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凤尾蕨属(凤尾蕨科)的孢粉学与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东梅 何蓉蓉 +1 位作者 邢福武 王发国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共19页
对中国凤尾蕨属44个分类群进行孢粉学与叶表皮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属的水平,该属的孢子形态稳定。根据赤道环的有无和脊类纹饰的情况,该属可划分成6种类型。但这与该属的孢子体形态不相关。在属和种的水平,该属的气孔器类型均具有... 对中国凤尾蕨属44个分类群进行孢粉学与叶表皮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属的水平,该属的孢子形态稳定。根据赤道环的有无和脊类纹饰的情况,该属可划分成6种类型。但这与该属的孢子体形态不相关。在属和种的水平,该属的气孔器类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大部分种类以极细胞型和腋下细胞型为主。气孔器密度、面积、长宽比这3个定量特征在属和种的水平上稳定性都较差,因此不具有分类学价值。基本气孔器类型在种间重复性较高,可作为该属稳定的形态特征之一,在属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但不宜作为该属属下的分类学依据。综合两方面的数据,对部分疑似种进行初步的分类学处理,并探讨了易混淆种的分类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属 中国 孢子 叶表皮 分类学
下载PDF
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邢宝龙 冯高 +3 位作者 郭新文 张旭丽 刘支平 郑敏娜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264-266,279,共4页
试验研究了3种杀菌剂10种处理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多.霉威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多.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乳油500倍液浸种2 h+25%... 试验研究了3种杀菌剂10种处理对绿豆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用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嘧菌酯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多.霉威悬浮剂500倍液浸种2 h+25%多.霉威悬浮剂600倍液喷雾、25%戊唑醇乳油500倍液浸种2 h+25%戊唑醇乳油600倍液喷雾,相对防效分别为87.23%,84.85%,82.29%,防治效果较好,是防治绿豆尾孢菌叶斑病较理想的药剂,且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建议生产上配合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尾孢菌叶斑病 杀菌剂 药效试验
下载PDF
紫萁试管苗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红绪 张曙光 +1 位作者 张敏 陈文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7-80,共4页
以紫萁孢子叶小段为接种材料,研究了影响孢子叶小段萌发的培养基组成及影响紫萁原叶体增殖的各项因素、孢子体苗分化的条件和孢子体试管苗的炼苗技术,结果表明:在温度25℃、光照12h·d-1、光照强度2000lx、培养基pH5.8等条件下,较... 以紫萁孢子叶小段为接种材料,研究了影响孢子叶小段萌发的培养基组成及影响紫萁原叶体增殖的各项因素、孢子体苗分化的条件和孢子体试管苗的炼苗技术,结果表明:在温度25℃、光照12h·d-1、光照强度2000lx、培养基pH5.8等条件下,较适合原叶体增殖的培养基是1/2MS+KT5.0mg·L-1+IBA1.0mg·L-1+KH2PO4200mg·L-1+活性炭0.5%。其分化出的孢子体苗的原叶体具有质地疏松、片状体大且肉质厚等性状。在温度20~28℃、湿度90%~100%的荫棚或林下,选择基质椰茸进行炼苗,根系粗壮3条以上、叶3片、叶长3cm以上的幼苗成活率可高达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试管苗 生产技术 培养基 外植体 野生蔬菜
下载PDF
3种蕨类植物的能育叶和孢子元素组成的X射线微区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永良 周云龙 +1 位作者 常崇艳 陈晓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7-670,共4页
用扫描电镜的 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华水韭 (Isoetes sinensis Palmer.)、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Brongn.)和金毛狗蕨 (Cibotium borometz(L.) J.Sm.) 3种中国保护蕨类植物的能育叶和孢子的元素组成 ,结果发现这 3种植... 用扫描电镜的 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测定了中华水韭 (Isoetes sinensis Palmer.)、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Brongn.)和金毛狗蕨 (Cibotium borometz(L.) J.Sm.) 3种中国保护蕨类植物的能育叶和孢子的元素组成 ,结果发现这 3种植物的元素组成均有一定差异 ,水蕨的能育叶中可以测得 Na,Mg,Al,Si,P,S,Cl,K,Ca,Ti,Fe,Cu等 12种元素 ,中华水韭和金毛狗蕨分别为 11种和 10种元素 ;三者的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差异较大 ,但均以 K和 Si为最高 .3种蕨类植物的孢子的组成元素均少于各自种类的能育叶 ;孢子间的元素组成差异也较大 ,但质量分数均以 Si最高 .同时还发现中华水韭的大孢子和小孢子 ,不仅在元素组成上有差异 ,其质量分数也不同 ;而且 ,在同一个大孢子壁的内、外表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能育叶 孢子 X射线微区分析 质量分数 元素组成
