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ring Boot集成ArcGIS Engine河湖固定废弃物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
作者 赵小龙 张磊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9-83,共5页
采用Java的Spring Boot框架集成ArcGIS Engine技术来实现河湖固定废弃物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了河湖固定废弃物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同时利用File Geodatabase和MySQL构建系统数据库,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开发,实现了系统管... 采用Java的Spring Boot框架集成ArcGIS Engine技术来实现河湖固定废弃物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了河湖固定废弃物管理系统的逻辑架构,同时利用File Geodatabase和MySQL构建系统数据库,对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和开发,实现了系统管理、地图文档的管理、地图操作、河湖固定废弃物管理、数据库管理、河湖固定废弃物的分析、成果导出等功能。该系统为水利部门提供了一个高效管理河湖固定废弃物的智能化平台,实现了河湖固定废弃物的资源空间与属性数据的基础管理,为水利部门的决策者提供了决策依据和管理接口,对水资源的保护有着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Engine spring Boot框架 河湖固定废弃物 管理系统
下载PDF
O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GENESIS OF TORNADO IN THE ZHUJIANG RIVER DELTA IN SPRING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沛霖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1996年第1期98-103,共6页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and the data of disastrous investigation of tornado in Zhujiang River Delta and Guangzhou's sounding from March to May of 1976-1983,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genesis of tornado are ...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and the data of disastrous investigation of tornado in Zhujiang River Delta and Guangzhou's sounding from March to May of 1976-1983,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genesis of tornado are analys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nontornadic local storm. It is found that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genesis of tornado are lower pressure, unstable stratification and stronger wind in the deep layer of troposphere and highe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low level, among which, lower pressure, more unstable stratification and layer wind are primary conditions for a severe local storm to possibly develop into a storm with accompanying tornado. The tornado mechanism is not related to vertical wind sh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jiang river DELTA spring TORNADO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下载PDF
Changing Spring Phenology Dates in the Three-Rivers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60–2013 被引量:5
3
作者 Shuang YU Jiangjiang XIA +1 位作者 Zhongwei YAN Kun Y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The variation of the vegetation growing season in the Three-Rivers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recently become a controversial topic. One issue is that the estimated local trend in the start of the veg... The variation of the vegetation growing season in the Three-Rivers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as recently become a controversial topic. One issue is that the estimated local trend in the start of the vegetation growing season(SOS)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 is easily affected by outliers because this data series is short.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 that the spring minimum temperature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 for SOS. The significant nega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variables in the region is evaluated using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data for 2000–13. We then reconstruct the SOS time series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data for 1960–2013.The regional mean SOS shows an advancing trend of 1.42 d(10 yr)during 1960–2013, with the SOS occurring on the 160th and 151st days in 1960 and 2013, respectively. The advancing trend enhances to 6.04 d(10 yr)during the past 14 years.