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南昌站大气CH_(4)浓度变化及区域输送研究
1
作者 冯敏玉 刘分龙 +3 位作者 夏玲君 许怡欣 甘瑞杰 邓超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11,共8页
基于南昌温室气体站2018年12月~2020年11月连续在线监测的CH_(4)浓度数据,对大气CH_(4)浓度变化及区域输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昌站大气CH_(4)的平均浓度为2389×10^(-9),CH_(4)浓度日变化呈现夜间高、白昼低的特征,夏、... 基于南昌温室气体站2018年12月~2020年11月连续在线监测的CH_(4)浓度数据,对大气CH_(4)浓度变化及区域输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南昌站大气CH_(4)的平均浓度为2389×10^(-9),CH_(4)浓度日变化呈现夜间高、白昼低的特征,夏、秋季大气CH_(4)浓度高于冬、春季,春季振幅最小(404×10^(-9)),秋季振幅最大(621×10^(-9))。大气CH_(4)浓度年内变化呈现双峰曲线,3月、11月为谷值,9月、12月为峰值。2020年大气CH_(4)浓度比2019年同期低。ENE风向的CH_(4)浓度较高,在夏季高达3064×10^(-9)。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综合轨迹(HYPLIT)模型聚类分析表明,春、秋季大气CH_(4)浓度主要受中长距离气团输送的影响,夏季主要受短距离气团输送的影响,冬季受短距离和长距离气团输送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甲烷 浓度变化 HYPLIT模型 南昌
下载PDF
Seasonal Variations of CH_4 Emiss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Are Driven by Agricultural Activities 被引量:2
2
作者 Wenjing HUANG Timothy JGRIFFIS +2 位作者 Cheng HU Wei XIAO Xuhui LE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9期1537-1551,共15页
Developed regions of the world represent a major atmospheric methane(CH_4) source,but these regional emissions remain poorly constrained.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 region of China is densely populated(about 16% of C... Developed regions of the world represent a major atmospheric methane(CH_4) source,but these regional emissions remain poorly constrained.The Yangtze River Delta(YRD) region of China is densely populated(about 16% of China's total population) and consists of large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CH_4 sources.Here,atmospheric CH_4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at a 70-m tall tower in the YRD are combined with a scale factor Bayesian inverse(SFBI) modeling approach to constrain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H_4 emissions.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2018 agricultural soils(AGS,rice production) were the main driver of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atmospheric CH_4 concentration.There was an underestimation of emissions from AGS in the a priori inventories(EDGAR—Emissions Database for Global Atmospheric Research v432 or v50),especially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s.Posteriori CH_4 emissions from AGS accounted for 39%(4.58 Tg,EDGAR v432) to 47%(5.21 Tg,EDGAR v50) of the total CH_4 emissions.The posteriori natural emissions(including wetlands and water bodies) were1.21 Tg and 1.06 Tg,accounting for 10.1%(EDGAR v432) and 9.5%(EDGAR v50) of total emissions in the YRD in2018.Results show that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 in the YRD was AGS,followed by natural sources.In summer,AGS contributed 42%(EDGAR v432) to 64%(EDGAR v50) of the CH_4 concentration enhancement while natural sources only contributed about 10%(EDGAR v50) to 15%(EDGAR v432).In addition,the newer version of the EDGAR product(EDGAR v50) provided more reasonabl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CH_4 emissions from rice cultivation than the old version(EDGAR v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 emissions WRF-STILT seasonal variations Yangtze River Delta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大气CH_(4)源汇及其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逸凡 高晶 +4 位作者 胡迈 姚檀栋 牛晓伟 赵爱斌 申子恒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共17页
