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 Case Study of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China 被引量:4
1
作者 LU Sha-sha LIU Yan-sui +1 位作者 LONG Hua-lou GUAN Xing-l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84-197,共14页
A large number of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cisions; however, few of them can address various uncertainties existing in many factors (e.g., eco... A large number of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suppor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decisions; however, few of them can address various uncertainties existing in many factors (e.g., eco-social benefit maximization, food security, employment stability and ecosystem balance). In this study, an interval-probabilist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model (IPAPSOM) is formulated for tackling uncertainty presented as discrete intervals and/or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The developed model improves upon the existing probabilistic programming and inexact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The IPAPSOM considers not only food security policy constraints, but also involves rural households’income increase and eco-environmental convers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various inter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aspects in 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ystem. Moreover, it can also help examine the reliability of satisfying (or risk of violating) system constraints under uncertainty.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 real case of long-ter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 Dancheng County, which is located in Henan Province of Central China as one of the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terval solution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risk levels of constraint violation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are useful for generating a range of decision alternatives under various system benefit conditions, and thus helping decision makers to identify the desir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strategy under uncertain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nterval-probabilistic programming food security farmers’income increase China
下载PDF
我国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路径研究
2
作者 涂圣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7,180,共12页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稳定安全供给既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将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问题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是对过去“稳定供给”“有效供给”等诸多提法的深化拓展。本文在界定粮食和重要农产...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稳定安全供给既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将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问题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是对过去“稳定供给”“有效供给”等诸多提法的深化拓展。本文在界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面临的新形势和突出障碍。研究发现,我国粮食稳定安全供给水平整体上升,但棉花、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水平存在波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面临粮食生产与水资源的空间匹配矛盾、农业供给体系韧性不强、农业生产激励机制不完善、农业生产空间拓展不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等挑战。因此,应树立和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拓展农业战略性增长空间、提升水土资源匹配性、强化农业科技颠覆性创新、构建安全可靠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健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 稳定供给 安全供给 稳产保供
下载PDF
财政激励下主产区粮食低碳生产“稳中求进”策略——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
3
作者 王曙光 张泽群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2,共12页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促进粮食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农业领域碳排放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而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类风险挑战、促进粮食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农业领域碳排放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财政专项补贴为激励手段,构建粮食主产区政府、粮食生产者和社会组织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分析在不同财政激励程度下对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低碳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方博弈主体在财政激励影响下,最终可达到粮食主产区政府激励、粮食生产者支持和社会组织保障的稳定均衡状态。故此,应强化粮食增产财政激励、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精度、优化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和注重粮食保障财政倾斜等发展策略,实现粮食低碳生产“稳中求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低碳增产 演化博弈 财政激励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路径
4
作者 王淑莉 刘丽华 张玉玲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86,共6页