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reconstructed SOS data are similar to those deduced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during the past 14 years. The latter exhibit an even larger regional mean trend of SOS [7.98 d(10 yr)] during 2000–13. The Arctic Oscillation is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changing SOS, especially for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region,during 200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t of growing season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spring minimum temperature Three-rivers Headwater Region Arctic Oscillation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winter-spring snow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in Yangtze River
4
作者 ZhuoGa TaoChen +2 位作者 LaBa PuBuCiRen BaS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7年第1期20-28,共9页
The distribution of winter-spring snow cov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Valley (MLYRV) during 2003-2013 have been ... The distribution of winter-spring snow cover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Valley (MLYRV) during 2003-2013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the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 (MODIS) Terra data (MOD10A2) and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Results show that snow cover percentage (SCP) remains approximately 20% in winter and spring then tails off to below 5% with warmer temperature and snow melt in summer. The lower and highest percentages present a declining tendency while the middle SCP exhibits an opposite variation. The maximum value appears from the middle of October to March and the minimum emerges from July to August. The annual and winter-spring SCPs present a decreasing tendency. Snow cover is mainly situated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plateau and mountainous regions, and less snow in the interior of the plateau, basin and valley areas in view of snow cover frequency (SCF) over the TP. Whatever annual or winter-spring snow cover, they all have remarkable declining tendency during 2003-2013, and annual snow cover presents a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P and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TP. Hie multi-year averaged eight-day SCP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mean precipitation in the MLYRV. Spring SCP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summer precipitation while winter SCP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most parts of the MLYRV. Hence, the influence of winter snow cover on precipitation is much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in spring on the basi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oscillation of SCF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over the TP corresponds well to the beginning,development and cessation of the rain belt in 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spring snow cover Tibetan Plateau RELATIONSHIP summer precipitation Yangtze river Valley MODIS Reprojection Tool
下载PDF
减氮对引黄灌区春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和淋失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英 刘汝亮 +3 位作者 王芳 洪瑜 冒辛平 马建森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584,共9页
