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nnel entrance crossing spoil heap deformations control by micropile combine with coupling beams
1
作者 Chunwei Wu Han Xia +1 位作者 Da Qin Junhui Luo 《Geohazard Mechanics》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Aiming at the deformation control problem of the tunnel entrance crossing the spoil heap at the Xialao junction,this paper adopts the micropile combined with the coupling beams method to treat the spoiled layers.The r... Aiming at the deformation control problem of the tunnel entrance crossing the spoil heap at the Xialao junction,this paper adopts the micropile combined with the coupling beams method to treat the spoiled laye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cavation of the tunnel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pile and coupling beam will cause vertical deformation of the tunnel and the slope surface.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soil layer structure is loose,and the tunnel excavation causes the whole displacement of the loose body.In addition,the buried depth of the tunnel is shallow,so it cannot form an effective soil arch.The stability proces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icropile method is the process of stress redistribution,and the rock and soil are gradually compressed and compacted.That is,the construction by the micropile method changes the surrounding rock level of the tunnel and reduces the height of the soil arch.Therefore,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unnel excav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when the micropile is constructed after the soil layers are consolidated completely.The micropile method treats the loose spoiled soil at the tunnel entrance,which saves 73%of the total cost compared with the scheme of directly digging out the accumulation,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very obvi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ILE Coupling beams spoil heap Deformation control
原文传递
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及水沙效益对植被近地表特征的响应
2
作者 李建明 陈兰 +4 位作者 任洪玉 孙蓓 杨贺菲 熊怡 孙宝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151,共10页
针对陡坡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开展植被不同近地表特征对堆积体产流产沙和蓄水减沙效益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选择土石混合堆积体(10%砾石质量分数,坡度30°)作为工程侵蚀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并以裸坡(ba... 针对陡坡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开展植被不同近地表特征对堆积体产流产沙和蓄水减沙效益特征影响的定量研究。选择土石混合堆积体(10%砾石质量分数,坡度30°)作为工程侵蚀下垫面的典型代表,并以裸坡(bare slope,BS)为对照,定量分析了植被在3种近地表特征条件下(完整植株(intact grass,IG),不含叶(not leaf,NL),只含根系(only root,OR)对堆积体产流产沙特征和蓄水减沙效益影响。结果表明:1)植被在IG条件下延缓坡面径流发生使其较BS滞后,效益达50.74%~188.98%,但不完整植被(NL、OR)会加速径流发生使其较BS提前2.19%~70.12%;2)植被在NL和OR下的瞬时径流率比IG增大0.20%~185.58%,在降雨强度1.8 mm/min的瞬时径流率甚至比BS高1.20%~169.10%;植被在IG和NL条件下瞬时侵蚀速率比BS减少0.91%~98.71%,但在降雨强度达到1.8 mm/min时OR条件下甚至增大侵蚀使其比BS高6.76%~75.63%;3)随降雨强度增大,植被在NL和OR条件下的减沙效益由95.18%和68.31%分别递减至46.58%和-68.13%,但对IG下的减沙效益影响小(效益差异<2%),平均蓄水效益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减小。不同堆积体水沙呈显著线性相关(R^(2)在0.40~0.88),且径流率达到4 L/min会显著改变植被对堆积体坡面防护效益。提出开展堆积体生态修复时选择冠层丰富的植被,同时要避免外部因素对植被造成损害。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植被防护扰动边坡侵蚀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堆积体植被修复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侵蚀 堆积体 近地表特征 径流产沙 蓄水减沙
下载PDF
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文龙 李建明 +2 位作者 康宏亮 郭明明 李宏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4,42,共9页
