省域碳排等级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效应”;(3)碳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省域存在资源过度投入、现行生产规模并非最优的问题。据此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与全局谋划、精准识别降碳增效中心省域、加强区域间降碳合作的建议,以助力“双碳”目标的按期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时空特征 碳效率 DEA-BCC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