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currence and composition of sphene from eastern fold belt, Mount Isa Inlier, Cloncurry, northwestern Queensland, Australia
1
作者 应汉龙 普传杰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5年第1期18-27,共10页
Sphene is very common in rocks including albitized granite, dioritic porphyrite, calcsilicate rock and breccia from the eastern fold belt of Mount Isa Inlier, Cloncurry. Two stages of sphenes are present in these rock... Sphene is very common in rocks including albitized granite, dioritic porphyrite, calcsilicate rock and breccia from the eastern fold belt of Mount Isa Inlier, Cloncurry. Two stages of sphenes are present in these rocks. First-staged sphene is relatively fine, euhedral, some grains show round or patchy zoning; second-staged sphene is relatively large, anhedral to subhedral, some grains show patchy zoning; both possibly contain rutile, ilmenite and magnetite inclusions. All sphenes are of low-Al type. The second-staged sphene has lesser Fe apfu than the first-staged sphene. Light-color part of the sphene has bigger Fe apfu than the dark-color part, as observed on one individual grain of sphene with patchy zoning, the average X-{Fe} of the sphene with patchy zoning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sphene without patchy zoning. Because the sphenes are taken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rocks, Si, Ti, and Al have variable relations with F+OH apfu. Si and Ti are not correlated with OH+F in all analyzed samples; Fe is correlated with OH+F in the sphene just from granite and dioritic porphyrite; Al is correlated with OH+F in the sphene from granite and breccia and is not correlated with OH+F in the sphene from the dioritic porphyrite and calc-silicate rocks. The first-staged sphenes were possibly formed in the processes of magmatism and metamorphism. The second-staged sphenes were formed as a result of the breakdown of hornblendes and biotites in the process of Na (Ca)-metasomat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造山带 澳大利亚 矿物化学 昆士兰州 榍石
下载PDF
Plastic flow of sphene in high pressure mylonite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晶 赵中岩 王启明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5年第8期655-658,共4页
1 Previous study and geological background Sphene is a common accessory mineral in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rocks. It is usuallynot deformed because it is more competent than the major rock-forming minerals, such asqua... 1 Previous study and geological background Sphene is a common accessory mineral in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rocks. It is usuallynot deformed because it is more competent than the major rock-forming minerals, such asquartz, feldspars and mica.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lastic property of sph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hene DISLOCATION TWIN PLASTIC flow.
原文传递
热处理宝石级黄色榍石的光谱特征与颜色成因初探
3
作者 王沛炼 岳素伟 李嘉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45-2550,共6页
