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ve-in"technique: 360° circumferential decompression for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 with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1
作者 刘晓光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2期99-100,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techniqueand efficiency of the "Cave-in" 360° circumferential decompression for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with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techniqueand efficiency of the "Cave-in" 360° circumferential decompression for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with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Methods From October 2005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LL Cave-in"technique circumferential decompression for thoracic spinal stenosis with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下载PDF
黄韧带骨化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徐强 秦佳霖 +4 位作者 连泽双 王傲廷 李丁 王烨 王俊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8-636,共9页
背景:既往认为黄韧带骨化在人群中罕见发生,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这引起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目的:通过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集自1999年以来的有关黄韧带骨化的研究成果,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 背景:既往认为黄韧带骨化在人群中罕见发生,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这引起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目的:通过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集自1999年以来的有关黄韧带骨化的研究成果,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回顾黄韧带骨化的研究历史,指示重要文献,梳理研究热点,为学者寻找研究方向提供思路。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为主,搜索并筛选黄韧带骨化相关论文,使用VOSviewer 1.6.19和CiteSpace 6.2.R6软件对年度发文量、研究国家、机构、被引文献、期刊、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347篇文献,自1999年发文量呈螺旋上升,中国研究较日本起步晚,但是发文量后来居上,北京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北京大学的陈仲强教授是发文量最多的学者。②被引用最多的10篇文献中5篇都与黄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有关。③去除与研究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词频和中介中心性的结果发现,“胸椎脊髓病”“硬膜骨化”“微创手术”“后纵韧带骨化”处于领域研究的核心地位。④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黄韧带骨化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在疾病的研究中占比较大。⑤关键词时间线图及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微创手术”作为关键词出现在2015年前后,是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也是突现开始时间最晚的关键词,2019年开始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关键词“硬膜骨化”的突现尚未结束。⑥黄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一直处于研究前沿,微创手术方式的开发和研究、黄韧带骨化继发硬膜骨化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 硬膜骨化 脊柱韧带 骨化 治疗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研究现状 CITESPACE VOSviewer
下载PDF
颈后路椎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唐立 李敏杰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2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颈后路锥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0月于大荔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接受颈后路锥... 目的探究颈后路锥板减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0月于大荔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8,接受颈后路锥板减压术)与对照组(n=48,接受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出血量等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曲度、椎管占有率差异,统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透视时间以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JOA评分、Nurick分级、颈椎曲度和椎管占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JOA评分、颈椎曲度高于对照组,Nurick分级、椎管占有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实施颈后路锥板减压术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颈椎曲度和椎管占有率,相较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的优势,手术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后路锥板减压术 脊髓型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曲度 椎管占有率
下载PDF
OPLL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风险
4
作者 商玉臣 杨敬 +4 位作者 苏宝金 朱伟 何保华 王强 赵鹏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96-498,共3页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椎管占位严重程度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8例OPLL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根据是否发生C_(5)神经根麻痹分组... 目的 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椎管占位严重程度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88例OPLL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后根据是否发生C_(5)神经根麻痹分组,比较两组术前椎管占位率以及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等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椎管占位率、C_(5)椎间孔宽度等与C_(5)神经根麻痹的关系。结果 88例OPLL患者术后19例发生C_(5)神经根麻痹;麻痹组与非麻痹组椎管占位率、C_(5)椎间孔宽度、术后脊髓漂移距离、手术节段数、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性别、OPLL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椎管占位率、C_(5)椎间孔宽度、脊髓漂移距离是术后C_(5)神经根麻痹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OPLL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C_(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较高,椎管占位率、C_(5)椎间孔宽度、脊髓漂移距离是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管占位 术后C_(5)神经根麻痹