下载PDF
紫萁组织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泽宏 何义发 +2 位作者 周吉源 张秋萍 黄剑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紫萁孢子叶小叶整体表面消毒比孢子粉消毒更简便易行,效果也更理想.不加任何激素与附加低浓度激素(低于1.0 mg/L)同样有很高的孢子萌发率,将MS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减半促进孢子萌发,糖浓度在2%-3%范围内较合适,低于2%和高出4%,孢子萌发... 紫萁孢子叶小叶整体表面消毒比孢子粉消毒更简便易行,效果也更理想.不加任何激素与附加低浓度激素(低于1.0 mg/L)同样有很高的孢子萌发率,将MS培养基中无机盐浓度减半促进孢子萌发,糖浓度在2%-3%范围内较合适,低于2%和高出4%,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25℃左右是原叶体增值的适宜温度,无机盐浓度对原叶体增殖无明显影响,培养基中附加少量活性炭和KH2PO4对原叶体增殖和生长有促进作用.6-BA0.5mg/L+NAA0.5mg/L、6-BA1.0mg/L+NAA0.5 mg/L、NAA0.5mg/L+KT 5.0mg/L和NAA1.0mg/L+KT5.0mg/L都能促进原叶体增殖.6-BA 0.5 mg/L+NAA1.0mg/L分化假根的能力最强,可作孢子体生根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萁 无菌培养 孢子粉 孢子叶小叶
下载PDF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晚白垩世火山岩地层的古生物证据 被引量:10
6
作者 沈炎彬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7-33,共7页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半三角附近的火山沉积岩,首次发现孢粉、叶化石,显示出晚白垩世的组合面貌。它们表明菲尔德斯半岛存在两个时代不同的植物层,即晚白垩世半三角植物层及始新世化石山植物层;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活动始自中生代后期... 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半三角附近的火山沉积岩,首次发现孢粉、叶化石,显示出晚白垩世的组合面貌。它们表明菲尔德斯半岛存在两个时代不同的植物层,即晚白垩世半三角植物层及始新世化石山植物层;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活动始自中生代后期,而不是以前认为的侏罗纪,也非第三纪早期。这也是南设得兰群岛首次发现的晚白垩世陆相古生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尔德斯半岛 沉积层 晚白垩世 孢粉 叶化石
下载PDF
玉米大斑病的分离、培养及产孢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姜开梅 范静华 朱有勇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2-274,共3页
对采自云南省宣威市玉米大斑病标样进行分离、培养及产孢,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污染少的单孢分离法。结果表明,该病菌对蔗糖和玉米汁的利用效果较好;燕麦和燕麦桔子汁培养基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为该病原菌的深入研... 对采自云南省宣威市玉米大斑病标样进行分离、培养及产孢,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污染少的单孢分离法。结果表明,该病菌对蔗糖和玉米汁的利用效果较好;燕麦和燕麦桔子汁培养基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产孢。为该病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分离 培养 产孢
下载PDF
肟菌酯与戊唑醇不同配比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秀华 刘丽屏 陈星初 《菌物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185-188,192,共5页
采用孢子萌发法进行了肟菌酯与戊唑醇不同配比组合在室温条件下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2种药剂不同配比组合浓度的提高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以质量浓度为16.2mg/L效果最好。肟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0.5∶1时的共... 采用孢子萌发法进行了肟菌酯与戊唑醇不同配比组合在室温条件下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随着2种药剂不同配比组合浓度的提高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以质量浓度为16.2mg/L效果最好。肟菌酯与戊唑醇配比为0.5∶1时的共毒系数为127.62,增效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黑斑病 孢子萌发 共毒系数 毒力测定
下载PDF
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 被引量:16
9
