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南疆春播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
1
作者 李星星 欧欢 +5 位作者 陈娟 刘荣森 唐怀君 谢小清 刘燕 罗单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9期8-13,共6页
通过研究新疆南疆正播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探索适宜南疆的玉米种植密度。以‘天玉1885’为供试材料,分别在南疆平原区和冷凉区设置6个种植密度,研究2个不同气候区域的玉米最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平原区种植密... 通过研究新疆南疆正播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对不同种植密度的响应,探索适宜南疆的玉米种植密度。以‘天玉1885’为供试材料,分别在南疆平原区和冷凉区设置6个种植密度,研究2个不同气候区域的玉米最佳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平原区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时,田间秃尖率和空杆率最低,分别为7.5%和1.9%,穗行数、千粒重和产量较其他处理高,分别为17.8行、348.7 g和15246 kg/hm^(2);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和8.25万株/hm^(2)处理下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和单棒穗重较高,但是有效穗数较低,产量仅为13232 kg/hm^(2)和14859 kg/hm^(2);种植密度为9.75万株/hm^(2)、10.50万株/hm^(2)和11.25万株/hm^(2)的处理,虽田间有效穗数最高,但秃尖率、秃尖长、空杆率、单棒穗重、千粒重较低,不易获得高产,产量仅为14529 kg/hm^(2)、13394 kg/hm^(2)和12282 kg/hm^(2)。冷凉区种植密度为10.50万株/hm^(2)时,穗长、行粒数、单棒穗重、穗粒数较其他处理高,产量表现突出为17997 kg/hm^(2);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9.00万株/hm^(2)和9.75万株/hm^(2)的秃尖长、空杆率、有效穗数较其他处理低,虽千粒重较高,但产量不高,为13908 kg/hm^(2)、14429 kg/hm^(2)和15825 kg/hm^(2);种植密度为11.25万株/hm^(2)和12.00万株/hm^(2)的处理,虽有效穗数较高,但穗长、单棒穗重和千粒重较低,导致产量不突出,为16581 kg/hm^(2)和15714 kg/hm^(2)。研究发现,平原区玉米种植密度为9.00万株/hm^(2)、冷凉区玉米种植密度为10.50万株/hm^(2)时,植株可通过自身调节协调个体优势和群体结构,获得较高产量。试验结果为南疆春播玉米高产种植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玉米 新疆南疆 穗部性状 产量
下载PDF
Avoidance of Linkage Drag Between Blast Resistance Gene and the QTL Conditioning Spikelet Fertility Based on Genotype Selection Against Heading Date in Rice 被引量:7
2
作者 LIU Wen-qiang FAN Ye-yang CHEN Jie SHI Yong-feng Wu Jian-li 《Rice science》 SCIE 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a linkage drag between a blast resistance gene Pi25(t) and QTLs conditioning spikelet fertility (qSF-6) and number of filled grains per panicle (qNFGP-6) was detected on the short arm ... Previous study showed that a linkage drag between a blast resistance gene Pi25(t) and QTLs conditioning spikelet fertility (qSF-6) and number of filled grains per panicle (qNFGP-6) was detected on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6. A larger population was used for further verification, and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linkage drag between the blast resistance gene and QTL conditioning spikelet fertility, other than QTL conditioning number of filled grains per panicle. Breakdown or avoidance of the linkage drag could be achieved by selection against the genotype background of a heading-date gene (qHD-7) that resided in the region between RM2 and RM214 on chromosome 7. For further validation, two lines with almost identical genotypes on all chromosomal regions except the Pi25(t) region on chromosome 6 were chosen to develop a new popul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qSF-6 could be further subdivided into qSF-6-1 and qSF-6-2. When the genotype of the region between RM2 and RM214 was from rice variety Zhong 156, the linkage drag between Pi25(t) and qSF-6-2 was detected and the allele of qSF-6-2 from rice variety Gumei 2 reduced the spikelet fertility. When the genotype of the region between RM2 and RM214 was from Gumei 2, no linkage drag was detected.