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nutriti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on root traits and carbon usage by roots of Cercis chinensis seedlings in split root rooms
1
作者 GAN Cai-xia WU Chu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8年第4期220-228,共9页
In natural ecosystems, nutrition available for plants shows great spatial heterogeneity. Much is known about plant root responses to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nutritio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carbon usage in ro... In natural ecosystems, nutrition available for plants shows great spatial heterogeneity. Much is known about plant root responses to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nutritio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carbon usage in roots in nutrition-deficient patches and its effect on root longevity. In this study, split-room boxes were used for culture of Cercis chinensis seedlings, and the small rooms were supplied with different nutrition levels. The number of the first-order roots in the rooms with nutrition suppl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oms with deficient nutrition. Specific root length (SRL) of the first-order roots in the rooms with deficient nutrition reached its peak at day 64 after nutrition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R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order roots during the experiment. Biomass of the first-order roots in the rooms without nutrition supply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the first-order roots in the rooms with nutrition supply from day 64 to 96. The total biomass of the lateral roots in the rooms without nutrition supply decreased from day 64 to 96. The activities of the enzymes in roots in the rooms without nutrition supply increased and the activities of alkaline invertases in roots in the two sides of split box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 activities of the enzymes in roots in the rooms without nutrition supply increased gradual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nutriti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duced the changes in root traits and plants actively controlled carbon usage in roots in nutrition-deficient patches by regulating the activities of invertases and sucrose synthases, resulting in the reduction in carbon usage in the roots in nutrition-deficient pat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TION spatial heterogeneity root trait carbon usage Cercis chinensis
下载PDF
空间诱变对‘德钦’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匡倩 宗亚倩 +3 位作者 杨文 黄鹤平 何承刚 姜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2-1967,共6页
空间诱变育种是以高科技返回式卫星为背景的一种新型育种方法,本研究以载人飞船搭载的‘德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处理组,以未搭载的‘德钦’紫花苜蓿为对照组,从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 空间诱变育种是以高科技返回式卫星为背景的一种新型育种方法,本研究以载人飞船搭载的‘德钦’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处理组,以未搭载的‘德钦’紫花苜蓿为对照组,从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后‘德钦’紫花苜蓿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柄长、茎粗、分枝数、叶重、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显著增加(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观测指标中鲜草产量的变异比例最大,粗蛋白的变异比例次之;空间诱变后‘德钦’紫花苜蓿在叶面积、叶柄长、茎粗、分枝数、产草量、叶重、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等性状上出现了显著变异。本研究表明,空间诱变可提高‘德钦’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 紫花苜蓿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下载PDF