为建立适用于我国不同区域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在通用土壤侵蚀模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框架下,室内概化模拟不同土壤质地、坡度坡长、砾石质量分数等工况下的工程堆积体,通过大量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为建立适用于我国不同区域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测模型,在通用土壤侵蚀模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框架下,室内概化模拟不同土壤质地、坡度坡长、砾石质量分数等工况下的工程堆积体,通过大量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修订模型各因子,构建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研究明确工程堆积体标准小区及各因子定义及计算方法,提出采用土石质因子代替传统的土壤可蚀性因子以便更加符合工程堆积体实际,构建以幂函数计算的坡度、坡长因子,与砾石质量分数的指数函数计算的土石质因子和降雨侵蚀力因子相乘的工程堆积体侵蚀量预测模型。经率定与验证,模型预测效果良好(R2>0.8),且能适用于不同区域及工况下工程堆积体边坡土壤流失量预测,该模型参数少且易获取并具有物理意义,现场操作性和实用性强。研究成果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指导及科学依据,具有较大的科学意义与指导生产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堆积体 预测模型 土石质因子 参数修订 生产建设项目
下载PDF
工程堆积体流速及产沙特征对坡长及砾石作用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魁 王文龙 李建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8-56,102,共10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快速递增,大量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并破坏原地貌植被,大范围且不平衡的挖填活动使得多余的土石混合堆积,尤其在山区工程建设形成的多余土石混合介质,堆积在沟道和河道上游及边坡,在强降雨条...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工程建设项目的快速递增,大量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并破坏原地貌植被,大范围且不平衡的挖填活动使得多余的土石混合堆积,尤其在山区工程建设形成的多余土石混合介质,堆积在沟道和河道上游及边坡,在强降雨条件下易发生严重水土流失,甚至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以人为重塑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坡度25°),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开展极端降雨条件下(降雨强度为2.5 mm/min)不同坡长(3,5,6.5,12 m)及砾石质量分数(0,10%,20%,30%)共同作用对堆积体流速空间分布特征及产沙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坡长12 m时流速在降雨全过程始终处于波动状态,随砾石质量分数增大,波动幅度减小,而坡长3,5,6.5 m下的流速随产流历时呈先递增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中下坡位平均流速是中上坡位的1.12~1.54倍,随着坡长增大,平均流速递增17.81%~335.94%,含砾石堆积体平均流速较纯土堆积体降低22.88%~54.67%,砾石质量分数比坡长对流速影响更显著。(2)纯土堆积体平均侵蚀速率随坡长显著增大,递增幅度达7.88%~87.67%,而含砾石堆积体随坡长增大在3~5 m呈下降趋势,降低9.10%~28.86%,但随后又显著增大,存在1个临界坡长。坡长为6.5,12 m的堆积体平均侵蚀速率较3 m增大22.33%~122.48%。砾石具有显著降低堆积体坡面侵蚀效果,其减沙效益达到24.99%~59.54%,且砾石对堆积体平均侵蚀速率影响的贡献是坡长的1.13倍。(3)堆积体坡面中上坡位流速对侵蚀速率影响大于中下坡位,平均侵蚀速率与流速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流速可作为平均侵蚀速率的表征参数,其线性拟合关系较好(R^(2)=0.67~0.95)。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土壤侵蚀学科内涵,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侵蚀预测模型提供数据基础,同时也为阐明工程扰动坡面侵蚀内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砾石质量分数 不同坡长 流速空间分布 侵蚀
下载PDF
湖北铜绿山古铜矿冶炼渣植被与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研究 被引量:165
5
作者 束文圣 杨开颜 +2 位作者 张志权 杨兵 蓝崇钰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12,共6页
对已废弃 3 0 0 0余年的湖北铜绿山古冶炼渣堆进行了植被和土壤调查 .化学分析表明 ,冶炼渣的含Cu量极高 ,总量和有效态的Cu质量分数w(Cu)分别为 7789和 5 38mgkg-1.Cu的毒性是影响铜绿山植物自然定居的限制因子 .铜绿山现已形成了以草... 对已废弃 3 0 0 0余年的湖北铜绿山古冶炼渣堆进行了植被和土壤调查 .化学分析表明 ,冶炼渣的含Cu量极高 ,总量和有效态的Cu质量分数w(Cu)分别为 7789和 5 38mgkg-1.Cu的毒性是影响铜绿山植物自然定居的限制因子 .铜绿山现已形成了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良好植被 ,本次调查共记录有高等植物 2 8种 ,隶属 2 5属 15科 .优势种包括海洲香薷、蝇子草、鸭跖草、头花蓼、滨蒿、白茅和狗尾草等 7种植物 .植物分布与土壤中Cu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鸭跖草分布区土壤中的Cu含量最高 ,白茅分布区土壤中的Cu含量最低 ,而其它 5种植物的分布区含Cu范围较广 ,平均在70 0 0mgkg-1左右 .除白茅、狗尾草和滨蒿外 ,其它 4种优势植物都有一定的Cu指示作用 ,尤其以这些植物的单优群落或者是它们的集合具有更高的指示价值 .本文首次报道鸭跖草是Cu的超富集植物 ,Cu2 +在地上部分 (DW )和根部(DW)的质量分数 (w)分别为 10 34和 12 2 4mgkg-1.而早期报道Cu超富集植物的海洲香薷则证明不是Cu超富集植物 .综合植物分布区土壤中的Cu含量和植物体的Cu含量 ,认为铜绿山海洲香薷、鸭跖草、蝇子草、头花蓼、滨蒿种群都是Cu耐性植物 ,可用于富Cu土壤如矿业废弃地的植被重建 ,而超富集植物鸭跖草可用于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表 4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渣 植被 重金属 超富集植物 鸭跖草 植物修复 优势植物
下载PDF
丛枝菌根在煤矸石山土地复垦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6
作者 毕银丽 吴王燕 刘银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738-3743,共6页