作者 董向丽 高月娥 +4 位作者 李保华 雍道敬 王彩霞 李桂舫 李宝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9-487,共9页
【目的】褐斑病是中国苹果叶部的重要病害,主要导致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研究旨在明确褐斑病的周年发生动态,确定病害的关键防治时期,为病害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和2010年3—7月份,每隔15 d自山东莱阳和青岛两地的苹... 【目的】褐斑病是中国苹果叶部的重要病害,主要导致苹果树早期大量落叶。研究旨在明确褐斑病的周年发生动态,确定病害的关键防治时期,为病害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和2010年3—7月份,每隔15 d自山东莱阳和青岛两地的苹果园内定期采集落地病叶,随机挑取病叶正面的子实体,镜检已形成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的子实体,依据拟分生孢子盘和子囊盘在子实体中所占百分率,分析越冬病菌的发育动态。2008—2010年6—10月份,在山东莱阳和青岛的果园内,每隔15 d定树定枝系统调查同一批枝条上所有叶片的发病率和落叶率,将系统调查数据拟合逻辑斯蒂模型,获得能描述褐斑病发病动态的模型参数。2010和2012年9—11月份,每隔10 d从苹果树上随机摘取具有典型症状的苹果褐斑病叶,切取分生孢子盘,镜检分生孢子盘上小型孢子和分生孢子各占的比率,根据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的相对比率的变化,分析褐斑病菌的发育动态。【结果】苹果褐斑病菌在越冬病叶上能产生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两种类型的孢子。拟分生孢子于3月初至6月底形成,高峰期出现在5月中旬。自苹果树萌芽期开始,拟分生孢子就可以随雨水溅散传播,侵染树体下部叶片。拟分生孢子侵染的叶片,大部分于6月底之前脱落,对褐斑病后期流行作用不大。子囊孢子于5月中旬至6月底成熟,可以随气流传播侵染树体上部叶片,是导致苹果褐斑病后期流行的主要初侵染菌源。子囊孢子侵染的叶片自7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初侵染形成的病叶率低于2%。7月份,初侵染病斑大量产孢,并进行再侵染,病原菌不断积累,7月底病叶率可增长至5%左右。8月份,初侵染病斑和再侵染病斑大量发病,并产孢侵染,导致病叶率迅速增加。8月下旬褐斑病发病达高峰期,12 d后形成落叶高峰。6—9月份苹果褐斑病的累积病叶率和累积落叶率随时间的变化动态可用逻辑斯蒂模型描述。进入9月份,褐斑病菌开始产生小型孢子(性孢子),小型孢子在分生孢子盘上所占比率呈直线增长。10月份褐斑病菌逐渐停止产生分生孢子,进入越冬预备期。【结论】苹果褐斑病在山东半岛中部的周年流行动态可划分为4个阶段:自苹果萌芽至6月底为褐斑病菌的初侵染期。其中5月下旬到6月底是子囊孢子的初侵染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1个关键时期。7月份为褐斑病的指数增长期,也是全年防治褐斑病的第2个关键时期。8—9月份是褐斑病的逻辑斯蒂增长期,也是褐斑病的盛发期。10月份褐斑病菌进入越冬预备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褐斑病 子囊孢子侵染期 指数增长期 逻辑斯蒂期 性孢子发育期
下载PDF
避雨栽培对葡萄霜霉病发生的影响与葡萄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邓维萍 杨敏 +4 位作者 何霞红 李沛 王海宁 朱书生 杜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2,共7页
系统比较了云南省石林县(‘红地球’)和弥勒县(‘水晶葡萄’)葡萄园采用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对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Berk.&Curtis)Berl.&de Toni.的防治效果,监测了田间葡萄园内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霜霉病的... 系统比较了云南省石林县(‘红地球’)和弥勒县(‘水晶葡萄’)葡萄园采用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对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viticola(Berk.&Curtis)Berl.&de Toni.的防治效果,监测了田间葡萄园内避雨栽培和露天栽培处理中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植株冠层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并结合适宜葡萄霜霉病病害循环的温度、相对湿度、叶面持露时间及田间葡萄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避雨栽培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的气象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避雨处理可有效控制葡萄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石林县和弥勒县两地葡萄园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7.84%和66.29%。弥勒县‘水晶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较强,霜霉病发生较轻,但在避雨栽培条件下霜霉病的病情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冠层微气象因子变化分析表明,避雨栽培可以减少决定霜霉病菌能否成功侵染的叶面水膜持续时间,创造不适宜霜霉病菌萌发和侵入的条件,还可以显著减低棚内植株冠层适宜孢子囊产生的相对湿度的持续时间,减少霜霉病菌的侵染菌量,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霜霉病的发生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霜霉病菌 孢子侵染 潜育期 病斑扩展 孢子囊产生 叶面持露时间
