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向性与意义理解——从言语行为论的视角看 被引量:6
1
作者 刘龙根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意向性的概念虽并非言语行为理论家之首创, 却由他们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言语行为意义论中, 话语施事行为与意向状态被认为具有某种同构性, 意义不仅是意向性的一种派生形式, 而且意义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均由意向性所奠定。因此, 意向性也... 意向性的概念虽并非言语行为理论家之首创, 却由他们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言语行为意义论中, 话语施事行为与意向状态被认为具有某种同构性, 意义不仅是意向性的一种派生形式, 而且意义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均由意向性所奠定。因此, 意向性也就成为理解言语行为之意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意义 言语行为 塞尔
下载PDF
舍尔的意向性理论 被引量:4
2
作者 段开成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11,共4页
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舍尔对英国哲学家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言语行为的理论认为语言哲学归根结底是心智哲学的一个分支 ,因为言语行为仅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形式 ,是人类将自身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心智能力的一个具... 美国语言哲学家约翰·舍尔对英国哲学家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言语行为的理论认为语言哲学归根结底是心智哲学的一个分支 ,因为言语行为仅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形式 ,是人类将自身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心智能力的一个具体实例。意向性是研究这种心智能力的关键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尔 言语行为理论 意向性理论 心智哲学
下载PDF
合意性原则与刑事庭审控辩中的转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晶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1-145,157,共5页
合意性是制约一个言语行为最重要的原则。在法律刑事庭审中,言语行为最强烈地表现为"我""你""他"三方主体的互动博弈过程,不同的行为主体的意图明显可以分为合作与对抗两类,由此决定其中的转述可分析为&q... 合意性是制约一个言语行为最重要的原则。在法律刑事庭审中,言语行为最强烈地表现为"我""你""他"三方主体的互动博弈过程,不同的行为主体的意图明显可以分为合作与对抗两类,由此决定其中的转述可分析为"肯定性转述"和"否定性转述";而一般意义上的"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在此也有了不同的意义。进而言之,在法庭上,所有事实的确定,都是通过转述来实现的;同时,所有转述又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无论是"肯定性转述"还是"否定性转述",无论"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在法律言语行为中,一切转述都具有原述性——都必须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呈现出不同于文学、新闻、学术等体裁的独特特征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意性原则 庭审转述 肯定性转述 否定性转述 直接引语 间接引语 原述性
下载PDF
浅论语篇的意向性及其作用
4
作者 张璐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96-198,共3页
语言学家Beaugrande和Dressler(1981)认为篇章应定义为满足七个组篇标准的交际事件。作为语篇篇章性的七个标准之一的意向性是指语篇构建者使用语篇来达到某种意图的各种方法。人们发出某种话语都是有一定意图和目的的。尝试通过分析几... 语言学家Beaugrande和Dressler(1981)认为篇章应定义为满足七个组篇标准的交际事件。作为语篇篇章性的七个标准之一的意向性是指语篇构建者使用语篇来达到某种意图的各种方法。人们发出某种话语都是有一定意图和目的的。尝试通过分析几个语篇来帮助我们对语篇的意向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性 意向性 言语行为理论
下载PDF
从语言哲学视阈谈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向性问题
5
作者 谢亚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3-84,88,共3页
语言与哲学关系密切。从20世纪80年代起哲学家们把语用学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使用语用分析的方法来理解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使对语言的分析转向语用层面;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 语言与哲学关系密切。从20世纪80年代起哲学家们把语用学作为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使用语用分析的方法来理解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使对语言的分析转向语用层面;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流活动,他开创的言语行为理论成为现代语用学理论的基石;塞尔继承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意向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言语行为理论 意向性
下载PDF
从意识双重结构到言语双重意识
6
作者 聂思成 霍永寿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62-70,共9页
意识双重结构理论专注于语言的认识论意义,其实质是语义意识的双重结构。本文通过考察心理表征、语言表征、言语行为三者之间的区别,发现语言表征转化为言语行为的过程通常涉及一个指向语境的意识活动,即语用意识。意识双重结构可升级... 意识双重结构理论专注于语言的认识论意义,其实质是语义意识的双重结构。本文通过考察心理表征、语言表征、言语行为三者之间的区别,发现语言表征转化为言语行为的过程通常涉及一个指向语境的意识活动,即语用意识。意识双重结构可升级为言语双重意识。意向性主导下的语义意识通过把握表征对象而产生语言表征,意向性主导下的语用意识通过把握语境而对语言表征进行调整和修改,使言语行为的形式和内容偏离甚至完全异于其语言表征基础。这一理论升级将语用层面纳入了心智哲学语言研究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言语双重意识 语义意识 语用意识
下载PDF
论话语理解的认知基础——意向性
7
作者 刘景霞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4-77,共4页