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linkage drag between the blast resistance gene and the QTL conditioning spikelet fertility could be broken down or avoided under a certain background genotype selection against heading-date and provides a marker aided solution for high level of blast resistance and yield breeding in rice and other crops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Oryza sativa) linkage drag blast resistanc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spikelet fertility heading date
下载PDF
EMS诱变的小麦基部小穗不孕突变体的鉴定与小穗形态发育 被引量:9
3
作者 蒋方山 郭营 +2 位作者 许云峰 李瑞军 李斯深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9-253,共5页
为了解小麦基部小穗不孕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和小穗形态发育特点,对EMS诱变小麦品系山农1186所得的基部小穗不孕突变体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和小穗发育过程观察。结果表明,10个突变株系基部有2~4个不孕小穗,而山农1186基部小穗正常结实... 为了解小麦基部小穗不孕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和小穗形态发育特点,对EMS诱变小麦品系山农1186所得的基部小穗不孕突变体进行了农艺性状鉴定和小穗发育过程观察。结果表明,10个突变株系基部有2~4个不孕小穗,而山农1186基部小穗正常结实;与受体山农1186相比,10个突变株系的穗长、小穗数没有变化,但穗粒数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20.63%~44.44%;突变株系的株高、穗下节、倒二节、倒四节、倒五节间长度显著增加,平均增长27.28%、20.55%、51.10%、93.55%,倒三节间长度增加不显著,表明株高的增加是由多个节间伸长造成的;大多数株系的旗叶、倒二叶、倒三叶长度增加不显著,但宽度显著变窄,分别比对照平均减少16.93%、18.15%、14.36%,叶长、叶宽的变异并未引起叶面积的明显变化。对小穗发育的形态学观察发现,突变体基部小穗在四分体时期开始退化,雌蕊、雄蕊、子房萎焉失水,变成模糊的一团组织,进而导致基部小穗不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突变体 农艺性状 小穗发育
下载PDF
灌水处理对春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成雪峰 张凤云 柴守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18,共6页
选用15个春小麦品种(系),在冬灌1 800 m3/hm2的基础上,生育期设3次灌水处理(T1:拔节期、开花期、乳熟期)2、次灌水处理(T2:拔节期、开花期)和1次灌水处理(T3:拔节期),每次灌水1 050 m3/hm2,研究了水分对春小麦穗部性状及产量和水分利用... 选用15个春小麦品种(系),在冬灌1 800 m3/hm2的基础上,生育期设3次灌水处理(T1:拔节期、开花期、乳熟期)2、次灌水处理(T2:拔节期、开花期)和1次灌水处理(T3:拔节期),每次灌水1 050 m3/hm2,研究了水分对春小麦穗部性状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T2条件下3粒小穗比率、穗粒数、穗粒重、产量和WUE都是最高;T3条件下无效小穗比率最高,而1粒小穗比率、2粒小穗比率、穗粒数、产量和WUE则最低。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WUE在三种水分处理条件下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在T3条件下穗粒数与产量和WUE显著负相关,穗粒重与产量和WUE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在T1、T2条件下极显著正相关,而在T3条件下不相关。表明适宜灌水提高了3粒小穗比率,进而增加了穗粒数和穗粒重,提高了产量和WUE,而缺水降低1粒和2粒小穗比率,增加了无效小穗比率,减小了籽粒饱满度,进而减小穗粒重,降低产量和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 春小麦 穗部性状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西藏三联小穗小麦中三联小穗性状控制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俊 王琴 +2 位作者 魏会廷 胡晓蓉 杨武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5,共6页
西藏三联小穗小麦是中国西藏地区一种独特的小麦地方品种,拥有特殊的三联小穗性状,超多的小穗数和小花数。分子定位控制三联小穗基因的基因座,发掘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本研究利用西藏三... 西藏三联小穗小麦是中国西藏地区一种独特的小麦地方品种,拥有特殊的三联小穗性状,超多的小穗数和小花数。分子定位控制三联小穗基因的基因座,发掘与之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可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本研究利用西藏三联小穗小麦的衍生系TTSW-5与普通穗型小麦,间3和川麦55,分别构建F2群体,成熟后进行穗部性状的表型分析和SSR基因型鉴定。性状表型遗传分析表明,西藏三联小穗小麦的三联小穗性状由两个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控制;通过SSR标记鉴定来自TTSW-5/间3组合的F2群体,在2A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与三联小穗性状相关的QTL,定位于SSR标记Xgwm275和Xgwm122之间,两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6.6cM,该QTL的LOD值为6.19,可解释的表型变异值为33.1%,初步命名为qTS2A-1。我们推测qTS2A-1可能是控制三联小穗性状相关的主效QTL,SSR标记Xgwm275和Xgwm122可能可用于三联小穗性状的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三联小穗小麦 地方小麦品种 三联小穗性状 SSR标记 小麦高产育种