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成为固、液和气三害俱全的污染源,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宁夏大武口洗煤厂煤矸石山复垦地为实验点,在自然状况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其对煤... 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排出的固体废弃物,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也成为固、液和气三害俱全的污染源,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宁夏大武口洗煤厂煤矸石山复垦地为实验点,在自然状况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研究其对煤矸石山土地复垦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菌根在煤矸石山土地复垦中具有较好的生态效果。接种菌根真菌13个月后能够提高植被成活率15%,促进植株生长和发育。植株生长快,植被的盖度高于对照9%,增加了生物物种的丰度。接种菌根后植株的侵染率高达90%以上,菌丝长度较对照伸长1.4倍,扩大了根系的范围,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煤矸石山 土地复垦 生态效果
下载PDF
攀钢冶炼渣堆土壤与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含量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敏 刘新 +2 位作者 陈朝琼 余小平 彭晓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1-2936,共6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攀钢西渣场冶炼渣堆土壤和6科12种优势植物中Mn、Pb、Ni、Cu、Cd等5种重金属含量,并计算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积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表明:渣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Mn最高(3869.14mg/kg),次后顺序为Pb>Ni>...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攀钢西渣场冶炼渣堆土壤和6科12种优势植物中Mn、Pb、Ni、Cu、Cd等5种重金属含量,并计算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积系数和转移系数。结果表明:渣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Mn最高(3869.14mg/kg),次后顺序为Pb>Ni>Cu>Cd;植物与土壤的重金属分布基本一致;所测优势植物中,多数植物对重金属的富积系数较低,而转移系数却较高,如天名精对Cu的转移系数为5.1,羽芒菊对Pb转移系数为3.3,五月艾对Cd的转移系数为6.0,其中8种植物(天名精、羽芒菊等)对Mn的转移系数均大于1。该结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参考物种,同时也为植物重金属耐受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筛选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炼渣堆 土壤 重金属 植物修复
下载PDF
大冶铁矿废石场复垦及矿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尖山废石场为例 被引量:21
8
作者 高波 余强 +2 位作者 朱宇 王占岐 张丽琴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5-68,共4页
大冶铁矿历史悠久 ,是武钢的主要矿石原料基地 ,目前的生产能力为每年 44 0万 t,长期的矿产开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尾矿库、废石场和采空区占用和破坏土地超过 3333333m2 ,矿区周围的水和土壤被污染。要改... 大冶铁矿历史悠久 ,是武钢的主要矿石原料基地 ,目前的生产能力为每年 44 0万 t,长期的矿产开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尾矿库、废石场和采空区占用和破坏土地超过 3333333m2 ,矿区周围的水和土壤被污染。要改善生态环境 ,缓解矿区人多地少的矛盾 ,追求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复垦迫在眉睫。针对尖山废石场现状及复垦适宜性等问题 ,在野外调研和取样分析的基础上 ,着重对废石场的农业复垦进行了规划和技术、经济评价 ,并提出了采用淤泥覆土的观点。同时对矿山土地复垦工作在资金、人力、工程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铁矿 尖山废石场 复垦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超 刘汉羽 +2 位作者 郝俊 赵丽丽 程巍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101-3107,共7页
为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为例,对2013年、2009年、2007年、2005年和2002年种植香根草的煤矸石山基质中的Cu,Zn,Cd,Pb,As共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香根草种植... 为研究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为例,对2013年、2009年、2007年、2005年和2002年种植香根草的煤矸石山基质中的Cu,Zn,Cd,Pb,As共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香根草种植年限的增加,煤矸石基质中Cu,Zn,Cd,Pb,As五种重金属含量减小的趋势各不相同,Cu,Zn,Cd含量在煤矸石山剖面表现为0-10 cm〉10-30 cm〉30-50 cm,Pb和As含量表现为30-50 cm〉10-30 cm〉0-10 cm。Zn和As随着香根草种植年限的增加减小的趋势较为明显,Cu和Cd随着香根草种植年限增加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趋势,Pb含量在香根草种植6 a后急剧减小,之后变化不显著。试验结果可以为煤矸石基质的生态恢复和治理以及土壤再利用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和较为准确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种植年限 重金属 煤矸石山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对堆积体坡面径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建明 张长伟 +5 位作者 王志刚 王一峰 许文盛 张冠华 蒲坚 刘纪根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0-68,共9页
