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ercise Fatigue Monitoring Based on R-Peak Detection Using UNET-TCN
1
作者 Xinhua Su Xuxuan Wang Xinxin Ma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24年第4期337-345,共9页
Moderate exercise contributes to health, but excessive exercise may lead to physicalinjury or even endanger life. It is pressing for a device that can detect the intensity of exercise.Therefore, in order to enable rea... Moderate exercise contributes to health, but excessive exercise may lead to physicalinjury or even endanger life. It is pressing for a device that can detect the intensity of exercise.Therefore, in order to enable real-time detection of exercise intensity and mitigate the risks of harmfrom excessive exercise, a exercise intensi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from electrocardiogram (ECG) signal and linear features from phonocardiogram (PCG)signal is proposed. The main contributions include: First, accurate analysis of HRV is crucial forsubsequent exercise intensity detection. To enhance HRV analysis, we propose an R-peak detectorbased on encoder-decoder and 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 Experimental results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R-peak detector achieves an F1 score exceeding 0.99 on real high-intensity exercise ECG datasets. Second, an exercise fatigu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multi-signal feature fusion is proposed. Initially, utilizing the proposed R-peak detector for HRV extractionin exercise intensity detection,which outperforms traditional algorithms, with the system achieving a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of 0.933 sensitivity, 0.802 specificity, and 0.960 accuracy. To further improve the system, we combine HRV with the linear features of PCG. Our exercise intensitydetection system achieves 90.2% specificity, 96.7% recall, and 98.1% accuracy in five-fold cross-vali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phonocardiogram(PCG) Unet temporal convolutionalnetwork(TCN) machine learning exercise intensity
下载PDF
Acute Response of Heart Rate of Pregnant Women to Aerobic Dance Exercise
2
作者 Jovita A. Daniel Sandra C. Okoli +2 位作者 Edith I. Mbakwe Anthonia A. Udoaku Emily A. Nzeribe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1年第10期117-123,共7页
This was a Pre-test/Post-test research designed to study the acute heart rate response of pregnant women to aerobic dance exercise. Twenty four (24) pregnant women with no complication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HR ... This was a Pre-test/Post-test research designed to study the acute heart rate response of pregnant women to aerobic dance exercise. Twenty four (24) pregnant women with no complications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H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30 minutes exercise [7.292, P = 0.004 (P < 0.05)] and the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gain after 30 minutes rest, post exercise [10.00, P = 0.0001 (P < 0.05)]. The heart rate normalised after 30 minutes rest, showing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pre-exercise value [2.708, P = 0.517 (P > 0.05)]. Moderate intensity Aerobic Dance Exercise may not precipitate adverse acute cardiorespiratory response in pregnant women with no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bic Dance heart rate exercise PREGNANCY
下载PDF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for health benefits and care of cardiac diseases——The key to an efficient exercise protocol 被引量:10
