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Walking with an Inverted Pendulum Not Constrained to the Sagittal Plan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Asymptotic Expansions
1
作者 Guillermo H. Goldsztein 《Applied Mathematics》 2017年第1期57-76,共20页
Inverted pendulum models are commonly used to study the bio-mechanics of biped walkers. In its simplest form, the inverted pendulum consists of a point mass attached to two straight mass-less legs. Most works constrai... Inverted pendulum models are commonly used to study the bio-mechanics of biped walkers. In its simplest form, the inverted pendulum consists of a point mass attached to two straight mass-less legs. Most works constrain the motion of the mass to the sagittal plane, i.e. the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ground that contains the direction toward the biped is walking. In this article, we remove this constrain to study the oscillations, the mass experiences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sagittal plane as the biped walks. While small, these lateral oscillations are unavoidable and of importa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balance and stability of walkers, as well as walkers induced oscillations in pedestrian brid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VERTED PENDULUM Mechanics of WALKING sagittal plane OSCILLATIONS
下载PD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ine-pelvis-lower extremity sagittal parameters and disease-related molecules in serum and synovial fluid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2
作者 Sheng-Guang Liu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17年第11期87-90,共4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ne-pelvis-lower extremities sagittal parameters and disease-related molecules in serum and synovial fluid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A total of 65 pati... Objective: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ne-pelvis-lower extremities sagittal parameters and disease-related molecules in serum and synovial fluid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Methods:A total of 6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in Dongguan Tangxia Hospital between May 2013 and December 2016 were collected as OA group, and 70 patients with meniscus and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undergoing repair surgery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col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Spine-pelvis-lower extremity sagitt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by erect whole spine lateral radiographs. The serum was collected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contents were measured. The synovial fluid was collected to determine inflammatory factor contents and apoptosis molecule expression.Results: Affected-side PFA and SFA levels of O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side while FI and ST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side;serum TNF-α, IL-1β, IL-18, MMP1 and MMP3 contents of O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FA and SFA levels,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I and ST levels;TNF-α, IL-1β, IL-18, MMP1, MMP3, Fas, FasL, Caveolin-1, NO, CHOP and GRP78 contents in synovial fluid of O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FA and SFA levels,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FI and ST levels. Conclusion: Sagittal parameters of spine-pelvis-lower extremity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apoptosis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EOARTHRITIS Spine-pelvis-lower EXTREMITY sagittal plan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poptosis
下载PDF
上气道CT矢状数据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诊疗中价值及应用
3
