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RISK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MINING AREA OF FULLY-MECHANIZED WORKING FACE WITH TOP-COAL DRAWING
1
作者 罗新荣 李增华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1998年第2期48-52,共5页
Air leakage velocity in intake goaf and distribution of air leakage in mining area are determined by Instantaneous and steady liberation of tracer gas SF6. Gas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gob are measured and thr... Air leakage velocity in intake goaf and distribution of air leakage in mining area are determined by Instantaneous and steady liberation of tracer gas SF6. Gas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gob are measured and three oxidation areas in goaf a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oxidation experiment of coal and in-site measurements, the gases of carbon monoxide and dioxide can be produced laraely by coal and oxygen combination at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the temperature of coai and rock In goaf con rise 10℃ due to heat produced by coai and oxygen combination.There is a great risk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n neighboring oId gob because of air leakage for pillar m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area air leakag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fire prevention
下载PDF
Study o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revention mechanism by nitrogen injection in goaf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宗翔 何保 贾进章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6年第1期73-78,共6页
Based on heterogeneous and porous medium seepage of air leakage-diffusion equation, as well as, gas and porous medium synthesis heat transferring equation, a spontaneous combustion non-steady numerical model of nitrog... Based on heterogeneous and porous medium seepage of air leakage-diffusion equation, as well as, gas and porous medium synthesis heat transferring equation, a spontaneous combustion non-steady numerical model of nitrogen injection goaf was established, which can be solved by upwin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si- multaneously. Taking the working face for example; air leakage seepage, nitrogen flow and gas distribution can be described in visual display in nitrogen injection goaf and the oxygen (O2), carbon monoxide (CO)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their change were described in theory during the coal left behind combustion in goaf, which above reveals the complex mechanics course (mechanism) of seepage, diffusion and oxidation heat releasing during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nd its restraining. During the calculation, the effect factors of gas springing out and working face advancing were considered fully, and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ourse under different amount of nitrogen injection was simulated. The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that under nitrogen injection condition, the high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emperature area lean to the inlet air, but the shape becomes narrower, with the amount of nitrogen rising,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eriod becomes longer till to it does not happen. Meanwhile the nitrogen injection accelerates gas springing out in goaf. The result that turns out in theory simulation fits to practical nitrogen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F opening area nitrogen injection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eriod