胡塞尔、塞尔等的研究表明:意向性是一种心智能力,是人类心智对客观世界的"指向"或"关于";塞尔进一步认为语言的产生依赖于意向性,意向性是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语言哲学的基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意向性具有社... 胡塞尔、塞尔等的研究表明:意向性是一种心智能力,是人类心智对客观世界的"指向"或"关于";塞尔进一步认为语言的产生依赖于意向性,意向性是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语言哲学的基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意向性具有社会属性,集体意向性是意向性社会性的体现。徐盛桓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的理论进一步证实语言和意向性的紧密联系。以这一理论为指导,通过例证分析,我们发现,集体意向性在话语理解中具有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言语行为 集体意向性 话语理解
下载PDF
对意向性意义的解读
8
作者 邓慧芬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83-86,共4页
通过比较和分析格莱斯和塞尔分别对意向性意义作出的研究,发现对言语行为的意义分析不再局限于语言符号的形式,而是把心智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对言语交际的考察之中。格赖斯以心理意向为基础分析意义和交际;而塞尔从语言哲学与心... 通过比较和分析格莱斯和塞尔分别对意向性意义作出的研究,发现对言语行为的意义分析不再局限于语言符号的形式,而是把心智主义哲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对言语交际的考察之中。格赖斯以心理意向为基础分析意义和交际;而塞尔从语言哲学与心灵哲学相结合的角度思考意向性,大胆改造传统意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 意向性 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 言语行为
下载PDF
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 被引量:6
9
作者 孟庆玲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93-95,共3页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塞尔关注...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探讨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所蕴含的语言哲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间接言语行为 意向性
下载PDF
意向性在心灵哲学转向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汶红涛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了考察塞尔的心灵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的突破,从4个方面分析"意向性"概念在立场转变中的核心意义,即对塞尔意向性概念的建设性意义作重点分析;讨论其不同于胡塞尔思想的地方;批判地讨论从这种概念出发对一些基本哲学问题的... 为了考察塞尔的心灵哲学对日常语言哲学的突破,从4个方面分析"意向性"概念在立场转变中的核心意义,即对塞尔意向性概念的建设性意义作重点分析;讨论其不同于胡塞尔思想的地方;批判地讨论从这种概念出发对一些基本哲学问题的回答效力。研究认为,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为其心灵哲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然主义基础,然而同时也无法避免自然主义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哲学 意向性 言语行为 塞尔 意识 社会结构 胡塞尔 奥斯汀
下载PDF
言语行为构式的施为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艺玲 刘永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39,共7页
施为性并不是施为动词所特有的,言语行为构式也具有施为性,能够实施言语行为。意向性和适恰性是言语行为构式施为性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在这两大条件的基础上言语行为构式才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交际意图,有效地实施言语行为。言语行为... 施为性并不是施为动词所特有的,言语行为构式也具有施为性,能够实施言语行为。意向性和适恰性是言语行为构式施为性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只有在这两大条件的基础上言语行为构式才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交际意图,有效地实施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构式所实施的施为句多为隐性施为句,在语境的作用下也可以实施间接施为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构式 施为性 意向性
下载PDF
言语行为的意义学说
12
作者 黄金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5期10-12,共3页
意义理论研究是现代欧美语言哲学兴起以来的一股思潮,这一过程中创建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意义理论。此中,随着哲学家们对语言的认识不断深化而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颇具特色,其意义理论也独树一帜。它以实施一次言语行为规定为意义的基本单位... 意义理论研究是现代欧美语言哲学兴起以来的一股思潮,这一过程中创建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意义理论。此中,随着哲学家们对语言的认识不断深化而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颇具特色,其意义理论也独树一帜。它以实施一次言语行为规定为意义的基本单位;强调言者的意向性意义,而不仅仅是话语的字面意义;特别的它还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深入到了语用学的范围,突破了先前意义学说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更好的解释语言现象的多视角、综合性的意义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理论 言语行为 意向性
下载PDF
透析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内涵
13
作者 王俊丽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4-78,共5页
赛尔不仅修正、补充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而且对该理论深入研究,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这将传统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研究拓展到了言外之意的范围,进而引出对意向性的探究。由此,他逐渐深入到对人类心灵的研究,有效地将语言哲学和心灵哲... 赛尔不仅修正、补充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而且对该理论深入研究,提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这将传统语言哲学中的意义研究拓展到了言外之意的范围,进而引出对意向性的探究。由此,他逐渐深入到对人类心灵的研究,有效地将语言哲学和心灵哲学相结合,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如此,塞尔就传统哲学中备受争议的"形而上学的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以此为前提,对人、语言、世界的三元关系作出全新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语言哲学 心灵哲学 意向性 客观世界