作者 张浩亮 郑海垚 莫涛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上气道CT来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呼吸阻塞平面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方法:51例患者作多导睡眠监测图监测及上气道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矢状位中颏下舌骨距离、软腭长度、舌骨平面C4前角距... 目的:探讨通过上气道CT来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呼吸阻塞平面及病情严重程度的方法。方法:51例患者作多导睡眠监测图监测及上气道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测量上气道矢状位中颏下舌骨距离、软腭长度、舌骨平面C4前角距离及最小生命间隙,同时进行各测量值与体重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颏下舌骨距离与AHI及LSaO_(2)无相关(P>0.05),最小生命间隙(LC)与AHI呈负相关(P<0.05),与LSaO_(2)无相关(P>0.05);软腭长度与AHI呈正相关(P<0.01),与LSaO_(2)负相关(P<0.01);气道最小面积及舌骨平面C4前角距离与AHI均呈负相关(P<0.01),与LSaO_(2)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上气道矢状位CT中的软腭长度、最小生命间隙、气道最小面积及舌骨平面C4前角距离对OSAHS病情的轻重判别有意义,能快速初步判定其阻塞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矢状位 上气道CT 阻塞平面
下载PDF
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改变 被引量:1
4
作者 何心愉 周红海 +6 位作者 姜宏 马智佳 苏少亭 林泽宏 田君明 陈龙豪 刘柏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30-1335,共6页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 背景:以往有研究表明了腰骶矢状面参数与腰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现象的相关性,但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了腰椎前凸角、腰骶关节角、骶骨倾斜角等众多参数,且各参数对椎间盘重吸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另外目前对具体某一节段椎间盘突出重吸收的研究尚少,测量数据也多从数字化X射线摄影或CT中获取,而从MRI中测量的腰骶矢状面参数与L_(5)/S_(1)椎间盘突出后发生重吸收的相关性报道则较少见。目的:观察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后腰椎矢状面参数的相应改变,筛选出椎间盘重吸收过程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方法:选择具有完整MRI影像资料的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且单纯接受非手术治疗L_(5)/S_(1)突出节段发生重吸收现象。MRI测量冠状面上的最大突出层面的突出面积、腰骶矢状面参数,包括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α)、L_(5)/S_(1)椎间盘角(β)、椎间隙高度、腰骶关节角、骶骨平台角、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将腰骶矢状面参数在R软件中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变量重要性排序,再将显著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并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治疗前后各参数之间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共计57例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研究,患者症状及影像学特征都在很大程度上较治疗前明显缓解;②治疗前的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分型为1级4例,2级29例,3级24例,经治疗后变为1级48例,2级9例;③随机森林模型提示椎间隙高度、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在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中变化显著,而其变化显著性排序为腰椎曲线指数>椎间隙高度>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④治疗后的腰椎曲线指数、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椎间盘角、椎间隙高度、下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骶关节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腰椎曲线指数是突出椎间盘重吸收中变化最显著的腰骶矢状面参数,而腰椎曲线指数、骶骨倾斜角、下腰椎前凸角是临床常用的描述腰椎曲度变化的参数,说明L_(5)/S_(1)椎间盘突出重吸收与腰椎曲度变化存在相关性,提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可通过改善或恢复紊乱的腰椎曲度进而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吸收 腰骶矢状面参数 腰椎曲度
下载PDF
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可影响脊柱矢状面的失衡
5
作者 史浩冉 关海山 +1 位作者 王悦勇 刘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6-1961,共6页
背景:腰椎减压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最有效的手术方式。近几年来脊柱矢状面平衡被广泛认为是调节脊柱手术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因素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预后。目的:归纳并总结因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术... 背景:腰椎减压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最有效的手术方式。近几年来脊柱矢状面平衡被广泛认为是调节脊柱手术患者结局的关键因素,能够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的因素间接影响手术疗效和预后。目的:归纳并总结因退变性腰椎滑脱行减压融合术时可以影响脊柱矢状面平衡相关危险因素,对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起到一定参考作用。方法:以“腰椎滑脱,脊柱矢状面平衡,手术治疗,危险因素”为中文检索词,以“lumbar spondylolisthesis,sagittal balance,risk factor”为英文检索词,分别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主要为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同时纳入少数经典远期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中英文文献重复性研究、低质量期刊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最后纳入67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退行性腰椎滑脱是造成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产生下腰痛和间歇性跛行的主要病因。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切实有效的方法。(2)以往的减压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重点在于彻底神经根探查松解、滑脱椎体复位以及牢靠的内固定,而对于脊柱矢状面平衡关注较少。(3)随着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普及,因脊柱矢状面失衡造成的并发症逐渐增多,从而导致患者预后差,甚至二次手术风险增加。(4)以往的研究仅讨论腰椎矢状面参数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相关性,未深入研究造成脊柱矢状面失衡的相关因素。(5)文章结果表明,开放式腰椎固定融合、滑脱椎体完全复位、选用较粗的椎弓根螺钉、选用较大型号融合器以及自体骨移植是维持矢状面平衡的有利因素,而融合节段数越多、融合节段平面越高,是影响矢状面失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矢状面平衡 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 邻近节段退行性改变 融合固定 脊柱 内固定
