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家林 李强 +1 位作者 叶仕根 李华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458,共5页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G蛋白,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扩增出鲤春病毒0504分离株G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诱导表达、裂解离心包涵体,包涵体经His 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及尿素浓度梯度...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G蛋白,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扩增出鲤春病毒0504分离株G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经诱导表达、裂解离心包涵体,包涵体经His Bind亲和层析柱纯化及尿素浓度梯度复性后,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结果表明:成功筛选出2株稳定分泌G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1C5、2D5,经Western-Blot检测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研究中成功制备的抗G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建立新型鲤春病毒检测方法提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 G蛋白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鲤春血症病毒中国分离株糖蛋白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的初步解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荭 付峰 +5 位作者 黄倢 何俊强 史秀杰 高隆英 杨锦舜 江育林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6期647-651,共5页
2002~2004年间从国内养殖鲤科鱼类和观赏鱼类中分离出8株鲤春血症病毒(SVCV)。根据SVCV参考株 全序列,设计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8株SVCV糖蛋白编码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和 序列测定。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得... 2002~2004年间从国内养殖鲤科鱼类和观赏鱼类中分离出8株鲤春血症病毒(SVCV)。根据SVCV参考株 全序列,设计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8株SVCV糖蛋白编码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克隆和 序列测定。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得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8个国内分离株的糖蛋白基因序列与参考株的基因序 列相似性均在92%以上,8个国内分离株之间基因序列相似性均在97.7%以上;8个国内分离株之间糖蛋白推导 出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在94.5%以上,与参考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2.9%-94.9%之间。系统发育树分析结 果表明,SVCV国内分离株与USA株、980451株、980528株和970469株的进化方向一致,与其它SVCV毒株在进 化方向上不同。8个毒株有19个共同的酶切位点,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中有10个亲水区、10个可能的抗原位点 和10个跨膜蛋白区域,其峰值基本一致。对SVCV国内分离株的糖蛋白6个功能位点(天冬酰胺糖基化位点、精 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和肉豆蔻酰 基化位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春血症病毒 糖蛋白 序列 解析
下载PDF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性腺细胞系(GCO)特性和对鲤春病毒的敏感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津津 刘莹 +7 位作者 于力 贾鹏 陈兵 史秀杰 郑晓聪 兰文升 何俊强 刘荭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6-61,共6页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性腺细胞系(GCO)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草鱼出血病研究时建立的一株细胞系,迄今已传至300多代,在中国鱼类病毒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测...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性腺细胞系(GCO)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草鱼出血病研究时建立的一株细胞系,迄今已传至300多代,在中国鱼类病毒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周期测定、细胞核型分析、细胞凋亡检测、电镜观察等方法,对GCO的生长特性及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在该细胞中的增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GCO细胞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M199和MEM等细胞培养液中均能较好地生长,培养液中最适的胎牛血清浓度为10%。测定了GCO细胞系对SVCV病毒的敏感性,发现与鲤(Cyprinus carpio)上皮瘤细胞系(EPC)、肥头鲤(Pimephales promelas)细胞系(FHM)、大鳞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tshawytscha)胚胎细胞系(CHSE-214)等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和各检测实验室常用的鱼类细胞系相比,GCO细胞系对SVCV表现出非常高的敏感性。生长曲线、电镜观察和凋亡实验显示,SVCV能引起GCO细胞系出现明显而稳定的细胞病变,引起GCO细胞系出现凋亡,并在细胞质中大量增殖。结果表明,GCO细胞系适用于SVCV病毒的分离、检测以及病毒致病性的有关研究。GCO细胞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8℃,这一特点将使它可以广泛地用于多种水生动物病毒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性腺细胞系 生物学特性 易感性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下载PDF
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的分离及同源性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耿波 孙效文 +2 位作者 牟振波 梁利群 欧阳红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C00期450-454,共5页
通过RT—PCR和巢氏PCR方法从疑似鲤春病毒(SVCV)侵染的镜鲤肝组织中获得了鲤眷病毒糖蛋白(G)基因。通过序列测定与分析,所获得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由60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20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通过NCBI blast与... 通过RT—PCR和巢氏PCR方法从疑似鲤春病毒(SVCV)侵染的镜鲤肝组织中获得了鲤眷病毒糖蛋白(G)基因。通过序列测定与分析,所获得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由60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202个氨基酸组成的糖蛋白。通过NCBI blast与9个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获得的鲤鱼春季病毒糖蛋白G基因DNA序列与美国分离的AY527273株同源性最高为99.8%,与中国分离的AY842485株同源性次高为98.7%,与英国分离的两个序列SVI538065和SVI538066株的同源性为98.2%,而与其它国家的分离株如SVUI8101、SVI318079、SVI538061、SVI538062、SVI538063的同源性最差,仅为89.4%-90.0%。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结果与DNA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致,所获得的鲤春病毒糖蛋白G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其它9个分离株的氨基酸同源性在89.6%-99.5%之间。对SVCV不同分离株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的分析为下一步开展SVCV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春病毒病 糖蛋白 序列同源性 分离株
下载PDF
纳米磁珠现场提取鲤春病毒核酸的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姝 刘朋朋 +6 位作者 张雷 张伟 孙明 赵晓丽 刘翌 邓丛良 张利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3年第5期46-48,共3页