3
作者 Shigenori Ito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9年第7期171-188,共18页
Aerobic capacity, which is expressed as peak oxygen consumption (VO2peak), is well-known to b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This is true even for people with various co... Aerobic capacity, which is expressed as peak oxygen consumption (VO2peak), is well-known to be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prognosis. This is true even for people with various coronary risk factor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lthough exercise training is the best method to improve VO2peak, the guidelines of most academic societies recommend 150 or 75 min of moderate- or 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ies, respectively, every week to gain health benefits. For general health and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efficient exercise protocol with short exercise sessions. Given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numerous HIIT protocols,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aerobic HIIT and anaerobic HIIT [usually called sprint interval training (SIT)], professionals in health-related fields, including primary physicians and cardiologists, may find it confusing when trying to select an appropriate protocol for their patient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classifications of aerobic HIIT and SIT, and their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effects, target subjects, adaptability, working mechanisms, and safety. Understanding the HIIT protocols and adopting the correct type for each subject would lead to better improvements in VO2peak with higher adherence and less ris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exercise TRAIN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hronic heart failure Prevention LIFESTYLE Health Peak O2 consumption AEROBIC capacity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Heart Rate Changes of Elite Sprinters during Speed Training
4
作者 Yu Xing Jun Zhang +2 位作者 Hongmei Sun Hao Yu Zhaohui Wang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2021年第2期44-55,共12页
Objective:To infer the training loa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rt rate changes of elite sprinters during maximum intensity training.Methods:Different training load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unning ... Objective:To infer the training load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rt rate changes of elite sprinters during maximum intensity training.Methods:Different training load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running distances.Multi-person running in the same group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heart rate data of elite sprinters during speed training.Results:the heart rate level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xercise load.During the maximum intensity exercise,the heart rate generally increased for about 12 s after the race,which was about 110%of the end-point heart rate.Compared with the low load group(60m),the heart rate of the high load group(100m)continued to rise,but the maximum heart rate level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ow load group.The exercise intensity and heart rate change rate of the low load group are greater,the work done by the high load group is more,and the envelope area of the heart rate curve is larger.During intermittent training,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rolling the interval between groups,the heart rate curve envelope area of the low load group is small,the physical recovery is good,the parameter consistency of each group is good,the heart rate curve envelope area of the high load group is large,and the heart rate response decreases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energy consumption exercise heart rate exercise intensity
