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sificatory updates in verrucous and cuniculatum carcinomas:Insights from the 5^(th) edition of WHO-IARC head and neck tumor classification
1
作者 Felipe Martins Silveira Lauren Frenzel Schuch Ronell Bologna-Molin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年第4期464-467,共4页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collaboratively produce the'WHO Blue Books'essential tools standardizing the diagnostic process for human cancers.Regular ...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collaboratively produce the'WHO Blue Books'essential tools standardizing the diagnostic process for human cancers.Regular updates in this classification accommodate emerging molecular discoveries,advances in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s,and evolving clinical insights.The 5th edition of the WHO/IARC classification of head and neck tumors refines the'Oral Cavity and Mobile Tongue'chapter,including sections for non-neoplastic lesions,epithelial tumors,and tumors of uncertain histogenesis.Notably,the epithelial tumors section is rearranged by tumor behavior,starting with benign squamous papillomas and progressing through potentially malignant oral disorders to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The section on OSCC reflects recent information on epidemiology,pathogenesis,and histological prognostic factors.Noteworthy is the specific categorization of verrucous carcinoma(VC)and carcinoma cuniculatum(CC),both associated with the oral cavity and distinct in clinical and histologic characteristics.This classification adjustment emphasizes the oral cavity as their predominant site in the head and neck.Designating specific sections for VC and CC aim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insights into these unique subtypes,elucidating their clinical features,distinct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revalence,significance,and clinical relevance.By categorizing these subtypes into specific sections,the 5th edition of the WHO classification aims to provide a more nuanced and detailed account,enhanc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specific variants within the broader spectrum of head and neck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head and neck Verrucous carcinoma mouth neoplasms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的口底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戴柯 沈刘情 +2 位作者 刘荣场 查光玉 曹明国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8-77,共10页
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进行口底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列线图构建。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间美国SEER数据库中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 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进行口底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列线图构建。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5年间美国SEER数据库中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方差分析对训练集及验证集的基本临床特征进行比较。通过生存分析及logistic回归,对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淋巴转移的预后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建立淋巴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建立接收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本研究共纳入1946例患者,其中训练集1362例,验证集584例。方差分析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各变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相较于无淋巴转移者,伴有淋巴转移者预后较差(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种族、Grade分级、是否为首要恶性肿瘤、T分期、M分期及肿瘤大小与淋巴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则显示,年龄小于等于60岁、较高的Grade分级、为首要恶性肿瘤及较大的肿瘤尺寸,是口底鳞癌患者发生淋巴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成功构建了预测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风险的列线图。ROC曲线、校准曲线及DCA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及较高的临床获益。本研究确定了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了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风险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可作为口底鳞癌患者淋巴转移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R数据库 口底鳞状细胞癌 淋巴转移 列线图
下载PDF
Establishment of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model o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the oral cavity in mice 被引量:6
3
作者 SUN Rui ZHANG Jian-gang GUO Chuan-b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9期1891-1895,共5页