下载PDF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穗颈维管束和穗部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荆彦辉 孙传清 +5 位作者 谭禄宾 付永彩 张培江 徐正进 陈温福 王象坤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籼稻品种特青为轮回亲本构建高代回交群体 ,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 ,在第 1、2、3、4、7和 1 0染色体上定位到 7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1、2、3、4和 8染色体上定位到5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 以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为供体亲本 ,籼稻品种特青为轮回亲本构建高代回交群体 ,用SSR标记构建连锁图谱 ,在第 1、2、3、4、7和 1 0染色体上定位到 7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1、2、3、4和 8染色体上定位到5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1 1和 1 2以外的 1 0条染色体上 ,共定位到 1 5个控制穗一、二次枝梗数和穗颖花数QTL。来自野生稻的等位基因大多表现负效 ,能显著减少群体的穗颈维管束数、枝梗数和颖花数 ,说明从野生稻演化成栽培稻的过程中 ,可能淘汰了一些对产量不利的QTL ,保留了有利的QTL。相当一部分控制穗颈维管束数、枝梗数及颖花数的QTL在染色体上成簇分布或紧密连锁 ,且加性效应的方向一致 ,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些性状表型显著相关的遗传基础 ,同时也说明在人工选择或自然选择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维管束 穗枝梗数 颖花数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下载PDF
拔节期追氮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籽粒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建辉 齐冰玉 +4 位作者 姜丽娜 徐光武 李金娜 杨娜娜 李春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5-132,共8页
以周麦18为材料,研究了底施纯氮120kg·hm^(-2)基础上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穗粒位籽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对主茎穗基部不孕小穗数、结实小穗率、不孕小穗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分蘖穗各性状的影响不显... 以周麦18为材料,研究了底施纯氮120kg·hm^(-2)基础上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穗粒位籽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对主茎穗基部不孕小穗数、结实小穗率、不孕小穗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分蘖穗各性状的影响不显著.追氮处理下,结实小穗数和结实小穗率均高于不追氮处理.随追氮量增加,分蘖穗基部不孕小穗数增加,而主茎穗基部不孕小穗数低于不追氮处理.主茎穗及分蘖穗各穗位结实粒数和粒重均随小穗位升高呈先增后降二次曲线变化趋势,拐点分别位于9~10和6~9小穗位.拔节期追氮,促进了小穗粒数的增加,但二者之间并非正相关关系.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粒位的粒数,以穗下部差异最大,尤以高追氮处理下差异显著.追氮对基部、顶部小穗第1、2粒位和中各小穗第3粒位粒重影响较大.主茎穗和分蘖穗第1、2粒位粒重显著高于第3粒位,而第1、2粒位粒重差异不显著.适量追氮增加了分蘖穗第3粒位粒重.本研究中,底施纯氮120kg·hm^(-2)基础上拔节期追氮100kg·hm^(-2)时,主茎穗及分蘖穗不同穗位与粒位的结实粒数、小穗重和单粒重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拔节期追氮 穗位 粒位 籽粒特性
下载PDF
水稻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QTL剖析 被引量:52
8
作者 徐建龙 薛庆中 +1 位作者 罗利军 黎志康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2-759,共8页
应用292个Lemont/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含272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剖析单 株有效穗数(PN)和每穗粒数(SNP)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呈现超亲分离,PN与SNP 存在弱的负相关.检测到影响 ... 应用292个Lemont/特青F13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含272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剖析单 株有效穗数(PN)和每穗粒数(SNP)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所有性状呈现超亲分离,PN与SNP 存在弱的负相关.检测到影响 PN和 SNP及其相关性状的 QTL 51个和互作位点 45对,它们 可以解释 60%以上的性状总变异。 SNP与其相关性状的 QTL定位在一起,比较与 SNP-QTL 同一或相邻区域的 QTL数,穗部枝梗数是长度性状的两倍,故前者对SNP的作用更大。仅有 2个PN-QTL与SNP相关性状的QTL相邻,因此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有可能实现PN与SNP的 有利重组。其中影响 PN的 QPn4和影响穗枝梗数和长度的 QPbn3a,QPbn3和 QPbl4等主效 QTL,在标记辅助选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合理配置穗部性状 QTL 产生新的高产穗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株有效穗数 每穗粒数 数量性状位点 上位性 水稻 标记辅助选择 QTL