运用2010-2021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粮食产量为产出变量,以劳动力、资本、水资源、土地资源、农药、化肥为投入变量,计算粮食生产效率,运用回归模型分析粮食生产效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粮食生产效率对农民收入... 运用2010-2021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粮食产量为产出变量,以劳动力、资本、水资源、土地资源、农药、化肥为投入变量,计算粮食生产效率,运用回归模型分析粮食生产效率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粮食生产效率对农民收入具有正的影响,据此提出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优化财政支农形式等建议,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民收入 粮食生产效率 增收路径
下载PDF
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产能提升的源泉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骞 祝辰辉 +1 位作者 寇相涛 白鲁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5,共10页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背景下,聚焦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利用增长核算分析框架揭示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能提升的源泉。研究发现:对于稻谷和小麦而...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背景下,聚焦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利用增长核算分析框架揭示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产能提升的源泉。研究发现:对于稻谷和小麦而言,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这两类作物产能提升的主要源泉,其对稻谷、小麦产能提升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5.39%、100.93%,拉动稻谷、小麦产能分别提升0.91%、2.39%。就玉米而言,党的十八大之前,土地是玉米产能提升的主要源泉,其贡献率达到64.13%,拉动玉米产能提升4.11%;党的十八大以来,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玉米产能提升的主要源泉,其贡献率达到64.38%,拉动玉米产能提升1.27%。研究结果为粮食品种结构优化及粮食产量可持续增长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能提升 粮食安全 索洛余值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源泉
下载PDF
新疆红花的产量等级划分及增产措施
6
作者 孟景怡 张文太 +3 位作者 胡桂清 王丽 耿青云 王秀珍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10-114,共5页
采用文献整合分析的方式,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官网下载的世界及中国的红花子粒产量数据,调查了新疆红花生长指标、产量及增产措施效果。结果表明,新疆红花株高、茎粗、分枝高、果球直径的均值分别为88.97、1.58、36.45、2.50 cm,... 采用文献整合分析的方式,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官网下载的世界及中国的红花子粒产量数据,调查了新疆红花生长指标、产量及增产措施效果。结果表明,新疆红花株高、茎粗、分枝高、果球直径的均值分别为88.97、1.58、36.45、2.50 cm,单株平均果球数为15.71个,平均千粒重为43.61 g,花丝产量为152.00~1 350.00 kg/hm^(2),平均为421.06 kg/hm^(2),子粒产量为540.00~2 913.00 kg/hm^(2),平均为1 699.35 kg/hm^(2)。相关分析表明,红花花丝产量与各生长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子粒产量未呈显著相关性。2016—2021年全球与中国红花子粒产量均值分别为949.4 kg/hm^(2)和1 458.5 kg/hm^(2),将子粒产量1 800 kg/hm^(2)及以上作为高产田,1 350~1 800 kg/hm^(2)作为中高产田,900~1 350 kg/hm^(2)作为中产田,900 kg/hm^(2)以下作为低产田。合理密植、灌溉、施肥等措施均能提高红花产量。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提高产量31%~54%,合理灌溉可增加产量33%~92%,而合理施肥可提高产量约1倍。新疆红花产量变异较大,有必要进一步探索红花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生长指标 子粒产量 增产措施 新疆
下载PDF
中国粮食主产区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研究
7
作者 王振宇 周玉玺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探讨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状况,有利于在“双碳”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该文通过构建粮食生产碳排放测算体系,利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1—2022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粮食生... 探讨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状况,有利于在“双碳”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该文通过构建粮食生产碳排放测算体系,利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01—2022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增产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呈先降后升的“U”形态势,空间上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粮食生产总量呈增长趋势,重心北移趋势凸显;粮食生产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增产的耦合协调度持续提升,2022年研究区绝大多数省域实现协调发展。根据以上结论为推进粮食增产提质与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碳排放 粮食增产 粮食主产区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我国老油田稳产形势、挑战及前景展望
8
作者 王永臻 吴裕根 门相勇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3期18-23,39,共7页
我国老油田剩余油资源潜力较大,虽开采时间长且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持续经济有效开发难度大,但仍是我国石油开发的主战场,继续发挥石油保供“压舱石”作用。老油田稳产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资源劣质化,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 我国老油田剩余油资源潜力较大,虽开采时间长且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持续经济有效开发难度大,但仍是我国石油开发的主战场,继续发挥石油保供“压舱石”作用。老油田稳产面临着后备资源不足、资源劣质化,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工程技术要求高、经济性差,新区新领域规模接替难度大四方面挑战。典型老油田采取了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迭代升级;精细油藏刻画,优化开发方案;提升效益,推进增储建产工程;开辟页岩油新战场,拓展新领域等应对措施。通过对大庆油田、长庆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西北油田、渤海油田及延长石油7个典型油田分析,认为我国老油田石油增储稳产目标明确且具备实现条件,石油增产难度虽大但有望实现较长时期稳产。为更好挖掘老油田资源潜力,建议进一步深化石油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集中力量实施石油增储稳产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创新,完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田 稳产形势 增储上产 挑战 前景展望
下载PDF
减少硅氧烷裂解装置真空机组堵塞频率的措施
9
作者 胡晓雨 雷丽婷 +3 位作者 李文静 阮金俊 赵生艳 张兵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68-170,共3页
分析真空机组堵塞措施、确定最佳解决措施并进行实施。
关键词 硅氧烷裂解装置 稳定运行 提高产能 结晶 洗涤
下载PDF
长庆陇东页岩油气稳产增效机制研究
10
作者 张永康 朱鹏刚 +4 位作者 禄燕 王立斐 张勃 刘冰 李飞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3-67,共5页
