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8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osphorus speciation,transformation and benthic processes with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the aquaculture area of Rushan Bay
1
作者 Yao Feng Jun Liu +4 位作者 Aijun Zhang Yibin Wang Lu Wang Zongqing Lv Xiangbin R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8期99-112,共14页
Phosphorus(P)is an essential nutrient for many organisms in the ocean,which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stability of ecosystem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The distribution,occurrence and source-sink process ... Phosphorus(P)is an essential nutrient for many organisms in the ocean,which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stability of ecosystem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The distribution,occurrence and source-sink process of P in offshore waters are highly influenced by mariculture activities.P transformation in water-sediment system is the key process in P cycling,however,the mechanism is poorly documented in the coastal sea which is influenced by human activities.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surveys in the adjacent waters outside Rushan Bay in May,July and August 2014 and February 2015,the 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P in the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and surface sediment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tents of total P,authigenic P and organic P of SPM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distance from the shoreline off Rushan Bay,and the detrital-P decreased.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 of P between water and SPM was related to the chemical activity of different forms of P,and a higher reactivity of inorganic P associated with SPM was observed.Hypoxia induced by mariculture changes the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ical composition of P in SPM and sediment in this typical aquaculture area,which can result in a conversion of sink to source of P in the sediment,thereby having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gional nutrient budget and associated with eutroph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us speciation TRANSFORMATION benthic process AQUACULTURE Rushan Bay
下载PDF
某铬渣堆污染地下水六价铬污染特征与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2
作者 吕永高 蔡五田 +3 位作者 杨骊 边超 李敬杰 王明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0-190,共11页