下载PDF
Correlation between Electrodiagnostic Stud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Lumbar Radiculopathy Patients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5
作者 Farhan Murtaza Samana Haider +2 位作者 Amna Amin Aroosa Zahid Atiq Ur Rehman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3年第10期363-370,共8页
Background: Involvement of lumbar spinal nerve root, revealed as pain, numbness or weakness in the lower limbs. Typically caused by the compression of nerve at the spine level.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 Background: Involvement of lumbar spinal nerve root, revealed as pain, numbness or weakness in the lower limbs. Typically caused by the compression of nerve at the spine level.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presumed lumbar radiculopathy and fi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ir electrodiagnostic stud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etting, duration and study type: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one year (January 2019 - February 2020) in Shifa International Hospital Islamabad.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lumbar radiculopathy were included. Chi-square tes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IBM) SPSS rendition 21.0 was applied on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electrodiagnostic study and MRI were coordinated and affectability and particularity were judged. Selected patients were undergone both electrodiagnostic study and magnetic imaging resonance in the selected 1-year span. The study investigated correlation between both diagnostic tools in lumbar radiculopathy patients. Expected outcomes: Anatomical specificity in seen throug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hile physiological through electrodiagnostic study, which may not correlate in the evaluation of lumbar radiculopat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diagnostic RADICULOPATHY Myotome ATROPHY SPONDYLOLISTHESIS spinal ligament Hypertrophy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若鹏 赵晓龙 +3 位作者 刘伟 夏平 浦飞飞 冯晶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6-734,共9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发生病理性异位骨化,缓慢进展的骨化物压迫脊髓、神经根,继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候群。临床中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依赖于症状的严重性。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后纵韧带发生病理性异位骨化,缓慢进展的骨化物压迫脊髓、神经根,继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候群。临床中通过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依赖于症状的严重性。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并结合影像学随访;对于出现脊髓或神经病变的患者,则必须采取手术减压治疗。该病的手术入路方式目前主要有前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和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技术是一种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兴术式,经过近几年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结合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进展,对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技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脊柱外固定装置牵张下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壁破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玲娟 宋西正 +4 位作者 李达明 韩枕学 康禹 向含睿 盛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1期4954-4958,共5页
背景:对于后壁破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伴椎管占位,国内外多采用开放手术或保守治疗。老龄骨质疏松患者用脊柱外固定装置轴向牵张前后纵韧带,使椎管占位后移骨块复位,同时扩大椎管,然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固化椎体,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的治... 背景:对于后壁破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伴椎管占位,国内外多采用开放手术或保守治疗。老龄骨质疏松患者用脊柱外固定装置轴向牵张前后纵韧带,使椎管占位后移骨块复位,同时扩大椎管,然后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固化椎体,在临床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目的:观察后壁破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伴椎管占位患者前后纵韧带在脊柱外固定装置牵张下行经皮椎体成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后壁破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伴椎管占位患者52例,年龄61-86岁,平均(78.62±5.20)岁;采用脊柱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术后12个月)时,用X射线片及CT观察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后凸成角、椎管狭窄率及骨折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范围,同时进行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随访3-12个月。X射线片示治疗前、治疗后1d、治疗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分别为(34.5±2.2)%,(3.5±1.3)%,(4.0±0.6)%,(4.4±1.1)%,后凸成角分别为(12.1±1.7)°,(4.0±0.8)°,(3.5±0.5)°,(4.4±0.2)°,CT示椎管狭窄率分别为(40.9±7.2)%,(10.7±2.5)%,(9.7±1.1)%,(9.8±0.7)%;骨折椎体骨水泥填充分布范围均≥75%;治疗前与治疗后1 d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椎体前后纵韧带牵张下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不仅显著改善后壁破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骨折伴椎管占位复位的临床效果,还能提高椎体固化率,减轻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组合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壁破损椎体骨质疏压缩骨折 椎管占位 前后纵韧带 牵张 经皮椎体成形
