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ociation of Squatting Activities of Pregnant Women during the Antenatal Period and Labor Outcomes
1
作者 Sharada Manoj Aruna Siriwardena Pulukkuttige Ama Madhushani Perera Janakie Karunasingha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24年第2期278-294,共17页
Aim: To investigate impact of antenatal squatting activities on labour outcomes. Methods: All eligible primigravida women, with singleton cephalic fetuses, who presented to ward 18 of Colombo South Teaching Hospital, ... Aim: To investigate impact of antenatal squatting activities on labour outcomes. Methods: All eligible primigravida women, with singleton cephalic fetuses, who presented to ward 18 of Colombo South Teaching Hospital, Sri Lanka, during the period 1st of February to 28th of May 2017 were invited into the study. Those who were already in active stage of labor (at least more than two moderate contractions per 10 minutes) on admission were excluded. Demographic data such as age, ethnicity, religion, educational level, occupation, latrine type in use, and booking Body mass index (BMI) were collected via an interviewer 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Data related to labor (modified Bishop score at onset of active labor, labor augmentation, pain relief, labor duration, mode of delivery, episiotomy or tears) and neonatal outcome (birth weight, APGAR score at 1, 5, 10 minutes) were collected from delivery notes. A pre tested interviewer 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obtain data regarding routine squatting activities during the previous 6 months.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was used on day after delivery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labour pain. Duration of each squatting activity per day and number of days engaged with the activity per week;were used to calculate total squatting hours per week. In the absence of an accepted threshold for adequate squatting, we employed the sample mean as an operational data-driven threshold to define “more” against “less” squatting activities. Women who did not have squatting activitie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controls. We used chi-square and Fisher’s exact tests to compare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between those engaging in more and less levels of squatting activity. We fitted a serie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s with each dichotomized outcome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more/less squatting activity as the main independent variable of interest, and age, gestation period, BMI and patient’s occupation as covariates. The resulting adjusted odds ratios (AOR) and their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an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were used to draw conclusions of adjusted associations. Results: We recruited 430 women into this study. Overall, 68% of the women were of 20 - 30 years old, 47% had normal body mass index and 65% were housewives. The most frequent squatting activities were for urination/defecation and clothes washing (146 and 62 minutes/week, respectively). Mean total time was 246 minutes per week, of which more than 147 women (34%) achieved above this level of squatting activities. Those with more squatting activities had a greater modified Bishop Score ≥ 6/10 (92% vs 82%;p < 0.01);labor duration of <6 hours (82% vs 56%;p < 0.01), less likely for labour augmentation (39% vs 51%;p < 0.01) and pain relief (53% vs 65%;p = 0.013).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after adjustments for maternal age, BMI, gestational age and occupation.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ode of delivery (normal vaginal vs instrumental vs caesarean), episiotomy rate, birth weight and neonatal Apgar scores. Conclusion: Squatting activities of more than 246 minutes per week may improve labor outcome. Women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increase squatting exercises or incorporate more habitual squatting activities antenat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natal squatting Labor Outcomes