Backgroun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is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t tumor in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comprising more than 90% of all oral malignancies.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an animal model to study O... Backgroun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 is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t tumor in the head and neck region, comprising more than 90% of all oral malignancies.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an animal model to study OSCC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established and biological behaviors of three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lines were compared. Methods After implanting three kinds of cell lines (GDC185, Tca8113, Tca83) into three different anatomical sites in nude mice, namely the tongue, floor of the mouth, and axillary fossa, we observed the tumorigenicity and the metastatic capacity, which was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y under a surgical microscope. Results The animal model injected with GDC185 cells in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had the highest rate of neck lymph node metastasis (55.6%) and the cell line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iological behaviors. Conclusions Nude mice injected with GDC185 cells into the floor of the mouth could be used as a feasible animal model to study neck metastasis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 model lymphatic metastasi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mouth neoplasm
原文传递
Histo-Epidemiological Profile of Head and Neck Cancers in Benin
4
作者 Spero H. Raoul Hounkpatin Luc Valere C. Brun +5 位作者 Marie-Claire Balle Fatiou Alabi Bouraima Tire Abdias Bossou Nicolas H. Amegan Marius Claude Flatin Marie-Therese Akélé-Akp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20年第1期19-29,共11页
Background: The collection of data on cancers is essential to assess their importance in a population and plan control strategies. In Benin as in many sub-Saharan Africa countries, cancer data are often not well infor... Background: The collection of data on cancers is essential to assess their importance in a population and plan control strategies. In Benin as in many sub-Saharan Africa countries, cancer data are often not well informed. Purpose: To study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anatomopathological profile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s. Methods: This was a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head and neck cancers in Benin from January 2009 to 31 December 2014. These tumours were collected in the registers of the 5 anatomy-pathological laboratories in Benin as well as in that of the only hospital in the country that sends its requests for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abroad. Results: During the period, 611 cases of head and neck tumour were reported, including 298 malignant cases, or 48.8%. The average age was 45.3 ± 18.7 years (extremes: 1 year and 91 years) with a maximum of cases between 50 and 60 years (19.1%). The sex ratio was 1.2. The cancers occurred mainly in the pharynx (27.9%), the oral cavity (19.8%), the nose, sinuses and jaws (18.1%), the thyroid (12.8%), the salivary glands (8.7%) and the larynx (8.4%). They were of epithelial origin in 79.5% of cases, mainl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50.3%) and lymphomas in 12.8% of cases. Conclusion: Head and neck cancer is preventable. A special place should be given to the fight against cancer in Benin. Strategies to prevent and manage these cancers cannot be put in place without accurate data col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CANCER of the mouth CANCER of the LARYNX
下载PDF
The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5
作者 Francisco A.Ramírez-Pérez 《Plastic and Aesthetic Research》 2016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Aim:The causative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has been established into the aetiology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Some authors believe that HPV can determinate the prognosis and module treatment respons... Aim:The causative rol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has been established into the aetiology of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Some authors believe that HPV can determinate the prognosis and module treatment response from this kind of malignancies.Methods: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last 10 years,focusing on the role of HPV in the development,molecular biology,pro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SCC were reviewed.Results:Thirty-nine articles from 252 were selected,highlighting 4 meta-analysis,3 prospective and 2 retrospective studies.According to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HPV