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VARIANT REPRESENTATION OF SPINS WITH APPLICATIONS IN THE THEORY OF FINITE DEFORMATIONS
1
作者 Wang Wenbiao (Div.of Physics,Graduate School Univ.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Beijing 100039)Duan Zhuping (Lab.for Non-linear Mechanics of Continuous Media,Institute of Mechanics,Academia Sinica,Beijing 100080)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33-140,共8页
Based on the general solution given to a kind of linear tensor equations,the spin of a symmetric tensor is derived in an invariant form.The result is applied to find the spins of the left and the tight stretch tensors... Based on the general solution given to a kind of linear tensor equations,the spin of a symmetric tensor is derived in an invariant form.The result is applied to find the spins of the left and the tight stretch tensors and the relation among different rotation rate tensors has been discussed.According to work conjugacy,the relations between Cauchy stress and the stresses conjugate to Hill's generalized strains are obtained.Particularly,the logarithmic strain,its time rate and the conjugate stres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 tail.These results are important in modeling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 for finite deformations in continuum me- chan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 generalized strain rate conjugate stress finite deformation
下载PDF
Calculation of cooling rate of amorphous aluminum alloy melt-spun ribbons
2
作者 何世文 刘咏 +1 位作者 刘祖铭 黄伯云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A02期140-143,共4页
关键词 非晶态铝合金 带材 快速凝固 冷却速率 传热理论
下载PDF
莱赛尔赛络集聚纺纱过程温湿度控制
3
作者 王聪民 王海霞 +2 位作者 刘艳杰 周义德 吴涛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86-88,共3页
探讨莱赛尔纤维赛络集聚纺纱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问题。分析了莱赛尔纤维性能,得出莱赛尔纤维在纺纱各工序中的主要加工性能特点和环境温湿度要求。以纺制中高档赛络集聚纺纱线为例,介绍了纺纱主要工序空调控制方法和温湿度参数及各工序... 探讨莱赛尔纤维赛络集聚纺纱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问题。分析了莱赛尔纤维性能,得出莱赛尔纤维在纺纱各工序中的主要加工性能特点和环境温湿度要求。以纺制中高档赛络集聚纺纱线为例,介绍了纺纱主要工序空调控制方法和温湿度参数及各工序半成品回潮率控制范围。认为:莱赛尔纤维纺纱过程应增加预处理工序,需要采用偏大的相对湿度环境,并保证各工序纤维吸湿和放湿过程稳定,以减少静电,保证纤维开松、梳理顺利,减少纺纱断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赛尔纤维 赛络集聚纺 纺纱 温湿度 回潮率
下载PDF
Cu和Zr元素取代对Sm_(2)Co_(7)快淬带磁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侯永杰 左建华 +4 位作者 李敏敏 薄宇 章明 董福海 白锁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4,共5页