下载PDF
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迪 季雨晴 秦绪沛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分析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4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 目的分析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价值及对手术治疗指导意义,以期为临床早期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4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病情转归良好组(n=211,JOA改善率>50%)、不良组(n=38,JOA改善率≤50%)。比较两组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受累节段数量、脊髓水肿/变性、C2~7 Cobb角、C1~7矢状面轴向距离(SVA)、C2~7 SVA、T1倾斜角(T1S)、椎间孔宽度、T1倾斜角与颈椎前凸角的差值(T1S-CL)、节段前凸(SL)],Pearson分析C2~7 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关系,偏相关性分析术后6个月JOA评分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预测术后病情转归价值。结果不良组脊髓水肿/变性患者占比、T1S、T1S-CL高于良好组,C2~7 Cobb角、椎间孔宽度低于良好组(P<0.05);T1S、T1S-CL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呈负相关,C2~7 Cobb角、椎间孔宽度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脊髓水肿/变性、C2~7 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均与术后6个月JOA评分相关(P<0.05);脊髓水肿/变性、C2~7 Cobb角、T1S、椎间孔宽度、T1S-CL预测病情转归AUC分别为0.647、0.797、0.802、0.767、0.750,各参数联合预测AUC为0.913,敏感度为94.74%,特异度为78.67%。结论术前常规MRI+颈椎矢状面参数可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术后病情转归预测评估中,临床可通过其制定术前手术方案,以改善术后病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颈椎矢状面参数 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术治疗 病情转归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
7
作者 张弛 吴海龙 张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42-645,共4页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和PKP组(PKP治疗),每组各56例。比... 目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及继发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和PKP组(PKP治疗),每组各56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骨水泥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日常生活功能障碍[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影像学参数[胸椎后凸角(TK)、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骨盆入射角(PI)、脊柱骶骨角(SSA)]及继发骨折情况。结果:PKP组患者使用骨水泥量、手术时间高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术后7 d PKP组低于PVP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TK均降低(P<0.05),LL、PT、SSA均升高(P<0.05),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TK、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继发骨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PVP,PKP治疗OVCF手术时间较长,但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有利于改善脊柱矢状面平衡,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 继发骨折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胸腰段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与PVP术后椎体再塌陷的相关性
8
作者 蔡金生 路鑫铭 +4 位作者 吴华荣 张连锁 徐伟坤 王会旺 宁胜华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413-416,422,共5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SI)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塌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VP术后是否再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 目的 探讨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矢状面失衡(SI)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术后再塌陷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PVP治疗的167例OVCF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PVP术后是否再塌陷,将患者分为塌陷组和未塌陷组。观察患者术前SI发生率及SI对PVP术后再塌陷的独立影响,观察是否SI患者在不同时间的胸腰椎后凸角(TKA)和矢状垂直轴(SVA)值变化。结果 167例患者随访至12个月时,共有38例符合再塌陷的定义标准,纳入再塌陷组;剩余129例患者纳入未塌陷组。再塌陷组患者术前SVA、术前SI均显著高于未塌陷组(P<0.05)。再塌陷和未再塌陷组患者的骨密度、既往OVCF史、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团块样形态、骨折区骨水泥弥散不足、动态活动度、胸腰椎后凸角等资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术前SI是骨水泥强化椎体再塌陷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P<0.05)。SI组和非SI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TKA和SVA均呈进展趋势,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F=48.072、36.492、11.457、9.122,P均<0.05);与非SI组比较,SI组随访1年TKA和SVA的差值均高于非SI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82、4.377,P<0.05)。结论 SI、骨密度、动态活动度、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折区骨水泥弥散不足等是胸腰椎OVCF患者PVP术后椎体再塌陷的风险因素,SI与术后矢状位进展相关,对潜在的SI患者应给予严格管理以减少术后椎体再塌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矢状面失衡 经皮椎体成形术 再塌陷