我国铬渣堆历史存量较大,渣堆渗滤液中的六价铬[Cr(Ⅵ)]毒性大、迁移性强。为探究污染源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综合作用下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文章以某铬污染场地为例,通过水样采集与分析,利用克里格插... 我国铬渣堆历史存量较大,渣堆渗滤液中的六价铬[Cr(Ⅵ)]毒性大、迁移性强。为探究污染源特征、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综合作用下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文章以某铬污染场地为例,通过水样采集与分析,利用克里格插值、因子分析、水化学计算、Piper三线图和离子比等方法查明地下水中Cr(Ⅵ)的空间分布与水化学特征,识别水体中Cr(Ⅵ)的主要赋存形式,并探讨影响Cr(Ⅵ)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1)场地40 m以浅的2个含水层均受到了Cr(Ⅵ)污染,污染范围和程度差异显著。(2)Cr(Ⅵ)在地下水中主要以和Cr_(2)O_(2)-7 HCO_(3)^(-) SO_(4)^(2-)2种形式存在,浓度极低,高浓度Cr(Ⅵ)水点的阴离子以和为主,阳离子以Na^(+)和Ca^(2+)为主。(3)降水淋滤SO_(4)^(2-) HCO_(3)^(-)和渗漏导致含有大量Na+、和Cr(Ⅵ)的渗滤液进入地下水,使地下水pH值升高;高浓度的和弱氧化环境下铁氧化物的溶解可以促进Cr(Ⅵ)在地下水中的迁移;锰氧化物和有机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地下水中Cr(Ⅵ)浓度;浅层地下水的蒸发浓缩作用加剧Cr(Ⅵ)在地下水中的富集。研究成果可为铬渣类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与后期修复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六价铬 形态特征 因子分析 迁移转化
下载PDF
稻壳炭强化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变化特征
3
作者 王兴明 徐岚 +4 位作者 范廷玉 储昭霞 董众兵 董鹏 邓瑞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48-1656,共9页
为探讨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对污泥性质和重金属的影响,本研究以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对蚯蚓堆肥进行强化处理,探究不同生物炭剂量(污泥干质量的2%、4%、6%、8%)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有效态以及赋存形态的影... 为探讨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对污泥性质和重金属的影响,本研究以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对蚯蚓堆肥进行强化处理,探究不同生物炭剂量(污泥干质量的2%、4%、6%、8%)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重金属有效态以及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pH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电导率先降低后升高,有机质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不添加稻壳炭)相比,添加不同比例稻壳炭强化后的电导率、有机质分别降低28.96%~47.46%、2.84%~18.87%;稻壳炭强化的污泥堆肥中养分增加,总氮、总磷和总钾在8%添加量时分别提高9.89%、24.39%和2.51%。当稻壳炭添加到蚯蚓堆肥后,重金属从易迁移转化形态向稳定态转化,在8%添加比例时,Cd、Cu、Ni的残渣态占比较对照组分别提高3.57、19.12、9.27个百分点,有效态分别降低56.25%、34.22%、28.20%;添加4%稻壳炭使Pb由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向稳定的有机结合态转化,且有效态降低27.69%。相关性分析发现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升高堆体pH降低了污泥中Cd、Cu、Ni、Pb有效态含量。研究表明,稻壳炭强化蚯蚓堆肥可显著提升城市污泥营养元素,改善理化性质,提高污泥中重金属钝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稻壳炭 城市污泥堆肥 重金属形态
下载PDF
长江中游牛轭湖湿地含水层沉积物中铁和有机质组成对砷赋存形态的影响
4
作者 李门楼 金戈 +2 位作者 李甜 徐泽龙 汪倩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95,共14页
以长江中游天鹅洲故道牛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江中游牛轭湖湿地内外侧C3、C5两个典型钻孔沉积物中砷、铁赋存形态和有机质组成差异,并结合内外侧沉积环境的差异,查明了牛轭湖湿地内外侧不同沉积环境中铁-有机质耦合作用对含水层... 以长江中游天鹅洲故道牛轭湖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江中游牛轭湖湿地内外侧C3、C5两个典型钻孔沉积物中砷、铁赋存形态和有机质组成差异,并结合内外侧沉积环境的差异,查明了牛轭湖湿地内外侧不同沉积环境中铁-有机质耦合作用对含水层沉积物中砷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轭湖湿地外侧C3钻孔0~<10m浅层沉积物中含有更多的吸附在无定形铁氧化物和腐殖质类有机质上的强吸附态砷,牛轭湖湿地内侧C5钻孔沉积物中含有更多与硅酸盐铁结合的低活性砷;牛轭湖湿地外侧浅层沉积物中富含黏土矿物以及粒径偏细、风化程度较高的湖相沉积环境使得铁-有机质-砷共同富集,牛轭湖湿地内侧沉积物粒径偏粗、风化程度偏低的河流相沉积环境不利于活性砷和黏土矿物、有机质的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 牛轭湖湿地 沉积物 砷形态 铁氧化物 有机质