下载PDF
A new passive transfemoral prosthesis mechanism based on 3R36 knee and ESAR foot providing walking and squatting
2
作者 Amer Imran Borhan Beigzadeh Mohammad Reza Haghjoo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SCD 2023年第5期399-407,共9页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various linkage mechanisms to connect knee and ankle joints for above-knee prosthe-ses,but most of them only offer natural walking.However,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ople assume a squatting po... Researchers have proposed various linkage mechanisms to connect knee and ankle joints for above-knee prosthe-ses,but most of them only offer natural walking.However,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eople assume a squatting posture during daily activities.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mechanism that connects the knee joint with the foot-ankle joint to enable both squatting and walking.The prosthetic knee used is the well-known 3R36,while the energy storing and return(ESAR)prosthetic foot is used for the ankle-foot joint.To coordinate knee and ankle joint movements,a six-bar linkage mechanism structure is proposed.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ular transfemoral prosthesis accurately mimics the motion patterns of a natural human leg during walking and squatting.For instance,the prosthesis allows a total knee flexion of more than 140°during squatting.The new prosthesis design also incorporates energy-storing mechanisms to reduce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walking for ampute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emoral leg amputation Passive prosthesis squatTING WALKING Six-bar mechanism Energy saving
下载PDF
蹲厕行为对胶囊内镜检查胃转运时间和全小肠检查率的影响
3
作者 李霞 何松 +1 位作者 王小梅 吴志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5-1269,共5页
目的研究蹲厕行为对胶囊内镜检查胃转运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和全小肠检查率(complete examination rate of small bowel,CER)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122例,采用随... 目的研究蹲厕行为对胶囊内镜检查胃转运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GTT)和全小肠检查率(complete examination rate of small bowel,CER)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1-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试验组即吞服胶囊后随时可以蹲厕,对照组如需如厕采取坐便。比较2组患者GTT、小肠转运时间、CER和诊断率的区别。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CER显著高于对照组(92.06%vs 7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试验组患者中位GTT显著少于对照组(26.7 vs 45.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两组患者在小肠转运时间和诊断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采用蹲厕行为能减少胶囊在胃内转运时间,增加全小肠检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蹲厕 胃转运时间 全小肠检查率
下载PDF
心肌做功联合运动负荷评估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左室收缩储备功能
4
作者 叶腾 李慧 +1 位作者 贾志军 廖书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798-805,共8页
目的:应用无创左心室压力-应变环(LVPSL)定量评估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HCM)患者蹲起负荷试验前后左室心肌做功变化,为临床左室收缩储备功能的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应用无创左心室压力-应变环(LVPSL)定量评估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HCM)患者蹲起负荷试验前后左室心肌做功变化,为临床左室收缩储备功能的评估、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的37例NHCM患者。测量并比较蹲起负荷试验前后左心室整体长轴应变(LVGLS)及心肌做功参数,分析心肌做功参数与LVGLS的相关性。结果:负荷组较静息组收缩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组较静息组整体LVGLS绝对值、整体有效功(GCW)、整体无效功(GWW)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做功效率(GWE)减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下,GWI、GCW、GWE与LVGLS呈正相关,GWW与LVGLS呈负相关;负荷状态下,GWI、GCW、GWE与LVGLS呈正相关。心肌做功参数观察者内、观察者间重复性较好。结论:运动负荷后,LVGLS仅轻微升高,GCW显著升高,LVPSL联合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可作为NHCM患者评估心功能储备更敏感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做功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蹲起负荷试验