采用感应熔炼和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Sm_(2)Co_(7-x)R_(x)(R=Cu、Zr;x=0、0.1、0.2、0.3、0.4)快淬带,研究了取代元素、取代量和快淬速度对快淬带磁性能、晶粒间相互作用和不可逆翻转场的影响规律。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和Zr取代在快淬... 采用感应熔炼和熔体快淬技术制备了Sm_(2)Co_(7-x)R_(x)(R=Cu、Zr;x=0、0.1、0.2、0.3、0.4)快淬带,研究了取代元素、取代量和快淬速度对快淬带磁性能、晶粒间相互作用和不可逆翻转场的影响规律。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和Zr取代在快淬带内引起了强烈的钉扎效应,有助于提升快淬带的矫顽力,且均在x=0.3时获得最大矫顽力;Cu取代量x=0.1、0.2、0.4时快淬带的剩磁与最大磁能积随快淬速度逐渐降低,取代量x=0.3时表现为逐渐升高;Zr取代量x=0.1~0.4时快淬带的剩磁与最大磁能积均随快淬速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Henkel曲线测试结果表明,对于Cu元素和Zr元素取代,δM值均在x=0.3时达到最大,表明此时快淬带晶粒间的交换耦合作用最强;Sm_(2)(Co, Cu)_(7)和Sm_(2)(Co, Zr)_(7)快淬带的最大δM值分别为1.48和1.04。适量Cu、Zr元素取代可以提高Sm_(2)Co_(7)磁体在反磁化过程中的不可逆翻转场H_(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_(2)Co_7 快淬带 Cu和Zr取代 快淬速度 磁性能 交换耦合 不可逆翻转场
下载PDF
薄鞘高包覆涤纶/棉包芯纱的结构控制及其工艺
5
作者 李文雅 周剑 +1 位作者 廖昙倩 董真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2,共7页
为探究高包覆包芯纱的临界包覆率实现不露芯的包覆效果,采用低比例棉纤维包覆7.78 tex涤纶低弹丝制备出高包覆率包芯纱,且截面接近理想结构的涤纶/棉包芯纱,并进一步探讨外包棉纤维的临界比例,以及纱线结构与包覆率、棉与涤纶比例之间... 为探究高包覆包芯纱的临界包覆率实现不露芯的包覆效果,采用低比例棉纤维包覆7.78 tex涤纶低弹丝制备出高包覆率包芯纱,且截面接近理想结构的涤纶/棉包芯纱,并进一步探讨外包棉纤维的临界比例,以及纱线结构与包覆率、棉与涤纶比例之间的关系。实验以5%为梯度不断减少外包棉纤维含量共纺制8组包芯纱,并通过数码显微系统表征纱线包覆率、截面结构等特点。结果表明:当外包棉纤维比例为53%时,包芯纱包覆率还保持在87.5%,此后包芯纱包覆率低于85%出现大面积露芯;随着外包棉纤维含量梯度化减少,包芯纱包覆率降幅呈三段变化,由开始的0.3%变化为4%,最后在52%的比例时降幅突增为9.4%。不同比例涤纶与棉纺制的包芯纱截面偏心度平均变化范围为8.8%~11.2%,实现了包芯纱结构的稳定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棉包芯纱 包覆率 纱线结构 纺纱工艺 偏心度 混纺比
下载PDF
扁平腈纶纤维回缩性偏低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
6
作者 丁斌 《纺织报告》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扁平腈纶是安庆石化近年来成功开发的异形纤维,在人造毛皮、毛绒玩具等领域应用广泛,“进口替代”能力明显增强,但与高端进口扁平纤维相比,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纤维的质量不匀率偏高、弹性回复率偏低等。文章结合NaSCN湿法纺丝生产实... 扁平腈纶是安庆石化近年来成功开发的异形纤维,在人造毛皮、毛绒玩具等领域应用广泛,“进口替代”能力明显增强,但与高端进口扁平纤维相比,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纤维的质量不匀率偏高、弹性回复率偏低等。文章结合NaSCN湿法纺丝生产实践,以纤维回缩原理为基础,对溶剂牵伸倍数、牵伸速度、牵伸温度以及NaSCN质量分数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验证,通过优化调整溶剂牵伸倍数、纺速和凝固浴质量分数等措施,降低扁平纤维的质量不匀率,提高弹性回复率,缩小与高端进口产品的质量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纺丝 溶剂牵伸 低回缩率
下载PDF
降低粗纱断头,提高生产效率
7
作者 陈发多 徐钺焱 +2 位作者 李云贤 陆成 阿提姑·吐尔洪 《纺织器材》 2024年第S01期42-45,共4页
为了降低粗纱断头,提高生产效率,分析因棉网破洞破边、过棉通道挂花等前纺工序导致的粗纱断头原因及应对措施,详述通过粗纱捻系数、粗纱伸长率、专件器材及牵伸部件、工艺设计与上机合格率、机架水平、设备运行、温湿度、设备清洁、操... 为了降低粗纱断头,提高生产效率,分析因棉网破洞破边、过棉通道挂花等前纺工序导致的粗纱断头原因及应对措施,详述通过粗纱捻系数、粗纱伸长率、专件器材及牵伸部件、工艺设计与上机合格率、机架水平、设备运行、温湿度、设备清洁、操作水平等方面控制断头的要点,总结在生产中采取跟踪处理、捻度调整等攻关措施后的具体效果。指出:降低粗纱断头率应坚持从多维度出发,全面优化生产流程;日常生产中应做好设备维护、精准工艺参数、加强人员培训、注重前后工序协同等工作,为提高纱线质量和生产效率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纱 断头 梳棉 精梳 前纺 锭翼 捻度 伸长率
下载PDF
赛络纺纤维逃逸损失的原因分析与测试
8
作者 张盼 《纺织器材》 2024年第5期6-8,53,共4页
为提高赛络纺粘胶纱线质量水平和制成率、减少纤维逃逸损失,从纺纱原料及设备准备两方面降低赛络纺纤维逃逸的影响;对比普通赛络纺、集聚赛络纺加捻三角区纤维形态与分布,分析加捻三角区长度与纤维逃逸损失率的关系以及纤维逃逸原理;以... 为提高赛络纺粘胶纱线质量水平和制成率、减少纤维逃逸损失,从纺纱原料及设备准备两方面降低赛络纺纤维逃逸的影响;对比普通赛络纺、集聚赛络纺加捻三角区纤维形态与分布,分析加捻三角区长度与纤维逃逸损失率的关系以及纤维逃逸原理;以纺制赛络纺R 7.38 tex品种为例,对比分析不同粗纱定量、喇叭口间距和输出胶辊前冲量对纤维逃逸损失率和成纱质量的影响。指出:良好的设备状态、合适的器材专件、合理的工艺参数、较低的粗纱定量、较小的喇叭口间距以及适当增加输出胶辊前冲量,可降低纤维逃逸损失率并提高纱线质量,但普通赛络纺纱的纤维损失因成纱原理限制无法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逃逸 损失率 赛络纺 加捻三角区 粗纱定量 喇叭口间距 胶辊前冲量