下载PDF
石灰性土壤小麦籽粒锌硒生物强化理论技术与推广面临的挑战
5
作者 田霄鸿 李雅菲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5-1306,共12页
锌与硒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两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会引发多种疾病。我国小麦主产区恰好处于锌硒缺乏或潜在缺乏的石灰性土壤地带,籽粒中锌硒含量难以达到人体需求标准,导致缺锌缺硒人口数量庞大,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营养与健康问题。... 锌与硒是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两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会引发多种疾病。我国小麦主产区恰好处于锌硒缺乏或潜在缺乏的石灰性土壤地带,籽粒中锌硒含量难以达到人体需求标准,导致缺锌缺硒人口数量庞大,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营养与健康问题。本文综述了小麦籽粒锌硒农艺生物强化措施,强化籽粒中锌硒的分布、安全形态、生物可给性及叶面喷施的应用现状。国内外研究大多认为,在极缺锌土壤上采用土施或土施与叶面喷施锌肥结合的方式是最有效的小麦锌强化策略;而最新研究表明,在我国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叶面喷施硫酸锌的强化效果远优于土施,在小麦灌浆前期喷施2~3次0.3%~0.4%的Zn SO_(4)·7H_(2)O (喷锌总量约2.5 kg/hm^(2))并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实现籽粒锌含量达40~60 mg/kg的富锌目标。小麦籽粒中锌含量由外到内逐渐降低,人体摄入最多的中心胚乳部分锌含量最低,故需更为关注胚乳中锌含量及生物有效性,制定胚乳富锌标准。此外,食物中无机态元素毒性较大,生物有效性低,吸收利用效果不理想,而有机态对人体更为安全有效,因此还需明晰强化小麦籽粒中是否将外源无机Zn转化为有机态储存。小麦硒生物强化通过土施或叶面喷施亚硒酸盐或硒酸盐均能实现,由于土施硒肥易受土壤pH、有机质等因素影响,硒肥利用率低,因此,通行的硒强化措施是在小麦灌浆前期,喷施2 0~3 0 g/h m 2的亚硒酸钠或硒酸钠,能够实现籽粒硒含量达0.2 5~0.30 mg/kg的富硒目标。与锌不同,硒在籽粒中分布相对均匀,胚乳中硒占全粒总硒的96.2%~97.4%。同时硒强化小麦籽粒中对人体安全的有机硒占总硒的80%以上,且不同有机硒在人体中的作用不同。虽然叶面单独喷锌或硒的理论技术体系完善且实际强化效果良好,但其经济效益没有充分体现,影响了该技术的应用推广。近年来,将叶面喷施锌硒与“一喷三防”农艺措施相结合的研究不断增多,与小麦实际生产形成有效对接,为小麦锌硒强化提供了可行途径。然而,锌硒与不同农药及多种微量元素共同喷施时多种物质之间的互作效应,叶面喷施进行锌硒生物强化及籽粒锌硒储存的生理及分子机制还未明晰,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籽粒 农艺生物强化 形态 叶面喷施 “一喷三防”
下载PDF
基于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木耳、香菇、松茸和茶树菇中砷形态分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小平 刘忠莹 +8 位作者 钟洋 张定秋 陆阳 朱敏敏 郑红毅 何叶馨 王鑫 黄韬睿 江祖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4-260,共7页
为分析木耳、香菇、松茸和茶树菇中砷形态分布,采用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on Chromatography-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ICP-MS)法对其砷甜菜碱、二甲基砷、亚砷酸、砷胆碱、一甲基砷、砷酸进行测定,并... 为分析木耳、香菇、松茸和茶树菇中砷形态分布,采用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on Chromatography-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er,IC-ICP-MS)法对其砷甜菜碱、二甲基砷、亚砷酸、砷胆碱、一甲基砷、砷酸进行测定,并进行方法学考察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方法在5 min内能将6种砷形态全部分离开,且峰型好;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标线质量浓度0.5~20μg/L,r>0.999),6种砷形态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不超过0.005、0.017 mg/kg。木耳、茶树菇和香菇中6种砷形态加标回收率在80%~120%范围;对于松茸,适宜加标量(0.05 mg/kg二甲基砷、砷胆碱和砷酸;0.2 mg/kg亚砷酸和一甲基砷;5 mg/kg砷甜菜碱),加标回收率也在80%~120%范围。结合干制品脱水率,所测样品无机砷含量都符合GB 2762-2022要求;松茸总砷含量最高,但是无机砷(亚砷酸+砷酸)占总砷比例最低为3.7%~6.8%,其占比最高为砷甜菜碱(75.8%~87.3%);木耳、茶树菇和香菇中砷主要形式为无机砷,无机砷占总砷比例分别可达58.4%~66.1%、60.0%~66.7%、81.2%~91.7%,提示其总砷高时有食用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 香菇 松茸 茶树菇 离子色谱仪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砷形态