为探究不同减氮水平下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损失特征,为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基于渗漏池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先玉1225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了5个... 为探究不同减氮水平下春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损失特征,为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基于渗漏池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先玉1225为供试玉米品种,设置了5个氮水平,施氮量分别为常规施氮420 kg·hm^(-2)(N-420)、减氮14.29%(N-360)、减氮35.71%(N-270)、减氮57.14%(N-180)、不施氮处理(CK),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氮素淋失损失量进行测定分析。两年数据均表明,农户常规施肥与减氮14.29%处理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减氮35.71%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产量降低。2021年减氮35.71%、减氮14.29%处理较常规施肥处理籽粒产量分别降低了8.60%和3.59%,2022年减氮35.71%处理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降低11.46%,而减氮14.29%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籽粒产量增加1.42%。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地上部氮素收获指数两年数据均显示减氮35.71%处理高于减氮14.29%处理和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与减氮57.14%处理相比,减氮35.71%、减氮14.29%和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19.57%、33.81%、42.59%。总氮淋失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减氮35.71%、减氮14.29%处理总氮淋失损失量较常规施氮处理降低42.51%和18.09%。各处理氮素淋失中,硝态氮是主要形式,占总氮的45.50%~54.68%。相关性分析表明,施氮量与总氮淋失量呈正相关,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氮淋失量呈指数型增加(R2=0.9986)。研究表明,与常规施氮量相比,减少35.71%施氮量下,春玉米产量平均减少10.03%,总氮淋失量平均降低42.51%,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提高。综合考虑认为,施氮270 kg·hm^(-2)可作为协调引黄灌区春玉米产量和环境安全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引黄灌区 减氮 产量 氮素淋失
下载PDF
济南洪范池泉群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演变研究
6
作者 肖华斌 刘莹 王慧英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75-78,共4页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 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地区文化,在特定区域内,人类和水及其自然环境长期且持续地相互适应,最终呈现出具有适应性的复合景观系统。洪范池泉群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其中浪溪河流域泉水分布众多,泉水聚落分布密集,独特的泉水系统形成了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水适应性景观。基于认知水适应性视角,将浪溪河流域泉水聚落水适应性景观分为水适应主体(林田系统、聚落系统)、水适应客体(自然水系统、人工水系统)和水适应过程,并根据“人—水—地”相互适应作用的不同阶段特点,将其水适应性景观演变过程划分为萌芽期、发展期、转变期以及稳定期,对各时期水适应性景观系统要素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整体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水适应性景观 泉水聚落 生态智慧 浪溪河流域
下载PDF
民勤县石羊河湿地公园春季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7
作者 申海香 马尚盛 +3 位作者 蔡海 龚建军 赵晓丽 马正学 《绿色科技》 2024年第8期53-64,共12页
2023年3-5月,对甘肃民勤石羊河公园4个功能区5个植被型组7个不同植物群系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土壤动物46个类群1488头,隶属于3门5纲13目25科。中小型土壤动物和大型土壤动物分别占97.38%和2.62%,线虫在群... 2023年3-5月,对甘肃民勤石羊河公园4个功能区5个植被型组7个不同植物群系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土壤动物46个类群1488头,隶属于3门5纲13目25科。中小型土壤动物和大型土壤动物分别占97.38%和2.62%,线虫在群落结构中占绝对优势。中小型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为头叶属、真头叶属、臭蚁属;占总捕获量的48.58%;常见类群为丽突属、拟丽突属、短体属、鞘属、半懒甲螨属等16个类群,占总捕获量的47.13%;稀有类群有椎实螺属、耳萝卜螺属、两坑螺属、虹蛹螺属、逍遥蛛属等14个类群,占总捕获量的4.29%。大型土壤动物主要为拟步甲科和叩甲科,其中优势类群为琵琶甲属、蒙小鳖甲和尖尾东鳌甲,均为荒漠草原沙地种类。沙枣群系和油蒿群系土壤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植物群系,优势度指数则较低。7个植物群系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和极不相似。沙枣群系、白刺群系、多枝柽柳群系的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而油蒿群系、芨芨草群系和芦苇群系中的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羊河公园 植物群系 春季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春江花月夜》英译本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娟 常红婧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其清丽隽永的语言、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幽美静谧的意境,历来受到众多译者的青睐。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与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崭新的研究范式...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其清丽隽永的语言、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幽美静谧的意境,历来受到众多译者的青睐。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与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崭新的研究范式。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三维转化视角对巴德、弗莱切和许渊冲的三种《春江花月夜》的经典英译本,进行解读剖析,发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佳之作当属许渊冲先生的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江花月夜》英译本 生态翻译学 三维转换 适应性选择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与积雪的年际变化关系