榍石是钙钛岛状硅酸盐矿物,晶莹剔透者可作宝石,其中Ca^(2+)、Ti^(4+)、Si^(4+)可被其他元素所替代。选取黄色榍石进行热处理,结果显示样品在700℃及以上的氧化气氛中加热,变为棕红色,还原气氛再次加热可褪回黄色。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 榍石是钙钛岛状硅酸盐矿物,晶莹剔透者可作宝石,其中Ca^(2+)、Ti^(4+)、Si^(4+)可被其他元素所替代。选取黄色榍石进行热处理,结果显示样品在700℃及以上的氧化气氛中加热,变为棕红色,还原气氛再次加热可褪回黄色。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样品成分与标准榍石成分一致,含少量FeO(均值0.601wt%)、Al2O3(均值0.210wt%)。中红外反射光谱1600~400cm^(-1)与标准榍石一致,可见由O—Si—O和Si—O振动引起的吸收;中红外透射光谱4000~2000cm^(-1)处可见O—H振动引起的吸收,并伴有3450cm^(-1)为中心的吸收宽带;近红外光谱10000~4000cm^(-1)处可见O—H振动引起的吸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榍石样品(未加热)的黄色是Fe^(2+)类质同象替代Ti^(4+)占据八面体位产生Fe^(2+)→Ti^(4+)(IVCT)电荷转移形成的420nm吸收带,及由O_(2)^(-)→Fe^(2+)和O_(2)^(-)→Fe^(3+)间电荷转移所致450nm向紫外的强吸收边所致;氧化热处理变棕红是因为部分Fe^(2+)变为Fe^(3+),产生Fe^(2+)→Fe^(3+)(IVCT)所致的540与450nm向紫外强吸收边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热处理 榍石
下载PDF
CaCO_(3)为钙源固相法合成榍石时SiO_(2)和TiO_(2)物相的影响
4
作者 敖卫华 徐卓群 +3 位作者 张童 冯增军 王炫 丁浩 《非金属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采用榍石为主要乳浊相物质制备陶瓷釉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而固相法是合成榍石的有效手段。因此,明确原料的物相在固相法合成榍石过程中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以CaCO_(3)为钙源,通过CaCO_(3)-SiO_(2)-TiO_(2)体系固相法煅烧合成榍... 采用榍石为主要乳浊相物质制备陶瓷釉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而固相法是合成榍石的有效手段。因此,明确原料的物相在固相法合成榍石过程中对其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以CaCO_(3)为钙源,通过CaCO_(3)-SiO_(2)-TiO_(2)体系固相法煅烧合成榍石(CaTiSiO_(5))过程所用不同物相SiO_(2)和TiO_(2)对榍石产物成分、颗粒形貌的影响,对反应机理和榍石产物的主要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当SiO_(2)和TiO_(2)均为非晶相物质(白炭黑和偏钛酸)时,将CaCO_(3)-SiO_(2)-TiO_(2)在1200℃煅烧,可得到由单一榍石相组成的产物;而SiO_(2)和TiO_(2)均为晶体(石英和锐钛矿),或其中一种为晶体时,1200℃煅烧产物主要成分为榍石,同时含少量石英和金红石。说明SiO_(2)和TiO_(2)为非晶相物质有利于提高CaCO_(3)-SiO_(2)-TiO_(2)高温时各组分的化合反应程度,抑制各组分形成游离态和发生自身相变。本研究为以CaCO_(3)为钙源,通过固相法合成高品质榍石及消除TiO_(2)高温时游离态和自身相变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_(3) SiO_(2) TiO_(2) 固相法 榍石
下载PDF
估算钙碱性长英质侵入岩结晶压力的地质压力计评述
5
作者 徐鸿雪 汪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5-2334,共10页
笔者等对4种常见的矿物压力计(角闪石全铝压力计、黑云母压力计、榍石压力计和“石英”压力计)的适用性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基于国内外典型钙碱性长英质岩体的矿物化学和全岩化学成分数据,采用不同压力计估算岩体侵位压力,并与角闪石全... 笔者等对4种常见的矿物压力计(角闪石全铝压力计、黑云母压力计、榍石压力计和“石英”压力计)的适用性进行了经验性检验。基于国内外典型钙碱性长英质岩体的矿物化学和全岩化学成分数据,采用不同压力计估算岩体侵位压力,并与角闪石全铝压力计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角闪石六次配位Al压力计与广泛使用的角闪石全铝压力计的估算值存在系统相关性;榍石压力计计算的压力与角闪石全铝压力计的估计结果相关性较为显著;基于Qtz—Ab—Or简并花岗岩体系的“石英”压力计可以用于估计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狭义)花岗岩的结晶压力。但是,经验性的黑云母压力计和基于实验数据的黑云母压力压计均不能很好地复现角闪石全铝压力计的结果。黑云母压力计不适用于估算钙碱性侵入岩的结晶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碱性长英质侵入岩 结晶压力 角闪石铝压力计 黑云母压力计 榍石压力计 “石英”压力计
下载PDF
含放射性核素天然榍石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崔春龙 卢喜瑞 +3 位作者 张东 刘岁海 康厚军 周玉林 《矿物岩石》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2,共6页