甲烷(CH_(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_(2))的重要温室气体。随着青藏高原气候的暖湿化,整个高原将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碳源,要实现《巴黎协定》的1.5℃和2℃温控目标,需要准确估算未来剩余的碳排放空间。因此,准确地认识青藏高原大气CH_(4)... 甲烷(CH_(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_(2))的重要温室气体。随着青藏高原气候的暖湿化,整个高原将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碳源,要实现《巴黎协定》的1.5℃和2℃温控目标,需要准确估算未来剩余的碳排放空间。因此,准确地认识青藏高原大气CH_(4)的源汇特征、时空变化过程及机理,对预测及应对变暖,帮助政府做出科学的节能减排决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大气CH_(4)的观测方法、源和汇、CH_(4)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3个方面总结了青藏高原已有大气CH_(4)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目前,青藏高原大气CH_(4)观测主要有地基观测和卫星遥感,缺少空基观测,在卫星产品中,AIRS的CH_(4)浓度数据质量最好;青藏高原大气CH_(4)以自然来源为主,可以确定的主要来源有湿地、湖泊和畜牧业,地质活动、植被和多年冻土是否是CH_(4)的主要源还存在争议;吸收汇主要是对流层的OH自由基和高山草甸;青藏高原CH_(4)浓度的季节分布呈单峰特征,夏季最高,CH_(4)浓度的增减与亚洲夏季风的进退同步;青藏高原CH_(4)浓度年均增长约为5~8 ng·g^(-1),大于周边地区;青藏高原近地面的CH_(4)高值出现在中部,从地面到对流层顶CH_(4)浓度逐渐减小,但高原东部和北部减小幅度大于西南部。未来应加强大气CH_(4)三维连续观测,改进卫星反演算法和源汇解析模型,准确量化青藏高原大气CH_(4)时空变化过程,揭示其变化机理,以期为未来高效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ch_(4)的时空分布 ch_(4)的源和汇 大气ch_(4)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0-2019年中国CH_(4)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肖钟湧 林晓凤 +6 位作者 高翔 陈颖锋 王翠平 施益强 陈坰烽 刘珊红 谢静晗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7-155,共9页
该研究利用温室气体观测卫星上的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反演的CH_(4)产品,结合瓦里关地面站点观测的CH_(4)浓度数据对遥感产品进行验证和校正,并基于校正后的数据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CH_(4)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CH_... 该研究利用温室气体观测卫星上的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反演的CH_(4)产品,结合瓦里关地面站点观测的CH_(4)浓度数据对遥感产品进行验证和校正,并基于校正后的数据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CH_(4)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区域CH_(4)柱浓度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2010和2019年CH_(4)柱浓度年均值分别为5.43和5.71 mg/m^(3),10年间增长了0.28 mg/m^(3),年均增长率为0.51%。同时,CH_(4)柱浓度呈现12个月的周期变化,且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月均最小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月和9月,多年平均值分别约为(5.50±0.10)和(5.62±0.11)mg/m^(3),差值约为0.12 mg/m^(3),其中2019年2月和9月分别为5.64和5.78 mg/m^(3)。多年平均CH_(4)柱浓度值在5.47~5.68 mg/m^(3)之间变化,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的亚热带地区,2019年年平均最大CH_(4)柱浓度可达5.84 mg/m^(3);最低值区域出现在青海、西藏和新疆交界处,2019年年平均CH_(4)柱浓度约为5.63 mg/m^(3)。从省级行政区尺度来看,江西CH_(4)柱浓度均值最高,2019年约为5.84 mg/m^(3),这主要是水稻种植排放引起的;青海CH_(4)柱浓度均值最低,2019年约为5.64 mg/m^(3)。广西CH_(4)柱浓度的增长量最大,约为0.31 mg/m^(3),增长率为5.6%;黑龙江CH_(4)柱浓度的增长量最小,约为0.27 mg/m^(3),增长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观测卫星 ch_(4)柱浓度 卫星遥感 变异系数
下载PDF
不同水生植物对景观水体CO_(2)与CH_(4)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晓锋 龙雨行 +5 位作者 余乐乐 吴胜男 陈起玥 刘紫雯 张弘琦 王泳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92-3606,共15页