下载PDF
Local dynamic balance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flow field in multilayer gob area 被引量:1
3
作者 JIN Zhi-xin YU Bin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Flow field in multilayer gob area, which formed in small hiden-depth, multi-coal layer groups, close distance, hard coal layer, and hard roof, possesse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mplex, changeable and unstable. Dynami... Flow field in multilayer gob area, which formed in small hiden-depth, multi-coal layer groups, close distance, hard coal layer, and hard roof, possesses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mplex, changeable and unstable. Dynamic balance theory of local flow field in multilayer gob area was built based on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 that the serious threat on current mining coal layer by large-scal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fire on clos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oal layer group of Datong Coal mining area at the 'di-hard' conditions was caused by small coal pit mining. The kernel was in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flow field pressures of working face and local flow field in multilayer gob area was kept by trans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echnology and set of devices were develo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dynamic balance flow field in multilayer gob area spontaneous combustion variable pressure control
下载PDF
自燃煤矸石山火区表面温度场三维重构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邵振鲁 张会松 +2 位作者 邓榕 杨彤 马东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23,共12页
【目的】煤矸石山自燃灾害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安全生产,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为科学制定灭火方法及实施灭火工程,自燃煤矸石山火区范围的准确探测至关重要。【方法】提出采用无人机热红外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探测高... 【目的】煤矸石山自燃灾害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安全生产,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为科学制定灭火方法及实施灭火工程,自燃煤矸石山火区范围的准确探测至关重要。【方法】提出采用无人机热红外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探测高温区三维分布的思路,研发热红外图像多尺度高斯滤波细节增强技术,突出目标边缘信息;基于FLIR Tools软件开发工具包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开发热红外图像一键式批量化处理软件,利用ThreadPool高效地开展热红外图像的多线程异步处理,全局统一所有热红外图像颜色阈值与温度数值的对应关系;最后采用批量处理后的热红外图像进行自燃煤矸石山火区表面温度场三维重构,并在陕西某煤矸石山火区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和结论】结果表明:(1)经过多尺度高斯滤波细节增强后,热红外彩色图像细节特征得到显著增强,热红外图像信息熵由6.989提高到了7.624。(2)所开发的热红外图像批量化处理软件可在10 min内对1 000张热红外图像进行快速处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3)上述技术在陕西某煤矸石山火区现场成功构建了一区及二区煤矸石山火区三维表面温度场,分别圈定了11 693 m^(2)和10 800 m^(2)高温区,为火区发展态势评估和后续灭火方案设计提供了支撑。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煤矸石山火灾、煤田火灾、垃圾填埋场火灾、森林火灾以及建筑火灾等高温场景的温度场三维重构,为火区侦查、火情调查及火源位置诊断提供详实的火场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山 自燃 无人机 三维重构 温度场 火区探测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含瓦斯煤解吸-自燃演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富超 李振榕 +3 位作者 李帅魁 苏嘉豪 刘香兰 姜文忠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13,共13页