下载PDF
约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及意向性问题探析
14
作者 李刚 《理论界》 2023年第7期49-56,共8页
约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引入了人类意向性观点,从而分析和解构了传统专名理论的表征模式,打破了影响传统专名理论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并从主体意向性方面丰富了专名指称理论的意义性。从语用学研究价值而论,塞尔以心灵意向性作为... 约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引入了人类意向性观点,从而分析和解构了传统专名理论的表征模式,打破了影响传统专名理论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并从主体意向性方面丰富了专名指称理论的意义性。从语用学研究价值而论,塞尔以心灵意向性作为整个言语行为研究的出发点,意向性在言语行为结构中的引入,不仅开辟了语用行为研究的视角,为言语行为的具体分类找到了合理的依据,也为意向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意向性 语言哲学
原文传递
国家翻译能力刍议:言语行为视角
15
作者 蒋庆胜 吴赟 《当代外语研究》 2023年第3期51-58,共8页
国家翻译行为本质上是跨语言的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图与意向性、构成性规则与调节性规则、生性事实与制度性事实等核心概念紧密相关,但这些方面尚未在国家翻译研究中获得关注。就国家翻译主体而言,集体意向性能够对国家作为... 国家翻译行为本质上是跨语言的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理论中的意图与意向性、构成性规则与调节性规则、生性事实与制度性事实等核心概念紧密相关,但这些方面尚未在国家翻译研究中获得关注。就国家翻译主体而言,集体意向性能够对国家作为抽象主体如何实施翻译行为提供理论支撑;就实施过程看,国家翻译也是从文本的生性事实与调节性规则入手进行语码转换,对制度性事实和构成性规则的把握方面相对不足。国家翻译能力是依托于相关机构的集体意向能力,可从对实现国家翻译意图的预判能力、基于构成性规则的翻译实施能力和基于受众接受的验证能力等方面进行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能力 言语行为 意向性
原文传递
交际互动和汉语的否定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叶文曦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9-540,共12页
本文参考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交际互动理论和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利用汉语口语对话语料,探讨汉语中由"不"和"没"构成的否定表达式成立的语用条件。否定是不同话轮之间产生关联的重要手段,否定表达成立的... 本文参考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交际互动理论和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利用汉语口语对话语料,探讨汉语中由"不"和"没"构成的否定表达式成立的语用条件。否定是不同话轮之间产生关联的重要手段,否定表达成立的条件之一是,否定表达有明确的语用上的"意向性",反映的是说话人的意图和目的,要求收到某种语用效果。文章从言语行为的角度重新刻划了"不"和"没"功能上的差异。否定表达的意向性还表现为否定对交际互动具有介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 交际互动 言语行为 意向性 “不”和“没”
原文传递
意向性·言语行为·目的原则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萍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72,共4页
美国当代哲学家塞尔认为语言哲学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并通过语言来解释意向性。中国当代学者廖美珍指出,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必须考虑目的,提出了语用研究的新途径——目的原则。本文分别对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和廖美珍的"... 美国当代哲学家塞尔认为语言哲学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并通过语言来解释意向性。中国当代学者廖美珍指出,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必须考虑目的,提出了语用研究的新途径——目的原则。本文分别对塞尔的"意向性理论"和廖美珍的"目的原则"作以介绍,从理论的研究使命、言语行为、意义和语言的社会性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了意向、目的、言语行为、意义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分别对语言研究作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目的原则 言语行为 意义
原文传递
本维尼斯特陈述话语意义的整体性与动态性——兼论意识与话语流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超彬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9,共14页
本文关注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陈述理论中关于"话语意义"问题的基本观点,欲指出该问题是法国本土语言学从结构主义语言观过渡到当代陈述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桥梁。追其源头,陈述话语行为的形式和意义与结构主义符号的能指和所... 本文关注法国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陈述理论中关于"话语意义"问题的基本观点,欲指出该问题是法国本土语言学从结构主义语言观过渡到当代陈述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桥梁。追其源头,陈述话语行为的形式和意义与结构主义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特性有继承关系,突出表现在语词之间的关联性与整体性。陈述理论开辟的研究道路在法国当代语言学中得到运用和延伸,理论兴趣聚焦在陈述话语行为中话语主体的构建、意向与流动的意识或内心语言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发现,在这些议题上,陈述语言学对结构主义的超越能够与语言现象学相通。本文的主旨在于将本维尼斯特的意义理论置于这些传统与当代法国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观念史体系中考察,进而总结陈述话语是一种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意义的主体话语行为。最后,为了支撑该话语意义的理论论述,本文通过文学话语分析示例,说明整体的动态话语流如何呈现主体的意识。分析可发现,陈述话语意义理论为研究话语与意识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实际操作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 话语意义生成 话语自我调节 元语言话语标记语 身体意向性 内心语言 陈述语言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