is classified into a high risk for malignant lesions subtype and a low-grade malignant lesions subtype.Epidemiology and prevalence of HPV varies 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data:large studies tend to have lower rates of HPV(<50%)than smaller ones(0-100%).Interestingly,HPV+patients are usually diagnosed at a younger age,mainly those with oropharyngeal tumours.There is a predilection for the oropharynx and Waldeyer ring tumours.Regarding prognosis,OSCC HPV+patients tend to have better outcome and treatment response.Conclusion:HPV divides OSCC in two types of tumours with different prognostic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with increased survival,better treatment response rates and lower risk of death and recur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s carcinoma squamous cell mouth
原文传递
基于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的口底鳞状细胞癌长链非编码RNA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余长云 张倩倩 +5 位作者 薛彬彬 张彩 张晨 李金映 曹华 吉倩婧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577-582,共6页
目的 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建立口底鳞状细胞癌(简称口底鳞癌)患者预后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口底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及临床相关数据,在R软件中通过edgeR包对口底鳞癌组... 目的 利用癌症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建立口底鳞状细胞癌(简称口底鳞癌)患者预后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口底鳞癌及对应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及临床相关数据,在R软件中通过edgeR包对口底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表达lncRNA;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和建立lncRNA风险预测模型;绘制风险评分曲线、患者生存状态散点图、lncRNA表达热图、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风险模型与口底鳞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从TCGA数据库中得到54例口底鳞癌组织和3例对应癌旁组织的基因表达数据,使用R软件edgeR包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筛选标准:P≤0.001,倍数变化≥2)得到差异lncRNA 138个。单变量Cox回归分析及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得到基于3个lncRNA(MIR1-1HG、HOXC13-AS、RAMP2-AS1)的多变量风险预测模型,一致性系数为0.77。患者风险评分、生存状态散点图显示,风险评分越高口底鳞癌患者的死亡率越高。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风险口底鳞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低风险口底鳞癌患者(P<0.001)。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结论 本研究筛选出3个具有临床意义的lncRNA,为口底鳞癌基础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基于MIR1-1HG、HOXC13-AS、RAMP2-AS1的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口底鳞癌患者的预后,有望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鳞状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 COX回归模型
下载PDF
茶黄素调节Snail/Slug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绪高 杨文超 +1 位作者 刘彦杰 杨旭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64-1170,共7页
目的研究茶黄素调节Snail/Slug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25、50、100、150、175 mg/L茶黄素处理的人OSCC细胞SCC-25存活率,筛选出茶黄素的合适作用浓度。体外培养SCC-25细胞并构... 目的研究茶黄素调节Snail/Slug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25、50、100、150、175 mg/L茶黄素处理的人OSCC细胞SCC-25存活率,筛选出茶黄素的合适作用浓度。体外培养SCC-25细胞并构建OSCC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茶黄素低剂量组、茶黄素高剂量组、茶黄素高剂量+空载组、茶黄素高剂量+Snail过表达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Snail、Slug表达;采用MTT法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采用细胞划痕与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SCC-25细胞迁移、侵袭;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SCC-25细胞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各组裸鼠肿瘤体积、肿瘤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茶黄素低剂量组、茶黄素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迁移率、侵袭数、Snail mRNA及蛋白表达、Slug m RNA及蛋白表达、Bcl-2、N-cadherin蛋白表达、裸鼠肿瘤质量及体积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Bax、ZO-1及E-cadherin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高剂量茶黄素作用更强。与茶黄素高剂量组相比,茶黄素高剂量+空载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Snail可逆转茶黄素对细胞及裸鼠各指标的影响。结论茶黄素可下调Snail/Slug通路蛋白表达,从而抑制OSCC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增殖、迁移及侵袭,促使其凋亡,并可延缓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Snail家族转录因子类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18)F-FDG PET/MR与PET/CT对比分析
8
作者 周子晴 程勇 +2 位作者 唐勇进 凌雪英 徐浩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PET/MR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CSCC)的图像,探讨PET/MR在口腔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同时接受体部PET/CT与头颈部MR检查的OCSCC患者,对PET阳性病灶在PET/CT、PET...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PET/MR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CSCC)的图像,探讨PET/MR在口腔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同时接受体部PET/CT与头颈部MR检查的OCSCC患者,对PET阳性病灶在PET/CT、PET/MR上的图像质量、融合准确度及病灶清晰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22例患者共有35个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22个、阳性淋巴结13个。PET/CT、PET/MR T_(1)WI和PET/MR T_(2)WI在图像质量及融合准确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显示阳性原发灶的清晰度方面,PET/MR T_(1)WI和PET/MR T_(2)WI均优于PET/CT(P<0.05);在显示阳性淋巴结的清晰度方面,PET/CT、PET/MR T_(1)WI和PET/MR T_(2)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MR在OCSCC诊断中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PET/MR 鳞状细胞癌 口腔肿瘤