针对植被防护堆积体侵蚀动力机制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直根系和须根系植被对堆积体径流流速、水力和水动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削减堆积体平均侵蚀速率达88.34%~92.88%,直根系消减平均流速效益为50.51%,须根系为21.32... 针对植被防护堆积体侵蚀动力机制的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直根系和须根系植被对堆积体径流流速、水力和水动力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削减堆积体平均侵蚀速率达88.34%~92.88%,直根系消减平均流速效益为50.51%,须根系为21.32%~35.61%;裸坡和植被堆积体径流流型均属于层流(雷诺数<40),裸坡径流在降雨强度≤1.2 mm/min时处于急流态,直根系堆积体均处于缓流态,须根系堆积体在急流态和缓流态间变化。直根系对坡面径流的阻滞作用大于须根系;植被防护下堆积体侵蚀速率、水力和水动力参数与裸坡呈显著性差异(P<0.05),径流剪切力和径流功率可用于较好地刻画坡面侵蚀动态过程,呈显著线性关系(R2为0.63~0.96)。研究成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量预测模型的植被因子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体 径流特性 降雨试验 流速 侵蚀动力 植被类型
下载PDF
两种驱动力作用下植被调控堆积体坡面减水减沙效益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建明 牛俊 +8 位作者 孙蓓 杨贺菲 王文龙 黄金权 聂慧莹 蒲坚 孙宝洋 陈卓鑫 何玺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6-84,共9页
定量分析侵蚀驱动力的变化对于植被调控堆积体坡面水文和产沙过程的影响,对于深刻理解植被防护堆积体侵蚀及其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陡坡工程堆积体(30°)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模拟降雨和降雨+上方汇水试验研究苜蓿... 定量分析侵蚀驱动力的变化对于植被调控堆积体坡面水文和产沙过程的影响,对于深刻理解植被防护堆积体侵蚀及其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以陡坡工程堆积体(30°)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模拟降雨和降雨+上方汇水试验研究苜蓿对工程堆积体侵蚀过程的影响及其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1)两种驱动力下苜蓿对工程堆积体坡面减沙和减流效益分别为57.28%~98.51%和13.17%~83.11%,加入上方汇水后减沙和减流效益分别减少17.01%和68.74%;2)降雨条件下苜蓿对堆积体坡面减流减沙效益随降雨强度增大降低,而加入上方汇水后减沙效益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但减流效益减小。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降雨强度对裸坡和苜蓿堆积体的径流和产沙均有显著影响(P<0.01),且上方汇水的作用大于降雨;3)两种驱动力下裸坡堆积体侵蚀速率总体随产流历时减少,而苜蓿堆积体在降雨条件下侵蚀速率总体增大。加入上方汇水后裸坡及苜蓿堆积体坡面侵蚀和径流随产流历时的波动性显著增强;4)裸坡堆积体在降雨和降雨+上方汇水条件下产流前期的平均侵蚀速率是后期的1.06~2.90倍,苜蓿堆积体在降雨条件下产流前期平均侵蚀速率小于后期。研究成果可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防治和植被措施布设提供科学指导,具有显著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泥沙 径流 降雨 堆积体 苜蓿 上方汇水
下载PDF
青海省木里江仓煤矿区高寒湿地腐殖质层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安福元 高志香 +1 位作者 李希来 王懿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对青海省木里江仓煤矿区高寒湿地腐殖质层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为当地矿区与渣山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沉积学、光释光(OSL)年代学以及土壤营养学对江仓和木里地区高寒湿地表层土壤剖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①... [目的]对青海省木里江仓煤矿区高寒湿地腐殖质层形成过程进行分析,为当地矿区与渣山的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沉积学、光释光(OSL)年代学以及土壤营养学对江仓和木里地区高寒湿地表层土壤剖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①江仓剖面由冲积扇砾石层、黄土层、泥炭层和腐殖质层组成,腐殖质层形成年代为1.7±0.1 ka,木里高寒湿地剖面由基岩风化层和腐殖质层组成,腐殖质层形成年代为2.0±0.2 ka。②江仓和木里两剖面的腐殖质层中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等含量较高。[结论]该地区高寒湿地腐殖质层的形成时间至少是2 000 a,形成过程十分缓慢,草原植被生长依赖于含量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后续的渣山植被恢复工作需要因地制宜,通过提高土壤厚度、肥力等方法来缩短土壤形成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光释光年代 土壤营养学 矿山 植被恢复
下载PDF
连续降雨下不同砾石含量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吕佼容 张文博 +2 位作者 胡锦昇 骆汉 谢永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为探究砾石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通过室内模拟降雨研究了连续降雨下不同砾石含量的重壤质堆积体水蚀过程。结果表明:①堆积体砾石含量增加,坡面产流历时延长,产流率线性减小,土壤剥蚀率降低;②连续降雨下,堆积体所... 为探究砾石对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的影响与其作用机制,通过室内模拟降雨研究了连续降雨下不同砾石含量的重壤质堆积体水蚀过程。结果表明:①堆积体砾石含量增加,坡面产流历时延长,产流率线性减小,土壤剥蚀率降低;②连续降雨下,堆积体所含砾石主要通过对坡面产流历时、坡面产流率、砾石覆盖率的多重影响发挥减沙作用,主成分回归方程可表达多个变量与平均土壤剥蚀率的关系;③一定砾石含量下,堆积体坡面砾石覆盖率随表土的剥离而增大,导致土壤剥蚀率呈指数函数递减趋势,并与累积土壤侵蚀总量存在较好的函数关系。工程堆积体所含砾石对土壤侵蚀程度的削减可为生产建设项目下垫面水土保持治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堆积体 砾石含量 砾石覆盖率 连续降雨 主成分回归
下载PDF