放射性核素固化体备选矿物的研究是高放废弃物处理及其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方面,但选择理想的人工固化矿物及其评估在地质环境中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含放射性核素的榍石作为固化核废料的备选矿物,其稳定性对核废物固化体的... 放射性核素固化体备选矿物的研究是高放废弃物处理及其安全性评估的重要方面,但选择理想的人工固化矿物及其评估在地质环境中的安全性一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含放射性核素的榍石作为固化核废料的备选矿物,其稳定性对核废物固化体的安全性评估意义重大。通过对北祁连牛心山变质杂岩体中榍石(775Ma)和山西凤凰山花岗岩中榍石(1758Ma)的XRD及EDS等测试与研究,结果表明:两地榍石的杂质元素质量分数高达8.6%~10.91%,放射性核素锶、铯和铀的质量分数达4.26%~4.58%;晶胞参数的变化极小,△a=-0.0009nm~0.0041nm、△b=0.0018nm~0.0004nm、△c=0.0002nm~-0.0048nm、△β=-0.10°~0.09°,结晶度仍高达99.27%~96.46%,榍石经过10×108a的地质作用,结晶度仅减少了3%,显示榍石固化放射性系列核素的能力较强,虽经历了约775Ma~1758Ma的复杂地质演化及其所含放射性核素的衰变作用,其晶体结构完好,稳定性极高,是值得期待的理想核废物固化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榍石 放射性矿物 稳定性 地质演化
下载PDF
峨眉山高钛玄武岩中主要的赋钛矿物--榍石的产状、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7
作者 侯明才 邓敏 +5 位作者 张本健 王维 李秀华 王文楷 裴森奇 杨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87-2499,共13页
峨眉山玄武岩中钛以什么矿物形式存在一直以来很少有学者提及。本文通过镜下观察、全岩化学分析、X-衍射、能谱、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阴极发光对川西南部周公山-汉王场地区钻井岩心中峨眉山玄武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其主要赋钛矿... 峨眉山玄武岩中钛以什么矿物形式存在一直以来很少有学者提及。本文通过镜下观察、全岩化学分析、X-衍射、能谱、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阴极发光对川西南部周公山-汉王场地区钻井岩心中峨眉山玄武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讨论了其主要赋钛矿物及成因。(1)SiO2含量46.4%~48.3%和TiO2>3%显示区内峨眉山玄武岩属于高钛峨眉山玄武岩系列。但多个层段榍石含量>5%,而极少见磁铁矿、钛铁矿;(2)榍石主要以隐晶质的云雾状、雪花状、芝麻点状、枝状等形态分布于微晶长石之间和溶孔、溶洞边缘及裂缝中,少量呈显晶质粒状分布于微晶长石、绿泥石之间。(3)电子探针分析显示:所有含钛矿物中,钛铁矿中TiO2含量最高,为39.069%,榍石中TiO2次之,TiO2含量为17.143%~38.648%,磁铁矿中TiO2含量最高为12.293%,平均在5%~10%左右,其他矿物基本上都少于1%。(4)扫描电镜及其能谱分析显示:榍石中的Ti含量(2.49%~24.97%)明显高于含钛磁铁矿(2.68%~9.21%)、含钛赤铁矿(3.64%)中Ti含量,与钛铁矿(19.51%)含量相当。分析结果认为:峨眉山玄武岩中大量出现的隐晶榍石可能是岩浆后期产物或期后蚀变的产物。在峨眉山玄武岩中首次鉴别出的大量隐晶质榍石是高钛峨眉山玄武岩中最主要的赋钛矿物。隐晶榍石在玄武岩中的含量是区分"高钛"和"低钛"玄武岩的主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高钛玄武岩 隐晶榍石 岩浆产物 赋钛矿物
下载PDF
钙钛锆石和榍石的合成及烧结 被引量:13
8
作者 滕元成 周时光 卢忠远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0-814,共5页
以天然锆英石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设计,采用热重–差热、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钙钛锆石(CaZrTi2O7)和榍石(CaTiSiO5)的固相反应合成及烧结。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工艺能够获得高纯度的CaZrTi2O7和CaTiSiO5基的致密烧结体。合成CaZrTi... 以天然锆英石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设计,采用热重–差热、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钙钛锆石(CaZrTi2O7)和榍石(CaTiSiO5)的固相反应合成及烧结。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工艺能够获得高纯度的CaZrTi2O7和CaTiSiO5基的致密烧结体。合成CaZrTi2O7,CaTiSiO5的含量以及合成CaZrTi2O7的最低温度、最佳温度与配方密切相关。最佳配方的摩尔比为:n(ZrSiO4):n(CaCO3):n(TiO2)=1:2:3,最低合成温度为1230℃,最佳的合成温度及烧结温度均为1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锆石 榍石 锆英石 合成 烧结
下载PDF
合成榍石的化学稳定性 被引量:7
9
作者 滕元成 曾冲盛 +2 位作者 任雪潭 徐会杰 李玉香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9,共6页
以H2SiO3、CaCO3、TiO2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榍石,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吸收光谱(AAS)等分析手段,研究合成榍石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在pH为5~9的水溶液中,合成榍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温度和pH是... 以H2SiO3、CaCO3、TiO2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榍石,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吸收光谱(AAS)等分析手段,研究合成榍石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在pH为5~9的水溶液中,合成榍石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温度和pH是影响1~21 d化学稳定性的重要因素;42 d Ca2+的浸出率比Ti4+的浸出率高2个数量级;在90℃、pH=7下,Ca2+和Ti4+的42 d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3.33×10-3、1.33×10-5g.m-2.d-1;在25℃、pH=7下,Ca2+和Ti4+的42 d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1.52×10-3、3.05×10-5g.m-2.d-1;在25℃、pH=3下,Ca2+的42 d归一化浸出率达到7.71×10-2g.m-2.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榍石 浸出率 化学稳定性