高寒草地狼毒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繁殖相关性状对其适合度的影响
3
作者 李彦宝 郑一凡 +3 位作者 袁宗琦 张夺霖 陈海军 张勃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5-242,共8页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繁殖相关性状变异及其对狼毒繁殖适合度的影响。【方法】通过RTK定位技术(real-timekinematic)确定狼毒种群内不同个体的空间分布,根据狼毒株丛大小(即花序数量)划分3个株级:Ⅰ级株丛(花序数1... 【目的】研究瑞香狼毒种群的分布格局特征、繁殖相关性状变异及其对狼毒繁殖适合度的影响。【方法】通过RTK定位技术(real-timekinematic)确定狼毒种群内不同个体的空间分布,根据狼毒株丛大小(即花序数量)划分3个株级:Ⅰ级株丛(花序数1~10枝)、Ⅱ级株丛(花序数11~20枝)和Ⅲ级株丛(花序数大于20枝),进而分析狼毒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种群密度特征以及个体表型性状与繁殖适合度的关系。【结果】该狼毒种群中,Ⅰ级幼龄株丛个体较多,占总统计量的79%,Ⅱ级株丛占14.4%,Ⅲ级成年株丛个体较少,占6.6%,种群的数量分布呈倒“J”型,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Ⅱ型,种群总体呈现出增长型的年龄结构特征;该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呈集群分布,其中,幼龄和中龄个体的集群分布特征明显,而成年植株则有向随机分布发展的趋势;在花序水平,狼毒的繁殖适合度与种群密度(R^(2)=0.096,P=0.017)、花序密度(R^(2)=0.104,P=0.010)以及单花序花数量(R^(2)=0.172,P=0.001)性状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株丛花序数(R^(2)=0.077,P=0.034)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与株高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总体显示,该狼毒种群属于增长型发展模式,各年龄段的株丛均表现为集群分布的格局特征,其种群密度和个体的花产量、花的大小(花序数)均可明显影响其繁殖成功,但株高对个体的适合度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 年龄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表型性状 繁殖适合度
下载PDF
江河交汇叠石幽谷——景芳三堡办公园区方案设计
4
作者 黄慧 刘长君 《浙江建筑》 2024年第3期28-31,共4页
从总结和分析传统办公园区的不足出发,尝试将整体形象、核心空间、底部形态和展望探索等各方面的思考,落实于景芳三堡办公园区方案设计中。力求以可持续的设计,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和人文环境。
关键词 办公园区 多义特质空间 空间渗透 多维共享 建构
下载PDF
黔中地区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细根性状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唐雪娅 徐明 +3 位作者 文春玉 聂坤 杨雪 张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2-150,共9页
【目的】细根在土壤养分、水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异特征对于表征不同生境中植物地下生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黔中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 【目的】细根在土壤养分、水分和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异特征对于表征不同生境中植物地下生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黔中地区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林型细根性状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1)马尾松纯林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细根性状具有显著差异(P <0.01),其中根组织密度、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生物量密度均表现为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2)两种森林类型中各细根性状主要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且细根性状的变程大小基本上表现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3)普通Kriging插值细根性状的空间分布图表明,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细根空间分布较马尾松纯林空间异质性强,且高值区较多;4)不同土壤因子对细根性状各指标空间变异的影响存在差异;根长密度、根体积密度、根生物量密度的空间变异在马尾松纯林的主要解释因子为AK,而在马尾松-甜槠针阔混交林的主要解释因子则为TP和pH值。【结论】两种森林类型的细根性状指标及细根性状空间分布格局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差异反映了在混交林中根系获取资源的策略与竞争的优势,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马尾松与阔叶树种的混交生态效益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性状 空间变异 针阔混交林 地统计学分析
下载PDF
人机交互中空间指令的特点及其与个人特质的关系
6
作者 史琼 马晓璐 +1 位作者 张君毅 陈春林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1期19-31,共13页