9
作者 田凤云 林朝晖 +1 位作者 张贺 杨传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8-604,共17页
基于三江源区站点流量资料、中国区域格点降水气温资料及遥感积雪资料,分析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春季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降水、积雪、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20年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年际变化显著,其中5月流量的年际变率最大... 基于三江源区站点流量资料、中国区域格点降水气温资料及遥感积雪资料,分析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春季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降水、积雪、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20年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年际变化显著,其中5月流量的年际变率最大;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受春季雪深影响最大,其中4月、5月流量受雪深、积雪覆盖率、前期累积降水的影响显著,且流量与雪深的正相关性最强,5月流量与雪深相关系数可达0.7以上。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原积雪对流量的影响随源区不同流域、春季不同月份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黄河源区4月、5月流量受4月雪深影响最明显,澜沧江源区4月、5月流量与2~5月的雪深均存在较好关系,而长江源区5月流量则主要与4~5月雪深显著正相关。源区积雪对春季流量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海拔依赖性,其中低海拔区域积雪对流量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春季前期,而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长江源区巴颜喀拉山脉及唐古拉山脉等高海拔区域的积雪对流量的影响可以持续到5月。气温作为春季融雪径流的关键因子,主要是通过影响源区前期积雪量、融雪产流过程,进而影响春季流量的异常。本研究结果在深入认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的影响及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春季流量 年际变化 积雪深度 最高气温
下载PDF
计量电影学视角下《一江春水向东流》与《八千里路云和月》美学风格之比较
10
作者 乔洁琼 夏凡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7-93,共7页
基于计量电影学方法对《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八千里路云和月》进行考察,找出两部史诗巨著影像风格的差异。从电影节奏上来看,《八千里路云和月》整体慢于《一江春水向东流》。史东山更重视电影单个镜头内部的蒙太奇结构,表现为长镜头... 基于计量电影学方法对《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八千里路云和月》进行考察,找出两部史诗巨著影像风格的差异。从电影节奏上来看,《八千里路云和月》整体慢于《一江春水向东流》。史东山更重视电影单个镜头内部的蒙太奇结构,表现为长镜头的复杂和丰富;蔡楚生更重视蒙太奇的作用,通过对比、隐喻、积累等方式增强影像的戏剧性和冲突性。二人都重视电影与观众的关系,史东山作品的形式本身常常蕴含冲突的观念,蔡楚生则通过戏剧式结构和影像表达以适应普通民众的欣赏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电影学 《一江春水向东流》 《八千里路云和月》
下载PDF
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欢 刘振南 +5 位作者 马一奇 张云辉 陶兰初 陈庆松 符敦凯 吴湘川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9,共14页
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分布受隐伏断裂带控制,沿落漏河分布于河谷两岸,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二叠系玄武岩地层,温度介于34.5~50.0℃,属于中低温热水,pH为7.62~... 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对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云南落漏河流域温泉分布受隐伏断裂带控制,沿落漏河分布于河谷两岸,出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二叠系玄武岩地层,温度介于34.5~50.0℃,属于中低温热水,pH为7.62~9.73,溶解性固体总量介于262~702 mg/L。通过采集落漏河流域内温泉热水和周边浅表冷泉水样,开展水化学成分和氢氧同位素测试,基于水文地球化学方法探讨温泉及地下水的水文循环过程、水化学演化及其成因模式。结果表明,受HCO_(3)-Ca型浅层地下冷水混合的影响,温泉水化学类型为HCO_(3)-Na型,温泉热水和地下冷水化学组成受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溶滤控制。氢氧同位素分析指示温泉热水和地下冷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高程为2007~2307 m,补给区域为河谷西北部马耳山、北部锅盖山和中部左家山等山脉。通过二氧化硅地热温标、硅-焓混合模型和多矿物平衡模拟估算的温泉热储温度为68.4~150.0℃,冷水混合比例为77.9%~90.5%。落漏河流域温泉成因模式大致为:大气降水沿裂隙或岩溶通道下渗,历经深部地下循环被大地热流加热,循环深度为2872~3724 m,而后在高温和冷、热水密度差的驱动下沿白莲村隐伏断裂带上涌,在第四系地层以中低温温泉形式出露。研究成果可为落漏河流域温泉开发利用以及探索同类型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潜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漏河流域 温泉 水化学特征 热储温度 多矿物平衡模拟 成因模式
下载PDF
贵阳市子水泉地下河管道调查与污染成因分析
12
作者 熊俊伟 《地下水》 2024年第5期42-45,共4页