下载PDF
双层浅圆仓不同入风温度的粮堆温度场分析
5
作者 金立兵 朱豆豆 +2 位作者 李闯 王旭 王振清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1,共6页
建立半地下双层浅圆仓的数值模型,并对机械通风不同入风温度的粮堆温度场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在机械通风过程中半地下双层浅圆仓粮堆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吨粮通风量为8 m^(3)/h时,平均降温速度随入风温度降低而加快,整体粮堆的... 建立半地下双层浅圆仓的数值模型,并对机械通风不同入风温度的粮堆温度场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在机械通风过程中半地下双层浅圆仓粮堆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吨粮通风量为8 m^(3)/h时,平均降温速度随入风温度降低而加快,整体粮堆的平均温度从初始30℃下降至20℃。当入风温度分别为17、15、13、11℃时,地上层通风时间分别需173、148、121、111 h,地下层通风时间分别需237、196、168、142 h。当通风稳定后,地上层粮堆平均温度分别为17.02、15.01、13.14、11.14℃,地下层粮堆平均温度分别为17.51、15.83、14.04、11.25℃,均趋近于入风温度,表明机械通风可有效降低粮堆温度,保证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下双层浅圆仓 数值模型 机械通风 入风温度
下载PDF
上下双层浅圆仓中心卸料的动态效应分析
6
作者 金立兵 王旭 +2 位作者 朱豆豆 吴强 王振清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201,共9页
上下双层浅圆仓作为一种新型粮食储藏结构,既可以保证储粮品质,又具有节约用地、节能减碳、机械化程度高等优势。采用离散元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上下双层浅圆仓中心卸料过程粮食颗粒与仓壁之间动态响应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实验与... 上下双层浅圆仓作为一种新型粮食储藏结构,既可以保证储粮品质,又具有节约用地、节能减碳、机械化程度高等优势。采用离散元与有限元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上下双层浅圆仓中心卸料过程粮食颗粒与仓壁之间动态响应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实验与缩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缩尺方法的有效性;分别将缩尺模型数值分析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可行性;进而对上下双层浅圆仓中心卸料过程粮食-仓体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卸料过程中上下层均出现了侧压力突增和震荡的现象,且在越接近每层仓壁中间位置处,超压系数越大;粮食-仓体共同作用后上下层仓壁的应力均在距离仓壁底部1/4处达到最大。本文可为上下双层浅圆仓的结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浅圆仓 中心卸料 离散元 数值分析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半地下双层浅圆仓静态储粮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7
作者 金立兵 朱豆豆 +3 位作者 李闯 吴强 王宇航 张为博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0,共8页
粮食温度是影响储粮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揭示半地下双层浅圆仓的储粮温度场分布规律,本文建立了地上浅圆仓和地下仓的粮堆数学分析模型,并通过现场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半地下双层浅圆仓数值模型,分析低温... 粮食温度是影响储粮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揭示半地下双层浅圆仓的储粮温度场分布规律,本文建立了地上浅圆仓和地下仓的粮堆数学分析模型,并通过现场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半地下双层浅圆仓数值模型,分析低温入粮后静态储藏1年期间的粮堆温度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半地下双层浅圆仓地上层靠近仓壁2 m内的粮温受外界气温影响变化明显,温度范围在10.62~27.37℃,地下层粮温常年处在准低温状态,平均温度不超过地下恒温区温度17℃;入冬时地上层粮堆在距仓壁1~3 m之间会短期形成一个热量聚集区,导致近仓壁处粮堆温差较大,随后外围区温度缓慢降低,形成“热心冷皮”;仓壁的保温隔热措施可有效减小气温对粮温的影响,地上层夏季最高粮温较未做保温的地上浅圆仓低3.86℃左右。研究结果可为半地下双层浅圆仓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下双层浅圆仓 静态储粮 温度场 数值分析 验证
下载PDF
运动控制训练对女大学生髌股关节痛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刚 韩亚兵 +3 位作者 黄雄峰 蔡宁宁 赵小娟 陈炜炜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30期1-7,共7页
目的:评价运动控制训练(MCE)对女大学生髌股关节痛(PFP)的疗效。为PFP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MCE组)和对照组,各18人。对照组进行假干预。实验组进行MCE。每周训练3次,共6周。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记录... 目的:评价运动控制训练(MCE)对女大学生髌股关节痛(PFP)的疗效。为PFP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MCE组)和对照组,各18人。对照组进行假干预。实验组进行MCE。每周训练3次,共6周。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记录单腿深蹲(SLS)时的臀中肌和臀大肌肌电均方根以及动态膝外翻角(DKV)数据,评估膝关节Lysholm量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Y平衡。结果:干预6周后,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MCE组各项指标除Y平衡的后外侧、后内侧最大伸展距离无统计学变化,其余各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MCE组除Y平衡外,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CE可以增强PFP女大学生臀部肌肉激活、降低DKV角,改善下肢姿势控制、减轻疼痛和提高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控制训练 髌股关节痛 动态膝外翻 单腿深蹲
下载PDF
不同躯干约束下蹲姿对人体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影响
9