下载PDF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心脏自主神经调控能力的性别差异
5
作者 孟召峰 钱永东 张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37-344,共8页
为了研究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心脏自主神经调控能力的性别特征,对20名健康年轻男性和19名健康年轻女性60%[V(O_(2))_(max)]运动强度30 min跑台的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50~60 min、运动后次日晨的心率变异性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 为了研究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心脏自主神经调控能力的性别特征,对20名健康年轻男性和19名健康年轻女性60%[V(O_(2))_(max)]运动强度30 min跑台的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50~60 min、运动后次日晨的心率变异性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运动前安静状态,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高频功率、标准化高频功率女性均高于男性(P<0.05),低频高频比值女性低于男性(P<0.05).2)运动过程中,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低于运动前(P<0.05),处于低水平且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3)运动后50~60 min的总功率和高频功率仍低于运动前(P<0.05),低频高频比值仍高于运动前(P<0.001);运动后次日晨心率变异性与运动前无差异;运动后50~60 min女性的高频功率高于男性(P<0.05),低频高频比值低于男性(P<0.05);次日晨女性的总功率、高频功率高于男性(P<0.05),低频高频比值低于男性(P<0.001).结论:安静状态心脏自主神经整体张力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女性存在迷走神经优势;一次中等强度30 min有氧运动可导致健康年轻男女心脏自主神经张力显著抑制,运动后50~60 min不能恢复,运动后24 h可完全恢复,其中,交感神经恢复快于迷走神经,迷走神经的恢复女性快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自主神经系统 心率变异性 性别特征
下载PDF
太空锻炼区人机界面色彩环境舒适度设计研究
6
作者 毛建赟 姚湘 +2 位作者 霍世宇 许活鹏 王美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106,共11页
目的研究载人航天器锻炼区在不同色彩环境下对运动锻炼的色彩环境舒适度、运动欲望及心率上升率的影响。方法36名受试者分为头低位组(实验组)和立位组(对照组),实验要求被试者进行主观问卷评价,同时采集实验中的客观数据。对主观评价结... 目的研究载人航天器锻炼区在不同色彩环境下对运动锻炼的色彩环境舒适度、运动欲望及心率上升率的影响。方法36名受试者分为头低位组(实验组)和立位组(对照组),实验要求被试者进行主观问卷评价,同时采集实验中的客观数据。对主观评价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对心率信号进行心率上升率换算,分析不同色彩下主观评价和心率数据的差异。最后以航天器锻炼区的色彩搭配为例进行设计验证。结果主观评价显示,不同颜色对心理状态都有显著性差异;在色彩环境舒适度上,通过研究冷暖色调对运动色彩环境舒适度均值的影响后发现,无色彩环境相对于其他颜色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在运动欲望上,通过分析色彩的冷暖色调对运动欲望均值的影响发现,暖色环境相对于冷色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客观数据显示,不同色彩下心率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而不同色彩环境下心率上升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状态下心率上升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在狭小、密闭的锻炼空间中,暖色环境相比冷色环境和无色彩环境更容易影响人的运动欲望,其中黄色环境表现较为明显,而相比有色彩环境下,在无色彩环境下的运动则更为舒适。最后依据实验结论开展设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运动色彩环境舒适度 运动欲望 心率上升率
下载PDF
年轻态势下的体感游戏运动效果及强度研究
7
作者 陈晨 冯钰明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究年轻化模式下的体感游戏对于青少年人群运动的心率影响和运动强度研究,探究体感游戏模式下的运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0名12~22周岁,BMI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受试者参与完成A组体感游戏《健身环大冒险》及B组体感游戏《Just ... 目的:探究年轻化模式下的体感游戏对于青少年人群运动的心率影响和运动强度研究,探究体感游戏模式下的运动效果。方法:本研究共招募20名12~22周岁,BMI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的受试者参与完成A组体感游戏《健身环大冒险》及B组体感游戏《Just Dance》,运用Mac1200心电监护仪检测各项心率数据,包括静息心率、最大心率、游戏平均心率,并参照运动强度划分区域来检测两项体感游戏的运动强度效果,以及对比强少年男女组别在参与体感游戏下的运动差异。结果:A组游戏中男女组别的精息心率、最大心率、游戏平均心率,游戏最大心率的p值分别为0.592、0.545、0.982、0.601,均无显著差异;B组实验中男女组别的精息心率、最大心率、游戏平均心率,游戏最大心率的p值分别为0.985、0.908、0.018、0.006,其中游戏平均心率和游戏最大心率具备显著差异。从运动强度来看A组B组男女运动强度均处在50%~69%的中等强度区域。结论:A、B组体感游戏可以提供中等强度的运动效果,从游戏平均心率和游戏最大心率来看,B组舞蹈类游戏强少年男女呈现显著差异,从游戏心率均值数据来看,体感游戏可以达到一定的运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感游戏 心率 运动效果 运动强度