下载PDF
金属组学方法识别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形态及其吸附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何丽娜 SCHOTT Eduardo 吴一楠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5,共10页
Cu^(2+)、Pb^(2+)和Ni^(2+)等重金属离子可与水中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分子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相比于游离态离子,络合态重金属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环境毒性,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且形态复杂,难以通过化学沉淀等常规... Cu^(2+)、Pb^(2+)和Ni^(2+)等重金属离子可与水中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酒石酸等有机分子形成络合态重金属。相比于游离态离子,络合态重金属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和环境毒性,在广泛的pH值范围内稳定存在且形态复杂,难以通过化学沉淀等常规方法高效去除。对近年来基于金属组学方法的水中络合态重金属复杂形态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对吸附净化技术在络合态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上述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组学 络合态重金属 形态分析 吸附 展望
下载PDF
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8
作者 郑宇琦 许春雪 +4 位作者 安子怡 陈宗定 孙红宾 宋辛祎 万梓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1290,共10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导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远远超过背景值,具有严重的潜在威胁隐患。然而,由于重金属的流动性、毒性以及生物累积性会对环境造成深远影响,重金属形态分析已然成为环境研究的重要一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提...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导致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远远超过背景值,具有严重的潜在威胁隐患。然而,由于重金属的流动性、毒性以及生物累积性会对环境造成深远影响,重金属形态分析已然成为环境研究的重要一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形态提取方法为Tessier法和BCR三步法,为标准物质研制、重金属污染评估、生态修复以及生物有效性风险等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但也有着各自的局限性。总结目前常用的元素形态提取分析方法,系统对比论证,讨论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土壤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思路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和沉积物 重金属 形态分析 BCR顺序提取
下载PDF
新疆和田高氟区土壤氟形态分布与风险评价
9
作者 时雯雯 周金龙 +1 位作者 尹立河 张鹏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7-1091,共15页
为探明新疆和田高氟区小麦农田土壤氟的赋存形态特征及环境风险,采集该区小麦农田耕作层和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其总氟(TF)含量和氟形态分布,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对比研究TF和氟形态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耕作层土壤TF... 为探明新疆和田高氟区小麦农田土壤氟的赋存形态特征及环境风险,采集该区小麦农田耕作层和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其总氟(TF)含量和氟形态分布,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对比研究TF和氟形态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耕作层土壤TF含量范围为552~761 mg·kg^(-1),平均值为629 mg·kg^(-1)。各形态氟的分布规律为残余态氟(Res-F)≫有机束缚态氟(Or-F)>水溶态氟(Ws-F)>铁锰结合态氟(Fe/Mn-F)>可交换态氟(Ex-F),其中Ws-F含量均值为4.35 mg·kg^(-1),具有较强的生物有效性。剖面土壤中,TF、Res-F和Or-F的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表层,Ws-F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Ex-F和Fe/Mn-F含量的垂向变化不显著。