长庆油田陇东油气田工作区域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向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等十多个大中城市安全稳定地供气。加快陇东页岩油气的发展,这是长庆石油人的共同目标。主要通过对长庆陇东页岩油气的发展潜力、开发应急机... 长庆油田陇东油气田工作区域横跨陕、甘、宁、内蒙古、晋五省(区),向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等十多个大中城市安全稳定地供气。加快陇东页岩油气的发展,这是长庆石油人的共同目标。主要通过对长庆陇东页岩油气的发展潜力、开发应急机制建设进行分析梳理,结合长庆油田高质量、高效益差异化的发展实际,突出陇东油田坚持提速增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方向。重点围绕完善应急处理的措施、六种机制的指导作用和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展开研究,从而为长庆油田陇东油气田稳产增效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庆油田陇东油气田 稳产增效 创新机制 应急处突 团队精神
下载PDF
河南省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臻 张大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695-704,共10页
【目的】探讨河南省2011—2020年10市(区)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效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20年河南省退耕还林10个重点市(区)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建立退耕还林影响下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的指标体系,评价其经济效益... 【目的】探讨河南省2011—2020年10市(区)退耕还林对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效益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2020年河南省退耕还林10个重点市(区)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建立退耕还林影响下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的指标体系,评价其经济效益。【结果】2011—2020年,河南省各退耕还林标准地区通过退耕还林,对省内粮食生产与农民增收工作整体上都起到了正向的效果,但还存在继续完善的空间。【结论】河南省退耕还林工作成效显著,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粮食生产 农民增收 熵权-TOPSIS模型
下载PDF
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勇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5,共13页
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是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双效指标。通过梳理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影响机制,运用2013~2020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作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重农抓粮”地区的粮食生产区... 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是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双效指标。通过梳理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影响机制,运用2013~2020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作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重农抓粮”地区的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影响有限;粮食生产集聚区域内农民偏好就近就地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粮食生产集聚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在统计上无显著影响,对农民转移性收入有正向影响。从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角度,提出提高政府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对“穷省”的合计转移性支付、形成“粮食生产+粮食加工”的产业带、促进农民人力资本升值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区域集聚 农民增收 经营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互联网发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和楠 李智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8-46,共9页
在深入阐述互联网发展之于粮食生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模型,从多维视角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效应讲,互联网发展可显著促进中国粮食生产;从动... 在深入阐述互联网发展之于粮食生产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2006—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模型,从多维视角实证检验互联网发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效应讲,互联网发展可显著促进中国粮食生产;从动态效应讲,互联网发展的粮食增产效应短期并不稳定,长期将稳步释放;从产区分异看,互联网发展对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及平衡区均产生显著的粮食增产效应,且主产区的粮食增产效应最大;从技术分异看,互联网技术的粮食增产效应小于化肥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则并不具备显著的粮食增产效应。由此,可得到如下政策启示:一是稳步扩大互联网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优化投资方向,深入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二是合理配置不同类型技术资金,逐步释放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粮食增产效应;三是注重开展互联网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涉粮主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互联网发展 信息技术 粮食生产 增产效应
下载PDF
江苏省粮食安全保障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14
作者 薛平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1-38,共8页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对于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当前,江苏省粮食产业竞争力持续领先,具体表现为:粮食生产结构稳定、产能稳步提升、粮价总体平稳、仓储物流设施布局更加完善、粮油加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对于粮食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当前,江苏省粮食产业竞争力持续领先,具体表现为:粮食生产结构稳定、产能稳步提升、粮价总体平稳、仓储物流设施布局更加完善、粮油加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粮食安全形势稳中向好。但也面临着生产资源约束趋紧、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粮食供需不平衡、国内粮食定价权受限及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影响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可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培育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构建高品质供应链、推动粮食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及参与海外粮食产业投资、培养粮食科技人才、加强粮食科技创新等方式,构建高质量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保障江苏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稳产增产 粮食生产 粮食消费 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
