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Proteomic Analysis of Spike-Development Inhibited and Normal Tillers of Wheat 3558
1
作者 ZHENG Yong-sheng MA Xiao-gang +3 位作者 CHI De-zhao GAO Ai-nong LI Li-hui LIU Wei-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98-405,共8页
Spike number is one of three yield-related factor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wheat yiel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inhibited and normal tillers of the 3558 line presented phenotypic differences at the e... Spike number is one of three yield-related factor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wheat yield.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that the inhibited and normal tillers of the 3558 line presented phenotypic differences at the elongation stage by morphological and anatomical analysis. We then initiated a proteomic study using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2-DE) and nano- scal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definition tandem mass spectroscopy,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the key proteins and metabolic pathways related to spike-development inhibition. A total of 31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DEPs), which were mainly involved in cell cycle regulation, photosynthesis, glycolysis, stress response, and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14-3-3-1ike proteins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volved in cell-cycle regulation, were dramatically down-regulated in inhibited tillers compared to normal tillers. Six spots corresponding to degraded Rubisco large subunits, involved in photosynthesis, were detecte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of the 2-DE gels and were up-regulated in inhibited tillers. In addition, the relative levels of DEPs involved in glycolysis and oxidation- reduction reactions changed dramatically. Development was blocked or delayed at the elongation stage in the inhibited tillers of 3558. Weakened energy metabolism might be one reason that the inhibited tillers could not joint and develop into spikes. These DEPs and related metabolic pathways are signific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spike-development inhibition and studying the spike-development process in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EAT spike-development inhibition 2-D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下载PDF
小麦穗部发育多效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6
2
作者 宋全昊 刘路平 +2 位作者 李法计 田芳慧 孙道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3-648,共6页
在小麦育种材料中首次发现一种穗部发育萎缩且花器官明显退化,但茎、叶等其他器官发育正常的突变体sda1(spike development atrophy 1)。用显微镜观察突变体sda1的花器官,用碘-碘化钾鉴定其小孢子育性;以‘陕麦94’为父本,突变材料sda1... 在小麦育种材料中首次发现一种穗部发育萎缩且花器官明显退化,但茎、叶等其他器官发育正常的突变体sda1(spike development atrophy 1)。用显微镜观察突变体sda1的花器官,用碘-碘化钾鉴定其小孢子育性;以‘陕麦94’为父本,突变材料sda1为母本构建F2群体,调查各主要农艺性状,灌浆期测定穗部及穗下茎可溶性糖含量、旗叶光合性能(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对该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SSR微卫星标记,通过混合分离分析(BSA)和群体连锁分析进行基因定位,进一步探索该基因功能。结果表明:(1)小麦突变体sda1雄蕊发育畸形,雌蕊发育萎缩,小孢子几乎全部丧失育性。(2)对突变体sda1原株系中表型正常植株的后代分离统计分析结果证明,该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并命名该基因为SDA1。(3)在F2群体中,突变株抽穗期较正常株延迟4d;穗部及穗下茎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显著高于正常株30.6%和11.0%,但突变株与正常株的抽穗持续时间(均为8d)和光合性能无显著差异。(4)经基因定位分析初步确定SDA1位于小麦6B染色体WMC398和BARC136标记之间,与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2cM和2.1cM。推测认为,SDA1是一个控制抽穗期与器官发育的多效基因,且该基因突变影响植株的糖分转化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部发育突变体 SDA1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小麦生育期的阶段划分和小麦品种的生育类型 被引量:6