下载PDF
浸润深度与口底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周传清 张千骥 +2 位作者 张福胤 孙波 隋馥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究浸润深度(DOI)与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方法:收集30例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颈淋巴转移情况,并调阅患者病理玻片,测量肿瘤原发灶DOI,对... 目的:探究浸润深度(DOI)与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之间的相关性,并确定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方法:收集30例口底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及颈淋巴转移情况,并调阅患者病理玻片,测量肿瘤原发灶DOI,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OI≤5mm组转移率为14.3%,5mm<DOI≤10mm组转移率为50.0%,DOI>10mm组转移率为87.5%,经Fisher精确检验,P=0.002(<0.05),通过ROC曲线统计分析,确定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为5.5mm。结论:DOI和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DOI预测早期口底鳞癌颈淋巴转移的最佳截止值为5.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鳞状细胞癌 浸润深度 颈淋巴转移 最佳截止值
下载PDF
全外显子测序及相关指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谢尚 蔡志刚 单小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索全外显子测序及相关指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个性化精准治疗中的意义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OSCC根治手术并接受基因检测和免疫相关指标检... 目的:探索全外显子测序及相关指标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个性化精准治疗中的意义和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行OSCC根治手术并接受基因检测和免疫相关指标检测的患者,结合其临床病理特点,筛选潜在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以评估基因检测使患者受益的可能性。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基因突变数量、联合阳性分数(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微卫星序列状态和人类白细胞抗原B位点(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HLA-B)等。采用Excel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0例患者,排除1例腺样囊性癌,9例OSCC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5.44±9.59)岁。肿瘤位置:颊部5例,舌部3例,牙龈1例。基因检测结果发现,3例(33.3%)患者肿瘤组织内未发现基因突变,5例(55.6%)存在唯一的TP53基因突变,1例(11.1%)存在TP53和CHEK1突变,但暂无上市药物可用于这些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结果发现,所有患者中均未发现遗传肿瘤基因存在,提示OSCC为遗传性肿瘤的可能性较低。在免疫疗效相关标志物检测方面,CPS检测结果发现8例患者CPS≥1;TMB检测结果发现,TMB中位数为0.72 mutations/Mb(0~4.32 mutations/Mb),均较低;微卫星序列状态检测结果发现阴性及阳性对照结果均正确,提示所检测肿瘤组织均为微卫星稳定性;HLA-B检测结果发现仅有1例患者存在B62基因突变,提示OSCC组织标本中HLA-B的B44和B62相关基因型非常低。结论:现有结果不支持基因检测和免疫相关指标检测在OSCC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口腔肿瘤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检测 精准医学
下载PDF
口腔鳞癌患者癌组织中上皮糖蛋白40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1
作者 孙芹芹 肖金庆 朱玉娟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糖蛋白40(EGP40)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两院收治的88例OSCC患者均行OSCC根治手术,术后随访3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EGP40表达情况,分析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上皮糖蛋白40(EGP40)在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两院收治的88例OSCC患者均行OSCC根治手术,术后随访3年。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中EGP40表达情况,分析癌组织中EGP40蛋白表达与OSCC患者病理特征参数的关系,分析OS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及EGP40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OSCC患者癌组织中EGP40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Ⅲ~Ⅳ期、浸润深度≥5 mm、低分化、累及脉管、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EGP40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浸润深度<5 mm、中高分化、未累及脉管、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截至随访结束,9例失访。Cox回归分析显示,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EGP40阳性是影响OSCC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EGP40阴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曲线优于EGP40阳性表达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CC患者癌组织中EGP40异常高表达,EGP40表达与患者病理情况、预后有关,EGP40阳性表达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病理学 鳞状细胞/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下载PDF