煤矸石山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毛圆圆 郝俊 +3 位作者 龙水义 许钟丹 盛美群 程巍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2-811,共10页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一种良好的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物种,研究其生物量分配和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香根草在矿区的生存策略与生态功能。该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和15 a的香根草为对...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一种良好的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物种,研究其生物量分配和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深入了解香根草在矿区的生存策略与生态功能。该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4、5、8和15 a的香根草为对象,采用挖掘法和称重法对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异速生长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根、茎、叶生物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均在种植年限为5 a时最大,15 a时最小。(2)茎生物量分配比在种植年限15 a时最大(37.3%),叶生物量分配比在种植年限5 a时最大(36.1%),根生物量分配比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基本保持在30%左右。(3)种植年限为4、5、8 a时,地上部总生物量与根生物量、叶生物量呈异速生长关系;种植年限为5 a时,叶面积与根、叶生物量呈异速生长关系,与茎生物量呈等速生长关系。不同种植年限间的生物量分配及异速生长关系虽然没有一致规律,但体现了香根草在煤矸石基质中生物量分配的特点,且显示了其特别的生长方式和资源分配策略,为今后香根草在煤矸石山生态治理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煤矸石山 种植年限 生物量分配 异速生长
下载PDF
煤矸石山上不同种植年限和生长期香根草各部位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汉羽 程巍 +2 位作者 郝俊 陈超 汪瑞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3,108,共7页
为了探明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inn.)Nash]在尾矿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机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3、6、8和13 a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返青期、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对香根草根、茎、叶和全株的全... 为了探明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inn.)Nash]在尾矿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机制,以贵州省六盘水市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3、6、8和13 a的香根草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返青期、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对香根草根、茎、叶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种植3、6、8和13 a,香根草根、茎、叶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均在快速生长期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余生长期。随种植年限增加,返青期、成熟期和枯黄期根的全氮含量,枯黄期茎的全氮含量以及返青期全株的全氮含量均逐渐升高;返青期茎和叶的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快速生长期根的全氮含量,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茎的全氮含量以及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叶和全株的全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并在种植8 a最高。在种植6、8和13 a,快速生长期根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最低,而快速生长期叶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却最高。随种植年限增加,返青期根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逐渐升高,而返青期茎和叶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却逐渐降低;在种植8 a,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根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以及枯黄期茎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最低或较低,而快速生长期和成熟期茎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以及快速生长期、成熟期和枯黄期叶的全氮含量分配比例最高。在相同种植年限和生长期,香根草茎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明显低于根和叶;总体来看,返青期、成熟期和枯黄期根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高于叶,而快速生长期根的全氮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却低于叶。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和生长期推移,香根草能够合理分配氮素资源,使其在煤矸石山立足,据此认为,香根草可用于煤矸石山的生态恢复和植被重建,但种植年限不宜超过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煤矸石山 种植年限 生长期 部位 氮利用
下载PDF
通过遥感对矿产资源开采中环境影响的研究——以阜新煤矿和排山楼金矿为例(英文) 被引量:7
16
作者 Malogo J.M.Kongola 王恩德 《地质与资源》 CAS 2005年第1期46-52,共7页
