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稳态转换理论与生态恢复探讨 被引量:62
1
作者 年跃刚 宋英伟 +2 位作者 李英杰 孙艳妮 聂志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0,共4页
从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转换的过程、稳态阈值、稳态恢复力等方面介绍了浅水湖泊的稳态转换理论,总结了浊水稳态与清水稳态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相互转换的驱动力,分析了富营养化引起的植物群落演替和稳态转换的过程.... 从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转换的过程、稳态阈值、稳态恢复力等方面介绍了浅水湖泊的稳态转换理论,总结了浊水稳态与清水稳态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以及清水稳态与浊水稳态相互转换的驱动力,分析了富营养化引起的植物群落演替和稳态转换的过程.根据稳态转换理论和太湖五里湖的生态恢复实践,提出以改善生境条件为稳态转换驱动力进行生态恢复,并阐述了降低营养盐浓度、提高水体透明度、清除某些鱼类、改善基底、调节水位、软围隔消浪等生境改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清水稳态 浊水稳态 稳态转换 沉水植物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城市静态小水体生态修复措施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熊文 孙晓玉 黄羽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35,共7页
城市静态小水体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城市静态小水体的特点,依据稳态转换理论和生物操纵理论,形成适应于城市静态小水体的生态修复措施,并运用于武汉市青山区倒口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后湖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城市静态小水体污染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城市静态小水体的特点,依据稳态转换理论和生物操纵理论,形成适应于城市静态小水体的生态修复措施,并运用于武汉市青山区倒口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工程实施后湖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水体透明度由0.2~0.4m提高至1.0~1.5m,溶解氧浓度由1.82~2.35mg/L上升至5.21~6.28mg/L,CODMn浓度由14.96~16.3mg/L降低至3.56~5.01mg/L,TN浓度由2.61~2.99mg/L降至1.27~1.6mg/L,TP浓度由0.43~0.62mg/L降至0.06~0.12mg/L。进一步对倒口湖水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文化以及支持4方面的服务价值进行评估,通过对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计算得出,工程实施前后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为299.34万元和645.62万元,新增服务价值346.28万元。在增量价值中固碳释氧、净化水质指标占比最大,表明在水生系统动植物的协同作用下,倒口湖的水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静态小水体 清水稳态水生态系统 生态修复 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下载PDF
人工湖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构建技术研究与实践——以西北某新建人工湖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建富 辛玮光 +4 位作者 张超 刘鸿渐 李娜 惠介龙 李颖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5-1113,共9页
基于湖泊生态修复理论和已有工程案例成果,提出了新建人工湖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即通过生境条件优化,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构建,同时定期观测调试和维护管理,形成以沉水植物为核心,具有较强抵抗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 基于湖泊生态修复理论和已有工程案例成果,提出了新建人工湖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构建的方法,即通过生境条件优化,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微生物系统构建,同时定期观测调试和维护管理,形成以沉水植物为核心,具有较强抵抗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的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以西北某新建人工湖为例,采用提出的方法构建了水生态系统,该人工湖运行1年后主要水质指标(除TN外)基本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湖内广泛分布有光叶眼子菜、黑藻等5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对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形成了较稳定的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湖 草型清水态生态系统 水生植物 水生动物 治理成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