3
作者 严威凯 赵向科 +1 位作者 王孔歌 刘耀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50-56,共7页
根据对不同麦区适应品种和不同类型早熟大穗材料生育过程的系统观察,将小麦的生育期以单棱、双棱和开花为界划分为4个生育阶段:Ⅰ.播种至单棱;Ⅱ.单棱至双棱;Ⅲ.双棱至开花;Ⅳ.开花至成熟。分析指出,第1阶段持续天数是品种冬春性强弱的... 根据对不同麦区适应品种和不同类型早熟大穗材料生育过程的系统观察,将小麦的生育期以单棱、双棱和开花为界划分为4个生育阶段:Ⅰ.播种至单棱;Ⅱ.单棱至双棱;Ⅲ.双棱至开花;Ⅳ.开花至成熟。分析指出,第1阶段持续天数是品种冬春性强弱的重要标志;第1阶段持续天数是形成大穗的关键因素;同时二者与品种的早熟性都密切相关。第Ⅰ、Ⅱ阶段的不同组合基本上决定了品种的生育类型;特定的生育类型适应于特定的生态条件,具有特定的冬春性——大穗性——早熟性复合特点。该3个性状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三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育阶段 生育类型 品种
下载PDF
普通小麦分枝穗发育遗传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钢 颜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7-12,共6页
根据激素处理和遗传分析结果,探讨了普通小麦分枝穗的发育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分枝穗受独立遗传的bh隐性基因控制。bh基因在第二、三发育形态阶段,通过调控幼穗内源激素平衡值而间接控制穗型变化。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 根据激素处理和遗传分析结果,探讨了普通小麦分枝穗的发育遗传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分枝穗受独立遗传的bh隐性基因控制。bh基因在第二、三发育形态阶段,通过调控幼穗内源激素平衡值而间接控制穗型变化。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下,bh基因可以表达为长分枝、短分枝、并列小穗及不分枝的普通多小穗等各种穗型。带有bh基因的穗分枝种质资源可在育种中用于创制多种分枝穗和不分枝的普通多小穗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枝 多小穗 发育遗传
下载PDF
进化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的发育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蔺想红 张田文 张贵仓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633-2644,共12页
通过自然进化得到的脑包含几十亿的神经元和几万亿的神经连接,并表现出复杂的智能行为.受生物脑进化与发育的启发,研究者给出了进化神经网络的发育编码方法,特点是通过基因重用可在较小的基因空间中进行大规模神经网络的快速搜索.以人... 通过自然进化得到的脑包含几十亿的神经元和几万亿的神经连接,并表现出复杂的智能行为.受生物脑进化与发育的启发,研究者给出了进化神经网络的发育编码方法,特点是通过基因重用可在较小的基因空间中进行大规模神经网络的快速搜索.以人工基因组模型为框架描述基因调控网络,用基因表达的动态特性表示细胞命运特化的发育过程,提出了一种进化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的发育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在于可以快速有效地发育生成脉冲神经元、神经连接和突触可塑性.相应的食物采集进化实验突现了以神经驱动的自主智能体的智能行为,并验证了该方法对大规模脉冲神经网络的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神经网络 基因调控网络 发育机制 进化算法 自主智能体
下载PDF
水体和沉积物加标法评估BPAP对摇蚊的毒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徐静 刘济宁 +3 位作者 汪贞 石利利 张圣新 王蕾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6-183,共8页
为了研究水体加标法和沉积物加标法摇蚊毒性测试的差异,采用水体和沉积物加标法对比测试了双酚AP(BPAP)对伸展摇蚊(Chironomus tentans)全生命周期的繁殖发育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体添加法摇蚊全生命周期毒性试验中,60~900μg·L... 为了研究水体加标法和沉积物加标法摇蚊毒性测试的差异,采用水体和沉积物加标法对比测试了双酚AP(BPAP)对伸展摇蚊(Chironomus tentans)全生命周期的繁殖发育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体添加法摇蚊全生命周期毒性试验中,60~900μg·L-1BPAP处理组对两代摇蚊的羽化率、发育率、性别比和繁殖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在沉积物添加法试验中,3 200μg·kg-1及更高浓度处理组亲代羽化率和子代羽化率、发育率显著降低(P<0.05)。水体加标法和沉积物加标法得到的BPAP对摇蚊两代发育、繁殖无显著影响浓度(NOEC)分别为≥900μg·L-1和1 600μg·kg-1(即0.00070‰和0.00035‰,以BPAP在水-沉积物系统所占质量比计)。因此BPAP沉积物添加法对摇蚊的繁殖发育毒性效应大于水体添加法。在化学品危害评估中,摇蚊慢性毒性测试方法或数据的选择应考虑实际环境中该化学品进入水-沉积物系统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P 伸展摇蚊 繁殖发育毒性 水体加标法 沉积物加标法
下载PDF
郑旱一号幼穗分化发育特点的观察研究
7
作者 陈明灿 李友军 +3 位作者 史国安 付国占 张相俊 赵然花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1997年第4期32-34,共3页
通过对郑旱一号等小麦品种幼穗分化发育的观察研究,明确了郑旱一号幼穗分化发育的特点。结果表明,郑旱一号的幼穗分化表现为单棱期长,二棱期短,主要以单棱期越冬,属冬性品种;郑旱一号的小穗数、分化小花数、穗粒数少于参照品种,但其结... 通过对郑旱一号等小麦品种幼穗分化发育的观察研究,明确了郑旱一号幼穗分化发育的特点。结果表明,郑旱一号的幼穗分化表现为单棱期长,二棱期短,主要以单棱期越冬,属冬性品种;郑旱一号的小穗数、分化小花数、穗粒数少于参照品种,但其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分蘖成穗数高于参照品种,千粒重的优势则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郑旱一号 幼穗分化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