下载PDF
利用模拟放射性焚烧灰合成钙钛锆石和榍石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滕元成 车春霞 +1 位作者 张朝彬 朱建红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3-218,共6页
本文采用模拟放射性焚烧灰、天然锆英石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设计,借助于失重-差式扫描量热(TG-DSC)、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研究钙钛锆石和榍石的高温固相反应合成。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相反应,能够在较低温度获得高纯度的钙钛锆石... 本文采用模拟放射性焚烧灰、天然锆英石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设计,借助于失重-差式扫描量热(TG-DSC)、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研究钙钛锆石和榍石的高温固相反应合成。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相反应,能够在较低温度获得高纯度的钙钛锆石和榍石;合成钙钛锆石和榍石的最佳温度及最低温度与配方有关,最低合成温度可低于1140℃。当焚烧灰掺量为0、20%、40%、60%时,配方的最佳合成温度分别为1260℃、1260℃、1230℃、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锆石 榍石 模拟放射性焚烧灰 锆英石 锕系核素
下载PDF
榍石固溶体的稳定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滕元成 曾冲盛 +3 位作者 窦天军 李玉香 徐会杰 任雪潭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以H2SiO3、CaCO3、TiO2、Nd2O3和Al2O3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的榍石固溶体,对合成榍石固溶体进行PCT粉末浸泡实验和60Co源辐照试验,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原子吸收光谱(AAS)、荧光光谱(FS)、激光拉曼光谱(LRS... 以H2SiO3、CaCO3、TiO2、Nd2O3和Al2O3为原料,通过固相法合成的榍石固溶体,对合成榍石固溶体进行PCT粉末浸泡实验和60Co源辐照试验,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原子吸收光谱(AAS)、荧光光谱(FS)、激光拉曼光谱(LRS)分析等手段,研究榍石固溶体的化学稳定性和抗γ射线辐照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pH值为5~9的水溶液中掺钕榍石固溶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辐照累计剂量为5.76×105Gy的60Co源辐照没有造成榍石固溶体晶格的的辐射损伤,榍石固溶体具有良好的抗γ射线辐照稳定性;在90℃、pH值为7的浸泡条件下,榍石固溶体的Ca2+、Ti4+和Nd3+的42d归一化浸出率分别为6.32×10-3、3.9×10-5、5.38×10-3g/(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榍石 固溶体 浸出率 稳定性
下载PDF
北京猿人遗址第四层裂变径迹法年代测定 被引量:13
12
作者 郭士伦 刘顺生 +7 位作者 孙盛芬 张峰 周书华 郝秀红 胡瑞英 孟武 张鹏发 刘京发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3-77,共5页
用裂变径迹法测定了北京猿人遗址第四层的年代,测定工作采用北京猿人遗址第四层的灰烬,从中分选出榍石,利用北京猿人用火时已充分退火的榍石进行年代测定,得到的结果为29.9±5.5万年。这一结果与热释光法和铀系法测定的第四层的年... 用裂变径迹法测定了北京猿人遗址第四层的年代,测定工作采用北京猿人遗址第四层的灰烬,从中分选出榍石,利用北京猿人用火时已充分退火的榍石进行年代测定,得到的结果为29.9±5.5万年。这一结果与热释光法和铀系法测定的第四层的年代结果一致。由裂变径迹法推知,北京猿人遗址第十层与第四层之间的延续时间为15.3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猿人遗址 裂变径迹年龄 直立人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次英安斑岩中副矿物榍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潘会彬 康志强 +1 位作者 杨锋 付文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0,共7页