下载PDF
Selection of Suitable Maximum-heart-rate Formulas for Use with Karvonen Formula to Calculate Exercise Intensity 被引量:1
8
作者 Jinhua She Hitoshi Nakamura +2 位作者 Koji Makino Yasuhiro Ohyama Hiroshi Hashimot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 EI CSCD 2015年第1期62-69,共8页
The Karvonen formula, which is widely used to estimate exercise intensity, contains maximum heart rate, H Rmax, as a variable. This study employed pedaling experiments to assess which of the proposed formulas for calc... The Karvonen formula, which is widely used to estimate exercise intensity, contains maximum heart rate, H Rmax, as a variable. This study employed pedaling experiments to assess which of the proposed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H Rmaxwas the most suitable for use with the Karvonen formula. First, two kinds of experiments involving an ergometer were performed: an all-in-one-day experiment that tested eight pedaling loads in one day, and a one-load-per-day experiment that tested one load per day for eight days.A comparison of the data on 7 subjects showed that the all-in-one-day type of experiment was better for assessing H Rmaxformulas,at least for the load levels tested in our experiment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on 47 subjects showed two of the H Rmaxformulas to be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Karvonen formula to estimate exercise intensity for males in their 20 s. In addition,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person having the greatest impact on exercise intensity wer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g CR10 scale Karvonen formula exercise intensity maximum heart rate PEDAL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原文传递
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反应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胡辉 戴海伦 +1 位作者 钱永东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1-209,共9页
目的:比较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一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反应特征。方法:17名有训练健康男性和20名无训练健康男性采用60%VO_(2max)强度进行30 min跑台运动,测试运动前安静状态(PRE)、运动中(EX)、运动后50~60 min... 目的:比较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及其对一次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反应特征。方法:17名有训练健康男性和20名无训练健康男性采用60%VO_(2max)强度进行30 min跑台运动,测试运动前安静状态(PRE)、运动中(EX)、运动后50~60 min(POST1)和次日晨(POST2)的心率变异性(HRV),比较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安静状态、运动状态和运动后恢复期的HRV差异以及有训练者和无训练者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HRV变化特征。结果:(1)安静状态训练者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大于50 ms的数量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均高于无训练者(P<0.05),而低频高频比值(LF/HF)两者无显著差异;运动中训练者的RMSSD、HF、LF高于无训练者(P<0.05),LF/HF两者无差异;运动后50~60 min训练者相邻RR间期标准差(SDNN)、RMSSD、PNN50、TP、HF、LF高于无训练者(P<0.05),LF/HF两者无差异;运动后次日晨训练者SDNN、RMSSD、PNN50、TP、HF、LF高于无训练者(P<0.05),LF/HF两者无差异。(2)运动中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SDNN、RMSSD、PNN50、TP、HF、LF低于运动前(P<0.01);运动后50~60 min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SDNN、RMSSD、TP、HF、LF、LF/HF均高于运动中(P<0.01),但训练者的RMSSD、HF仍低于运动前(P<0.05),LF/HF高于运动前(P<0.001),而未训练者的SDNN、RMSSD、TP、HF、LF仍低于运动前(P<0.05),LF/HF高于运动前(P<0.001);运动后次日晨训练者和无训练者的RMSSD、TP、HF、LF、LF/HF与运动前无差异,SDNN高于运动前(P<0.05)。结论:长期有氧运动可能有助于改善年轻男性安静状态以及运动和恢复期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活性,但对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平衡无明显影响。一次60%VO_(2max)强度30 min有氧运动可导致年轻男性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显著抑制,恢复期可再激活;从其具体恢复过程来看,交感神经恢复快于迷走神经,训练者恢复快于无训练者,50~60 min不足以完全恢复(主要是迷走神经),而24小时可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心率变异性 安静状态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运动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效果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晓琳 李燕春 +8 位作者 包大鹏 梅涛 周多奇 乌云格日勒 聂晶 夏小慧 张之豪 顾壮壮 何子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5-517,共13页