下载PDF
地方性氟骨症的全脊柱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8
作者 李正然 李斯琴 +1 位作者 李帆 王瑞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究地方性氟骨症的全脊柱MRI表现,从整体角度评估其MRI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地方性氟骨症患者的临床及全脊柱MRI影像学表现,对椎体骨质信号改变、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骨化增厚、椎管狭窄、脊髓信号改变进行评估。结果35例... 目的探究地方性氟骨症的全脊柱MRI表现,从整体角度评估其MRI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地方性氟骨症患者的临床及全脊柱MRI影像学表现,对椎体骨质信号改变、后纵韧带及黄韧带骨化增厚、椎管狭窄、脊髓信号改变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椎体T1WI及T2WI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减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100.00%)。后纵韧带厚度为4~9(6.89±2.23)mm,以颈椎最明显。后纵韧带骨化增厚的脊椎节段共216个,其中C2~T1有158个脊椎节段(73.15%),T1~L1有42个(19.44%),L1~S1有16个(7.41%)。黄韧带厚度为4~8(5.25±1.44)mm。35个病例中,黄韧带单发病变7例,多发病变21例,共计108个病变分布于C4~L5水平,其中59个病变分布于T8~T12平面,占总数的54.63%。胸段及腰段黄韧带骨化增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段。椎管狭窄30例(85.71%),脊髓受压27例(77.14%),脊髓受压伴T2WI高信号16例(45.71%),脊髓受压伴T1WI低信号8例(22.86%)。结论地方性氟骨症病变累及范围广,全脊柱MRI可全面评估其脊柱骨质及周围韧带改变,从整体角度判断椎管狭窄、脊髓及神经受压情况等,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骨症 脊柱 韧带骨化 椎管狭窄 脊髓信号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家兔脊髓组织突触相关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9
作者 苏虹 黄永原 +5 位作者 张鹏翼 韦业腾 徐照琳 杨雪捷 李嘉英 王晨玺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2期1688-169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家兔脊髓组织突触相关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建立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家兔脊髓组织突触相关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建立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造模后第7天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取患侧血海、梁丘行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其余各组仅抓取、固定,不进行电针干预。连续干预21 d,1次/d。造模后第7天、干预结束后采用纤维丝测痛仪测量各组家兔的痛阈值;干预结束后ELISA检测背根神经节中的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中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的机械痛阈值降低(均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的机械痛阈值明显上升(均P<0.01),低频电针组改善优于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的PGE2、SP、Glu表达较模型组降低,低频电针组低于高频电针组(均P<0.05);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的GAB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低频电针组高于高频电针组(均P<0.05)。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的SYN、PSD95表达较模型组降低,低频电针组低于高频电针组(均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干预前交叉韧带损伤家兔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疼痛介质及兴奋性神经递质表达,上调抑制性神经递质表达,下调SYN、PSD95突触相关蛋白表达,调节脊髓突触可塑性,从而缓解脊髓节段中枢敏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电针 脊髓 突触素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魏巍 王天昊 +4 位作者 刘建恒 毛克亚 李慧 潘春昂 赵永飞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324-328,334,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量化评价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建立正常的腰骶椎(L_(1)-S_(1))三维有限元模型(normal model,Nm),分别建...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量化评价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posterior ligament complex,PLC)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建立正常的腰骶椎(L_(1)-S_(1))三维有限元模型(normal model,Nm),分别建立单纯融合模型(fusion model,Fm)、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模型(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odel,PLIFm)、切除上邻近节段PLC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模型(PLC resection an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odel,PR&PLIFm),在相同的预载荷和力矩加载下进行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分析比较4组模型手术及邻近节段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接触力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正常有效的腰骶椎有限元模型及3种融合模型。3种融合模型均出现邻近节段ROM和椎间盘应力的不同程度增加,PLIFm和PR&PLIFm在邻近节段ROM、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接触力的增加更显著,切除PLC在前屈时对上邻近节段所受影响更大。结论腰椎融合导致邻近节段活动度、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负荷的增加,切除后方韧带复合体导致邻近节段的应力增加,邻近节段退变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后方韧带复合体 脊柱融合术 生物力学 邻近节段退变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荟萃分析
11
