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eady motion and spiral patterns in typhoon 被引量:2
1
作者 Liu Shikuo Liang Fuming Liu Shida and Xin Guojun (Department of Geophysic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By using the equations describing typhoons in the atmosphere, the steady three-dimensional stream field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fields are obtained. The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fields construc... By using the equations describing typhoons in the atmosphere, the steady three-dimensional stream fieldand the corresponding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fields are obtained. The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fields construct anonlinear autonomuos system in the physical space. It is shown that the center of typhoon is a local minimum pressurewith positive vertical vorticity and horizontal convergence in lower levels and a local maximum pressure with negativevertical vorticity and horizontal divergence in the upper levels. Because there exits two saddle-focus points in the autnomous system, there exist the spiral patterns, in which the winds blow spirally in and out of the center in the lowerand upper level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cause the ascending motion near the center and dascending motionnear the edge, respectively . All these are in fair conformity with the observations. It implies that the rotation of earthand the viscosity of ai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iral structure of typho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steady motion spiral pattern
下载PDF
Evolution of spiral wave and pattern formation in a vortical polarized electric field
2
作者 马军 易鸣 +1 位作者 李炳伟 李延龙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7期2438-2445,共8页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of the pattern transition induced by the vortical electric field (VEF) is investigated. Firstly, a scheme is suggested to generate the VEF by changing the spatial magnetic field. Secondl... In this paper, the evolution of the pattern transition induced by the vortical electric field (VEF) is investigated. Firstly, a scheme is suggested to generate the VEF by changing the spatial magnetic field. Secondly, the VEF is imposed on the whole medium, and the evolutions of the spiral wave and the spatiotemporal chao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 confirms that the drift and the breakup of the spiral wave and the new net-like pattern are observed when different polarized fields are imposed on the whole medium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pattern transition induced by the polarized field is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ral wave pattern vortical electric field (VEF)
下载PDF
弧齿锥齿轮TCA接触印痕与传动误差协同求解方法研究
3
作者 王煜石 容凯彬 +2 位作者 丁撼 孙甲尧 王智泉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9-1568,共10页
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可以精确计算得到反映传动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接触印痕以及传递误差。然而由于存在强烈的非线性和数值耦合关系,导致求解精度差、效率低和稳定性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接触印... 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分析(Tooth contact analysis,TCA)可以精确计算得到反映传动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接触印痕以及传递误差。然而由于存在强烈的非线性和数值耦合关系,导致求解精度差、效率低和稳定性差。因此,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接触印痕与传动误差的TCA协同求解新方法。首先基于啮合原理进行齿面参数化表达,同时在三维坐标空间中利用旋转矩阵模拟齿轮副的啮合运动进行接触轨迹和传递误差求解;再根据数值齿面的曲率特征,进行接触印痕精确解析求解。算例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齿面接触分析 接触印痕 传递误差
下载PDF
中华传统纹饰回形纹的嬗变研究
4
作者 张嘉兴 李婧杰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0-23,共4页