城市景观水体是大气CO_(2)与CH_(4)的排放热源,而水生植物作为景观水体的重要组成要素,对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动态的影响并不清楚。选择重庆市观音塘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利用漂浮箱法与顶空平衡法对观音塘水域7种不同水生植物分布区进行... 城市景观水体是大气CO_(2)与CH_(4)的排放热源,而水生植物作为景观水体的重要组成要素,对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动态的影响并不清楚。选择重庆市观音塘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利用漂浮箱法与顶空平衡法对观音塘水域7种不同水生植物分布区进行水-气界面CO_(2)与CH_(4)排放通量及CO_(2)、CH_(4)溶存浓度进行季节性监测,估算了植物传输对气体通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观音塘水体CO_(2)与CH_(4)浓度范围分别为8.0—341.8μmol/L和0.23—5.26μmol/L,排放通量分别为26.5—869.1 mmol m^(-2)d^(-1)和0.40—11.15 mmol m^(-2)d^(-1),是大气净CO_(2)与CH_(4)排放源;2)观音塘开敞水区CO_(2)与CH_(4)排放通量低于大部分城市湖泊或景观水体,但植物覆盖区气体通量显著高于开敞水区,表明水生植物增强了景观水体温室气体排放;初步估算植物传输作用(非扩散通量)对水体CO_(2)与CH_(4)排放通量的贡献约为7.3%—44.6%与52.1%—63.4%,狐尾藻对CH_(4)传输作用最强,睡莲、水葫芦次之,菖蒲、再力花、梭鱼草等挺水植物略低,苦草最弱,植物传输作用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生活型差异;3)水体CO_(2)与CH_(4)浓度及排放通量季节变化显著,温暖季高于寒冷季,植物生长期变化与温度波动是主导水体CO_(2)与CH_(4)排放季节模式及变异强度的主要因素;4)水生植物覆盖区水体营养盐浓度、pH值、DO等因素与CO_(2)、CH_(4)排放通量呈显著的相关性,表明不同植物覆盖导致水生境的分异是影响水体CO_(2)与CH_(4)排放动态及变异性的重要机制。水生植物对水体温室气体产生、输移、排放等具有多重复杂机制,但总体增强了景观水体的温室气体通量,在未来城市水生态管理中应予以更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景观水体 CO_(2)与ch_(4)排放 时空变异性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土壤CO_(2)、CH_(4)通量的昼夜变化特征
6
作者 韩妮 马秀枝 +2 位作者 梁蕾 李枭阳 吴昊 《内蒙古气象》 2023年第2期21-25,31,共6页
以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和2021年每年生长季6—9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土壤—近地表大气层面CO_(2)、CH_(4)通量的昼夜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6—9月土壤CO_(2)排放通量为282.... 以内蒙古大青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和2021年每年生长季6—9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土壤—近地表大气层面CO_(2)、CH_(4)通量的昼夜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油松人工林6—9月土壤CO_(2)排放通量为282.87~821.24 mg·m^(-2)·h^(-1),2020年和2021年每年6—9月土壤CO_(2)通量呈现白天高、夜间低的单峰型变化特征,土壤CO_(2)通量的峰值出现在11:00—13:00,最低值出现在04:00—05:00,之后逐渐升高。油松人工林土壤为大气CH_(4)的汇,土壤CH_(4)通量的绝对值从小到大排列为8月> 7月> 6月> 9月;2020年和2021年每年6—9月土壤CH_(4)通量呈现白天低、夜间高的双峰型变化特征,土壤CH_(4)通量的峰值出现在11:00—15:00。(2)选取每日09:00—10:00或17:00—19:00这两个时间段进行土壤气体通量测定,经校正后可以代表生长季油松人工林土壤CO_(2)和CH_(4)通量的当日平均值。(3)土壤CO_(2)通量与气温和5、10 cm地温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CH_(4)通量与各层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均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人工林 CO_(2)通量 ch_(4)通量 昼夜变化 温室气体
下载PDF
苏州市大气CO_(2)和CH_(4)的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叶思晴 陈圆圆 +8 位作者 方双喜 张晓华 鲁嫣冉 兰文港 臧昆鹏 周民锋 林溢 刘硕 郭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398,共15页
利用2022年苏州市姑苏站大气CO_(2)和CH_(4)浓度及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长三角典型城市苏州市大气CO_(2)和CH_(4)的浓度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和气团输送对CO_(2)和CH_(4)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苏州大气CO_(2)和CH_(4)年平均摩... 利用2022年苏州市姑苏站大气CO_(2)和CH_(4)浓度及气象观测数据,研究了长三角典型城市苏州市大气CO_(2)和CH_(4)的浓度变化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和气团输送对CO_(2)和CH_(4)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苏州大气CO_(2)和CH_(4)年平均摩尔分数分别为(449.8±15.2)×10^(-6)和(2108.5±82)×10^(-9),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浓度和中国本底观测站监测浓度;CO_(2)和CH_(4)浓度日变化均呈双峰特征,除了在早上8:00—9:00左右达到峰值,同时分别在晚间18:00和20:00出现了小高峰,体现了城市人为活动的影响;气象要素中风速与大气CO_(2)和CH_(4)的相关性最大,表现为随着风速增大,扩散增强,CO_(2)和CH_(4)浓度减小;大气CO_(2)和CH_(4)浓度在不同季节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春季和冬季,说明二者在苏州的排放源或吸收过程可能存在共同的影响因素或机制;在秋季和冬季WNW-SSW扇区大气CO_(2)和CH_(4)浓度较高与该方向居民楼燃料排放和天然气泄漏有关,同时秋冬季节太湖和农田会释放较高浓度的CH_(4).