土壤TF与Res-F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Ex-F与Ws-F和Or-F呈显著正相关关系,Fe/Mn-F与其他形态氟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Ws-F与Ex-F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氧化二铝(Al2O3)是影响TF和Res-F含量的主要因素,硼(B)是影响Ex-F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机碳(SOC)是影响Fe/Mn-F含量的主要因素,Ws-F和Or-F与土壤理化性质间无显著相关性。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污染程度总体较低,基于氟赋存形态的生态风险较低,而基于土壤TF含量评价的结果偏高。从生物可利用的角度来说,基于氟赋存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总量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地区 土壤 赋存形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热脱附对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
10
作者 吴秉泽 张文文 +3 位作者 刘昭玥 马福俊 李海波 谷庆宝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9,共9页
热脱附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场地修复,但其对多环芳烃(PAHs)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选用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土壤,探究热脱附温度(220~400℃)和停留时间(5~60 min)对土壤中PAHs的影响,分析空气与氮气气氛下热脱附... 热脱附技术被广泛用于污染场地修复,但其对多环芳烃(PAHs)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综合影响仍不清楚。选用PAHs和重金属复合污染模拟土壤,探究热脱附温度(220~400℃)和停留时间(5~60 min)对土壤中PAHs的影响,分析空气与氮气气氛下热脱附温度(310、340和370℃)对土壤中重金属Cu、Pb、As和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脱附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土壤中PAHs去除率显著增加;低环PAHs占比逐渐减少,而高环PAHs占比逐渐增加。在2种气氛热脱附后,Cu、Pb和As弱酸提取态占比略有增加,而Cd弱酸提取态占比显著降低;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转化趋势具有差异性。随着热脱附温度的升高,Cu、Pb、As和Cd 4种重金属的残渣态占比均逐渐增加,说明热脱附有利于4种重金属的固定。相较于空气,氮气条件下4种重金属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均增加;Cu和Pb可还原态占比显著降低,而As可还原态占比有所降低,Cd可还原态占比变化不大。氮气更有利于Cu、Pb和Cd的稳定;相反,空气更有利于As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脱附 多环芳烃(PAHs) 重金属 形态转化
下载PDF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用于无机硒的形态分析
11
作者 杨希 李靖 +2 位作者 陈菊 张晓丽 王永鑫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5-326,共2页
硒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硒在基因表达、激素代谢、免疫系统、机体抗氧化中有关键性作用。硒摄入过少会直接导致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等疾病,过量则可能引起中毒。生物体不能自身合成硒,并且直接食用无机硒对人体有害... 硒是动物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硒在基因表达、激素代谢、免疫系统、机体抗氧化中有关键性作用。硒摄入过少会直接导致克山病、大骨节病、心血管等疾病,过量则可能引起中毒。生物体不能自身合成硒,并且直接食用无机硒对人体有害,土壤则成为硒摄入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硒含量与农作物硒含量密切相关(周文辉等,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形态分析
下载PDF
堆存陈化中电解锰渣重金属形态及环境风险演化
12
作者 聂霄悍 雷学文 +2 位作者 刘磊 张先伟 陈亿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50,共9页