下载PDF
人参茎叶总皂苷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活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鹤 宋述尧 +2 位作者 许永华 卢宝慧 张连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7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为人参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洋葱球茎内表皮膜法研究人参茎叶总皂苷对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法研究其对白粉病菌的温室防效。结果:人参茎叶总皂苷对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_(50)为5.74 mg·mL^(-... 目的:为人参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洋葱球茎内表皮膜法研究人参茎叶总皂苷对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法研究其对白粉病菌的温室防效。结果:人参茎叶总皂苷对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_(50)为5.74 mg·mL^(-1);温室防效的EC_(50)为23.51 mg·mL^(-1)。结论:人参茎叶总皂苷可抑制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温室防效良好,可进一步研发为中药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茎叶总皂苷 白粉病菌 孢子萌发 防治效果 杀菌剂
下载PDF
白芷斑枯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艳 叶华智 严吉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1007-1011,共5页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 首次较系统地研究白芷斑枯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5~7;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能够很好的生长和产孢;对碳源的利用以双糖最佳,对氮源的利用以无机氨态氮最好;光照对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在无菌水中的萌发率极低,加入糖分或寄主汁液可显著提高孢子的萌发率;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93%以上孢子才能萌发,以RH100%+水中孢子萌发率最高;pH5~7最有利于孢子萌发。在最适条件下,病菌孢子8 h开始萌发,24 h萌发率达到90%以上。光照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无显著影响。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芷斑枯病 白芷壳针孢 菌丝生长和产孢 孢子萌发
下载PDF
云南省玉米灰斑病菌孢子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灿华 罗雁新 +3 位作者 沙本才 吴毅歆 毛自朝 何月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6,共6页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 为探明玉米灰斑病在云南省发病较重的原因,该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人工喷雾接种玉米灰斑病菌,研究玉米灰斑病潜育期、病斑产孢、孢子飞散以及菌龄、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在感病品种会单4号上的潜育期为12~13d;病斑产孢量随显症天数的增加呈单峰曲线,显症后24~27d病斑产孢量达到最大值;玉米灰斑病菌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风或雨有助于孢子的飞散与传播;菌龄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随菌龄的增长,孢子萌发率降低;在10~30℃时,分生孢子均能萌发,但以22℃最适,35℃以上或4℃时均不能萌发;水滴有利于孢子萌发,光照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灰斑病 潜育期 病斑产孢 孢子飞散 萌发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牡丹链格孢菌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文忠 张晓翔 刘淑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孢子活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16~28℃较适宜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量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其中28℃最适合菌丝的生长。4~28℃时...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孢子活力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的生长受温度条件影响较大,16~28℃较适宜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量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其中28℃最适合菌丝的生长。