下载PDF
两种方式构建的正中矢状面在面部畸形患者中的准确性研究
9
作者 廖奕翔 金刘莉 +5 位作者 杜冰冉 胡飞 潘耀鹏 林媛 黎植文 张雪洋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9期702-708,共7页
目的探讨本体/镜像关联法和点构法所构建的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面(median sagittal plane,MSP)在面部畸形患者中的准确性,为颌面部对称性分析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30例面部畸形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以DICOM... 目的探讨本体/镜像关联法和点构法所构建的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面(median sagittal plane,MSP)在面部畸形患者中的准确性,为颌面部对称性分析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30例面部畸形患者的锥形束CT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输出,在Mimics21.0下完成数据分割获取数字化三维头颅,将所生成数字化头颅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4中。分别使用本体/镜像关联法、点构法构建头颅的MSP。本体/镜像关联法对数字化头颅数据进行左右镜像后合并,获取对称特征平面即为所构建的MSP平面(S1)。点构法通过Mimics21.0在数字化头颅数据中选取鼻根点(nasion,N)、鸡冠点(crista galli,CG)、蝶鞍点(sella,S)、颅底点(basion,Ba)、梨骨点(vomer,V)、后鼻棘点(posterior nasal spine,PNS)、切牙孔点(incisive foramen,IF)、前鼻棘点(anterior nasal spine,ANS);一并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中,获取的最佳拟合平面即为所构建的MSP平面(S2)。由5位颌面外科高年资医生,采用单盲法对两种方法构建的S1、S2结果进行主观评分,对两组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再次重复实验评分,对5位颌面外科高年资医生的前后两次评分进行一致性分析,验证专家评价法的可重复性。结果本体/镜像关联法构建S1平均得分为65.73,点构法构建S2平均得分为75.90。S1、S2组配对t检验得出点构法得分高于本体/镜像关联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致性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的专家评分具有可重复性及一致性。结论在面部畸形患者中,点构法所构建的MSP优于本体/镜像关联法所构建的MSP,可为颌面部对称性分析提供依据,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矢状面 本体/镜像关联法 点构法 迭代最近点算法 数字头颅模型 逆向工程软件 面部畸形
下载PDF
L5峡部裂性滑脱分度与DR及MRI矢状面腰椎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廖椿蒂 黄林海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对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中DR及MRI矢状面参数、L5/S1及上方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腰椎矢状面参数与滑脱分度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 目的:对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中DR及MRI矢状面参数、L5/S1及上方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改变情况进行分析,对腰椎矢状面参数与滑脱分度的关联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22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06例Ⅰ度及Ⅱ度L5峡部裂性滑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滑脱Ⅰ度及Ⅱ度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基本信息、相关腰椎参数之间的差异。对患者的腰椎前凸角(LL)、滑脱分度、腰骶角(LSA)、骶骨倾斜角(SS)进行测量,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在腰椎DR及MRI矢状面上评估L4/5、L5/S1椎间盘退变程度及椎间盘突出情况,并对终板Modic改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性别、年龄、滑脱节段Modic改变、LL、滑脱上方临近节段Pfirrma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5,t=3.352,χ^(2)=7.945、0.200,t=2.641,χ^(2)=4.355、8.449,P<0.05)。结论:L5峡部裂性滑脱中,女性及年纪较大患者滑脱更严重,滑脱严重患者滑脱节段Modic改变发生率更高,临床随访及手术当中要对LL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断裂 L5滑脱 矢状面 腰椎参数
下载PDF
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和骨密度与继发骨折的关系研究
11
作者 周庭捷 杨江 +1 位作者 杨军 洪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7期616-619,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和骨密度与继发骨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接受PKP治疗的老年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继发骨折分为继发组52...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和骨密度与继发骨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接受PKP治疗的老年OVCF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继发骨折分为继发组52例和对照组14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水平及骨密度水平,分析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和骨密度与继发骨折的关系。结果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中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腰椎前凸角(LL)水平以及骨密度水平与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继发骨折呈反比(rs分别=-0.32、-0.36、-0.33、-0.42,P均<0.05),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中胸椎后凸角(TK)、矢状位轴向距离(SVA)水平与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继发骨折呈正比(rs分别=0.33、0.43,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K、SVA为影响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PI、SS、LL及骨密度为影响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继发骨折的保护因素(OR分别=1.11、1.41、0.88、0.88、0.92、0.88,P均<0.05)。结论老年OVCF患者PKP术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中PI、SS、LL水平越高,TK、SVA水平越低,且患者骨密度越高,患者出现继发骨折的风险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 脊柱骨盆矢状面 骨密度 继发骨折