子水泉为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是贵阳市阅山湖重要的地下水补给来源,泉水的水化学质量和地下河管道特征对阅山湖的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影响重大。依托“阅山湖地下水污染及水文地质调查”项目,采用示踪试验、地球物理勘探、水质测试等手... 子水泉为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是贵阳市阅山湖重要的地下水补给来源,泉水的水化学质量和地下河管道特征对阅山湖的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影响重大。依托“阅山湖地下水污染及水文地质调查”项目,采用示踪试验、地球物理勘探、水质测试等手段,对子水泉的地下河管道发育情况和水化学组分开展了详细调查。通过示踪试验证实了子水泉与上游两个岩溶落水洞的连通性,根据示踪数据反映的地下水流速,结合岩溶形态规模调查,确定东北侧落水洞(K02)所在的地下河为主管道,其地下水最快流速为13.79 m/h,平均流速为7.21 m/h;北侧落水洞(K03)所在的地下河为支管道,其地下水最快流速为5.12 m/h,平均流速为4.65m/h。通过高密度电法物理勘探进一步验证了主管道的延伸方向和附近岩溶发育的强烈性。通过水质测试查明了子水泉有机组分二氯甲烷超标,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1,2-二氯丙烷检出,落水洞(K02)地下水在汇入汽车4S店污水后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含量大幅升高,三氯甲烷、1,2-二氯丙烷含量显著升高。由此判断子水泉污染是由汽车4S店生产污水漏出后经落水洞(K02)汇入地下河管道中造成。可为岩溶地区地下河管道及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水泉 地下河管道 示踪试验 污染成因
下载PDF
喀斯特地下河涌出后CO_(2)逸散通量的时空格局——基于广西巴马盘阳河
13
作者 冼金梅 宋贤威 +5 位作者 张乐 林沛新 韦岳春 杨取宝 甘文静 杨露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3-765,共13页
喀斯特流域是岩石风化碳汇的关键区域,同时也是CO_(2)逸散研究的热点区域。为探究喀斯特地下河涌出后CO_(2)分压(pCO_(2))及其逸散通量的时空变化格局,选择喀斯特流域巴马盘阳河为对象,分析水体的pH、碱度、总溶解性固体(TDS)、溶解无机... 喀斯特流域是岩石风化碳汇的关键区域,同时也是CO_(2)逸散研究的热点区域。为探究喀斯特地下河涌出后CO_(2)分压(pCO_(2))及其逸散通量的时空变化格局,选择喀斯特流域巴马盘阳河为对象,分析水体的pH、碱度、总溶解性固体(TDS)、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pCO_(2)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pCO_(2)的调控因素并估算了CO_(2)逸散通量。结果表明,流域内地下水碱度、TDS、DIC和pCO_(2)显著高于地表水,表明喀斯特碳酸盐风化释放大量DIC进入地下水,地下水涌出后产生CO_(2)逸散降低了地表水DIC含量和pCO_(2)。在时间尺度上,旱季常规地表、地下水的碱度、TDS、DIC、pCO_(2)、CO_(2)逸散通量均显著高于雨季,主要归结于雨季雨水的稀释效应。然而次降雨事件下地表、地下水的pH、碱度、TDS、DIC、DOC、pCO_(2)无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于降雨量不足或降雨持续时间短。研究期间,巴马盘阳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CO_(2)逸散通量范围分别为-0.10~9.20 kg C m^(-2)year^(-1),-0.12~17.28kg C m^(-2)year^(-1),平均CO_(2)逸散通量分别为1.06±1.46 kg C m^(-2)year^(-1)和2.40±3.14 kg C m^(-2)year^(-1),远高于全球主要大型流域的平均CO_(2)逸散通量(0.64 kg Cm^(-2)year^(-1))。阐明喀斯特流域的CO_(2)逸散通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对准确评估河流碳收支状况与评估岩石风化碳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岩溶泉 溶解无机碳 河流CO_(2)分压 CO_(2)逸散通量
下载PDF
考虑气象因素的金沙江上游流域春季中长期径流模拟研究
14
作者 王旭 蒲文辉 《云南水力发电》 2024年第6期132-137,共6页
针对金沙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复杂,来水预测困难的客观实际,对金沙江上游降水、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关键因子与春季径流的相关性、春季径流与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相关性,确定影响春季径流的气... 针对金沙江上游水文、气象要素复杂,来水预测困难的客观实际,对金沙江上游降水、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关键因子与春季径流的相关性、春季径流与气象站观测数据的相关性,确定影响春季径流的气象要素,搭建预测径流的气候模型。结果表明,金沙江上游春季降水年际波动缓慢,其中3月呈先增长后降低趋势,4、5月降水呈增加增长趋势;同年各月气温呈升温趋势,其中3月平均气温上升最快,4、5月上升速度相当;月平均最低气温与气候指标的正相关性最好,其次是5月降水量,最高气温相关性较低;石鼓水文站3、4月径流量与气候指标正相关性最好;预报模型的方程预测径流量可以与实际径流量达到95%以上的准确度,且都可通过0.05的置信度区间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中游 春季径流 气象要素 水文预报 气候模型
下载PDF
黄河麦春季制曲过程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研究
15
作者 许玲 董乔娟 +3 位作者 姜明慧 王洋 白秀彬 赵纪文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25-29,34,共6页
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了黄河流域国井白酒中高温大曲春季发酵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菌群结构与生产操作的相关性,初步明确了不同工艺阶段的关键微生物种类,为进一步优化操作,提升大曲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黄河麦 春季制曲 微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热带海温对珠江三角洲春季灰霾日数年际变化的影响
16
作者 张思球 李春晖 +1 位作者 谷德军 林爱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7-556,共10页