随着矿井开拓水平的延深,煤岩赋存环境呈现出高瓦斯压力、高地温特征,而温度、压力是影响含瓦斯煤吸附-解吸-氧化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高温高压下遗煤中瓦斯解吸特征及自燃特性的变化,选用高瓦斯易自燃矿井不同埋深的煤样作为试验对... 随着矿井开拓水平的延深,煤岩赋存环境呈现出高瓦斯压力、高地温特征,而温度、压力是影响含瓦斯煤吸附-解吸-氧化特性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究高温高压下遗煤中瓦斯解吸特征及自燃特性的变化,选用高瓦斯易自燃矿井不同埋深的煤样作为试验对象,设计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煤中甲烷解吸的正交试验,并对原煤样和解吸煤样进行孔隙及表面积测试、TG-FTIR联用、程序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解吸试验过程中,温度的抑制都显著大于压力的促进作用;高温高压环境主要改变了煤中的微孔结构,致使煤体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都出现增加;解吸后,标高320 m和标高343 m煤样的温度突变点提前了8.7%和4.9%,同时虽然煤中的官能团种类相同,但含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标高320 m和标高343 m解吸煤样和原煤样CO生成的交叉温度点分别为78℃和74℃,C_(2)H_(4)、C_(2)H_(6)的浓度始终低于原煤样;同时解吸煤样的耗氧量在相同煤温下出现了下降,在170℃时差距最大,标高320 m和标高343 m解吸前后煤样的氧气含量为9.3%、13.1%和10.3%、14.3%,两者的耗氧量最大相差42.3%、41.2%。综合分析表明,煤体经过高温、高压解吸后煤样在氧化初期更易自燃,产生更多的CO,可以选择CO作为指标气体,而在高温阶段反应剧烈程度有所降低。此外推导出了煤中甲烷解吸对采空区气体环境的实时变化公式,并以1304综采工作面为模型,对“高瓦斯压力、高地温”特征下采空区遗煤中瓦斯解吸影响下的“氧化带”区域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将范围缩小了63.5%。研究成果可为高瓦斯易自燃煤层瓦斯与火耦合灾害防控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煤自燃 瓦斯解吸 微观结构 氧化特征 危险区域划分 复合灾害
下载PDF
采空区煤自燃高温点识别与探测技术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军 王津睿 +3 位作者 任帅京 王彩萍 屈高阳 马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5-901,共17页
我国因采煤活动造成的采空区总量大、范围广,针对采空区煤自燃高温点的有效识别与探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从采空区煤自燃发生过程、高温点的形成运移特点概述了采空区高温点的生成演化特性,为采空区煤自燃高温点的有效识别与探... 我国因采煤活动造成的采空区总量大、范围广,针对采空区煤自燃高温点的有效识别与探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从采空区煤自燃发生过程、高温点的形成运移特点概述了采空区高温点的生成演化特性,为采空区煤自燃高温点的有效识别与探测提供基础理论支撑。围绕地下直探技术、地表及空天探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以及现场实际应用效果,从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多元比较,剖析现有煤自燃高温点识别探测技术的适用性。针对探测中存在的实际难点,拓展分析了矿井声波温度信息探测、基于量子技术的热源探测、毫米雷达波探测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潜力,进一步推动采空区隐蔽火源精细化探测技术发展创新。通过对现有技术的综合性研判及新兴技术的前瞻性思考,展望了煤自燃隐蔽火源探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当前物探技术和多元信息融合理论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采空区高温点动态运移智能可视化系统构想,从“空-天-地-孔”的综合化分时分区多维探测模式应用、“特征获取-场景仿真规划-动态决策”逐级时空演化数字孪生模型两方面阐述了矿井开采全生命周期平台建设的现实意义。通过该构想的逐步实施,为实现采空区隐蔽火源的高效识别预测和矿井智能化建设提供新的决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别探测 煤自燃 高温点 采空区 数字孪生 矿井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贾廷贵 张智超 郝长胜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98,共12页
为了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特性变化,根据变质程度由低到高顺序,选用4种不同变质程度烟煤:宁夏灵武不黏煤、宁夏灵武气煤、山西霍州1/3焦煤以及辽宁沈阳瘦煤,分别开展液氮吸附实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以及TG-DSC同步热分析实验。... 为了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烟煤的自燃特性变化,根据变质程度由低到高顺序,选用4种不同变质程度烟煤:宁夏灵武不黏煤、宁夏灵武气煤、山西霍州1/3焦煤以及辽宁沈阳瘦煤,分别开展液氮吸附实验、傅里叶红外光谱实验以及TG-DSC同步热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变质程度的升高,烟煤的内部孔隙的比表面积逐渐增加,孔容积变化趋势与之相同;煤样中的活性官能团比重逐渐减小,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官能团比重逐渐增加;烟煤的临界温度T1与着火点温度T4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升高,煤样燃烧阶段的放热量逐渐减小。综上所述,随着变质程度的升高,烟煤化学性质趋于稳定,愈发难以自燃;煤样中的活性官能团的影响程度要比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TG-DSC 自燃特性 BET比表面积 放热特性 含氧官能团
下载PDF