使用纳米磁珠(MNP)提取鲤春病毒(SVCV)核酸,置25℃和4℃保存,分别在第1、4、11、20天时,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MNP提取到的SVCV核酸均出现典型扩增,并且与对照样品的Ct值接近,证实MNP可以有效地吸附鲤春病毒核酸,并能释放核酸... 使用纳米磁珠(MNP)提取鲤春病毒(SVCV)核酸,置25℃和4℃保存,分别在第1、4、11、20天时,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MNP提取到的SVCV核酸均出现典型扩增,并且与对照样品的Ct值接近,证实MNP可以有效地吸附鲤春病毒核酸,并能释放核酸。MNP提取的核酸保存20d后,荧光RT-PCR依然可检测到阳性,说明MNP提取到的病毒核酸能在常温或低温下保存。这样就能够在现场处理样品,方便样品的携带,节约运输成本,提高实验室的样品处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磁珠(MNP) 鲤春病毒(svcv) 荧光RT-PCR
下载PDF
基于RPA的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田城城 兰文升 叶仕根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2期99-106,共8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几年新发展并普及应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从而满足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需求。本研究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近几年新发展并普及应用的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能够实现检测设备小型化,从而满足现场诊断(point-of-care testing,POCT)的需求。本研究以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aemiaofcarp virus,SVCV)为检测靶标,建立了SVCV的RPA检测技术,并分析了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评判了该技术应用于POCT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基于RPA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高,检测下限可达4×10~3 PFU/mL,但比以Taq酶为基础的RT-PCR技术略低;特异性好,未发现对其他水生动物疫病病原,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VHSV)、传染性胰腺坏死病病毒(IPNV)、传染性鲑鱼贫血病病毒(ISAV)等发生非特异性反应;稳定性良好,3次重复性试验的结果近乎一致。试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替代RT-PCR技术,应用于POCT的试剂和仪器设备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核酸检测 评价
下载PDF
鲤浮肿病毒混合感染的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姝 徐立蒲 +4 位作者 王小亮 张文 王静波 曹欢 张利峰 《检验检疫学刊》 2018年第4期6-9,共4页
在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的流行病学监测时,经常发现在CEV感染病例中混合感染了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或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KHV)的情况,为探讨这一现象,本研究对93份流行病学监... 在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的流行病学监测时,经常发现在CEV感染病例中混合感染了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或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 Virus,KHV)的情况,为探讨这一现象,本研究对93份流行病学监测样品同时进行了CEV、SVCV和KHV的检测。结果发现CEV阳性50份,其中有5份样品存在混合感染,4份是CEV和SVCV的混合感染,1份是CEV和KHV的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病例占CEV感染病例的10%,且发生混合感染鱼的死亡率明显高于CEV单独感染。为进一步分析和验证混合感染情况,在安徽混合感染发病渔场取病鱼20尾,逐条检测,发现有5尾鱼混合感染CEV和SVCV,2尾鱼单独感染CEV,无单独感染SVCV的鱼。以上结果提示感染CEV的病鱼可混合感染SVCV或KHV,SVCV或KHV在CEV的致病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浮肿病毒 混合感染 鲤春病毒 锦鲤疱疹病毒
下载PDF
Nano-bubble hydrogen water: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agent against inflammation related disease caused by viral infection in zebrafish model
8
作者 Chen Li Yiran Cao +4 位作者 Fukuda Kohei Haihong Hao Guiqing Peng Can Cheng Jing Ye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77-283,共7页
Since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hydrogen has been widely known,it was supposed that hydrogen could suppress tissue damage by inhibiting virus-rel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s.However,hydrogen is slightly soluble i... Since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hydrogen has been widely known,it was supposed that hydrogen could suppress tissue damage by inhibiting virus-related inflammatory reactions.However,hydrogen is slightly soluble in water,which leads to poor effect of oral hydrogen-rich water therapy.In this study,the nano-bubble hydrogen water(nano-HW)(about 0.7 ppm)was prepared and its therapeutic effect against viral infec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utilizing 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infected zebrafish as model.Three-month-old zebrafish were divided into nano-HW treatment-treated group and aquaculture water treated group(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of SVCV-infected zebrafish was reduced by 40%after treatment with nano-bubble hydrogen water,and q RT-PCR results showed that SVCV replic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taining showed that SVCV infection caused tissue damage was greatly alleviated after treatment with nano-bubble hydrogen water.Futhermore,SVCV infection cause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accum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upon nano-HW treatment.The level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L-1β,IL-8,and TNF-αwas remarkably reduced in the nano-HW-treated group in vivo and in vitro.Taken together,our data demon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nano-HW could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caused by viral infection in zebrafish,which suggests that nano-HW can be applied to antiviral research,and provides a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virus-caused inflammation related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bubble hydrogen water(nano-HW) 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 ZEBRAFISH INFLAM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