下载PDF
杂交早稻亲本系生育特性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多璞 石英尧 +2 位作者 丁超尘 李怀安 周建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1期4-6,19,共4页
对 7个早籼恢复系和 7个不育系分期播种的观测表明 ,在合肥地区 4月 6~ 16日播种 ,一般 6月下旬~ 7月初始穗 ;播期每推迟 5d ,播始历期缩短 2~ 4d ,主茎叶片数呈略减趋势或变化不大 ,穗粒性状无明显规律性变化。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 对 7个早籼恢复系和 7个不育系分期播种的观测表明 ,在合肥地区 4月 6~ 16日播种 ,一般 6月下旬~ 7月初始穗 ;播期每推迟 5d ,播始历期缩短 2~ 4d ,主茎叶片数呈略减趋势或变化不大 ,穗粒性状无明显规律性变化。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各亲本系播始历期的长短 ,提出其春播复制的播期只宜安排在 4月 5~ 2 0日 ,抽穗扬花期在 6月 3 0日前后 ;父、母本行比 2∶10~1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恢复系 不育系 制种 生育特性 播种期
下载PDF
顶小穗簇生型早籼稻新种质的创制与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俞法明 杨曙东 +3 位作者 王晓峰 严文潮 朱国富 翟荣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8-854,共7页
为获得理想的顶小穗簇生型早籼稻新种质,本研究以ZC1、中嘉早17、中佳早10号、嘉兴06-6、温814、温922、台早10-02、辐017、Z10-08、中佳早06和NZ07-51为亲本材料,利用顶小穗3粒簇生型常规中籼稻突变体与常规早籼稻有性杂交、后代复交,... 为获得理想的顶小穗簇生型早籼稻新种质,本研究以ZC1、中嘉早17、中佳早10号、嘉兴06-6、温814、温922、台早10-02、辐017、Z10-08、中佳早06和NZ07-51为亲本材料,利用顶小穗3粒簇生型常规中籼稻突变体与常规早籼稻有性杂交、后代复交,并经世代选育,育成了12份性状稳定、顶小穗2~5粒簇生的常规早籼稻新种质,再通过叶瘟抗性、生育期、产量、农艺及穗部簇生性状和稻米品质的鉴定,明确各种质的性状特征表现。结果表明,育成的12份顶小穗簇生型早籼稻新种质簇生粒率高,生育期和结实率较为理想,其中C1、C8、C9、C10和C11为粘稻,其余为糯稻,C3、C12叶瘟抗性较好,C1、C2、C4、C8、C9和C11千粒重在26. 0 g以上,C1、C5、C6、C7、C9、C10、C11和C12产量较对照增加,其中C10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本研究结果为顶小穗簇生穗性状研究和育种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种质资源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顶小穗簇生 创制 鉴定 综合性状
下载PDF
水稻籼粳杂种育性的QTL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荔辉 王爱梅 +4 位作者 周元昌 官华忠 蒋云林 吴建梅 吴为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4-598,共5页
以籼稻保持系珍汕97B和粳稻保持系辽91B为亲本,构建了一个包含176个单株的F2群体及123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在3种环境下联合检测控制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QTL。共检测到3个控制花粉育性的主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QTL(qPF3、qPF5和qP... 以籼稻保持系珍汕97B和粳稻保持系辽91B为亲本,构建了一个包含176个单株的F2群体及123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在3种环境下联合检测控制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QTL。共检测到3个控制花粉育性的主效应(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QTL(qPF3、qPF5和qPF6)和4个控制小穗育性的主效应QTL(qSF3、qSF5、qSF6和qSF8),其中qPF5与qSF5、qPF6与qSF6均为同一个QTL,为重要的育性QTL。另外,检测到3对花粉育性和4对小穗育性QTL间互作,说明上位性效应对籼粳杂交后代的育性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数量性状基因座 花粉育性 小穗育性
