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Marine Fishery Industry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被引量:5
1
作者 LI Bo JIN Xiaom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1052-1064,共13页
The building of the ocean power strateg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lue agriculture plan urgently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fishery.Taking vulnerabi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 The building of the ocean power strateg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lue agriculture plan urgently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fishery.Taking vulnerabil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vulnerability index system of marine fishery industry eco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sensitivity and response capacity, and combines the entropy method with the Topsi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ulnerability of marine fishery industry ecosystem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from 2001 to 2015.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n the time dimension, from 2001 to 2015,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marine fishery industry ecosystem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shows a fluctuant and degressive trend;2) In the spatial dimensi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rine fishery industry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presents the gradient characteristics which shows high vulnerability in the east and low vulnerability in the west.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track of the system’s vulnerability level,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marine fishery industry ecosystem is divided into ‘declining’ and ‘stable’ types of evolutionary structures;3)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fishery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needs to be derived from the marine fishery’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 and structure, which can improve the marine environment remediation efforts, optimize the marine fishery industry structure, vigorously focus on pelagic fishery, and enhance the introduction of marine fishery’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etc.Then, the marine fishery’s development in the Bohai Rim Region will be moving in the green, circular and sustainable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FISHERY MARINE INDUSTRY ecosystem vulnerability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Bohai RIM Region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ecologically-sustainable land use in China's Loess Plateau and detection of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被引量:5
2
作者 QU Lu-lu LIU Yan-sui CHEN Zong-f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1065-1074,共10页
Ecological land(Eco-land) is a basic resource for human beings to survive, and eco-land use is a strategy, a way to manage the land resource. So, ecologically-sustainable land use is essential for human beings to surv... Ecological land(Eco-land) is a basic resource for human beings to survive, and eco-land use is a strategy, a way to manage the land resource. So, ecologically-sustainable land use is essential for human beings to surviv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atio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urban-rural eco-land using a new and innovative integration way based on eco-land change data in China's Loess Plateau(LP) prefecture level cities and explores factors of eco-land change. The spatial difference characteristic of eco-land among different level cities in the LP is that: small cities > big cities > middle cities. From 2009 to 2016, the eco-land in the L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rural areas has changed significan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urban-rural eco-land were identified among various urban growth types, and all the cities in the LP were further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based on eco-land change trend, with type A and B cities identified as the vital zone and major zone. Taking the eco-fragile region Loess Plateau(LP) as an exampl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grants to cities in LP could relieve ecological pressures and promote restoration of ecological vegetation.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urbaniz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policy can be discerned through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 of eco-land and suggest that combining both urban and rural eco-land can support more effective land use decision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urban planning, policy-mak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at's more, governments should strive to population mobility and restore vegetation to sustain this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ly-sustainable LAND us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influencing factor Population migration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Land Use in Inhabited Islands of Pearl River Estuary 被引量:3
3
作者 LI Tao GAO Yi +3 位作者 LI Xiao-min LI Tuan-jie LI Xiao-ming YANG Qi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10期11-18,共8页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techniques,we acquire the land use data in 1990 and 2008 regarding 6 inhabited islands,namely Longxue Island,Hengmen Island,Weiyuan Isla...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techniques,we acquire the land use data in 1990 and 2008 regarding 6 inhabited islands,namely Longxue Island,Hengmen Island,Weiyuan Island,Qi'ao Island,Hengqin Island and Gaolan Island in Pearl River Estuary.By using dynamic degree of land use,land use change intensity,relative change rate and other indicators,we conduct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and thus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analys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 evolution and law of spatial pattern change concerning land use of each island.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in the period 1990-2008,the area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water in 6 islands increased,while the area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unused land increased in some islands and decreased in others.The land use change shows spatial disparity;the holistic land use change degree in Hengmen Island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islands;the dynamic degree of land use,intensity of land use,and relative change rate differ in different isl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REMOTE sensing spatio-temporal EVO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of the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and Their Mechanical Analysis
4