下载PDF
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近远期效果及对矢状面参数的影响
12
作者 付海平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2期20-2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与分析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近远期效果及对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2... 目的:探讨与分析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近远期效果及对矢状面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掷硬币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2组均采用截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试验组采用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观察与判定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测定矢状面参数变化情况。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1d,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Cobb角均小于术前1d,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中柱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并不会增加手术难度,还可促进患者康复,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可改善患者的矢状面参数,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保留中柱 经椎弓根开合式截骨术 矢状面参数 近远期疗效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9
13
作者 董洲 陶晖 +3 位作者 刘艺明 王善松 李春 胡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635-4640,共6页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高患病率给社会经济和医疗带来较大的负担,并且临床治疗中对于最佳治疗的时间以及方法存在重大争议,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可减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减轻疼痛,加强结构完整性。目的:探究脊柱... 背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高患病率给社会经济和医疗带来较大的负担,并且临床治疗中对于最佳治疗的时间以及方法存在重大争议,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可减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并发症,减轻疼痛,加强结构完整性。目的:探究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状态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随访康复效果分为疗效良好组与疗效欠佳组,每组37例。术前及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以及影像学资料等。结果与结论:①术后疗效欠佳组有3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疗效良好组4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②在术前与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与目测类比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12个月时均明显改善,其中疗效良好组明显优于疗效欠佳组(P<0.05);③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偏移以及胸椎后凸角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手术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以及矢状面偏移评分均发生改善(P<0.05);术后12个月疗效欠佳组的伤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矢状面偏移、胸椎后凸角、骨盆倾斜角以及骨盆入射角明显大于疗效良好组(P<0.05),而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明显小于疗效良好组(P<0.05);④通过Pearson分析发现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与矢状面偏移、胸椎后凸角、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呈负相关(P<0.05),与腰椎前凸角呈正相关(P<0.05);相反,目测类比评分与矢状面偏移、胸椎后凸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呈正相关(P<0.05),与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呈负相关(P<0.05);⑤提示大部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纠正畸形、稳定骨折、减轻疼痛,并且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患者术后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理想 李春根 +4 位作者 尹辛成 齐英娜 赵思浩 李伟 唐浩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8-1324,共7页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为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32例,根据术前矢状位轴向距离(SVA)值的中位数(15.75 mm)将患者分为低SVA组和高...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为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择接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32例,根据术前矢状位轴向距离(SVA)值的中位数(15.75 mm)将患者分为低SVA组和高SVA组,每组16例。对2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X线侧位片SVA值、颈椎前凸角(Cobb角)和T1倾斜角(T1s),分析2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高SVA组患者NDI评分降低(P<0.01),JOA评分升高(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低SVA组患者NDI评分降低(P<0.01),JOA评分升高(P<0.01),SVA值升高(P<0.01),Cobb角和T1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SVA组和高SVA组患者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中,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患者颈椎矢状面平衡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颈椎有前倾趋势和重心前移,但整体稳定性尚可,术前高SVA患者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 单开门 椎管减压术 脊髓型颈椎病 矢状面 Centerpiece钛板