目的:安静心率、运动中心率的增加以及运动后心率恢复是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是运动健身中最常用的监控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个体差异的表型和遗传因素,构... 目的:安静心率、运动中心率的增加以及运动后心率恢复是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是运动健身中最常用的监控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个体差异的表型和遗传因素,构建运动心率改善效果预测模型,为个体化运动健身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40名身体活动不足健康成年人完成12周HIIT,提取血液白细胞DNA进行全基因组解析,通过包括520多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影响运动心率改善效果的遗传标记,构建运动心率改善效果分子标记预测模型;计算权重后的多基因预测评分(polygenic predictor score,PPS),联合表型和遗传指标通过线性逐步回归构建运动心率改善效果预测模型。结果:(1)12周HIIT后,定量负荷运动心率显著下降(P<0.05),但效果存在个体差异,27%的受试者未有效降低运动心率(ΔHR≥0);(2)表型指标中初始运动心率、性别和年龄是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的预测因子,可解释24.5%的效果差异;(3)基于GWAS筛选出12个效果相关SNPs(P<1×10^(-5)),去除冗余,由其中10个SNPs构建的分子标记预测模型可解释训练效果差异的37.7%,单个SNP的解释度在1.2%~8.1%;PPS高于11.45分时,HIIT对运动心率降低完全无效(ΔHR≥0),当PPS低于-7.728分时,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最好(ES<-0.8)。(4)联合表型和遗传指标构建的综合预测模型中,PPS、初始运动心率、性别和年龄是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的预测因子,可在62.5%的程度上共同解释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个体差异。结论:多基因预测评分、初始运动心率、性别和年龄可有效预测HIIT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效果个体差异。受试者的PPS高于11.45分时无训练效果,低于-7.728分时效果最佳。基于遗传和表型因素构建的运动心率改善效果预测模型将为制定效益最大化的个体化运动健身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运动心率 高强度间歇运动 多基因预测评分
下载PDF
体育新课标要求心率达到140~160次/min,依据充分吗?——对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运动强度要求的辨正
11
作者 熊文 《体育科研》 2023年第5期1-12,58,共13页
普通高中、义务教育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先后提出每节体育课(所有)学生平均心率要达到140~160次/min的强度要求,有关文献随之提出诸多“依据”,然其并未平息理论和实践中的疑虑。基于此,对这些依据予以剖析和辨明,并对体育课运... 普通高中、义务教育新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先后提出每节体育课(所有)学生平均心率要达到140~160次/min的强度要求,有关文献随之提出诸多“依据”,然其并未平息理论和实践中的疑虑。基于此,对这些依据予以剖析和辨明,并对体育课运动强度的运用、标准研制等议题予以反思。其中的问题也表明,当下理论和实践中对运动强度这一运动训练学核心概念的认识还存在缺失和误区,故有关探讨、论点也是对运动强度及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修正和补充。认为:相关依据存在引用不当(如片面引用、更改原文)、推算错误、出处不明、研究设计有误,及逻辑、学理偏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指向相关强度的取值及特定“中高强度”的价值、作用,涉及运动的适宜心率强度、国内外体育课的心率要求、特定“中高强度”对身心健康(含体能或身体素质)发展及核心素养形成的作用等主题,包括在实证或引证中误将特定“中高强度”(含高强度间歇训练)作为多项体能或身体素质发展的要素。提出:①需明确(中高)心率强度在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中的定位。心率强度属于内部-生理强度,区别于外部-专项化强度,并非外在体技能发展的因果性要素或直接-敏感指标;中高强度主要指向心肺耐力(或心肺适能),应与体育教学、体能发展、运动项目开展、德育等价值目标保持合理张力。②难以且不宜对每(整)节体育课研制或提出统一的强度标准,但可基于心肺耐力等锻炼效应提出适当的中高强度时间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强度 中高强度 体育课 心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高强度间歇训练 运动训练学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康复处方在冠心病PCI术后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俏萍 李丽萍 钟玉娥 《全科护理》 2023年第18期2543-25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康复处方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老年病人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冠心病PCI术后老年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观察组40例给予高强度间歇有...