4~28℃时,病菌孢子的萌发率与温度、时间呈正相关,最适宜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8℃。温度对牡丹链格孢菌的孢子活力有明显影响,4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孢子活力明显下降,60℃以上时孢子失去活力。说明温度对牡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孢子活力均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链格孢菌叶斑病 温度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孢子活力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滁菊黑斑病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汤士勇 贾丹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8-61,共4页
为了筛选防治滁菊黑斑病的有效化学药剂,在室内对滁菊黑斑病病原分别进行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异菌脲、丙环唑、氟硅唑抑制孢子萌发的EC 50<1μg/mL,效应较强,其中丙环唑EC 50最小(0.673μg/mL),效应最强;百菌清、... 为了筛选防治滁菊黑斑病的有效化学药剂,在室内对滁菊黑斑病病原分别进行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异菌脲、丙环唑、氟硅唑抑制孢子萌发的EC 50<1μg/mL,效应较强,其中丙环唑EC 50最小(0.673μg/mL),效应最强;百菌清、异菌脲、多菌灵、氟硅唑抑制菌丝生长的EC 50<1μg/mL,效应较强,其中氟硅唑EC 50最小(0.046μg/mL),效应最强。异菌脲、氟硅唑两种药剂应该作为下一步田间防效试验的优先选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黑斑病 杀菌剂 孢子萌发 菌丝生长
下载PDF
钙调素拮抗剂及钙螯合剂对玉米大斑病病原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志强 程增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共5页
以田间玉米植株上自然生长的、在人工模拟条件下保存近一年的玉米大斑病病原孢子为试材.用改良Czapek液为基本培养基.对钙调素与大斑病病原孢子萌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钙、钙调素拮执剂和钙螯合剂时.有近30%的孢子能很好... 以田间玉米植株上自然生长的、在人工模拟条件下保存近一年的玉米大斑病病原孢子为试材.用改良Czapek液为基本培养基.对钙调素与大斑病病原孢子萌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钙、钙调素拮执剂和钙螯合剂时.有近30%的孢子能很好萌发.经拮抗剂和螯合剂处理后.孢子的萌发因药物的种类或浓度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因药物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外加3mmolCa^(2+)后.除个别外、基本上都能恢复到与对照相似的程度.说明药物对孢子萌发的影响不是由于孢子受损所致.试验结果初步提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时需钙.也说明此过程还可能与钙调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调素 拮抗剂 玉米 大斑病 孢子
下载PDF
不同消毒剂对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和黑斑病菌分生孢子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云花 简元才 Paul Scholze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6期317-320,共4页
开展了70%酒精、50%酒精、35%酒精、Meliseptol和Soft-man5种消毒剂或化学试剂对甘蓝根肿病和黑斑病病原菌的灭菌效果的研究,以蒸馏水为对照。用休眠孢子死亡率和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衡量根肿病和黑斑病病原菌的活性。结果表明5种试剂对... 开展了70%酒精、50%酒精、35%酒精、Meliseptol和Soft-man5种消毒剂或化学试剂对甘蓝根肿病和黑斑病病原菌的灭菌效果的研究,以蒸馏水为对照。用休眠孢子死亡率和分生孢子萌发率分别衡量根肿病和黑斑病病原菌的活性。结果表明5种试剂对两种病原菌的处理效果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死亡率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分别为Meliseptol(94.3%)>Softa-man(91.3%)>70%酒精(65.2%)>35%酒精(53.3%)>50%酒精(50.5%)>蒸馏水(对照)(26.6%),对休眠孢子的致死率以Meliseptol和Softa-man最高,其次是70%酒精,35%酒精和50%酒精相对较低;黑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率从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蒸馏水(对照)(28.3%)>35%酒精(22.8%)>50%酒精(22.2%)>70%酒精(9.9%)>Softa-man(7.6%)>Meliseptol(0.7%),可以看出Meliseptol、Softa-man和70%酒精对黑斑病菌分生孢子致死程度较高,35%酒精和50%酒精相对较低。说明Meliseptol和Softa-man对两种病原菌具有很强的灭菌效果,是理想的消毒剂;70%酒精也具有较强的灭菌能力,但不彻底;50%酒精和35%酒精则基本不能作为消毒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肿病 休眠孢子 黑斑病 分生孢子 消毒剂