作者 李俊杰 徐创龙 +3 位作者 唐欣荣 徐志 尹吉恒 林海雄 《脊柱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338-344,共7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而导致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发生率在东亚人群中较高,为1.0%~4.6%[1-3]。颈椎OPLL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虽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指因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压迫脊髓和神经而导致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发生率在东亚人群中较高,为1.0%~4.6%[1-3]。颈椎OPLL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虽临床疗效满意,但术后脑脊液漏、内固定失败、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是由上海长征医院史建刚团队[4]于2017年率先提出的一种治疗颈椎OPLL的新型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Meta分析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洪鸿翔 徐冠华 崔志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8例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8例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个月NDI均呈现下降趋势,观察组ND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个月JOA评分均呈现升高趋势,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JOA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NDI,改善JOA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下载PDF
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 被引量:17
13
作者 戴力扬 袁文 +3 位作者 倪斌 贾连顺 赵定麟 徐印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751-754,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 ,其中急性损伤 9例 ,陈旧性损伤 14例。所有患者均有颈部症状 ,17例有神经损害。X线检查显示寰齿间距 (ADI)为 6~ 14mm。本组有 5例行非手... 目的 :探讨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3例创伤性寰椎横韧带断裂 ,其中急性损伤 9例 ,陈旧性损伤 14例。所有患者均有颈部症状 ,17例有神经损害。X线检查显示寰齿间距 (ADI)为 6~ 14mm。本组有 5例行非手术治疗 ,其余 18例行枕颈融合术或寰枢椎融合术。结果 :随访 1~ 17年 (平均 7年 ) ,5例接受保守治疗患者中有 4例出现寰枢椎不稳及迟发性脊髓损害 ,1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 4例完全恢复正常 ,7例仍有局部症状 ,2例神经损害改善 ,5例无变化。结论 :寰椎横韧带是维持寰枢椎稳定性的最重要结构 ,横韧带断裂将导致寰椎的前脱位。其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韧带断裂后寰椎前脱位的程度以及是否造成脊髓压迫 ,诊断的依据以ADI为主并应结合外伤史及临床表现 ,一旦诊断明确即应在早期行寰枢椎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脊柱损伤 韧带 关节不稳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腰椎减压融合术中保留头端后部韧带复合体结构完整性对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超 阮狄克 +1 位作者 何勍 唐勇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262-266,共5页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保留后部韧带复合体结构完整性对相邻节段退变的远期影响。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患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的158例患者进行随访,统计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 目的评估腰椎后路融合术中保留后部韧带复合体结构完整性对相邻节段退变的远期影响。方法对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因腰椎退行性疾患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的158例患者进行随访,统计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的发生率,分析相邻节段的转归情况。结果 102例病例获得完整随访,其中26例(25.5%)出现了相邻节段的影像学退变。在融合相邻节段头端和尾端时,退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9.6%(20/102)和15.2%(1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3,P>0.05)。单、双及三节段融合患者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分别为13.6%(6/44)、26.3%(10/38)和5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5,P<0.05)。结论保留头端后部韧带复合体结构的完整性可能减少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全椎板减压的方式应该尽量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韧带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颈椎病前路Hybrid手术保留颈后纵韧带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贾育松 陈江 +4 位作者 孙旗 李晋玉 郑晨颖 白春晓 徐林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保留颈后纵韧带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Hybrid术式治疗的颈椎病1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2例,女86例;年龄36-58岁,平均45.3岁;病程3—16个月。神经根型22例,脊髓型6...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Hybrid手术保留颈后纵韧带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Hybrid术式治疗的颈椎病13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2例,女86例;年龄36-58岁,平均45.3岁;病程3—16个月。神经根型22例,脊髓型68例,混合型48例。所有患者Ⅰ期行Hybrid手术治疗,前路减压时均保留颈后纵韧带。通过JOA评分、影像学检查(手术前后置换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脊髓矢状径)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90.6min;术中出血量10~60ml,平均30.1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2个月。病变节段减压充分,术中保留的颈后纵韧带均无明显肥厚、增生及钙化等异常,假体位置及切口愈合良好,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术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上肢根性症状全部缓解,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肌力和感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JOA评分由术前的(8.62±1.2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14.26±1.47)分(P〈0.05)。人工椎间盘稳定,置换节段和颈椎整体活动度分别为(14.2±5.6)°和(33.8±10.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矢状径由术前的(5.2±1.3)mm增加到术后的(8.8±0.5)mm(P〈0.05)。结论:对颈椎后纵韧带无明显病变的患者,颈椎前路Hybrid术中保留后纵韧带可获得充分的减压,手术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置换 脊柱融合术 后纵韧带
下载PDF
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伴颈脊髓损伤 被引量:5
16
作者 蒋伟宇 马维虎 +6 位作者 顾勇杰 赵刘军 胡旭栋 于亮 阮超越 陈云琳 冯乐玲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9期844-848,共5页