CD44v6与MMP-9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姚丽艳 施作霖 +1 位作者 李燕辉 张白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9相互关系及其在评估口腔鳞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以及转移等生物学特性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2 2例口腔鳞癌和 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D44v6和MMP 9的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9相互关系及其在评估口腔鳞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浸润以及转移等生物学特性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2 2例口腔鳞癌和 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D44v6和MMP 9的表达。结果 :CD44v6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呈强阳性表达 ;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组织。高表达CD44v6的口腔鳞癌不仅分化程度较差而且易发生淋巴结转移。MMP 9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 ,癌组织中MMP 9的阳性表达高达 6 8 2 % (15 / 2 2 )。MMP 9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口腔鳞癌中MMP 9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1) ,多因素分析示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影响口腔鳞癌病理分化和颈淋巴结转移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口腔鳞癌中CD44v6与MMP 9的表达密切相关。MMP 9和CD44v6可作为临床上评估口腔鳞癌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金属蛋白酶类 CD44V6 MMP-9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p27^(kip)的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文书 张茹慧 +2 位作者 葛兮源 张伟 徐勇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 :研究 p2 7k ip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 37例口腔鳞癌组织、 30例癌旁组织及 1 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 p2 7kip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 7kip蛋白在 37例口腔... 目的 :研究 p2 7k ip蛋白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 ,对 37例口腔鳞癌组织、 30例癌旁组织及 1 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 p2 7kip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 7kip蛋白在 37例口腔鳞癌组织、 30例癌旁组织、 1 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 6 7.6 %、 93.3%、 1 0 0 % ,经统计学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随着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增高 ,口腔鳞癌组织中 p2 7kip蛋白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 :p2 7kip蛋白的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标志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KIP 蛋白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口腔舌癌与口底癌患者预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莎莎 周旋 +1 位作者 张浏阳 张仑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比较口腔舌癌患者与口底癌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首次治疗的口腔癌患者病历资料,据肿瘤所在部位分为口腔舌癌组(舌癌组)与口底癌组,按性别、年龄、T分期与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匹配,最终确定舌癌组100例和口底癌... 目的比较口腔舌癌患者与口底癌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首次治疗的口腔癌患者病历资料,据肿瘤所在部位分为口腔舌癌组(舌癌组)与口底癌组,按性别、年龄、T分期与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匹配,最终确定舌癌组100例和口底癌组50例。Kaplan-Meier分析比较2组总生存率(OS)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SS),对2组基本特征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3年和5年总OS分别为舌癌组65%、51%;口底癌组40%、28%。3年和5年DSS分别为舌癌组61%、46%;口底癌组38%、26%。2组间OS与D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RR=1.431,P=0.019)与局部淋巴结转移(RR=1.526,P=0.043)为影响舌癌与口底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舌癌组的预后优于口底癌组。两者预后与复发和局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根据肿瘤部位不同采用个体化治疗方式有助于改善舌癌患者的整体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肿瘤 肿瘤 鳞状细胞 疾病特征 口底 预后 回归分析 随访研究
下载PDF
影响平阳霉素对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和病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薛振恂 张永宽 +3 位作者 毛天球 顾晓明 韩志辉 刘桂才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 :分析影响平阳霉素对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和病理因素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从我院近 16年来接受平阳霉素化疗的病例中 ,筛选出接受平阳霉素治疗前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的病例共73例 ,按 WHO化疗疗效标准 ,分为有效组 (38... 目的 :分析影响平阳霉素对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相关临床和病理因素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从我院近 16年来接受平阳霉素化疗的病例中 ,筛选出接受平阳霉素治疗前未接受过化疗或放疗的病例共73例 ,按 WHO化疗疗效标准 ,分为有效组 (38例 )与无效组 (35例 ) ,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肿瘤的生长部位、病理分级、生长方式、临床分期、平阳霉素的总剂量和给药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肿瘤的病理 级 级、生长部位、临床分期、平阳霉素的总剂量和给药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2两组病变的生长方式对化疗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阳霉素 口腔鳞状细胞癌 药物疗法 疗效 病理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BMP)-2/4与IA型BMP受体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傅升 金岩 +2 位作者 何黎升 GL.Tipoe LAU.Thomas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6-478,共3页
目的 :认识和分析 BMP及其受体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BMP- 2 / 4,BMP受体 (BMPR- IA)在口颊部粘膜正常上皮、慢性炎症和鳞癌上皮中的表达 ,标本为 :18例正常上皮 (normal buccal mucosa,NB) ,2 ... 目的 :认识和分析 BMP及其受体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BMP- 2 / 4,BMP受体 (BMPR- IA)在口颊部粘膜正常上皮、慢性炎症和鳞癌上皮中的表达 ,标本为 :18例正常上皮 (normal buccal mucosa,NB) ,2 4例慢性炎症 (nonspecific chronic inflammation,NCI) ,5 8例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结果 :BMP- 2 / 4,BMPR- IA在口腔粘膜的正常与慢性炎症上皮中有弱表达 ,NB与 NCI无明显差别 ;在鳞癌上皮中除 6例 BMP- 2 / 4表达为阴性外 ,余均有阳性或强阳性表达 ,明显高于 NB、NCI两组 ;鳞癌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BMP- 2 / 4,BMPR- IA可能参与了对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受体 鳞状细胞癌 口腔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BMP受体