下载PDF
制导炮弹转速测量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9
作者 尚剑宇 邓志红 +1 位作者 付梦印 汪顺亭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20-1629,共10页
制导炮弹是由常规火炮发射,在飞行过程中进行搜索、导引和控制,能够对目标实施精确点打击的制导武器.制导炮弹转速的精确测量是实现精确制导和控制的基础.对制导炮弹转速测量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论述了制导炮弹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 制导炮弹是由常规火炮发射,在飞行过程中进行搜索、导引和控制,能够对目标实施精确点打击的制导武器.制导炮弹转速的精确测量是实现精确制导和控制的基础.对制导炮弹转速测量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论述了制导炮弹的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制导炮弹转速测量的必要性,并且阐述了制导炮弹转速测量的特点;然后,对现有旋转弹转速测量的方法和手段加以总结,并指出了适用于制导炮弹的转速测量及信息处理方法,包括利用磁阻传感器和高动态振动陀螺测量制导炮弹转速的原理以及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制导炮弹转速测量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导炮弹 高动态 转速测量 磁阻传感器 高动态振动陀螺
下载PDF
鸭式布局双旋稳定弹强迫运动理论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常思江 王中原 刘铁铮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9-839,共11页
为深入理解鸭式布局双旋稳定弹的动力学特性,对前体鸭舵周期性干扰引起的强迫运动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一个简化七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利用双旋稳定弹的横向运动方程组,在小攻角条件下推导出线性攻角运动模型,得到周期性舵控作用强迫... 为深入理解鸭式布局双旋稳定弹的动力学特性,对前体鸭舵周期性干扰引起的强迫运动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一个简化七自由度飞行动力学模型,利用双旋稳定弹的横向运动方程组,在小攻角条件下推导出线性攻角运动模型,得到周期性舵控作用强迫项对应特解的具体表达式。通过对攻角快、慢圆运动角频率及强迫振幅变化特性在不同条件下的仿真分析,讨论该强迫运动的共振条件,分析舵面偏转角、舵面位置和极转动惯量比对共振幅值的影响。对大攻角条件下的前体转速闭锁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导出了该弹发生转速闭锁的稳定方位角及临界攻角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双旋弹 鸭舵 转速特性 攻角 共振 转速闭锁
下载PDF
基于磁传感器组合的高旋弹横滚角测量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玎 赵成刚 卜雄洙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0-324,共5页
针对三轴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组合对于弹体的姿态测量存在难以消除或补偿掉有害加速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磁传感器组合的布阵方式。两磁传感器成一定角度安装,并根据传感器布阵方式提出了两种新的解算方法,即零交叉法和极值比值法,使之适... 针对三轴磁传感器与加速度计组合对于弹体的姿态测量存在难以消除或补偿掉有害加速度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磁传感器组合的布阵方式。两磁传感器成一定角度安装,并根据传感器布阵方式提出了两种新的解算方法,即零交叉法和极值比值法,使之适用于有线加速度的载体。推导了磁场在磁传感器敏感轴方向上的数学表达式,论证了两种解算方法并进行了数值仿真,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种方法,并分析了其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适用于高转速弹体横滚姿态和转速的测量;与零交叉法相比,极值比值法获得的姿态角信息多且是单值的,解算的姿态角更为准确且误差衰减较快,优于零交叉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磁性材料 弹丸 磁传感器组合 高转速弹体 横滚角 转速
下载PDF
高速旋转目标旋转速度估计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杰民 付耀文 +1 位作者 胡志刚 黎湘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69-2073,共5页