为了探究电解锰渣堆存陈化过程对其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环境风险演化的影响规律,采用XRF、XRD和SEM等微观试验对比分析了新鲜与陈化电解锰渣的易溶盐含量、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和相变组成等微观特性差异.此外,基于批次浸出试验和改进BCR顺... 为了探究电解锰渣堆存陈化过程对其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环境风险演化的影响规律,采用XRF、XRD和SEM等微观试验对比分析了新鲜与陈化电解锰渣的易溶盐含量、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和相变组成等微观特性差异.此外,基于批次浸出试验和改进BCR顺序提取法评估了新陈电解锰渣中重金属和氨氮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在堆存陈化过程中,电解锰渣的微观结构呈松散演化,易溶盐含量由12.25%降低至4.38%,酸溶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占比逐渐减少,重金属Mn由超高风险降低至中风险,但重金属总量仍高达3.28×10^(4)mg/kg,环境风险严峻,氨氮浸出量虽有所降低,但仍然超出15.00mg/L阈值的2.54~3.84倍,部分氨氮和重金属在堆存过程中释放到周围生态中,需采取必要措施对电解锰渣进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堆存陈化 重金属形态 浸出毒性 环境风险
下载PDF
水钠锰矿介导下晴隆锑矿区黄壤中锑形态的转化
13
作者 刘玉蛟 朱霞萍 +2 位作者 崔婷 任维 赵平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5-1011,共7页
采用原位制备的方式在贵州晴隆矿区黄壤上负载0.015%、0.025%、0.05%和0.1%的水钠锰矿(δ-MnO_(2)),淹水20 d后,测定悬浮液中锰和锑的含量和黄壤中各形态锰与各形态锑的含量,并进行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以明确锰氧化物及其形态对锑矿区... 采用原位制备的方式在贵州晴隆矿区黄壤上负载0.015%、0.025%、0.05%和0.1%的水钠锰矿(δ-MnO_(2)),淹水20 d后,测定悬浮液中锰和锑的含量和黄壤中各形态锰与各形态锑的含量,并进行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以明确锰氧化物及其形态对锑矿区黄壤中锑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载锰量增加,悬浮液中锰、黄壤中各形态锰含量逐渐增加,各形态锰含量大小顺序与对照土壤(CK)一致。随着载锰量的增加,黄壤中非专性吸附态锑、专性吸附态锑、残渣态锑含量下降,铁锰铝氧化物结合态锑含量增加。载锰量与各形态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铁锰铝氧化物结合态锑、残渣态锑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显著负相关(P<0.1);铁锰铝氧化物结合态锑、残渣态锑与各形态锰分别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显著负相关(P<0.1)。负载的δ-MnO_(2)以多种形式存在于黄壤中,淹水状态下存在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各形态锰与锑发生氧化、吸附、络合反应,使土壤中非专性吸附态锑、专性吸附态锑和残渣态锑向铁锰铝氧化物结合态锑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δ-MnO_(2) 锑形态 锰形态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的醋酸淋洗效果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估
14
作者 胡匡正 陈灿明 +1 位作者 卫泽斌 吴启堂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0-822,共13页
为探究醋酸作为土壤化学淋洗剂去除重金属的效果和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土柱模拟耕层原位淋洗的方法,探究了0.8、1.0、1.5mol·L^(-1)3种浓度的醋酸对4种类型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迁移特性、形态变化,以及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 为探究醋酸作为土壤化学淋洗剂去除重金属的效果和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土柱模拟耕层原位淋洗的方法,探究了0.8、1.0、1.5mol·L^(-1)3种浓度的醋酸对4种类型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迁移特性、形态变化,以及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醋酸淋洗对酸性和弱酸性污染土壤的重金属淋洗效果比较好,其中醋酸浓度在1.0 mol·L^(-1)以上时Cd的去除效果达到40%~60%,但对Pb、Cu、Zn的去除效果较差,各种醋酸浓度下去除率均低于20%。醋酸淋洗主要去除表层土壤中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的Cd,被淋洗的Cd在20~40 cm底土层部分截留。以1.0 mol·L^(-1)的醋酸淋洗土壤不会对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含量造成显著影响(P<0.05),但是淋出液Cd、Pb的浓度高于Ⅳ类地下水标准。因此,1.0 mol·L^(-1)为醋酸淋洗去除土壤Cd的较佳浓度,Cd含量低于0.6 mg·kg^(-1)的轻微污染酸性土壤可望达标,但是淋出液中Cd、Pb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实践中应当与深层固定等配套技术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化学淋洗 醋酸 化学形态 地下水
下载PDF