回形纹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符号,蕴含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生活诉求。文章在前人对回形纹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不同阶段的社会背景探究回形纹发展历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审美、文化、民族交流和经贸等因素对回形纹发展的影... 回形纹是中华民族共有共享的精神文化符号,蕴含着中华民族共有的美好生活诉求。文章在前人对回形纹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不同阶段的社会背景探究回形纹发展历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审美、文化、民族交流和经贸等因素对回形纹发展的影响,总结出回形纹在中华民族历史中所蕴含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形纹 发展历程 样式
下载PDF
考虑安装误差的弧齿锥齿轮凹凸齿面印痕修正
5
作者 田宇 魏理林 +2 位作者 刘斌 赵晓锋 剡昌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0,共7页
弧齿锥齿轮作为重型燃气轮机中关键的动力传动部件,其双向传动的运行特点对齿轮凹凸齿面的接触印痕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满足实际需求,通过建立齿面啮合模型,利用考虑安装误差的齿轮接触分析(error tooth contact analysis, ETCA... 弧齿锥齿轮作为重型燃气轮机中关键的动力传动部件,其双向传动的运行特点对齿轮凹凸齿面的接触印痕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为了满足实际需求,通过建立齿面啮合模型,利用考虑安装误差的齿轮接触分析(error tooth contact analysis, ETCA)技术研究了一对弧齿锥齿轮凹面和凸面均为工作面时,接触印痕随安装误差变化的数值规律。同时,以齿面印痕的中点位置、长轴倾角和面积作为印痕参数化处理后的特征值,优化齿轮安装误差调整值,修正印痕的不合理之处,实现凹凸齿面印痕的一致性和重叠性。滚检实验验证了模拟印痕的准确性,该修正规律可以为弧齿锥齿轮副的安装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安装误差 凹凸齿面印痕 齿轮接触分析
下载PDF
A flat-foldable equiangular spiral folding pattern inspired by sunflowers for deployable structures
6
作者 Shuangqing YU Jinguo LIU +1 位作者 Pengyuan ZHAO Yingying T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25-438,共14页
Flasher origami pattern has been widely utilized to improve the stowage efficiency of deployable structures.Nevertheless,flasher origami cannot be folded fully flat,and they still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optimization... Flasher origami pattern has been widely utilized to improve the stowage efficiency of deployable structures.Nevertheless,flasher origami cannot be folded fully flat,and they still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optimization in terms of storage volume and folding creases.In this paper,a flat foldable equiangular spiral folding pattern inspired by the sunflower disk is introduced.Then,a parametric design method for this equiangular spiral crease diagram is introduced in detail.Subsequently,a kinematic model of the equiangular spiral folding pattern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kinematic equivalence between rigid origami and spherical linkages.A simulation of the developed model demonstrates that the equiangular spiral folding pattern can be folded flat.Using the folded ratio as an evaluation index,the calculated results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equiangular spiral crease pattern can yield fewer creases and improve stowage efficiency in comparison to flasher origami pattern.Equiangular spiral folding pattern can save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space and provide a new approach to spatially deployable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er origami Sunflower-inspired Deployable structures Flat-foldability Equiangular spiral folding pattern
原文传递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太阳神鸟图几何结构分析
7
作者 杨齐 丁佳语 陈兆学 《软件工程》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为揭示并破译太阳神鸟金箔图案可能存在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图案的几何结构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结合等角螺旋的数学表达式对图案内层弧形旋转芒纹进行拟合。其次,在猜想图案几何结构的基础上得到... 为揭示并破译太阳神鸟金箔图案可能存在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图案的几何结构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结合等角螺旋的数学表达式对图案内层弧形旋转芒纹进行拟合。其次,在猜想图案几何结构的基础上得到重构图形,利用弦点距离累积技术检测出图案所涉内、外两组角点,通过计算内、外圈角点到中心的径向距离相对于重构图形中两内切圆半径的误差平均值,定量验证相关猜想的合理性。实验结果显示:太阳神鸟图案内层的弧形旋转芒纹对应等角螺旋结构,内、外圈角点到中心的径向距离相对于重构图形中两内切圆半径的误差平均值都在5.3%以内,证明了图案与古代历法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神鸟图案 图像处理 几何结构 等角螺旋