榍石是花岗岩,尤其是钙碱性花岗岩中常见的副矿物之一。利用背散射图像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对粤北大宝山矿区岩心样品(次英安斑岩)中的榍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榍石可分为岩浆榍石和次生(热液)榍石两类,其中岩浆榍... 榍石是花岗岩,尤其是钙碱性花岗岩中常见的副矿物之一。利用背散射图像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对粤北大宝山矿区岩心样品(次英安斑岩)中的榍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榍石可分为岩浆榍石和次生(热液)榍石两类,其中岩浆榍石为自形至半自形,颗粒较大,具环带结构,平均w(Al2O3)=1.24%,w(TiO2)=38.10%,w(F)=0.40%;次生(热液)榍石与绿泥石等蚀变矿物共生,多呈它形,平均w(Al2O3)=2.44%,w(TiO2)=36.02%,w(F)=1.00%。榍石的不同世代、成因、副矿物组合特征等可以揭示花岗岩的形成条件、演化历史,且对判别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榍石 次生(热液)榍石 次英安斑岩 大宝山 粤北
下载PDF
从裂变径迹分析探讨房山岩体地质热历史 被引量:11
14
作者 翟鹏济 张峰 赵云龙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测定了房山岩体内部相的花岗闪长岩中磷灰石和榍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自发和诱发裂变封闭径迹长度。根据磷灰石自发裂变封闭径迹平均长度和年龄对岩体热历史进行了模拟和探讨,长度分布模拟特征和参数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并依据磷... 测定了房山岩体内部相的花岗闪长岩中磷灰石和榍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自发和诱发裂变封闭径迹长度。根据磷灰石自发裂变封闭径迹平均长度和年龄对岩体热历史进行了模拟和探讨,长度分布模拟特征和参数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并依据磷灰石和榍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封闭温度探讨了岩体的冷却和上升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分析 磷灰石 榍石 长度分布 热历史 北京 花岗闪长岩
下载PDF
榍石固溶体中钕的固溶量 被引量:5
15
作者 滕元成 曾冲盛 +3 位作者 任雪潭 王进 刘敏 徐会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8-143,共6页
以CaCO3、H2SiO3、TiO2、Nd2O3和Al2O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榍石固溶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分析手段,研究钕在榍石固溶体中的固溶情况。结果表明,引入Al^3+作为电价补偿时,Nd... 以CaCO3、H2SiO3、TiO2、Nd2O3和Al2O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榍石固溶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等分析手段,研究钕在榍石固溶体中的固溶情况。结果表明,引入Al^3+作为电价补偿时,Nd件能较好地固溶在Ca1-y,NdyTi1-yAly,SiO5固溶体中,其固溶量为12.3%~13.56%;不引入电价补偿时,Nd较难在Ca缺位的Ca1-3/2,NdyTiSiO5固溶体中固溶,其固溶量约为3.5%;合成掺Nd榍石固溶体的较佳温度为12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榍石 固溶体 固溶量
下载PDF
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榍石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曾冲盛 滕元成 +1 位作者 齐晓敏 陈堃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5-149,154,共6页
以CaCO3、TiO2、SiO2或H2SiO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A(H2SiO3、CaCO3、TiO2,摩尔数比为1∶1∶1)、B(SiO2、CaCO3、TiO2,摩尔数比为1∶1∶1)两种配方的榍石(CaTiSiO5)。借助热重-差热(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S... 以CaCO3、TiO2、SiO2或H2SiO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A(H2SiO3、CaCO3、TiO2,摩尔数比为1∶1∶1)、B(SiO2、CaCO3、TiO2,摩尔数比为1∶1∶1)两种配方的榍石(CaTiSiO5)。借助热重-差热(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SEM)等分析手段,对两种配方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对榍石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配方均能够合成高纯度的榍石;与SiO2相比,H2SiO3是引入硅的较佳原料,A配方优于B配方;合成榍石的最低温度、最佳温度与硅原料的选择有关,两种配方合成榍石的最佳温度分别是1270℃和1320℃,最佳保温时间均为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榍石 高温固相反应 合成
下载PDF
铈在榍石固溶体中的固溶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伟 滕元成 +2 位作者 李玉香 任雪谭 黄俊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73-1178,共6页