下载PDF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雪仁 梁康迳 +1 位作者 黄荣华 陈志雄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5,共7页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 -显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 ,研究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特点 .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 7个性状除了穗颈粗外 ,其余 6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和加性×加性...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 -显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和统计方法 ,研究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穗颖花数和茎秆特性的遗传特点 .结果表明 ,所研究的 7个性状除了穗颈粗外 ,其余 6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和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遗传率较高 ,在杂交早代选择效果较好 .穗颖花数与穗长、茎粗、茎基抗折力间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加性相关关系 .另外 ,穗颖花数除了与秆型指数表现极显著的负向加性×加性上位性相关外 ,与其他 5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在利用杂种优势方面 ,茎基抗折力和株高这两个性状较明显 ,其次为穗颖花数 ,第三为穗长和茎粗 .从对亲本的综合评价看 ,不育系以冈 4 6 A为最优 ,恢复系以明恢 6 3为最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穗颖花数 茎杆特性 遗传分析 基因型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士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8-341,共4页
通过对17个多小穗小麦品系的7个农艺性状的研究,分析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株高、千粒重、籽/杆、小穗数、干/鲜、旗叶面积、有效分蘖与其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性状对蛋白含量的影响均不高,株高和籽杆比两个... 通过对17个多小穗小麦品系的7个农艺性状的研究,分析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株高、千粒重、籽/杆、小穗数、干/鲜、旗叶面积、有效分蘖与其蛋白质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性状对蛋白含量的影响均不高,株高和籽杆比两个农艺性状对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大,说明小麦籽粒蛋白含量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变量。而多小穗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着灌浆时间的延长含量呈现出"V"字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小穗小麦 蛋白质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播期对不同穗部特征小麦品种(系)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付帮波 杨晓怡 +7 位作者 李哲 陈朝阳 陈国跃 蒲至恩 刘智睿 康莎莎 赵晓芳 李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76-1083,共8页
为了解播期对多小穗和寡小穗小麦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对13份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两年分期播种的生育期和6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播期的推迟导致材料... 为了解播期对多小穗和寡小穗小麦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对13份不同来源的小麦品种(系)两年分期播种的生育期和6个农艺性状(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播期的推迟导致材料间出苗期差异变大,抽穗期差异缩小,但开花期和成熟期差异变化不大,各农艺性状值减小。经方差分析,各农艺性状在不同播期和品种(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单株有效分蘖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穗粒数次之,每穗小穗数最小。多小穗材料10-A和寡小穗材料BE89的穗长、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在播期间差异较小。经相关分析,播种至出苗和分蘖至抽穗天数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出苗至分蘖和开花至成熟天数与平均日照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抽穗至开花天数与温度和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日最高温和日均温对多小穗和寡小穗材料的分蘖至抽穗天数有显著影响,平均日照时间在开花期、日最高温在成熟期分别对多小穗材料发育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小穗数特异性材料的每穗小穗数在不同播期下能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期播种 多小穗 寡小穗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水稻顶部小穗退化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斌 刘贺梅 +3 位作者 毛毕刚 高素伟 徐宏斌 葛建贵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1-564,共4页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越光与桂朝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3种环境下对水稻穗顶部小穗退化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穗顶部小穗退化性状的表型均呈连续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并出现了超亲分离。在RI... 利用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越光与桂朝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3种环境下对水稻穗顶部小穗退化性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穗顶部小穗退化性状的表型均呈连续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并出现了超亲分离。在RIL群体中共检测到6个QTL,分别位于水稻第1、2、3、5、6和7染色体上,贡献率为4.49%~9.74%。其中,在两地都分别检测到的qASA2位于第2染色体上RM3355―RM263区间;位于第1染色体标记区间RM6451―OSR13的qASA1,LOD值达3.27,其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桂朝2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顶部小穗退化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下载PDF