作者 郝乐天 陈纪均 +4 位作者 杨亦敏 赵麒 王萌 高境辰 张美珍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目的 探究躯干控制对青年群体亚洲蹲和西方蹲时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为深蹲训练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实证性依据。方法 24名健康男性青年大学生在带杆、无杆控制条件下进行亚洲蹲和西方蹲,运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采集... 目的 探究躯干控制对青年群体亚洲蹲和西方蹲时下肢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为深蹲训练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实证性依据。方法 24名健康男性青年大学生在带杆、无杆控制条件下进行亚洲蹲和西方蹲,运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和三维测力台采集其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通过Cortex-642.6.2软件,根据欧拉角方法计算获得下肢三维角度,运用逆动力学方法得到三维力矩。通过2×2重复设计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躯干控制和深蹲姿势对下肢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 躯干控制和深蹲姿势对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性交互作用(P>0.05)。西方蹲具有较大的膝关节屈曲角、髌股关节接触力峰值、髋膝伸展力矩峰值之比,较小的踝关节背屈角、髋关节屈曲角(P<0.05)。带杆深蹲具有较大的踝关节背屈角、髌股关节接触力峰值和髋关节屈曲角,较小的膝关节屈曲角、髋膝伸展力矩峰值之比(P<0.05)。结论 西方蹲有助于训练伸髋肌群肌力,亚洲蹲则有助于训练伸膝肌群肌力。西方蹲髌股关节接触力峰值显著大于亚洲蹲,故推荐髌股关节痛患者采用亚洲蹲。带杆深蹲可补偿人体平衡,建议由于踝关节背屈活动范围受限或胫骨前肌无力人群可以考虑进行带杆深蹲等躯干控制训练,有助于提高深蹲时下肢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蹲 西方蹲 躯干控制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剪跨比下低矮开洞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
10
作者 王冬梅 郑力畅 +4 位作者 王少杰 周威 翟长海 高晓彤 黄安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0,共9页
核电厂房的剪力墙具有剪跨比低和配筋率高的特点,为满足人员通行以及设备管道的布置,需要在剪力墙中开设洞口,然而,关于低矮开洞剪力墙抗震性能的研究比较有限。为此,设计3个1∶2.7的大比例尺低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 核电厂房的剪力墙具有剪跨比低和配筋率高的特点,为满足人员通行以及设备管道的布置,需要在剪力墙中开设洞口,然而,关于低矮开洞剪力墙抗震性能的研究比较有限。为此,设计3个1∶2.7的大比例尺低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剪跨比对此类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延性系数、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低矮开洞剪力墙的破坏主要是由墙肢的斜向主裂缝宽度明显增大引起,导致承载力快速下降;剪跨比的减少使得低矮剪力墙的承载力、刚度和单圈耗能效果增加,但变形能力和极限位移显著降低,从而导致累计耗能较小;剪跨比较小的试件容易在洞口上方产生塑性铰,随后连梁的转动会导致洞口附近的混凝土压碎,且剪切效应较显著。此外,小洞口的存在会产生严重的不对称性,影响其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剪力墙 开洞 剪跨比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高轴压比下小剪跨比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金辰华 吴畅 +1 位作者 潘钻峰 孟少平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3-81,共9页
通过5片不同轴压比下小剪跨比剪力墙构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高轴压比对小剪跨比剪力墙的破坏模式、受剪承载力、延性、刚度特征及耗能能力的影响,并对加载全过程中剪力墙腹板双向钢筋的受力情况及传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5片不同轴压比下小剪跨比剪力墙构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高轴压比对小剪跨比剪力墙的破坏模式、受剪承载力、延性、刚度特征及耗能能力的影响,并对加载全过程中剪力墙腹板双向钢筋的受力情况及传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构件均发生了剪切破坏,并在高轴压力作用下发生了平面外的错动;高轴压比阻碍了裂缝的产生及发展,提高了构件的受剪承载力,但在构件达到峰值荷载后,强度和刚度退化剧烈,极限位移小,提高边缘约束构件配箍率可以有限地提高构件的变形能力、延性及耗能能力,但对破坏模式、传力机制的影响不大。轴压比对构件的传力机制有着显著的影响,当轴压比较小时,桁架作用明显,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对受剪承载力的贡献相当,均能充分发挥作用;当轴压比较高时,拱作用明显,水平钢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对受剪承载力的贡献有限,竖向钢筋主要对拱作用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剪跨比剪力墙 高轴压比 受剪承载力 延性 抗震性能 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下载PDF
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对高中生步态参数和爆发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先坤 张建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9-728,共10页
目的 对比受试者在平地常速行走过程中,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对高中生的步态参数产生的影响,受试者穿着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进行训练,探究鞋底厚度对高中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 以24名在校的男性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穿着... 目的 对比受试者在平地常速行走过程中,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对高中生的步态参数产生的影响,受试者穿着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进行训练,探究鞋底厚度对高中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 以24名在校的男性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穿着鞋底厚度为0、1、2、3 cm的运动鞋在平地上行走并测试步态参数,穿着上述4种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经过为期8周的体育专项课训练后测试立定跳远和下蹲跳的动力学指标,并对步态参数和下蹲跳的动力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运动鞋鞋底厚度在1~3 cm区内受试者的步态周期更大,步长、步周长、步速和步频均小于穿着鞋底厚度0 cm的运动鞋的受试者,鞋底厚度0 cm组的步速和步频均最快分别为(1.42±0.08) m/s、(1.75±0.03) m, 3 cm鞋底的运动鞋的步速和步频均最慢分别为(1.13±0.02) m/s、(1.49±0.04) m,过8周训练后,穿3 cm厚度的运动鞋实验后对立定跳远成绩的增幅达到0.14 m,增幅最大,下蹲跳的动力学指标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鞋底厚度0 cm组。结论 运动员穿着平底运动鞋在平地行走时更为稳定,能够降低运动中的风险,穿着厚底运动鞋在训练过程中激活了更多的肌肉纤维,对提升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为显著,穿着鞋底厚度0 cm的运动鞋对运动员的提升效果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底厚度 运动能力 运动学 立定跳远 下蹲跳 爆发力