以CaCO3、SiO2、TiO2、Ce2C8O12·10H2O和Al2O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榍石固溶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背散射二次电子像(BSE)、能谱(EDS)等分析手段,研究铈在榍石固溶体中的固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引入Al3+作为电价补偿时,C... 以CaCO3、SiO2、TiO2、Ce2C8O12·10H2O和Al2O3为原料,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榍石固溶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背散射二次电子像(BSE)、能谱(EDS)等分析手段,研究铈在榍石固溶体中的固溶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引入Al3+作为电价补偿时,Ce4+固溶在Ca1-xCexTi1-2xAl2xSiO5固溶体中,其最大固溶量为12.61%;不引入电价补偿时,Ce4+固溶在Ca1-2xCexTiSiO5固溶体中,其最大固溶量为10.98%;合成掺Ce榍石固溶体的较佳温度为1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榍石 固溶体 固溶量
下载PDF
钕在钙钛锆石和榍石组合矿物中的固溶机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会杰 李玉香 +2 位作者 滕元成 任雪谭 蒋友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ZrSi O4、CaCO3、Ti O2、Al2O3、Nd2O3为原料,引入Al3+作价态补偿,通过固相反应制备包容模拟三价锕系核素Nd的钙钛锆石(CaZrTi2O7)和榍石(CaTiSi O5)组合矿物固化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研究其矿相组成、... 以ZrSi O4、CaCO3、Ti O2、Al2O3、Nd2O3为原料,引入Al3+作价态补偿,通过固相反应制备包容模拟三价锕系核素Nd的钙钛锆石(CaZrTi2O7)和榍石(CaTiSi O5)组合矿物固化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研究其矿相组成、微观结构和元素分布,探讨Nd在钙钛锆石和榍石组合矿物固化体中的固溶机制。研究表明:钙钛锆石和榍石组合矿物固化体较佳的合成条件是在1 230℃条件下保温30 min,较佳配方的摩尔比为n(Ca1-x/2-y/4Nd(x+y)/2Zr1-y/4Alx/2Ti2-x/2O7)∶n(Ca1-xNdxAlxTi1-xSi O5)=[4/(4-y)]∶1;Nd3+能够进入钙钛锆石和榍石晶格,榍石能够固溶Zr4+、Al3+、Nd3+,Zr4+和Nd3+取代Ca2+位,Al3+占据Ti4+位,钙钛锆石能够固溶Al3+、Nd3+,Nd3+进入Ca2+位和Zr4+位,Al3+占据Ti4+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岩石 钙钛锆石 榍石 固溶
下载PDF
钙钛锆石和榍石人造岩石固化模拟放射性焚烧灰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车春霞 滕元成 张朝彬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3-150,共8页
以天然锆英石(ZrSiO4)、CaCO3、TiO2为原料,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进行了钙钛锆石(CaZrTi2O7)和榍石(CaTiSiO5)人造岩石固化模拟放射性焚烧灰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成分为CaO 60.9%(wt),... 以天然锆英石(ZrSiO4)、CaCO3、TiO2为原料,利用高温固相反应,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进行了钙钛锆石(CaZrTi2O7)和榍石(CaTiSiO5)人造岩石固化模拟放射性焚烧灰的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成分为CaO 60.9%(wt),TiO210.2%(wt),SiO26.16%(wt),Fe2O311.4%(wt)的焚烧灰,当模拟放射性焚烧灰掺量分别为20%、40%、60%时,最佳合成及烧结温度分别为1260℃、1230℃、1200℃。采用本实验的工艺技术和路线,可以制备得到性能优良的钙钛锆石和榍石人造岩石固化体,其最佳烧结及合成温度随模拟放射性焚烧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可以将固化基材的合成与人造岩石体固化体的烧结工艺合二为一,易于实现工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锆石 榍石 锆英石 模拟放射性焚烧灰 固化
下载PDF
固相反应合成钙钛锆石和榍石 被引量:5
20
作者 滕元成 车春霞 +1 位作者 张朝彬 窦天军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8-15,共8页
钙钛锆石(CaZrTi2O7)和榍石(CaTiS iO5)是人造岩石固化放射性废物理想的介质材料。以天然锆英石(ZrS iO4)、模拟放射性焚烧灰、CaCO3、TiO2为原料,借助失重—差热(TG-DTA)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合成CaZrTi2O7和CaTiS iO5的固... 钙钛锆石(CaZrTi2O7)和榍石(CaTiS iO5)是人造岩石固化放射性废物理想的介质材料。以天然锆英石(ZrS iO4)、模拟放射性焚烧灰、CaCO3、TiO2为原料,借助失重—差热(TG-DTA)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研究了合成CaZrTi2O7和CaTiS iO5的固相反应。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放射性焚烧灰掺量的增加,合成CaZrTi2O7和CaTiS iO5的温度降低,ZrS iO4的分解温度降低。模拟放射性焚烧灰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20%、40%、60%,合成CaZrTi2O7的最低温度分别是1050℃、950℃、900℃,合成CaZrTi2O7的最低温度分别是950℃、950℃、900℃,合成CaZrTi2O7和CaTiS iO5的最佳合成温度分别为1260℃、1230℃、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锆石 榍石 锆英石 合成 固相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