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康复处方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老年病人心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80例冠心病PCI术后老年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观察组40例给予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观察两组病人心功能、运动耐量及不适症状。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较对照组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运动持续时间(ED)、无氧阈(AT)、峰值摄氧量(VO_(2)peak)水平较对照组高,6 min步行试验(6MWT)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病人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可通过高强度和间歇有氧运动反复交替刺激心肌细胞收缩,以提高老年冠心病PCI术后病人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缓解躯体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运动强度 冠心病 有氧运动 运动耐量
下载PDF
寒冷地区体育馆不同运动强度下的人体热舒适实验研究
13
作者 于越 杜晓辉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3年第5期103-111,共9页
运动人体的热感觉会受到地区、气候、运动状态、代谢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按照代谢率将运动强度分为低、中、高三级,并对应具体运动类型。选取寒冷地区北京市某高校体育馆进行实验,过程中监测环境参数并记录受试者的生理参数、主观感觉... 运动人体的热感觉会受到地区、气候、运动状态、代谢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按照代谢率将运动强度分为低、中、高三级,并对应具体运动类型。选取寒冷地区北京市某高校体育馆进行实验,过程中监测环境参数并记录受试者的生理参数、主观感觉。分析不同运动强度下的人体热感知特点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运动强度升高,运动人体的皮肤温度降低,心率和代谢率升高,热感觉更强烈,适应运动状态需要的时间更长。低强度运动下热感觉主要受环境温度和皮肤温度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热感觉和热环境参数的回归模型,根据模型看出,低强度运动热感觉受环境参数影响较大,影响因子分别达到了0.557、0.840和0.419,中高强度运动热感觉受湿度影响较小,影响因子不超过0.1,建议实测场馆在运行不同运动强度的项目时进行分区域精细化调控。比较被试者实测热感觉与PMV值,发现代谢率越高的运动,二者偏差越大。比较男女性受试者的主观投票,发现男性受试者的热感觉和热舒适投票值的变化范围大于女性,男性更容易感觉到“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热舒适 热环境 生理指标 运动强度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Apple、Coros、Mi对急性运动心率信号监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对比研究
14
作者 龚铭漪 张义万 黄志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12期281-28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三款运动手环对急性运动心率信号监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科学训练以及大众健身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名被试者,随机分成高强度间歇运动一组(HIIT1,15人)、高强度间歇运动二组(HIIT2,15人)、一分钟原地高抬腿跑组(LR,1... 目的:通过分析对比三款运动手环对急性运动心率信号监测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科学训练以及大众健身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名被试者,随机分成高强度间歇运动一组(HIIT1,15人)、高强度间歇运动二组(HIIT2,15人)、一分钟原地高抬腿跑组(LR,10人)共三组,同时佩带三款运动手环(同款两块,左右各一块)与Polar心率带。左右手同款手环监测对比的稳定性,三款运动手环与“金标准”Polar对比得手环监测可靠性。研究结果:稳定性结果显示,Apple1与Apple2、Coros1与Coros2、Mi1与Mi 2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0.817、0.804,均P<0.01;可靠性结果显示,Ploar与Apple、Coros、Mi相关系数分别为0.941、0.754、0.762,均P<0.01。研究结论:在高强度间歇运动中三款运动手环稳定性为Apple>Coros>Mi,可靠性为Apple>Mi>Coros。其中,Coros整体低估心率,Mi在心率陡变时波动较大,因此,对急性心率的监控首选Apple,其次为Coros、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手环 急性运动 心率监测 稳定性 可靠性
下载PDF
大强度间歇训练与一般有氧训练对男子皮艇运动员神经-免疫应答特征的比较
15
作者 王玉新 施田佳媛 《体育科研》 2023年第5期78-84,共7页
目的:比较大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一般有氧训练(AT)2种训练方法的神经-免疫应答特征差异。方法:以8名一线男子皮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HIIT和AT各进行2周训练,每周9节训练课,训练量基本保持一致;对两种训练方法前、后的测定指标进行比较... 目的:比较大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一般有氧训练(AT)2种训练方法的神经-免疫应答特征差异。方法:以8名一线男子皮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HIIT和AT各进行2周训练,每周9节训练课,训练量基本保持一致;对两种训练方法前、后的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别在HIIT和AT前、后次日晨6:30安静状态下进行仰卧位短时程5 min心率变异性测试,并在测试结束即刻空腹安静状态下取肘静脉血,用于测量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浆儿茶酚胺。结果:2周训练后,AT组和HIIT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间期的差值标准差(SDSD)和频域指标总功率(TP)、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均有不同幅度变化,但均无统计学意义,且AT组和HIIT组间无交互效应;AT组T%、CD8^(+)%和HIIT组B%、CD4^(+)%、CD4^(+)/CD8^(+)均有显著差异,且AT组和HIIT组间B%、CD4^(+)%、CD8^(+)%和CD4^(+)/CD8^(+)有显著交互效应;AT组和HIIT组ADR、NE有不同幅度变化,但均无统计学差异;AT组和HIIT组间NE有显著交互效应。结论:与AT相比,HIIT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更大,但两者对神经系统影响均较小。在竞技体育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进行HIIT后,建议及时通过饮食、营养品等手段进行干预,避免运动员出现免疫功能下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训练 高强度间歇训练 心率变异性 淋巴细胞亚群 儿茶酚胺