利用1979—2018年广东省86站气象观测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和ERSST海温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年际尺度上热带海温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区域春季灰霾(SHDPRD)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太平洋海温(ISSTSEP)对SHDPRD起主导作用。... 利用1979—2018年广东省86站气象观测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和ERSST海温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年际尺度上热带海温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区域春季灰霾(SHDPRD)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太平洋海温(ISSTSEP)对SHDPRD起主导作用。低层,当东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时,协同变化效应促使南印度洋海温也异常偏冷,激发冷Kelvin波东传,引起西太平洋Ekman辐合,导致异常气旋环流出现。异常气旋环流东北风通过等熵滑动机制诱发异常下沉运动,减少华南降水。高层,与ISSTSEP有密切相关的是500 hPa正EU遥相关,使得广东温度降低,降水偏少。EU遥相关调控局地气象要素,形成有利于灰霾形成的气象要素条件。反之亦然。受异常环流影响,与珠三角春季灰霾日数紧密联系的是降水、垂直速度和对流稳定度,其次是边界层厚度和低层东北风,最后是水汽。ENSO对SHDPRD有一定的调制作用。在El Ni?o(La Ni?a)年春季,珠三角水汽增加(减少),垂直上升(下沉)运动增强,降水增多(减少),广东灰霾偏少(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春季灰霾日数 海温 ENSO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水文地质条件对岩溶地下暗河污染的影响
17
作者 刘浩 田茂中 陈再谦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325,共12页
通过收集基础资料、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水体污染指标分析等多种手段,分析了水文地质条件对贵州西南部某岩溶暗河地下水污染的影响。认为:(1)暗河出口所包含的六处泉点、两处溶洞,平面分布位置集中,但其水质污染情况各异,表明其分属于不... 通过收集基础资料、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水体污染指标分析等多种手段,分析了水文地质条件对贵州西南部某岩溶暗河地下水污染的影响。认为:(1)暗河出口所包含的六处泉点、两处溶洞,平面分布位置集中,但其水质污染情况各异,表明其分属于不同的地下岩溶水系统,暗河岩溶地下水系统极为复杂。岩溶暗河出口在空间平面上呈多股、条带状泉眼展布出露,主要受地质相变带附近构造及岩体本身异质性控制。(2)调查区受新构造运动的强烈抬升和河流快速下切的影响,形成了发达的地下岩溶水系统和岩溶洞穴系统,存在多股明流与伏流组成的水文地质单元体,客观上为暗河污染创造了条件。(3)暗河污染物来源为秧家坝岩溶洼地内某养猪场养殖废水,且是集中式、间断性通过落水洞进入地下岩溶管道。建议该岩溶暗河补给区应当控制发展大型养殖业及大中型集镇建设,污废水应当加强回收利用和减少外排,加强区内水源地建设与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质条件 岩溶暗河染源 示踪试验 岩溶泉保护
下载PDF
杜甫《春日忆李白》的“渭北”辨析
18
作者 杜宇翔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4,共5页
对杜甫《春日忆李白》中“渭北”的注解存在“长安”与“咸阳”的分歧。通过考证诗歌的创作背景推断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春天,与那年杜甫在长安参加制举考试时间相距不久,故“渭北”指长安。此外,用... 对杜甫《春日忆李白》中“渭北”的注解存在“长安”与“咸阳”的分歧。通过考证诗歌的创作背景推断杜甫《春日忆李白》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春天,与那年杜甫在长安参加制举考试时间相距不久,故“渭北”指长安。此外,用“以杜证杜”的方法,结合杜甫《社日两篇》其二的诗旨诗意,能侧面佐证“渭北”指长安。使用“渭北”指代长安是唐人的行文习惯,究其原因与秦汉时期关中的都城建制历史有关。明确唐诗“渭北”指代长安的事实,可以为分析唐人认同渭北等同于长安的空间认知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春日忆李白》 渭北 长安 咸阳
下载PDF
基于Spring框架的无锡“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吉 李锡华 +3 位作者 徐洁文 王浩渊 陆菁 许轶菁 《软件工程》 2016年第9期41-43,共3页
无锡"河长制"信息平台是以"河长制"管理体系为基础,将无锡两市七区的河道基础信息、管理流程、业务办理、统计分析、工作评价等环节信息进行梳理,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无锡区域"河长制"的数... 无锡"河长制"信息平台是以"河长制"管理体系为基础,将无锡两市七区的河道基础信息、管理流程、业务办理、统计分析、工作评价等环节信息进行梳理,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无锡区域"河长制"的数字化管理。本文基于Spring框架,利用J2EE的B/S架构,实现市级和区级"河长办"的信息交互、业务联动和绩效评价等功能,同时对监控运营状态的关键性能指标(KPI指标)管理,以及对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事件的预警和及时响应。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在河道信息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spring框架 数字化
下载PDF
珠三角一次春季强对流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林中庆 何启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7期129-134,共6页
春季华南地区由于冷空气减弱,西南气流逐渐加强,经常发生强对流和暴雨天气。为进一步研究华南地区春季暴雨的发生机制,并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4年3月30—31日发生在珠三角地区的一次春季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2 d... 春季华南地区由于冷空气减弱,西南气流逐渐加强,经常发生强对流和暴雨天气。为进一步研究华南地区春季暴雨的发生机制,并提高预报的准确性,使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2014年3月30—31日发生在珠三角地区的一次春季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2 d的积分模拟,将数值模拟输出的高分辨资料结合温度、风廓线雷达资料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中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维持促进了低层辐合,并为强对流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及能量;边界层垂直风切变、强烈的上升运动均有利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强对流 低空急流 数值模拟 中尺度特征 珠三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