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上覆采空区自燃危险区预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才 赵婧雯 +1 位作者 李建伟 张海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4-922,共9页
为揭示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地表裂隙发育对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规律及影响范围,以苏家沟煤矿为研究背景,建立采空区流场流动及低温氧化的数学模型和三维几何模型。采用FLUENT模拟软件模拟了下煤层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覆采... 为揭示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地表裂隙发育对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影响规律及影响范围,以苏家沟煤矿为研究背景,建立采空区流场流动及低温氧化的数学模型和三维几何模型。采用FLUENT模拟软件模拟了下煤层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覆采空区的氧气分布情况,得到了浅埋近距离煤层上覆采空区基于裂隙动态发育的氧气场和风流场的分布规律。依据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对上部煤层采空区内的自然发火危险区域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连通地表与采空区的裂隙数量随工作面的推进而增加,上覆采空区氧化升温区域主要集中在滞后工作面0~20 m范围内,采空区深部的氧化带分布在新、老裂隙附近,在进风侧靠近地表且在回风侧靠近裂隙底端;当工作面推进120 m,即产生3条贯通型裂缝时,采空区自燃危险性最大,结合风流场云图确定上煤层底板自燃危险区距工作面水平距离为97.5 m,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重点防护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近距离煤层群 采空区自燃 数值模拟 危险区预测
下载PDF
流场对采空区温度分布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秦桐 郭朝伟 +1 位作者 邵昊 孙耀辉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7,共8页
准确掌握采空区煤自燃温度分布及演化规律是提高煤自燃防治效果的前提条件。以温庄煤矿15103工作面为原型,建立非均质采空区相似实验平台,探究不同流场条件下采空区温度分布演化规律,分析不同风速以及非稳态风流对采空区温度分布演化的... 准确掌握采空区煤自燃温度分布及演化规律是提高煤自燃防治效果的前提条件。以温庄煤矿15103工作面为原型,建立非均质采空区相似实验平台,探究不同流场条件下采空区温度分布演化规律,分析不同风速以及非稳态风流对采空区温度分布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率与风流都对温度分布具有一定影响,温度分布会偏向大孔隙率区域以及风流下风向区域,在非稳态流场条件下采空区高温区域会扩大,导致煤自燃危险区域增大;发现了高温区域以及高温点在风流作用下的迁移现象,并揭示了迁移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流场 温度分布 高温区域 非稳态风流 采空区
下载PDF
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防灭火技术优化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建国 《陕西煤炭》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为优化杭来湾煤矿30201工作面防灭火技术,解决上隅角CO超限问题,结合大采高工作面特点分析CO超限原因,利用预埋束管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判定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提出工作面防灭火技术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为优化杭来湾煤矿30201工作面防灭火技术,解决上隅角CO超限问题,结合大采高工作面特点分析CO超限原因,利用预埋束管观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判定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提出工作面防灭火技术优化方案,并对优化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为氧化带范围,回风侧氧化带距工作面14~140 m,进风侧氧化带距工作面280~410 m;工作面防灭火技术优化后,回风侧氧化带距工作面5~85 m,进风侧氧化带距工作面210~285 m,氧化带宽度缩短约60 m,窒息带明显前移,表明防灭火技术优化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煤自燃 危险区域 自燃“三带” 注氮防灭火
下载PDF
新疆地区烧变岩分布特征与资源化利用对策
11
作者 单成方 吴来伟 +4 位作者 李亚锋 韩创业 龙岩 李俊孟 齐文跃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67,共6页
为研究新疆地区烧变岩的合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分析了新疆烧变岩地理分布特征及产生的地质背景,提出了烧变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布局模式,阐述了烧变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对策,并进一步对烧变岩的资源化开发利用进行展望。研究表明:新疆烧... 为研究新疆地区烧变岩的合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分析了新疆烧变岩地理分布特征及产生的地质背景,提出了烧变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布局模式,阐述了烧变岩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对策,并进一步对烧变岩的资源化开发利用进行展望。研究表明:新疆烧变岩资源呈现“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一般为大面积连片分布或沿山脉边缘走向线状分布;烧变岩孔隙发育、地貌独特,具有储水和旅游资源潜力;烧变岩固体废物中富集有大量的矿物元素,可作为建筑材料、高性能材料、矿物添加剂,实现综合资源化利用;有价元素提取、化工产品制备,以及作为寻矿标志是未来新疆烧变岩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烧变岩 分布特征 资源化利用 煤层自燃 火烧区