下载PDF
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江雨剑 张玙 +5 位作者 刘晨 肖良 李逸峰 赵泉来 吴仲宣 耿寅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行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LDD...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行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腰椎退行性疾病(LDD)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根据PI-LL的差值判断PI与LL是否匹配将患者分为匹配组和失匹配组。分析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以及PI-LL、LL、SS、PT、SVA、DH和FH均有变化(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LL和D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匹配组中,术前的LL、FH与VAS评分呈正相关;失匹配组中,术前的LL与VAS、ODI评分和PI-LL均呈负相关,末次随访的LL与VAS、ODI评分和PI-LL均呈负相关,PT与PI-LL呈正相关。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为一种新的组合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脊柱矢状面的平衡。同时明确了LL与临床疗效间的相关性,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最大胸椎后凸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16
作者 邓勇军 郑业虎 +3 位作者 商金祥 陈锴 杨长伟 石志才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报道正常人群脊柱骨盆参数的参考值,并探索导致正常人群最大胸椎后凸角(max TK)变化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101人)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组正常人群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报道正常人群脊柱骨盆参数的参考值,并探索导致正常人群最大胸椎后凸角(max TK)变化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101人)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人)健康体检中心拍摄站立位正侧位全脊柱X线片的191名无症状健康志愿者,收集人口统计学数据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影像学参数。将健康志愿者分为年龄≤40岁组与年龄>40岁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健康志愿者的矢状面参数,并对不同年龄组max TK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40岁组94人,平均年龄为(28.5±6.4)岁;>40岁组97人,平均年龄为(53.9±8.3)岁。年龄≤40岁组与>40岁组在T_(1)椎体矢状面倾斜角(T_(1)tilt;18.6°±6.5°vs 20.6°±5.5°,P=0.023)、胸椎后凸下端椎倾斜角(TVA;15.3°±5.3°vs 17.5°±6.6°,P=0.013)、max TK(33.9°±8.3°vs 38.0°±9.4°,P<0.001)、最大腰椎前凸角(max LL)与max TK的差值[max LL-max TK;16.0°(-9.0°~33.0°)vs 12.0°(-6.0°~41.0°),P=0.010]及矢状面躯干偏移距[SVA;-7.5(-58.0~48.0)mm vs 9.0(-53.0~49.0)mm,P=0.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40岁组,T_(1)tilt、TVA、max LL和骶骨倾斜角与max TK呈正相关(P均<0.01);在年龄>40岁组,年龄、T_(1)tilt、TVA和max LL与max TK呈正相关(P均<0.01),骨盆入射角与max TK呈负相关(P<0.05)。结论max TK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均匀增大趋势,尤其在40岁以后max TK与年龄呈正相关。不同年龄阶段,骨盆对max TK改变的代偿表现出不同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群 矢状面 最大胸椎后凸角 年龄 骨盆参数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假体植入的最佳角度选择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祥钧 王超 +4 位作者 宋群山 李冰言 张吉超 王国栋 董跃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2-618,共7页
背景:膝关节的运动是三维空间的运动,具有3个平移自由度和3个旋转自由度,全膝关节置换在假体植入时要充分考虑到冠状面的内外翻角度、矢状面的前后倾角度和轴状面的内外旋角度。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中股骨和胫骨假体植入角度的临床优缺... 背景:膝关节的运动是三维空间的运动,具有3个平移自由度和3个旋转自由度,全膝关节置换在假体植入时要充分考虑到冠状面的内外翻角度、矢状面的前后倾角度和轴状面的内外旋角度。目的:对全膝关节置换中股骨和胫骨假体植入角度的临床优缺点展开综述,为全膝关节置换中假体的有效植入提供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知网数据库中关于全膝关节置换假体植入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包括“total knee arthroplasty,total knee replacement,femoral,tibial,coronal,sagittal,axial,prosthesis,component,alignment,osteotomy”,中文检索词包括“全膝关节置换术,股骨,胫骨,假体,截骨,冠状面,矢状面,轴状面,力线”。将符合检索词的文章进行初筛,保留与综述内容相关且具有假体植入角度临床优缺点分析的相关文献,进一步详细分析、归纳并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在股骨冠状面,通过下肢负重位全长片测量下肢机械轴与股骨解剖轴之间的夹角作为股骨截骨的参考,常取4°-6°外翻截骨,将假体垂直于机械轴植入;②在股骨矢状面,为获得良好的屈膝功能,常取0°-3°前倾截骨,将假体稍微前倾植入;③在股骨轴状面,虽然外科经髁轴被认为是股骨远端的旋转中心,但手术器械在使用时参照后髁轴更方便,将假体相对于后髁轴外旋2°-5°植入;④在胫骨冠状面,为获得伸直位的矩形间隙和水平的关节线,应垂直于胫骨机械轴植入假体;⑤在胫骨矢状面,聚乙烯垫片自带一定后倾角度,常将假体后倾0°-7°植入;⑥在胫骨轴状面,因Akagi线与胫骨前后轴近似平行,常将假体前后轴与Akagi线平行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植入 精确截骨 冠状面 矢状面 轴状面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矫正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陇豫 任敬佩 贾治伟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9期970-97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接受PKP治疗的98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分为胸椎组(T1~T9)13例、胸腰椎组(T10~L2)69例、腰椎组(L3~L5)16例。