下载PDF
适合Pilidium lythri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桂军 郭巍 +3 位作者 毕扬 杨宝东 张伟 宗召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4,共6页
由Pilidium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是在草莓Fragaria×ananassa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病原菌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慢,产孢量低。为了探讨不同培养基对P.lythri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筛选适合该病原菌菌丝生... 由Pilidium lythri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是在草莓Fragaria×ananassa上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病原菌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慢,产孢量低。为了探讨不同培养基对P.lythri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筛选适合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大量产孢的培养基,本文比较了10种培养基对P.lythri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SPDA(添加1.2%草莓果汁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可以促进P.lythri菌丝生长;CA(胡萝卜琼脂)培养基、V8培养基和TPDA(胰蛋白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则可以促进P.lythri大量产生分生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褐色叶斑病 Pilidium lythri 培养基 菌丝生长 产孢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纯化菌种保存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曹远银 于基成 +1 位作者 刘秋 魏松红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利用经初选确定的5种具有较好保鲜能力的配方,采用离体叶段滤纸保存法、离体叶段琼脂保存法和试管苗保存法对小麦白粉病菌纯化菌系保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麦幼苗第一叶叶段保鲜效果最好的配方是沈保6号,当使用40~60μg/mL ... 利用经初选确定的5种具有较好保鲜能力的配方,采用离体叶段滤纸保存法、离体叶段琼脂保存法和试管苗保存法对小麦白粉病菌纯化菌系保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麦幼苗第一叶叶段保鲜效果最好的配方是沈保6号,当使用40~60μg/mL 最适浓度时,第25天叶段绿色仍可达到90%以上。保存菌种的最适环境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4℃冰箱中,以离体叶片沈保6号琼脂保存和离体叶沈保6号浸润滤纸保存效果最佳,在第40天叶片绿色仍分别达到78.0%和68.0%,孢子萌发率可达26.7%和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菌 离体叶段培养 保存方法 菌种 纯化 离体叶片 保存效果 孢子萌发率 保存法 保鲜能力
原文传递
7种绿叶挥发物对黄曲霉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梁海燕 王国昌 +2 位作者 郎剑锋 原庆霞 孙玉凤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研究7种绿叶挥发物对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的抑制作用,为开发黄曲霉杀菌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Z)-3-己烯醛、(Z)-3-己烯醇、(E)-2-己烯-1-醇、(E)-2-己烯乙酸酯、(Z)-3-己烯乙酸酯、(Z)-3-己烯丁酸酯7种挥发物在5、10、25... 目的研究7种绿叶挥发物对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的抑制作用,为开发黄曲霉杀菌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Z)-3-己烯醛、(Z)-3-己烯醇、(E)-2-己烯-1-醇、(E)-2-己烯乙酸酯、(Z)-3-己烯乙酸酯、(Z)-3-己烯丁酸酯7种挥发物在5、10、25、50μl加入量时对黄曲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在4种加入量时7种绿叶挥发物均对黄曲霉的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除5μl加入量的(Z)-3-己烯乙酸酯,其他试验条件下挥发物对孢子萌发率均有抑制作用(P<0.05)。(E)-2-己烯醛在4个加入量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到100%。结论该7种绿叶挥发物均对黄曲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最强的为(E)-2-己烯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绿叶挥发物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