贵州晴隆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形态分布和地球化学模型
15
作者 赵晓鹏 杨博一 +3 位作者 李超 任维 赵平 顾雪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1-919,共9页
以贵州晴隆锑矿区某冶炼厂及周边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冶炼厂土壤中锑污染严重,含量最高达31265 mg·kg^(-1),但在下游土壤中随距离增加,锑浓度迅速下降到100mg·kg^(-1)以内.XRD和XPS结果显示土壤... 以贵州晴隆锑矿区某冶炼厂及周边地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锑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冶炼厂土壤中锑污染严重,含量最高达31265 mg·kg^(-1),但在下游土壤中随距离增加,锑浓度迅速下降到100mg·kg^(-1)以内.XRD和XPS结果显示土壤中主要含锑化合物为锑酸钙(Ca_(2)Sb_(2)O_(7))、锑酸钾(K_(3)Sb_(5)O_(14))以及氧化锑(Sb_(2)O_(5)),锑以五价形态存在.连续提取形态分析表明除残渣态外,厂区附近污染土壤中碳酸盐和金属氧化物的共沉淀态是锑的主要宿主相,而下游土壤中吸附态比例显著升高,说明在迁移过程中土壤中锑的活性增加.构建了以水合铁氧化物和针铁矿作为锑主要活性表面的土壤中锑地球化学多表面形态模型(MSM),当采用1 mol·L^(-1)Na_(2)HPO_(4)提取的锑作为总有效态锑输入值时,该模型可很好地预测不同性质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锑的溶出效应(RMSE=0.29),说明该模型可为准确评估锑冶炼厂周边污染土壤中锑生态毒性和迁移淋溶风险提供有潜力的工具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区土壤 形态 有效态 表面形态模型
下载PDF
栾川矿集区钼矿尾渣与土壤中钼的迁移转化机理
16
作者 潘飞飞 谌宏伟 +5 位作者 陈丹利 赵膂 李正最 陈辉 彭向训 刘京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5-763,共9页
为提供栾川矿集区所在流域下游水源地陆浑水库Mo污染的源头控制依据,开展了6座钼矿尾矿库尾渣和土壤的野外调查及三道庄尾矿库尾渣和土壤的Mo赋存形态分析和降雨淋滤试验,以探讨Mo在钼矿尾渣与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显示,尾矿库尾... 为提供栾川矿集区所在流域下游水源地陆浑水库Mo污染的源头控制依据,开展了6座钼矿尾矿库尾渣和土壤的野外调查及三道庄尾矿库尾渣和土壤的Mo赋存形态分析和降雨淋滤试验,以探讨Mo在钼矿尾渣与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结果显示,尾矿库尾渣Mo平均含量为238.24 mg/kg,浸出液Mo含量达0.26 mg/L;土壤Mo平均含量为125.88 mg/kg;尾渣残渣态Mo占比97.71%,土壤残渣态Mo占比63.66%,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分别占比22.35%和11.80%。酸-偏碱性降雨淋滤后,尾渣中残渣态Mo占比不同程度减少,中-偏碱性降雨更利于尾渣残渣态Mo向碳酸盐结合态转化,使之由淋滤前的1.19%分别增加到18.85%和24.14%,提高了尾渣中Mo的迁移性。酸性降雨时土壤铁锰氧化态和有机态Mo占比大幅度升高,其他形态Mo占比均一定幅度降低;中性-偏碱性降雨时土壤残渣态和有机态Mo占比升高,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大幅度降低,表示酸性降雨可促进土壤中形成铁锰等钼酸盐,而中-偏碱性降雨可能有利于土壤中形成铁锰等氢氧化物和碳酸盐,阻碍了铁锰等钼酸盐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Mo的迁移性。因尾渣和土壤矿物组成和理化性质不同,降雨淋滤下Mo在两者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酸-偏碱性降雨均可促进Mo的迁移转化,从而影响水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尾渣 土壤 MO 降雨淋滤 赋存形态 栾川矿集区
下载PDF
高砷无烟煤低负荷燃烧过程中砷的释放特性及灰中砷形态分布规律
17
作者 袁潇 邢佳颖 +1 位作者 王震 王春波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9-1136,共8页
选取高砷无烟煤,采用管式炉研究了低负荷燃煤工况下砷的释放及灰中砷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00~900℃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砷的释放速率出现明显峰值,灰中As^(3+)占比呈上升趋势;灰中弱吸附态砷在800~900℃区间逐步升高,在900... 选取高砷无烟煤,采用管式炉研究了低负荷燃煤工况下砷的释放及灰中砷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00~900℃区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砷的释放速率出现明显峰值,灰中As^(3+)占比呈上升趋势;灰中弱吸附态砷在800~900℃区间逐步升高,在900℃时As^(3+)占比达到最大值;1000~1200℃区间内,灰中弱吸附态砷氧化分解,砷酸盐占比增加,促使As^(3+)向As^(5+)转变,As^(3+)占比逐渐降低;O_(2)体积分数的升高促进了灰中As^(3+)的氧化过程;此外,随着炉内煤粉停留时间的增加,煤中砷的释放速率与灰中As^(3+)占比呈现同步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负荷 煤燃烧 砷释放 砷价态 赋存形态