目的:评价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伴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严重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38例患者资料,... 目的:评价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伴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严重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3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后路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男25例,女13例;年龄42~78岁,平均58.2岁;35例有明确颈部外伤史,3例仅受轻微暴力(与颈部突然过伸有关)。术前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19.8±4.4,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s Score,JOA)为8.1±1.7;术前CT重建显示骨化韧带均分布在3个节段以上,椎管占位50%~85%,平均70.7%。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6个月。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20 min;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80±80)ml。末次随访时颈椎NDI和JOA评分分别为7.5±2.5和13.5±2.0,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前颈椎前凸Cobb角为(8.10±2.70)°,末次随访时为(15.6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深部感染1例,硬膜外血肿1例,C5神经根麻痹症状3例,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8例。无椎动脉损伤、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后路双开门揭盖式椎板分块切除减压技术治疗重度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良好,安全、可行,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损伤 减压术
下载PDF
JOA评分在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颈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俊英 张一 +2 位作者 赵金彩 王大随 王建勋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2-894,共3页
目的探讨JOA评分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外伤后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对38例OPLL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量化分型和护理。结果 38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因检查搬动而加重神经的损伤... 目的探讨JOA评分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外伤后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对38例OPLL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依据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进行量化分型和护理。结果 38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因检查搬动而加重神经的损伤,为脊髓损伤的后续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结论临床应用中分型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损伤 护理
下载PDF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分型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啸 刘晓光 +5 位作者 祝斌 刘忠军 姜亮 韦峰 于淼 吴奉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9-604,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MRI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改变部位、范围所制定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OPLL)新的综合分型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5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9例,其中男8例,女41例,平均年龄51.8... 目的:探讨基于CT、MRI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改变部位、范围所制定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TOPLL)新的综合分型及其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2007年5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49例,其中男8例,女41例,平均年龄51.8±8.7岁(36~71岁),平均病程15.2±21.9个月(1~120个月)。根据术前CT及MRI矢状位和轴位影像将TOPLL分为四型:Ⅰ型为上胸椎(T1~T4)局灶压迫型(1~2节段);Ⅱ型为中下胸椎(T5~T12)局灶压迫(1~2节段),ⅡA型为不合并同节段黄韧带骨化(OLF)者,ⅡB型为合并OLF者;Ⅲ型为连续腹侧压迫(≥3个节段);Ⅳ型为跳跃型TOPLL,ⅣA型为间隔≥3个节段者,ⅣB型为间隔<3个节段者。将此分型应用于临床实践,记录患者的分型、手术相关数据、手术前后JOA评分及改善率,记录Frankel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本组Ⅰ型6例,手术方案为经后路的环形减压(360°涵洞塌陷法);ⅡA型2例,采用侧前方经胸/腹膜外入路减压,ⅡB型3例,采用经后路的环形减压;Ⅲ型30例,13例后纵韧带为平坦型,行单纯后壁切除术,余17例行广泛后壁切除联合局部环形减压;ⅣA型7例,采用经后路的环形减压术,ⅣB型1例,采用单纯后壁切除术。1例术后26个月死于脑干出血,余48例获得大于12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85个月,平均47±24个月。48例术前JOA评分4.6±1.8分(0~9分),术后JOA评分为8.8±2.1分(4~11分),平均改善率为69%±28%(14%~100%)。依据Hirabayashi法对改善率进行分级,优23例、良9例、中16例。术前1例Frankel A级患者末次随访时改善为B级,22例Frankel B级患者中17例改善为C级,26例Frankel C级中2例改善为D级,余无变化。术后共11(22%)例发生脑脊液漏,其中单纯后壁切除1例,环形减压10例;均等引流液清亮后拔管,深缝伤口后沙袋加压包扎,俯卧位卧床2d,末次随访仅1例(T8~T12后壁切除、T8/9环形减压者) MRI提示T8/9水平筋膜外脑脊液囊肿存在(无症状),余10例MRI提示脑脊液已吸收。49例中无脊髓损伤及感染发生。结论:根据CT、MRI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及病变所处位置、范围制定的胸椎OPLL临床实用分型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显示其对制定合理、安全的手术方案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后纵韧带骨化 胸椎管狭窄症 分型 手术策略
下载PDF
保留前纵韧带的椎体间植骨术的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董健 陈统一 +2 位作者 陈中伟 陈长贤 洪水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为评价保留前纵韧带的椎体间支撑植骨治疗脊柱爆裂骨折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能力。方法:用传感器及电测技术,采用新鲜人体胸腰段脊柱标本。结果:除旋转外,轴压、前屈、后伸、侧弯四种运动方式皆能提供满意的稳定性。结论:实验... 目的:为评价保留前纵韧带的椎体间支撑植骨治疗脊柱爆裂骨折提供的生物力学稳定能力。方法:用传感器及电测技术,采用新鲜人体胸腰段脊柱标本。结果:除旋转外,轴压、前屈、后伸、侧弯四种运动方式皆能提供满意的稳定性。结论:实验提示,该方法能明显增加损伤脊柱的力学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脊柱的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胸腰段 脊柱骨折 骨骼移植 稳定性
下载PDF
保留畜禽脑脊髓附韧带骨架标本制作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书松 张玉龙 +2 位作者 惠参君 肖传斌 李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88-90,共3页
用“保留畜禽脑脊髓附韧带”技术制作的整体骨架标本保留脑脊髓和关节韧带,不需脱脂、漂白,不必用铁丝穿制,较传统的沤制、煮制方法省时省力,节省资金,即能显示畜禽生态姿势,又能体现骨、关节、韧带标本的完整性。用该技术制作的... 用“保留畜禽脑脊髓附韧带”技术制作的整体骨架标本保留脑脊髓和关节韧带,不需脱脂、漂白,不必用铁丝穿制,较传统的沤制、煮制方法省时省力,节省资金,即能显示畜禽生态姿势,又能体现骨、关节、韧带标本的完整性。用该技术制作的畜禽整体骨架标本15a未见虫蛀、霉变散架、变形,无损无缺,色泽逼真,是解剖学骨骼标本制作的1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脊髓 韧带 骨架 标本制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