下载PDF
航空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主动设计与试验验证
8
作者 钱露露 刘海鸥 +1 位作者 高鉴 娄鹏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30,共9页
以某航空发动机弧齿锥齿轮箱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锥齿轮接触印痕主动设计的方法。首先,基于弧齿锥齿轮宏观参数和GEMS软件,进行齿面设计,得到齿轮副精确齿面;其次,考虑传动系统受载变形、轴承游隙和加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弧齿锥... 以某航空发动机弧齿锥齿轮箱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锥齿轮接触印痕主动设计的方法。首先,基于弧齿锥齿轮宏观参数和GEMS软件,进行齿面设计,得到齿轮副精确齿面;其次,考虑传动系统受载变形、轴承游隙和加工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建立弧齿锥齿轮系统级接触印痕仿真分析模型,得到锥齿轮在工作状态下的接触印痕和振动响应;然后,将上述设计齿面应用于加工,设计试验,将试验得到的接触印痕和振动响应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分析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基于该仿真分析模型对上述齿面进行接触印痕优化设计,得到了满足强度和动态性能要求的齿面,形成了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主动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接触印痕 试验验证 主动设计
下载PDF
基于改进ResNet-18模型的弧齿锥齿轮安装位置偏差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9
作者 刘小凯 边骥轩 +2 位作者 张江勇 董岑鑫 王卫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3期96-100,共5页
针对现有的弧齿锥齿轮安装位置偏差分类识别效率低的问题,使用改进的ResNet-18神经网络构建轻量级弧齿锥齿轮安装位置偏差分类识别模型,改进的网络修改了ResNet-18网络第一卷积层,并引入了通道与空间注意力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ResNe... 针对现有的弧齿锥齿轮安装位置偏差分类识别效率低的问题,使用改进的ResNet-18神经网络构建轻量级弧齿锥齿轮安装位置偏差分类识别模型,改进的网络修改了ResNet-18网络第一卷积层,并引入了通道与空间注意力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改进ResNet-18较原网络对于齿面接触印痕图像的分类准确率提高了3.23%,损失值降低了0.04。该方法为齿轮安装偏差识别提供了新路径,对弧齿锥齿轮总成的安装调整作业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接触印痕 安装位置偏差 注意力机制 ResNet-18
下载PDF
第3代新型低碳高合金钢弧齿锥齿轮失效分析
10
作者 高志坤 邢彬 +1 位作者 卜嘉利 刘明坤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74,共5页
在中央传动调试试验中发生主动弧齿锥齿轮轮齿断裂故障,并连带其他部件产生不同程度损伤。主动弧齿锥齿轮整个圆周的接触印痕偏向小端一侧、靠近齿底,从动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分布在小端齿顶部位,印痕已不完整、局部超出工作面。为了排除... 在中央传动调试试验中发生主动弧齿锥齿轮轮齿断裂故障,并连带其他部件产生不同程度损伤。主动弧齿锥齿轮整个圆周的接触印痕偏向小端一侧、靠近齿底,从动弧齿锥齿轮接触印痕分布在小端齿顶部位,印痕已不完整、局部超出工作面。为了排除15Cr14Co12Mo5Ni2钢弧齿锥齿轮试验中发生的断裂故障,对齿轮进行宏观检查、断口分析、组织检查、硬度测试、成分分析、啮合印痕仿真分析与验证,确定了故障齿轮断裂的性质和产生原因。结果表明:主动弧齿锥齿轮为高周疲劳断裂,疲劳起源于小端面与齿凸面根部转接棱角部位,与材质与冶金缺陷无关;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异常咬合是导致该齿轮产生早期疲劳开裂的主要原因。建议优化齿面加工参数,提高齿轮工作过程中的咬合质量,从而避免此类故障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失效分析 断裂 疲劳 接触印痕 异常啮合 中央传动
下载PDF
井筒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对气测数据影响规律的实验分析
11
作者 孙红华 吴颖 +3 位作者 范伟 张明扬 于伟高 胡曼 《录井工程》 2024年第2期15-21,共7页
气测录井技术是目前钻探现场快速、准确判断油气层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气测数据受影响因素众多,导致气测录井数据的准确性有所降低。现阶段已有很多针对气测数据影响因素的研究,但鲜有井筒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变化对气测数据影响的研究。为此... 气测录井技术是目前钻探现场快速、准确判断油气层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气测数据受影响因素众多,导致气测录井数据的准确性有所降低。现阶段已有很多针对气测数据影响因素的研究,但鲜有井筒内气液两相流流型变化对气测数据影响的研究。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利用螺旋管代替直管的气测实验装置,并验证了该实验装置的可行性;然后,基于Fluent软件建立了与气测实验装置相同参数的螺旋管数值模型,并据此模型给出了气测实验中各流型(泡状流、弹状流、段塞流、环状流和雾状流)的产生条件;最后,基于气测实验装置及各流型产生条件,开展了气液两相流流型变化对气测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1)全烃检测值随流型变化(泡状流→弹状流→段塞流→环状流→雾状流)而增大,且不同流型转变引起的全烃检测值变化仍有较大差异(;2)不同流型下全烃检测值均随钻井液密度增大而减小,且钻井液密度对气测数据的影响程度随流型变化而降低(;3)不同流型下全烃检测值均随钻井液粘度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且钻井液粘度对气测数据的影响灵敏度随流型变化而降低。通过研究气液两相流流型对气测数据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气测录井数据的校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流型 FLUENT 气测数据 螺旋管 影响规律
下载PDF
介质阻挡流光放电中的螺旋波与靶波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富成 董丽芳 +1 位作者 贺亚峰 尹增谦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51-254,共4页
采用双水电极实验装置,对大气压氩气介质阻挡放电中的靶波与螺旋波斑图进行了观察测量.实验发现靶波与螺旋波可以互相转变,且有2种不同的转变路径:靶波→单臂螺旋波→靶波→单臂螺旋波;靶波→单臂螺旋波→双臂螺旋波→靶波.