IRRI新株型稻每穗颖花数与茎秆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16
作者 王雪仁 梁康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29,共3页
对 IRRI 2 5个新株型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与 10个茎秆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每穗颖花数与第 1、2、4节间长、茎粗、秆型指数和着粒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且这些性状对每穗颖花数的通径系数也较大。在育种上 ,要提... 对 IRRI 2 5个新株型稻品种的每穗颖花数与 10个茎秆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每穗颖花数与第 1、2、4节间长、茎粗、秆型指数和着粒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且这些性状对每穗颖花数的通径系数也较大。在育种上 ,要提高每穗颖花数需要增加第 1、2节间长度、茎粗、秆型指数 ,缩短第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株型稻 每穗颖花数 茎秆性状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播种时间和播种深度对节节麦繁殖指标和种子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海燕 崔海兰 +1 位作者 陈景超 李香菊 《杂草学报》 2020年第4期7-13,共7页
为明确播种时间和播种深度对节节麦繁殖指标和种子性状的影响,对不同播种时间和播种深度下节节麦的分蘖数、穗数、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籽粒数以及小穗和籽粒性状(长、宽、宽长比、周长和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播期对节节麦单株分蘖... 为明确播种时间和播种深度对节节麦繁殖指标和种子性状的影响,对不同播种时间和播种深度下节节麦的分蘖数、穗数、每穗小穗数、每小穗籽粒数以及小穗和籽粒性状(长、宽、宽长比、周长和千粒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播期对节节麦单株分蘖数、穗数以及每穗小穗数有显著影响,而对每小穗籽粒数无明显影响;随播期的延迟单株分蘖数和穗数呈下降的趋势,而每穗小穗数呈相反趋势。当播种时间为9月30日时,节节麦产种量最大,单株约产生1173粒种子。此外,播期显著影响了小穗性状,而对籽粒性状的影响相对较小,仅对籽粒宽和千粒重有明显影响。与其他播期相比,节节麦于10月15日播种时,其产生的小穗和籽粒体积较大,重量较高。播种深度对节节麦单株分蘖数和有效穗数有显著影响,而对每穗小穗数和每小穗籽粒数无显著影响。当播种深度大于3 cm时,单株分蘖数和有效穗数随播种深度的增大而减少。当节节麦播种深度为3 cm时,其单株产种量最大。播种深度对小穗性状(除小穗宽长比外)有显著影响,而对籽粒性状无明显影响;当播种深度为5、7 cm时,其产生的小穗体积较大,重量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节节麦播种较早,当播种深度为3 cm左右时,其单株繁殖系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节麦 播种时间 播种深度 繁殖指标 小穗性状 籽粒性状
下载PDF
不同氮肥水平下结实期灌溉方式对水稻弱势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朱宽宇 展明飞 +3 位作者 陈静 王志琴 杨建昌 赵步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5-168,共14页
【目的】旨在阐明氮肥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籽粒灌浆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盆钵试验,大田育秧移栽后设置3种氮肥水平,即0 N(不施氮)、MN(2 g N/盆)、HN(4 g N/盆);抽穗至... 【目的】旨在阐明氮肥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籽粒灌浆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为供试材料进行盆钵试验,大田育秧移栽后设置3种氮肥水平,即0 N(不施氮)、MN(2 g N/盆)、HN(4 g N/盆);抽穗至成熟期设置3种灌溉方式,即CI(保持水层灌溉)、WMD(轻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15 k Pa时复水)、WSD(重干湿交替灌溉,土壤水势-30 k Pa时复水)。【结果】在CI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MN水平最高;WMD处理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HN水平最高,但与MN下差异不显著,WSD处理下两个品种产量均以HN最高;而在籽粒灌浆上,两个品种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和最终粒重在各个水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最终粒重在良好水势条件CI和轻度水分胁迫WMD下,分别在0 N和MN水平下表现较优;但在重度水分胁迫WSD下,0N水平表现最低,HN最高,但与MN差异不显著。以上都表明产量与弱势粒的灌浆在水氮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在品种间,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弱势粒灌浆速率及粒重都低于中穗型常规粳稻淮稻5号,其产量优势主要源自较高的每穗粒数。最后,WMD+MN处理下有较高的氮肥利用率,较少的施氮量获得较高的产量,达到节水节氮增产的效果,其次也增加了根系生理活性和叶片光合性能,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转运率,促进了地上部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加强了物质运转,促进了灌浆中后期弱势粒籽粒的充实,最终达到产量增加的目的,成为本研究最佳水氮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强势粒 弱势粒 互作 生理特性