下载PDF
口底鳞癌影响颈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雪溪 唐平章 +1 位作者 祁永发 徐震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7-468,471,共3页
目的 :探讨口底鳞癌影响颈淋巴结转移的局部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3~ 1998年治疗的 6 5例口底鳞癌患者 ,分析肿瘤部位、直径、口腔侵犯、病理分化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 5例患者的颈部淋巴... 目的 :探讨口底鳞癌影响颈淋巴结转移的局部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3~ 1998年治疗的 6 5例口底鳞癌患者 ,分析肿瘤部位、直径、口腔侵犯、病理分化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 5例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 4 6 .2 % (30 / 6 5 ) ,颏下、颌下区 (Ⅰ区 )淋巴结转移占 96 .6 % (2 9/ 30 )。前口底肿瘤 4 5例 ,后口底肿瘤 2 0例 ,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6 2 .2 %和 4 0 .0 % (P =0 .0 96 ) ;肿瘤直径在 3厘米以上与以下 ,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5 9.5 %和 2 1.7% (P =0 .0 0 3) ;侵犯舌与未侵犯舌 ,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4 6 .8%和 4 4 .4 % ;侵犯牙龈与未侵犯牙龈 ,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6 0 .0 %和 4 2 .0 % ;低分化鳞癌与中、高分化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 76 .5 %和 4 2 .1% (P =0 .0 18)。 6 5例患者五年生存率为 4 6 .4 % ,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五年生存率为6 1 4 % ,有淋巴结转移者为 2 8.9% (P =0 .0 0 13)。结论 :口底鳞癌局部因素中 ,肿瘤直径大于 3厘米、侵犯舌及牙龈、病理为低分化鳞癌的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肿瘤 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预后 口腔侵犯
下载PDF
微波组织凝固在口底鳞癌治疗中的应用——26例总结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诠 曾宗渊 +1 位作者 郭朱明 许光普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微波组织凝固在治疗口底鳞癌中的价值。方法: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科自1989 年至1993 年应用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方法对26 例口底鳞癌患者的原发灶进行治疗,其中Ⅰ期2 例,Ⅱ期11 例,Ⅲ期10 例,Ⅳ期3 ... 目的:探讨微波组织凝固在治疗口底鳞癌中的价值。方法: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科自1989 年至1993 年应用微波组织凝固治疗方法对26 例口底鳞癌患者的原发灶进行治疗,其中Ⅰ期2 例,Ⅱ期11 例,Ⅲ期10 例,Ⅳ期3 例。在微波治疗前,先行颈清扫术;大部分患者同时行颈外动脉舌动脉结扎。6 例Ⅲ、Ⅳ期患者还结合辅助放疗或/ 和化疗。结果:本组病例5 年生存率为61-5 % (16/26) ;其中Ⅰ期为100 % ,Ⅱ期72-7% (8/11) ,Ⅲ期50 % (5/10) ,Ⅳ期33-3% (1/3) 。有4 例在2 年内原发灶复发,占15-4 % ;3 例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占11-5 % ;3 例出现远处转移,占11-5 % 。创面出血、舌根后坠和呼吸困难是主要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微波组织凝固应用于口底鳞癌原发灶的治疗,其生存率及复发情况与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结果接近,在保全口腔功能及面部外形方面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组织凝固 口底鳞癌 微波疗法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家才 阮敏 +1 位作者 王元银 陈乔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62例口腔鳞癌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VEGF在正...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62例口腔鳞癌中的VEGF和CD34的表达,用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细胞染色,计算MVD。结果VEGF在正常口腔黏膜中未见表达,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较强,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病理分级无相关,但临床Ⅲ、Ⅳ期的VEGF表达明显较Ⅰ、Ⅱ期增强,且VEGF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VD明显较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致密,MVD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无相关关系,但与其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有关。相关分析显示口腔鳞癌中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结论VEGF的表达以及MVD的测定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病理学 口腔肿瘤/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下载PDF
舌癌贯通口底切除的术式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海林 黄文孝 +6 位作者 陈杰 唐瑶云 包荣华 王俊琦 李晋芸 钟外生 谭平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95-99,共5页
目的分析舌癌口底区淋巴结转移分布的特点,探讨舌癌贯通口底切除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舌-口底-颈联合根治的舌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下颌骨舌侧骨膜与舌骨之间患侧口底组织贯通切除的手术方式,将口底区标本分成舌淋巴结和舌... 目的分析舌癌口底区淋巴结转移分布的特点,探讨舌癌贯通口底切除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行舌-口底-颈联合根治的舌癌病例,所有患者均行下颌骨舌侧骨膜与舌骨之间患侧口底组织贯通切除的手术方式,将口底区标本分成舌淋巴结和舌动脉起始部淋巴结两组进行病理分析,观察术后口底瘘发生几率和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术后肿瘤复发转移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舌淋巴结出现率23.1%(7/26);舌动脉起始部淋巴结出现率15.3%(4/26)。在出现舌淋巴结患者中转移率为71.4%(5/7);在出现舌动脉起始部淋巴结患者中转移率为50.0%(2/4)。术后口底瘘的发生率为7.7%(2/26)。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经口进食。随访期内4例患者发生对侧颈部或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全部26例患者未见原发灶、患侧颌下、患侧舌骨区、患侧颈部复发。结论舌癌贯通口底切除术式符合淋巴引流规律,彻底清扫了口底淋巴引流通路及可能出现的舌淋巴结及舌动脉起始端淋巴结,经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肿瘤局部及区域转移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舌淋巴结 舌动脉起始端淋巴结 口底 贯通切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