阜新地区地处华北地台,富含煤和金矿床.呈东西向分布的太古宙和元古宙变质地层在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变形和岩浆活动中发生隆起.金矿赋存于隆起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石中.成煤期为晚石炭—早二叠纪、早中侏罗纪、晚侏罗—早白垩纪.... 阜新地区地处华北地台,富含煤和金矿床.呈东西向分布的太古宙和元古宙变质地层在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变形和岩浆活动中发生隆起.金矿赋存于隆起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石中.成煤期为晚石炭—早二叠纪、早中侏罗纪、晚侏罗—早白垩纪.阜新煤矿和排山楼金矿是辽宁省的主要煤、金产地.由于开采物中的有用物质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提取有用物质的方式不可避免地要破坏当地的环境.矿山开采的每一步骤都对环境产生着负面影响.应用遥感资料进行矿山管理,是采用基于地表物体光谱反射的可视近红外(V N IR )遥感和短波红外(SW IR )遥感,以及基于物体热发光的热红外(TIR )遥感,利用不同的地表光谱反射,将相似的物体区分、分类、填图,并进行土地资源分析.野外工作包括在阜新煤矿和排山楼金矿确定岩石蚀变类型,采集标本,构造测量,对矿山环境进行数码拍照.陆地卫星M SS、TM 和E TM +数据是分析研究的基础.应用E R D A S IM A G IN G 软件处理卫星数据.并用E R D A S M apSheets 和V iew Finder 软件划图.应用各种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增强和物体分辨.从卫星图像上直接测量排山楼金矿和阜新煤矿露天采场的多边形周长和面积.从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出,阜新煤矿从1980年到2000年环境的恶化.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矿堆不仅对矿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新煤矿 排山楼金矿 遥感技术 矿产资源 环境影响
下载PDF
煤矸石山香根草不同器官营养分配的动态变化及异速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美群 郝俊 +3 位作者 龙水义 许钟丹 毛圆圆 程巍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999-2007,共9页
本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8年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对香根草生育期内(5–10月)根、茎、叶中营养元素(N、P、K)分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香根草不同器官之间养分元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 本研究以贵州省六盘水大河煤矿煤矸石山种植年限为8年的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对香根草生育期内(5–10月)根、茎、叶中营养元素(N、P、K)分配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对香根草不同器官之间养分元素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异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年均值来看,香根草各器官中N、P含量大小表现为叶>茎>根,K含量大小表现为茎>叶>根;根、茎中N和K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叶中N、P、K含量基本表现出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根中P含量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根中N和K、茎中P和K及N和K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85、0.590和0.692,叶中N、P、K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0.899和0.849;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的异速关系分析表明,根中N、P、K含量均不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而茎、叶中N、P、K含量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本研究从营养分配角度探讨香根草不同器官中N、P、K含量的动态变化,有助于了解不同生长阶段香根草在煤矸石基质中生存的养分利用规律及养分贫瘠生境中的调控机制,为利用香根草进行煤矸石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煤矸石山 营养分配 养分利用 异速关系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三滩料场肖厂沟渣场规划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勤军 李堰洲 曹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1-53,共3页
三滩料场肖厂沟渣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已抛填部分石渣,结合渣场实际地形情况,根据渣场规划容量,对渣场进行了规划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堆渣、边坡防护(渣场)排水,并对渣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分析。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渣场道路可能... 三滩料场肖厂沟渣场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已抛填部分石渣,结合渣场实际地形情况,根据渣场规划容量,对渣场进行了规划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堆渣、边坡防护(渣场)排水,并对渣场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分析。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渣场道路可能占用的部分渣场空间以及实际堆放弃渣的削坡处理及备用容量。其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场边坡 稳定性计算 堆渣 边坡防护 三滩料场
下载PDF
Properties of Soils of Abandoned Coal Mine Industrial Areas (Primorsky Krai, Russia)
19
作者 Olga D. Arefieva Valentina G. Tregubova +1 位作者 Natalya V. Gruschakova Valerij T. Starozhilov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6期78-92,共15页