下载PDF
青年男子不同强度有氧运动中最大心率与最大摄氧量的关系特征
16
作者 陈博诚 吴嘉欣 郁天成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第14期28-31,37,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男子在有氧运动中不同运动强度下的最大心率与最大摄氧量的关系特征。方法:招募10名健康青年男性为受试者,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心肺运动试验,测量受试者的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再分别以每个受试者40%、60%和80%VO_(2)max所... 目的:探讨青年男子在有氧运动中不同运动强度下的最大心率与最大摄氧量的关系特征。方法:招募10名健康青年男性为受试者,进行一次递增负荷心肺运动试验,测量受试者的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再分别以每个受试者40%、60%和80%VO_(2)max所对应的运动强度进行运动测试,记录所观察到的不同强度运动下的最大心率及最大摄氧量。结果:(1)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过程中最大心率百分比与运动强度呈线性相关;大强度运动过程中最大心率百分比与运动强度不呈线性关系;(2)低强度、中等强度、大强度运动过程中最大摄氧量百分比与运动强度均呈线性相关;(3)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过程中最大心率百分比与最大摄氧量百分比呈线性相关,大强度运动过程中最大心率百分比与最大摄氧量百分比不成线性关系,最大心率百分比与最大摄氧量百分比之间回归方程为Y=0.846X+0.121,P<0.05。结论:低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过程中最大心率百分比和最大摄氧量百分比呈线性关系,中低强度运动中可以通过心率间接推定最大摄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强度 心肺运动实验 心率 最大摄氧量
下载PDF
电针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周方 赵志刚 +1 位作者 潘化平 王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7-653,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率恢复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对心率变异性和氧化应激的检测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招募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将120例心率恢复异常(试验终止1min时的心率恢复值(HRR1)≤12次/...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有氧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率恢复及运动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对心率变异性和氧化应激的检测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招募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将120例心率恢复异常(试验终止1min时的心率恢复值(HRR1)≤12次/分)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A组)、电针组(B组)、电针联合有氧运动组(C组)、对照组(D组)。有氧运动组以强度为60%—75%最大运动能力的有氧运动训练,每次30—60min;电针组选取内关、郄门穴进行电针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min;C组运动治疗方案同A组,运动治疗结束后1h进行电针治疗,电针治疗方案同B组;D组照常生活,常规治疗。各组治疗均为每周5次,共12周。所有患者在12周治疗前后,进行CPET评估心率恢复及运动能力情况,心率变异性指标(低频指标LF、高频指标HF、低高频指标比值LF/HF、正常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评估自主神经功能,静脉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OOH含量检测评估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的HRR1、峰值功率(PP)、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心率变异性指标(LF、HF、LF/HF、SDNN)、氧化应激水平(SOD、NO、LOOH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12周治疗后,心率恢复情况,C组HRR1优于A组、B组、D组(P<0.05),B组HRR1优于A组、D组(P<0.05),A组的HRR1优于D组(P<0.05)。运动能力方面,A组、C组的PP、VO2peak、AT均优于B组、D组(P<0.05),且C组的PP、VO2peak、AT优于A组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PP、VO2peak、AT与D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改善优于A组、B组、D组。C组的氧化应激水平改善优于A组、B组、D组。结论:与单纯有氧运动治疗或单纯电针治疗相比,二者结合的联合治疗方法可以更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心率恢复情况和运动能力,同时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电针 冠心病 心率 运动能力
下载PDF
“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运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熊艳 马鸿韬 孙琴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33,共4页