旋转速度估计是高速旋转目标成像的基础,论文提出一种新的旋转速度估计方法,该算法基于旋转目标在距离时间域所具有的特性,在利用傅里叶变换粗略估计旋转速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图像熵的方法在特定范围内对角速度估计值进行调整,以获得... 旋转速度估计是高速旋转目标成像的基础,论文提出一种新的旋转速度估计方法,该算法基于旋转目标在距离时间域所具有的特性,在利用傅里叶变换粗略估计旋转速度的基础上,利用计算图像熵的方法在特定范围内对角速度估计值进行调整,以获得很高的估计精度。该方法直接计算整幅图像的熵值,从而不依赖单个的散射点。使用仿真数据演示了算法的性能,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合成孔径雷达 转动目标 旋转速度估计 离散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CH_3S←CH_2SH异化反应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裴克梅 李益民 +1 位作者 孔祥蕾 李海洋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1-256,共6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和从头算 (abinitio)研究了CH3 S CH2 SH互异化的反应机理 .采用HF、B3LYP、MP2理论水平和中等基组 6 31(d) ,计算了CH3 S、CH2 SH及其过渡态的结构参数、谐振频率、零点能(ZPE)、总能量和相对能量 ,并利用B3LY...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 (DFT)和从头算 (abinitio)研究了CH3 S CH2 SH互异化的反应机理 .采用HF、B3LYP、MP2理论水平和中等基组 6 31(d) ,计算了CH3 S、CH2 SH及其过渡态的结构参数、谐振频率、零点能(ZPE)、总能量和相对能量 ,并利用B3LYP/ 6 31(d)的方法计算了反应的内禀反应坐标 (IRC) ,给出了分子构型和自旋污染沿反应坐标的变化曲线 ,以及最小能量曲线 (MEP)、绝热能量曲线 .此外 ,利用传统过渡态理论(CTST)研究了该互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在 2 0 0~ 1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异化反应 反应机理 自旋污染 速率常数
下载PDF
铸造铝合金筒形件强力热反旋减薄率对喇叭口(缺陷)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刚要 涂善俊 +2 位作者 张冉阳 郭正华 崔俊华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6-120,共5页
基于ABAQUS/Explicit有限元平台对7075铸造铝合金筒形件强力热反旋成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减薄率、预热温度对筒形件旋压成形过程中喇叭口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薄率为20%、预热温度为300℃时,工件壁厚减薄均匀且内壁保持贴模;减薄率为... 基于ABAQUS/Explicit有限元平台对7075铸造铝合金筒形件强力热反旋成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减薄率、预热温度对筒形件旋压成形过程中喇叭口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减薄率为20%、预热温度为300℃时,工件壁厚减薄均匀且内壁保持贴模;减薄率为30%、预热温度为325℃时,工件出现明显的喇叭口现象,扩径度最大,达5.35%。综合分析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减薄率20%、预热温度3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铝合金 筒形件 强力热反旋 减薄率 喇叭口
下载PDF
提高细号赛络纱质量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德州 姜亚飞 刘月明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共4页
探讨改进细号赛络纱质量的技术措施。通过与传统环锭纱对比,分析了细号赛络纱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细号赛络纱断头降低,质量得到较明显地改善。认为:通过改进导条装置,降低粗纱机后熟条的伸长率差异,... 探讨改进细号赛络纱质量的技术措施。通过与传统环锭纱对比,分析了细号赛络纱质量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细号赛络纱断头降低,质量得到较明显地改善。认为:通过改进导条装置,降低粗纱机后熟条的伸长率差异,加装导纱钩,消除细纱机吊锭形成的粗纱意外伸长;合理配置细纱牵伸工艺,调节笛管吸口位置,减少前钳口外纤维量,合理选择双喇叭口规格,加强运转操作管理等,可以较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生产出高质量的细号赛络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号 赛络纺 伸长率 牵伸 双孔喇叭口
下载PDF
星载干涉仪无源定位新方法及其误差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腾 郭福成 姜文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170,共7页