为探索人-机器人交互中空间指令的特点,及其参考框架偏好与空间能力、共情能力、社会技能等个人特质的关系,将10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不同交互组(人/机器人),分析比较两组被试在完成一系列桌面任务时使用的空间描述类型、视角特征描述类型... 为探索人-机器人交互中空间指令的特点,及其参考框架偏好与空间能力、共情能力、社会技能等个人特质的关系,将102名大学生随机分为不同交互组(人/机器人),分析比较两组被试在完成一系列桌面任务时使用的空间描述类型、视角特征描述类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1)空间描述类型偏好与具体的空间任务有关,但总体上被试偏好运用参考框架;(2)人-机器人交互中被试对机器人的心智判断,使两组空间指令存在一定的“合作者效应”;(3)总体来看,个人的空间能力与参考框架的运用有关,共情能力与观点采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器人交互 空间参考框架 观点采择 个人特质
下载PDF
珍稀濒危植物峨眉含笑种实表型性状的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俐洁 党万园 +2 位作者 陈巍巍 邱涛 陈小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通过分析珍稀濒危植物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种子与果实的表型性状特征,研究其变异规律和空间自相关性,为峨眉含笑天然种群的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依据。以雅安周公山的峨眉含笑为研究对象,测定12项种实表型性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 通过分析珍稀濒危植物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种子与果实的表型性状特征,研究其变异规律和空间自相关性,为峨眉含笑天然种群的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依据。以雅安周公山的峨眉含笑为研究对象,测定12项种实表型性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半方差函数,探究峨眉含笑种实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显示(:1)峨眉含笑种实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7.59%,种实的形态变异程度最小,种子性状的变异程度比果实性状更为丰富。(2)聚合果下部的种子败育率与蓇葖败育率最高,分别为18.32%和38.22%;中部的败育率最低,分别为15.05%和23.45%。(3)半方差函数模型以指数和球状模型为主,呈聚集分布。除果实长、种子纵径和种子败育率外,其余9项指标具有中高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4)9项指标的各向异性比接近于1,空间异质性表现为各向同性。因此,峨眉含笑种实表型性状在中等尺度的空间范围内具有丰富的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含笑 种实 表型性状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
下载PDF
株行距配置对南疆无地膜棉花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8
作者 郭子轩 胡强 +6 位作者 毛廷勇 万素梅 林皎 张变兄 李田甜 周均 陈国栋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49,共8页
为筛选出适宜南疆无地膜机采棉花的合理株行距配置,本试验以中619为供试品种,在幅宽2.28 m机采棉种植模式下,设置3种株行距配置,依次为D1(一幅三行,76 cm等行距,株距7 cm)、D2(一幅四行,行距为70 cm+12 cm+70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0 ... 为筛选出适宜南疆无地膜机采棉花的合理株行距配置,本试验以中619为供试品种,在幅宽2.28 m机采棉种植模式下,设置3种株行距配置,依次为D1(一幅三行,76 cm等行距,株距7 cm)、D2(一幅四行,行距为70 cm+12 cm+70 cm,平均行距57 cm,株距10 cm)、D3(一幅六行,行距为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平均行距38 cm,株距14.6 cm),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南疆无地膜棉花农艺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株高、主茎日增长量、茎粗随着行距增大呈增加趋势;中部叶面积指数,D1较D3处理高43.11%。各处理光分布均呈“V”型曲线,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D1处理光照度最大,D2次之,D3最小。综合棉铃横向和纵向分布来看,D2处理棉铃空间分布最合理,对增加群体产量效果明显;棉铃纵向表现为中部铃>上部铃>下部铃,中部铃在群体产量形成中作用较大;棉铃横向分布表现为内围铃>外围铃,产量主要来源于内围铃。D2处理产量(5 528.75 kg·hm^(-2))显著高于D1(5 064.57 kg·hm^(-2))和D3处理(4 798.98 kg·hm^(-2))。综上,南疆无地膜棉花在一幅四行的株行距配置下,株型及冠层结构较优,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地膜棉花 株行距配置 农艺性状 冠层 棉铃空间分布 产量
下载PDF
玉米根系形态性状和空间分布对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 被引量:81
9
作者 慕自新 张岁岐 +2 位作者 郝文芳 梁爱华 梁宗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895-2900,共6页