下载PDF
风速影响下煤矸石山自燃危险区分布规律研究
12
作者 王文才 杨少晨 +3 位作者 王鹏 吴周康 李扬康 高小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20-2631,共12页
外界环境风速对煤矸石山自燃危险区分布有明显影响。为研究其变化规律,首先从渗流场、氧气场及温度场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明确自燃机理。然后对煤矸石样品进行热重分析,通过热重微商热重(Thermogravimetry and Differential Thermogravi... 外界环境风速对煤矸石山自燃危险区分布有明显影响。为研究其变化规律,首先从渗流场、氧气场及温度场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明确自燃机理。然后对煤矸石样品进行热重分析,通过热重微商热重(Thermogravimetry and Differential Thermogravimetry,TG DTG)与示差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转化率曲线得出煤矸石自燃过程中关键温度点,将关键温度点作为自燃危险区划分的判别条件。最后通过FLUENT模拟对不同环境风速下煤矸石山三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计算自燃危险区面积并进行拟合,对煤矸石山现场进行治理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在θ2温度点后,煤矸石山出现局部缓慢燃烧现象,转化率也进入急速增加阶段,因此将θ2温度点(332.42℃)作为自燃危险区划分的判别条件;煤矸石山自燃危险区面积随风速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风速为1.65 m/s时,其面积达到最大值75.25 m^(2);当煤矸石山坡面覆土厚度为0.5 m、覆土时间为30 d时,其自燃危险区温度下降范围在202~232℃,治理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煤矸石山 自燃危险区 热重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煤自燃火区启封条件的商磋
13
作者 褚恒滨 王振平 +3 位作者 高敏峰 王超 张晓 肖旸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81,共5页
通过煤自然发火全过程实验,对现行《煤矿安全规程》(2022版)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的火区熄灭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实验结论表明,煤着火后,当O_(2)浓度降到5%以下时,煤自燃指标气体... 通过煤自然发火全过程实验,对现行《煤矿安全规程》(2022版)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的火区熄灭条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实验结论表明,煤着火后,当O_(2)浓度降到5%以下时,煤自燃指标气体浓度快速降低,但仍可维持阴燃状态,恢复供氧后很快会复燃,说明在此条件下测定的指标气体不能准确表征煤自燃状态。因此,认为:《煤矿安全规程》(2022版)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的火区熄灭条件,将指标气体的观测限定在“火区内空气中的O_(2)浓度降到5.0%以下”不妥,或者改为“火区内空气达到新鲜空气要求,即O_(2)浓度达到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火 指标气体 O_(2)浓度 火区启封 复燃
下载PDF
煤矸石自燃特征及注浆防灭火技术应用
14
作者 张运增 张福成 +5 位作者 马灵军 李龙 王光雄 许亚优 贺兵兵 常浩杰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62,共8页
保德煤矿排矸场煤矸石发生自燃,严重威胁煤矿生产以及污染大气环境。通过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得到了煤矸石样品在不同氧气氛围下的氧化反应特征。实验表明,氧气浓度与温度的下降可有效减缓煤矸石自燃程度,降低其自然发火可能,从而... 保德煤矿排矸场煤矸石发生自燃,严重威胁煤矿生产以及污染大气环境。通过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得到了煤矸石样品在不同氧气氛围下的氧化反应特征。实验表明,氧气浓度与温度的下降可有效减缓煤矸石自燃程度,降低其自然发火可能,从而为现场防灭火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对煤矸石山火区采用注浆防灭火技术进行治理,工程试验结果表明,孔内浆液扩散半径大于10 m;采用立体注浆灭火方法可有效阻止深部区域漏风,对深部区域降温明显,区内大部分区域温度已降至50℃以下,火区治理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自燃 防灭火 注浆工艺 火区治理
下载PDF
KDZS-1型多功能注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5
作者 彭镜达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9期175-176,179,共3页
注浆系统的设计与选择是煤矿防灭火工作的关键,随着矿井服务年限的增长,矿井采空区逐渐增多,需要更合理的注浆设备对采空区自燃煤层进行防治。大运华盛煤业对原注浆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设计出集运料、搅拌、注浆为一体的KDZS-1型多功能... 注浆系统的设计与选择是煤矿防灭火工作的关键,随着矿井服务年限的增长,矿井采空区逐渐增多,需要更合理的注浆设备对采空区自燃煤层进行防治。大运华盛煤业对原注浆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设计出集运料、搅拌、注浆为一体的KDZS-1型多功能煤矿防灭火注浆系统,并对各煤层的注浆线路和注浆量进行了设计计算,实践结果显示,注浆后的CO浓度大幅下降,有效解决了原系统注浆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对于类似条件下防灭火注浆系统的改造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 防灭火 注浆系统 采空区自燃
下载PDF
高河矿E1302膏体充填开采工作面温度变化分析
16
作者 王凯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7期259-263,共5页