下载PDF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有机物组分的电化学-质谱分析
18
作者 宋丽丽 赵焕娟 +3 位作者 陈宇飞 郭冬发 李慧 徐加泉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3,I0002,共11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电化学-质谱(EC-MS)法高通量分析土壤样品中的金属组分和有机物。首先,根据理化性质,将土壤样品中的金属组分和有机物组分分为水溶态、脂溶态、难溶态和可氧化态等4种形态;然后,分别采用萃取、反应、电解等方式对4种形...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电化学-质谱(EC-MS)法高通量分析土壤样品中的金属组分和有机物。首先,根据理化性质,将土壤样品中的金属组分和有机物组分分为水溶态、脂溶态、难溶态和可氧化态等4种形态;然后,分别采用萃取、反应、电解等方式对4种形态组分进行在线顺次提取;将提取后的组分在线传输至电喷雾电离源进行离子化,随后进行正、负离子模式检测。实际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检测出土壤样品中多种水溶态金属盐和有机物(如Mg、Cr、Ni、Zn、Co、Cu、Al、Pb等多种水溶性金属盐,尿素及多种有机胺)、20多种脂溶态有机羧酸、以及难溶态金属盐(Mg、Ni、Cr、Pb、Co)和可氧化态(Cu、Pb)。该方法可为环境评估和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形态分析 有机污染物 顺次提取 电化学-质谱(EC-MS)
下载PDF
电解锰渣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
19
作者 付晓辛 肖雪 +2 位作者 谭道永 徐中慧 于文彬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91,共13页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电解锰生产国,电解锰渣堆存造成的土壤污染亟需改善。该研究在中国锰矿资源储量最大的基地——贵州省铜仁市,选取辖区公共电解锰渣库(玉屏侗族自治县蔡溪村),利用湿式消解法及改进的BCR三步提取法对Mn、Zn、Pb、Ni...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电解锰生产国,电解锰渣堆存造成的土壤污染亟需改善。该研究在中国锰矿资源储量最大的基地——贵州省铜仁市,选取辖区公共电解锰渣库(玉屏侗族自治县蔡溪村),利用湿式消解法及改进的BCR三步提取法对Mn、Zn、Pb、Ni、Cr、Cd 6种重金属元素在电解锰渣库周边土壤中的污染特征、形态分布及风险评价进行分析讨论。Mn、Pb和Cd是对渣库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重金属。Mn含量变化范围为356~14915 mg/kg,平均值为3828 mg/kg,超过贵州土壤背景值4.8倍。Pb和Cd的平均含量是农用地土壤国家标准风险筛选值的3.1和40.2倍。6种重金属均以可迁移的酸溶解态为主。Mn和Cd的弱酸提取态含量随距渣库坝体越近而显著增加(P<0.05)。普通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发现Mn、Cd、Zn、Pb和Ni 5种重金属含量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其中Mn和Cd含量受到人为活动污染等随机影响较大。Mn和Cd空间分布总体呈东高西低,高值均出现在电解锰渣库坝体附近。主成分分析法显示Mn、Cd和Pb主要受电解锰渣库污染影响;Ni和Zn主要来源于附近农业活动和工业生产;Cr主要受地质背景因素影响。电解锰渣库周边土壤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最高风险等级,其中Cd的贡献比例最大(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土壤重金属污染 形态分布 源解析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外源施加钙对土壤镉形态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李宛蔚 李海燕 秦樊鑫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0-1292,1297,共4页
为探究钙对土壤重金属Cd的影响,通过向土壤中施加四种不同的钙化物,研究钙对土壤pH、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土壤Cd的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钙的施加,土壤pH值逐渐升高,土壤逐渐呈现碱性。钙的施加能够促进土壤对Cd的吸附能力,... 为探究钙对土壤重金属Cd的影响,通过向土壤中施加四种不同的钙化物,研究钙对土壤pH、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以及土壤Cd的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钙的施加,土壤pH值逐渐升高,土壤逐渐呈现碱性。钙的施加能够促进土壤对Cd的吸附能力,导致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土壤Cd形态逐渐向稳定态转变,且土壤pH与土壤钙含量、土壤可氧化态Cd及土壤残渣态Cd成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化学形态 CD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