玉米根系形态性状(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干物质重)与植物整体水分利用效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回归曲线趋势基本相同,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只是相关系数不同。说明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说,根系需要维持适宜的大小。其中根长对... 玉米根系形态性状(总根长、根系表面积和根系干物质重)与植物整体水分利用效率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回归曲线趋势基本相同,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只是相关系数不同。说明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说,根系需要维持适宜的大小。其中根长对水分利用效率的贡献是第一位的,而根系干物质重的贡献最小,根系表面积介于二者之间。从空间分布来说,玉米每层节根数、节根长度和直径在父母本和杂交种间也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与中下层根量相比,母本与不抗旱的父本处于上层干土中的根系数量明显较多,且根系直径大,吸水困难。而杂交种在干旱条件下上层根重和数量维持不变,或略高于不抗旱品种,但中层和下层根系数量和长度明显高于不抗旱品种,且根系直径小于不抗旱品种,这样从多的有效根系数量和低的吸水阻力两方面保证了水分的吸收,从而使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说明通过根系形态特性和空间分布的优化能够调节作物整体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形态特征 空间分布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思茅咖啡天牛种群构成与危害的时空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况荣平 于新文 钟宁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3-38,共6页
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本文对思茅市咖啡天牛种群的构成、发生时期、危害的时空特性及幼虫蛀孔部位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危害思茅地区咖啡的天牛种群由旋皮天牛〔Acaloleptacervinus(Hope)〕和灭... 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本文对思茅市咖啡天牛种群的构成、发生时期、危害的时空特性及幼虫蛀孔部位的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危害思茅地区咖啡的天牛种群由旋皮天牛〔Acaloleptacervinus(Hope)〕和灭字虎天牛(XylotrechusquadripesChevr.)构成,在不同时间两个种群的数量构成比例不同。旋皮天牛是优势种群,羽化高峰期为4月18—30日,灭字虎天牛成虫主要在10—12月出现;在咖啡树中天牛幼虫的频数分布具有明显特征,1头虫的分布频数最高;幼虫蛀孔处树径的分布呈正态分布,分布中心为3.561cm,幼虫蛀孔处高度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性,平均高度范围为37.072±24.839cm,但在高度范围的左半部分形成分布高峰。这些结果对于揭示咖啡天牛种群的危害机制和制定防治方案都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害虫 咖啡天牛 危害 种群 时空特性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性状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基于中国东部样带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何念鹏 张佳慧 +12 位作者 刘聪聪 徐丽 陈智 刘远 王瑞丽 赵宁 徐志伟 田静 王情 朱剑兴 李颖 侯继华 于贵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359-6382,共24页
性状(Trait)或功能性状(Functional trait)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和进化后所呈现出来的可量度的特征,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或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手段。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功能性状的研... 性状(Trait)或功能性状(Functional trait)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和进化后所呈现出来的可量度的特征,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或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手段。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功能性状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在物种水平的植物叶片和根性状的研究领域;然而,自然生态系统是复杂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自身的多种性状间及其不同生物间性状的相互作用是广泛存在的,因此需要跨学科、系统性、集成式地调查和研究。以中国东部南北样带(NSTEC)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开展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性状的综合测定;基于其核心的研究结论并适当整合NSTEC前期的相关研究成果,希望能给性状研究提供新的调查模式和分析思路。沿NSTEC从热带雨林到寒温带针叶林3700km样带选取了9个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在群落结构调查基础上对群落内所有植物种类(总计1177物种)开展了系统性的性状测定(叶-枝-干-根多元素含量,叶片形态性状-气孔性状-解剖性状-叶绿素含量-多元素含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细根形态性状-解剖性状-多元素含量等),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土壤有机质结构与组成、土壤碳氮周转及其温度敏感性等参数。基于上述数据,不仅按传统途径系统性地探讨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多种性状的纬度变异规律与影响因素;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科学地将器官水平测定性状推导至天然森林群落水平"科学难题,并从多个性状角度建立了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性状与功能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性状网络"和"生态系统性状"概念,以其更好地用于揭示自然界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验证和发展生态学理论、探讨多种性状间协同(权衡)的生态系统生产力优化机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希望通过解决性状尺度拓展的技术难题,未来将传统性状研究拓展至群落或生态系统水平,并与高速发展的宏观观测手段(遥感观测、通量观测、模型模拟)有机结合,使性状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乃至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带 生态系统 性状 宏生态学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性状网络 生物地理学