下载PDF
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冬艳 王卫宁 +5 位作者 梁思捷 刘加鹏 潘力 刘罡 吴毅 朱玉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浦东院区)40例监护或者辅助具下,可以独立步行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全身振动训练组(WBVT组)和对照组,两组均... 目的:探讨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浦东院区)40例监护或者辅助具下,可以独立步行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全身振动训练组(WBVT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每天40min。WBVT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全身振动联合蹲起同步训练,20min/次/天。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在全身振动平台上无振动站立,20min/次/天。分别在入组时和干预4周后,采用穿戴式三维步态评估仪对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估,使用表面肌电图仪采集患者步行过程中的股直肌和股二头肌长头的肌电信号,并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4周干预,两组的步速和步幅均比治疗前有提高(P<0.05),且WBVT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WBVT组膝关节摆动角度较治疗前有提高(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侧单支撑相(SS),WBVT组双侧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协同收缩率干预前后均有差异(P<0.05);在患侧摆动相(SW),两组双侧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协同收缩率干预前后均有差异(P<0.05),但干预后WBVT组患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叠加效应的全身振动联合有节律的蹲起同步训练能够改善患者步行速度、步幅和下肢肌肉协同收缩率,改善患者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 蹲起训练 脑卒中 协同收缩率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对山西省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助跑与踏跳影响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逄浩泽 赵蕊 +1 位作者 董建国 曹电康 《四川体育科学》 2024年第2期69-75,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在不同膝关节角度(60°、90°、120°)下进行的颈后蹲刺激,对4名山西省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在随后的15s、4min、8min、12min、16min完成跳马动作时助跑和踏跳过程中的运动学数据以及下肢肌肉肌电数据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在不同膝关节角度(60°、90°、120°)下进行的颈后蹲刺激,对4名山西省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在随后的15s、4min、8min、12min、16min完成跳马动作时助跑和踏跳过程中的运动学数据以及下肢肌肉肌电数据的影响。希望找到一种最佳的颈后蹲刺激条件和方式,以提高后激活效应在体操跳马项目中的运用效果,并为训练和比赛提供指导和建议。方法:本研究同时使用两台JVC GC-P100对优秀男子跳马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影像数据采集,随后利用APAS三维解析系统进行影像解析,以获取运动学数据。同时,使用Noraxon 16导遥测肌电仪对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时所需大量动员的相关下肢肌肉(包括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肌电数据进行测量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结果:60°膝角下的5次90%1RM颈后蹲刺激后的4min会使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显著性提高,运动学数据及iEMG值大幅上升。结论:(1)60°、90°和120°膝角下的5次90%1RM颈后蹲预刺激,均可使男性跳马运动员助跑和踏跳阶段的运动学表现和iEMG值显著提高。60°膝角的刺激效果最优。(2)选择在60°膝角的颈后蹲预刺激后的4min完成跳马动作,运动员下肢肌肉募集运动单位能力最强,肌肉活性明显增大,运动学和iEMG指标达到峰值。(3)跳马动作中的助跑和踏跳阶段均可受到颈后蹲预刺激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跳马 颈后蹲 刺激方式 恢复时间
下载PDF
GB50077-2017附录C仓壁贮料压力计算模型研究
15
作者 孙广沧 孙巍巍 周先财 《水泥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针对GB50077—2017附录C仓壁贮料压力计算模型出现的工况横跳且侧压力不连续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指出这些问题均是由侧压力求极值时产生,建议直接采用试算法获得侧压力的最大值及其所对应的破裂角。参数分析表明随着破裂角的不断增... 针对GB50077—2017附录C仓壁贮料压力计算模型出现的工况横跳且侧压力不连续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指出这些问题均是由侧压力求极值时产生,建议直接采用试算法获得侧压力的最大值及其所对应的破裂角。参数分析表明随着破裂角的不断增大,仓壁侧压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侧压力最大值可直接取界限破裂角对应的侧压力值。传统浅仓计算方法的侧压力系数在各个高径比下均大于附录C侧压力模型的等效侧压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圆仓 侧压力 贮料 计算模型 破裂角
下载PDF