针对传统单星二维干涉仪测向定位存在的设备量大、易受通道间幅度/相位不一致性影响等缺点,提出了在单颗自旋卫星上只安装两个接收通道构成一维干涉仪,测量相位差变化率的无源定位新方法,采用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定位算法,分析了干... 针对传统单星二维干涉仪测向定位存在的设备量大、易受通道间幅度/相位不一致性影响等缺点,提出了在单颗自旋卫星上只安装两个接收通道构成一维干涉仪,测量相位差变化率的无源定位新方法,采用了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的定位算法,分析了干涉仪转速以及旋转平面对定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干涉仪转速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为了使星下点周围各个方向上都有较好的定位精度,干涉仪旋转平面应与初始观测时刻卫星位置矢量垂直,PSO算法的定位精度能够接近定位误差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定位 干涉仪 自旋卫星 相位差变化率
下载PDF
单辊旋铸CuFe15合金的冷却速度模拟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志明 唐丽文 +1 位作者 曹敏敏 李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0-12,共3页
建立了单辊旋铸凝固过程的数值分析模型,将真空室、冷却辊和样品带作为一个整体换热系加以考虑,以单辊旋铸CuFe15和CuFe10合金条带为模拟对象,通过采用一维傅立叶热传导方程描述热传输过程,结合热传导理论和凝固理论对热传导方程的数学... 建立了单辊旋铸凝固过程的数值分析模型,将真空室、冷却辊和样品带作为一个整体换热系加以考虑,以单辊旋铸CuFe15和CuFe10合金条带为模拟对象,通过采用一维傅立叶热传导方程描述热传输过程,结合热传导理论和凝固理论对热传导方程的数学解析求解,计算了单辊旋铸法制备Cu-Fe合金薄带的冷却速度,得到了铜辊制备200μm厚CuFe15合金薄带的自由侧在凝固结束时的冷却速度为1.5×106K/s。这与早期人们预测的单辊甩带法的冷却速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合金 单辊旋铸 冷却速度 快速凝固
下载PDF
高转速弹丸磁强计/太阳方位角传感器组合测姿方法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国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为解决高转速弹丸的姿态测量问题,研究了磁强计/太阳方位角传感器的组合测姿方法。建立了三轴磁强计和太阳方位角传感器的测量方程,给出了三轴磁强计新的姿态解算方法并研究了解的存在性问题。采用一种解析算法求解磁强计/太阳方位角传... 为解决高转速弹丸的姿态测量问题,研究了磁强计/太阳方位角传感器的组合测姿方法。建立了三轴磁强计和太阳方位角传感器的测量方程,给出了三轴磁强计新的姿态解算方法并研究了解的存在性问题。采用一种解析算法求解磁强计/太阳方位角传感器非线性测量方程组,避免了采用数值算法的收敛性问题。最后通过仿真研究表明磁强计/太阳方位角传感器组合测姿方法能达到较高的测量精度。研究结果为高转速弹丸的姿态测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转速弹丸 磁强计 太阳方位角传感器 姿态测量
下载PDF
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纤维纺制时的剪切速率 被引量:1
19
作者 查庆芳 张玉贞 +2 位作者 吴明铂 郭燕生 李兆丰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18,共5页
考察了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纤维熔纺过程中中间相沥青在喷丝板微孔区内的流动特性及剪切速率。随熔纺温度及挤出流量的增加 ,中间相沥青在喷丝板微孔区内的剪切速率相应增加。熔纺时控制了挤出流量和牵伸速率的良好匹配 ,获得了丝径均匀的... 考察了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纤维熔纺过程中中间相沥青在喷丝板微孔区内的流动特性及剪切速率。随熔纺温度及挤出流量的增加 ,中间相沥青在喷丝板微孔区内的剪切速率相应增加。熔纺时控制了挤出流量和牵伸速率的良好匹配 ,获得了丝径均匀的大直径中间相沥青炭单丝。两种中间相沥青在剪切速率和由其纺制获得纤维的离散系数方面的差异 ,归结为常压与加压齐聚反应后中间相沥青在本性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纤维 熔融纺丝 剪切速率 离散系数
下载PDF
基于扭转试验的大变形本构关系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丽红 何蕴增 +1 位作者 吴国辉 邹广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研究采用实心圆轴扭转试验标定大变形弹塑性本构关系时客观应力导数的影响问题.给出了在实心圆轴扭转试验中,几种常用旋率的具体形式.应用等向强化的J2流动塑性理论,建立了以扭转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基准的,分别由Oldroyd、广义Jaum... 研究采用实心圆轴扭转试验标定大变形弹塑性本构关系时客观应力导数的影响问题.给出了在实心圆轴扭转试验中,几种常用旋率的具体形式.应用等向强化的J2流动塑性理论,建立了以扭转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为基准的,分别由Oldroyd、广义Jaumann应力导数和相对于变形率标架旋率的应力导数表述的大变形弹塑性本构关系.所得各本构关系中的塑性刚度函数与由Jaumann客观应力导数给出的塑性刚度函数形式相同,说明用扭转试验标定大变形弹塑性本构关系时,塑性刚度函数不受客观应力导数的影响,本构形式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转试验 大变形 弹塑性本构关系 旋率 客观应力导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