下载PDF
茶小绿叶蝉在不同茶树品种上的生长发育、生殖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建国 况荣平 +2 位作者 扈克明 陶滔 朱启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研究表明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在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云抗十号、云抗十四号、长叶白毫、矮丰上的生长发育历期、成活率、田间自然种群虫口数量、卵数量、卵分布等方面,皆有明显差异;说明这些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 研究表明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在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云抗十号、云抗十四号、长叶白毫、矮丰上的生长发育历期、成活率、田间自然种群虫口数量、卵数量、卵分布等方面,皆有明显差异;说明这些品种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有差异,上述品种中矮丰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最强,云抗十号的抗性较差。在生产实践中对不同品种间存在的抗性差异应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茶小绿叶蝉的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型;在空间分布型方面,各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 生长 发育 生殖
下载PDF
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8
13
作者 王程 刘兵 +5 位作者 金剑 刘居东 张秋英 刘晓冰 李文滨 Stephen J.Herbert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36-942,948,共8页
以3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大豆株高逐渐升高,而主茎节数、基部茎粗及单株茎干重则相对减少。密度对大豆单株产量、荚数和粒... 以3个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构成因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大豆株高逐渐升高,而主茎节数、基部茎粗及单株茎干重则相对减少。密度对大豆单株产量、荚数和粒数有显著的影响,与中密度相比,低密度分别增加海339、黑农35和垦农18单株产量80.3%、55.4%和12.6%,而高密度则降低海339、黑农35和垦农18单株产量57.4%、24.7%和53.6%。密度对节间每荚粒数和单粒重也有一定影响,但品种间存在差异。3个品种大豆的节间荚数、粒数和粒重的空间分布由上至下呈"微弧型"分布,即中部多,上下部少;而节间每荚粒数和单粒重近似呈现"┃"直线型分布,随着密度的下降,3个品种大豆主茎全部节位的荚数、粒数和粒重均表现出增加趋势,但这种增加在各品种间的上、中和下部节位上存在一些差异。垦农18大豆节间的每荚粒数和单粒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黑农35稳定性次之,而海339稳定性最弱。因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产量与因密度增加而个体受抑导致的减产的数学表达式为:Yn+1=Yn+YD-YG。此表达式存在平衡点,此平衡点可作为评价大豆高产群体适宜密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分析方法的谷子种质资源品质与农艺相关性状的空间分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彦清 曹永生 +1 位作者 陈丽娜 方沩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658-2669,共12页
【目的】分析中国谷子资源相关农艺及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相关性状在空间上的总体质量分布,提高对谷子资源的宏观认知和有效保护及高效利用。【方法】本研究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出发,利用空间插值、空间聚类等方法研究了谷子资源... 【目的】分析中国谷子资源相关农艺及品质性状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相关性状在空间上的总体质量分布,提高对谷子资源的宏观认知和有效保护及高效利用。【方法】本研究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出发,利用空间插值、空间聚类等方法研究了谷子资源的相关性状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对谷子资源的目标性状值进行插值,然后将全国网格化数据与插值数据进行分区统计,利用统计后的网格数据进行优化热点分析形成目标性状的空间分区数据,进而寻找目标性状对应的高值、随机值和低值区域。【结果】谷子资源在全国的分布上来说,粗蛋白含量平均值为(13.98±1.23)%,变幅在10.47%—17.33%,变异系数为8.80%;粗脂肪含量平均值为(4.01±0.38)%,变幅在3.08%—5.47%,变异系数为9.48%,单株粒重平均值为(10.39±4.13)g,变幅在1.65—29.30g,变异系数为39.75%;生育期平均值为(111.46±10.94)d,变幅在79.15—150.43 d,变异系数为9.81%。