通过监测普通高校学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心率变化,调查学生不同强度运动时间比例的差异。采用随机抽样,遥测68名在校大学生在13节健美操课上的心率变化,以RS 800CX多项运动心率表为测量工具,设定两个靶心率,确定中等强度心率(>HRmax... 通过监测普通高校学生在两种教学模式下的心率变化,调查学生不同强度运动时间比例的差异。采用随机抽样,遥测68名在校大学生在13节健美操课上的心率变化,以RS 800CX多项运动心率表为测量工具,设定两个靶心率,确定中等强度心率(>HRmax×64%)、较大强度心率(>HRmax×77%)、介于两者强度之间心率为3个观测区域。结果发现,在大多数课次上,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中等强度心率运动时间比例、较大强度心率运动时间比例、介于两者强度之间心率运动时间比例均显著高于"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大多数课次上,学生在"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中等强度心率运动时间比例达到并超过了50%;前3次课是"运动教育模式"的泛化期,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同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比例相似或相近。结果说明,采用"运动教育模式"作为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中等强度、较大强度的运动时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运动教育模式 运动强度 健美操 普通高校
下载PDF
冠心病康复有氧运动不同强度设定方法的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刘功亮 杨坚 +2 位作者 王人卫 李擎 范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50-955,共6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康复不同有氧运动强度设定方法的一致性,为基层康复机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提供安全有效的强度设定方法。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取本院低、中危冠心病患者25例,采集安静心率和年龄等基本信息,进行心肺运动试... 目的探讨冠心病康复不同有氧运动强度设定方法的一致性,为基层康复机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提供安全有效的强度设定方法。方法 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取本院低、中危冠心病患者25例,采集安静心率和年龄等基本信息,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获取无氧阈和峰值摄氧量。休息1 d后,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分别使用无氧阈法、峰值摄氧量法、心率储备法、年龄预计法和安静心率+20法计算靶心率,比较不同方法确定靶心率的相关性与一致性。结果年龄预计法确定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无显著性相关(r=-0.131,P>0.05),两者存在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安静心率+20法所推算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无显著性相关(r=0.372,P>0.05);峰值摄氧量法确定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相关(r=0.872,P<0.0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Bland-Altman检验显示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心率储备法确定的靶心率与无氧阈法之间存在非常高度显著性相关(r=0.836,P<0.00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Bland-Altman检验显示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结论年龄预计法、安静心率+20法确定的有氧运动靶强度与无氧阈法不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心率储备法、峰值摄氧量法确定的有氧运动靶强度与无氧阈法相关,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有氧运动 无氧阈 6分钟步行试验 靶心率
下载PDF
血液氧自由基、血乳酸、主观用力感觉、心率与运动强度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敬国 李建文 +1 位作者 王茂叶 丁萌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60-362,共3页
为探索抗氧化运动强度与监控指标的确定,采用CR2000RC氧自由基生化分析仪、LT 1710血乳酸测定仪、Borg(15、10)主观用力感觉等级量表、心率监测系统对受试者(n=9)从事300、600、900、1200、1500KPM/min不同强度踏车(Monark839E)运动(每... 为探索抗氧化运动强度与监控指标的确定,采用CR2000RC氧自由基生化分析仪、LT 1710血乳酸测定仪、Borg(15、10)主观用力感觉等级量表、心率监测系统对受试者(n=9)从事300、600、900、1200、1500KPM/min不同强度踏车(Monark839E)运动(每级负荷运动5min)时血液氧自由基、血乳酸、主观用力感觉、心率的变化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心率、RPE(15、10)与运动强度(KPM/min)之间呈现高度线性相关,r=0 959、0 923、0 918;血液氧自由基浓度与运动强度、心率、RPE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但其变化趋势类似于血乳酸的变化,低强度时(≤900KPM/min)虽运动强度增加但血液氧自由基浓度保持不变,当运动强度超过900KPM/min时,血液氧自由基浓度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RPE10与血乳酸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RPE15、心率、运动强度与血乳酸的相关程度。认为心率、RPE(15、10)可作为监控抗氧化运动强度的理想指标;血液氧自由基浓度不能作为运动强度的监控指标;从抗氧化运动角度而言,健身运动的强度应以血乳酸4mM、心率130beats/min、RPE15值11、RPE10值3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氧自由基 血乳酸 主观用力感觉 心率 运动强度 抗氧化运动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