作者 Zhang Xiaotao Liu Jie +4 位作者 Song Zhiping Xue Yan Zhang Yongxian Yan Rui Yuan Zhengy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2期212-226,共15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precursory anomalies 10 years before the Wenchuan M_S8. 0 earthquake in 2008,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of the precursory anomalies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geomet... In order to study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precursory anomalies 10 years before the Wenchuan M_S8. 0 earthquake in 2008, the epicentral distance of the precursory anomalies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geometric center of the rupture region and the elliptical centerline of the aftershock region. The result shows, precursor anomalies gradually increased about 2 years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ratio of abnormal items is greater than 25% in the near source area (about twice the source scale) and 17%-24% in the remote area (about 3-5 times the source scale).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t stages o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During the α stage (including α_1 and α_2,between 700 to 3000 days before the main earthquake),the anomali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west area of the Wenchuan aftershocks area. It is shown that the precursors of the far source region and the near source area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ward expansion. During the β stage (between 300 to 700 days before the main earthquake), the anomali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ern region of the aftershock region, showing a large range of anomalies. During the γ stage (including γ_1 and γ_2, 300 days before the main earthquake),the range of anomaly distribution is wide,and the anomalie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west and northeast of the aftershock area. The anomalies converged to epicenter (γ_1) in the far source region and expand outwards (γ_2) in the near source region.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study and mechanical analysi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 indicate that the three-stag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ursory anomalies in the proces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seismogenic body,which is a form of expression in the process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and a universal featureduring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which has a certain guiding role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M S8.0 EARTHQUAKE Precursor ANOMALY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Three-stages feature
下载PDF
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佳 安珂珂 +1 位作者 赵青华 陆嘉欣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4,共13页
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全面揭示旅游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旅游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实际意义。该文以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旅游供需链、企业链、空... 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全面揭示旅游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旅游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实际意义。该文以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旅游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价值链的旅游产业链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时序演变规律、空间差异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水平呈平稳提升态势,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部、东北及西部地区递减的分布态势。(2)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总体区域差异呈波动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且东部与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区域内差异最大,西部、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3)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供给、需求、创新、政策等层面因素是影响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人力资本、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与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推进本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旅游需求总量、旅游需求结构与对外开放水平能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链 时空格局 格局演变 影响因素 空间效应
下载PDF
数实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演进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喜莲 翟桢桐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24年第6期892-899,共8页
数实融合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基础融合、创新融合、应用融合、效益融合和生态融合5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实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实融合... 数实融合是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对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基础融合、创新融合、应用融合、效益融合和生态融合5个维度构建中国数实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实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及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并运用核密度估计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其时空演进与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省耦合协调水平总体不断提升;在研究期内,耦合协调度较低的地区上升幅度较大,呈现追赶趋势,但增长速率逐步放缓。全国范围内,耦合协调水平呈先集聚后分散的趋势,虽差距逐步缩小,但已经出现多级分化特征;不同区域的耦合协调水平演进呈现不同趋势。数实融合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区域差异有所缓解,主要差异来源于区域间差距。东部地区省份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差距最大,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差距也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演进 区域差异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下关中平原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宋金昭 高志文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关中平原城市群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2012—2021年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城市的样本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可夫链和灰色关联分析探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 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关中平原城市群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2012—2021年关中平原城市群11个城市的样本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马尔可夫链和灰色关联分析探究了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但各城市之间的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空间格局总体呈现出东北-西南方向向心集聚、西北-东南方向空间发散的态势,分布重心逐渐向东移动;同时,在不同邻域类型下,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维持稳定的概率要高于向上或向下转移的概率,难以实现跨水平发展;政府支持力和内源拉动力对关中平原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具有显著影响。通过考察关中平原城市群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希冀为其优化布局和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平原城市群 数字基础设施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自然-社会”视角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碳核算与演变格局分析
8