从区域聚集分布上来说,粗蛋白含量低值区、随机值区和高值区的平均值分别为(12.80±0.70)%、(13.98±0.39)%和(15.24±0.42)%,变幅分别在10.47%—14.90%、12.72%—15.30%和13.61%—17.33%,变异系数分别为5.47%、2.79%和2.76%;粗脂肪含量低值区、随机值区和高值区的平均值分别为(3.69±0.13)%、(3.99±0.16)%和(4.41±0.26)%,变幅分别为3.11%—4.39%、3.08%—4.48%和3.57%—5.47%,变异系数分别为3.52%、4.01%和5.89%;单株粒重低值区、随机值区和高值区的平均值分别为(6.49±1.84)g、(10.51±1.49)g和(14.44±2.88)g,变幅分别为(1.65—13.38)、(5.42—16.54)和(7.63—29.30)g,变异系数分别为23.73%、14.18%和19.94%;生育期低值区、随机值区和高值区的平均值分别为(99.58±6.64)d、(111.89±2.99)d和(121.17±6.04)d,变幅分别为(79.15—116.81)d、(99.53—124.44)d和(108.34—150.43)d,变异系数分别为6.67%、2.67%和4.98%。【结论】谷子资源粗蛋白含量高值区内部差异最小,主要集中在新疆和黑龙江省东北部,低值区内部差异最大,主要在中部和东部,高低值区间存在随机值过度地带,呈现两侧向中间越来越小的分布趋势;粗脂肪含量高值区内部差异最大,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低值区内部差异最小,主要分布在新疆和东北部分地区,呈现中间向两侧越来越小的趋势分布,且分区相对不规整;单株粒重的随机值区内部差异最小,高值区内部差异最大,宁夏、山西、陕西等地属于单株粒重高值区,黑龙江、浙江、内蒙北部、安徽南部以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均属单株粒重低值区;生育期的随机值区内部差异最小,低值区内部差异最大,东北大部分地区、西北和西南部分地区生育期较长,河南、山东、河北等谷子夏播期的地区生育期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种质资源 目标性状 空间插值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金钱草性状空间变异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锐 陆林 +3 位作者 孙年喜 马鹏 莫让瑜 张崇信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87-2191,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金钱草性状空间变异规律。方法:利用GPS定位,实地采样25份,并测量金钱草的茎长、茎粗、节间距和叶面积,实验室分析金钱草的化学成分,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性状的空间趋势和空间变异。结果:不同产地金钱草的质量差异较大,...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金钱草性状空间变异规律。方法:利用GPS定位,实地采样25份,并测量金钱草的茎长、茎粗、节间距和叶面积,实验室分析金钱草的化学成分,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性状的空间趋势和空间变异。结果:不同产地金钱草的质量差异较大,各性状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存在空间趋势效应。结论:金钱草现状空间变异较大,多数产地的金钱草质量达不到《中国药典》(2010年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草 性状 空间变异 地统计学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对北疆夏大豆荚粒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江华 苏丽丽 +4 位作者 张永强 李亚杰 徐文修 赵有来 胡春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116,166,共5页
采用大区试验设计,研究滴灌条件下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免耕(NT)四种耕作方式对北疆复播大豆的农艺性状、单株荚数、粒数的空间垂直分布、每荚粒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表现为土壤实施耕作处... 采用大区试验设计,研究滴灌条件下翻耕覆膜(TP)、翻耕(T)、旋耕(RT)、免耕(NT)四种耕作方式对北疆复播大豆的农艺性状、单株荚数、粒数的空间垂直分布、每荚粒数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表现为土壤实施耕作处理均优于免耕,其中以翻耕覆膜的效果最好,翻耕次之;单株荚数和粒数的空间垂直分布因耕作方式而异,翻耕覆膜、翻耕、旋耕的主要分布于主茎的中层和上层,免耕的主要分布于主茎中层和下层;不同荚粒的数量均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其中2粒荚和3粒荚的数量是构成不同耕作方式单株产量的主体,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和r=0.98**;各类荚的数量均以翻耕覆膜的最多,使得其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的数量均最多,与其它各处理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其产量分别比翻耕、旋耕、免耕的增产7.43%、10.85%和1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滴灌 耕作方式 农艺性状 荚粒空间分布 荚粒数量 产量
下载PDF
内蒙古灌木叶性状关系及不同尺度的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超 武娴 +2 位作者 王襄平 尹伟伦 张淑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9,共7页
为了探讨灌木叶片比叶质量、N、P含量、净光合速率等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约1100km样线上进行了灌木的采样和测定,并同更大空间尺度的全国草地和全球生态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内蒙地区灌木叶片比叶质量(LMA)与... 为了探讨灌木叶片比叶质量、N、P含量、净光合速率等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在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区约1100km样线上进行了灌木的采样和测定,并同更大空间尺度的全国草地和全球生态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内蒙地区灌木叶片比叶质量(LMA)与基于质量的净光合速率、N、P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基于面积的N、P含量正相关;叶片净光合速率、N、P含量三者之间显著正相关。2)叶片LMA、N、P含量之间为等速生长关系,且基于面积的性状间关系更加紧密;叶净光合速率与LMA、N、P含量三者呈异速生长关系,且基于质量的性状间关系更加紧密。3)灌木叶性状间的关系具有全球一致性,并且空间尺度越大,相关性越强,SMA回归斜率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小。本文的结论支持存在一个全球统一的叶性状间的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性状 相关关系 内蒙古 灌木 空间尺度