结合后向轨迹和潜在源解析,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三明市对苏州市CO_(2)和CH_(4)的贡献率较高,黄海区域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潜在源区,该海域航海船舶排放会带来高浓度的CO_(2)和CH_(4),且黄海作为天然湿地对CH_(4)浓度具有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CO_(2) ch_(4) 浓度变化 潜在源区
原文传递
小型养殖塘水体中CH_(4)、CO_(2)和N_(2)O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石婕 张弥 +7 位作者 邱吉丽 万梓文 赵若男 谢燕红 陈明健 赵佳玉 肖薇 刘寿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867-4877,共11页
养殖塘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水体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不仅是准确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还是明确其影响因素的重要依据.基于顶空平衡-气相色谱仪法对长三角一处典型的小型养殖塘水体中CH_④、CO_②和N_②O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养殖塘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水体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不仅是准确量化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还是明确其影响因素的重要依据.基于顶空平衡-气相色谱仪法对长三角一处典型的小型养殖塘水体中CH_④、CO_②和N_②O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春季外,在水温影响下,CH_④和N_②O浓度在午间或午后出现高值;受水温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影响,CO_②浓度的高值出现在晨间光合作用较弱的时候.养殖塘水体中CH_④和CO_②浓度呈现秋季最高、冬季最低的季节变化特征,c(CH_④)在秋季和冬季的均值分别为176.34 nmol·L_(-1)和32.75 nmol·L_(-1),主要受气温、水温和溶解氧(DO)影响;c(CO_②)秋季和冬季的均值分别为134.37μmol·L_(-1)和23.10μmol·L_(-1),主要受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pH影响;c(N_②O)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均值分别为97.05 nmol·L_(-1)和19.41 nmol·L_(-1),主要受气温和水温影响.在空间上,垂直方向上,夏季养殖塘c(CH_④)随水深的加深而降低,表层与底层、中间层的浓度差值为71.28 nmol·L_(-1)和42.80 nmol·L_(-1),秋季随水深的加深而升高,底层与表层的浓度差值为163.94 nmol·L_(-1).c(CO_②)在夏季和秋季都表现为随着水深的加深而升高,其底层与表层的浓度差值分别为18.69μmol·L_(-1)和29.90μmol·L_(-1).N_②O浓度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水平方向上,夏季饲料及春季鸡粪投放的区域会出现CH_④、CO_②和N_②O浓度的高值,春季和夏季CH_④浓度约为其他区域的1.34~1.98倍和1.95~2.42倍,春季N_②O浓度和夏季CO_②浓度约为其他区域的1.13~1.26倍和1.39~1.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塘 ch_(4)、CO_(2)和N_(2)O浓度 时空变化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闽江河口区文武砂水库水体溶存CH_(4)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洪妍 张逸飞 +3 位作者 杨平 仝川 YANG Hong 唐晨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4-313,共10页
甲烷(CH_(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库作为大气库中CH_(4)的重要来源而备受关注.为探究亚热带河口区水库溶存CH_(4)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8年11月(秋季)、2019年3月(春季)和6月(夏季)分... 甲烷(CH_(4))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库作为大气库中CH_(4)的重要来源而备受关注.为探究亚热带河口区水库溶存CH_(4)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8年11月(秋季)、2019年3月(春季)和6月(夏季)分别对文武砂水库表层水进行高精度多空间点位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文武砂水库表层水体CH;浓度在研究期间的变化范围为0.03~27.35μmol·L^(-1),呈现春、夏季显著高于秋季的时间变化特征(p<0.01);在空间变化上,外源输入强度大的库区水体溶存CH_(4)浓度显著较高,且呈现出由库区沿海区向中心区递减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水库表层水体CH_(4)浓度与水温、DOC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与水体盐度和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本研究结果证实亚热带水库是一个重要的CH_(4)排放源,库区周边的废水排入等因素影响了CH_(4)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存ch_(4) 时空变化 外源输入 文武砂水库 亚热带河口