另选取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通过影像学检查测量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脊柱骶骨角(spin-sacral angle,SSA)、局部矢状面Cobb角等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OVCF患者术前TK、PT、SS、S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术前胸椎组、胸腰椎组的TK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组的TK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腰椎组、腰椎组的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椎组的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腰椎组的SS、SS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胸椎组、腰椎组的SS及S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椎组手术前后的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TK、LL、PT、SS、PI、SSA、局部矢状面Cobb角)无显著变化(P>0.05)。与术前相比,胸腰椎组术后LL、SS、SSA明显增高,PT、局部矢状面Cobb角明显降低(P<0.05),而TK和P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组术后SSA和局部矢状面Cobb角明显增高(P<0.05),而TK、LL、PT、SS、PI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OVCF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PKP是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相比胸椎段和腰椎段,胸腰段OVCF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更为显著,而PKP可在早期改善胸腰段后凸,使胸腰段OVCF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得到有效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脊柱-骨盆矢状面
下载PDF
平面与下颌矢状向位置关系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叶瑞 王晟 +2 位作者 裴姣 赵志河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0-614,共5页
目的明确下颌处于不同矢状向位置时的牙形态,以及下颌矢状向位置与平面倾斜度的关系,为下颌矢状向位置异常患者的非手术正畸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114例女性正畸患者治疗前的114张头影侧位片,根据ANB角的大小分为3组,每组各测... 目的明确下颌处于不同矢状向位置时的牙形态,以及下颌矢状向位置与平面倾斜度的关系,为下颌矢状向位置异常患者的非手术正畸治疗提供策略依据。方法选取114例女性正畸患者治疗前的114张头影侧位片,根据ANB角的大小分为3组,每组各测量25项指标。对3组之间及两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对骨性指标与牙性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后牙平面(OP-P)倾斜度和上颌第二磨牙的垂直高度与下颌矢状向位置相关(P<0.05)。下颌后缩时,上颌第二磨牙垂直向萌出相对不足,OP-P倾斜度增加;下颌前伸时,上颌第二磨牙垂直向萌出相对过度,OP-P更平坦。当下颌处于不同位置时,牙轴近远中倾斜度有不同的代偿。下颌后缩患者上颌牙列牙轴远中倾斜,下颌牙列牙轴近中倾斜;下颌前突患者上颌牙列牙轴近中倾斜,下颌牙列牙轴远中倾斜。结论不同骨性环境下形态各有不同,正畸治疗下颌位置异常的患者时应重视后牙垂直高度的控制和对OP-P倾斜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 下颌骨 矢状向 头像测量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L5/S1发育不良性滑脱患者的骶骨矢状面形态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杜长志 孙旭 +3 位作者 王斌 朱泽章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91-998,共8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L5/S1发育不良性滑脱患者的骶骨矢状面形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6年3月人院手术治疗的13例青少年L5/S1发育不良性滑脱患者,男2例,女11例,年龄12.2±3.1岁(9~18岁)。以年龄匹配的30例正常青少... 目的:研究青少年L5/S1发育不良性滑脱患者的骶骨矢状面形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16年3月人院手术治疗的13例青少年L5/S1发育不良性滑脱患者,男2例,女11例,年龄12.2±3.1岁(9~18岁)。以年龄匹配的30例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骶骨形态、姿势等参数。采用独立样木t检验对滑脱组和对照组以及滑脱组内低度发育不良亚组和高度发育不良亚组的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滑脱组患者中,10例存在S1上终板拱顶样改变,6例L5椎体楔形变,9例L5-S1后凸成角畸形。其腰骶角、骶骨平台角和S1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骶骨形态也异于对照组,骶骨角和S1上角显著小于对照组,骶骨头端(S1)曲度减小,然而骶骨的整体后凸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Cobb法:50.1°±10.6°比18.1°±10.4°;Ferguson法:40.50±9.9。比23.1。±11.50)。滑脱组矢状面平衡显著大于对照组(46.5±42.3mm比-25.6+21.8mm),且其骨盆入射角、L5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骨盆矢状面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而骶骨倾斜角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滑脱组呈现出躯干明显前倾、骨盆后旋、骶骨直立的姿态。滑脱组中高度发育不良8例,低度发育不良5例。高度发育不良组与低度发育不良组相比.其滑脱程度、骶骨后凸角及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均显著增大[(67.3±18.6)%比(45.4±12.5)%;45.8°±8.4°比32.2°±5.1°:52.6±24.7mm比21.6±9.5mm(P〈0.05)。结论:青少年L5/S1发育不良性腰椎滑脱患者除腰骶局部发育不良外,骶骨呈明显后凸形态。因躯干前倾,骨盆后旋和骶骨垂直化以代偿矢状面失衡,而这些异常形态受发育不良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椎滑脱症 发育不良 矢状面 骶骨形态 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