下载PDF
湖北钉螺数量性状研究Ⅲ种群间形态性状变异及其空间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艺彪 赵根明 +2 位作者 彭文祥 韦建国 姜庆五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1-246,共6页
目的 探讨湖北钉螺种群间形态性状变异及其空间相关性。方法采集10个省的27个现场螺点的钉螺种群标本,分别测量螺壳的形态学指标及钉螺采集点之间的地理距离,分析钉螺种群间形态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20个指名亚种(包... 目的 探讨湖北钉螺种群间形态性状变异及其空间相关性。方法采集10个省的27个现场螺点的钉螺种群标本,分别测量螺壳的形态学指标及钉螺采集点之间的地理距离,分析钉螺种群间形态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结果20个指名亚种(包括1个广西钉螺种群)钉螺种群间欧氏距离的中位数为3.24(95%CI:2.88~3.81);不包括广西钉螺种群时,中位数为3.15(95%CI:2.86~3.76)。6个滇川亚种钉螺种群间欧氏距离的中位数为1.69(95%CI:1.33~2.27)。无论指名亚种是否包括广西钉螺种群,滇川亚种钉螺种群间的欧氏距离均明显低于指名亚种种群(P〈0.05)。16个肋壳钉螺种群间欧氏距离的中位数为2.86(95%CI:2.56~3.23);11个光壳钉螺种群间欧氏距离的中位数为2.24(95%CI:2.00~2.43),明显低于肋壳钉螺种群间的欧氏距离(P〈0.05)。27个钉螺种群间形态性状变异与其地理距离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为0.2791;这种显著的相关性在指名亚种和肋壳钉螺种群中仍然存在(P〈0.01),但在滇川亚种和光壳钉螺种群中却未发现(P〉0.05)。指名亚种包括广西钉螺种群时r为0.2655(P〈0.01),不包括时r为0.2567(P〈0.01),肋壳钉螺种群的r为0.3121(P〈0.01)。结论 湖北钉螺指名亚种种群间的形态性状变异大于滇川亚种,肋壳钉螺种群间的形态性状变异大于光壳钉螺。我国大陆分布的肋壳钉螺种群间的表型变异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形态数量性状 形态变异 空间相关
下载PDF
湖北钉螺数量性状研究种群内螺壳形态数量性状变异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艺彪 姜庆五 +1 位作者 赵根明 韦建国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钉螺种群内螺壳形态数量性状变异的空间分布特点。方法采集21个现场螺点的钉螺种群标本,分析形态多样性指数和钉螺种群内个体间的欧氏距离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果形态多样性指数和钉螺种群内个体间的欧氏距离均与经度明... 目的探讨中国大陆钉螺种群内螺壳形态数量性状变异的空间分布特点。方法采集21个现场螺点的钉螺种群标本,分析形态多样性指数和钉螺种群内个体间的欧氏距离在空间上的分布。结果形态多样性指数和钉螺种群内个体间的欧氏距离均与经度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P<0.01)和0.662(P<0.01),而与纬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当纬度>29°时,这两个指标都随着经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当经度为117°时达到高峰,以后又迅速下降。结论中国大陆钉螺种群内螺壳形态数量性状变异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钉螺 形态数量性状 形态变异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基于GIS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春平 罗坤 +3 位作者 朱启迪 李丹 赵惠燕 张改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7,共7页
【目的】探索和发掘优质抗麦长管蚜的种质资源及方法,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麦长管蚜小麦育种研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IS的空间分布分析法和小麦种质资源抗蚜性鉴定为基础,从377份小麦种质资源中随机选取22个种质资源... 【目的】探索和发掘优质抗麦长管蚜的种质资源及方法,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麦长管蚜小麦育种研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IS的空间分布分析法和小麦种质资源抗蚜性鉴定为基础,从377份小麦种质资源中随机选取22个种质资源的13个主要性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GIS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对小麦种质资源的入侵扩散从分散危害演变为聚集危害为主。成株期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在377份种质资源中,高抗材料4份,分别是陕253、豫麦70、陕糯1号、186Tm,占鉴定材料的1.06%;中抗材料55份,占鉴定材料的14.59%,包括的种质资源有Amigo、98-10-35、小偃22、PI高;表现为低抗的材料有113份,占鉴定材料的29.97%。蚜情指数与各主要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抗性级别>不孕小穗数>穗长>饱满度>分蘖数>可孕小穗数>整齐度>穗粒数>株高>单株产量>穗下节间长>颈长。【结论】采用GIS的空间分布分析、蚜情指数计算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综合评判小麦种质资源对麦长管蚜的抗性优劣,并选出了部分高抗的小麦种质资源以及与抗蚜性状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小麦种质资源 性状 GIS的空间分布分析 蚜情指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