原文传递
亚洲季风区大气CH_(4)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世勍 曹闪闪 +3 位作者 胡礼庭 蔡超琳 屠越 刘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06-1416,共11页
基于2009—2018年亚洲季风区7个大气本底站[印度尼西亚Bukit Kototabang(BKT)站、中国鹿林(LLN)站和瓦里关(WLG)站、日本Ryori(RYO)站和Yonagunijima(YON)站、韩国Tae-ahn Peninsula(TAP)站、蒙古Ulaan Uul(UUM)站]地面观测资料,利用谐... 基于2009—2018年亚洲季风区7个大气本底站[印度尼西亚Bukit Kototabang(BKT)站、中国鹿林(LLN)站和瓦里关(WLG)站、日本Ryori(RYO)站和Yonagunijima(YON)站、韩国Tae-ahn Peninsula(TAP)站、蒙古Ulaan Uul(UUM)站]地面观测资料,利用谐波模型拟合和最大信息非参数探索方法,对亚洲季风区大气CH_(4)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季风区大气CH_(4)浓度范围在1853.04~1935.61 nmol·mol^(-1),高于同期美国夏威夷Mauna Loa(MLO)站观测值(1838.33 nmol·mol^(-1)),总体呈现由北向南依次递减的纬向分布特征,两个高值中心为韩国TAP站(1935.61 nmol·mol^(-1))和日本RYO站(1907.19 nmol·mol^(-1))。大气CH_(4)浓度平均季振幅最大为日本YON站(108.20 nmol·mol^(-1)),最小为中国WLG站(29.48 nmol·mol^(-1)),同时韩国TAP(4.49 nmol·mol^(-1)·a^(-1))站表现出更高的季振幅变化速率;除中国WLG站和韩国TAP站外,其他本底站均呈现夏低冬高的季节循环特征;从长期变化上看,中国LLN站(7.68 nmol·mol^(-1)·a^(-1))和WLG站(7.56 nmol·mol^(-1)·a^(-1))大气CH_(4)浓度增长趋势最明显。相对于风速而言,气温和降水量对亚洲季风区大气CH_(4)浓度的影响程度更高,两个气象因子与大气CH_(4)浓度之间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局地排放对部分站点大气CH_(4)浓度具有显著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浓度 亚洲季风区 地面观测 时空变化 气象因素
原文传递
Dissolved and emitted methane in the Poyang Lake 被引量:3
11
作者 WANG HaiZhen HUANG Rong +2 位作者 LI JiaRui CHEN Qian MA Tao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Lake waters often act as important methane sources for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but it would be more complex as lakes are regulated by rivers. In this study, seasonal variations of dissolved and emitted methane... Lake waters often act as important methane sources for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but it would be more complex as lakes are regulated by rivers. In this study, seasonal variations of dissolved and emitted methane in the Poyang Lake,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a specially designed monitoring. As a typical subtropical linking-to-river lake, the Poyang show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ke" in wet season and the "river" in dry season alternatively over a year.Consequently, CH_(4) flux from the Poyang Lake to the Yangtze River closes to the highest in January due to concentrated dissolved CH_(4) and "river" effects in dry season, while CH_(4) flux to the atmosphere falls to the lowest in July because of intensified CH_(4) oxidization and diluted dissolved CH_(4) as well as "lake" effects in wet season. Overall, CH_(4) fluxes from Poyang Lake to the atmosphere and to the Yangtze River were 19 and 0.35 Gg CH_(4) yr^(-1), respectively. The Three Gorges Dam, the world’s largest dam in the Yangtze River, would further intensify this pattern, enhancing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lake phase" and"river phase".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the paradigm for CH_(4) budget from other large lakes in similar situations around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linking-to-river lake Poyang Lak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