关键词 靶波 单臂螺旋波 双臂螺旋波 转变路径
下载PDF
Rossby波的螺旋斑图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式适 王少林 +1 位作者 刘式达 付遵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4-589,共6页
应用描写大气大尺度运动的准地转方程组 ,求得了大气Rossby波的三维定常流场以及相应的位温场、涡度场和散度场 ,其中的三维流场构成了物理空间的一个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 .研究表明 ,Rossby波具有倾斜的螺旋结构 ,在流场槽前下层呈水平... 应用描写大气大尺度运动的准地转方程组 ,求得了大气Rossby波的三维定常流场以及相应的位温场、涡度场和散度场 ,其中的三维流场构成了物理空间的一个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 .研究表明 ,Rossby波具有倾斜的螺旋结构 ,在流场槽前下层呈水平辐合和上升运动 ,而流场槽后是下沉运动和下层水平辐散 .在水平面上 ,这种倾斜的螺旋结构 ,使得西风动量自北向南和自南向北向Rossby波的中心区集中 ,产生Rossby波的“负黏性”现象 .基本西风气流和地球的旋转 ,对于Rossby波的螺旋结构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 螺旋斑图 大气大尺度运动 定常运动
下载PDF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嫦娥 戴万稳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92-1097,共6页
通过从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的维度结构、影响因素、影响效果及演变过程等方面,对国内外工作场所无礼行为研究进行了系统述评,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工作场所无礼行为 偏差行为 螺旋模式 渗透模式
下载PDF
台风的定常运动和螺旋斑图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式适 梁福明 +1 位作者 刘式达 辛国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7-25,共9页
应用控制台风的大气运动方程组求得了台风的三维定常流场以及相应的气压场和温度场,其中的三维流场构成了物理空间的一个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研究指出:根据台风运动的定常解,台风的下层中心是低气压且是正垂直涡度(气旋式涡度)和... 应用控制台风的大气运动方程组求得了台风的三维定常流场以及相应的气压场和温度场,其中的三维流场构成了物理空间的一个非线性自治动力系统.研究指出:根据台风运动的定常解,台风的下层中心是低气压且是正垂直涡度(气旋式涡度)和水平辐合,上层中心是高气压(反气旋式涡度)和水平辐散;根据台风自治动力系统所获得的两个鞍一焦点很好地说明了台风的螺旋斑图,下层空气螺旋向内,引起台风中心附近的上升运动,上层空气螺旋向外引起台风外围的下沉运动,这些都与实际台风结构相似,文中阐明,地球的旋转和大气粘性对台风的螺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定常运动 螺旋斑图
下载PDF
科技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东祥 诸大建 +3 位作者 朱虹 陈静 郑朝成 赵方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94,105,共5页
科技创新型城市是科技资源高度聚集于城市空间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发展科技化和高级化的产物。然而,目前对科技创新型城市评价分析还缺乏较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文章基于导向性、系统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构建科技创... 科技创新型城市是科技资源高度聚集于城市空间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是城市发展科技化和高级化的产物。然而,目前对科技创新型城市评价分析还缺乏较为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文章基于导向性、系统性、重要性、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灰关联分析法,建立基于全排列多边灰关联图示指标法的科技创新型城市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南京2009~2013年间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南京2009~2013年间呈现单调增长态势,从0.7419增长到0.9653,增长幅度为30.12%,科技创新城市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该问题,构建三螺旋交互科技创新模式,以期为政府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评价模型 灰关联分析法 三螺旋交互模式
下载PDF