多组半蹲力量训练PAP效应对男性大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龙政 章碧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以14名有力量训练经验的运动训练专业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组半蹲力量训练PAP效应对其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确定诱导PAP效应实验方案,进行多组杠铃半蹲训练,探究PAP效应在多组杠铃半蹲训练中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负荷强度的... 以14名有力量训练经验的运动训练专业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多组半蹲力量训练PAP效应对其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确定诱导PAP效应实验方案,进行多组杠铃半蹲训练,探究PAP效应在多组杠铃半蹲训练中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负荷强度的PAP效应诱导方案均可诱导出良好的激活效应,85%1RM负荷强度的PAP效应方案最佳;PAP效应在多组力量训练中也可以保持较好的增强效应,力量训练1-6组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蹲 后激活增强效应 力量训练 爆发力
下载PDF
一种基于节地、环保的浅圆仓工作塔一体化设计方案的探讨
17
作者 张朝富 左家瑞 +2 位作者 李志方 周俊梅 杨会宾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7-19,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节地、环保的浅圆仓工作塔一体化设计方案,其适用于粮食储备项目用地受限、同时对粮食收储过程中各专项功能集成要求较高的粮库。该方案符合国家对《高标准粮仓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创新与集成,可... 提出了一种基于节地、环保的浅圆仓工作塔一体化设计方案,其适用于粮食储备项目用地受限、同时对粮食收储过程中各专项功能集成要求较高的粮库。该方案符合国家对《高标准粮仓建设标准》的要求,通过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创新与集成,可有效的实现节省用地、节约投资、环保,节能的目的,有利于粮食仓储企业降本增效,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较好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地 环保 浅圆仓 方案
下载PDF
三重场域与大学毕业生再社会化危机的过程分析——基于“蹲啃青年”现象的调查
18
作者 陈瑞燕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5-25,37,共12页
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青年群体再社会化危机凸显。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和网络民族志观察,探讨了青年蹲啃问题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到职场的再社会化过程是在三重场域完成的。第一场域发生的职场适应性困境是促使大学毕业... 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青年群体再社会化危机凸显。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和网络民族志观察,探讨了青年蹲啃问题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到职场的再社会化过程是在三重场域完成的。第一场域发生的职场适应性困境是促使大学毕业生逃避就业、选择蹲啃的起点,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地方熟人社会等社会化机构构成的第二场域的支持缺位强化了青年的蹲啃危机,网络构成的第三场域的吸纳与聚合使青年将蹲啃行为合理化和去道德化,这三重场域的共同作用使青年再社会化进程中断。文章认为,三重场域是理解“蹲啃青年”产生过程的中观机制,通过三重场域对社会化机构进行类型化,能够深化对青年再社会化问题的认识。青年蹲啃在社会层面引发诸多负面影响,国家和社会需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蹲啃青年 大学毕业生 再社会化 三重场域 青年就业
下载PDF
不同程度疲劳对半蹲跳动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
19
作者 周琴 陈金鳌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第19期9-11,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疲劳对半蹲跳动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为预防下肢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三维测力平台,采集20名普通男性大学生在无疲劳、中度疲劳及重度疲劳状态下完成半蹲跳的生物力学参数,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不同程度疲劳...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疲劳对半蹲跳动态姿势稳定性的影响,为预防下肢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三维测力平台,采集20名普通男性大学生在无疲劳、中度疲劳及重度疲劳状态下完成半蹲跳的生物力学参数,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不同程度疲劳状态下的半蹲跳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中度疲劳与重度疲劳状态下,半蹲跳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垂直方向稳定性指数和动态稳定性指数均显著增加(P<0.01),表明疲劳会减弱人体的姿势控制能力,从而增加下肢发生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半蹲跳 动态姿势稳定性 姿势控制
下载PDF
受限水域KCS集装箱船升沉数值研究
20
作者 毛超进 徐文武 +1 位作者 朱鹏飞 艾万政 《海洋技术学报》 2024年第5期73-80,共8页
船舶进入受限浅水区域,船的龙骨与海床之间的距离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缩小,船舶下沉进一步增加,纵倾运动更加明显,船舶自身操纵受限,给船体带来极大的安全性问题。本文选取平静水域作为实验背景,建立矩形运河模型模拟实际受限航道,采用... 船舶进入受限浅水区域,船的龙骨与海床之间的距离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缩小,船舶下沉进一步增加,纵倾运动更加明显,船舶自身操纵受限,给船体带来极大的安全性问题。本文选取平静水域作为实验背景,建立矩形运河模型模拟实际受限航道,采用韩国集装箱船(Korean Container Ship,KCS)模型,通过商用软件STAR-CCM+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船舶航行升沉数值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物理实验值吻合良好,船舶下沉增长与船速、持水成正比;受到纵倾运动的影响,船首的下沉始终大于船尾下沉,且船尾处的下沉较船首处随船速变化的增长幅度更大。此研究成果可为受限水域船舶安全航行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限浅水域 KCS 下沉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