作者 奥勇 张龙 +3 位作者 王晓峰 吴彦芸 唐冰倩 张亦恒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6-1317,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源-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平衡的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资源清查、土壤调查、能源消费等多源数据,利用簿记模型和GIS软件核算了该省2002-2022年社会间接碳排...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源-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平衡的影响,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基于资源清查、土壤调查、能源消费等多源数据,利用簿记模型和GIS软件核算了该省2002-2022年社会间接碳排放和自然直接碳储量,并引入夜间灯光数据反演,揭示了不同地类及地类内部的碳密度差异与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陕西省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特征明显,林地和耕地占全省面积71.7%,2022年与2002年相比建设用地、林地、水域面积分别增加2.67×10^(5)、1.05×10^(6)、7.73×10^(3) hm^(2),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减少7.76×10^(5)、3.75×10^(5)、1.73×10^(5) hm^(2);2)研究期间陕西省土地利用相关碳吸收与碳排放严重失衡,土地利用相关年均碳汇量为4.98×10^(6) t,与林地面积的扩大及固碳能力的提升有关,年均碳排放量为3.10×10^(7) t,增长了7倍,与高排放能源的消耗有关;3)研究期间陕西省碳汇量在2007年后开始由负增长变为正增长,2017年后增长速度变快,碳排放量则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但受生态保护和减排政策等影响2017年后排放趋于稳定;4)研究期间陕西省地均碳密度表现为陕南秦巴山地>关中平原地区>陕北黄土高原,增长较为稳定的碳密度>60 t·hm^(−2)的地块主要集中在安康与商洛、汉中交界一带,碳排放区域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一带和陕西西北部,并在栅格单元空间上呈现扩张趋势。研究还发现,固碳主要依靠林地碳汇,当前陕西省碳排放趋于稳定,如何提升林草地的固碳能力将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核算 地均碳密度 时空演变 陕西省
下载PDF
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与区域差异--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
9
作者 张鹏杨 章乐文 +1 位作者 乔花飞 田里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该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等,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由0.194... 该文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构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等,对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和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由0.194增长到0.306,创新和开放系统是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2)空间上呈现“同群效应”,大多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且正向“同群效应”有所强化.(3)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泰尔指数由0.055下降至0.019,整体协调性有所改善,但区域之间存在一定“马太效应”.北部沿海经济区、西南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属于曲折波动型差异,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和东部沿海经济区属于同频共振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时空演化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关中平原城市群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赵璟 左小茹 +1 位作者 焦炬 薛伟贤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8,共12页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 探究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对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评价模型评价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揭示2003—2020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估计影响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关中平原城市群内部资源集聚呈现“首位”分布,西安的资源集聚能力最大但增长缓慢,而其他城市资源集聚能力总体不高且大部分降低。城市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分布在缓慢集中,且存在正向空间依赖。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质量、科技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工资水平显著提升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而市场化水平抑制了城市资源集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集聚能力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关中平原城市群
下载PDF
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分析——以湖南武陵山片区为例
11
作者 唐健雄 吕悦 马梦瑶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5,共14页
运用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模型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湖南武陵山片区2011—2021年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质量增速快于规模,但规模整体... 运用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模型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湖南武陵山片区2011—2021年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其中质量增速快于规模,但规模整体高于质量;空间上,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异格局,武陵源、永定和凤凰作为质量-规模“双高区”成为旅游城镇化发展的“领头羊”。2)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存在空间错位现象,空间错位程度以2015年为节点呈先降后升态势;空间错位方向由以规模优先的正向错位区为主转变为以质量优先的负向错位区为主;空间错位等级由高到低呈现“金字塔”结构,低错位区数量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3)人均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旅客周转量和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产生负向影响,旅游人口密度对旅游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产生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镇化 时空演变 空间错位 武陵山片区
下载PDF
2005—2020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12
作者 张慧 何正弘 +3 位作者 张力文 魏婉桐 王诗雨 马全旭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5-346,共12页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低碳减排,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5—2020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33个县(市)耕地低碳利用效率,...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低碳减排,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5—2020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33个县(市)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各县(市)耕地低碳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而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期内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呈“升—降—升”演变态势,均值为0.80,未达到最有效生产的前沿。(2)从空间维度看,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且局部呈较强的高低值集聚分布态势,热点多核极化现象显著,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和南部;从时间维度看,耕地低碳利用效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且内部差异呈逐渐缩小的演变趋势。(3)从影响因素看,人均播种面积、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涉农支出对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复种指数、单位耕地面积机械使用量及城镇化率对效率呈负向影响,人均GDP对耕地低碳利用效率在不同年份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差异。[结论]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区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发挥热点区域示范作用,助推各区域耕地低碳利用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低碳 时空演变 松嫩平原
下载PDF
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地区差异与时空演变:典型城市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纪玉俊 刘俊成 宋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4-66,共13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现实路径出发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标体系,对我国典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借助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探究我中国新质生产力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现实路径出发构建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标体系,对我国典型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借助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探究我中国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演变和空间分化趋势。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向好态势,区域间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格局,东、中、西部地区域间和域内差距呈扩大趋势,时空上呈现极化和空间集聚的格局,且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和空间外溢效应,可为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典型城市 地区差异 时空演变
下载PDF
黄河流域粮食生产效率测度及时空演化研究
14
作者 程刚 西成 李旭辉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8-225,共8页
本文构建了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效率测度模型,对2012—2022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进行粮食生产效率测度和分析,研究如下研究结果。(1)考察期内,黄河流域粮食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低,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无效,粮食生产效率具... 本文构建了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效率测度模型,对2012—2022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进行粮食生产效率测度和分析,研究如下研究结果。(1)考察期内,黄河流域粮食生产效率总体水平低,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无效,粮食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从空间演化特征来看,黄河流域粮食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效率处于领先水平。(3)从时间演化特征来看,黄河流域整体的粮食生产效率大致呈现“V”型变化趋势,下游地区的粮食生产效率波动幅度较大,但是其年均增长率最低;中游地区粮食生产效率较为稳定,年均增长率最大;上游地区粮食生产效率最不稳定,年均增长率处于中等水平。此外,自党的十九大以来,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粮食生产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内蒙古的粮食生产效率增长幅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SBM模型 粮食生产效率 黄河流域 时空演化