川南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微形貌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良钜 曾南石 +3 位作者 阮青锋 曾伟来 李东升 黎琪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3-528,共6页
对产出于川南和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进行了微形貌特征研究。沥青呈皮壳状、圈层状、杏仁状、致密块状产出于杏仁状玄武岩的晶洞、气孔或裂隙中。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表明沥青是由热液相或气相转变为固相的,沥青中的气孔构造... 对产出于川南和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进行了微形貌特征研究。沥青呈皮壳状、圈层状、杏仁状、致密块状产出于杏仁状玄武岩的晶洞、气孔或裂隙中。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表明沥青是由热液相或气相转变为固相的,沥青中的气孔构造是沥青中的天然气(主要为甲烷)从沥青的气孔逸出的佐证,也表明沥青是成矿热液中的原油受热(>300℃)发生热裂解的产物。沥青的元素组成、H/C比值、反射率以及微区X射线衍射、水晶晶体中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测试结果表明,川南普格石油热演化与变质程度比滇北昭通石油要高。沥青的碳同位素δ13C在-25‰~-31‰之间变化,表明沥青具生物成因,有机质来自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川南普格玄武岩有利于气藏的形成,滇北昭通玄武岩则有利于油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螺旋生长花纹与气孔构造 碳同位素 杏仁状玄武岩 成因 川南与滇北交界处
下载PDF
反潜直升机吊放声纳搜潜策略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金惠明 李建勋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6-28,39,共4页
作为战术反潜的主要手段,反潜直升机已成各国海军的重点装备。首先介绍了反潜直升机反潜作战的一般过程、潜艇规避模型以及对反潜搜索策略的影响。考虑潜艇转弯所带来的时延影响,潜艇的分布将呈现桃形分布。针对螺旋搜索策略,在分析潜... 作为战术反潜的主要手段,反潜直升机已成各国海军的重点装备。首先介绍了反潜直升机反潜作战的一般过程、潜艇规避模型以及对反潜搜索策略的影响。考虑潜艇转弯所带来的时延影响,潜艇的分布将呈现桃形分布。针对螺旋搜索策略,在分析潜艇速度对搜索条件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声纳有效作用范围,获得了典型条件下确保潜艇无法穿过声纳有效作用区域的最大单机搜索角度为110°。进而提出了4机联合搜索策略,为实际战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潜直升机 螺旋搜索 搜索策略 联合搜索
下载PDF
介质阻挡放电中螺旋波斑图局域波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红芳 董丽芳 +2 位作者 刘富成 刘书华 刘微粒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478,共4页
采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氩气放电中得到螺旋波斑图,并对其局域波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螺旋波波长具有保持不变的特性.由于多普勒效应,螺旋波局域波长将随平均波长而发生变化.当其改变超出某一临界值时,螺旋波斑图... 采用双水电极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氩气放电中得到螺旋波斑图,并对其局域波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螺旋波波长具有保持不变的特性.由于多普勒效应,螺旋波局域波长将随平均波长而发生变化.当其改变超出某一临界值时,螺旋波斑图的局域条纹则会产生断层,使其重新恢复到螺旋波平均波长附近.为进一步证实此特性,实验给出了螺旋波局域波长的相对变化量随平均波长变化的关系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波 局域波长 多普勒效应 断层
下载PDF
基于齿面印痕控制的弧齿锥齿轮公差优化设计 被引量:18
20
作者 方宗德 郭琳琳 +1 位作者 苏进展 王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3-228,234,共7页
应用基于特征变动的三维公差建模理论和传递矩阵累积方法,建立了系统综合安装误差与弧齿锥齿轮4个当量错位量的关系。给出了考虑安装误差的齿面接触分析算法,并对齿面印痕数字化特征完成了定义。以齿面啮合印痕相对于安装误差的敏感度... 应用基于特征变动的三维公差建模理论和传递矩阵累积方法,建立了系统综合安装误差与弧齿锥齿轮4个当量错位量的关系。给出了考虑安装误差的齿面接触分析算法,并对齿面印痕数字化特征完成了定义。以齿面啮合印痕相对于安装误差的敏感度为优化目标函数,在满足传动性能要求和成本限制的情况下,应用遗传算法对零部件精度进行优化。以弧齿锥齿轮为例,通过对优化前后啮合印痕、传动误差的比较,验证了该公差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齿锥齿轮 啮合印痕 公差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