下载PDF
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析 被引量:75
15
作者 刘忠 黄峰 李保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8,共8页
理清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及其贡献率,对于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保持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粮食及其各构成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和其他谷... 理清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贡献因子及其贡献率,对于及时调整农业政策,保持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粮食及其各构成品种(根据国家统计局,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薯类、豆类和其他谷物)的产量和播种面积数据,采用贡献因素分解的研究方法,研究了2003年以来中国粮食增产的作物和地区贡献,以及面积、单产和种植结构调整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并对各增产主力省区和主要粮食作物的增产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划定了增产主导类型。结果显示:研究期粮食增产全部来自3大粮食作物,其中玉米贡献了一半以上的增产量;杂粮、豆类和薯类总产均出现下降,其播种面积则分别下降了25.7%、17.4%和8.2%。地区贡献以黑龙江和河南最为突出,累积贡献率超过1/3;累积贡献率超过90%的13个省区,除新疆外其余都是粮食主产省区。作为传统农区的四川,其粮食增产贡献率仅为1.6%,与山西、陕西和甘肃等非主产区基本相当;全国粮食增产的面积贡献率最大,达到46.3%,其次是单产贡献率(44.2%),结构调整的贡献率将近10%,其中一半以上来自豆类向稻谷和玉米的调整;稻谷、玉米和春小麦的增产为面积主导型,而冬小麦的增产为单产和面积共同作用型;除河南和安徽为单产主导型,吉林和河北为面积单产共同作用型,其他增产主力省区的增产类型均为面积主导型。综合来看,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是以面积增加主导的外延式增产方式。由于粮食消费结构和国际粮食贸易容量的限制,今后结构调整的潜力已经很小。因此,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是今后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作物 生产 增产 贡献因素 单产 面积 结构调整
下载PDF
灌溉农田节水增产对地下水开采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光辉 费宇红 +2 位作者 严明疆 刘中培 王金哲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0-355,共6页
据实际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滹沱河流域平原区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导致农业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同时灌溉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缓解了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的速率。若按1953-1970年期间平均每公斤粮食生产耗用地下水开采量(3.11 m3... 据实际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滹沱河流域平原区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导致农业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同时灌溉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缓解了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的速率。若按1953-1970年期间平均每公斤粮食生产耗用地下水开采量(3.11 m3/kg)推算,现状粮食生产规模下地下水开采量应为142.3亿m3/a,较实际开采量(24.4亿m3/a)多117.9亿m3/a,平均每5年递增11.74亿m3。以2001-2005年平均耗用地下水开采量(0.53 m3/kg)计算,粮食增产促使地下水开采量平均每5年递增2.45亿m3,平均每5年少递增9.45亿m3。因此,大力发展抗旱节水作物及高产节水技术,合理调控农业种植结构,对于缓解研究区地下水不断恶化态势具有实质性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灌溉 粮食增产 节水 地下水开采量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东北地区粮食新增 被引量:20
17
作者 张正斌 陈兆波 +1 位作者 孙传范 徐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3-196,共4页
气候变暖为东北地区粮食新增潜能带来机遇与挑战。东北地区气温升高,无霜期延长,作物生产潜力提高,作物栽培区域北移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加上东北地区现代农业高度发达,成为我国粮食新增潜力最大的地区。但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部分... 气候变暖为东北地区粮食新增潜能带来机遇与挑战。东北地区气温升高,无霜期延长,作物生产潜力提高,作物栽培区域北移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加上东北地区现代农业高度发达,成为我国粮食新增潜力最大的地区。但极端天气频繁发生,部分地区有干旱趋势,为东北粮食新增带来不利影响。针对东北地区粮食外运困难,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薄弱,农业增收困难等问题,提出东北地区粮食安全发展的战略,即巩固提高粮食总产,稳定发展粮食出口,加快粮食调运,快速发展粮食加工,促进粮食转化,变粮食生产基地为粮食加工转化基地,变粮食主产区为农业经济发达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粮食新增
下载PDF
论复种与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4
18
作者 史俊通 刘孟君 李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1-57,共7页
提高单产和扩大播种面积是我国粮食总产持续增长的两个重要方面。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粮经饲作物争地矛盾日益突出,靠发展复种增加播种面积是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关键途径。近年来我国复种指数年增长数0.80%,已达到155%... 提高单产和扩大播种面积是我国粮食总产持续增长的两个重要方面。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粮经饲作物争地矛盾日益突出,靠发展复种增加播种面积是促进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关键途径。近年来我国复种指数年增长数0.80%,已达到155%,复种年增播种面积49万hm2。根据我国的热量和降水资源及灌溉地状况,继续扩大复种尚有潜力。经系统分析论证表明,我国耕地复种指数潜力可达181%,达到潜力时可年增产粮食7590万t。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复种一是继续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二是积极发展地膜周年覆盖增温保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种 粮食 持续增产 中国
下载PDF
河南省粮食生产态势及其能力提升对策 被引量:18
19
作者 郭丽英 王道龙 邱建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6-2007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在阐述河南省在全国粮食生产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分...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6-2007年河南省相关统计数据,在阐述河南省在全国粮食生产战略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态势,揭示了影响粮食生产潜力开发的主导因素;按照新时期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着眼河南省耕地变化趋势、农业生产管理和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等关键环节,提出突破粮食生产中的障碍因素,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变化 粮食增产能力 优化对策 河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