下载PDF
145份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14
19
作者 苏双飞 许峰 +2 位作者 张从宇 时侠清 张子学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3-19,共7页
采用土表接种的方法,对145份适合于淮河流域种植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赤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以病小穗率为指标,与株高、穗长、旗叶长和旗叶宽等农艺性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能够直接应用于大田生产的赤霉病抗性品种比较匮乏,14... 采用土表接种的方法,对145份适合于淮河流域种植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了赤霉病的抗性鉴定和评价。以病小穗率为指标,与株高、穗长、旗叶长和旗叶宽等农艺性状做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能够直接应用于大田生产的赤霉病抗性品种比较匮乏,145份材料中没有发现达到免疫和抗病水平的品系,2份达到中抗水平,46份材料表现为中感,10份材料介于中感至感病之间,87份材料表现为感病。从材料地理来源上看,仅有来自江苏的种质存在较好的抗病基因资源,而山东、安徽和河南地区的小麦品系普遍缺乏抗病性。相关性分析显示,病小穗率与株高极显著负相关,与旗叶长和旗叶宽极显著正相关,感病性的降低和丰产性的提高存在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病性 病小穗率 农艺性状
下载PDF
A Pyramid Breeding of Eight Grain-yield Related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Based on Marker-assistant and Phenotype Selection in Rice(Oryza sativa L.) 被引量:9
20
作者 Guo Zong Ahong Wang +4 位作者 Lu Wang Guohua Liang Minghong Gu Tao Sang Bin Ha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335-350,共16页
1000-Grain weight and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ar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for rice grain yield. In our previous study, eigh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conferring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and 1000-grain ... 1000-Grain weight and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ar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for rice grain yield. In our previous study, eigh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conferring spikelet number per panicle and 1000-grain weight were mapped through sequencing-based genotyping of 150 rice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In this study, we validated the effects of four QTLs from Nipponbare using 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s), and pyramided eight grain yield related QTLs. The new lines containing the eight QTLs with positive effects showed increased panicle and spikelet size as compared with the parent variety 93-11. We further proposed a novel pyramid breeding scheme based on marker-assistant and phenotype selection (MAPS). This scheme allowed pyramiding of as many as 24 QTLs at a single hybridization without massive cross work. This study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of rice grain yield for direct wealth for high-yielding rice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pikelet number 1000-Grain weigh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Pyramid breeding Marker assisted and phenotype sele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