下载PDF
四川省共同富裕进程测度及其时空演变分析
15
作者 郭耀辉 况嘉欣 +1 位作者 谢蕾 杨万宝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250-257,共8页
基于共同富裕两大基本维度——共同度与富裕度,构建四川省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变异系数法及耦合协调模型等相关计量方法,测度2012—2021年四川省21个市州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共同富裕两大... 基于共同富裕两大基本维度——共同度与富裕度,构建四川省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变异系数法及耦合协调模型等相关计量方法,测度2012—2021年四川省21个市州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共同富裕两大维度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2—2021年,四川省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呈现出“中高边低”的空间特征。四川省21市州共同度指数和富裕度指数均呈正向增长的态势,且富裕度指数增长速度高于共同度指数增长速度,但共同度和富裕度差异显著。四川省共同富裕两大维度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变化显著,耦合协调度呈稳定增长的态势,协调等级也由中度失调迈入良好协调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共同度 富裕度 时空演变 四川省
下载PDF
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的时空演变分析
16
作者 董景荣 张海涛 +1 位作者 张文卿 罗佳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236,共11页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EBM模型和GML指数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进行测度并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从时序上看,全国工业绿色低...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EBM模型和GML指数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进行测度并探究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从时序上看,全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从空间上看,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地理相邻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文章采用了空间β收敛模型对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的收敛趋势进行评价,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指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演变特征 空间相关性
下载PDF
淮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安徽段为例
17
作者 兰国辉 杜梦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基于2000~2021年淮河流域安徽段10市碳排放面板数据,运用ArcGIS软件和LMDI模型方法探究淮河流域安徽段10市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研究期间安徽段10市碳排放总量呈现“先快后稳”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碳排放... 基于2000~2021年淮河流域安徽段10市碳排放面板数据,运用ArcGIS软件和LMDI模型方法探究淮河流域安徽段10市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研究期间安徽段10市碳排放总量呈现“先快后稳”的阶段性变化特征,碳排放强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安徽段10市的碳排放总量在研究期间内均有逐年增加,但空间差异显著,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研究区整体区域南部碳减排工作优先于北部.第三,能源结构强度效应是促进碳减排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碳排放总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能源消费强度,人口规模对碳排放总量增加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能源结构强度带来的碳减排作用无法抵消其他影响因素带来的碳增排作用.准确揭示淮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对推动区域制定并实施绿色低碳、可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碳排放强度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LMDI模型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河南段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18
作者 高建刚 何丽娜 王云鹏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5-128,共14页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黄河流域山东—河南段2011—2020年间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使用SBM模型测度综合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效率,运用GML指数法对四方面用水效率...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河南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黄河流域山东—河南段2011—2020年间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使用SBM模型测度综合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效率,运用GML指数法对四方面用水效率进行动态测度和分解,并使用FGLS法对上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河段整体水资源用水效率水平不高、用水效率差异较大,排序为生活用水效率>综合用水效率>生产用水效率>生态用水效率;各流段四方面的用水效率排序为山东段>山东—河南段>河南段;生产用水的GML变化主要由GTC决定,而综合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的GML变化主要由GTC和GEC共同决定;经济发展水平、污水处理能力、城镇化进程、科技成果数量和科技投入力度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产业结构、用水结构和水资源丰裕程度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时空演变 SBM模型 GML指数法 FGLS法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湖南省的实证研究
19
作者 黎振强 湛晨 汤小红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推动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为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战略注入新动能。依据2013—2022年湖南省9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在采用熵权法统计测度地方高校综合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协调度模...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推动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为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战略注入新动能。依据2013—2022年湖南省9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在采用熵权法统计测度地方高校综合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协调度模型探讨两者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湖南省地方高校综合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存在非同步性与不平衡性,多数地级市为地方高校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类型;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偏低,但整体上呈波动增长趋势;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协调等级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对此,从地方政府、地方高校和企业三个主体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高水平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区域经济 协调度 “双一流”建设 时空演化差异
下载PDF
城市群视角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基于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
20
作者 刘玉萍 王瑞曦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20-429,共10页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以12个主要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并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时序比较、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2000—2020年我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 基于全国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以12个主要城市群作为研究区域,并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空间单元,采用时序比较、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对2000—2020年我国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市群的人口老龄化整体呈现出加速深化趋势,但不同城市群在加深速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群所辖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离散程度有明显扩大的趋势,考察期内不同城市群所辖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分布及其演进区别明显,城市的相对老龄化水平在保持较强惯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性;(3)2010年,城市群人口老龄化主要受老年人口惯性的影响,而2020年,除老年人口惯性外,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也是引致城市群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结果总体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不同城市群的人口老龄化展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与动态演变特征,因此各城市群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人口老龄化政策,以更有效地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老龄化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人口普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