Lipovtsy coal field mine №4 processed north-western reserves of Lipovtsy field in Primorski Krai (Russia). In 1997, the mine was declared unprofitable and was abandoned by natural flooding with no arrangement of mine... Lipovtsy coal field mine №4 processed north-western reserves of Lipovtsy field in Primorski Krai (Russia). In 1997, the mine was declared unprofitable and was abandoned by natural flooding with no arrangement of mine water discharge and in 2005 it was fully flooded. The main sources of pollution in the studied area are spoil heaps (mine wastes), underspoil filtering waters and mine waters which are being discharged on the surface after finishing of “hydraulic funnel” artificial support. The study of technogenic landscape of abandoned mine industrial area showed that its morphologic form is dominated by spoil heaps. Soils located near mine waste body differ from benchmark soils by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ize distribution. The influence of active hydrochemical mine and drainage water flows is the reason of the above-mentioned variation in soil properti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 a high correlation ratios betwee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ine waters and water extracts from soil: Between the alkalinity of mine water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oil water extracts (r = 0.73), between mine water iron content and pH of soil water extract (r = &minus;0.56), between the solid residue of mine water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oil water extracts (r = 0.72), between the mine waters calcium content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soil water extracts (r = &minus;0.75), between the alkalinity of mine waters and silicon dioxide content of soil water extracts (r = 0.61), between the mineralization of mine waters and chrome content of soil water extracts (r = 0.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VISOLS GLEYSOLS spoil heaps Abandoned Coal Mines HEAVY Metals
下载PDF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parameters and contrasting performance of ground filtering algorithms with UAV photogrammetry-based and LiDAR point clouds 被引量:2
20
作者 Petr Klápště Michal Fogl +3 位作者 Vojtěch Barták Kateřina Gdulová Rudolf Urban Vítězslav Moudrý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2020年第12期1672-1694,共23页
Most ground filtering algorithms are primarily designed for airborne LiDAR point cloud processing and their successful use in identifying ground points from photogrammetric point clouds remains questionable.We compare... Most ground filtering algorithms are primarily designed for airborne LiDAR point cloud processing and their successful use in identifying ground points from photogrammetric point clouds remains questionable.We compared six ground filtering algorithms implemented in Metashape,ArcGIS,CloudCompare,LAStools,and PDAL.We used UAV photogrammetry-based(acquired under leaf-off conditions)and airborne LiDAR(leaf-on)point clouds of the same area to:(i)compare accuracy of generated DTMs;(ii)evaluate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density and terrain slope on filtering accuracy;and(iii)assess which algorithm parameters have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filtering accuracy.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filtering algorithms was affected by the point cloud type,terrain slope and vegetation cover.The results were generally better for LiDAR(RMSE 0.13–0.19 m)than for photogrammetric(RMSE 0.19–0.23 m)point clouds.The behavior in varying vegetation and terrain conditions was consistent for LiDAR point clouds.However,when applied on photogrammetric point clouds,the algorithms’behavior was inconsistent,especially in areas of steep slope(except for the Progressive 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in LAStools).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selection of the initial minimum elevation ground points were the most influential in all algorithms and point clo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M filtering LIDAR point cloud spoil heap UAV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