为确保膏体充填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以高河矿E13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试验、模拟分析及现场实测等技术手段,对采面生产期间采空区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下部煤层自然发火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1302工作面在膏体凝固期间会释放... 为确保膏体充填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以高河矿E13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结合试验、模拟分析及现场实测等技术手段,对采面生产期间采空区的温度变化情况以及下部煤层自然发火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1302工作面在膏体凝固期间会释放热量,从而导致了采空区下部煤层及采面内温度增长,而温度增长会增加下部煤层自然发火的危险性,但是膏体充填采空区的遗煤缺乏持续自燃氧化条件,从而降低了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危险性。E1302工作面膏体充填开采期间,采面内及回风口位置CO体积分数均在安全范围内,表明现场采用的膏体充填材料可满足采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充填开采 采空区 厚煤层 自然发火防治
下载PDF
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区域辨识方法
17
作者 高睿 《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砂墩子煤矿N4107综放工作面煤层为自燃煤层,采空区遗煤较多,容易发生自然发火事故。为有效防治该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隐患,科学进行了采空区遗煤自燃“三带”划分,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验证,结合采空区遗煤特征,辨识了采空区遗煤易... 砂墩子煤矿N4107综放工作面煤层为自燃煤层,采空区遗煤较多,容易发生自然发火事故。为有效防治该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隐患,科学进行了采空区遗煤自燃“三带”划分,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验证,结合采空区遗煤特征,辨识了采空区遗煤易自燃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为有效进行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燃煤层 综放工作面 自燃危险区域 辨识 Fluent软件
下载PDF
双山煤矿采煤工作面CO来源及赋存研究
18
作者 高春 杨荣 刘超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2期64-67,共4页
为探究工作面CO的来源及其在煤层中的赋存规律,本文提出了一种兼备道布置与采煤作业、采空区遗煤自燃和漏风工作面煤层CO含量现场测试的方法,结果表明: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和漏风不是导致4118工作面采空区CO浓度异常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为探究工作面CO的来源及其在煤层中的赋存规律,本文提出了一种兼备道布置与采煤作业、采空区遗煤自燃和漏风工作面煤层CO含量现场测试的方法,结果表明: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和漏风不是导致4118工作面采空区CO浓度异常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来源于割煤机作业因摩擦高温氧化产生的CO、揭露煤层的常温氧化产生的CO以及工作面上隅角的凹陷布置。该研究为探究工作面CO来源分析、确保煤矿的高效安全回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采空区 CO来源分析 赋存规律
下载PDF
小甘沟煤矿综放采空区三维流场演化规律及自燃区域判定
19
作者 刘庆林 刘辉 +2 位作者 张玉彬 马彬 柘强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针对放顶煤开采采空区遗煤量大的实际特点,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的方式开展小甘沟煤矿11121综放工作面复杂氧化条件煤体下采空区三维流场演化规律研究及自燃危险区域判定。通过FLUENT模拟不同配风量及压注参数等条件下采空区流场演化... 针对放顶煤开采采空区遗煤量大的实际特点,采用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的方式开展小甘沟煤矿11121综放工作面复杂氧化条件煤体下采空区三维流场演化规律研究及自燃危险区域判定。通过FLUENT模拟不同配风量及压注参数等条件下采空区流场演化规律。结合束管及温度动态监控系统,提出以采空区氧浓度、漏风风速和孔隙率相结合的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划分方法,精准判断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综合判定小甘沟工作面自然发火危险区域,有效提高采空区自燃危险性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开采 厚煤层工作面 数值模拟 孔隙率 采空区自燃“三带”
下载PDF
基于流场模拟的综放面自燃危险区域划分及预测 被引量:55
20
作者 张辛亥 席光 +2 位作者 徐精彩 周金生 张健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1-644,共4页
通过对采空区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采空区渗流速度及氧气体积分数的分布.结合实验测得的煤自燃发火期和自燃临界参数,对采空区“三带”进行划分,并得到了采空区不自燃的工作面最小推进度.该方法计算量比模拟采空区煤自燃全过程少... 通过对采空区渗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到采空区渗流速度及氧气体积分数的分布.结合实验测得的煤自燃发火期和自燃临界参数,对采空区“三带”进行划分,并得到了采空区不自燃的工作面最小推进度.该方法计算量比模拟采空区煤自燃全过程少得多,预测精度却能够满足实际防灭火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自燃 危险区 数值模拟 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